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华美德颂征文
中华美德颂征文范文
让我们和美德结伴同行
六五班 于舒婷
中华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提起“中华”这两个字,首先浮上我心头的就是中华的传统美德。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为有这样的传统而感到自豪和欣慰,更要继续发扬这种传统美德。一直以来,有多少传统美德的事例,它们如同暖暖的春风,感染着我们,打动着我们纯洁的心灵。
感恩父母、尊老爱幼、谦虚谦让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为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长辈教育了我们成长,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朋友给了我们友谊,让我们的童年充满阳光。
子路是个很勇敢孝顺的人,在子路小的时候,他家境贫困,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呢?子路想:要是能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黄香也是勇敢孝顺的孩子。在黄香九岁时,他的母亲去世了,他就把对母亲的思念和爱全部倾注到父亲身上。冬夜寒冷,黄香就钻到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身体把被子暖热。夏夜炎热,黄香就用扇子把父亲的枕席扇凉。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孝顺的孩子。
孔融是个聪明机敏、懂得谦让的孩子。在孔融四岁那年,有一天,爸爸的一个学生来看老师和师母,并带来了一大堆梨。客人让孔融把梨分给大家吃。在爸爸点头同意后,小孔融站起来给大家分梨。他先拿个最大的梨给客人;然后挑两个大的给爸爸、妈妈;再把大的一个一个分给了哥哥们;最后,他才在一大堆梨中,拿了一个最小的给自己。客人问小孔融为什么捡一个最小的给自己呢?孔融回答:“我年纪最小,当然应该吃最小的。”客人听了孔融的回答直夸奖他。爸爸也满意地点了点头。
美德故事不仅仅只发生在远古的时代,现代,也有许多感人的美德故事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是谁无怨无悔地照顾母亲?是谁带着母亲上大学?是谁 从8岁到20岁,4000多个日子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照料养母,她任劳任怨,不离不弃。2009年,她被距离家乡百公里外的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录取,不放心养母的她决定“带着母亲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继续悉心照料着养母。她就是“最美的孝心女孩”——孟佩杰。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小学生,我们要,让我们的校园绽放美丽,让我们的社会迸发出文明之花,让我们的传统美德得到永恒,让我们拥抱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结伴同行!
评语:作者从古至今讲述了一个个美德故事,赞美了一个个美德少年,告诉我们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语言生动优美,写法新颖别致,思路条理清晰。
第二篇:《中华美德颂》征文
中华美德颂之我想
12工管4邹雄
一个国家,尽管她的国力多么雄厚,但如果她国人的素质非常低下,在他人眼中看来,也永远是个落后的国家。所以当代中国青少年,应更加注重道德的修养,秉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中国的光辉形象屹立于东方这片古老的热土上。
在生活水平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丰裕了,社会文化繁荣了,然后,人们的道德水平却大大降低了,似乎日渐忘却了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等道德品质了,针对这一现象,我希望通过这一篇文章来呼吁人们提高道德水平,关爱他人!
纵观华夏历史,中华自古以来就是传统的美德之邦,然而,时至今日,中国的道德品质却日益沦丧,作文 呼唤退却的美德——浅谈中国社会道德。翻看一页页新闻杂志,那么多关于“冷漠”、“道德缺失”“食品问题”等字眼进入了眼球,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着中国人的道德心怎么了?我想,“感动与疼痛并存,谴责与反思交织,忧虑与希望同在。”中国人应该拾起一个友爱的心灵,建设一个有道德的世界。
众所周知,一个没有道德的人就犹如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一个不懂得尊重生命的人就犹如一个不经洗礼的心灵。康德曾说过:“能充实心灵的东西,乃是闪烁着星星的苍穹,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然而,最近一些火热的新闻事件警醒了我,案件一是这样的:06年,彭宇出于见义勇为将跌倒的徐老太太扶起,却无奈被徐老太指认是撞人者,并告上法庭,索赔13万多。时至五年之后,案情才终于水落石出,彭宇也洗清了自己无辜的罪名。案件二是这样的:2011年10月13日,在佛山南海黄岐,两岁女童小悦悦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货柜车碾过。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对此不闻不问。最后,被捡垃圾的陈贤妹抱起并送医院,但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去世了。留下了人们无止息的悲伤,也让国人对中国社会道德的反省。
纵观上述案件,这让我们看见了在中国的法治发展不断挑战着道德的进步,日益进步的法治文明换来了道德的忽视,换来了人们见义勇为的淡化,换来了对生命权利的漠然。道德滑坡五十年的噩耗,不得不要求我们重拾那份友好互助的美德,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让冷漠远离人们,让助人为乐成为美德。实践贵于理论,中国人一定要重新树立一份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心灵,才能避免悲剧再次发生。首先,学会尊重和善待生命。世上的每一个生命都有存在的价值,我们没有理由漠视他/她,小悦悦的悲剧是国人对生命的践踏,活在世界的人们,要手把手、心连心的相互支持。其次,学习传统美德,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树立健全人格。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祥林嫂,再到如今的彭宇
被控告,小悦悦被碾压,他们的悲剧,从侧面反射出了国人人性扭曲、美德退却的现状,所以,必须以道德教育来匡正人们的道德,去净化人们的灵魂。最后,牢记法律制度,树立良好道德观,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老人摔倒扶不扶?”的疑问困扰着人们,拿起法律的手段去行善,规范的助人,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总而言之,接二连三的社会道德问题还在继续,“瘦肉精”“染色馒头”“地沟油”“人造蛋”等一例例震撼人心的案件拷问着人们的良知,匡正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是当下最重要的任务。中华美德要历代传承,礼仪之邦的优良美德却在21世纪被践踏。呼唤着退却的美德,谈论着中国的社会道德,扪心自问自己的道德良知。才发现,美德对于社会的发展是何等的重要。拾起迂腐不堪的浑浊人性,抛出不法的道德行为,诚心举起灵魂的标尺来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事物。让我们呼唤退却的美德,让我们的社会、我们活着的中国,拥有更多的阳光和温暖!
