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08:01: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

第一篇: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

一、颌面部骨及颞下颌关节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上、下颌骨的结构特点,表面重要骨性标志的位置、内容及临床意义

2、掌握颅底骨的结构特点,有关骨孔、骨裂的位置、内容及临床意义

3、掌握颞下颌关节的骨性组成及结构特点

4、熟悉颚骨、颧骨、蝶骨、颞骨的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

5、熟悉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特点及比邻关系

6、了解相关颅骨的结构特点,表面重要骨性标志的位置、内容及临床意义

二、实验内容(见教材375页)

三、实验用品(见教材375页)

四、实验时间

日期:课时:

五、绘图(P94 图4-3,P100图4-9)

实验

二、口颌面颈部肌及唾液腺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面部主要表情肌的位置、分布特点

2、掌握咀嚼肌的位置、分布特点及其附着部位和临床意义

3、掌握腮腺的境界、解剖层次、内容、导管等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4、熟悉面部表情肌的解剖特点、活动及临床意义

5、熟悉舌骨上肌群的组成、活动及临床意义

6、了解面部主要表情肌的附着部位和活动形式

7、了解舌下腺和下颌下腺的境界、解剖层次、内容、导管等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二、实验内容

1、解剖面部浅层结构,观察部分表情肌的附着部位及方向

2、观察面部主要表情肌的位置及附着特点

3、观察咀嚼肌的位置、附着特点及肌纤维方向

4、解剖腮腺,观察腮腺的位置及外形

5、观察腮腺的解剖层次

6、观察腮腺筋膜及腮腺鞘的解剖结构特点

7、观察下颌下腺、舌下腺的位置及外形

三、实验用品

1、头颈部尸体及解剖器械一套

2、标本及图谱

(1)面部表情肌

(2)面部咀嚼肌

(3)腮腺及腮腺导管

四、实验时间

日期:课时:

五、绘图(P132 图6-14,P200图10-1)

实验

三、面颈部血管及淋巴结和淋巴管

一、目的和要求

1、重点掌握颈动脉三角区的境界和组织结构特点

2、掌握颈总动脉的走行及分支特点

3、掌握口腔颈外动脉结扎有关的解剖内容

4、掌握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分布及其走行特点

5、掌握面部浅层动脉及静脉的走行,了解其分布范围

6、掌握翼静脉丛,上颌动脉、静脉的走行及临床意义

7、掌握面部动、静脉的吻合形式

8、熟悉颈部清扫淋巴的有关解剖内容

9、了解下颌后静脉的相关解剖内容

10、了解静脉角以及淋巴注入

二、实验内容

1、观察颈总动脉的起点

2、观察颈动脉三角区的解剖内容和颈动脉鞘的解剖特点

3、观察颈外动脉的面颈部主要分支

4、观察舌骨舌肌及面动脉的走行、分支分段

5、观察面部面动脉、面静脉的走行及分支属支

6、观察上颌动脉、静脉的走行及分支属支和脑膜中动脉的走行

7、观察下牙槽动脉及其相关神经的关系

8、观察翼静脉丛与上牙槽神经麻醉的解剖关系

9、观察胸导管及静脉角的关系

10、观察腮腺旁、耳旁、颈部的浅淋巴

三、实验用品

1、整尸开胸腔标本一具

2、头颈部尸体及解剖器械

3、面颈部血管及淋巴的标本和挂图

四、实验时间

日期:课时:

五、绘图(P175 图8-4,P184图8-7)

第二篇: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医学-复习大纲

《口腔解剖生理学》2013口腔医学复习大纲

绪论

1、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定义。

第一章牙体解剖生理学

1.牙的组成、分类;临床牙位记录法;恒牙的萌出顺序;牙的演化特点。

2.牙体的名词和表面标志、外形。

第二章口腔、颌面部与颈部解剖

1.上、下颌骨的解剖结构及其骨面解剖标志;眶下孔、上颌牙牙根与上颌窦的关系。

2.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关节盘的组成及特点。

3.咀嚼肌名称和功能;

