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化教学设计评价方案

时间:2019-05-15 09:42: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问题化教学设计评价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问题化教学设计评价方案》。

第一篇:问题化教学设计评价方案

发展性学生评价

随着现代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升,注重学生各方面素质协同发展的发展性学生评价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学生评价的主导思想。

(一)时代呼唤发展性学生评价

现代社会客观上要求人的发展必须是全面的,不仅要求在智能上要有广泛的适应性,要求在身心素质等方面也必须协调发展。教育应顺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具有终身学能力、良好的个性、能够适应变化并富于创造性的人才。所以应当倡导发展性学生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二)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本质

①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一方面,发展性评价注重评价过程中被评价者对评价信息的建构,鼓励被评价者参与评价,提倡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相结合,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师生提供民主的气氛,促进两者沟通思想、达成共识。另一方面,发展性评价强调评价过程不单纯是双方交换信息、就有关活动与目标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性交往活动过程,评价双方心灵的相遇过程,这种师生双方的参与和互动过程实质上就是人际沟通的过程。② 评价与发展的融合发展性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强调评价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和学生发展过程的组成部分。其一,强调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促进。评价是发生在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的评价,关注的是全体学生在发生的进步。其二,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服务,为推进素质教育服务。因此,它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其三,评价过程是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的有机融合。其四,评价人员多元。参加评价的人员不仅包括教师,还应包括学生本人、同伴、家长等。其五,评价结果呈现方式多元,可以用评分制、评语制和档案袋三种方式反映对学生的评价。另外,发展性评价强调关注个体、关注个性、以人为本,这决定了它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③ 学生的自主发展

在制订评价方案时,倡导学生的参与,强调教师与学生共同制订评价方案,使评价不仅能反映学生的共性,更能反映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在呈现评价内容和结果时,倡导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学生可以以自身的方式记录成长和收获,进行自我激励和自我反思。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培养自我反思的能力。

第二篇:问题化教学设计评价方案

一、选择学习经验:教育目标确定之后,面临的问题是要决定哪些学习经验,因为只有通过经验,才会产生学习,从而才有可能达到教育目标。“学习经验”并不等同于一门学科所涉及的内容,也不等同于所从事的活动,而是指学生与环境中外部条件的相互作用。泰勒提出了五条选择学习经验的原则:

(1)为了达到某一目标,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的经验;

(2)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教育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的满足感;

(3)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有关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

(4)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

(5)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几种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教师要创设各种问题情境,用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并帮助学生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建构。因此,所选的学习经验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技能、有助于获得信息、有助于形成社会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组织学习经验:在组织学习经验时,应遵守三个准则:连续性(continuity)顺序性(sequence)和整合(integration)。连续性指直线式地陈述主要的课程要素;顺序性是强调每一后续经验以前面的经验为基础,同时又对有关内容加以深入、广泛的展开;整合性是指各种学习经验之间的横向关系,便于学生获得统一的观点,并把自己的行为统一的观点,把自己的行为与所学的课程内容统一起来。

三、评价结果:评价是查明学习经验实际上带来多少预期结果的过程。评价的目的,就是要全面地检验学习经验在实际上是否起作用。并指导教师引起所期望的那种结果。而评价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实际达到目标的程度的过程。教育评价至少包括两次评估:一次在教育计划早期进行,另一次在后期进行,以便测量在这个期间发生的变化。对于评价结果,泰勒认为,不应该只是一个单一的分数或单一的描述性术语,而应该是反映学生目前状况的一个剖析图,评价本身就是让教师、学生和有关人士了解教学的成效。

第三篇:问题化教学设计

英特尔?未来教育与小学数学问题化教学

摘 要:作者认为由于信息技术的支持降低了学生进行探究问题时的难度,网络资源又帮助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英特尔?未来教育的问题化教学模式能创设问题情境、优化问题序列,使数学学习更贴近生活,学生创新思维更易被激发。小学数学将真正实现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简单的接受数学知识。关键词:问题化教学 创新思维 小学数学 通过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培训,我们深深的被这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所吸引: “问题化教学”,任务驱动模式 ,更有助于帮助学生主动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知识内容,体验、理解和应用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信息技术支持数学的问题化教学

问题化教学注重学生探究性的学习,学生的探究学习又受到学生自己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制约,所以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方法、技术和知识等等各方面的困难,如何保障学生能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有效的探究学习呢?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引入,为问题化教学提供了各个方面的支持。问题化教学要求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来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经历一个“质疑——析疑——解疑”的过程,一般的问题化教学要求学生去寻求预定的、唯一的答案,而不重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策略。英特尔?未来教育下的问题化教学,答案是开放的、发展的,经常没有固定的答案,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信息技术的支持降低了学生进行探究问题时的难度,网络资源又帮助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利用计算机可以完成平移变换、旋转变换、对称变换,真正在运动变化中研究数学规律。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技术收集资料解决数学问题。如“旅游中的数学”,这一课题与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很感兴趣。在旅游过程中从时间安排,租房设计到游览路线等许多方面都需要用到数学知识。同时,网上有关旅游方面的信息又十分丰富、充实,查找收集也比较方便。这就很好的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为学生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发布、心得交流提供了便利。围绕此内容,我们设计了 “如何利用数学知识策划和组织一次成功的旅游?”作为思考的核心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将探究过程中搜集到的相关信息,分小组讨论提出相应的数学问

题和解决方案。教师将这些内容通过电子演示文稿或者网页的形式进行制作、整合,为全班进行交流和评价做准备。

二、框架问题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1、创设情境问题:使数学学习贴近生活。

数学学习的内容一般都是从生活中数字化、符号化、形式化、公式化、抽象化得到的材料。所以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参与性以及主体性很难实现。如何将抽象化和公式化的数学问题还原于现实生活,让问题形式的呈现情景化、活动化、生活化变得尤为重要。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就是围绕着知识诞生的原始情境中发生的问题来构建课程。

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比》这一单元时我们设计了单元标题为《配方中的秘密》的数学活动。配方中的秘密

基本问题

为什么说“比”改变了生活?

