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传读后感

时间:2019-05-15 03:01: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邓小平传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邓小平传读后感》。

第一篇:邓小平传读后感

《邓小平传》读后感

邓小平是我国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我们能过上小康生活都离不开他,我一直十分敬仰他,前不久,我刚读完了《邓小平传》,见证了这位伟大领袖的传奇一生。邓小平,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我们党和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关键人物,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创者。他的主要成就就是带领我们进行了改革开放,引领中国人走进新时代。小平同志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平民阶层,他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很大,他的父亲邓文明是一位传统的读书人;父亲在家里十分严格,让小平自小接受老式私塾教育,在父亲的影响下,年轻的小平把目光放在更远。后来,小平继承了父亲的性格——自信、有抱负,处事果断,邓小平接受到新、旧双重教育,使他的知识结构比较完善,思维方式灵活,逻辑思维严谨。这些为他后来的良好成长打下了基础。

1920年,16岁的小平来到法国,他在法国不仅努力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武装自己的大脑,又参加勤工俭学,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后来,在法国,他遇见了共产党,给处于迷茫中的小平指出一条通向光明的大道!在赵世炎,周恩来等人的帮助下,他加入了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和大多数爱国知识青年一样,邓小平虽身在法国,却无时不刻关注着祖国的动态,以便在祖国最需要自己的时候,为国效力。果不其然,在中国风雨飘摇的时刻,他从法国毅然赶回来。随后,他

便同无数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为国家用好自己每一滴血。在血雨腥风的日子里,为中国带来了光明。在他回国后的四年多时间里,小平没有过一天的安稳日子。

1927年3月国民党反动派蒋介石开始采取分裂行动,展开了一连串残酷无情的清洗运动。共产党面临生死抉择:是与国民党分道扬镳还是继续与左翼国民党合作以争取和控制他们。在作出与国民党继续合作的决定后,共产党的处境越发艰难。

8月7日,邓小平以党中央秘书的身份参加了中央委员会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从而亲身经历了共产党从惨败转向全新战略的过程。他为新中国的成立牺牲了所有的青春。

新中国成立后,小平又投身于建设新中国的道路中,文革期间,他也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他依然咬牙坚持了下来。

文革结束后,整个中国一片混乱,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重要领导人都已不在人世,中国正面临群龙无首的尴尬,而国家正百废待兴,这时,小平勇敢的站了出来,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和独到的眼光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热火朝天的改革开放,建立经济特区,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让原本落后的中国进入飞速的发展阶段。

毛主席曾这样评价邓小平——柔中寓刚,绵里藏针。

邓小平经历过三起三落,但从没被打倒过。他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作为一名中国当代大学生,我们虽没有经历国家的动荡期,但是国家的未来建设依然要靠我们,毛泽东,邓小平等新中国的元勋们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和平的环境,我们不能身在和平年

代就忘记了一切,只知道享乐,我们要居安思危,认清我们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依然有很大的差距,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在教育上。所以,我们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多参加课外拓展,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争取成为专业人才,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第二篇:《邓小平传》读后感

邓小平,一位时代伟人,和无数扭转人类历史的人物一样,诞生于普通的平民阶层。邓小平的父亲邓文明作为一位传统的读书人,其形象深深的幼年的小平。小平自小接受老式私塾教育。后来升入广安中学学习现代科学。在父亲的影响下,年轻的小平把目光放在更远。1920年,16岁的小平来到法国,在那里,它既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又参加勤工俭学,更重要的是,在开放的法国,他遇见了共产党,共产党使他在污浊的政治气氛中感受到一丝清新的空气。后来,在赵世炎,周恩来等人影响下,他加入了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邓小平身在法国,却无时不刻注视着祖国的形势。在祖国最需要自己的时候,他回到了内战纷纭的中国。随之而后。便是他同无数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在血雨腥风的日子里,为中国带来了光明。在他回国后的四年多时间里,邓小平一直在有生命危险中度过。在西安,邓身兼三职,当时的国民革命运动随着孙中山的去世,内部矛盾日益加剧,终于分裂成两派。1927年3月蒋介石开始采取分裂行动,展开了一连串残酷无情的清洗运动。大屠杀在南京、广州以及长江三角洲一些小城镇蔓延开来。这使共产党面临抉择:是与国民党分道扬镳还是继续与左翼国民党合作以争取和控制他们。5月下雪召开的共产国际常委上决定共产党继续与左翼国民党直接合作,从那以后共产党的处境越来越糟糕了。8月7日,邓小平以党中央秘书的身份参加了中央委员会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从而亲身经历了共产党从惨败转向全新战略的过程。