第三篇:中华美德颂征文
中华美德
2014级1班叶娜指导老师:谢建平
这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发展史的古老国家;这是一个文化底蕴之深厚,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国家;这是一个和平团结,和谐美好的文明国家;这是一个不管是文化还是美德方面都无法媲美的国家……她就是我们的母亲—中国。
中国自古以来都有一个美誉之称—“礼仪之邦”。中华民族礼的起源,是原始社会祭神祈福的一种宗教仪式。“殷人尊神,率民以神事,先鬼而后礼”;西周时,周公明确提出“德政”的思想,主张以“礼乐”治天下;教育家孔子又提出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道德体系。以至后书《论语》当中,多是以“仁”为本:“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他提出的诗、书、礼、乐、文、行、忠、信广为流传。除了《论语》当中有记载之外,《孝经》、《礼记》中更是大有所在,这两部是重要的礼仪著作。
在中国的民俗中,不仅有比较系统的民族礼仪规范,而且逐步形成了“崇礼”风尚。如在周朝,每年举行一次大规模的“乡饮酒礼”活动,旨在尊老敬贤。除此之外,还有隆重的老年仪式。在民间6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接受孙儿的祝福,在宫廷中则有皇帝亲自主持尊老仪式。东汉时期,皇帝带头倡导敬养老人之礼,清朝年间还举行过大型的尊老敬老活动—千叟宴。
经过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和演进,中国道德文化形成了名目 1
繁多内容丰富的道德规范。从历史的长河看,“仁、义、礼、智、信”应该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素。
“仁”是指要有同情心,关心和爱护的心态,即“仁爱之心”。《尚书》中说:“克宽克仁,彰信兆民”,意思是说当年商汤用宽恕仁爱之德,明信于天下的百姓。“仁”的最好涵义也就是亲人;“义”是指“正义之气”。“义”的原意是指人的仪表,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对亲密友谊、对美好善良的追求。《说文解字》曾这样解释:“义,已之威仪也。从我从羊。”意思是说“义”是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涵养,我们崇尚羊的形象和涵养,要像羊一样温和、善良、美好。这里讲的“义”主要是指一种美好、善良的情感和气节;“礼”是指礼仪、礼貌、礼节等规矩,即“礼仪之规”。这指的就是一种仪式、一种习俗,当时还没有把礼作为一种道德规范、道德准则和道德理念加以明确和倡导。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关于“礼”的认识和理解也有了新的变化。《礼记〃表记》中说“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
“智”是要具备辨是非、明善恶和知己识人的能力,即“智谋之力”。孔子常说:“君子道有三:仁者不忧,智者不虑,勇者不惧。”《论语》中所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是说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就应当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才是智慧之举。
“信”是指要具备诚实守信、坚定可靠、互相信赖的品行,即“诚信之品”。“信”不是简单得诚实,信用才是信的最基本涵
义。他不仅要求人们在自己的行为上要诚实和守信,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某一个事物、某一种理念认识上的坚定可靠,反映出人与人之、人与物之间互相信赖的关系。
中华美德不仅包括“仁、义、礼、智、信”五大理念,还包括“荣”与“辱”。这是一对道德范畴的概念,它从人类走出懵懂,产生物质生产和精神文化活动之始就一直伴随着人类。荣辱是荣誉和耻辱的合称。“荣”即荣誉,是社会对个人行为的褒扬,体现了社会对个人的思想行为在道德层面上的积极评价。“辱”即耻辱,是社会对某种行为的贬抑。是人的自我价值或自尊受到损害时产生的情感—耻辱感。我国历史上关于荣辱观的古训和格言可谓比比皆是:“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由义为荣,背义为辱”,“耻存则心存,耻忘则心忘”,“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可站着死,不可跪着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等。
可以还不夸张的说,五千年来,中华美德的形成、规范、升华,发展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中华美德不仅创造了中华传统美德,同时又是在中华美德哺育下壮大发展起来的。这博大精深、无以言表的中华美德,将一代一代永远传承下去。
第四篇:中华美德颂征文
中华美德颂
-----和谐社会靠大家
凤凰中学四年级郑珂
人因美德而美丽;社会因美德而和谐;世界因美德而更精彩。我们中华美德,世人皆知。