4.环形、纵形组淋巴结的组成。

5.颈外动脉的分支及大致分部范围、颈内外动脉的鉴别;静脉的回流途径。

6.三叉神经和面神经的分支、分布、走行特点和临床意义。

7.颌面部、颈部的表面解剖标志;口腔的分部,唇的层次,硬腭的层次及结构特点;腮腺分叶、导管的体表投影、腮腺鞘的形成;舌的味蕾;颊间歇、咬肌间隙的位置;颈部的分部,颈动脉三角的境界和内容;腮腺床、口腔前庭沟、磨牙后三角的概念;气管切开的注意事项。

第三章口腔生理

1.牙冠的外形凸度的生理意义;牙根的生理意义

2.牙列的概念、分型;合曲线的概念;牙列异常的类型。

3.合的概念,牙尖交错合的概念及正常标志,乳牙合的特点;覆盖、覆合、合平面的概念;覆牙合与覆盖如何分类;第一磨牙的咬合关系被称为牙合关键的原因。

4.下颌的三个基本颌位及其关系,合间隙的概念;

5.口腔的功能,咀嚼的过程、类型、动力;咀嚼周期的特点,咀嚼效率的计算及影响因素,咀嚼力、合力的概念;

6.磨耗和磨损的区别。

7.唾液的功能

第三篇:口腔解剖生理学练试题第七章

口腔解剖生理学练试题第七章.txt跌倒了,爬起来再哭~~~低调!才是最牛B的炫耀!不吃饱哪有力气减肥啊?真不好意思,让您贱笑了。我能抵抗一切,除了诱惑……老子不但有车,还是自行的……口腔解剖生理学练试题第七章.txt15成熟的麦子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逊;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水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蜜蜂在花丛中忙碌,那是在教我们勤劳。口腔解剖生理学练试题——第七章口腔功能最大咬合

1.咀嚼力是指(B)A.咀嚼肌实际发出之力 B.咀嚼肌所能发挥的最大力 C.成组牙所能发挥的最大咬合 D.牙周膜所能耐受的最大力 E.以上都不是

2.恒牙中,牙合力最大的牙和最小的牙通常是(D)A.第二磨牙最大,侧切牙最小 B.第二磨牙最大。中切牙最小 C.尖牙最大,侧切牙最小 D.第一磨牙最大,侧切牙最小 E.以上都不是

3.咀嚼运动中的动力是(C)A.牙

B.下颌运动 C.咀嚼肌 D.TMJ E.以上都不是

4.对咀嚼系统最有利的生物杠杆是(C)A.Ⅰ类 B.Ⅱ类 C.Ⅲ类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5.下列提高咀嚼效率的最佳选择是(CD)A.吃较多的食物 B.延长咀嚼时间

C.改正不良的咀嚼习惯 D.恢复患牙的正常功能 E.以上都不是 6.磨耗是(B)A.非生理性的

B.牙硬组织自然消耗的生理现象 C.刷牙引起的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7.磨耗现象经常发生于牙的什么部位?(D)A.唇面,牙合面 B.切缘,牙合面 C.切缘,牙颈部

D.切缘,牙合面,邻面 E.以上都不是

8.吞咽的基本中枢位于(B)A.脑桥内 B.延髓内 C.丘脑内 D.中脑内 E.以上都不是

9.在下列何种情况下可使发音升高?(C)

A.声带之紧张度增强,形状变厚及颤动部分变大 B.声带之紧张度减弱,形状变薄及颤动部分变短 C.声带之紧张度增强,形状变薄及颤动部分变短 D.声带之紧张度增强,形状变薄及颤动部分变长 E.以上都不是

10.下列哪项属于唾液功能(ABDE)A.冲洗作用 B.溶媒作用 C.表情功能 D.排泄作用 E.缩短凝血时间

11.正常每天唾液总分泌量为(A)A.1-1.5L B.1.5-2L C.2-2.5L D.2.5-3L E.以上都不是

12.下述影响唾液分泌量的因素中,那一点错误(B)A.刺激交感神经时引起唾液腺分泌少而浓稠的唾液 B.冬季的分泌量较少,夏季分泌量增加

C.刺激副交感神经时会引起唾液腺分泌多量而稀薄的唾液 D.同时刺激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可导致唾液分泌大量增加 E.以上都不是

13.口腔各部分粘膜对触压觉的感受度,哪些区域最敏感,那些区域最迟钝(D)A.舌根,软腭最敏感,牙根,舌背最迟钝 B.舌尖,软腭最敏感,颊肌,硬腭最迟钝 C.舌尖,硬腭前部最敏感,颊肌,舌根最迟钝 D.舌的各部分 E.以上都不是

