第一篇:西方政治制度史部分复习题(本站推荐)
西方政治制度史部分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雅典民主制的鼎盛时代是在(B)
A.梭伦时代 B.伯里克利时代 C.克里斯提尼时代 D.庇西特拉图时代
2,在古罗马共和国,当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时,元老院可以任命特殊官职,即(D)
A.奥古斯都B.监察官 C.执政官 D.独裁官
3,威尼斯城市共和国的大议会是(A)
A.最高立法和监察机关B.咨询机关C.最高司法机关D.最高监察机关
4,英国历史上的宪章运动,主要目标是(C)
A.限制王权B.保障人权 C.普及选举权D.提高工人工资
5,英国的普选仅仅意味着对(C)
A.国王的选举 B.上院议员的选举 C.下院议员的选举 D.首相的选举
6,现代政党在世界上最早出现在(C)
A.美国 B.法国C.英国 D.德国
7,1688年英国发生的改变政权性质的革命是(A)
A.光荣革命 B.宪章运动 C.红白玫瑰战争 D.护宪运动
8,英国的普选仅仅意味着对(C)
A.国王的选举 B.上院议员的选举 C.下院议员的选举 D.首相的选举
9,中世纪的教会权力中,最重要的是(A)
司法权力B.行政权力C.立法权力D.审判权力
10,标志着法国的封建社会进入了等级君主制时期的是(A)
三级会议B.议会C.长老会议D.人民大会
11,罗马最民主的一种民众大会是(C)
库里亚大会B.森都里亚大会C.特里布斯大会D.平民大会
12,罗马共和国的最高行政官员和军事首脑是(A)
执政官B.行政长官C.监察官D.保民官
13,(B)的签署,为英国用法律限制王权奠定了基础.牛津条例B.自由大宪章C.贵族请愿书D.威斯特敏斯特条例
14,法国等级君主制的等级代表机构是(B)
A.议会B.三级会议C.御前会议D.枢密院会议
15,英国历史上的宪章运动,其主体是(D)
A.市民B.中产阶级C.贵族D.无产阶级
16,英国各级行政区均由当地自己选举产生的(D)管理.教会B.政府C.公民大会D.议会
17,现在英国地方议会的会员,任期均为(A)年.A.3 B.4 C5.D.2
18,美国总统是(A)产生.选民间接选举B.选民直接选举C.世袭D.提名
19,鉴于(B)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一些学者把它称之为“国会的第三院”,“美国的第四种势力”.新闻机构B.利益集团C.社会党D.压力集团
20,(B)是美国的最高权力机关.议会B.国会C.众议院D.参议院
21,美国现在几乎所有的州都是通过(C)的方式提名的.自荐B.党的代表大会提名C.直接预选D.间接预选
22,美国选举,全国统一的投票时间是选举年份的11月的第一个星期的星期(B)
A.一 B.二 C.三 D.四
23,1978年,根据卡特总统提出的文官制度改革计划,国会通过了(B),确立了美国文官“功绩制
”的九项原则.A.《彭德尔顿法》B.《文官制度改革法》C.《考绩法》D.《年金与退休法》
24,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在国家权力方面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在(D)
A.议会 B.政府 C.总理 D.总统
25,美国全国性的利益集团种类庞杂,如美国的“美国商会”等就属于(A)
A.企业集团 B.农业集团 C.劳工集团 D.公共利益集团
26,美国全国性的利益集团种类庞杂,如美国的“纳德组织综合体”等就属于(D)
A.企业集团 B.农业集团 C.劳工集团 D.公共利益集团
27,美国全国性的利益集团种类庞杂,如美国的“美国农业促进会”等就属于(B)
企业集团 B.农业集团 C.劳工集团 D.公共利益集团
28,下列文件中,最早确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是(C)
A.大宪章 B.权利法案 C.人权宣言 D.独立宣言
29,颁布第一部《政党法》的是(D)
法国 B.英国 C.美国 D.德国
30,在联邦德国,主张保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进行绿色革命的政党是(A)
A.绿党 B.自由民主党 C.社会民主党 D.基督教民主联盟
31,在瑞典,具体阐述政党地位,性质,作用及各政党席位分配原则的成文法是(C)
A.《结社法》B.《公民权利法》 C.《政府文约》 D.《政党法》
32,德国联邦议员的产生方式是(C)
A.按多数代表制选举 B.按比例代表制选举 C.按多数代表制与按比例代表制混合选举 D.由各州议会选举
33,最早提出近代主权学说的代表人物是(B)
A.卢梭 B.布丹 C.霍布斯 D.伏尔泰
34,现代西方民主国家的最好的政府形式是(C)
A.公民大会制 B.内阁制 C.代议制 D.直接民主制
35,古代西方最早对政治学作出系统论述的学者是(B)
A.马基雅维里 B.亚里士多德 C.洛克 D.孟德斯鸠
36,在早期代议民主制中,西方国家的政治权力重心在(B)
A.政党 B.议会 C.政府 D.总统
37,在美国,两党的中央组织为党的(C)
A.全国联盟执行委员会 B.全国代表大会
C.全国委员会 D.全国代表会议
38,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规定议会议员实行(C)
A.等级选举 B.间接选举 C.“自由选举” D.等额选举
39,在选举中多数代表制和比例代表制两种计票方法并重的国家是(D)
A.日本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40,当美国总统和副总统职位都空缺时,继任总统职位的第一人选是(D)
A.国务卿 B.国防部长 C.参议院议长 D.众议院议长
41,西方国家议会的首要权力是(D)
A.弹劾权 B.财政权 C.监督权 D.立法权
42,法国资产阶级议会形成的标志是召开(D)
A.制宪会议 B.西门会议 C.三级会议 D.国民议会
43,议会最早起源于(A)
A.英国的封建等级会议 B.法国的封建等级会议 C.德国的封建等级会议 D.美国的大陆会议44,美国密歇根州与伊利诺伊州发生商务纠纷,有权审理这一案件的法院应是(D)
A.州法院 B.上诉法院 C.特别法院 D.联邦法院
45,司法审查的首要作用是保持(A)
A.国家机关之间的权力平衡 B.司法体制内的权力平衡
C.议会体制内的权力平衡 D.政党体制内的权力平衡
46,虽有宪法和议会,但君主仍掌有实际最高统治权的政府体制为(B)
A.议会君主制 B.二元君主制 C.专制君主制 D.世袭君主制
47,美国政府行政官僚体系主要包括(D)
A.内阁和政府各部 B.总统办事机构 C.独立行政机构 D.A,B,C三个部分
48,法国政府制定重大决策的主要机构是(A)
A.总统主持的部长会议 B.部际委员会 C.总理主持的内阁会议 D.独立机构
49,瑞士委员会制的特点之一是(D)
A.实行分权体制 B.委员会权力高于议会权力 C.总统享有最高决策权 D.议行合一
50.现代西方民主制最早表现为(A)
A.英国的代议制 B.美国的总统制 C.法国的半总统制 D.日本的天皇制
51,法国司法体制是二元制的法院体系,即分为普通法院和(C)体系.A.刑事法院 B.民事法院 C.行政法院 D.特别法院
52,西方议会对于法案通过,如审议宪法和宪法性法律时,要求通过的票数不得低于(B)
A.1/2 B.2/3 C.3/4 D.3/5
53,欧洲大陆最早的近代成文宪法是(A)
A.1791年的法国宪法 B.《人权宣言》C.英国的《权利法案》 D.《独立宣言》
