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房地产企业停车场所和售楼处成本结转的问题
房地产企业停车场所和售楼处成本结转的问题
2011-3-21 17:10【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问】我公司利用地下基础建的地下车库,销售许可证上为不可售面积,无产权成本。是否可以分摊到可售面积中。售楼处属于临时建筑以后要拆除,此处的售楼处成本是否也可以分摊到可售面积中。在土地增值税及企业所得税方面都是如何处理的?
【解答】根据大地税函[2008]188号文件: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中的公共配套设施,是指根据政府或政府相关部门的要求,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必须建造且无偿转让给相关单位或业主使用的、非营利性的公共事业设施。非营利性的公共事业设施主要是指:物业管理用房、人防设施、变电站、热力站、水厂、居委会、派出所、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医院、邮电通讯、公共厕所、无偿供全体业主使用的车
位、车库、会所等房产。
纳税人开发的,无偿供物业管理等部门使用的经营用房产、设施,如全体业主实际享有占有、使用、收益或处分该房产、设施权利的,允许计入公共配套设施;如房地产开发企业或物业管理部门实际享有占有、使用、收益或处分该房产、设施权利的,不允许计入公共配套设施,且在对整个项目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时,亦不得列入清算范围,其分摊的土地成本、各项开发成本、费用、税金等,不得
在清算时扣除。你公司车库部分成本应当根据上述规定处理。
临时建筑售楼处的成本应列入开发费用中的销售费用中扣除。
企业所得税管理处: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31号)规定,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的企业利用地下基础设施形成的停车场所,作为公共配套设施进行处理,项目营销设施建造费属于开发间接费。你公司应按成本对象,区分开发产品是否已完工,对上述所发生费用进行归集分配,按可售面积计算单位工程成本并据此结转扣
除已销开发产品的计税成本。
第二篇:房地产企业成本结转原则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开发成本如何结转
一、土地开发支出划分和归集的原则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的土地,按其用途可将它分为如下两种:一种是为了转让、出租而开发的商品性土地(也叫商品性建设场地);另一种是为开发商品房、出租房等房屋而开发的自用土地。前者是企业的最终开发产品,其费用支出单独构成土地的开发成本;而后者则是企业的中间开发产品,其费用支出应计入商品房、出租房等有关房屋开发成本。现行会计制度中设置的“开发成本---土地开发成本”科目,它的核算的内容,与企业发生的土地开发支出并不完全对口,原则上仅限于企业开发各种商品性土地所发生的支出。企业为开发商品房、出租房等房屋而开发的土地,其费用可分清负担对象的,应直接计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在“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科目进行核算。如果企业开发的自用土地,分不清负担对象,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成本核算对象负担的,其费用可先通过“开发成本---土地开发成本”科目进行归集,待土地开发完成投入使用时,再按一定的标准(如房屋占地面积或房屋建筑面积等)将其分配计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如果企业开发商品房、出租房使用的土地属于企业开发商品性土地的一部分,则应将整块土地作为一个成本核算对象,在“开发成本---土地开发成本” 账户中归集其发生的全部开发支出,计算其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并于土地开发完成时,将成本结转到“开发产品”账户。待使用土地时,再将使用土地所应负担的开发成本,从“开发产品”账户转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涨户,计入商品房、出租房等房屋的开发成本。
二、土地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和成本项目的设置
(一)土地开发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 为了既有利于土地开发支出的归集,又有利于土地开发成本的结转,对需要单独核算土地开发成本的开发项目,可按下列原则确定土地开发成本的核算对象: 1.对开发面积不大、开发工期较短的土地,可以每一块独立的开发项目为成本核算对象; 2.对开发面积较大、开发工期较长、分区域开发的土地,可以一定区域作为土地开发成本核算对象。成本核算对象应在开工之前确定,一经确定就不能随意改变,更不能相互混淆。
