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邓小平 读后感
读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和《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有感
《邓小平文选》第二版第三卷,第370-383,《解放》第二版第二卷133
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的“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政策改变了20实际后期的中国,他就是邓小平。利用寒假的时间,我有幸拜读了邓小平的《解放思想,事实就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和《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两篇文章,感触颇多。
“文化大革命”结束,邓小平再度恢复工作后,端正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在1978年12 月13日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闭幕讲话里提出中央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到四个现代化上来的根本指导方针,接着提出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解放思想。经过了“四人帮”十年大搞禁区,制造迷信,导致了人们思想不解放,文中提到“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他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抓住了国家的本质问题,并重新强调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性,解决了党内部的根本问题。
邓小平在这次会议上妥善的解决了一批重大的冤假错案,并强调“有错必纠”的原则,这不仅满足了解放思想的要求,还起到了安定团结作用,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团结一致向前看。对于犯了错误的同志,要他们自己总结教训,并且要积极的改正,对领导的要求更高,严格选拨干部,恢复了党内部的正气,提高了工作效率。邓小平在文中正确处理了毛泽东和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文中写到“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准确的理解和掌握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让大家科学的认识到毛主席的伟大功绩。
邓小平提出的解放细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思想路线,改变了领导干部思想僵化的现象,实现了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强调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行了真正的无产阶级民主集中制,正确的处理了历史遗留问题,提出了研究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坚定不移的跨出改革开放的第一步。
1992年邓小平视察了中国南方的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了重要的讲话。总结出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经验,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国内国际的新形势下,邓小平为当下中国如何发展做了重要指示。邓小平在文中指出了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要发展经济,就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改革开放必要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不动摇,为国家在今后的发展中指明了方向。邓小平在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包括经济,政治,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邓小平还指出,要改革,就要大胆的改革,大胆的尝试,要有创造性,要有自己的特色,不是盲目的改革。
接着,邓小平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做了详细的阐述。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资本主义社会是金钱的占有,具有虚伪性,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最终是要实现共同富裕,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作用。
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经济依靠教育和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邓小平在本文中提到的又一工作重点,他一个全新的视角,分析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更加的尊重和重视人才。邓小平的这一系列理论跟政策都大大加强了中国的综合实力,提高了国民素质,是一位伟大的领导者。
读完这两篇文章,就好像是一位和善的老人在跟我对话一样,亲切而容易理解,这些理论对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民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时常听到我的爷爷讲一些关于邓小平的事迹,虽然邓小平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与我们长存。
第二篇:邓小平读后感
读《历史选择了邓小平》一书有感
————艾应强
一本《历史选择了邓小平》让我爱不释手,该书全面呈现了邓小平对中国革命与改革做出的卓越贡献。潜心细读,多有感悟,从邓小平波澜壮阔的一生中,我总结出伟人的四个特点,值得我们年轻人认真学习。
一、伟人的理想志存高远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以最朴实而简洁的语言表明了他对党的忠诚,正是那颗赤子之心,那份改变国家贫困现状的远大理想成就了一代伟人,成就了一个改革开放欣欣向荣的新时代。