54,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选举制度产生于(A)
A.奴隶制国家 B.封建主义国家C.自由资本主义国家 D.垄断资本主义
55,议会党团是以统一本党议员在议会中的行动为目的,由议会中(B)的议员所组成.A.在野党 B.同一政党C.对立政党 D.联合政党
56,所谓比例代表制,是指根据参加竞选的各政党候选人所得选票数,按(B)分配议席.A.实力 B.比例 C.人数 D.选区
57,第一次确立“国家”与“主权”这两个概念之间联系的是近代主权学说的代表人物(A)
A.布丹 B.洛克 C.密斯 D.霍布斯
58,英国关于选民资格的居住条件限制是公民必须在本国的某一地区或选区居住(A)
A.3个月 B.半年 C.1年 D.2年
59,行政法院起源于(A)
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日本
60,西方国家议会立法一般要经过“三读”程序,其中“一读”是向下院提出法案.“一读”的作用一是通告,二是(A)
A.审查 B.申请 C.立案 D.质询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古希腊梭伦改革的内容包括(ABC)
A.颁布“解除债负令” B.以财产划分社会等级C.成立四百人会议 D.建立陪审法庭 E.组成十将军委员会
2,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包括人民大会,以及(AC)等三个方面.A.元老院 B.君主 C.行政官吏D.领主 E.贵族
3,英国议会君主制是英国王权和(BC)三大力量长期斗争妥协的结果.A.平民 B.资产阶级 C.贵族D.无产阶级 E.封建领主
4,按照政党在政治中的作用,可分体制内政党和体制外政党.英国的体制内政党是(BE)
A.自由党 B.工党 C.辉格党D.民主党 E.保守党
5,法兰西的农奴对于封建主的依法关系有:(ABD)
人格依附B.土地依附C.情感依附D.司法依附E.经济依附
6,法国三级会议召开的目的是讨论国家的(BC)问题.军事B.财政C.税收D.防御E.经济
7,英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主要是(CDE)
思想控制B.司法控制C.立法控制D.行政控制E.财政控制
8,法兰克王国审判的法律依据主要是(BC)
自然法B.习惯法C.宪法D.宪法惯例E.撒利克法典
9,美国总统的权力来源包括(ABDE)
A.宪法 B.宪法惯例 C.政府制定的法规 D.最高法院的判决
E.国会制定的法律
10,美国国会除拥有立法权和财政权外,还有(BE)
司法权B.行政监督权C.同意权D.条约批准权E.部分司法权力
11,直接预选是美国特有的一种提名公职候选人的方式,有三种方式(BCD)
半开门预选B.关门预选C.开门预选D.大开放预选E.半预选
12,在美国采用大开放预选方式来提名公职候选人的有(ABC)
阿拉斯加 B.路易斯安那 C.华盛顿 D.纽约 E.波士顿
13,美国地方政府一般均为3级,即:(ACD).A.市 B.集(镇村)C.县 D.镇(或称乡)E.州
14,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立法机构是(BC).联邦法院 B.联邦议院 C.联邦参议院 D.社会法院 E.行政法院
15,意大利共和国地方政府,划分为(ABC)3级.A,区 B.省 C.市镇 D.县 E.乡
16,瑞士联邦议会由两院组成,即(CD)
A.参议院 B.众议院 C.国民院 D.联邦院 E.上院
17,瑞典议会督察专员的督察对象,包括(BCDE)
A.议会议员 B.国家和地方机关及其官员 C.法院法官 D.检察官,警官,狱吏 E.军官 18,英国议会下院议员选举,全部采取“单名选区制”,其具体规定包括(ACE)
A.每选区选一名议员 B.两轮投票 C.选民一人一票 D.得票过半数者当选
E.得票相对多数者当选
19,当代法国多党制的特点表现为党派斗争主要在(ACE)进行
A.政党内部派别之间 B.总统与议会中最大党之间 C.政党与政党之间 D.党魁与党员之间 E.政党联盟之间
20,美国国会委员会的类型有(BCE)
A.选任委员会 B.常设委员会 C.特别委员会 D.常务委员会 E.两院联合委员会
21,西方选举公开的主要内容包括(ABCE)
A.选举过程公开 B.候选人的情况公开 C.候选人的见解与主张公开 D.候选人与支持者之间的交易公开 E.竞选经费的来源与使用公开
22,卢梭关于人民主权的原则包括(ABCD)
A.主权是不能代表的 B.主权是不可转让的 C.主权是不可分割的 D.主权是至高无上的E.主权是从属于王权的23,英国上议院是最高审判机关,是(AC)案件的最高上诉审级.A.民事 B.行政讼诉 C.刑事D.检察 E.读职
24,历史学家一般把罗马历史分为王权时代,(BC)
A.民主时代 B.共和时代 C.帝国时代 D.古罗马时代 E.专制时代
25,政党分类以政党的意识形态或政治倾向为划分标准,可以把政党分为右翼政党,(CE)
A.执政党 B.反对党 C.左翼政党D.在野党 E.中间政党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古代罗马的王政时代是从氏族制度向国家的过渡时期.(√)
2,中世纪欧洲自治城市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城市平民的兴起.(×)
3,人民主权思想奠定了当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基本特征.(√)
4,“人人生而平等”是资本主义垄断时期提出的口号.(×)
5,现代议会制度并不是中世纪等级代表会议的简单继承,而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6,西方议会的财政权通常被形象地称为“管理国库的权力”.(√)
7,近代英国著名政治学者布赖斯最早提出了“议会政治危机论”.(√)
8,英国实行的议会共和制.(×)
9,内阁首相或总理可以由议会中不占多数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
10,美国各州议会的选民资格是由各州政府自行决定的.(√)
11,在美国,关门预选是只许本党党员参加投票的预选.(√)
12,在美国,开门预选只容许“跨党投票”,不容许多党投票.(√)
13,在美国的大开放预选中,选民既无须宣称自己的“党籍”或政党倾向,又可以在一个以上的政党预选中进行投票,甚至还可以投所谓“分裂票”.(√)
14,美国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进行分配.(√)
15,美国宪法规定,美国总统和副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16,法国七月王朝的职权代表着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17,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的选举由宪法委员会进行监督,由政府组织实施.(√)
18,法国普通法院系统负责审理一般公民的民事和刑事案件.(√)
19,法国行政法院的设置始创于拿破仑执政时期.(√)
20,争议法庭是为了审理普通法院与行政法院之间的审判权限争议所设立的特别法庭.(√)21,特别高等法院是为了专门审理总统和政府成员的叛国罪和危害国家罪而设立的法院.(√)22,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是戴高乐.(√)