当历史跨入二十世纪的时侯,中华民族处于深重的苦难中。为了把祖国从危难中拯救出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在酝酿中.全国处于大变革的前夕。邓小平就诞生在这个大动荡的年代。

书中以回忆穿插的形式叙述了邓小平的生平事迹,这样的方法给了人强烈的印象:一个很不起眼的矮小老头坐在漓江的游船上,手里拿着根过滤嘴过分长的烟,还不时地和旁边的人聊着,不知道的人怎么会想到这就是我们中国第二代伟大的领导人——邓小平呢?镜头一转,出现了30年代的中国,开始讲述邓小平年轻时代在广西的活动:一个精干的小伙子活跃在历史的舞台!这样鲜明的对比给人的冲击无疑是不小的!

邓小平,四川广安人。1904年8月22日生。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5岁入学,高小毕业后考入广安县中学。1919年秋考入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1920年夏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初到苏联学习。

书中讲述的是邓小平回国后在广西时的救国解放活动。邓小平1927年春回国,被派往西安冯玉祥国民军联军从事政治工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改名邓小平,8月7日在武汉参加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年底随中央机关迁往上海。1928~1929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29年夏,作为中央代表前往广西领导起义,化名邓斌,同张云逸等于12月和次年2月,先后发动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和左江、右江革命根据地,任红七军、红八军

政治委员和前敌委员会书记。影片中有这样的一幕,一个老太太讲述邓小平去见当时在农村里工作的一个同志时的情况说:“他当时说自己是邓斌,进去后就说自己是邓小平。”说的口气还好象非常气愤邓小平“欺骗”了她,当时引来了同学的一阵笑声。我想,是不是就是那个时候锻炼的小心谨慎让邓小平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走“稳”的路线,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带着中国人走上了正确的富强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呢?

邓小平在1931年夏,到江西中央根据地,先后担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会昌中心县委书记、江西省委宣传部长。由于拥护毛泽东的正确路线,被当时党内“左”倾领导者撤职。以后,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总政治部机关报《红星》报主编。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年底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35年1月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会议确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后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当时影片还播了在邓小平曾经工作过的房子里发现了一个都是小孔的顶梁,房子的主人把它锯下来交给了国家。那些小孔就是当然为了藏机密文件用的,真是一群聪明的共产党人啊,只有这样有智慧的一群人才可能在当时中国这样一个恶劣的条件下带领着中国的苦难人民走走出了黑暗吧!?

书中还介绍了邓小平和他的妻子卓琳的恋爱史,或许在现代人看来那不是恋爱,没有甜蜜的恋情,没有感人的表白,有的只是平实和朴素。邓小平为了中国,为了中国的人民放弃了和妻子一起相守的时

光,放弃了甜蜜的夫妻生活。或许在那个时候看来都是“平凡”的,但我们站在现在的角度看,那就是“伟大” 的。牺牲精神在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是必要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觉悟的,邓小平这样无私和彻底的精神成就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邓小平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的一生,是光辉的战斗的一生。在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他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华民族振兴与发展的精神支柱。