邓小平年轻时代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1904年8月22日他出生在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一个叫牌坊村的地方,16岁那年他离开家乡去法国勤工俭学,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和国家富强的真理。少年的邓小平在赴法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周恩来,在周恩来的影响下,他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行各种政治宣传活动,也是在这一时期,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对祖国的爱。正是这种始终不渝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对祖国对人民赤诚的爱,使邓小平创造了辉煌的人生,也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年轻人有了远大理想,一样可以超越平凡的自我,干出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二、伟人的意志坚如磐石
《历史选择了邓小平》回顾小平的一生,波澜壮阔,他的一生“三落三起”,第一次被打倒是因为反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支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第二次是作为“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第二号“走资派”被打倒,全家受到株连,被下放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改造;第三次被打倒是因为“全面整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违背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四人帮”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当他第三次复出时已是73岁高龄。古往今来,多少杰出人才在政治风雨的打击下,郁郁而终过早凋零?而他三次被打倒,又三次顽强地站了起来,可见其意志坚如磐石、坚不可摧。“三落三起”中每一次“落”都是跌至命运的低谷,但是每一次“起”又都是升至人生巅峰。在特定的历史事件中,会有一些人因为不向谬误低头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这其中,很多人可能有“落”而无“起”,而小平却一次又一次神奇地“起”来,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如果没有一种强大的精神作支柱是决然做不到的。作为年轻干部一定要像邓小平那样欣然迎接生命中的坎坷,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
三、伟人的思想石破天惊
邓小平说:“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这是对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辨证统一关系最经典的解释。从“摸着石头过河”、“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到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思想,都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这些思想的提出,在现在看来好像是习以为常的,可在当时却打开了人们思想的枷锁,使人们的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
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编辑马立诚在其著作《交锋》中提到三次思想解放,其中前两次都是在邓小平的主导下进行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是关于“两个凡是”还是改革开放的大争论,冲破了“个人崇拜”。第二次思想解放是关于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的大争论,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他打破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牢笼,引领了一个时代的跨越发展。我们年轻干部也应该有解放思想、打破常规的勇气和魄力,勇于改正与实际需要不相适应的习惯和做法,以创新的方式方法推动工作不断前进。
四、伟人的胸怀海纳百川
邓小平三次被打倒,可见反对他、甚至迫害他的人不少,但没听说过他起来后搞秋后算账、打击报复,恰恰相反,他能够团结有过不同意见的人一道工作,这就是伟人的伟大之处。第三次复出后,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的主题报告题目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落脚点放在了团结上,特别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正是这种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使他摆脱了患得患失的小我,成为打不倒的“大我”,也成就了他作为伟人的光辉。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能发展,团结就会振兴,保持高度的团结统一,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一条重要经验。领导干部水平再高,如果你的主张得不到群众的拥护,工作上得不到大家的支持,就会成为孤家寡人,孤掌难鸣,纵有壮志也难酬。年轻干部要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视团结、维护团结,处处从干成事的愿望出发,善于团结不同意见的人,这样才能拧成一股绳,真正干好工作。
邓小平,他是一个伟人,是一本教科书,是一座宝藏,在他那里有读不完的箴言,有取不尽的财富。
2012年8月20日
第三篇:邓小平读后感
书名:<邓小平的三起三落>
作者:赵晓光 刘杰
本书简介:题目虽未邓小平的三起三落,实为是写邓小平的一生,只是侧重写三起三落。看邓小平是如何从困难中爬起有被打倒再次爬起……我们能从中学到的不只是他伟大的事迹,更是他的精神、他的心态。
阅读网址: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atalog.php?book=41820
读《邓小平的三起三落》,学习他打不败的精神