14.对酸味最敏感的部位(C)A.舌尖 B.舌根 C.舌侧面 D.舌的各部 E.以上都不是

15.对苦味感受最敏感的部位是(B)A.舌尖部 B.舌根部 C.舌两侧 D.舌中1/3处 E.以上都不是

16.口腔的主要功能有(ABCDE)A.咀嚼和吮吸 B.吞咽 C.言语

D.感觉和表情 E.食

17.下颌边缘运动的范围为(ABCDE)A.张口边缘运动为48.0mm±15.5mm B.前伸边缘运动为10.5mm±2.2mm C.后退边缘运动为1.0mm D.右侧边缘运动为10.0mm±2.0mm E.左侧边缘运动为10.0mm±2.0mm 18.味觉性质的基本种类有(ABCE)A.酸 B.甜 C.苦 D.辣 E.咸

19.影响味觉的因素(ABCDE)A.嗅觉 B.年龄

C.舌和口腔情况 D.内分泌

E.精神心理因素等

20.影响口腔组织痛觉阈的因素有(ACDE)A.注意力高度集中时,阈限上升 B.情绪紧张时,阈限下降

C.口腔粘膜角化程度大,阈限上升

D.口腔粘膜或牙周膜有炎症时,阈限显着下降 E.通过第二信号系统的暗示,阈限亦可上升或下降 填空

1.下颌运动的三种形式是(开闭口运动)(前后运动)(侧方运动),这些运动是通过髁状突的(转动和滑动)运动完成的。

2.咀嚼运动的三个基本动作(切割)(捣碎)(磨细)。3.咀嚼运动可分为(单侧咀嚼)(双侧咀嚼)两类。4.控制下颌运动的因素(右侧颞下颌关节)(左侧颞下颌关节)(牙合)(神经肌肉)5.口腔的感觉功能有(味觉)(触压觉)(温度觉)(痛觉)6.影响味觉的因素有(嗅觉)(年龄)(内分泌)(精神和心理因素)(消化系统或全身疾患)(局部因素)(修复体)(遗传性味盲)及温度等。

7.口腔粘膜对触压觉最敏感的部位是(舌尖)和(硬腭前部)最迟钝的部位是(颊)(舌背)和(牙龈)。

8.与音调的高低有关的因素有(声带的紧张度)(声带形状)(声带颤动部分的长短)(声门的大小)。

9.音质与(共鸣)关系较大而与(声带)关系较小。10.正常人每日唾液分泌量约为(1000~1500ml)ml。

11.自(颊侧粘膜)至(口角)的一段带状区,痛觉较迟钝,且温度和触觉也较迟钝,称无痛区。

12.安静状态下,各唾液腺的分泌量:下颌下腺占(60%~65%),腮腺占(22%~30%),舌下腺占(2%~4%),小涎腺占(7%~8%)。13.唾液的PH值约在(6.0~7.9)之间。

14.口腔粘膜触压觉感受器有(Meissner触觉小体)(Meckel环形小体)(牙周膜本体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15.基本味觉有(酸)(甜)(苦)(咸)。16.舌对甜味最敏感的部位是(舌尖),对酸味最敏感的是(舌侧面),对苦味最敏感的是(舌根),对咸味敏感的是(舌的各部分),腭部及软硬腭交界处对(酸)和(苦)味敏感。17.口腔粘膜或牙周膜有炎症时,痛觉阈(下降);注意力高度紧张对痛觉阈(上升)。18.口腔粘膜干燥则对温度的耐受力相应(降低)。19.影响咀嚼效率的因素有(牙齿的功能性接触面积)(牙周组织)(颞下颌关节疾患)(全身性疾患或口腔内软组织炎及外伤后遗症)及其他因素。20.正常的开口度约(4cm)cm.名词解释

1.咀嚼周期:咀嚼食物时,下颌运动有一定的程序和重复性,此种程序和重复性称咀嚼周期。2.牙合力:是指上下牙咬合时,牙周组织所承受之力,又称咀嚼压力。3.最大牙合力:为牙周组织所能耐受的最大力。