这样的领袖,可敬,可佩,可爱。

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评价:邓小平德才兼备,军政皆优,是一位能够“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非凡帅才。对于邓小平的文韬武略,毛泽东1951年在同一位民主人士的谈话中作了高度评价:“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论文论武,邓小平都是一把好手。”除此之外,毛泽东也给予了邓小平的八字评价——柔中寓刚,棉里藏针。

第三篇:邓小平传读后感

读《邓小平传》有感

姓名:倪浩浩

学号:

本书作者:理查德·伊文思翻译:武市红

出 版 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1111250135 [英]1996年

读《邓小平传》有感

印象中对邓小平的记忆停留在几个长长的头衔上,党和国家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主要领导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基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宏伟蓝图的总设计师等,一系列高高在上的头衔把他推到了至高的地位,灿烂的光环让常人难以望其项背,似乎他一直离我们很远,似乎他本身就是一个应该被人们敬仰的人。

但最近在老师的推荐下,拜读了英国前驻华大使理查德伊文思的著作《邓小平传》,才揭开了蒙在我眼前的那层神秘的面纱,一个清晰真实的有血有肉的邓小平开始出现在我面前,让我近距离的了解了伟人的一生,纠正了我先前的误解。

理查德•伊文思以一个外国人的的视角,用不加修饰的质朴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代伟人波澜壮阔的一生,从一个山沟沟里小县城农民的儿子,到共和国的奠基者、开拓者,中间经历了怎样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又遇到了什么样的磨难,作者一一向我们道来,还原我们一个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的现实中的邓小平。

1904年邓小平出生在四川省广安县牌坊村,原名邓希贤,早年接受中国传统的私塾教育,16岁时获得机会到法国留学,过着半工半读的生活,在那里他最早接受到了西方先进的思想理念,后来在那里加入了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始了早期的共产主义活动,并结识了周恩来,在周恩来的指引下,他接触到了更多的先进的共产主义理念,参加组织了很多罢工活动,在这一阶段他逐渐成长起来,并引起法国当局的注意,不得不回到国内。正如第二章中作者说“无论置身何处,邓的性格在十六岁和二十一岁之间应该已经形成了。但难以令人置信的是,他如此年轻就变得那么坚强、自信。”

后来回到国内,邓小平开始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从此紧紧地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

他的一生可以分为军旅生涯和政治生涯两个方面:

在军旅方面,抗日战争时期,他和刘伯承领导组建了一支可以和朱毛红军一样名留青史的伟大军队——刘邓大军,他们深入华北敌后,创建了太行、太岳等抗日根据地,像一把尖刀直插敌军心脏,大量牵制了敌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巨大贡献。后来在解放战争时期他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中原局、华东局第一书记。1949年9月,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参加了开国大典。10月,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随后和刘伯承率部向西南进军,占领了云、贵、川、西康诸省,参加领导了进军西藏和西藏和平解放的工作,实现中国大陆的完全解放。

在政治方面,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他在这个会议上对中国共产党政策的历史转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立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同时,他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构想,按照这个构想,香港和澳门已分别在1997年和1999年回归中国。他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准则。在他的主持下,中国同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日本缔结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恢复了中苏两党两国的关系,发展了

同周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他为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邓小平无论在军事还是在政治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正如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每一项伟大成就的背后,都必须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我们看到了邓小平的成功,但我们又是否了解他背后的艰辛呢?他在“三起三落”中所经受的苦难,在巨大变故中所保持的淡然,每一个都需要多么强大的内心世界,需要多么强大的承载力,这都是我们所无法企及的。

第一落,在20世纪30年代初,邓小平在中央苏区担任省委宣传部部长,因执行毛泽东正确路线遭到掌握中央权力的“左”的势力的批判和斗争,被撤销所任职务并受到党内“最严重警告”处分,贬为区委巡视员。后又在6月份又被中央军委调到总政治部担任秘书长。