一直比较崇拜邓小平,其实我最崇拜的并不是他所做了那么多伟大的事情,像实行改革开放、提出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实行一国两制,我崇拜的更是他被困难打不倒的精神以及他面对困难的乐观心态。邓小平一生经历过三起三落。1933年2月,因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党内“左倾”领导人斗争、撤职、下放,是为邓小平生平“三起三落”中的“第一落”。同年6月,被临时党中央上调到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担任秘书长,是为“第一起”。1966年“文革”开始后,失去一切职务,是为邓小平之“第二落”。1973年恢复副总理职务,是为邓小平之“第二起”。197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毛泽东提议,一致通过撤销邓小平职务,保留党籍,是为邓小平之“第三落”。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邓小平的党政军领导职务,是为邓小平之“第三起”。
在第一落当中,党中央要他作过四次检讨,他每次检讨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始终没有屈服,直到他后来的信仰被宣布是正确的。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生活当中,我们有太多的事情是不能坚持的,往往是对的事情,经过别人说后就觉得不对了,然后就放弃了。我们是否更应该像邓小平学习呢?我们应该一旦认定了的事情,就应该坚持下去,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也不要放弃。我很喜欢这么一句话:自己认定了的路,就算跪着也要走完。
在第二落当中,在他的祖籍邓小平被监管3年,也是他第一次落难的地方——江西省。在省会南昌市西南方向新建县,有一片丘陵,因为地势较高,可远眺南昌城区,故称为望城岗。福州军区南昌步兵学校就设在这片绿树环抱的土岗上。军校内有幢原校长、政委住的二层小楼,叫做“将军楼”,“文化大革命”开始,人去楼空,1969年10月26日,邓小平和妻子卓琳、继母夏伯根被安排住了进来。他们一家还必须去“劳动改造”的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面对如此艰难的环境,邓小平的信仰并没有被磨灭,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在这期间,邓小平更多的是忍耐和镇定。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批判,造谣中伤,他看着,听着,承受着,忍耐着;面对大儿子的不甘受辱,坠楼致残,他镇定沉默;面对疯狂的攻击和诬蔑,他无畏无惧。试着假想,要是换成是我们自己,每天被人监管着,像对待个囚犯一样,还有自己的才华不被重视。除此之外,每天还要去厂里面劳改。你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吗?你能笑对困难吗?在这里我做个自我剖析吧。我的心态就很不好,一旦遇到困难,心情就会低落,人也变得烦躁。很多事情其实可以很轻松的解决的,但是因为心态问题使得困难解决起来更加困
难。邓小平的这种心态是我们所不能及的。在此期间,上面要邓小平做思想汇报,他始终没有改变他的原则。后来日本政坛上的著名社会活动家河野洋平来到北京,当面向邓小平请教:我想阁下是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信念而生活着的,我们很想听听您是怎样坚持过来的,有什么秘诀?没料到邓小平否认有什么秘诀,转而说:要说秘诀,那就是因为我是共产主义者;也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可见一个乐观的心态对自己的信仰极其重要。因此,在我们以后的日子,一定要学会在困难中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态,这样我们既能打倒困难,又能坚持自己的信仰,自己的目标。很喜欢邓小平说的一句话,他说:“从我参加革命到现在,经历过那么多的风浪都熬过来了。我的经验无非两条,第一,不怕;第二,乐观,向远看,向前看,一切都好办了”。
第三落在邓小平刚复出不久,刚在岗位上做出一点成就再次被打压下去,其实换做是我,早已经垮了,一个人能够被连续打压三次还能爬起来,我不得不佩服他的毅力。看看古今历史,有多少个能够像邓小平那样被打击无数次还能从困难中走出来。从来没有因一时之冤屈而丧失信心,从来没有失去希望,从来没有放弃一切可以争取的机会。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碰到挫折、经历低谷,在人生的每一次低谷,却依然可以无所畏惧,依然可以坚持自己的信仰的人又有多少呢?可是邓小平同志做到了,他用他的坚忍,用他的不屈战胜了黑暗,把光明带给了自己,更带给了祖国!对于邓小平同志,我们大多以伟人来形容,确实,他,是一个伟人,一个划时代的伟人!但更
多的,他是一个平凡的人,我们在仰望他的同时更应该向他学习,学习他的那种坚忍、不屈、坚持信仰等品质精神,那么我们才能在走的更远,走的更稳!
第四篇:《邓小平传记》读后感
《邓小平传记》读后感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每当这首深情的歌声在我的耳边响起的时候,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
之前,在课堂的学习以及前辈的讲述中,只知道邓小平同志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然而,在阅读了《邓小平传记》后,让我对邓小平同志的辉煌人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书中以大量翔实的资料,讲述了邓小平同志的早年生活、战争年月、十年战乱、改革开放等一系列历史时期的经历。在阅读中,让我在了解了邓小平同志波澜壮阔、功勋卓著的一生的同时,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教育,尤其是他“三起三落”的经历,他对待生活的乐观态度、坚强的毅力以及永不服输的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
正如本书的内容简介所描述的一样:20世纪,是中国革命风雷激荡,改天换地的世纪,就在这样大动荡的年代,一个拯救民族于困厄之境的伟人诞生了,他就是邓小平。
(1)抗日战争时期
他和师长刘伯承深入华北敌后,创建了太行、太岳等抗日根据地。1943年主持八路军总部的工作时,在艰苦的条件下担负起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党政军的全面工作。
(2)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他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中原局、华东局第一书记。1949年9月,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参加了开国大典。10月,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随后和刘伯承率部向西南进军,占领了云、贵、川、西康诸省,参加领导了进军西藏和西藏和平解放的工作,实现中国大陆的完全解放。
(3)建国时候