23,英国实行的是议会共和制.(×)
24,联邦总统是德国政府的首脑,是国家行政机构的最高领导人.(×)
25,联邦总理是国家元首,在国际关系中代表联邦.(×)
26,联邦德国的高级公务员必须大学毕业.(√)
27,联邦德国初级公务员必须修完相当于我国高中的课程.(×)
28,联邦德国中级公务员必须大学毕业.(×)
29,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普通民刑案件一般首先都须经初级法院或州法院审理后,然后才能上诉到州高级法院和联邦法院.(√)
30,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社会法院负责审理联邦与各州之间非宪法性质的公法纠纷,各州之间非宪法性质的公法纠纷,社会团体与联邦或各州政府之间的纠纷等.(×)
31,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行政法院负责审理联邦与各州之间非宪法性质的公法纠纷,各州之间非宪法性质的公法纠纷,社会团体与联邦或各州政府之间的纠纷等.(√)
32,联邦德国的州与美国的州一样,它不是隶属于联邦的地方政府.(√)
33,在联邦德国,县市和乡镇之间并无上下级的关系,它们都同属州的下级行政机构,都是平行的,都有自主权.(×)
34,意大利共和国的“国家经济与劳动委员会”是政府和议会两院的司法机关.(×)
35,意大利共和国的“国务会议”是政府的法律及行政咨询机关和行政司法机关.(√)
36,意大利共和国的“审计院”既可以对政府的各项法令是否合法进行“事前监督”,也可以对国家预算的执行情况是否合法进行“事后监督”.(√)
37,意大利是典型的多党议会制国家.(√)
38,1971年,瑞典进行议会改革,取消上院,成为一院制的议会制国家.(√)
39,瑞典是废除死刑的国家.(√)
40,自1890年以来,荷兰国王均为女王.(√)
第二篇:西方政治制度史
《西方政治制度史》
英国议会形成及发展
英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着“法律至上”的观念,进入中世纪以来,英国议会和议会制逐渐形成,历经了700多年的历史,演变成为现代社会资本主义代议民主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世纪英国议会制度模式一脉相承,与同时代的西欧诸国相比,如法国的王权至高无上等,具有鲜明的特色。
被称为“议会之母”的英国议会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它的前身可追溯至中世纪初期的“闲人会议”。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率军入侵不列颠。征服不列颠后变其为罗马帝国的行省。3~4世纪,随着奴隶反抗斗争的加剧,罗马帝国逐渐衰落。4世纪中叶前后,不列颠反抗罗马统治的斗争也渐趋激化。到407年,罗马驻军被迫全部撤离不列颠,罗马对不列颠的统治即告结束。盎格鲁-撒克逊人入驻不列颠罗马人撤离后,居住在易北河口附近和丹麦南部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及来自莱茵河下游的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从5世纪中叶起陆续侵入不列颠。入侵过程延续约一个半世纪。到7世纪初,入侵者先后建立起7个强国:东部和东北部盎格鲁人的麦西亚、诺森伯利亚和东盎格利亚,南部撒克逊人的威塞克斯、埃塞克斯和苏塞克斯,东南部朱特人的肯特。这个时期史称“七国时代”。
那七个国家为了行使各自的权利,这些王国的国王与贵族代表组成“贤人会议”,共同治理国家。贤人会议的主要职能就是根据世袭的原则选举王位继承人,辅助国王决定王国及其他内外大事。
以后,诺曼王朝在贤人会议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大会议”制度。那时,一般情况下,王室的费用,无论是用于私人还是公务,都要从国王的收入中支付。而国王征收封建捐税实际上是受限制的,其数量不得超过习惯所许可的限度。如遇紧急情况比如战争需要额外的财源时,国王就得寻求封建贵族们的大笔捐赠,其渠道就是“大会议”。到了13世纪,几代国王都感到税收和一般捐赠已不足以支付政府的开支,于是他们召集封建权贵以及各郡、城市、镇的代表开会,主要是为了让他们同意征收特别的税款。这样,“大会议”就按参会者的身份变成了两部分,这两部分经过长期的演变成了现今的议会两院,由贵族们参加的会议演变成了贵族院即“上院”,由地方代表参加的会议则演变成了平民院即“下院”。这两部分与国王一起,构成今天所说的“议会”。
自诺曼征服后,威廉一世的封臣再将自己的封地分成小块,分赐给自己的附庸。通过分封土地,建立起一套严密的封建等级制度。威廉不仅要求自己的直接封臣宣誓效忠,要求封臣的封臣也对他效忠。王权得到不断加强而议会权力则不断削弱。
《末日审判书》的实施与国王组织枢密院,该院当时又称元老院或国王法庭的出现代表着英国的王权达到巅峰,大领主、贵族组成的议会无法与其抗衡。1215年5月17日,封建贵族得到伦敦市民支持,占领了伦敦。6月10日,英格兰的封建贵族在伦敦聚集,挟持英格兰国王约翰。约翰被迫赞成贵族提出的“男爵法案”。在强大压力下,约翰于6月15日在兰尼米德签署《大宪章》。该宪章规定,国王向贵族征税,必须先召集贵族大会,征得他们的同意。其宗旨为保障封建贵族的政治独立与经济权益,不利于加强王权。又称《自由大宪章》或《1215大宪章》。这张书写在羊皮纸卷上的文件在历史上第一次限制了封建君主的权力,日后成为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石。
约翰王死后,其子亨利三世继位。亨利不顾《自由大宪章》的约束,加重捐税,引起贵族们的抗争。1258年4月,亨利因国库空虚再度召开议会,大贵族借机提出他们的条件。国王与贵族达成协议:由12名御前大臣和12名大贵族代表组成24人委员会拟定政治改革条例;国王表示将遵守条例,如违反,愿受开除教籍之惩罚;大贵族则保证,如国王信守诺言,他们就批准赋税。最终,国王接受24人委员会提交的“贵族请愿书”,即《牛津条例》。条例规定:一切法令不得与议会法规抵触;议会一年必须召开三次;议会召开时,15名咨议大臣和12名大贵族代表必须出席;议会有权对国家各方面事务作出决策。至此,议会开始成为一个独立于国王并定期举行会议的国家机构,其地位进一步提高。
1295年11月13日,国王爱德华一世为了征收税款,特地召集新的议会开会。出席这次议会的有四百多人,由三部分人构成:2位大主教、19位主教、48位大修道院院长、7位伯爵、41位男爵,他们由国王特诏赴会;每个主教管区有2名教士代表,由主教决定;每个郡有2名骑士代表、每个市有2名市民代表、每个自治市有2名市民代表,他们由各郡、市选举产生。这些人代表了当时英国社会的两大阶级:贵族及他们的宗教代表即教士和包括骑士在内的平民。史学家们将这届议会称为“模范议会”。它的主要意义在于,由选举产生的骑士和市民代表的参加使议会具有了代议性质。据此,人们称1295年的模范议会为“第一个代议性议会”。
模范议会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英国议会的产生。但是在中世纪,英国议会还只是从属于王权的封建议会。在模范议会初期,下院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爱德华一世在位的最后12年间,共召集了19次议会,但至少有6次没有地方代表出席。爱德华二世继位后,开始正规地召集“下院”会议。随着国王对税收需求的增多,“下院”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
