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SAP_ERP_项目计划管理_V1.0
ERP项目管理文档
项目计划管理
1.目的:
为了规范项目计划的制定、跟踪、滚动、例行报告等活动,帮助项目组更好地按计划组织资源、开展工作,加强项目的可控性,特制定本管理流程。
2.范围:
项目组各模块周计划和总结、技术组周计划和总结;
3.总体指导
周计划的制订依据是总体项目计划和阶段项目计划,将总体项目计划分解到下周的每天,并落实到责任人,每周午下午16:00~17:00,项目经理将通过例会方式检查项目计划的执行情况,总结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并对后期的项目执行进行指导。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项目周计划,保证项目按照项目初期设定的项目总体计划执行。
4.周计划管理工作流程
(1)每周四上午由双方项目经理根据项目总体计划以及项目实际进展情况讨论确定下周的工作内容,并以邮件通知模块负责人;
(2)根据确定的工作内容,每个模块负责人分别制定下周的模块工作计划,并在每周四17:00之前由模块负责人提交项目经理,包括:本周计划完成情况、下周计划、问题汇总(见双周滚动计划模板);
(3)每周五下午16:30召开项目组例会,根据约定的议题进行交流,根据会议讨论的结果各模块调整下周项目计划,并在会后提交模块计划最终版给项目经理,参加人员:项目经理,模块顾问,模块组长及关键用户、技术组人员;
(4)每周五下午18:00前,由项目经理将本周周例会通过的计划(双周滚动计划)在项目组内进行发布;
(5)项目经理对周计划要进行每天检查,并收集问题,记录延迟情况;
5.每日晨会
每日晨会在每天8:00 ~ 8:30进行,由项目经理简要介绍当天工作安排,有各模块组长和模块顾问介绍各组前一天工作进展,每组10分钟。
6.计划的执行和监控
各模块关键用户及顾问负责模块项目计划的制定与落实;
SAP项目
ERP项目管理文档
技术组长和技术顾问负责技术组周计划的制定与落实;
项目经理、其他项目管理人员对任务执行情况进行监控;
7.计划的滚动
(1)每周进行任务分派。每周五由项目管理人员发布,每周四根据各负责人的反馈更新、维护项目计划。
(2)每阶段结束,项目经理对总体项目计划、下阶段项目计划进行滚动,更新项目总体实施计划。
8.计划执行评价
每阶段结束后,由项目经理、质量监控人共同负责完成项目计划管理工作总结,对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其主要根据计划管理与进度监控所关注的内容进行总结与分析。
9.项目计划例行管理
(1)项目周计划管理:对项目每周制定的计划基线执行情况和出现问题进行总结(双周滚动计
划);
(2)项目阶段计划管理:对项目阶段初期制定的计划基线执行情况和出现问题进行总结(阶段
总结);
10.项目例外管理:
项目例外管理,即及时汇报突发的重大问题,如有必要还需及时调整项目计划。
SAP项目
第二篇:项目技术培训方案V1.0
项目技术培训计划
1、概述
现在,人员培训作为工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整个项目的实施至关重要,通过系统的培训,使得工作人员得到日常工作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经验,从而保障整个系统的顺利运行。
项目建设最终系统将交付用户使用,项目培训是项目实施中的重要环节,通过项目培训对业主人员进行全面的技术培训,使业主单位人员达到能独立进行管理、故障处理、日常测试维护等工作,以便于我方提供的软、硬件能够正常、安全的运行。
培训的总体目标:
1、管理员培训。
培训对象:系统管理员。
培训目的:可以独立完成本单位行政执法的日常维护,解决一般问题。
培训内容:系统体系结构、系统配置、系统管理、系统使用。
培训方式:集中培训和个别培训。
培训批次:不少于1次的集中培训,个别培训随时安排。
2、使用人员培训
培训对象:系统一般使用人员。
培训目的:熟练掌握所涉及部分的操作。
培训内容:系统使用。
培训方式:集中培训和个别培训。
培训批次:不少于2次的集中培训,个别培训随时安排。
2、培训对象
如果项目是一项综合型的项目,系统使用范围广,用户层次多,不同用户层次使用的系统角色不相同,使用的内容和侧重点各不相同,那么我们在项目中将针对不同的用户层次提供针对性的用户培训,保障培训效果,使各层次的用户都能熟练掌握系统相关的知识。2.1、普通用户层
普通用户层是应用系统的直接使用者,涉及到系统的各方面功能,是对系统功能理解最深、业务最熟悉的用户群,然而普通用户层由于覆盖的面广,各部门主要使用的功能模块不尽相同,因此针对于普通用户将按照不同的部门的侧重点进行分期培训,组织类似业务部门或单独部门进行培训,以便于各部门对各自业务系统使用的把握,以达到各用户能熟练掌握系统的使用方法。
2.2、系统管理员和应用级管理员
系统管理员和应用级管理员是业主单位对系统进行管理维护的主要人员,这一用户群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并且针对应用系统管理员和平台维护员分别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主要侧重于系统的建设原理和规划,总体架构,常见问题的解决,系统安装配置等内容。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需要对应用系统较熟悉,并且能处理运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因此对于软件维护人员和管理员将采用共同参与项目维护和实施的方式,从长期实践中逐渐掌握系统维护知识,提升其技术技能和对系统的认识。