第二落,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文化大革命”刚开始不久,邓小平就被指责为“党内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遭到全国范围声势浩大的声讨和批判。他当时担任的党中央书记处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务,未经任何正当程序便被撤销了。接着,随着林彪“一号令”的发布,已经65岁的邓小平又被发配至江西新建县的拖拉机修造厂劳动改造,当了一名普通钳工。到了1973年,才恢复总理职务,是为第二起。

第三落,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北京许多干部群众为悼念周恩来逝世,反对“四人帮”倒行逆施,自发地掀起了“天安门运动”。为此,邓小平又被指责为“天安门反革命事件”的“总后台”,并被撤销了所担任的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等党内外一切职务,只“保留党籍,以观后效”。到了1977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邓小平恢复了职务,并且由此确立了新一代中央领军人物的地位,这是第三起。

三起三落,每一次都是由巅峰跌落到谷底,面对连续严厉的政治打击,若是我们常人,我想一定会精神崩溃,从此不再涉及政治,淡出政治舞台,过上清淡的普通人生活,但是这是邓小平,这是经历过长征,这是伴随革命一起成长的革命家,他面对一次次的打击,坦然的接受这一切,他没有自暴自弃,没有意志消沉,没有脱离政治舞台,因为他始终坚信,黑暗总会过去的,光明的太阳最终会突破层层乌云将光芒洒向中国大地,他在等待时机,在下放撤职期间,他没有徒劳的等待,而是在不断地思考改变中国的方法,他在为将来中国的发展谋道路,就像南宋陆游一样,即使赋闲在家,始终心忧祖国。这种种无不彰显了一代伟人无私无畏的品德,坚忍不拔的意志,海纳百川的胸怀,忧国忧民的风范。

读完了邓小平传,心情始终难以平静,伟人波澜壮阔的一生给我带来深深地震撼,作为一名大学生,尤其是在这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的大学生,我们身上肩负的是振兴中华的伟大历史使命,在这个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面对这些,邓小平已经给我们树立了最佳的榜样,我们始终要保持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磨练出坚强不屈的意志,敢于直面困难,这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发展,更是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第四篇:《邓小平传》读后感

《邓小平传》读后感

邓小平是我国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我们能过上小康生活都离不开他,所以,我一直十分敬仰他。这些天,我有幸读完了《邓小平传》。这本书采用时间顺序讲述了伟人的一生。

一、邓小平一生简要介绍。邓小平,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我们党和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关键人物,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创者。邓小平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小平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父亲在家里十分严格,邓小平就继承了父亲的性格——自信、有抱负,处事果断,邓小平接受到新、旧双重教育,使他的知识结构比较完善,思维方式灵活,逻辑思维严谨。这些为他后来的良好成长打下了基础。

邓小平曾到法兰西求学,在那里条件很艰苦,在这段时间干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包括在机车上当司炉和厨房帮工。后来遇到了周恩来总理,在他的影响下,邓小平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行各种政治宣传活动,到了1926年,他和伙伴们去了莫斯科,获得了机会,在政治上进行了深造。

邓小平身在外国,却无时不刻注视着祖国的形势。在祖国最需要自己的时候,他回到了内战纷纭的中国。随之而后,便是他同无数共产党人士抛头颅,洒热血。在血雨腥风的日子里,他为中国带来了光明: 小平被任命为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为抗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邓小平参加了大大小小很多战役,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

大家应该知道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传奇的人生经历,这是对邓小平人生的最合适的概括。邓小平的复职的那个时候他已经是73岁的高龄,但年龄并不能阻止他继续发挥他的经验和智慧。他人虽老,但他身强体健,尤其是他头脑灵活,思想开放,思维敏捷,能够很快接受新的事物。所以他向西方文化学习,准备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而服务。在他的带领下,中国成功的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二、我对邓小平光辉一生的认识。邓小平,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他在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向以江汉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利过渡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确保了党和国家的稳定发展。他是我们党和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人物,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创者。