单元问题

如何配一种自己喜欢的饮料?

配成饮料的味道与什么有关系?

内容问题

比的意义是什么?

“比”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如何用“比”表示两个量的关系?

“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进入情景,活动前我们设计这样几个问题:你都喝过哪些饮料?你能形容它的味道吗?你知道它们为什么有这样的味道吗?你能自己配出这样的味道吗?然后设计活动:用一组饮料,一种是苹果汁、一种是蜜糖水,来配一种饮料,填写配制表。相互品尝不同配方得到的不同饮料,说感受改良自

己的配方,并用powerpoint制成演示文稿,课下在网上查阅一些生活中的比。最后把收集的资料和调查了解到的数据信息经过统计加工和处理,带领学生共同制作个人网页,让同学们在网站中发布个人了解到的有关比的信息,最后拿课堂上或者是直接通过网络交流信息。这样既设置了情境又设计了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2、优化问题序列:帮助学生“感知——表象——抽象”的心理转化。

由于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特点,所以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个个难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围绕教学难点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操作化。引导学生充分感知知识的形成,帮助学生发现知识内在规律,攻克难点。如《鸡兔同笼》中的假设法教学,题目:“有一个笼子同时关着鸡子和兔子,从上面看共有10个头,从下面看共有32只脚。问鸡子和兔子各多少只?”传统的讲解法很难让学生理解,但我先让学生充分画,一直把答案画出来。学生画图发现不难,但速度慢。那么有没有一种更好的办法?有学生说道:“要是鸡子和兔子脚数相等就好了”。自然想到了给鸡子添脚和给兔子去脚,这其实也就是假设法。不过有了前面的画图,再加上课件演示。给所有鸡子填上两只脚,总脚数是4×10=40(只)比原来多了40-32=8(只)脚,原因是给所有的鸡子填上了2只脚,算鸡子就是8÷2=4(只)。也可采用去兔子脚的方法,总脚数是2×10=20(只)比原来少了32-20=12(只)脚,原因是把所有的兔子去了2只脚,算兔子就是12÷2=6(只),理解起来非常简单。这样化静为动的显示,步步引导,环环推进,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假设法”的深刻表象,有助于实现由感知——表象——抽象心理转化,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融入讨论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关注学生的发展,其中培养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关注学生发展的重要目标。所以要求老师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把多媒体网络技术全面地应用到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探索的工具由原来的铅笔和练习本变成了计算机以及软件,而且使学生的学习和探索的资源由教材变成了整个网络,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如我们在进行《可能性》教学时,教材说扔一枚硬币得到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但让学生去自己动手试验,如果

次数足够多的话也能接近二分之一,但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创造性的利用excel把全班同学的试验结果甚至全年级同学的试验结果统计到一块儿进行分析,学生终于发现试验次数越多结果就越接近二分之一。又如《鸡兔同笼》问题,教材上只出现了列表法,由于网络技术引入课堂,学生会从网络上了解到画图法、方程法、假设法、减半法等方法。这些方法不但达到了一题多解的目的,而且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三、数学框架问题设计应注意什么

1、数学框架问题的设计特别是小学数学课堂的框架问题的设计要做到“三结合”:(1)结合课标

新的课程标准全面对任何教学活动提出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认为框架问题中内容问题、单元问题和基本问题的设计出发点,正好对应了课新标准的三位目标。(2)结合教材

教材结构科学合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所以数学框架问题设计对于我们一线的教师来说就要求我们深层次备课,让老师彻底的吃透了教材„„;让学生能更好、更快的接受所讲知识,领会方法,拓展思路,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精神。

(3)结合学生

前面我提到了学生的有效学习收受到学生自身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的制约,所以教师在设计框架问题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会与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如何帮助学生,给学生以技术支持和方法上的引导和知识上的补充,这都是在教师设计框架问题的时候要考虑到的。

2、数学框架问题的设计必须以课堂为主阵地。

在我国课堂教学还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所以我们认为框架问题的设计应该集中在课堂上。在课堂上怎样实施以基本问题为核心进行的教学设计的问题,怎样帮助学生“围绕基本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怎样安排教学时间?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教材所列问题化教学设计案例,很少是真实的课堂教学设计案例。所以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去思考,去实践。也需要专家给以指导。

3、数学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还要了解学生思维的特点。例如教师可通过这样一些语句来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你的看法是„„?、你是怎么想的?、这是为什么?等。使学生在学习中对问题保持敏感和质疑的心态,培养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一种勤于思考的习惯,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终目的。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理念和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真正的实现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简单的接受数学知识。篇二:英语问题化教学设计 对初中英语问题化教学设计的思考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认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和新知识的种子。同时,新课程也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在初中英语课堂中进行问题化教学的重要性。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他们能坚持长时间地学习,但也因自我控制力不强,常出现分散注意力的行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而进行问题化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不断提高他们的高级思维 能力。同时,学生在“提出问题---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情绪,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在 《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组织,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问题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分类