2.3、技术人员培训
技术人员主要是指业主单位具备一定的应用系统开发能力,主要用于系统上线后对系统的需求变动进行二次开发和修改,以及系统扩展能力的技术人员,针对这一用户群,将着重于应用系统的开发原理、开发工具、系统架构等进行培训,使其掌握系统二次开发技术,为今后系统升级改造、功能扩展储备技术力量。
3、培训课程
3.1、应用系统使用培训
课程名:系统应用。
课程内容:
计算机系统基本操作方法;系统基本功能介绍;业务流程规范;系统使用方法。课时:1天。
3.2、系统运维技术培训
课程名:日常维护培训。
课程内容:系统总体逻辑及工作原理;系统基本功能介绍;可视化流程定制工具使用方法;可视化表单定制工具使用方法;系统的部署,应用的安装,系统的使用、配置、管理和备份,系统日常维护任务;系统故障处置方法。
课时:4天。
3.3、项目管理初级(可选)
课程名:项目管理初级。课程内容:
项目管理基本知识;项目管理方法;项目管理工具应用。课时:1天。
3.4、系统支撑软、硬件环境应用管理
课程名:系统支撑软、硬件环境应用管理。课程内容:
操作系统安装、配置和管理;数据库安装、配置和管理;支撑环境常规故障处置方法。课时:3天。
3.5、系统设计与开发基础(可选)
课程名:系统设计与开发。课程内容:
系统设计基础;开发工具使用初步;系统开发规范;数据库设计基础;系统二次开发方法。
课时:5天。
4、培训组织保障
公司会建立专业的项目培训小组,人员配置如下: 项目培训组组长:1人 培训讲师:2人; 培训监督员:1人;
培训资料管理员:1人; 培训组织人员:1人;
5、教学方案
如果项目是一个综合型的项目,培训对象层次分明,培训内容多样,且在系统上线培训期间各用户还有自身的事务需要处,那么公司会在培训过程中将针对不同的用户和不同的培训内容采用不同的培训方案,以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培训方案如下图所示:
5.1、实践培训
实践培训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与我方工程师一道参与项目研发和实施过程,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掌握培训内容。实践培训主要针对于技术开发人员及系统维护和管理人员。在项目实施之初即邀请技术开发人员与我公司开发人员一起参与项目开发过程,从大量的实践过程中获取开发知识,以便于对系统的设计、开发语言、系统架构熟悉,为业主单位培养较全面,对系统理解较深的专业技术人员。
5.2、集中培训
集中培训将培训对象集中,以授课的方式进行培训。这类培训主要针对于培训用户较多,培训内容较单一的内容进行,如最终用户使用培训。通过演示和现场交流的方式达到培训效果。5.3、研讨会
在项目实施过程将不定期进行研讨会。召集技术相关人员或业务处理人员,针对技术的发展和业务模型的处理通过交流的方式进行讨论,在研讨会上将邀请业界的专家列席,以便于相互之间的交流,对参与交流会的人员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促进业主单位技术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5.4、远程培训
当培训用户无法集中,或聘请远程专家进行培训时,我们将采用网络培训的方式完成远程培训工作。5.5、一对一培训
一对一培训主要针对于统一培训时无法参加、未掌握培内容或个别特殊用户如领导、唯一的系统管理员、特殊的业务操作人员等,进行一对一的单独培训。
6、培训规模设定建议
培训的规模大小主要看受训的人数和受训次数,百人以上就可算是较大规模的培训。从培训的效果来看,一次性受训的人数超过40人后,培训的效果下降地越快。一次性受训的人数为20人,培训的效果和效率是相对最佳的。
所以对于大型软件的培训,在受训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常用的办法是:化整为零,将受训人员分为20-40个人一批,进行分批、分时或同时进行培训,不宜进行大课培训。
同时针对培训对象的不同,培训的规模也可以进行适当地调整,如: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主要业务系统使用人员,人数不是很多的情况下,为了更好的效果,将人数尽量小组化的情况下批次不会有明显增加(因为批次过多,学习的内容不能同步,影响了相互沟通的及时性),将人数分为5-10人一批,这样便能保证重点用户的培训质量。
7、培训阶段安排
公司项目的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对象也各不相同,我们将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安排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完成,以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7.1、系统开发阶段
主要针对业主单位技术开发人员的培训,本阶段的培训主要以一对一培训、实践培训为主要方式进行培训。
7.2、初验
初验时需要对系统进行大量的性能、功能、业务测试,此时主要针对系统管理员和开发人员进行现场的测试培训,以便于系统管理员和开发人员了解系统测试方法,及时了解系统业务,以便于系统的维护。7.3、系统安装
系统安装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实践活动,对系统管理员与应用级管理员进行系统安装、配置等的培训。
7.4、调试
调试过程中主要针对系统管理员和技术人员进行系统的调试进行培训,以便于系统管理员和技术人员及时了解系统调试方法,保障系统在出现故障时能及时解决。
调试成功后将大规模地组织最终用户培训。
7.5、试运行
