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邓小平传》读后感
《邓小平传记》读后感
邓小平,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改革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物之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他在第二代领导集体向一江泽民为中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过度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确保了党和国家的稳定发展。他是我们党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中道路上承前启后,既往开来的关键人物,是一个新时代的开放者。---------------前言
之前,在课堂的学习以及前辈的讲述中,只知道邓小平同志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关键人物,建设的总设计师。然而,在阅读了《邓小平传记》后,让我对邓小平同志的辉煌人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书中以大量翔实的资料,讲述了邓小平同志的早年生活、战争年月、十年战乱、改革开放等一系列历史时期的经历。在阅读中,让我在了解了邓小平同志波澜壮阔、功勋卓著的一生的同时,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教育,尤其是他“三起三落”的经历,他对待生活的乐观态度、坚强的毅力以及永不服输的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
正如本书的内容简介所描述的一样:20世纪,是中国革命风雷激荡,改天换地的世纪,就在这样大动荡的年代,一个拯救民族于困厄之境的伟人诞生了,他就是邓小平。
(1)抗日战争时期。他和师长刘伯承深入华北敌后,创建了太行、太岳等抗日根据地。1943年主持八路军总部的工作时,在艰苦的条件下担负起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党政军的全面工作。
(2)建国时期。他首先推动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领导和支持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出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同时,他还提出要尽快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3)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他在这个会议上对中国共产党政策的历史转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立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同时,他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构想,按照这个构想,香港和澳门已分别在1997年和1999年回归中国。他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准则。在他的主持下,中国同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日本缔结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恢复了中苏两党两国的关系,发展了同周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他为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是的,可以说邓小平的一生都与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作为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热爱党,热爱人民,时刻以国家的命运和发展,以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大局为重,在任何问题和困难面前都保持着坚忍不拔的态度,心怀坦荡、不气馁消沉,不畏缩退让,而是深刻地进行分析和思考,科学地总结经验教训,并从未忘记过自己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和对党的忠诚和责任。他不仅是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开创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创立者。
然而,在称赞邓小平同志辉煌的事迹之时,我们不得不承认他背后的艰辛与努力。在本
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最受启发的还是邓小平“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相信所有了解过邓小平“三起三落”的经历的人都会被他那宽阔的胸怀、坚强的意志以及非凡的智慧所打动和鼓舞。在建国以后,邓小平由于受到四人帮各方面的陷害和诽谤,一次又一次地被党排挤出去,被下放到农村去改造,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理想,而是边工作边思考中国的问题,为中国的命运而担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邓小平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论。看到他的三起三落,我不禁叹服,他的哪一次“起”不是升至人生巅峰,哪一次“落”又不是跌至命运的低谷?在人生的道路中,我们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成就自己的梦想,每个人踩着脚下的路,都走得那么小心,那么畏缩。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的知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其中的艰难和险阻只会化成前进的动力,他的每次“落”,都因为坚持了真理,坚持了自己的原则,每次的“起”,都为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他尽心尽力的为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富强繁荣以及人民群众的幸福而奋斗,其不屈不挠的精神让人敬佩。
这三次政治打击,每一次都惊心动魄、来势凶猛,大有泰山压顶之势。我想,一般人如果遇到接连三次的严厉、沉重的政治打击之后,往往就会一蹶不振,悲观丧气了。然而,邓小平在这些困难面前却越挫越勇,用顽强地毅力去克服困难和挫折,始终保持着永不放弃的精神和一颗乐观的心态,以国家的命运和大局为重,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做借鉴。同时,继续坚持事实就是的正确路线,从而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会导致在“三落”之后最终出现了“三起”。他的一生“三起三落”,被错误的打倒和蒙受冤屈时,从不怨天尤人,而是不屈不挠,表现了他无私无畏的品德、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海纳百川的胸怀。邓小平同志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体现了伟人的风范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在书的末尾作者再次总结了邓小平的品格,他坚强、不屈不挠,正因为这个珍贵的品格,让他无论在人生巅峰和跌至命运的低谷都能坦然处之,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政治史上的奇迹。
正如作者在结论中写道,关于邓小平有些人会认为他过大于功,但绝大多数人会认为他功大于过,邓小平同志以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开创了今天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他“三落三起”所彰显的胸怀、智慧和意志,都可以给我们以深刻而永恒的人生启迪。
身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肩负着时代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为此,我们要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并学会认真的回顾历史,看看一代代的先人是如何努力地肩负起民族的重任。在学习了邓小平同志的传奇人生后,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在怀念这位世纪伟人的同时,也让