1327年废除爱德华二世是英国议会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爱德华二世倚重姻亲和内府管理政务,压制议会,引起大贵族的不满。于是大贵族趁国王滞留国外之机,召集议会开会,发布《斥国王书》,罗列了国王的一些过失和罪行,宣布国王的统治不仅完全背离了他加冕誓言的精神,而且说他不思悔改,实属罪恶昭彰。最后议会通过了《斥国王书》,全体议员一致同意废黜爱德华二世,立其长子为国王。这次事件实际上是一次弹劾案,开创了议会弹劾国王的先例。
17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变成拥有广大殖民地的海上强国。市场扩大了,财富也随之增加了,同时国内工场手工业也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强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势力。1603年,苏格兰国王詹姆士·斯图亚特继承了英国王位,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詹姆士一世登台便鼓吹"君权神授'的说法,声称国王是上帝派到人间的最高权威,有无限的权力。他根本不把议会放在眼里,曾三次解散议会;经历了内战建立了英吉利共和国,再复辟等事件于1688年,支持议会的辉格党人与部分托利党人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时任荷兰奥兰治执政的女婿威廉回国执政,发动宫廷政变,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统治,这次政变没有流血而获得成功,因此史称“光荣革命”。
1689年,威廉接受了阐明国会至高无上的《权利法案》。法案规定:此后英国国王必须是国教徒。它还限制了国王的权限,保障了国会的权威,取消了国王“搁置”法律的权利,规定国王没有权力使法律无效,或者不得国会同意而执行它,国王不经国会同意便无权征税、招募及维持常备军。它规定了国会的权利,国会选举必须自由,国会议员有言论自由,国会应该经常集会。
《权利法案》,宣布了议会是英国最高的立法机关,确定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议会的最高权力终于以成文法的形式固定下来。
第三篇:西方政治制度史作业(精品)
谈谈你对英国政治制度的认识
——以浅析英国政党制度为例 摘要:英国作为民主政治发展的先驱,是诸多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本文将英国政党制度作为切入点,通过透视其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政党制度的特点,2010年大选后的政党政治以及对其政党制度的评价,进而深化对英国政治制度的认识。
关键词: 英国;政治制度;政党制度;认识
英国是现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发源地,当今许多国家实行的议会、内阁、政党、文官等制度皆起源于英国。英国的政治制度是集宪法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司法制度、议会制度、元首制度、文官制度和地方政府制度等内容在内的民主政治制度。而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它的政治制度又独具特色,如君主制与民主制相结合,“议会至上”的议会内阁制,风格独特的两党制。
英国的政治制度内容广泛、历史悠久,了解和研究其政治制度是我们了解和研究西方国家民主政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但我深知,英国的政治制度不是我们三言两语所能全面阐述的,我们可以通过透析英国当前正在实践的一些具体政治制度来掌握和全面认识英国的政治制度。而英国政党制度的出现,是近代史上一个相当典型的现象,其独特的政党制度见证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和演变历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近代一切竞争性政党制度都是它的翻版,非常具有代表性,因而本文将通过浅析英国政党制度来谈谈本人对英国政治制度的认识。
政党制度的产生如同政党的产生一样,最早是在英国,英国两党制的产生,同时也就是政党制度的产生。
政党制度是指“国家法律规定或实际生活中形成的政党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特别是政党执掌、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权的具体体制和运行机制,包括与其他政党的相互关系制度”。[1]换句话说,政党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党行使或干预国家政权控制政治活动的方式的总称。
那英国的政党制度到底是如何发展而来,在政府当中扮演着什么角色,我们又该如何评价其政党制度呢?本文以个人观点试图回答这些问题以加深对英国政党制度的认识:
一、英国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英国现代政党的雏形,是17世纪英国议会中的两大政治派别:托利党和辉格党。托利党是现今保守党的前身;辉格党是现今自由党的前身。比较典型的是,英国政党的形成是由议会中不同派别逐渐发展而来的,这些不同政见者逐渐集结起来形成政党。具体的来讲,英国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萌芽和生长时期(1679-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前夕)1679年,由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提出的“排斥法案”直接导致议会中出现了分别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政治组织-托利党和辉格党,初步具备政党特征。“1688年,由于面临国王专制的共同威胁,两派联合发动了光荣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辉格党首次建立了一党内阁。”[2]这次革命的成功使两派由对立转入并存,并逐渐形成了两派轮流执政的宪法性习惯。
(二)两大派别向着具有现代意义的资产阶级政党演化时期(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1868年9月)1832年的议会改革导致两大派别的改造,有力的促进了两党基层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两党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性的政党,辉格党和托利党在 1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分别得名为自由党和保守党,演化成具有现代意义的资产阶级政党,自由党代表主张自由贸易的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保守党代表土地贵族、金融贵族和大商人的利益,并由此形成了保守党和自由党轮流执政的局面。