4.前牙牙合运循环:在咀嚼运动中,下牙合由正中牙合位或息止颌位向下、向前伸,继而上升到上、下颌切牙切嵴相对,切咬食物,在穿透食物后,上下颌切牙切嵴对刃,然后,下颌切牙的切嵴沿上颌切牙的舌斜面,向后上方回归至正中牙合位,如此周而复始,称前牙的牙合运循环。

5.后牙牙合运循环:在咀嚼运动中,下颌由正中牙合位向下向外(向工作侧),继而上升,使工作侧上、下后牙的同名牙尖彼此相对,然后下颌后牙颊尖的颊斜面,沿上颌后牙颊尖的舌斜面向舌侧滑行,返回至正中颌位,下颌后牙颊尖舌斜面从中央窝沿上颌后牙舌尖颊斜面向舌侧继续滑行,约至其一半处而分离,如此周而复始,称为后牙的牙合运循环。

6.磨耗:在咀嚼过程中,由于牙面与食物或牙面与牙面之间的摩擦,造成牙齿缓慢地、渐进性的消耗的现象。

7.磨损:指牙面与外物机械摩擦而产生的牙体损耗

8.咀嚼肌力:提颌肌收缩时所能发挥的最大力,也称咀嚼力。

9.开口度:指受检者大张口时,上下颌中切牙近中切角之间的垂直距离,正常约4厘米。10.肌电图:肌肉兴奋时的生物电活动,通过电极倒入肌电图仪将肌电信号放大后,在示波屏上或记录纸上描记的图象

11.味觉适应:长期给味蕾以某有味物质刺激,其感觉强度就会迅速降低,即味觉适应 12.味觉交叉反应:味觉适应使舌对其它味觉可能更为敏感,即味觉交叉反应。

13.牙周潜力:日常咀嚼食物所需牙合力约为最大牙合力之一半,即正常牙周组织尚储备一定的承受力,称牙周潜力

14.咀嚼效率:机体在一定时间内,对定量食物咀细的程度。

15.Bennett运动及Bennett角:下颌侧方整体运动为Bennett运动。下颌侧方边缘运动时,非工作侧髁突向下、前、内运动的轨迹在水平面上与矢状面所成的夹角为Bennett角。大题

1.何谓咀嚼效率?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机体在一定时间内,对定量食物咀细的程度,称为咀嚼效率。

影响因素有(1)牙齿的功能性接触面积(2)牙周组织(3)颞下颌关节疾患(4)全身性疾患或口腔内软组织炎症、外伤后遗症等。

2.咀嚼对牙合,颌,面生长发育有哪些主要影响? :答:(1)咀嚼能磨耗建牙合初期少数牙的早接触,从而达到建立正常的牙合关系。

(2)咀嚼肌大部分附着于上下颌骨,咀嚼时咀嚼肌的收缩,能影响颌骨的解剖结构,如上颌骨的三对支柱结构。

(3)咀嚼机的功能性刺激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增强代谢,使颅、颌、面正常发育。

3.吞咽对口腔,颌,面生长发育有哪些影响? :答:(1)使牙弓及颌骨内外侧的生长压力趋于平衡。

(2)吞咽时,提颌肌群及降颌肌群产生的牵引力能刺激下颌骨的生长发育。

(3)吞咽时,口腔、咽腔与鼻腔的交通隔绝,口腔内产生暂时性负压,负压可刺激硬腭下降及向前和侧方增长,有助于鼻腔的发育。

4.舌的不同区域对酸,甜,咸,苦味的敏感性有何不同? :答:(1)舌尖对甜味最敏感(2)舌侧面对酸味敏感(3)舌根对苦味敏感

(4)舌的各部位对咸味均敏感

5.为什么口腔粘膜对温度的耐受力远大于皮肤?;答:(1)口腔粘膜经常与温度较高的食物接触,因而提高了对温度的耐受力与适应性(2)唾液能缓冲过冷、过热的食物对口腔粘膜的刺激(3)口腔粘膜痛觉阈较高,具有一定的耐受冷热的能力。