在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单元设计中,教师通过设计内容问题、单元问题和基本问题实现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这些问题激励学生使用高级思维技能,帮助他们透彻理解基本概念。

(一)基本问题: “基本问题”是引导学生致力于揭示各学科核心位置的重要的基本概念的问题,它不是针对具体知识点的学科问题(现在许多教科书上的问题),而是指向学科核心思想和深层次理解的,能够揭示学科内涵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问题。如:do you know about the cul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二)单元问题 单元问题常常是那些帮助学习者进入到基本问题的问题,它们结合单元教学展开的活动,为基本问题提供了结合学习主题的具体通道,能够很好的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思考问题的支架。它们没有明显的“正确”答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

单元问题与单元学习或特定的主题相联系, 他们支持一个基本问题的学习, 也可能导致更为微妙的基本问题的产生。如: is fire harmful or useful? are there any changes in our cities in ten years time?(三)内容问题: 内容问题不同于单元问题和基本问题,大多涉及的是事实, 而且都有明确的答案。内容问题保证基本知识的掌握, 以此为基础通过单元问题、基本问题实现对所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如:what is a forest? what do forests provide for animals and insects?why do people cut down forests?等。

通过这三种问题的设计,教师能较好地把握课程的基本框架结构,全面落实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即内容问题的设计解决知识与能力目标,单元问题的设计着重于教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方法与策略,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基本问题,而基本问题则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这三方面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缺一不可的。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问题是促使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有力手段。在使用二期课改教材的过程中,需要我们的教师建设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出适合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问题及问题情境,也就是说:问题的取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英语的应用性,突出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内 容安排要注意英语语言知识的系统性,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同化和顺应;设计的问题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取材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材料。

三.初中英语问题化教学设计的策略

(一)通过问题设计来引导学生学习

1、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出

学生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必须要求老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找准教学活动的起点,例如: 我在教“牛津上海版”6b 第35页“how to beafriend of the earth”这一课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提出了“what do you think of our earth?” 这个问题作为教学活动的起点。因为学生在module 1 unit 4 “the earth ”中已学到过有关地球的一些知识,我把它作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增长点,以旧引新,符合学生学习过程中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规律。而且,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 学生的回答是各种各样的: s1: our earth is beautiful.there are mountains and hills, seas and oceans, forests and woods, rivers and streams.i like our earth.s2: our earth is dirty.there is water pollution, air pollution and land pollution.s3: our earth is in danger.people are cutting down the forests.people are killing wild animals.we must save our earth.s4: our earth is changing all the time.there are four seasons.they are spring,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everything i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seasons.s5: our earth is wonderful.there are tall buildings, long bridges and beautiful parks.there are all built by human beings.当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 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被激活了,并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 为下面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扫清了障碍。最终通过对新知识的学习及与旧知识的联系,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让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以网络化、结构化的方式呈现。

2、设计的问题要为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搭建台阶

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就像是“脚手架”,在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搭起一个个台阶,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把学生的理解进一步引向深入。例如我在教“牛津上海版”6a module 3 unit 3 “ good food, bad food” 这课时,我向学生提出了这些问题:

单元问题: why is danny so heavy? 支架3: does danny often have sports? 支架2: does danny have a good diet? why? 支架1: what has danny eaten this week? 问题: what is a good diet? 教师在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之后,学生在相互协作中较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并得到成功的体验。3.设计问题让学生进行自由联想,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知识框架中

在学会新知识后,对新知识的归类整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联想”,就是把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和眼前的知识联系起来。比如“牛 津上海版”6b 第35页“how to beafriend of the earth”这一课的重点是“promise to do sth.”, 学生在学会使用这个结构之后,我提醒他们进行联想:它和我们学到过的那些结构是同类的?学生很快就想到了 “want to do sth”, “like to do sth.” “start to do sth.” 等结构,教师便自然地和学生一起把这些结构归成一类。“自由联想”策略的使用不仅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还帮助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自主建构知识框架,为新知识“安家落户”。

(二)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英特尔未来教育单元计划中所设计的单元问题就是生成问题的问题,它能引发学生提出一系列相关的问题的思考。单元问题没有天然正确的答案,它是开放性的,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能使他们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 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篇三:问题化教学设计学习成果

问题化教学设计学习成果

1、框架问题与今天教学的现实问题有多远?

2、框架问题如何应对教学应用进行合理设计?

3、框架问题与课程标准、与单元学习目标的关系。1:框架问题与现实问题

肖武德老师说“框架问题中内容问题、单元问题、基本问题与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在层次上是相通的。”我的困惑是,其中“层次上”是指什么?框架问题与三维目标是一回事吗?理论上和教学应用上的矛盾必要自己反思矫正。

我喜欢夏学会老师的“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即:内容问题围绕是单元问题提出来的,而单元问题是以基本问题为前提而提出的问题,基本问题是具有开放性,有争议性,有广度性,有穿透性,并能够引起学生的高级思维,因为这个基本问题是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

框架问题设计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必须符合教学目标有一定的道理,问题是,面对自己学生的实际,教学目标到底怎么定位才妥当?同理,框架问题设计怎么定位才妥当?而不能说“框架问题设计”应该定位在“教学目标”。近阶段在项目深化的教学应用调研的一场座谈会上,我们绕着如何结合学校实际开展项目教学应用问题,广泛听取了一线教师的意见,初步了解老师们对项目深化的认识、进程和实践情况,特别是在项目教学应用中的困惑。陈英老师首先提到几个问题:一是这个项目