他首先推动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领导和支持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出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同时,他还提出要尽快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4)改革开放时期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他在这个会议上对中国共产党政策的历史转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982年9月中共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他在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立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同时,他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构想,按照这个构想,香港和澳门已分别在1997年和1999年回归中国。他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张以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准则。在他的主持下,中国同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日本缔结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恢复了中苏两党两国的关系,发展了同周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他为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是的,可以说邓小平的一生都与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作为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热爱党,热爱人民,时刻以国家的命运和发展,以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大局为重,在任何问题和困难面前都保持着坚忍不拔的态度,心怀坦荡、不气馁消沉,不畏缩退让,而是深刻地进行分析和思考,科学地总结经验教训,并从未忘记过自己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和对党的忠诚和责任。他不仅是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开创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创立者。
然而,在称赞邓小平同志辉煌的事迹之时,我们不得不承认他背后的艰辛与努力。在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最受启发的还是邓小平“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相信所有了解过邓小平“三起三落”的经历的人都会被他那宽阔的胸怀、坚强的意志以及非凡的智慧所打动和鼓舞。
(1)首先,在20世纪30年代初,邓小平在中央苏区担任省委宣传部部长,因执行毛泽东正确路线遭到掌握中央权力的“左”的势力的批判和斗争,被撤销所任职务并受到党内 “最严重警告”处分,贬为区委巡视员。
(2)其次,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文化大革命”刚开始不久,邓小平就被指责为“党内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遭到全国范围声势浩大的声讨和批判。他当时担任的党中央书记处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务,未经任何正当程序便被撤销了。接着,随着林彪“一号令”的发布,已经65岁的邓小平又被发配至江西新建县的拖拉机修造厂劳动改造,当了一名普通钳工。
(3)最后,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北京许多干部群众为悼念周恩来逝世,反对“四人帮”倒行逆施,自发地掀起了“天安门运动”。为此,邓小平又被指责为“天安门反革命事件”的“总后台”,并被撤销了所担任的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等党内外一切职务,只“保留党籍,以观后效”。
这三次政治打击,每一次都惊心动魄、来势凶猛,大有泰山压顶之势。我想,一般人如果遇到接连三次的严厉、沉重的政治打击之后,往往就会一蹶不振,悲观丧气了。然而,邓小平在这些困难面前却越挫越勇,用顽强地毅力去克服困难和挫折,始终保持着永不放弃的精神和一颗乐观的心态,以国家的命运和大局为重,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做借鉴。同时,继续坚持事实就是的正确路线,从而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会导致在“三落”之后最终出现了“三起”。他的一生“三起三落”,被错误的打倒和蒙受冤屈时,从不怨天尤人,而是不屈不挠,表现了他无私无畏的品德、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海纳百川的胸怀。邓小平同志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体现了伟人的风范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毋庸置疑的是,邓小平同志创立的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他开辟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他走过的人生历程,为人们奉献了一部厚重的20世纪历史教科书。
身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肩负着时代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为此,我们要不断地充
实和完善自己,并学会认真的回顾历史,看看一代代的先人是如何努力地肩负起民族的重任。在学习了邓小平同志的传奇人生后,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在怀念这位世纪伟人的同时,也让我在这位伟人身上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胆怯畏缩,相反,我们需要保持一个平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勇敢的面对,不仅要不屈不挠,拥有坚忍不拔的意志,还需要学会总结经验教训,在失败中学习,在失败中崛起。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得到磨练和进步,为今后自身的发展以及国家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邓小平传》读后感