此外,若戴的全口义齿基托为不易传导热的材料,则口腔粘膜的温度感受性降低。

6.磨耗的生理意义? :答:均衡适度的磨耗:(1)上下颌牙在建颌初期没有正常而平衡的牙合关系,可能出现少数早接触点,通过磨耗,消除早接触点,使牙合面广泛接触。(2)随着年龄的增长,牙周组织对外力的抵抗力减弱。磨耗使牙尖高度降低,可减少咀嚼时牙周组织所承受的侧向力,使牙尖形态与牙周组织功能相适应。(3)高龄者,牙周组织发生老年性退缩,临床牙冠增长,甚至暴露牙根,牙冠磨耗可减少临床牙冠的长度,保持根冠比例协调(4)全牙列临面持续地磨耗,可代偿牙弓连续地向前移动,使前牙不至因后牙的推动而拥挤。牙齿过度或不均衡的磨耗可使牙体形态改变,牙弓牙合关系也受影响,以至形成各种病理状态。如,深覆牙合,颞下颌关节的损伤,反横牙合曲线,食物嵌塞、邻面龋及牙周病等。

7.唾液有哪些作用? :答:(1)消化作用;(2)溶媒作用;(3)保护和润滑作用;(4)清洁作用;(5)杀菌和抗菌作用;(6)稀释和缓冲作用;(7)粘附与固位作用;(8)缩短凝血时间;(9)排泄作用;(10)其他作用。

8.简述味觉的传导?

:答:舌前2/3味觉感受器所接受的刺激,经面神经之鼓索传递;舌后1/3的味觉由舌咽神经传递;舌后1/3的中部及软腭、咽和会厌由迷走神经传导。味觉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的轴突进入脑干后终于孤束核,更换神经元,再经丘脑到达岛盖部的味觉区。

9.口腔器官缺损或畸形对语音有哪些主要影响? 答:(1)牙缺失:尤其是前牙缺失,对发音影响最大。(2)唇裂或唇缺损:发双唇音时常夹杂有S音。

(3)舌缺失或畸形:发元音和辅音中的舌齿音受影响。(4)腭裂:一切语音均混有鼻音(5)下颌后缩或过小:难以发双唇音(6)下颌前突或过大:影响发齿音和唇音(7)戴修复体:影响发音的清晰度

第四篇: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口腔解剖生理学知识点总结

新东方在线医学分享

新东方在线医学教育频道分享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口腔解剖生理学知识点总结,助考生备考口腔执业医师考试。

1.牙的演化:

牙数从多到少,牙根从无到有,从多牙列到双牙列,从同形牙到异形牙,从分散到集中。

2.牙的萌出:

(1)特点:在一定时间内安一定先后顺序萌出,左右同颌同名牙同时萌出,下颌牙早与上颌牙,同龄人女性萌出早与男性。

(2)时间:最早萌出的乳牙:下颌乳中切牙。最晚萌出的乳牙:上颌第二乳磨牙。

最早萌出的恒牙:下颌第一磨牙。最晚萌出的恒牙:上颌第三磨牙,如第三磨牙牙胚先天缺失则是上颌第二磨牙。

(3)顺序:乳牙:乳中切,乳侧切,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第二乳磨牙。

恒牙:第一磨牙,中切牙,侧切牙,下颌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上颌尖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

3.乳牙的特点:

牙冠短小,色白,颈嵴明显,冠根分明。上颌乳尖牙的牙尖偏远中。下颌乳前牙的舌面边缘嵴与颈嵴比恒前牙明显。乳磨牙根干短,分叉大。

4.牙体外形的应用解剖:

(1)下颌切牙最不易发生龋齿。易堆积牙结石。

(2)上颌切牙邻面接触区和上颌侧切牙舌窝顶点为龋齿好发部位。

(3)尖牙最不易龋坏,保留时间最长,拔除时可使用旋转力。

(4)下颌第二前磨牙最常见畸形中央尖。

(5)斜嵴为上颌第一磨牙的解剖特征。

5.重要的几个数据:

(1)上颌第一前磨牙80%双根87%双根管。

新东方在线医学分享

(2)上颌第二前磨牙60%单根管。

(3)上颌第一磨牙87%近中双根管。

(4)根尖孔56%尖部。

(5)根尖狭窄距根尖孔1毫米。

(6)下颌切牙10%唇舌向双根管。

(7)下颌第一前磨牙17%双根单根尖孔。

6.牙合正中颌的标志:

正中颌时,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正对着下颌第一恒磨牙的颊沟,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舌尖接触在下颌第一恒磨牙的中央窝。

7.颌骨:

(1)上颌骨:一体四突。

(2)上颌窦与牙根尖的关系:6>7>5>8.(3)支柱结构:颧突支柱,翼突支柱,尖牙支柱(鼻额支柱)。

(4)下颌骨:外侧面可见结构,内侧面可见结构。

薄弱部位:正中联合,颏孔区,下颌角,髁状突颈部。

8.颞下颌关节:

下颌骨髁突两个斜面:前斜面小,为功能面(关节结节后斜面相对应),是关节的负重区。

9.神经:

三叉神经分支: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

眼神经:感觉神经,出口:眶上裂。

上颌神经:感觉神经,出口:圆孔。

下颌神经:混合神经,出口:卵圆孔。

新东方在线医学分享

面神经:混合神经,出口:茎乳孔。

10.舌的解剖:

丝状乳头:数量最多,分布与舌体上面,司一般感觉。

菌状乳头:散在分布与丝状乳头之间,司味觉。

轮廓乳头:一般为7-9个,体积最大,排列在界沟前方,司味觉。

叶状乳头:为5-8条并列皱襞,位于舌侧缘后部,司味觉。

舌下区内容物:舌下腺,舌神经,舌下动脉,舌下神经。

11.下颌运动:

控制因素:四个,左右侧颞下颌关节,颌(牙合),神经肌肉。

咀嚼周期:似水滴形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时间变化:快(开口)-慢(最大开口)-快(闭口)-慢(咬合接触)。

12.唾液功能:

消化作用,溶媒作用,润滑作用,中和作用,冲洗作用,缓冲和稀释作用,杀菌和抑菌作用,粘附作用,缩短凝血时间,排泄作用。

第五篇:生理学实验报告

生理学实验报告,请按照以下格式书写,将实验结果(包括图表)填写在实验结果项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与分析,每次实验课结束后一周内提交有效,逾期将无法提交。(写作业时可将本报告格式模板复制粘贴,以方便书写)(临床医学)专业生理学实验报告 第(1)次 【实验名称】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实验目的】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技术,为以后实验打下基础。

【实验材料】两栖类手术器械一套(粗剪刀、组织剪、眼科剪、组织镊、金属探针、玻璃分针、蛙板)、手术线、蛙尸缸、滴管、平皿、锌铜弓、脱脂棉、任氏液。【实验步骤】

1· 手术

(1)破坏脑和脊髓

取蟾蜍1只,用水冲洗干净。左手按住蟾蜍,用拇指按压背部,食指按压头部前端使其头部前俯,右手持刺蛙针在头前缘沿正中线向尾端刺划,所触划到的头部后端的凹陷处,即枕骨大孔。在此处将刺蛙针垂直刺入皮肤,有突破感后再将刺蛙针折向前经枕骨大孔刺入颅腔,左右搅动捣毁脑组织;再将刺蛙针刺入脊椎管,反复提插捣毁脊髓。此时若蟾蜍的四肢松软,呼吸运动消失,表示脑和脊髓已完全破坏,否则应按上法再行捣毁。

(2)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

在骶髂关节位置用左手将蟾蜍提起,在骶髂关节水平以上0.5~1cm处用粗剪刀剪断脊柱,然后将粗剪刀向下深入体腔沿躯干两侧剪开皮肤,是蟾蜍头、上肢与内脏自然下垂,将其一并剪除弃去,仅留后肢、骶骨、脊柱及紧贴与脊柱两侧的坐骨神经。在整个剪除过程中注意误伤神经。

(3)剥皮

左手用组织镊夹紧脊柱断端(注意:不要夹住或触碰神经),右手捏住其上的皮肤边缘,用力向下剥掉全部后肢皮肤,将标本放在盛有任氏液的平皿中。将手及用过的全部手术器械洗净,再进行下述步骤。

(4)分离两腿

用镊子从背位夹住脊柱将标本提起,剪去向上突出的骶骨,然后沿正中线用粗剪刀将脊柱分为两半,并从耻骨联合中央剪开两侧大腿,然后将分离的两条腿浸于盛有任氏液的平皿中备用。