正处于消化吸收当中,完成上交了作品后是有了点放松的感觉,但时间短,大家大都在教毕业班,如何完整的把项目应用到教学实际是最大的困难;二是目前限于在网络上下载一般的教学资源,自己制作的少,技术问题有待提高;三是希望主讲教师给以点拨,在全过程给予理论指导和技术帮助。而胡教导谈到,项目作品的单元问题设计是五年级的,现在教六年级,很难应用,应用了会也占大量时间,影响学生升中考试;通过项目学习,收获较大的是对诸如ppt技术的掌握,而动画制作、音像技术处理等技术很不够,课件制作水平低,建议省市项目主讲教师专门研究,开个课件制班以提高大家的技术问题。胡教导还提到在项目系列作品中,是整体应用还是可以部分应用、完成时限等问题。有些老师在发言中也提到如何把理论上的项目设计落实到实践上的课堂教学是最大的困难;如何有效应用更是难中难,都是要继续探索的;不知道怎么应用也不敢放开应用,技术落后仍然是个问题,拓展学生学习空间需要经验引导。针对大家所提出的问题,有些主讲教师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谈到,2007年该项目学习的时候认为,“英特尔?未来教育”就是电脑,就是电脑技术;其实不是的,“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模式主要核心是采用问题设计。它跟我们的教育新理念是一致的;如果不是完整应用,最起码评价量规和研究性学习,还有支持材料,都是经常应用的,个环节与常规教学可以紧密联系,不一定要完整应用项目的设计,可以用框架问题备课;有时候教师讲不清的学生反而讲得很清楚,原因是我们创设了个好平台

也有主讲教师认为

1、项目教学应用的困惑根源,主要在于对项目教学模式的理解和运用习惯。因为,作为采用问题设计为主要主要核心的“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模式,目标是培养学生高级思维能力,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那么,这比如与今天的应试体制、落后的教学模式和习惯有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就会痛苦,而人常说,今天的孩子特别幸福,但幸福指数也最低,所以,我们努力并有所突破了,将是我们的幸福来临。

2、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意义建构自己的新教育,该项目就是很好的机遇。因为,知识不见得都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只有当一个活动的每一个参与者都有收获和启发,这个活动才有意义,才能延续下去,才能推动我们的研究更深入、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所以就是别人不理解,我行我素也是自有收获的。

3、我们不轻易崇拜模式但不能没有模式。认为这个项目符合教改是先进的教学模式,省骨教师不把它应用好还有谁?海口不把它应用好还等谁?所以我们必须带头把项目做出成绩,搞出成果;按照省市项目要求,完整、认真、深入把项目深化,快乐将伴随痛苦而至。

4、课堂教学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体,以往的教师基本功、学科基本功都主要课题教学艺术,就是缺少先进的理念,今天我们有先进的理念可不能忽略了教学艺术,就新课改以来的有效教学、学科整合等等系列教训研究,大都强调教学的科学高效让人容易忽略艺术 性;其实作为采用问题设计为主要主要核心的“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模式,在各个环节中都饱含有教学的艺术性内涵,也很容易展现教师的教学魅力。所以“规范—交流—展示—提高—反思—再提升”将是师生创造性前进的脚印。常修泽教授在“十一五”改革:目标与任务——中改院改革形势分析会上的发言中说,现在比较流行的观点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基本格局已经形成”,主要矛盾是“不够完善”的问题;据此提出“十一五”期间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在“已经确立”的体制“基本框架”内,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的问题。这样的观点是以完全肯定已经确立的体制框架为基本认知的。我认为已经确立的体制框架是有重大缺陷的,需要进行矫正,或者说需要新的构造。常教授说明了三个让人非常信服的理由。所以也盼望咱们的专家对意思问题予矫正。

2、框架问题如何应对教学应用进行合理设计?

肖武德老师说:“框架问题设计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必须符合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并非穷究框架问题设计的所有问题,而意在教学应用中引起注意。实际上我们是围绕教学目标来提出问题的。教学目标明确了,问题就是学生实现学习目标的导引。同时我们还要关注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意义,是不是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没有使用学生的语言,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怎么样等等。”感谢肖老师让我懂得“目标明确—提出问题—意义学习—有效(或优质)教学”的逻辑关系。为了达到培养高级思维能力的目标,获得比较、综合、解释、评价等能力,我们就要使用课程框架问题。有不同类型的问题,就有不同的任务让你去完成。我们在考虑用课程框架问题(包括基本问题和单元问题)来指导一个单元的学习的时候,不管是设计阶段还是教学应用阶段,经常思考自己这个“课程框架问题”是否反映认知规律和新课程的教学原则?是否着眼于该学科的核心? 是否提出涉及内容领域的重要问题。是否给学生足够的答案空间? 是否能够激励学生的兴趣? 问题设计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而在教学应用中问题设计仍然是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