我在这位伟人身上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胆怯畏缩,相反,我们需要保持一个平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勇敢的面对,不仅要不屈不挠,拥有坚忍不拔的意志,还需要学会总结经验教训,在失败中学习,在失败中崛起。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得到磨练和进步,为今后自身的发展以及国家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邓小平传读后感
《邓小平传》读后感
当代的中国正在圆梦,圆一个四十年前的梦。而提出这个梦的老人,是所有回顾中国现代化进程以及富国富民之路的人都避不开的。他,就是邓小平。
邓小平,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他在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向以江汉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利过渡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确保了党和国家的稳定发展。他是我们党和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人物,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创者。
他于1904年出生,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1924年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8年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38年任八路军129师政委,1947年率军南渡黄河挺进大别山,1949年参加开国大典,1959年任中央军委常委,1975年任中共中央副主席。
邓小平能有如此成就与他的性格分不开的,邓小平接受到新旧双重教育,使他的知识结构比较完善,思维方式也较灵活,逻辑思维也比较严谨。这些为他后来的良好成长打下了基础。第二章中“无论置身何处,邓的性格在十六岁和二十一岁之间应该已经形成了。但难以令人置信的是,他如此年轻就变得那么坚强、自信。”在这段中,作者表达了他对邓小平的性格评价,也正是他的坚强和自信,让他在陌生世界里,靠他自己的智慧度过了一开始在国外艰难的求学生涯。在法国,他一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一边勤工俭学。在那里条件很艰苦,他漂泊了许多地方——从马赛到巴耶。在这段时间干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包括在机车上当司炉和厨房帮工,能找到什么工作他就干什么工作。艰苦的生活条件磨练了他的意志,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不论遇到怎样的境遇,他从未放弃。更重要的是,他遇见了共产党,他开始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找到自己的信仰,并相信终有一天他能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后来遇到了周恩来,在他的影响下,邓小平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行各种政治宣传活动,也是在这一时期,他拘谨。不耐心的性格消逝不见了,到了1926年,他和伙伴们去了莫斯科,获得了机会,在政治上进行了深造。
他迈上了荣誉的顶峰,更走过了腥风血雨,而对他人生经历最好的概括莫过于“三落三起”。1933年2月,因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党内“左倾”领导人斗争、撤职、下放,此为 “第一落”。6月,被临时党中央上调到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担任秘书长,是为“第一起”。1966年“文革”开始后,失去一切职务,此为“第二落”。1973年恢复副总理职务,是为“第二起”。197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毛泽东提议,一致通过撤销邓小平职务,保留党籍,此为邓小平的“第三落”。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邓小平的党政军领导职务,此为“第三起”。
即使在政局复杂,环境险恶情况下。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理想,而是边工作边思考中国的问题,为中国的命运而担忧,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邓小平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他的哪一次“起”不是升至人生巅峰,哪一次“落”又不是跌至命运的低谷。他每次的“落”都是因为他坚持真理,从不向谬误低头;而每一次的“起”,他都会尽心竭力为革命胜利、祖国富强、人民幸福而勤奋工作其不屈不挠的精神让人敬佩。没有索取,只有奉献,甚至在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后也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改变,这不仅让人想起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他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体现了伟人的风范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患难可以考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更能显示一个人的大智大勇。“三落”一次比一次沉重,“三起”又一次比一次辉煌。他“三落三起”所彰显的胸怀、智慧和意志,都可以给我们以深刻而永恒的人生启迪。就像孟子在三千多年前所说的那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这所有的苦都是为了拨乱反正而吃的,也是为了中国的未来而受的。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带领着中国共产党以郑重的态度,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纠正自己的失误,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式做出科学判断,成功的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条主线,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以及祖国统一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
他常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没错,他一心想着人民,想着中国的发展,想着尽快让中国富强起来,让老百姓富起来,于是他呕心沥血,以前所未有的经济思想带领着整个百废待兴的中国走向改革开放。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1980年,我国东南沿海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相继兴办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划定一定的区域范围,实行特殊的政策,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树立了一个全新的、行之有效的模式。
在实践的基础之上,他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我们坚持走这条道路,二十几年来中华大地发生巨变,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国家总体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国际地位和影响空前扩大和提高。