试运行阶段主要培训对象为系统管理员和最终用户。
在试运行期间将出现系统日常维护问题,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增强系统管理员日常维护能力,使受训人员能熟练掌握包括人机通信在内的软件维护工作并能及时排除大部分的故障。
通过集中式的培训,最终用户基本掌握了系统的使用方法,在试运行过程中将通过实际的一对一培训和系统使用过程,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达到熟练的操作程度。7.6、最终验收
最终验收将对系统管理员进行系统日常备份和日常维护的培训,使受训学员能在维护期内能解决大部分的故障,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
第三篇:灾难恢复计划V1.0
灾难恢复计划
一、灾难的定义
灾难分为自然灾害和非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指由火灾、地震等引发的一系列灾害直接导致公司的业务中断、电力故障、网络故障等。
非自然灾害是指人为的造成的如服务器断电、软件错误、人为故意破坏、恶意代码、木马植入、恐怖袭击等。
二、灾难恢复项目小组的制定和职能
1.管理组:统筹规划,指挥各小组按照既定计划进行执行。2.部门恢复组:负责制定各部门情况制定应急备案,确定各部门数据和财产的保护方式并执行保护,确定各部门数据的恢复方式并执行恢复。
3.计算机恢复组:负责对全公司范围内的计算机故障进行排除、恢复范围包括系统、必备办公软件。
4.损坏评估组:负责对公司损失的重要数据、财务进行总体评估。并针对相应损失的财产进行汇总并结合拥有的保险进行申报。5.安全组:负责灾难发生后的人员、数据、财务的安全进行保护。并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
6.设备支持组:负责对公司服务器、网络设备、交换机的故障进行排除,制定相应解决重建方案。
7、数据恢复组:负责对公司各平台数据进行恢复,并制定相应数据恢复方案。
8、市场和客户关系组:负责对外进行信息发布、制定相应应急措施应对客户疑问等。各小组共同职能: a)负责计划的执行
b)与其它组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监督计划的测试和执行 c)所有或是某一个成员可能领导特定的组 d)协调恢复过程
e)评估灾难,执行恢复计划,联系组长 f)监控并记录恢复的过程
三、灾难恢复流程
(一)自然灾害引起的灾难恢复流程
由自然灾害引起的灾难往往影响较大,可能会直接导致一些基础设施的无法使用,甚至会对导致人员减少。因此对于自然灾害引发的灾难恢复流程相对特殊且繁琐。1.数据抢救
灾难发生时,需在保证人身安全的情况优先对公司的重要数据进行抢救,抢救的范围主要包括:记录公司重要信息的文件、资料,存储公司重要数据的磁带,存放重要数据的硬盘、服务器。此过程需由安全组进行统筹指挥,按照既定的计划执行,各组成员、公司员工必须服从安全组的统一调度和指挥。2.损坏评估及启动应预案
灾难发生后各小组需根据情况汇报损失情况给损坏评估组,损坏评估组根据汇总信息进行消息告知披露。披露损坏信息包括: a)公司重要生产、监视测量、办公设备 b)拥有在可以执行计划之内的关键性功能的员工 c)保存公司重要数据的介质 d)网络、通讯设备
各小组人员根据披露的损坏信息情况进行应急预案启动,如选举临时领导、使用备份服务器、备份通讯设备进行替代等。3.业务恢复计划
业务恢复计划需要多个小组支持与配合,总体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a)IT基础设施恢复阶段:
此阶段主要的目标是将对于保存数据的基础设施、业务系统所在的主机、公司网络架构进行恢复。首先须根据损失评估小组给出的报告分析可继续利用的IT基础设施,如供电设施、交换机、服务器、防火墙等。若有损坏不可用的设备,需及时同代理商进行沟通借用或新购相应设备。此阶段由设备支持组执行。
b)系统恢复阶段:
系统恢复主要针对关键应用主机,如Rasd-server、IBM、Center-server、BJTCT。为节约时间需同时针对各个服务器系统进行快速恢复。此阶段由数据恢复组执行。
c)网络恢复阶段: 网络恢复阶段的主要针对以下几点进行:
关键商业应用系统的内部局域网和网络设备的支持 外部广域网和电信服务
待恢复系统和终端用户(公司同事)间的通讯 此阶段由数据恢复组同设备支持组共同执行。d)业务平台恢复阶段:
在此阶段的恢复工作主要围绕日常工作常用的业务平台进行,常用的业务平台主要为:Winmail、Change、Doors、Synergy、OA、ERP等。平台恢复的工作分为两个部分:
业务系统数据恢复 业务系统重搭建 业务系统数据导入 业务系统数据恢复:
数据恢复小组首先须对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恢复,需要寻找相应的恢复设备完成此操作,目前我们主要利用磁带机和可正常工作的主机进行数据恢复工作。需要将抢救出的磁带和硬盘接连在对应设备上恢复出数据。
业务系统重搭建:
为提高业务恢复效率,数据恢复小组成员需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业务系统的重搭建工作,由于一些业务系统的特殊性,需尽快与相应平台的供应商接口人取得联系,并申请临时可用的加密狗、许可文件等。各个平台负责人需对自己管理的平台在短时间 内进行重搭建。
业务系统数据导入:
数据恢复小组成员需根据导出的数据结合自己管理的业务平台进行数据导入,并测试可行性。再导入成功并可使用后及时同个小组成员负责人进行通知。
(二)非自然灾害引起的灾难恢复流程
非自然灾害引起的灾难恢复通常破坏较小,但是风险程度仍不可忽视,如电力故障导致的关键业务系统无法运行同样会给我们的公司带来一定的影响。但由于破坏程度的不同,我们将引入业务持续计划(BCP)这样一个概念。