在一次项目调研座谈会上,获奖的老师介绍作品组织情况和指导经验还是很能鼓励大家的;我们请大家关注项目专门网站,填写好学员需求状况调查表、教学应用评价表,请大家针对“各阶段主要任务”和学校、个人的教学实际,初步分别填写需求辅导的具体内容以提高主讲教师辅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然后告诉大家主讲教师工作团队在信息资源、教育技术和教育实践方面所能提供的辅导内容和方法;还就项目成果最后展示的平面设计、电子视频制作等问题做了安排;请大家规划好个人的项目进程,多加联系,配合实施;鼓励骨干教师整合自己的优势资源,鼓励老师的通力合作;关于单元计划与应用不同的矛盾,可以适当放开,灵活应用;明确项目应用的模式与理念,设备与技术、方法与要求,不要过分强调硬件,注意软件特别是人的问题。加强课件等辅助手段的提高,一定要与教学联系起来,可以通过照片、录象片段等技术手段展示课堂教学环节,体现教学理念。各学习实践阶段通过出版《学习简报》起到辅助指导和广泛交流的作用。篇四:问题化教学设计中进行有效性提问初探

问题化教学设计中进行有效性提问初探

──以《辛亥革命》为例进行问题化教学设计尝试及反思

“问题化教学(pei:problem enriched instruction)是指以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类型丰富、质量优良的有效教学问题(教学问题集)来贯穿教学过程,培养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认 [1] 知能力与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实现其对课程内容持久深入理解的一种教学模式。”几乎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与各种形式的问题有关,可见问题化教学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而课堂设问的质量则直接决定了问题化教学的实际效果。我所任教的《历史与社会》属于社会学科,它从学生的经验和发展需要出发,对多门学科进行综合,注重知识的关联性、整体性和开放性,课程因而具有实践性、综合性、人文性的特点。从课程特点的表述中可以看到问题化教学可以很好地将这些课程理念或特点贯穿于教学和学习之中。为此我以“辛亥革命”为主题进行了一次问题化教学的尝试。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材中关于辛亥革命的内容只有两页的篇幅,因此我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先广泛地收集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并合理创设情境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一、原教学问题设置

二、使用“四何”问题分类法定位所设计的教学问题 在bernice mccarthy提出的4mat模式中曾采用四何问题分类法:“是何、为何、如何、若何”。是何:通常指以what,who,when,where为引导,指向一些表示事实性内容的问题。为何:通常指以why为引导,指向一些表示目的、理由、原理、法则、定律和逻辑推理的问题。如何:通常指以how为引导,指向一些表示方法、途径与状态的问题。若何:通常 [2] 是以what?if?为引导的,指向一些表示条件发生变化,可能产生新结果的问题。

根据四何问题分类法原则,我将我所设计的教学问题进行分类,如下表:

三、教学问题有效性分析

通过将上述教学问题进行定位分析,可以看出: 1.低水平思维层次问题(如辛亥革命的时间、地点等)和高水平思维问题(如感悟革命党人的爱国情怀等)各占一定比例,问题的设置紧紧围绕“辛亥革命”这一主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展开。这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能较好地达成教学的三维目标。2.是何类问题12个,为何类问题5个,如何类问题2个,若何类问题0个。教学问题设计集中于“是何”类问题,即在课堂教学中偏重事实性知识的获取。“为何”、“如何”均有涉及,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及学生策略性知识的获得有一定的帮助。

四、我的改进措施及反思

在四何问题中,“若何”类问题是创新型知识的重要源泉,而我在原有的教学设问中“若何”类问题为0个,这说明了原有的教学构思在培养学生反思和创新能力方面的欠缺。为此我在原有的教学问题上加以完善和改进,设计了两道此类问题:1.如果你回到百年前的孙中山先生的位置,你会如何来构建你所理解的“中华民国”?2.如果革命果实没有被袁世凯窃取,孙中山能不能实现其“民主共和”的梦想呢?为什么?

学生如果想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就必须对“辛亥革命”中提出的民主共和进行更深入和全面的探究,这类问题的设置能激发学生更主动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更能凸显《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学科特点和优势。

陶行知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那么什么样的教学问题才是对学生有利的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1.紧紧围绕教学主题,目标明确、主旨清晰、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置问题,让学生能够积极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并理解掌握结论;3.在教学问题的设计上,“求解”并非其唯一目的,更重要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因此教学问题应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有启发性。

教学问题的设置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它没有固定方法,更没有定式,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与创新,用自己的智慧巧妙设置问题,将学生带入思考和探索的天堂这才是教学设问的最高境界。为了向这个目标迈进,我们正在努力。篇五:浅论课堂的问题化教学

学术交流大讲堂

《浅论课堂的问题化教学》

(平原一中学术交流大讲堂暨课改论坛讲稿)

曹长庆 2013-4-19 浅论课堂的问题化教学

(平原一中学术交流大讲堂讲稿)曹长庆 2013-4-19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

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着。”一位外国教授对他的中国朋友也曾说过:“中国的学生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不发问,这是中国教育应该改变的一个重点。” 因为人是能思维的动物。有思必有疑,有疑应有问,故“问”乃人之天性。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问题化教学是一种以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来达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的教学思路。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之中,通过让学生合作性学习来解决真实性问题,掌握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技巧,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问题化教学的理论发展

早在20世纪初期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dewey)就探讨了问题解决教学,他提出“问 题解决五步法”(感觉问题的存在、确定问题的性质、提出各种可能的解决办法、考虑各种办法的可能结果、选择一种解答的方法)。直至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和信息加工理论的出现,认知层面的问题解决研究成果逐渐被引入到教育学中。80年代,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p.r.halmos)指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教育界“把问题解决作为学校数学教育的核心”,美国、日本相继把“问题解决”看成是数学教育的主流及中心任务,致使问题解决教学得以受到普遍的重视。伴随着数学及理科各学科的脚步,国外化学教育研究工作者也开始了化学学科教学问题解决研究的征程。虽然对有关化学问题解决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但近年来已经取得了可观的进展。