(三)自由党和保守党在成熟的两党制轨道轮流执政时期(1868年12月9日一1922年)1868年11月大选,终于结束了英国历史上一度较长时期的少数党屡次执政局面,确立了多数党内阁作为内阁组织的主要形式,从而揭开了英国两党制的新的一页,也即开始了已发展为具有现代意义的资产阶级政党-自由党和保守党,在成熟的两党制轨道上运行的交替执政时期。这一时期随着英国工业垄断地位的丧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自由党和保守党都以各自方式执行垄断资本意旨,成为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党。
(四)保守党与工党轮流执政时期(1922年一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自由党衰落,工党起而代之,1922年成为第二大党,自1924年1月起,与保守党轮流执政,英国确立了新的两党制。
二、英国政府体制中的两大政党
19世纪30年代英国现代政党及政党制度形成后,英国政府体制中基本上是两大政党保守党和自由党轮流执政,直到1924年以后至今,工党取代了自由党的地位,工党与自由党成为英国政府体制中的两大党。
由于大家对保守党和自由党都比较熟悉,我着重谈谈英国政府体制中的工党。英国工党的前身的劳工代表委员会,成立于1900年2月,当时是国际工人运动和第二国际的成员。开始其成员大部分是集体党员,有社会民主党、费边社、独立工党、合作社组织和一些行业工会共同组成。1906年在议会选举中获29个下院席位,组成了独立的议会党团,改称工党。1906年-1914年工党在议会中依附于自由党,反对保守党。1924年1月,已经成为英国大党的工党在自由党的支持下,在下院选举中首次获得议会多数议席,上台执政,从此开始了保守党、工党两大党轮流执政的局面。
英国工党作为政府体制中的两大政党之一,尽管工党打着民主社会主义的旗号,尽管工党至今多数是工人和劳动人民,但从工党的领导集团及其所推行的路线和政策来看,都是维护英国大资产阶级的经济、政治统治,维护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维护英国的议会君主制的民主制度。
三、英国典型两党制的政党制度的特点
英国的政党制度是典型的两党制,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一)英国两大政党的内生性。所谓内生性是指政党萌生于议会,并在其中成长壮大,它不同于后来其他国家的一些政党产生于议会之外。英国的两大政党与议会政治有血肉相连的关系,议会是两大政党——托利党和辉格党产生的温床和发展的场所,议员分属两大政党的骨干和代言人。两大政党都是先有了相当牢固的院内组织,即议会内组织,才开始发展院外的群众组织。
(二)英国两党制度的二元性与可变性。这种二元政治使两大政党经常处于被淘汰的危机中。为了争夺地方和中央权力,两大政党始终处于一种竞争的状态中。同时两党制度并不是一个固定的、静止的结构,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幻,迫使政党随时重组。当然,这种重组是在两党制度的框架内进行的,经过重组,使两党制度巩固和延续下去。此外,这种可变性还表现在其他党派的竞争和压力,如自由党。
(三)英国两党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其利益和政策的趋同性,且伴随着两党高层人物相互流动的现象。在英国的两党制度下,除了执政党和在野党所扮
演的社会角色以及为赢得选民支持所制定的具体政策的差异外,两大政党所致力的社会目标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都是为了尽量保持土地贵族和资产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支配地位和联盟关系。尤其是在维护社会等级制、保护私有财产等方面,两大政党更是配合默契。正如英国著名的评论家威廉·里斯利特指出的,它们犹如两辆赛跑的公共马车,“互相不停地给对方溅上污泥,但走着同一条路,朝着同一个方向”。
(四)英国在议会下院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为执政党,在选举中得选票居第二位的为法定的反对党,反对党组织一套准备下届上台的班子,称“影子内阁”。由于执政党通常是单独执政,因此政府决策和议会立法的联系相当紧密, 政府施政没有强大的议会阻力, 因而其政权基础稳固, 工作效率很高。
(五)英国的两大党在党内均采取集中制,党的领袖掌握大权,党内民主很少。两大政党虽然都有庞大的地方组织,但是居于议会内的党的高层领袖则掌握了相当大的决策权,而地方党组织基本上只是按其高层领导人的旨意,组织选民参加投票,很少有机会参与政府的决策,党内民主十分有限。
(六)英国的政党纪律严格、组织严密、活动连续。为了保证当选议员的党内团结,立场一致,英国的政党有一套独特的督导制度。督导员在党内有很高地位, 它的作用是通知本党议员关于议会进行的情况,保证他们出席重要的辩论并支持自己的政党,向“后座议员”传达政党领导的意见。
四、2010年大选后的英国政党政治
作为政治民主化的先驱,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政治,所谓政党政治,“从广义上理解,则是指政党掌握或参与国家政权,并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和国家事务及其体制的运行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政治现象”。[3]从性质上而言,政党政治属于民主政治,是代议制民主的一种表现形式。
从历史上看,英国一直推行两党政治—自由党与保守党交替执政。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工党却一举取代自由党而与保守党轮流执政。再看看2010年的5月,英国的政坛罕见的出现“悬置议会”,最终保守党与自民党组建联合政府,而工党则沦落为最大的在野党。这个特殊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让我们来看看2010年大选后的英国政党政治发展状况。
(一)悬置议会与联合政府罕见登台。在今年5月举行的英国大选中,卡梅伦领导的保守党获得36.1%的选票,占据了307个议席,成为议会下院第一大党;首相布朗领导的工党获得29%的选票, 占据了258个议席, 失去了议会下院第一大党的地位;克莱格领导的自由民主党获得23% 的选票,占据了57个议席,成为议会下院第三大党。三党均未获得议会下院650个席位的绝对多数(326席),英国自1974年以来再次出现“悬置议会”。悬置议会产生之后, 多党联合政府成为最好的选择。由于议会第一和第二大党通常是直接竞争对手, 它们联合的可能性非常小, 第三党就成为组建联合政府的关键。工党和保守党都曾经与自民党协商联合组阁事宜, 但自民党几乎毫无悬念地选择了保守党。卡梅伦-克莱格内阁是否能够改变英国的政治传统,尤其是通过打破联合政府短命的宿命来借机实现议会改革,值得期待!
