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你设计素养的三大建议(大全)
A、平面不平
几年来,我自己有过很多幸运的事。比如在我吃这碗饭之初,偶然在旧书摊上买过一堆“TIME”杂志,这是永远令我感到兴奋的回忆。因为那时我正被眼花缭乱的设计弄得五迷三倒,无师可从,这堆旧杂志让我开了眼,见识了正点。认真阅读TIME杂志,一切有关平面设计的技巧都囊括其中,而且毫不张扬,温文而雅,为抄袭者提供了大量改头换面的空间。我对平面设计的理解很多来自这堆旧杂志。
“平面不平”是我对平面设计中画面效果的一种理解,很多人把它叫做版式、构图、结构、形式感„都可以,我喜欢把话说得简单。拜读了很多好的设计后,我感到设计师们都在有意无意地追求着“不平”的效果。即利用各种平面元素,在平面材质上(比如纸张等),努力拉伸视觉空间。这一理论,画家塞尚早我们一百年就开始尝试了,并已作到了极致。令我很感叹的是一百年前最不商业的令人类恐慌的艺术变革,一百年后却变成了最最商业的平面艺术,多有意思。
这一空间概念涵概了自然空间感受与矛盾空间感受。随设计师的爱好、版面要求、视觉冲击需求、自由选择。现在已经没有很多人大惊小怪了,但无论展现自然空间感受,还是矛盾空间感受,设计师所使用的技巧(或称元素)是有规律的。把它们归纳在一起也有一大堆。比如:打洞;夸张暗影效果;使用极具真实性与质感的图象;实物元素与绘画元素的对比使用;利用色彩之间的反差效果;利用线与色条的叠压效果;利用文字与图形、文字与文字的叠压效果;文字之间大小比例关系的对比等等。因为篇幅所限,不作细解,今后可将范例作品与理论文字对照比较,一目了然。
B、色彩中的音乐
色彩是平面作品中的灵魂。想运用好它一定要了解一些纸张与油墨的知识。不同纸张与不同油墨的组合,会产生出绝对不同的效果。但我们与画家的区别是:平面设计师手中的颜料只有四管儿,但它可以依靠网点的疏密特性,调和出所有我们可感知的颜色。这真是一项神奇的发明,作为印刷技术的原创民族我们感谢德国人。利用网点与纸(白色)的配合,我们才能让油墨显得更均匀、鲜艳和干净。但这只是技术上的事,设计师在设计工作中对色彩的运用还要更多的依靠灵性。
我常希望身边的设计师朋友们能学习一些音乐,这并不是故弄玄虚,用音乐的理论解析色彩真是简单直白,这是我的发现。
a.首先懂得音乐的人都知道在乐器上找不到一个固定的音,音符“叨”随调式改变着位置,不同的调式传达出不同的感情,适合着不同的乐器与人声。这与我们运用色彩的道理是一样的,整幅画面的基调与情绪是通过画面色彩的冷暖传达出的。但从小我们头脑中的色彩冷暖关系就是固定的。红色偏暖,蓝色偏冷。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
如同音符一样,颜色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转换着调性(冷暖关系)。懂得这一道理,蓝色也可以被我们渲染成暖洋洋的样子。因为屏幕的关系,平面设计师已经不习惯给颜色以文学式的命名,比如洋红、群青、湖蓝,取而代之的是更简单,更直接的4个数字。这很好,符合商业时代或叫数码时代的要求,是个机械式的要求。对色彩调性化理解是对平面设计师灵性的训练。
b.其次和弦与旋律概念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玩乐器的朋友都懂得另一个道理,无所谓哪一个音好听与难听,音符一定要放到一起去,才能叫音乐,否则“叨”“叨”“叨”一直按下去一定是噪音,“叨”“咪”“嗖”放在一起就变成了和弦“C”。这好比颜色中红蓝白的搭配一样,永远和谐。和弦可以继续往里添加新的音符,比如加个“来”这个和弦马上变了情绪,变成了一个7和弦。如果把“咪”换成降“咪”就更是大相径庭地跑到蓝调里去了,就好像在红蓝白的组合中,配上紫色或桔色给人的视觉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和弦一直可以添加音符
进去,成为9和弦,13和弦„„在色彩上就好比我们常说的高级灰。
明白这个道理后,我们就会更直接地理解颜色是应该分组使用的。这些组合的基础应该向和弦C、D、E、F„一样,有一个最原始的搭配,设计师想不断变化,就在这些组合里求变吧。你一定要把没关系的颜色放在一起,就象”发“和”希’谁也不挨着谁,两者之间没关系,你的画面一定平淡;如果你一定要把敌对的颜色放在一起,准会难看。运用和弦的道理去理解色彩,你会立刻跳出色彩贫乏的误区,发现眼前可用的颜色太多也太美了。合理搭配的色彩组合把画面的视觉空间不断拉伸,让画面不仅绚丽而且厚实,这就是色彩和弦的作用。