业务持续计划是为了防止正常业务行为的中断而被建立的计划。当面对由于人为造成的故障或灾难以及由此造成的财产损和正常业务不能正常使用时,BCP主要被设计用来保护关键业务步骤。BCP是最小化对于业务的干扰效果和使业务能恢复正常运行的计划。
RTO(Recovery Time Object)恢复时间是指EIA部门同公司签订的故障响应恢复时间,如确保在1小时内排除故障,使业务系统重新恢复工作。
RPO(Recovery Point Objective)恢复点目标,该指标规定在灾难发生后,公司所能够容忍的数据丢失量,该指标由EIA部门同公司签订。
对于RTO和RPO目标的实现,需要人力、物力的支持,因此 对于高效,最小化的BCP指标,往往也会花费大量的财力资源。在执行业务持续计划的同时,由于造成的灾难和破坏性并不严重,因此可直接进入业务平台恢复阶段。
一. 日常备份检查
1.日常服务主机按时定期做备份,分为两类:
主机备份:主机备份应在每周,确认服务运行正常后,制定备份计划和类型,并指定备份时间应为网络最空闲时。在自动执行计划后,应确认备份是否完整,是否有错误
数据备份:数据备份应做每日备份,确定需要备份的数据库,制定每日备份和备份类型。每日,数据库管理人员应对前一日的备份,进行检查,确认备份是否成功完整。
2.日常备份检查
日常备份检查应由网络部主管人员不定期或定期指定检查,查看备份时间是否符合备份规定,备份文件是否完整,存放是否规整。
3.备份空间检查
日常由网络管理人员检查备份空间是否充足,如空间紧张,应提前把距离最远的备份文件,存放至指定存储介质中,网络部管理人员应对存储介质存放进行检查,查看存放空间是否达到防潮防磁,并对存储介质进行封存 灾难恢复制度:
1.灾难级别划分
A类:计算机软硬件故障
发生概率:对于企业,发生可能性最大。由于设备长时间运行,升级硬件所造成。状况有(服务停止,正常业务不能办理)
B类:人为操作故障
发生概率:日常工作中员工对于本部门的资源进行更新或维护,由于不正当操纵或误操纵造成文件损坏或丢失。状况有(个别部门文件丢失,使得部门正常办公受到阻碍)
C类:资源不足引起的计划性停机
发生概率:由于操纵系统软件或硬件资源不足所造成的系统;服务宕机,造成的数据丢失或损坏。状况有(服务器无法正常提供服务,重启后无效,需要转移服务,升级维修服务器)
2.相对应级别的处臵方法
当发生时。应先报告网络维护人员,由灾难鉴定小组进行灾难鉴定,确定灾难级别,上报灾难小组组长,并对灾难发生时间,解决方法,恢复时间进行记录。
2.1 发生A类灾难时,灾难鉴定人员确定灾难级别后,上报灾难恢复组组长,确定恢复方案,排除硬件原因,在主机正常启动后,检查缺失的文件或不能正常启动的服务,上报灾难组组长,并准备备份文件,进行恢复。进行恢复后,由恢复后检查人员检查主机是否恢复正常服务,文件是否完整且可以被正常访问,检查无误后。上报灾难恢复小组组长,并对灾难恢复的过程进行记录。
2.2 发生B类灾难时,灾难发现人应及时上报网络部及灾难恢复小组组长,明确丢失的文件,确定文件丢失原因,并对丢失原因和责任人进行记录。由丢失文件部门提出书面“恢复文件申请”,由灾难鉴定确定丢失文件,在灾难恢复小组组长批准后,准备备份文件恢复。恢复后,由丢失文件所在部门进行确认。
2.3 当发生C类灾难,由灾难鉴定人员确定主机故障,并上报灾难恢复小组组长:
2.3.1 确认为主机操纵系统故障或硬件资源不足所引起宕机时,先确认该主机是否为应用服务器(如是应用服务器,应先断开该主机的网络连接),如有需要,应及时转移服务,由其他服务器代为承接业务。故障主机再进行维修。
2.3.2 如确认系统不能正常运行,但通过短时间维护(不超过2小时)可以恢复正常,报请灾难恢复小组组长,并对原因进行说明。在得到批准后,实行对主机的全面恢复(在断开主机网络连接后,回复到最近一次的正常备份状态)。在恢复后由恢复检查人员对主机进行检查,确认主机确实恢复后,再接入网络,恢复后检查人员应在48小时内对恢复后的主机密切关注,确实恢复正常后,报告灾难恢复小组组长。并对主机恢复情况留有详细记录,以备后续检查
第四篇: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项目建议书V1.0
泰丰节能“互联网+” 充电基础设施项目建议书
山西投资集团泰丰节能服务有限公司
2016年4月
第 1页 /共 10页
一、建设背景
充电基础设施是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补给的各类充换电设施,是新型的城市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难题,是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保障,对于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实现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大力发展电动汽车,能够加快燃油替代,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节能减排、防治大气污染、推动山西省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节能减排与发展新能源的战略部署,国家部委先后颁布《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等指导文件,进一步加快推进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