自进入21世纪以来,“问题驱动”教学首先在我国网络教育中被引入(谢久红:《问题驱动型|“柔性制造自动化”网络教学系统研究》,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年03期);接着由数学家张奠宙的呼吁,在数学教育界得到重视(张奠宙:《新概念:用问题驱动的数学教学》,高等数学研究,2004年 03期),随后在其他科目的教学中得到小范围的应用。高中进入新课程改革后,北京师范大学王磊教授在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中提倡化学教学方法“从内容讲解转为问题驱动”,自此,“问题驱动”教学才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领域引起反响。

二、问题化教学的优势

1、问题化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人总是对自己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如果学生对教师设置的问题产生了好奇时,那么他总会想法设法地去提出种种猜想和质疑寻求问题的原因。这些认知活动的展开一定是建立在同学们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兴趣基础上的。

2、问题化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有问有答这是问题化教学的特点。问就是让学生思考,答就是让学生从语言细述到黑板板书来展示思维结果,尤其是化学用语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尤为重要。

3、问题化教法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理解性记忆比强制性记忆保持的时间更长。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某一知识点时一直采用填鸭式的生搬硬套的教法,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利用问题化教学,把一个一个的知识要点问题化逐渐展开,当他们知道了是什么,为什么的时候,教师就把授鱼教学转化为授渔了。

4、有利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教师一旦把问题提出以后,提供必要的材料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后,学生自己可以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找到知识的来龙去脉。这就是目前课改年级教学中使用导学案的意义所在。

5、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问题化教学的具体实施

(一)问题涉及的出发角度

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结合学生的已知,从四个维度:教材知识的纵向维度(深挖教

材具体的知识点),教材知识的横向维度(系统化教材中不同章节的关联知识),高考维度(联系高考题归纳解题规律),学生能力维度(从思维上引领,培养学生化繁为简,一以贯之的思维能力。)处理教材,设计教学问题,使问题具有针对性。

(二)问题化教学的载体

1、学案问题化

变导学案的填空形式问题化形式。填空式导学案往往是课本知识的简单搬家,学生

看着课本抄到学案上就算预习结束。因为没有思考,缺少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而将学案设计成问题化以后,课本上没有现成的答案,就会引领学生去认真阅读,认真思考,力求去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知识,用自己的语言去回答问题。带着不能解决的问题上课,其学习效果肯定好于填空式学案。

2、问题驱动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教学方式在我校已经全面铺开。怎样才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呢?以问题化为切入点,用问题驱动小组内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激情,体验团队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强化对学习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良好动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问题激趣(动机)→参与合作思考→理解应用(解决问题)→获成就感(获奖励)→兴趣养成→激趣(动机)】

(三)问题化教学的种类

1、人物化问题

【案例】如在《激发兴趣陶冶情趣》(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一课的导课中,教师先

不讲兴趣有多么重要,而是用大屏幕出示材料后提问: 2001年5月,美国内华达州的麦迪逊中学在入学考试时出了这么一个题目:比尔·盖茨的办公桌有五只带锁的抽屉,分别贴着财富、兴趣、幸福、荣誉、成功五个标签,盖茨总是只带一把钥匙,而把其他的四把锁在抽屉里。

教师抛出问题:请问盖茨带的是哪一把钥匙?经过学生的一番热烈讨论之后教师总结,揭示答案是兴趣。因为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孜孜以求,刻苦钻研,进而取得成功,因而拥有财富,获得荣誉、赢得幸福。这样结合社会人物,以疑启思,引发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悬念,由此开动脑筋,将同学们领进了探究的大门。

2、生活化问题

【案例】高中化学“原电池” 用“两颗假牙”的故事新课导入。在伦敦上流社会,有一位贵族夫人格林太太,幼年时曾掉了两颗牙齿。为了显示她的富有,格林太太特意装上了一颗金牙,一颗银牙。不料,自此以后,这位夫人整日感到精神萎靡,找遍各大医院会诊也不见效果。后来是一位化学家开出了一张处方,为她解除了痛苦。这是一张什么样的处方呢。它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处方--“换掉一颗假牙!”为什么换掉一颗假牙就能解除格林太太痛苦呢?

3、故事化问题

【案例】

在高中化学“乙醇”氧化成“乙酸”的学习中。向学生讲一个“造酒不成变成醋”的故事。相传杜康是制酒的鼻祖。杜康之子黑塔子承父业,移居江苏镇江一带操起了造酒的行当。有一次,黑塔根据父传秘笈将谷物薰熟后放入酒窑发酵,后来有事外出,一去21天。回家后,方才想起先前的一坛酒,他想这坛酒肯定变质了,慌忙来到酒窑,揭起盖子,意外地发现,酒坛中飘出一股清香,酸中带甜,酒不仅没有变质,反而变成了另一种东西,黑塔就把它称为“醋”(意在“廿一日”加一个“酉”字),于是,具有特殊风味的调味品--醋就来到了人

们的餐桌上。那么,为什么酒会变成醋?这中间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呢?这样的提问,自然就给学生留下一个强烈的悬念,促使学生课后自觉地、主动地去预习、去讨论、去探索。

4、系列化问题

系列化问题就是“问题串”、“问题群”式的教学方式。根据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层层设计、导出疑问,拟定若干个问题,一环扣一环形成逻辑性较强的“一系列问题 ”,并将为何设置这样的疑问如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末,达到从“置疑—质疑—探究—释疑—归纳及反思—有效应用”的一种课堂教学策略。在教师问题群的引导下,学生学会自主讨论和探究问题、自主归纳知识要点和规律,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群的应用是通过有关教学内容为背景材料,教师导设疑问,通过师生完成相关化学实验和对问题的探究,在课堂内使学生感悟教和学的过程,使教的过程成为学的过程,学的过程成为自教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过程。应用问题群进行探究式训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有效途径。

【案例】在高中化学水的电离与盐类水解的教学中设计问题序列(1-6,7-10,11-13三组)

1、水电离方程式的两种书写方式分别是什么?