邓小平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在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邓小平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父亲在家里严格而又谦和,邓小平就继承了父亲的性格——自信、有抱负,处事果断,邓小平接受到新旧双重教育,使他的知识结构比较完善,思维方式也较灵活,逻辑思维也比较严谨。这些为他后来的良好成长打下了基础。邓小平曾到法兰西求学,在那里条件很艰苦,他漂泊了许多地方——从马赛到巴耶。在这段时间干过各种各样的工

作,包括在机车上当司炉和厨房帮工,能找到什么工作他就干什么工作。后来遇到了周恩来,在他的影响下,邓小平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行各种政治宣传活动,也是在这一时期,他拘谨。不耐心的性格消逝不见了,到了1926年,他和伙伴们去了莫斯科,获得了机会,在政治上进行了深造。1927年2月,邓小平接受中央分配,到西安的中山军事学校工作。在白色恐怖时期,邓小平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得到了锻炼,积累了丰富的地下工作经验,也形成了他严谨认真、守纪的工作作风。他在战争中支持毛泽东的战略主张,从此与他形成了一条牢固的政治纽带。邓小平被任命为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为抗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邓小平参加了大大小小很多战役。邓小平曾三起三落,从没被打倒过。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设计师,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共读了《邓小平》后我深有体会,以前我们一直说邓小平是一个伟人,但他究竟伟大在何处,我们则只是说些赞美的套话,只能反复的引用别人的话来说,自己则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而今,我不再幼稚地看待这个问题了,我必须更多地去了解他,我不但要知道他为我们所作的巨大贡献,我们还要去了解他的人生经历、人格魅力、思想与经验等等。大家应该知道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传奇的人生经历,这是对《邓小平》他人生的最合适的概括。他第三次复出是在1977年打倒四人帮后。在叶剑英等元老们的努力下,他恢复了被打倒前的一切职务。随着邓小平的复职,一个天才的和不平常的政治家回到了中国的领导层。那个时候他已经是73岁的高龄,但年龄并不能阻止他继续发挥他的经验和智慧。他人虽老,但他身强体健,尤其是他头脑灵活,思想开放,思维敏捷。他一直都在想方设法地改善中国的各种状况,提高中国的国际政治地位发展经济和教育等等。他并不是一个万能者,但他有开放的头脑,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他看到了东西方的差异并且深知它的根源所在,所以他乐意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思想和科技,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邓小平复职后首先想到的是要解决文革遗留下来的烂摊子,面临着各种迫在眉睫的问题都需要解决。他从教育和科技首先突破,重点解决这两个问题。1977年8月4日,邓小平组织了由33位著名专家和教授参加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一连4天,专家们对中国科学和教育的批评使他受到很大的震动,后来他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现代化的基础,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以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等论断,都是他善于听取和集中专家意见提出的。1978年3月,全国科技大会在北京召开。此次大会是中国实施科技兴国战略最初的思路,同时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一个信号即“向外国学习先进的技术”。在这次大会上,邓小平首次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它为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和理论依据。1978年10月,邓小平在访日时参观了日本一家汽车工厂,深为该厂先进的的操作和管理技术所惊叹,他说:“我懂得什么叫现代化了。”可见,邓小平从不讳言中国现在的落后和发达国家的先进,也正是这种开明的性格使他善于接受一切新的、好的东西。邓小平自重新上台以来的第一次讲话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闭幕式上所作的重要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他以他特有的直截了当的口气说:“我们一定要反对华而不实和任何的虚夸,少说空话,多做工作,扎扎实实,埋头苦干。”这说明了邓小平是一个讲求实效的领导人。中国要改变的现状有许多方面,每一方面要收到实效,那就得实干。他说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在党的十二次代表大会开幕词中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个命题,从而为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历史转折时期,是邓小平理论酝酿产生阶段。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一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为为标志,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科学体系。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期间发表了重要谈话,精辟地分析了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地回答了这些年来经常困扰和束缚我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以新的论述和新的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这个谈话是邓小平理论成熟的重要标志。