(二)土地开发成本项目的设置 企业开发的土地,因其设计要求不同,开发的层次、程度和内容都不相同,有的只是进行场地的清理平整,如原有建筑物、障碍物的拆除和土地的平整;有的除了场地平整外,还要进行地下各种管线的铺设、地面道路的建设等。因此,就各个具体的土地开发项目来说,它的开发支出内容是不完全相同的。企业要根据所开发土地的具体情况和会计制度规定的成本项目,设置土地开发项目的成本项目。对于会计制度规定的、企业没有发生支出内容的成本项目,如建筑安装工程费,配套设施费,可不必设置。根据土地开发支出的一般情况,企业对土地开发成本的核算,可设置如下几个成本项目:
(1)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或土地批租费;(2)前期工程费;(3)基础设施费;(4)开发间接费。
其中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是指按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进行土地开发所发生的土地征用费、耕地占用税、劳动力安置费,及有关地上、地下物拆迁补偿费等。但对拆迁旧建筑物回收的残值应估价入账并冲减有关成本。开发土地如通过批租方式取得的,应列入批租地价。前期工程费是指土地开发项目前期工程发生的费用,包括规划、设计费,项目可行性研究费,水文、地质勘察、测绘费,场地平整费等。基础设施费是指土地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基础设施费,包括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污、排洪、通讯等设施费用。开发间接费指应由商品性土地开发成本负担的开发间接费用。土地开发项目如要负担不能有偿转让的配套设施费,还应设置“配套设施费”成本项目,用以核算应计入土地开发成本的配套设施费。
三、土地开发成本的核算
企业在土地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除可将直接计入房屋开发成本的自用土地开发支出在“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核算外,其他土地开发支出均应通过“开发成本---土地开发成本”账户进行核算。为了分清转让、出租用土地开发成本和不能确定负担对象自用土地开发成本,对土地开发成本应按土地开发项目的类别,分别设置“商品性土地开发成本”和“自用土地开发成本”两个二级账户,并按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设置明细分类账。对发生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费等土地开发支出,可直接记入各土地开发成本明细分类账,并记入“开发成本---商品性土地开发成本”、“开发成本---自用土地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等账户的贷方。发生的开发间接费用,应先在“开发间接费用”账户进行核算,于月份终了再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有关开发成本核算对象。应由商品性土地开发成本负担的开发间接费,应记入“开发成本---商品性土地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和“开发间接费用”账户的贷方。
现举例说明土地开发成本的核算如下:如某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某月份内,共发生了下列有关土地开发支出: 301 商品性土地351自用土地,支付征地拆迁费 78 000元 72 000元 支付承包设计单位前期工程款 20 000元 18 000元 应付承包施工单位基础设施款 25 000元 18 000元 分配开发间接费 10 000元 合计 133 000元 108 000元 则在用银行存款支付征地拆迁费时,应作:
借:开发成本---商品性土地开发成本 78 000
开发成本---自用土地开发成本 72 000
贷:银行存款 150 000
用银行存款支付设计单位前期工程款时,应作:
借:开发成本---商品性土地开发成本 20 000
开发成本---自用土地开发成本 18 000
贷:银行存款 38 000
将应付施工企业基础设施工程款入账时,应作:
借:开发成本---商品性土地开发成本 25 000
开发成本---自用土地开发成本 18 000
贷;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 43 000
分配应记入商品性土地开发成本的开发间接费用时,应作:
借:开发成本---商品性土地开发成本 10 000
贷:开发间接费用 10 000
同时应将各项土地开发支出分别记入商品性土地开发成本、自用土地开发成本明细分类账。
四、已完土地开发成本的结转
已完土地开发成本的结转,应根据已完成开发土地的用途,采用不同的成本结转方法。为转让、出租而开发的商品性土地,在开发完成并经验收后,应将其实际成本自“开发成本---商品性土地开发成本”账户的贷方转入“开发产品---土地”账户的借方。假如上述开发企业商品性土地经开发完成并验收,加上以前月份开发支出共1002 000元,应作如下分录入账:
借:开发产品---土地 1002 000
贷:开发成本---商品性土地开发成本 1002 000