2、水电离的特点是什么?有何事实依据可以加以证明?

3、什么是水的离子积?

4、怎样借助于化学平衡常数k来推导出kw?

5、kw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6、水电离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7、盐类水解与水的电离有没有关系?

8、盐类水解的实质是什么?

9、盐类水解的特点有哪些?

10、盐类水解的规律有哪些?

11、请完成《反应原理》教材第86页活动探究3的五个问题:

讨论在下列情况下ch3coona溶液和nh4cl溶液中的水解平衡将如何移动,水解程度有何变化。

(1)增加溶液中溶质的量,使盐的浓度加倍;

(2)将盐的浓度稀释为原来的一半;

(3)微微加热溶液;

(4)向溶液中滴加少量浓盐酸;

(5)向溶液中滴加少量浓naoh溶液。

12、na2co3溶液中的三个守恒是什么?请写出来。

13、盐类水解有哪些应用?(无水氯化镁的制取、泡沫灭火器)

总之,问题化教学相对于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的优点在于不再把学生当作“待灌的一只瓶”而是把学生当作“待燃的一堆柴”用问题激发同学们思考的欲望和主动自发学习的热情。

第四篇:“目标设置问题化”的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在课程实施中的具体化;是对预设的、明确而具体的、可检测的教学结果的陈述;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问题是现实与目标的差距,即由给定条件不能直接达到预设目标便产生了问题。我将课堂教学目标设置为若干个小问题,利用问题明确学习任务,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以问题解决为标志达成教学目标。

在备课时根据《课程标准》中对具体内容标准的表述所使用的行为动词,设置相应难度的问题。还可以对重点知识通过追问的方式由浅入深,对难点知识通过分层次设置问题的方式化难为易。现以人教版必修3《细胞生活的环境》为例,将“目标设置问题化”的教学设计展示如下:

课 题:

细胞生活的环境(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描述单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知识)

2.描述体内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知识)

3.描述内环境的组成(知识)

4.概述细胞外液的成分及其作用(知识)

5.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能力)

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概念

2.细胞与内环境在物质交换上的关系

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目标设置问题化”不但有利于学生课内自主学习,也有利于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第五篇:问题化教学设计方案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教学设计

华亭县神峪初中 刘改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秦灭六国及其意义;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设计视频导入、动画演示秦灭六国的顺序等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材料、讨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及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概念的理解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解法、巧用史料法、创设激情导学法、提问引导法、联想法等。[教具]地图册、我国秦汉时期相关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荆轲刺秦王》视频),提问:刚才这个短片讲的是什么故事呢?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引发思考。

荆轲刺秦王没有成功,自己反被杀害,也没有阻止秦国攻取燕国。秦王却加速了统一的步伐,为什么由秦国完成了统一?秦王是怎样完成统一的呢?又是怎样巩固统一的呢?真实的秦王又是怎么的一个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0课“秦王扫六合”

二、、联系旧知,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提问:⑴、我国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封建社会?⑵、战国七雄是指哪七个诸侯国?),接着提问:战国七雄中哪个国家的实力最为雄厚,并说出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分析出秦国的强大是因为政治上进行了改革,即商鞅变法,军事上取得了长平之战的胜利,使得东方六国皆无力抗秦。

2、多媒体出示:李白的《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问题:⑴.秦王和诸侯各指什么人?⑵.“秦王扫六合”、“诸侯尽西来”,在历史上是指什么重大事件?

那么秦是怎样灭掉六国而统一天下的呢?(边演示多媒体动态地图边讲解)

1、秦统一六国。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发动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陆续灭掉附近的韩国、赵国、魏国,然后灭掉远处的楚国、燕国、齐国,终于在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中小字部分的内容,并结合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讨论:秦始皇能统一中国的原因.(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等方面加以引导。)总结一下:

一、秦统一六国

1、统一过程:(1)时间:前230年—前221年;(2)灭亡顺序:韩、赵、魏、楚、燕、齐;(3)结果: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统一原因:(多媒体投影)

3、合作讨论: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是好事还是坏事?有什么意义?(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教师小结: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第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第二,秦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过渡: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大业,那么如何巩固统一,这是他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想了个什么办法呢?

4、看视频 找一找: 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播放《中华上下五千年动画片》

学生自由讨论。

(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课件显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表)由此图可以看出,从皇帝到地方有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再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这样就形成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封建官僚制度造就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皇权是权力的中心。这套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它一方面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尤其是郡县制,在我国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提醒学生:嬴政在称皇帝以前的身份是“秦王”,在统一六国、称皇帝以后应改称“秦始皇”。

过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是从政治上巩固了统一。然而,秦国统一之初,在经济、文化方面也存在着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因素,到底有哪些问题呢?