(5)制作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①游离坐骨神经

取一腿放于蛙板上,用玻璃分针沿脊柱侧游离坐骨神经。将标本背侧向上放置,划开梨状肌群及其附近的结缔组织,循坐骨神经沟,找出坐骨神经的大腿部分,用玻璃分针小心剥离。用玻璃分针将坐骨神经轻轻提起,以眼科剪剪断其所有分支,并将神经一直游离至腘窝为止,再用粗剪刀剪下一小段与坐骨神经相连的脊柱,并将游离干净的坐骨神经搭于腓肠肌上。

②去除大腿肌肉

在膝关节周围剪掉全部大腿肌肉并用组织剪将股骨刮干净,然后在股骨中部剪去上段股骨。

③完成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用眼科剪剪开跟腱腱膜,在跟腱处穿针结扎,并于结扎线远端剪断跟腱。游离腓肠肌至膝关节处,然后沿膝关节将小腿其余部分全部剪掉,这样就制得一个具有附着在股骨上的腓肠肌并带有支配腓肠肌的坐骨神经的标本。2.用锌铜弓检查标本

将锌铜弓在任氏液中沾湿后,迅速接触坐骨神经,如腓肠神经发生明显而灵敏的收缩,则表示标本的兴奋性良好。即刻将标本放在盛有任氏液的平皿中,以保持其兴奋性。

【实验结果】(图表粘贴处)

【结果讨论与分析】这次试验总体来说,是非常成功的。我们完整地观察了蟾蜍坐骨神经反射的全过程,还观察到了阈上刺激和阈下刺激,通过串刺激观察到了蟾蜍的肌肉完成的强直性收缩过程,我们得到了清晰的数据图表。很好地锻炼了我们的动手实践能力。深刻理解了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完成的不同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尤其是强直收缩的生理意义:正常体内由运动神经传到骨骼肌的兴奋冲动都是快速连续的,体内骨骼肌收缩几乎都属于完全强直收缩。强直收缩显然可以产生更大的收缩效果,强直收缩所能产生的最大张力可达单收缩的4倍左右。另外肌肉发生强直收缩时,结合课文所学,动作电位也不会发生融合,肌肉动作电位只出现频率加快,却始终各自分离而不会发生融合或叠加。这是由于肌肉的动作电位只持续1~2ms,即使刺激频率落于前一次刺激引起的动作电位持续期间之内,组织又正好处于兴奋性的绝对不应期,这时新的刺激将无效,既不能引起新的动作电位,也不引起新的收缩。最后应注意,为了保证试验成功,用玻璃分针分离神经时,不可用金属器械碰触。及时用任氏液浸湿标本,保持其兴奋性。

下载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理学实验报告

    生理学实验报告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一、 实验目的及要求 学习蛙类动物双毁髓的方法 掌握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操作技术,为此后有关的神经肌肉实验打下基础。 二......

    人体解剖生理学感想

    《人体解剖生理学》学后感 自小以来,我就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对很多事情都很感兴趣,当然也包括我自己。我想知道我是从哪来的,我为什么要吃东西?我为什么要呼吸?我为什么能够......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敖明章 2016.8 前言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医学科学的分支,分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两部分。人体解剖学阐述人体正常器官形态结构、位置毗邻;人体生理学研究......

    羊解剖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一、 实验名称:羊的解剖 二、 试验时间:2010年6月12日 三、 实验地点:牧医楼 四、 使用器械:镊子(带齿)、手术刀、手术剪刀、骨钳、止血钳 五、 解剖程序:首先把羊处死,处......

    解剖牛实验报告

    《家畜解剖学》 实习报告班级:12高职畜牧兽医班 学号: 201202010137 姓名: 赵飞 实习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实习目的_________________ 实习要求_________________ 实习物......

    2015年江苏省口腔解剖生理学:唇的解剖—口腔执业医师试题

    2015年江苏省口腔解剖生理学:唇的解剖—口腔执业医师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手-足-口病的说法不完全正确的是 A.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 B.常见的病原微生物为科萨奇......

    生理学实验报告参考

    生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和腓肠肌标本制备 一、目的要求:略 二、实验材料:略 三、实验流程(或操作步骤): 四、注意事项:略 五、结果分析:【网上查找的】神经细胞......

    人体解剖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蟾蜍骨骼肌生理解读

    人体解剖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蟾蜍骨骼肌生理 【实验题目】 蟾蜍骨骼肌生理 A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B蟾蜍骨骼肌单个肌肉收缩分析(潜伏期、收缩期和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