(二)政党格局呈现松动的迹象,小党稍有发展。卡梅伦-克莱格两党联合组阁后,英国媒体制造出许多具有冲击力的新闻标题,将悬置议会和联合政府可能导致的结果无限放大,如悬置议会和联合政府将成为常态,两党制松动,选举制度改革,最终在制度和文化上转变为多党制。但同时英国媒体分析到,实现这种转变的每个步骤都是极其困难的,充满了未知数。可以看出,英国政党格局虽
有松动,但要突破两党制向多党制转变,条件目前都远未成熟。可以推断的是,即便英国向多党制迈进,这届政府最多只是开个头, 在选区划分等问题上略有改进, 不可能在5年内完成彻底的转变。对于追求多党制的自民党而言, 进入联合政府只意味着赢得机会, 获得可喜的发展,但绝不意味着成功在望。
(三)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利于两党制。意识形态是“对良好社会和建立这种社会的主要方法的语言描述”,它不仅仅是实际政治目标的体现,而且是争夺政治权力的手段。[4]在选举过程中,政党是否相信自己的意识形态并不重要,关键是它能否让选民相信其意识形态,将相信转变为选票。而政治文化的内在稳定性决定了它难以改变, 但一旦改变之后就很难逆转。两党制在英国成功运行,甚至成为英国政治制度的标志,离不开相应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如果英国向多党制转变, 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也需要发生相应的转变。
此外,意识形态需要和社会主流的政治认识、情感和评价保持基本一致, 即与政治文化保持一致, 否则很难赢得选民的支持。意识形态在英国选举中的这种逻辑有利于两大党,非常不利于小党。以自民党为例,它本身的意识形态标签就不够鲜明,右翼由保守党代表、左翼由工党代表, 右翼选民认为它不如保守党,左翼选民认为它不如工党,中间选民很可能因为“废票心理”也不投票给它。这一系列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的特点都利于两党制的延续,不利于多党制的诞生。
五、如何评价英国的政党制度
英国的政党制度即两党制与西欧大陆一些国家实行的多党制来比较,有其有利的一面,同时也有其明显的缺陷,需要我们正确的看待和评价。
(一)有利方面
1、两党制下的政府更为稳定。由于行政与立法的密切结合,执政党在议会下院拥有多数或绝对多数席位,在一定政党纪律的约束下,反对党无法动摇政府的稳定性。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的权力实际控制在首相的手里,反对党无力左右,只有服从,尽管也可在议会提出对政府的不信任动议将政府赶下台。但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因为这样做必须具有一定条件,例如,执政党在下院只有微弱多数、某项政策很不得人心等。
2、英国的两党制下的政府责任明确,更容易受选民的监督。在大选中,英国的选民比多党制国家有更为明显的选择,选民的投票活动不仅是对某一政党将来的政策表示赞成或反对,更重要的是对下台政府政绩的一种评定。此外,执政党行使政府的权力,国家管理得好,可以联任,坏则可能下野,无法矮过于人。
3、两党制是竞争的两党制,并不是简单的、无竞争的轮流执政。因此,两党制导致两大党之间激烈的竞争和互相监督。在英国,执政是政党团结的最大凝聚力。一个政党如果长期不执政,不仅会导致它的组织涣散、纪律松弛,更重要的是会危及它的政治生命,如果拿不出能为选民接受的政策纲领,就会逐步被选民抛弃,从而成为长期、甚至是永久性的反对党,一如现在的自由党那样。因此,竞争和互相监督贯穿于两党制的始终。
(二)不利方面
1、两党制下的执政党并不能代表绝大部分民意,有时反对党获得的选票甚至超过执政党,但在议会中的席位却少于执政党。尽管这种不正常现象不是经常出现,也不影响执政党组织政府的合法性。
2、两大政党在某些问题上的价值观的不同,会造成政策或立法上的反复。保守党更强调私有制的价值,工党则侧重公有制的优越。如钢铁工业几经国有化、私有化、再国有化就是个明显的例子。
3、两党制导致了下院中独立议员的基本消失。在现行的选举制度下,两大政党基本上控制了下院,得不到政党支持的候选人很难当选,一个独立的议员在议会很难发挥有效的作用。鉴于独立的议员在政治上很少有发展前途,所以,一个有野心的职业政治家都必须归属于一个政党。
六、居于英国政党制度而对英国政治制度的几点认识
在全面深入地了解了英国的政党制度后,我对英国的政治制度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一)一部近代英国政治制度史,就“是议会逐步取代国王统治国家的历史,是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原则产生、发展直至最后确立的历史,是政党在其内部起源、[5]成长的历史”,而政党制度在英国的政治制度史上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二)英国政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将英国的各种政治制度有机的关联了起来。英国议会的斗争促使了政党的产生;政党制度的存在,于是有了声势浩荡的选举制度,选举出来的执政党领袖又关联了元首制度;而执政党集行政权、司法权于一身,又通过议会党团控制议会,所以又与行政制度、司法制度以及议会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英国的政党制度盘活了英国的政治制度。
(三)英国的政党制度是在资产阶级国家的发展和政党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有其丰富的历史经验。英国政党制度乃至政治制度的历史经验,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现代化的贡献是不可否定的,随着社会发展,阶级结构的变化,英国各政党性质的改变,以及英国社会基础的扩大,英国的两大资产阶级政党,在现实中,求同存异,竞相改革,将英国政治经济改革推向高潮,使英国成为现代国家中最具效能的政治实体。
(四)英国政党制度为英国式政治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乃至英国的政治现代化提供了基础,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无论是英国的政党制度还是其他的政治制度,都是资本主义的产物,是为资产阶级自身利益服务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经济、政治统治和利益的工具。
总之,我个人对英国的政治制度的认识可能还不是很到位,不是很深入,了解得不够全面,但通过把英国的政党制度作为一个切入点来认识英国的政治制度,我觉得收获还是很大。相信在这种方法的指导下,在日后的学习中我将会学到更多的东西。
参考文献: [1]刘玉萼,石永义.西方政治制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梁琴,钟德涛.中外政党制度比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4]安东尼·唐斯.民主的经济理论[M].姚洋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5]阎照祥.英国政党政治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第四篇: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复习题:名词解释