(2)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课件展示战国各国货币)提问:秦未统一前,七国的货币和度量衡,还有文字都不统一对社会发展有何影响?这严重地影响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政令的畅通。面对不同的货币,秦始皇规定,由政府统一铸造通行全国的圆形方孔钱,叫“半两钱”,其重要也正好是半两,秦以前的货币均被废除,这样就统一了货币。我们接着说度量衡,度量衡分别是计算长短、容积和轻重的单位,不统一也造成了很多麻烦。于是秦始皇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了整齐划一的规定,统一了度量衡。当然呢,秦代的度量衡与今天的度量衡是不一样的。下面大家来作一个简单的计算:蓝球明星姚明身226CM,体重125公斤。秦朝一位将军身高八尺,体重400斤。请算一算,谁高谁重?(姚明)

过渡:非常好!秦始皇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也就是实现了经济上的大统一,那么面临语言、文字的不统一,秦始皇想了个什么办法呢?

(3)文化上:统一文字

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这样也就统一了文字。

过渡:秦始皇除了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采取措施之外,还在思想上采取了措施,实施“焚书坑儒”。

(4)思想上:焚书坑儒(教师提问: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秦始皇下令焚烧的什么书?坑杀的什么人?你怎样看待焚书坑儒?在学生回答焚书坑儒的相关内容后,教师归纳:焚书坑儒是两个历史事件的合称,秦始皇实施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为了控制人们的思想。但是却使人们不敢对时事发表自己的见解,抑制了人们的思想,焚烧了古代优秀的书籍,摧毁了文化。使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的文化勃兴局面受到压制。对此我们应予以批判。

过渡:秦灭六国之初,国防方面并不稳定,北有游牧民族的威胁,东南也没有统一,那么面临这样的局面,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来维护统一呢?

(5)军事上:北拒匈奴修长城,南统越族开灵渠(课件显示长城地图)问:秦朝为什么要修筑长城呢?秦长城起止点分别在哪里?

修筑长城的目的: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秦把原来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蜿蜒万余里。这座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它显示着我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课件展示秦长城和明长城图片,并告诉学生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不是秦朝时期修筑的,是明朝时修筑的)。

指出:为了开发那里的经济,解决运输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连接起来。灵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至今尚能灌溉四万多亩土地。(课件展示今天的灵渠)

过渡:秦统一六国后,经过秦始皇的不断营造,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我们下面来看一下秦朝的疆域范围。

3、秦的疆域(课件显示)秦的疆域地图如何通过疆域图了解秦朝的疆界四至呢?让学生按照正确的识图方法,找出秦朝疆域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最远到达的地点。(制作解秦朝的疆域四至示意图)

三、课堂结构图示(屏幕显示)

通过图示,让生认识到:秦的统一,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秦始皇采取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那么秦始皇的政策措施中,有哪些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呢?小组讨论,综合分析。

四、巩固知识,课后延伸:

1、布置作业:搜集有关秦始皇的事迹和相关材料,正确评价秦始皇

2、预习作业:预习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板书设计

第10课“秦王扫六合”

一、秦朝的统一

1、统一过程:

(1)时间:前230年-前221年

(2)结果: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统一原因:

(1)统一六国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和广大人民的强烈要求。

(2)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增加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

(3)秦始皇重用人才,促进了统一的到来。(4)秦始皇本身雄才大略,决策正确。

二、巩固和加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

4、思想上:焚书坑儒

5、军事上:北拒匈奴修长城,南统越族开灵渠

三、秦朝疆域

下载问题化教学设计评价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问题化教学设计评价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问题化教学心得体会

    问题化教学心得体会 问题化教学心得体会1 20xx年6月14日,我有幸到江门市实验小学参加了“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课题观摩”。在短短的半天时间里,我们观摩了蓬江区优秀教师、蓬......

    问题化教学心得体会

    问题化教学心得体会 问题化教学心得体会1 今天,我有幸欣赏了塔河四小安波老师的《爱在地动山摇后》,和松岭一小张琳琳老师的《吃出健康来》两节生命教育观摩指导课,这二节课,让......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评价方案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有效性的评价 效的物理教学设计,应当以什么为评价指标?如何评价一堂物理课的设计是否是有效的?笔者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提出了初步的初 教学......

    探究性教学设计及评价方案

    探究性教学设计及评价方案 一探究性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科学探究 探究性学习是这次“课改”的核心,既是生物教学的基本理念,也是一次学习方式的变革,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尤其显得......

    《孔雀东南飞》问题化课堂设计

    《孔雀东南飞》“问题化生态课堂”学案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品背景及有关“赋、比、兴”的知识; 2.诵读文本,初步感知。积累相关的文言字词; 3.鉴赏具体描写乐声的诗句,体......

    身边的行程问题教学设计评价

    《身边的行程问题》教学设计方案评价我认为这节数学课的设计的优点是: 1、数学学习生活化 让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分组上网查......

    主题4问题化教学活动设计方法

    主题4 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设计和使用的教学活动: 1、探究类:参观、访问、调查、研讨、浏览、阅读、计算、实验、归纳演绎、推理运算等等; 2、演讲类:讲授、游戏、辩论、写作、讲故......

    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设计 课结束时,教师对本内容和目标完成情况加以总结后,让学生在评价表中进行自我评价(知识评价、态度评价),以及同桌进行互评。课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出评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