1985年,《时代》周刊以邓小平的头像作为封面,告诉世界,中国经济已经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对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所取得的经济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赞赏。中国这一曾千疮百孔的国家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再次立足于世界,迈向了富强!邓小平是真正坚定的马克思义理论的实践者。纵观其一生,无论局势多么复杂险恶,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政治上一直坚定地拥护真理,拥护党和人民利益。做实事,讲真话,不唯上,不唯书,不搞个人崇拜,不搞一言堂。他为中国后来数十年改革开放,放开手脚摸索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谋求和平发展的和民族强盛,创造了思想和制度上的环境。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社会主义重振雄风,再造辉煌,开辟一条希望和成功之路,为人类解放事业做出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信息33班
张冉
学号:2130502071 2014年12月13日
第三篇:邓小平传读后感a
性格决定命运
——读《邓小平传》有感
《邓小平传》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写了邓小平的一生,与国人写伟人的传记不同,他的语言比较生动,对于敏感问题也有新颖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本以为会是帮助睡眠的好书,没想到会一连看了好些章节,迫于时间关系,我没有通读完全篇,但我所看的内容已经让我对邓小平有了全新的认识,我认为邓小平的成就验证了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
在后来,那就是改革开放,那是中国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发展的曙光,接着这次东风,中国在不断的成长与成熟,发展对外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紧接着就是香港的回归、澳门的回归,这足以证明了中国国力的增强。没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在国际上是没有发言权的,更何况是维护自己的主权。但邓小平又凭着他的自信和人格魅力,战胜了英美等强国,以一种强硬的姿态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完整,系在一起。然而邓小平能有如此成就与他的性格分不开的,第二章中“无论置身何处,邓的性格在十六岁和二十一岁之间应该已经形成了。但难以令人置信的是,他如此年轻就变得那么坚强、自信。” 在这段中,作者表达了他对邓小平的性格评价,也正是他的坚强和自信,让他在陌生世界里,靠他自己的智慧度过了一开始在国外艰难的求学生涯。
在建国以后,邓小平由于受到四人帮各方面的陷害和诽谤,一次又一次地被党排挤出去,被下放到农村去改造,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理想,而是边工作边思考中国的问题,为中国的命运而担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邓小平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论。看到他的三起三落,我不禁叹服,他的哪一次“起”不是升至人生巅峰,哪一次“落”又不是跌至命运的低谷?在人生的道路中,我们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成就自己的梦想,每个人踩着脚下的路,都走得那么小心,那么畏缩。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的知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其中的艰难和险阻只会化成前进的动力,他的每次“落”,都因为坚持了真理,坚持了自己的原则,每次的“起”,都为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他尽心尽力的为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富强繁荣以及人民群众的幸福而奋斗,其不屈不挠的精神让人敬佩。
在书的末尾作者再次总结了邓小平的品格,他坚强、不屈不挠,正因为这个珍贵的品格,让他无论在人生巅峰和跌至命运的低谷都能坦然处之,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政治史上的奇迹。
正如作者在结论中写道,关于邓小平有些人会认为他过大于功,但绝大多数人会认为他功大于过,邓小平同志以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开创了今天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他“三落三起”所彰显的胸怀、智慧和意志,都可以给我们以深刻而永恒的人生启迪。
第四篇:邓小平传读后感
一代伟人
——读《邓小平传》有感
说到邓小平,首先浮上我脑海的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这一称号,想起他的邓小平理论。我所了解的邓小平,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人,在他不够高大的身躯里,承载了超越常人的伟大人格。但是,实话说,我对邓小平爷爷其实并不了解。我很感谢理查德·伊文思著作了《邓小平传》这本书,也非常庆幸自己看了这本书,是我对邓爷爷的人生有了更多深刻的了解。
这本书以一种非常客观的角度对邓小平的生平进行了记叙,并没有涉及多少个人情感,我们读者可以客观地了解邓小平,自己对他进行评判,不受或少收作者的影响,因而我也非常喜欢这个作者。同时,阅读了这本书以后,我被邓小平顽强拼搏的精神和不屈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征服了。邓小平于1904年诞生于一个普通的平民家庭,可以说,邓小平的一生,几乎见证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从清光绪到中华民国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邓小平的一生三起三落:第一落为1933年因拥护毛泽东的正确理论而被党内领导人批斗下放,同年6月被临时党中央上调到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担任秘书长则为第一起;第二落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后邓小平被撤去一切职务,第二起是他1973年恢复副总理职务;第三落是晚年毛泽东的失误造成的,在毛泽东的提议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撤销邓小平的职务,只保留了他的党籍,而后1977年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又使他有了第三起。这三起三落,构成了这个伟人一生的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我看来,邓小平这样一个伟人的诞生有三个因素。首先,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便是时代的因素。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外国势力入侵,各种思想激荡,各种反帝反侵略运动此起彼伏,这样的时代需要进步人士的强大领导。邓小平生活于此,受其影响深刻,必须使自己适应它,并且要使自己成为一个能有利于时代的人,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美好的明天。其次,邓小平身边的人也起到重要作用。邓小平的父亲邓文明是一个读书人,曾就读于成都政法学校,常年奔走于内外,也是一个有见地的人。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位父亲以及一位与他年纪相仿的叔叔,邓小平才得以出国念书,才能接受更多的新知识,新思想。后来,在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包括赵世炎、周恩来)的影响下,邓小平加入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渐渐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邓小平自身的性格。理查德在书中的第二章中就写到“无论置身何处,邓的性格在十六岁和二十一岁之间应该已经形成了。但难以令人置信的是,他如此年轻就变得那么坚强、自信。”正是他坚忍不拔的性格使他度过了国外艰难的求学生涯,也使他在后来的三起三落中不曾改变初衷。在任何困境中,他始终保持乐观,他相信不管怎样,一切总会过去的。在1973年二起的时候,毛泽东曾问他这么多年是怎么熬过来的,他回答说“忍耐和等待”。即使在逆境和挫折中,他还是冷静地分析总结问题,时刻准备着为人民谋福利,为新中国促发展。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领袖邓小平,无论政治军事都是一把手,他深入践行了马克思主义,创建了邓小平理论,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社会主义的前进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我们永远敬爱他!