改土归流:就是废除土司制度,改行与内地府州县相同的行政管理制度,官员改由朝廷任免选拔流官充任而废除世袭制。
征辟制度:君主直接选拔人才称之为“征”,主要长官直接任用属吏称之为“辟”,这也是古代长期实行的一种用人制度
丁忧:即遵照礼法的规定,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应担任官职,居家守墓以申孝思,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上计制度:秦汉时地方守、相向朝廷申报一岁治状的制度。这一制度随着集权制加强而形成(百度百科)
官僚政治:(特点)以科层组织形式分配权力和责任
充分依靠成文的法规及档案
文官制度,即择优录取,领取俸禄,据能力,功绩和年资升迁罢免 酋帮制:(特点)地位永久的统治者
集中化的权力
一批官员
分层化的社会
分封制:西周灭亡,推行“封建”制度,所谓封建就是“封诸侯,建藩卫”。分封的目的在于建立以天子宗族为主干,天子勋戚为辅冀的政治体系,以期利用宗亲关系来维护天子的正统地位
宗法制:所谓“宗”,就是人们对共同祖先的崇拜,进而成为具有血缘关系的宗族体系。是由原始的父系家长制血缘关系组织质变和扩大而形成的制度
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百科)
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就是所谓的嫡长继承制 郡县制:县出现于春秋前期,郡出现于春秋末年
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秦汉。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它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百科)禅让制: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指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百科)
世袭制:世袭制就是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这种传承主要有“家长”的传承,诸侯国的传承(百科)
年号:历代帝王纪元所确立的名号
庙号:皇帝死后被封的称号,用以祭祀及表明在太庙里的位置。
谥号:是人死后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价褒贬给予的称号
尊号:皇帝已经是最高的尊号,但是高居皇位的统治者并不以此为满足,他们希望获得更尊贵的推崇,而皇帝底下的官僚们,处于本省利益的动机,便在适当的时机顺应皇帝的欲望,公开的进行吹捧,使皇帝的名号又增加新的内容,那就是尊号,也称为徽号。
议政王大臣:是努尔哈赤以费英东、额亦都、何和理、扈尔汗、费古扬等开过重臣为五大臣,让他们与诸贝勒一起参决政务的制度,“凡军国重务皆命赞决焉”。
军机处:是参与议政、负责传达皇命、职责办理和监督机密文书运转的御前机要办公中枢,是近在帝扉的、由皇帝 直接统领的行政总汇机构。
军机处不设衙门,不颁发关防,不能以军机处的名义独立发文和直接指挥各级军政部门,一切重要文件均应以“军机大臣奉上谕”、“军机大臣寄信”等形式下达。因此,军机处只是一个力求准确贯彻皇帝意图的御前机要处
票拟:也叫票旨、条旨,对于来自全国各方面的奏章,在呈递皇帝批示之前,先由内阁学士
“用小票墨书,贴各疏面以进”
胥吏:又叫吏胥,是官府中专门办理文书的低级行政人员。胥吏既不同于官,也有别与普通百姓,在隋唐以后,逐步称为一个官与民之间的独特阶级
乡绅:是官僚在离职、退休、居乡,或者还没有当官以前的称呼,在唐宋以后逐渐形成一个社会阶级。
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汉时期。三公分别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西汉末年改为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东汉则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九卿其实并不是九个,而是泛指政府各部门的主要官员。九卿包括:太常、宗正、光禄勋、卫尉、太仆、大鸿胪、典属国、廷尉、执金吾、大司农、少府、水衡都尉、将作大将、司隶校尉、皇后三卿、太子太傅。
三省六部制:其中三省包括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包括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建立三省六部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丞相权力。(百科)察举制:即经过考察后进行推荐,是在先秦乡里荐举选士制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是察举制的发展,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取士制度。具体做法:任用“贤有识鉴”的官员,担任本籍州郡的大小“中正”,由他们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来评定人才等级,然后由小中正上报大中正核查,大中正再上报司徒核实,再交尚书吏部使用。
科举制:科举制度是在推荐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标准的选拔制度。考满:三年初考,六年再考,九年统考,分为称职、平常、不称职三等,进行升降。重在奖励。是明代针对每一位任职到一定期限的官员进行的一般性考核。主要是考核官员的从政资历和政绩。办法是三年一考,三考为满,考满之日,由有关部门量其功过,分成上、中、下三等,依此为据决定其升降去留。(百度百科)
京察大计:吏部考核京官的一种制度,明清实行三年一考,九年考满。(百度百科,书)《法经》: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它的制定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改革家李悝。(百度百科)
幕友制度:幕友是军政长官聘请的助手参谋,幕友制度属于私人聘请,不用申报中央,不享受国家的等级待遇,依靠的是官员个人支付的“束修”、“馆谷”、和委托信任。
一条鞭法:一条鞭法是中国明代中后叶,一项赋役方面的重要改革。主要是指总括一县之赋役,悉并为一条。(百度百科)
乡里制度:在县之下设乡、里、聚或连、闾等基层组织。
风闻言事:仅凭一些未经核实的迹象即可弹劾,不必承担诬告责任,目的是通过监察官以广收信息和清除反侧,利用监察人员的言论和弹劾权给官僚贵族不时敲警钟。
终养制度:允许官员因父母或祖父母年老,请假回家侍养奉亲的制度。
官职位:官、职一体,不存在独立于职位的官阶。“以事为中心”,等级随职而定而非随人走。管品位:官阶是个人品级,标志个人地位、资格、报酬。官阶与职位分离,可官大职小、官小职大。
第五篇:中国政治制度史期末复习题
中国政治制度史期末复习题
一