但仅仅有了和弦就能成为音乐吗?不对,音乐还需要旋律,没有旋律的音乐不好听。那么,平面作品的旋律是什么呢,它是我们眼睛观看一幅作品的过程。一幅招贴也罢,一本宣传册也罢,都存在着一个先看到什么,再看到什么,最需要人们看到什么,记住什么,回味什么的问题。这些就构成了平面作品的旋律,让观众的眼睛什么时候紧张,什么时候休息,最后停留在哪个地方,这是设计师最需要动脑子考虑的问题。
c.节奏 根据我的建议,长时间以来,我的设计助手们一直在总结、记录各种各样的色彩组合。
从名家的作品中,从各民族的图案里,从自然景物中,然后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使用这些颜色。比如我们为“好伦哥”比萨饼店做的小折页里所使用那一组颜色,就是从蔬菜和水果里找到的。因为我们需要一套让人看了就饿的颜色。但问题很快就来了,许多我们在名家的好设计里总结出的颜色组合,再经过我们使用后就变了样,没了神儿,这是为什么呢?真让我们苦恼了一阵子。
起先我们还以为是在颜色记录时出了问题,查对的颜色不够准确,再后来的很多次实验都不成功,但幸运的是疑惑了很久还是让我们找出了原因。原来色彩的使用与音乐中的节奏一样,需要比例,许多好看的色彩组合还需要合理的色彩比例控制,在特定的条件下某个颜色的使用面积一定要大,某一颜色就要小,某些仅仅是为了透气,某些就是为了压沉,再往下我就没有信心继续寻找规律了,实在是变化无常。但可以肯定的是平面作品一定需要一种节奏的控制,控制节奏的元素有很多,它们中常用的就是颜色、图片与文字排列。就象文章的刚一开头说的那样,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个没有定律的答案,正是因为没有规律,平面设计才显得有趣味,并且充满挑战、刺激。许许多多的机会就是在无序中诞生的。
平面设计的成长历程
1、想
首先必须善于思考,对设计主张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这是最重要的。别担心你的想法有多“烂”,没有人能一下子做好的,但你完全可以做好你的习惯和态度。学会大胆地摸索和尝试自己的想法,懂得借鉴,追求属于自己的创意。但是如果在设计时不动脑筋地套模板,套素材,甚至是盲目模仿和抄袭,那简直是在摧残你的创造力,滋养你的惰性,这样永远无法进步,而且以后想进步也非常困难。
2、看
a,大量欣赏别人的作品,尤其是优秀作品,培养艺术鉴赏能力,这对于提高设计水平是必须的。看的时候不要走马观花,需要结合专业知识边看边想,仔细研究作品中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有人会抱怨要看作品自己却没有多少设计类书籍,上网找大量并且是自己需要的设计作品和设计资源又很浪费时间和精力,这里你建议去找汇集网络上所有优秀设计资源的网站,这样可以省下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提高学习效率。
b,反复地欣赏优秀的作品。温故而知新,设计也是如此。收藏自己认为比较好的作品,过段时间再看看这些作品,往往会比第一次有更大的收获。3,经常看看自己的作品。经常看看自己的过去设计的作品,你就会了解自己水平是否有所提高,同时也会有更多的设计体会。
c、练反复地大量地练习。
如果缺乏足够的练习,就算有足够的设计天赋也是无法提高设计水平。只有不断地练习,反复地练习,才能迅速提高设计能力,做得越多,提高得越快,这个是没有什么捷径可走的,必须踏踏实实地来。当然如果练习的时候不思考只会事倍功半,就像学画一样,不光要用笔画,更需要动脑。
d、审自己的作品能打动自己就是好作品吗?
其实对自己作品满意并不是件好事。尤其是初学者对设计以及自身能力缺乏足够的认识往往会犯“自恋”的毛病,过于满意自己的设计,总以为自己设计得很完美,没有比这更好的,却不知自己设计得有多糟糕。相反,当你水平真正到达一定高度的时候,你对自己的设计就会有一个比较客观全面的认识,也就不会轻易满意自己的设计了。因此要学会审问自己,虚心向人求教,就会少走很多弯路。当你对自己的设计感到很满意的时候,记得审问自己,真的有那么好吗?