三、我对《邓小平传》的认识总结。总之,小平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光辉的一生。在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邓小平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父亲在家里严格而又谦和,邓小平就继承了父亲的性格——自信、有抱负,处事果断,邓小平接受到新旧双重教育,使他的知识结构比较完善,思维方式也较灵活,逻辑思维也比较严谨。这些为他后来的良好成长打下了基础。

邓小平曾到法兰西求学,在那里条件很艰苦,他漂泊了许多地方——从马赛到巴耶。在这段时间干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包括在机车上当司炉和厨房帮工,能找到什么工作他就干什么工作。后来遇到了周恩来,在他的影响下,邓小平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行各种政治宣传活动,也是在这一时期,他拘谨。不耐心的性格消逝不见了,到了1926年,他和伙伴们去了莫斯科,获得了机会,在政治上进行了深造。1927年2月,邓小平接受中央分配,到西安的中山军事学校工作。在白色恐怖时期,邓小平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得到了锻炼,积累了丰富的地下工作经验,也形成了他严谨认真、守纪的工作作风。他在战争中支持毛泽东的战略主张,从此与他形成了一条牢固的政治纽带。邓小平被任命为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为抗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邓小平参加了大大小小很多战役。邓小平曾三起三落,从没被打倒过。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设计师,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以郑重的态度,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纠正自己的失误,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式做出科学判断,成功的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邓小平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第五篇:邓小平传读后感

《邓小平传》读后感

邓小平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伟人,也是值得中国人学习的伟人。邓小平是我国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我们能过上小康生活都离不开他,所以,我一直十分敬仰他。且先对他的个人事迹进行介绍。

邓小平本名邓希贤,参加革命后才取名邓小平。他1904年8月22日出生在中国西南最大的省——四川省的农村,农历是七月十二日。邓小平本人年轻时一直使用这个出生日期。根据20年代的记载,他在法国勤工俭学时所登记的出生日期也是7月12日。

邓小平的父亲叫邓文明,是一个小地主。母亲淡氏,是邓文明的第二个妻子。他们居住在距广安县城几里远的牌坊村。广安县位于四川省的东部,这里遍布着小山和小溪。邓文明拥有大约10公顷土地,在好的年份,足能收获10吨粮食,广安是一个相当大的地方,拥有几干户居民,但是这里不是四川最繁华的地区。

邓文明是个精力充沛、乐观向上,喜欢社交的人。

邓小平,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他在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向以江汉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利过渡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确保了党和国家的稳定发展。他是我们党和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人物,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创者。

邓小平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在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

邓小平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父亲在家里严格而又谦和,邓小平就继承了父亲的性格——自信、有抱负,处事果断,邓小平接受到新旧双重教育,使他的知识结构比较完善,思维方式也较灵活,逻辑思维也比较严谨。这些为他后来的良好成长打下了基础。

邓小平曾到法兰西求学,在那里条件很艰苦,他漂泊了许多地方——从马赛到巴耶。在这段时间干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包括在机车上当司炉和厨房帮工,能找到什么工作他就干什么工作。后来遇到了周恩来,在他的影响下,邓小平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行各种政治宣传活动,也是在这一时期,他拘谨。不耐心的性格消逝不见了,到了1926年,他和伙伴们去了莫斯科,获得了机会,在政治上进行了深造。

1927年2月,邓小平接受中央分配,到西安的中山军事学校工作。在白色恐怖时期,邓小平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得到了锻炼,积累了丰富的地下工作经验,也形成了他严谨认真、守纪的工作作风。他在战争中支持毛泽东的战略主张,从此与他形成了一条牢固的政治纽带。

邓小平被任命为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为抗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邓小平参加了大大小小很多战役。