邓小平,一位时代伟人,和无数扭转人类历史的人物一样,诞生于普通的平民阶层。邓小平的父亲邓文明作为一位传统的读书人,其形象深深的幼年的小平。小平自小接受老式私塾教育。后来升入广安中学学习现代科学。在父亲的影响下,年轻的小平把目光放在更远。1920年,16岁的小平来到法国,在那里,它既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又参加勤工俭学,更重要的是,在开放的法国,他遇见了共产党,共产党使他在污浊的政治气氛中感受到一丝清新的空气。后来,在赵世炎,周恩来等人影响下,他加入了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邓小平身在法国,却无时不刻注视着祖国的形势。在祖国最需要自己的时候,他回到了内战纷纭的中国。随之而后。便是他同无数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在血雨腥风的日子里,为中国带来了光明。在他回国后的四年多时间里,邓小平一直在有生命危险中度过。在西安,邓身兼三职,当时的国民革命运动随着孙中山的去世,内部矛盾日益加剧,终于分裂成两派。1927年3月蒋介石开始采取分裂行动,展开了一连串残酷无情的清洗运动。大屠杀在南京、广州以及长江三角洲一些小城镇蔓延开来。这使共产党面临抉择:是与国民党分道扬镳还是继续与左翼国民党合作以争取和控制他们。5月下雪召开的共产国际常委上决定共产党继续与左翼国民党直接合作,从那以后共产党的处境越来越糟糕了。8月7日,邓小平以党中央秘书的身份参加了中央委员会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从而亲身经历了共产党从惨败转向全新战略的过程。
当历史跨入二十世纪的时侯,中华民族处于深重的苦难中。为了把祖国从危难中拯救出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在酝酿中.全国处于大变革的前夕。邓小平就诞生在这个大动荡的年代。
书中以回忆穿插的形式叙述了邓小平的生平事迹,这样的方法给了人强烈的印象:一个很不起眼的矮小老头坐在漓江的游船上,手里拿着根过滤嘴过分长的烟,还不时地和旁边的人聊着,不知道的人怎么会想到这就是我们中国第二代伟大的领导人——邓小平呢?镜头一转,出现了30年代的中国,开始讲述邓小平年轻时代在广西的活动:一个精干的小伙子活跃在历史的舞台!这样鲜明的对比给人的冲击无疑是不小的!
邓小平,四川广安人。1904年8月22日生。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5岁入学,高小毕业后考入广安县中学。1919年秋考入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1920年夏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初到苏联学习。
书中讲述的是邓小平回国后在广西时的救国解放活动。邓小平1927年春回国,被派往西安冯玉祥国民军联军从事政治工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改名邓小平,8月7日在武汉参加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年底随中央机关迁往上海。1928~1929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29年夏,作为中央代表前往广西领导起义,化名邓斌,同张云逸等于12月和次年2月,先后发动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和左江、右江革命根据地,任红七军、红八军
政治委员和前敌委员会书记。影片中有这样的一幕,一个老太太讲述邓小平去见当时在农村里工作的一个同志时的情况说:“他当时说自己是邓斌,进去后就说自己是邓小平。”说的口气还好象非常气愤邓小平“欺骗”了她,当时引来了同学的一阵笑声。我想,是不是就是那个时候锻炼的小心谨慎让邓小平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走“稳”的路线,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带着中国人走上了正确的富强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呢?
邓小平在1931年夏,到江西中央根据地,先后担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会昌中心县委书记、江西省委宣传部长。由于拥护毛泽东的正确路线,被当时党内“左”倾领导者撤职。以后,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总政治部机关报《红星》报主编。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年底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35年1月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会议确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后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当时影片还播了在邓小平曾经工作过的房子里发现了一个都是小孔的顶梁,房子的主人把它锯下来交给了国家。那些小孔就是当然为了藏机密文件用的,真是一群聪明的共产党人啊,只有这样有智慧的一群人才可能在当时中国这样一个恶劣的条件下带领着中国的苦难人民走走出了黑暗吧!?
书中还介绍了邓小平和他的妻子卓琳的恋爱史,或许在现代人看来那不是恋爱,没有甜蜜的恋情,没有感人的表白,有的只是平实和朴素。邓小平为了中国,为了中国的人民放弃了和妻子一起相守的时
光,放弃了甜蜜的夫妻生活。或许在那个时候看来都是“平凡”的,但我们站在现在的角度看,那就是“伟大” 的。牺牲精神在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是必要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觉悟的,邓小平这样无私和彻底的精神成就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邓小平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的一生,是光辉的战斗的一生。在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他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华民族振兴与发展的精神支柱。
这样的领袖,可敬,可佩,可爱。
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评价:邓小平德才兼备,军政皆优,是一位能够“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非凡帅才。对于邓小平的文韬武略,毛泽东1951年在同一位民主人士的谈话中作了高度评价:“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论文论武,邓小平都是一把好手。”除此之外,毛泽东也给予了邓小平的八字评价——柔中寓刚,棉里藏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