为落实国家新能源战略部署,科学引导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山西省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2016年行动计划》,明确要求通过示范应用、完善配套、政策扶持,推动充电设施建设等七大工程建设,编制全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广应用电动汽车的前置工程和基础工程。
据估算到2020年,山西省电动汽车市场保有量达到20万辆以上。按照公共充电桩与电动汽车比例不低于1∶8计算,未来至
第 2页 /共 10页
少需要新建2.5万座公共充电桩。到2020年,基本实现住宅小区和单位内部停车场充电设施全覆盖,需要建设更多的充电基础设施。从长远发展来看,充电站的需求会比加油站更高、更密集。充电基础设施产业将成为一个前景广阔的绿色能源产业。
大力推进“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高充电服务智能化水平,提升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促进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间能量和信息的双向互动。围绕用户需求,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用户提供充电导航、状态查询、充电预约、费用结算等运营服务,拓展项目的增值业务。
第 3页 /共 10页
二、建设原则
立足山西煤电能源优势,紧跟“煤—电—车”产业链建设发展趋势,加强顶层设计,明确产业路径,强化推进措施,推动充换电配套设施全覆盖,创新商业模式,创优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环境,持续扩大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市场应用领域和规模。坚持以下原则:
加强山西省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的顶层设计,将充电基础设施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从发展全局的高度进行整体统筹。建立政府有关部门与相关企业各司其职、各尽所能、群策群力、合作共赢的系统推进 机制,按照“桩站先行”的原则,适度超前建设,推进充电基 础设施科学发展。
根据各地区电动汽车发展阶段和应用特点,紧密结合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充电需求,遵循“市场主导、快慢互济”的技术导向,科学把握发展节奏,分类有序实施,加大交通、市政、电力等公共资源 整合力度,合理布局充电基础设施,降低建设成本,节约土 地资源。
坚持按照国家标准建设山西充电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充换电标准体系,为“车行天下” 提供有力保障。规范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理顺管理流程, 健全管理机制。实现充电服务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充电服务的通用性和开放性。
第 4页 /共 10页
三、主要目标
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要求,按照标准统一、适度超前、快慢互济的原则加快推进充电设施建设。2016年,太原、晋中、晋城实现公共服务领域、党政机关等区域覆盖;2017年,太原、晋中、晋城实现全区域覆盖,其他市实现公共服务领域、党政机关等区域覆盖;2018年,实现全省域主干高速公路充电设施全覆盖;2020年,形成覆盖全省、布局合理、高效智能的充电服务网络,满足电动汽车推广应用需求。
根据上述示范推广要求,选择太原、晋中、晋城等地级市进行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示范引领作用向全省进行推广建设。
四、建设内容
建设云平台、监控中心、充电设备、用户手机终端。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将人机互动和移动互联及云平台连接在一起,形成从高压到低压、从交流到直流、从集控到调度、从人车到手机、从充电管理到互联网云平台管理的大系统、大平台,成为充电基础设施的大管家。
(一)充电基础设施云平台
云平台是集约化建设的IT基础设施层,为充电基础设施物联网及充电处理和应用提供统一基础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的支撑。云平台利用 RFID、智能传感器、图像识别等技术,通过 GPRS/3G、Wifi、Internet 等通讯手段,将具有身份标识的电动汽车、智能设
第 5页 /共 10页
备(如手机、车载终端)、充(放)电设施、动力电池、智能电网、清分系统、用户、运营商等相关主体互联而构建成一个信息化、自动化和网络化的运营管理系统。
基于云平台提供高效的智能化充电服务。应用系统还包括充电监控管理系统、车库或停车场管理系统、配电监控系统、充电监控系统、计费管理系统、统计查询系统等。
(二)物业小区充电站建设
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私家电动汽车将占据新能源汽车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因此家庭住宅、物业小区充电站的建设显得极为重要。私家车辆主要在后半夜较长时间段内充电,本项目选择市场具有代表性的三种交流充电桩组成充电解决方案,简单高效、经济合理、便于部署。另外根据建设规模和客户选择,可以自由增加或兼容充电监控管理系统、云服务、停车场管理系统等平台。