大家应该知道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传奇的人生经历,这是对《邓小平》他人生的最合适的概括。邓小平的复职的那个时候他已经是73岁的高龄,但年龄并不能阻止他继续发挥他的经验和智慧。他人虽老,但他身强体健,尤其是他头脑灵活,思想开放,思维敏捷,能够很快接受新的事物。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设计师,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以郑重的态度,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纠正自己的失误,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式做出科学判断,成功的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开学期间,我阅读了《邓小平传》,它讲述了邓小平辉煌的一生。邓小平传的作者是理查德·伊文思。外国人写中国的一位伟人,无论从什么方面来说都比中国人写中国人来的客观。理查德·伊文思,英国前驻华大使,一生与中国结下不解情缘。50年代中期来到中国,担任英国驻华代办处的政治参赞。他到中国后,最早干的几项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把1956年邓小平在党的八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传递回英国,那时的伊文思先生,对邓小平知之不多,也不懂得共产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然而,他却为邓小平的报告所深深吸引,并对邓小平本人产生了兴趣。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80年代,他三度赴华任职,前后总共在中国生活了8年时间,与邓小平有过5次面对面接触。不论在北京,还是在伦敦,不论在日内瓦,还是在巴黎,始终关注着中国,关注着邓小平。1984年至1988年,他担任了英国驻华大使,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并参与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会谈,为促进中英友好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经过多年的努力,1993年伊文思先生完成了《邓小平传》(英文原名为《邓小平与当代中国的诞生》)一书,将他三十多年来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尤其是对邓小平本人的了解展示给了广大读者。

在这部书中,伊文思先生按时间顺序分十五章,叙述了1904至1993年邓小平的主要历史活动,展示了一位“农民的儿子”到“国家领导人”到光荣退休的革命历程。

《邓小平传》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书,阐述了邓小平辉煌的一生。邓小平,一位时代伟人,和无数扭转人类历史的人物一样,诞生于普通的平民阶层。邓小平的父亲邓文明作为一位传统的读书人,其形象深深的幼年的小平。小平自小接受老式私塾教育。后来升入广安中学学习现代科学。在父亲的影响下,年轻的小平把目光放在更远。1920年,16岁的小平来到法国,在那里,它既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又参加勤工俭学,更重要的是,在开放的法国,他遇见了共产党,共产党使他在污浊的政治气氛中感受到一丝清新的空气。后来,在赵世炎,周恩来等人影响下,他加入了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邓小平身在法国,却无时不刻注视着祖国的形势。在祖国最需要自己的时候,他回到了内战纷纭的中国。随之而后。便是他同无数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在血雨腥风的日子里,为中国带来了光

下载邓小平传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邓小平传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邓小平传)读后感

    邓小平是我国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我们能过上小康生活都离不开他,所以,我一直十分敬仰他。利用几天的时间,我有幸读完了《邓小平传》。本书的作者是理查德*伊文思。这本书采用时......

    《邓小平传》读后感

    《邓小平传记》读后感 邓小平,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改革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物之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传》读后感

    《邓小平传》读后感 在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可概论》第一节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要求每个人读一本有关中国红色历史的书。刚巧那天是清明,......

    邓小平传读后感

    《邓小平传》读后感 当代的中国正在圆梦,圆一个四十年前的梦。而提出这个梦的老人,是所有回顾中国现代化进程以及富国富民之路的人都避不开的。他,就是邓小平。 邓小平,伟大的马......

    邓小平传读后感a

    性格决定命运 ——读《邓小平传》有感 《邓小平传》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写了邓小平的一生,与国人写伟人的传记不同,他的语言比较生动,对于敏感问题也有新颖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本......

    邓小平传读后感.doc

    邓小平,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

    邓小平传读后感[精选]

    一代伟人 ——读《邓小平传》有感 说到邓小平,首先浮上我脑海的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这一称号,想起他的邓小平理论。我所了解的邓小平,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人,在他不够高大的......

    《邓小平传》读后感观后感

    性格决定命运 ——读《邓小平传》有感 《邓小平传》以一个外国人视角写了邓小平的一生,与国人写伟人的传记不同,他的语言比较生动,对于敏感问题也有新颖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本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