“孔融让梨”等典故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至高无上的美德,更说明了中国是一座文明之邦。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历史中,中华美德就如同一颗璀璨的明星。
中华美德表现在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待人诚信,为人正直,尊老爱幼,尊爱师长„„它是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它是中华民族崇高的气节;是一副绚丽多彩的图画,它的颜色是光芒而又耀眼的;它是一首歌,它的歌声美妙动人,它激励中华儿女努力拼搏„„
雷锋叔叔的事迹大家都熟悉,他永远值得我们崇敬,因为他身上有许多中华美德。中华美德人人都可以拥有,关键是看你想不想拥有,团结同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谦虚好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脚,你也拥有了中华美德„„中华美德就在细微之处,只有你用心去做了才能发现它。
在今年暑期,我坐车上合肥,在公交车上,我曾经目睹了这样一件事:有两位老人上车。售票员叫到:“请车上哪位好心的老人让个座?”时,没有任何人行动。看着每个人的神情,两位老人似乎感到可惜、难过。每个炎黄子孙最为平凡的“中华美德”,到哪去了?我很庆幸,我让了座,我没有失去那高尚而又细小的“中华美德”我在老人的眼中又看到了安慰、希望。可是,另一位老人只好站着。
美德,是至善、至纯、至高人性的结晶,它源自生活又融入生活,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就会发现它无处不在。矢志爱国、善待自然、宽以待人、尊师重道的事迹如中国的瑰宝,数不胜数,“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势在必行。这是保护中国文化的一次行动,让我们保护好那一颗中国心,不要让它日积月累没有了往日的风采!请不要只展望未来而忘记过去,过去也
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回味的地方!我相信中华美德会在这片神州大地上留下足迹;中华美德会在这个多姿人间流芳百世;中华美德都会影响着千秋万代的中华儿女。构建和谐社会要靠所有的中华儿女,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让中华美德永驻、构建和谐社会吧!
第五篇:中华美德颂征文
学国学经典颂中华美德
—“中华美德颂”征文
伴着凉爽的秋风,漫步校园,随处可见颂扬中华美德的名言。今天,我们学习了《中华美德颂》这本教育手册,更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些至理名言所蕴含的深义。
中国有名古语:“百善孝为先”。古有陆绩怀橘遗亲,今有陈威休学侍母。在中华文明渊源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涌现出许许多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楷模。
西汉时期,汉文帝刘恒就是一位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毕恭毕敬,毫不怠慢,母亲患病时,他衣不解带,日夜守护,每天都为母亲亲煎汤药,尝过之后才喂给母亲喝。他的德孝在朝野中广为传颂,有诗颂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汤药必亲尝。他用仁孝的思想治理国家,创造了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同样肩负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拥有一颗仁孝之心,是我们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我们的身边也不乏优秀的道德楷模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妈妈爱我,我想有妈就有家,我愿意照顾妈妈一辈子。”质朴的语言,阳光的笑容,这个乐观女孩孟佩杰的形象,深深烙印在我们心中。从五岁开始,她靠着养母微薄的病退工资维持家庭生计,当别的孩子还依偎在父母的怀抱里撒娇的时候,她已经学会站在小板凳上做饭了,除了上学,她还得给养母洗脸刷牙、穿衣喂饭、敷药按摩、做康复训练。2009年,在这样艰苦的学习条件下,孟佩杰考上了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为了方便照顾养母,她甚至把母亲接到了学校,一边学习,一边勤工俭学养活母亲,有许多人想要帮助她,都被她婉拒了,她说:“我不过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
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多给父母一些力所能及的关爱和是照顾吧。作业本上的100分,节日里的一句问候,一件洗干净的衣服„„这些简单细小的事都能换来父母开心的笑脸。
让仁孝扎根我们心中,让美德扎根我们收中,滋润我们的心田,净化我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