(三)公交及大巴充电站建设
本项目选择一体式和分体式直流快速充电桩作为主要充电设备,适宜部署在公交场站、出租车休息点、大型停车场等需要集中快速充电的区域。本项目配备充电监控管理系统平台和云服务器平台,既满足充电站运营管理的需要,也方便终端客户对充电信息的及时了解。其中,充电监控管理系统平台预留软件接口,便于与第三方(相关运营机构、政府管理部门等)的管理系统连接交互,保证系统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
第 6页 /共 10页
(四)商业网点充电站建设
本项目包含直流快速充电桩和交流慢速充电桩,可以满足酒店、超市、医院、写字楼、城市综合体、社会停车场等公共区域的充电终端客户的不同充电需求。本项目建设直接从公共电网取电,通过交流配电单元为交、直流充电桩提供稳定的电能,通过充电监控管理系统保障电动汽车整个充电过程的安全和顺利。客户可以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享受预约充电桩、充电桩导航、充电管理和支付等服务。
五、运营方案
(一)运营思路
国务院《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鼓励个人在自有停车库(位)、各单位和居住区在既有停车泊位安装充电设施,并允许充电服务企业向用户收费。同时要求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体系运营,鼓励企业结合“互联网+”创新商业合作与服务模式,创造更多经济社会效益。充电基础设施的运营成为未来绿色能源产业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可以总结为“线上APP+线下充电设备”,电动汽车充电站在线网络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充电网络,它还可以向电动车车主、经销商及制造商提供大量云服务,包括充电站定位、便捷的支付手段和充电状态远程监控等。
通过“互联网+模式”提供的远程控制和先进的云服务,使得追踪和掌控充电设施的使用和成本情况变得更加简单,创造了灵活
第 7页 /共 10页
的充电定价机制,也提升了用户的忠诚度。
(二)运营内容
1、掌握充电设备的使用用户和使用时间
根据用户及使用时间,结合使用地点,勾勒出该用户的出行习惯。通过手机端对用户提供周边服务,以精准营销为手段,促成用户的二次消费。
2、针对不同车型的用户采用差异化定价
根据充电用户的车型,实行差异化定价策略,增强用户粘性和忠诚度。
3、生产使用报告和节能报告
根据用户充电频次、使用时长、充电量和行驶里程等数据的关联分析,以可视化形式提供充电使用报告,使得用户能够详细了解充电使用情况。根据电、油、气的数据比较,结合充电数据,以可视化形式提供节能报告,帮助用户树立节能减排的良好意识。
4、移动设备的地图服务
通过手机端向用户提供充电基础设施的位置服务,提供导航、里程、空位等信息服务,及时快速帮助用户找到充电基础设施。
5、联合营销服务
通过与保险公司、4S店、汽车经销商、广告商等合作,依托线上手机端和线下充电基础设施,面向用户提供车险、理赔、维修、广告等信息服务。
6、银企合作运营服务
第 8页 /共 10页
通过与银行合作,在发卡、支付环节形成商业化运营,确保“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能够面向用户提供闭环服务。帮助银行扩大用户发卡量、提高沉淀资金。
(三)运营推广
1、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借助政府部门的宣传渠道,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展览、学术研讨会等多种形式,进行线上手机端和线下充电基础设施的推广,以获取更多的用户。
2、通过与电动汽车融资、租赁、保险、物流、售后、电池利用等企业或机构合作,进行线上手机端和线下充电基础设施的推广,精准获取用户。
3、借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方式,进行线上推广宣传。
第 9页 /共 10页
六、效益分析
1、有利于把煤电能源优势转化为人民群众的消费红利,降低出行成本,满足多元、便捷出行需求,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
2、有利于减少污染排放,降低能源消耗,改善环境质量;
3、是有利于扩大电力需求,化解煤炭产能过剩矛盾,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4、有利于带动相关制造产业、信息技术产业以及金融、保险等服务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山西省“一煤独大”
第 10页 /共 10页
第五篇:新闻稿件管理系统V1.0
新闻稿件管理系统V1.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管理上越来越深入而广泛的应用,建立一套符合本单位的实用的、高效的、网络化的、低成本的管理系统是提高工作效率和提高管理水平的必须。对于一个城市台本着这样的设计理念,唐山广播电视台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
5环境下,运用
asp.net