为本企业房屋开发用的土地,应于开发完成把土地投入使用时,将土地开发的实际成本结转计入有关房屋的开发成本,结转计入房屋开发成本的土地开发支出,可采用分项平行结转法或归类集中结转法。分项平行结转法是指将土地开发支出的各项费用按成本项目分别平行转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的对应成本项目。归类集中结转法是指将土地开发支出归类合并为“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或批租地价”和“基础设施费”两个费用项目,然后转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或批租地价”和“基础设施费”成本项目。凡与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或批租地价有关的费用,均转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或批租地价”项目;对其他土地开发支出,包括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费等,则合并转入有关房屋开发成本的“基础设施费”项目。经结转的自用土地开发支出,应将它自“开发成本---自用土地开发成本”账户的贷方转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账户的借方。
假如上述开发企业自用土地在开发完成后,加上以前月份开发成本 540000元,共648 000元。这块土地用于建造 151出租房和181周转房,其中 151出租房用地1500平方米,181周转房用地1200平方米,则单方自用土地开发成本为 240元(648000元/1500+1200),应结转151出租房开发成本的土地开发支出为360 000元(240元×1500),结转 181周转房开发成本的土地开发支出为 288 000元(240元×1200),在总分类核算上应作如下分录入账: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 648 000
贷:开发成本---自用土地开发成本 648 000
如果自用土地开发完成后,还不能确定房屋和配套设施等项目的用地,则应先将其成本结转“开发产品---自用土地”账户的借方,于自用土地投入使用时,再从“开发产品---自用土地”账户的贷方将其开发成本转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等账户的借方。
第三篇:外商房地产投资企业结转收入问题 [推荐]
外商房地产投资企业结转收入问题 [推荐]
我是一家外商投资企业,从事房地产开发,产品主要以住宅和商用底商。开发地款分为4期。2003年底一期竣工,销售合同上交房日期2003年12月31日。问题:
1、我应该何时结转销售收入?,可不可以以办理产权日子结转?
2、由于前期成本问题较多,至今未能计算单位成本,能不能晚结算一期?
3、单位成本如果出不来,如何预估?
4、只结转收入,税太多,能不能延续以前的所得税缴纳方式——按率征收?
1、根据〈关于外商投资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所得税管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1]142号规定,房地产销售收入的确定,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具体可根据销售方式的不同,按以下原则确定:
(一)采取一次性全额收取房款的,以房产使用权交付买方之日或开具发票之日作为销售收入的实现
(二)采取分期付款或预售款方式销售的,以合同约定的付款时间为销售收入的实现。
(三)采取以土地使用权或者其他财产置换房屋的,以房产使用交付对方为销售收入的实现。
(四)采取银行提供按揭贷款销售的,以银行将按揭贷款办理转账之日,为销售收入的实现。因此,不可以以办理产权日子结转销售收入。
2、企业销售房地产所发生相成本费用的确定,应以收入与支出相匹配为原则。企业应根据当期面积以及可售单位工程成本费用,确定当期成本费用。
3、单位工程成本费用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可暂按本应分摊的预算成本、费用作为当年成本、费用,计算损益。
4、所得税缴纳方式——按率征收。依据国税发[1995]153号规定,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外商投资企业预售房地产并取得预收款的,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可按预计利润率或其他合理办法计算预计应纳税所得额,并按季预征所得税,待该项房地产产权转移、销售收入实现后,再依照税法有关规定计算实际应纳税所得额及应纳所得税税额,按预缴的所得税额计算应退补税额。
报告
第四篇:税务机关对房地产公司主营业务成本的稽查方法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结转方法为