第五篇:《邓小平传》读后感
《邓小平传》读后感
在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可概论》第一节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要求每个人读一本有关中国红色历史的书。刚巧那天是清明,众人都忙着回家扫墓,祭奠先祖。回家那天,看着路上的一切井井有条,不由得想到了这些年的好日子。的确,这些年中国无论是在政治方面还是在经济方面,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党的领导。想到这里,我想起老师给定书目中的一本书——《邓小平传》。
于是,清明在家,除了扫墓,便是抱着一本伊文思的《邓小平传》全神贯注地读。事实上,我对于这些枯燥的文字并不是特别感兴趣,但奇怪的是,一群枯燥的文字连在一起,确实一个又一个鲜活而又生动的故事。我认为这本书最独特的地方在于以一个英国大使的眼界看出一个独特的邓小平。因此,我也对伊文思本人产生了兴趣。从中国八大到香港问题的会谈,他一直跟随着邓小平的脚步,这期间,他与邓小平也有五次的会面。因而,在将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他几乎用尽了所有的力气,终于得以读懂这位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虽然我以前就对邓小平的传奇人生感到十分佩服,但当我读完这本书后,邓小平的人格魅力深深征服了我,使我对其遥远又亲切的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至此,我便与大家分享我的几点心得。
邓小平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引用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评价:邓小平德才兼备,军政皆优,是一位能够“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非凡帅才。此外,毛泽东还为邓小平的性格做了一个八字的总结——柔中寓刚,棉里藏针。
邓小平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建立了无法磨灭的功勋。他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华民族振兴与发展的精神支柱。邓小平能有如此光辉的成就,是与他的性格以及经历分不开的。
二十世纪初,中华民族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整个国家上下都处在一个巨大的变革期,所谓“英雄生于乱世”,邓小平,就诞生在这个年代。
和大多数无产阶级革命家一家,邓小平出生贫寒,父亲邓文明是一位比较开化的先生,他教导邓小平要目光长远。因而,小平在成长过程中,继承了父亲做事严谨的态度,但同时又富有自己的思想和创造力。所以虽然他自小接受老式私塾教育,但是16岁的邓小平便已经前往发过勤工俭学,旧式的思想并没有禁锢他这个人,反而让他萌发了走新道路的信念。
来到法国四年后,也就是1924年,他参加了共产党,后又在周恩来同志等人的影响下,他参加了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在国外宣扬共产思想,又是四个年头,邓小平回到了国内,虽然一直身在国外,但他的心无时无刻不心系祖国,在祖国最需要他的时候,他回来了,并且担任了党中央秘书的要职,那段时间,恰逢孙中山先生逝世,国民革命运动产生了动荡的局势,蒋介石乘乱进行了一系列的清洗运动,共产党面临巨大危机,到底是与之分道扬镳,各自为政还是继续合作争取控制他们。邓小平参与了当时汉口紧急会议,亲历共产党由惨败转向全新战略的过程。
邓小平的传奇一生,被人总结为三起三落:在1933年二月,因拥护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被党内“左”倾领导人斗争,撤职,下放,当时毛泽东也在选举中落败,是为第一落,月份又被中央军委调到总政治部担任秘书长,是为第一起。1966年,失去一切职务并被发配,长子生病也无从照顾,只得写信给主席请求加以照料,是为第二落,到了1973年,恢
复总理职务,是为第二起。1916年,党中央接受毛泽东提议,一致通过革除邓小平一切职务,是为第三落,到了1977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邓小平恢复了职务,并且由此确立了新一代中央领军人物的地位,在会上,他提出了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并且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几点,无独有偶,到现在都是我党一直贯彻的任务,是为三起。
确实,在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这段时间里,是邓小平的正确的观念,让我们重新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同时,也使我们得以迈出国门,融入世界,在新的世纪屹立在浩浩东方,中华的雄狮已经觉醒!
如今,我们更应该静下心来,再接再厉。在前进的道路上不为艰难险阻,不惧痛苦折磨,坚定前行。这,才是对这位伟人最好的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