1、下列哪个是中国第一个一姓王朝。(夏)
2、下列哪种学说适应了战国时代的要求,受到各国君主的青睐。(法家)
3、隋唐时期,官阶分为(九品)。
4、五代十国时期,藩镇最核心的权力集团是(牙兵)
5、蒙古帝国的大汗,必须经过蒙古王公贵族(忽里台)大会的推举,才具有合法性。
6、入关之前,满人政权的继承采取的是(贵族推举制)。
7、中国的现代海军,是(洋务远动)的产物。
8、夏的最高统治者多被称为(后)。
9、(秦)是帝国体制的首创者。
10、唐朝进一步完善了府兵制,府兵到京师和边境服役,又叫(上番)。
11、宋朝元丰改制前,三司权力很大,有时甚至超过宰相,所以又被人称为(计相)。
12、下列哪个王朝废除了宰相体制?(明)
13、下列哪个部门属于清朝皇帝的秘书班子?(军机处)
14、清末湘淮军之所以能兴起,最终打败太平军,在于它们的制度优势,其编制人称(勇营制度)。
二
1、商朝的官员分为两类,分别是(辅弼重臣)和(政务和事务管理体系官员)。
2、汉代的官吏大体上可分为(外朝官)和(内朝官)两个系统。
3、隋唐时期的御史台下设机构分别为(殿院察院台院)。
4、唐朝一般通过设置(县)和(州)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控制。
5、宋朝的基层政府有哪些?(县镇寨)。
6、从经济形态上讲,元朝投下主的“王国”属于(奴隶制)和(农奴制)的复合体。
7、清朝洋务运动的三部曲包括(军事现代化军火工业现代化工商业现代化)。
8、商朝的礼仪制度分为(日常礼仪)和(朝堂礼仪)。
9、汉代的选举制度主要有(察举)和(征辟)两大部分。
10、唐朝的地方政府机构由(道州与府县)组成。
11、隋唐时期的司法原则大体上有以下哪些?(五刑、十恶、八议)
12、下列哪几项是元朝专门管理宗教事务的机构?(宣政院、大禧宗禋院)。
13、中国历史上真正实施帝王专制的是(明、清)。
三
1、政治制度:指统治阶级(统治集团)通过对政权的控制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2、分封制:分封制是奴隶社会在宗法制基础上建立的主要政治制度,它通过层层分封的组织形式,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贵族政治网络。
3、军机处:军机处是清代官制中最有特色、影响最大的机构,始设于雍正年间,当时正值对西北准噶尔部用兵,因内阁距皇宫较远,加上为保密考虑,为处理军机要务,始于雍正七年(1729)设军机房,雍正十年正式改称军机处(全称办理军机处),成为辅助皇帝处理军政要务的清代实际最高权力机构。
4、中国政治制度史:是研究中国历代国家政权性质、政体构成形式,以及有关国家各种典章制度,具有综合性质的专门史和政治学的基础学科。
5、翰林学士:官名。唐玄宗时舍学士院,挑选用文才的朝臣任翰林学士,德宗时,翰林学士得以随侍皇帝左右,充任顾问,起草机密诏书,权力日重,有“内相”之称。
6、三司推事:唐朝时,特别重大的案件,须由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联合审理,被称为“三司推事”
四
1、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和具体领域是什么?
答: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历代国体和政体形成、发展及其演变的历史和规律。具体的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古代国家政权的性质,中国古代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中国古代国家政权的管理体制,中国古代国家政权的运行机制。
2、秦朝时期三公的涵义及职能。
答:三公指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由丞相府、太尉府、御史大夫寺构成中央的中枢核心机构。丞相(也称相国)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掌军政,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御史大夫为副丞相,兼掌监察百官。
3、简答汉朝监察体系的主要功能。
答案要点:一是维护王朝秩序的稳定运转。
二是保证官僚体系对王朝的效忠。
三是作为王朝权力结构的制衡因素。
4、唐代宰相制度的基本特征?
答案要点:第一,群相制。宰相是集体的而非个人。
第二,有共同的办公地点和集体议事会议称为“政事堂”。第三,既有分工,又集体议政。决策、审议、执行三大系统有机结合,办事效率高,政策性失误相对较少,有利于唐代政局之相对稳定。
第四,科举进士逐渐成为宰相来源的主体。唐代大兴科举,科举宰相
日益增多并逐步成为中枢系统的主体。
第五,使相制。唐代后期,有一种特殊的宰相称为“使相”,多指节度
使兼宰相。这种使相实为优崇性职务,并不过问宰相政事,因此并非
实际上的宰相,至于以宰相衔兼地方节度使、盐铁使等的也可称为“
使相”。但这种宰相兼任外官的使相,回朝后一般还继续行使宰相权
力,这与以外官兼宰相的“使相”有所不同。
五
1、结合两汉、宋、明、清各朝代削弱相权的事实谈谈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的关系。
答案要点:汉初丞相(吕后以前多称相国)位高权重,“掌丞天子,助理万机”,随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深,汉武帝时,丞相的权力开始削弱。武帝以后,丞相与皇帝殿廷相争乃至拒绝执行帝命的事是很难再见了。不仅如此,汉武帝时,丞相时有贬官杀头之虞,位居相职,竟被视为祸事。汉武帝为限制相权,还重用“中朝官”,使丞相的实际权力也开始被剥夺。东汉时期,相权进一步削弱,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共同为名义上的宰相,但实际权力都转移到尚书台手中。宋代是皇权高度凝固,相权空前萎缩的的时期。参知政事的设置,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枢密院和枢密使的设置,分割了宰相的军政权;三司使司和三司使的设置,分割了宰相的财政权;审官院和三班院的设置,分割了宰相的人事权;审刑院的设置,分割了宰相的司法权。辽代中枢机构形式上也分为北面官和南面官两大系统,而且北面官又分北、南二大分支系统。金代海陵王完颜亮时又废三省制,正式确立尚书一省为中央最高行政中枢机构。到了元代,中枢机构又发生一大变化,元朝正式废除三省制而实行一省制,以中书省为全国政务中枢。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推行一千余年的宰相制度被最后废除。朱元璋集皇权、相权于一身。
相权与皇权关系的总体发展趋势是:相权不断削弱并直至废止,皇权不断加强而至极度集中。
2、论述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答案要点:(1)君主制政体一以贯之,历时久远;
(2)严密的中央集权制和完备的文官制度;
(3)政治体制深受宗法观念的影响与制约;
(4)王权、族权、神权三位一体,联系密切;
(5)政体的严整与思想的控制严密互为表里;
(6)礼制的法律化及以礼治国的伦理型政治;
(7)君主制政体始终与农耕文明相联系;
(8)政治结构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