税务机关对房地产公司主营业务成本的稽查方法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结转方法为: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成本对象总成本÷可销售总面积销售成本=已实现销售的面积×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审查成本计算是否正确审查企业是否分清项目,成本计算是否正确,有无故意提高单位面积开发成本。成本对象总成本=(土地征用费(拆迁补偿费)+基础设施费+设计不可转让的配套设施造价+建安工程招标价格+开发间接费)预计开发面积,求出预计单位面积开发成本。检查时要仔细核对有关合同和立项书,检查预计单位面积开发成本是否准确,有无故意提高单位面积开发成本,造成多转成本。审查有无将土地成本、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费、不能转让的配套设施费,开发间接费直接记入开发产品成本,而不摊入可有偿转化的配套设施,自用房产,出租房产等,增加销售成本。在检查中要注意,房地产项目中建造的各类营业性的“会所”是否按规定作为固定资产管理。有无将应记入开发产品的开发成本直接转入销售成本,造成提前结转成本,少纳税款。重点审查开发产品科目的贷方是否按销售房屋面积结转销售成本,有无早转,多转成本现象。
2、配套设施成本结转是否正确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通过现场检查看有无可有偿转让的配套设施(如商店、银行、邮电所),这些配套设施如何结转成本,有无直接列入开发成本现象。一般存在问题为不单独按项目核算,直接将开发成本列入房屋开发成本;或单独核算成本,但不对土地费用或基础设施费进行分摊。
3、注意已出租的房产或周转房再销售时,结转成本是否正确检查时应注意已出租的房产或周转房再销售时,结转成本有无减去已提折旧或已摊消费用,造成多转成本现象。
4、检查有无白条入账现象
第五篇:15、关于建筑企业施工成本结转为主营业务成本的问题
关于建筑企业施工成本结转为主营业务成本的问题
我是一家建筑施工单位,业务流程一般为:工程中标、挂靠项目经理组织施工、建设单位支付工款给我公司、我公司扣除税收管理费再支付给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提供相应施工成本材料票和施工人员工资发放表。当该项工程结算时,按结算书金额计入营业收入,按结算金额扣除税收管理费后金额确定营业成本将“生产成本”科目转入“主营业务成本”,由此会产生一个问题:因为项目经理不及时提供材料票和施工人员工资发放表,结转“生产成本”科目会因借方发生额不足而产生贷方余额。税务人员由此认定我单位虚增“主营业务成本”,减少利润,少缴企业所得税。所以想请教一下,建筑企业到底应该怎么样核算主营业务收入和成本,有没有相关的税法说明!!求援!求援!求援!求援!求援!
2008-05-21 10:17 补充问题
比如工程完工后结算收入为1000万,扣除税收、管理费后预计成本为800万,而且该800万成本是确实应当发生的,但目前取得正规税务发票的费用支出实际只有400万,那么我做帐务处理时计入主营收入1000万,而主营成本是计800万还是计400万?还是暂时按实际发生的400万成本与预计确实应当发生的800万成本的比率50%来确定主营收入500万、主营成本200万呢?有没有相关的税法规定? 最佳答案:
1、正常来说,你的结算成本应该是你的料、工,费等合计,不应该大于你的生产成本和费用的和,现在出现了结算成本大于生产成本的现象。如果是工程没有完工,可以暂时按结算单之类的入帐,待完工时做调整,但如果工程完工,就要按实际发生的成本入帐,也就是说,你要尽快要回成本票据,或想办法让项目经理找其他票代替(这当然是不合法的,但是实际可操作的),否则税务有权按实际成本核算利润。
2、建筑工程核算基本上与工业企业的核算大同小异。凭到税务开票结算工程款作为工程收入,或以工程合同为依据来确定全部工程实际收入额。工程成本费用是以承包合同规定应支付的所有建筑及安装等成本费用,再将所有成本费用结转工程完工成本,最后一步是将工程收入、工程完工成本(主营业务成本)、税金和间接费用全部结转本年利润帐户,这样才能得出本年利润。
建筑企业只能结转工程完工的施工成本费用,没完工的工程的成本要留在帐面。
3、一、建筑施工企业与工业、商业等行业的成本核算不同,由于工程的施工周期长,一般都是在工程结算完工后结转收入和成本,并不是每月结转收入和成本的。
二、从你单位的会计科目设置来看,存在问题,施工企业成本的核算是通过“工程施工”科目核算的,工程未完工以前,工程施工科目可以有借方余额,反映未完工程的成本。工程结算完工后,再进行结转到
“工程结算成本”科目中。因此,你单位的会计科目要按施工企业的会计制度确定相关的会计科目。
三、工程施工帐务处理程序:
(一)收入的核算
1、收到工程进度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预收账款--工程款
2、工程完工结算,结转预收账款
借:预收账款--工程款
贷:工程结算收入
3、结转工程收入
借:工程结算收入
贷:本年利润
(二)成本的核算
1、工程发生的材料费、人工费、机械使用费等所有支出时借:工程施工--材料费、人工费等
贷:银行存款、应付工资等科目
2、工程结算完工
借:工程结算成本
贷:工程施工
3、结转完工成本
借:本年利润
贷:工程结算成本
(三)税金
1、提取时
借: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金--营业税
贷:应交税金--城建税
贷:其他应交款--教育费附加
2、结转税金时
借:本年利润
贷: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
四、给你提供一份《施工企业会计制度》看看。
附件: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科目的设置及使用说明.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