技术和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研发设计一套用于日常新闻稿件的管理体统,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实现了新闻稿件管理的网络化、无纸化、实时化。1.研发背景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生存和发展的战略型支柱产业。当前信息技术进一步向系统化、便捷化、网络化方向发展,这一发展趋势为管理系统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唐山广播电视台在新闻稿件管理系统上做了大胆的尝试,本着网络化、本土化、低成本的设计和研发理念,研发人员深入到记者、编辑中进行广泛征求意见,将调研的数据和内容精心整理,作为我们软件设计的依据,使其开发的新闻稿件管理系统更加实用、好用。
(1)网络化——让新闻更快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在新媒体不断涌现的时代,追求新闻的时效性显得更加重要,新闻稿件管理系统V1.0是一套基于网络平台的管理系统。记者所在的地方只要有网络就能把所采写的稿件第一时间发上新闻稿件管理系统,一旦审核通过就可以在第一时间播出,增加新闻时效性,打破传统工作方式的地域限制、时空限制。为新闻跑的更快些助力。
(2)本土化——让审核更方便
新闻稿件管理系统V1.0是一套为电台新闻审稿工作量身定做的管理系统。根据唐山电台节目制作体系,本系统开发至“四级三审”管理模式,“四级”是指四种身份级别,记者、部门主任、副总监、总监,“三审”是指三级审核,记者上传新闻稿件后,先至一审,即部门主任进行修改并审核通过,而后至二审,由副
总监对一审通过的稿件进行修改并审核通过,最后至三审,由总监对二审通过的稿件进行修改并终审通过。通过此管理模式,确保新闻的安全播出,并打破传统的纸制稿件审核制度,实现办公无纸化。
(3)低成本——让升级更快捷
新闻稿件管理系统V1.0是我台自主研发的低成本的管理系统。这样一套系统,我们可以通过软件公司购买,但专业管理系统过于庞大,功能冗余;同时耗资几万甚至几十万,如果在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增加模块,还要进行二次投入,成本过高。因此,凝聚技术力量研制开发新闻稿件管理系统V1.0成为必然,自主研发的系统功能简约,使用方便快捷,并且随着使用的深入和需求的增加,技术人员针对实际工作需要开发相应模块,不断升级系统。2.系统概述
新闻稿件管理系统V1.0是唐山广电系统信息化战略发展的结晶,是提供日常新闻稿件上传、管理、审核,信息共享的平台。新闻稿件管理系统V1.0贴合传统媒体的需求开发了六大功能模块:
(1)新闻模块:根据新闻综合广播、经济生活广播、交通文艺广播节目制作体系,本模块开发至“四级三审” 管理模式,首先以记者身份登录,将已经编辑好的新闻稿件以文章的形式添加至系统。而后以主任身份登录,对记者上传稿件进行修改,不合格稿件进行删除,整理完成审核通过。第三步,以副总监身份登录,对通过部门主任审核的稿件进行修改,不合格稿件进行删除,整理完成审核通过。最后,以总监身份登录,对通过副总监审核的稿件进行修改,不合格稿件进行删除,整理完成审核通过。经过“四级三审”的新闻稿件可以在广播节目中播出,确保了新闻的安全播出,并打破传统的纸制稿件审核制度,实现办公无纸化。
(2)听评模块:为了促进节目发展,听评部需要收集观众的反馈信息,因此本系统为每个作为观众代表的听评员开放登录权限,以听评员身份登入系统后,听评员需要填写收听频率、收听栏目、播出日期及时间,并为节目打分,最后填写详细的听评意见,提出节目的不足和建议。针对每条听评信息,听评部以工作人员的身份登录系统,对其进行收集、评价,并将有用的信息反馈到
节目制作部门。听评模块的研发打破了传统工作方式,以前每个听评员将听评信息写在纸张上,然后交到广电局听评部办公室,既费时又费力。现在在家里就可以随时上传听评信息,方便、快捷、高效,并能快速获取回馈信息。
(3)网站模块:为网站的新闻审稿而制作的模块,唐山广电网是广播电视台在网络世界的出口,它的根在传统媒体,网站的时政新闻稿件来源于广播电视台,网站模块系统依然采取“四级三审”管理模式,来自两台的时政新闻作为我们稿件来源,通过审核的新闻稿件(包括图片以及音、视频),可以在唐山网络广播电视台(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网站中进行发布。
(4)考核信息模块:为网站工作人员提供月度考核、工作日志信息管理。每月编辑人员根据自己的工作量填写月度小节,对转载文章数、原创文章数、值班情况、请假情况、专题制作情况进行统计和自评,以此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在网站日常工作中,如果产生突发事件,工作人员需要把问题描述、解决意见填写到工作日志中,方便以后出现同样问题时能够快速寻找解决方案。
(5)系统管理模块:为本系统使用者提供用户名称、密码,和角色身份(即“四级”中的一种),并提供登陆日志和操作日志。
(6)短消息模块:即本系统站内邮件功能。使用者可以向其他工作人员发送短消息(可带附件),并可查看自己的收发件箱。3.系统架构设计
本系统使用asp.net技术和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进行开发,高效且稳定性好,并进行有效的数据库加密,加强安全性;采用B/S方式设计主要功能模块,实现新闻稿件的录入、删除、统计、查询、维护和打印输出;具有多种操作状态和数据检索功能;便于维护:该程序采用开放式程序设计结构,整个程序结构清晰、设计新颖,使得新的功能可以方便加入,增加新的管理功能。
以下按系统六大功能模块进行介绍:
(一)新闻模块:
新闻综合广播管理
经济生活广播管理
交通文艺广播管理
“新闻模块”界面
新闻综合广播、经济生活广播、交通文艺广播三套频率功能一致,以下将以新闻综合广播为例:
① 全部文章查看:新闻综合广播人员都能在此窗口查看全部以提交文章(在此窗口只能查询浏览不能进行任何增、删、改操作)。
“全部文章查看”界面
②
添加文章:新闻记者进行最初稿件的编辑,其中包括文章标题、上传图片和音频、稿件主体内容的添加,提交后进入待审文章管理。
“添加文章”界面
③ 待审文章管理:主任进入待审文章管理界面对待审文章进行审核,审核后进入初审通过管理界面。
“待审文章管理”界面
④ 初审通过管理:副总监进入初审文章管理界面对稿件进行编辑并审核,审核通过文章进入二审通过管理界面。
“初审通过管理”界面
⑤ 二审通过管理:总监进入二审通过管理界面对稿件进行编辑并审核,审核通过文章进入终审通过管理界面。
“二审通过管理”界面
⑥ 终审通过管理:总监对终审通过管理文章进行管理,编辑人员对终审管理文章进行查询打印出一期新闻稿件。
“终审通过管理”界面
⑦ 我的文章管理:用户对自己提交稿件的管理,其中包括待审稿件和草稿的管理。
“我的文章管理”界面
⑧ 用户管理:总监用来创建用户和分配权限。
“用户管理”界面
新闻模块流程图:
(二)听评模块:
“听评模块”界面
① 添加广播听评报告:听评员添加广播听评报告,其内容包括听评员姓名、收听频率、收听栏目、节目播出时间和听评意见等。
“添加广播听评报告”界面
② 广播听评信息管理:听评管理员对听评员所提交的听评信息进行管理,并反馈信息给听评员。
“广播听评信息管理”界面
③ 用户管理:听评管理员创建听评员用户功能。
“用户管理”界面
④ 添加电视听评报告:听评员添加电视听评报告,其内容包括听评员姓名、收听频率、收听栏目、节目播出时间和听评意见等。
“添加广播听评报告”界面
⑤ 电视听评报告管理:听评管理员对听评员所提交的听评信息进行管理,并反馈信息给听评员。
“电视听评报告管理”界面
听评模块流程图:
(三)① 容包括,新闻类别(分为网站新闻和原创新闻)、新闻名、主题内容等。
网站模块:
“网站新闻管理”界面
添加文章:新闻记者和网站编辑进行网站中使用新闻的添加,主要内
“添加文章”界面
② 网站新闻管理:对新闻记者提交的稿件进行删除修改等管理,新闻主任对其进行修改审核,提交后稿件进入网站新闻一审界面。
“网站新闻管理”界面
③ 网站新闻一审:新闻总监对网站新闻一审稿件进行编辑审核操作,提交后的稿件进入网站新闻终审界面。
“网站新闻一审”界面
④ 网站新闻终审:网站编辑人员提取网站新闻终审稿件,发布至网站。
“网站新闻终审”界面
⑤ 原创新闻管理:网站编辑人员外采稿件,通过添加文章,选择新闻类别(原创新闻)进行编辑。网站主任对原创新闻管理界面内稿件进行编辑审核,审核通过文章进入原创新闻一审界面。
“原创新闻管理”界面
⑥ 原创新闻一审:网站副总监对原创一审稿件进行编辑审核操作,审核通过文章进入原创二审通过界面。
“原创新闻一审管理”界面
⑦ 原创二审通过:网站总监对原创二审稿件进行编辑审核操作,审核通过文章进入原创终审通过界面。
“原创新闻二审管理”界面
⑧ 原创终审通过:网站编辑人员提取网站新闻终审稿件,发布至网站。
“原创新闻终审管理”界面
⑨ 草稿管理:主要保存未编辑完成的稿件,在添加文章时,若编辑人员未编辑完成稿件需要离开时,点击保存草稿按钮进行保存,待到以后继续编辑。
“草稿管理”界面
网站模块流程图:
(四)① 考核信息模块:
“考核信息”界面
撰写月度小结:部门员工添加月工作小结。
“月度考核添加”界面
② 撰写工作日志:部门员工每添加每日工作日志。
“工作日志添加”界面
③ 考核信息管理:对所有部门员工的工作日志进行管理,实现查询、删除、稿件统计等操作。
“考核信息管理”界面
(五)系统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界面
① 角色管理:系统管理员进行操作,主要实现对用户的创建和对角色的分配。
② 登陆日志:对用户每次的登陆进行记录,主要包括登陆时间和登陆用户IP的记录。
③ 操作日志:对稿件操作的记录如:删除、修改、审核等操作的记录。④ 数据库管理:用后台对数据库进行备份和还原操作,防止计算机的损坏和人为操作的不当引起的数据库数据丢失。
(六)短消息模块:
① 写短消息:各部门互相通讯的工具,用来传递音视频文件和一些稿件,主要编辑内容有收件人、主题、上传附件、正文等内容。也可以群发消息。
② 我的短消息:此界面主要存储收件箱和发件箱的内容,可以实现批量删除和阅读下载等操作。4.实际应用情况
经过半年的设计和开发,新闻稿件管理系统V1.0已经投入使用。其功能符合传统媒体节目制作和部门工作流程的要求,能够完成新闻添加、修改、审核、删除等功能,使用户方便快速的进行新闻稿件操作,得到系统使用者的一致好评。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新闻稿件管理系统V1.0体现出强大的实用性和可扩展性:
(1)精确的统计:在频率新闻和网站新闻编辑的工程中,通常会对稿件的字数、标题的字数、音频的时间长度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在未使用管理软件前都是人工的去数文字的个数,每次校对都会有很大的误差,既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大部分的人力。使用网站新闻稿件管理系统V1.0后大大提高了稿件的精确度,节省了人力。
(2)便捷的查询浏览功能:在没有使用网站新闻稿件管理系统V1.0前,存储稿件的方法基本都是使用移动硬盘或者直接存储在电脑中,使得查询起来非常不方便,也可能导致稿件丢失。在使用网站新闻稿件管理系统V1.0后,所有的稿件都存储在数据库中,系统中提供了多条件的查询功能,能够快捷方便的得到查询信息,提高了信息的安全性,使得错乱无章的数据有了良好系统规划。
(3)可扩展性:根据不同部门的工作需求来开发的网站新闻管理软件有较强的扩展性。比如:⒈在听评部门使用的过程中为了及时的与听评员沟通,开发了公告功能,能及时的与听评员共享信息,提高了工作的效率。2.根据各频
率不同的工作要求,开发出了不同的审核稿件功能。
论文作者:胡颖、李静、郝静
201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