e、问学会交流,不懂就问。
虽然大部分设计师性格都不太外向,但懂得如何与人沟通交流还是每个设计师必须掌握的课程。设计不是闭门造车,设计师不仅需要和客户交流,还需要和同事同学交流,当然也需要利用网络与其他设计师交流,只有善于交流的设计师才能更好更快地提高自己。f、知
1,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多看专业理论知识以查漏补缺。同时更需要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拥有丰富的知识,你大脑里的“素材”就越多,它们都将可能参与到你的设计里,你的设计才会生动饱满,富有思想内涵。所以知名的设计大师们往往都是全才,他们不仅精通设计,更精通其他很多领域。
2,需要懂得体会生活,了解世界。这需要实际调查和切身体会。否则你的设计就会容易脱离生活,失去感染力,因为设计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同时设计师需要了解世界,以增长更多的见识,保持最新的思想观念。一个思想落后、孤陋寡闻的设计师无论设计经验有多丰富,他的作品总会显得蹩脚和庸俗不堪。当然,要想有丰富的知识和见识都需要你在平时生活中主动去注意和积累。
7、勤设计师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职业,需要勤奋自学,优秀设计师大部分都是“自学成才”。如果平时没有抽时间主动去自我提高的话,那你的设计水平很难提高,甚至不进则退。因此建议在学习或工作之余,多多花时间在设计上,这样才能更迅速提高你的设计水平。
8、德设计师的道德品质不仅会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而且还会渗入到设计里,这也许就是对“设计为人”更深的一种诠释。如果一个设计师思想道德狭隘的话,那么迟早会扼杀掉自己艺术细胞,堵塞自己的艺术之路,因为艺术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是人们所追求的真纯善美。设计师应该要拥有广阔的胸襟,才能拥有广阔的设计空间与灵感空间,你的设计之路才会走得更远更通畅。
9、久设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只有做久了才能拥有出色的设计水平和宝贵的设计经验。既然选择了设计师这个职业,就要有耐心,努力做得出色。虽然会遇到很多辛酸苦累,困难挫折,但不要退缩与放弃,没有这些,你的设计能力如何成长,你的经验如何获得?所以你需要做的是忘掉它们,朝前看,自信地坚持走下去,你的脚步总有一天会踏上平坦的道路,到那时,成功就在你面前向你招手微笑。
第二篇:2014考研复试:提高复习三大建议
硕考网---最权威最具价值的考研门户网站
2014考研复试:提高复习三大建议
考研后期复习往往无法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考生能够感受到考期临近所带来的压力,却总是无法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后期的复习。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但是,考研的知识点确实太多了,我们没不可能有足够无限多的时间来进行反复的、不间断的记忆。我们也可能会发现,记忆效果并不与记忆次数呈单纯的正比关系。硕考网辅导老师建议考生通过以下三个妙招来提高后期复习效果,轻松拿高分。
反复识记的方式
我们在记忆一些知识点的时候,一般都会采用反复识记的方式,即一遍一遍地背。事实上,心理学研究表明,将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结合在一起使用,记忆效果会更好。举例来说,当识记完一部分知识点之后,合上书,将刚才所识记的内容在头脑里像放电影似的放一遍。在放的过程中,遇到“卡带”时候,即回忆不出来的时候,再重新识记这部分内容。硕考网辅导老师提醒考生,尝试回忆的方法还可以在你出去散步或者上卫生间的时候使用:在头脑里问自己几个关于刚才识记内容的问题,要求自己回答。如果回答不出来,回到自习室后的时候马上翻看书或笔记将之记下来。这就好比牛反刍那样,虽然将食物吃下去,其中可能有“夹生”的东西,休息时,再把食物回到口腔里,细细地加以咀嚼。
记忆的关键在于重复
要加深对一件事物的记忆,最好的方法莫过于重复。对此,考生应当及时建立错题档案,并把比较经典的题型或错题添加到档案中,反复记忆加深印象。同时,对于还比较模糊的知识点更要反复记忆,俗话常说“读书千遍其义自现”,当然并不需要你读一千遍那么多,但是道理上来说,对于比较晦涩难懂的知识,反复地记忆之后才会理解其真正涵义。硕考网辅导老师提醒考生,后期复习,拼的就是一个“稳”字,静下心来把知识点多看几遍,对后期的复习是非常有效的。
复习计划要重新制定
不能再坚持题海战术不动摇了,这个时期的复习相对比较紧凑,如果依然靠做题量提升,那效果可能会不尽人意。不妨改变复习计划,由做题改为记忆,由海量改为精简。这个时期不能不做题也不能做得太多,后期复习,做题要求精,尤其是数学和政治,这两样虽然看似没有共同点,但其实对于这两者来说,都是靠做题来慢慢积累经验的,所以在后期复习过程中,更要找经典例题来做,在培养自身“题感”的同时,也能多见识考试题型,是自己提前进入到考试状态。另外,科学的计划应该是有紧有松的,考生可以每天给自己留出十几分钟的放送时间,在这个时间里,考生要到户外走走或同别人聊天,通过这样的方法放松自己紧绷的神经,更能增强考生的体力和记忆力。希望考生能通过以上的复习妙招提高复习效果,并以良好的状态应对考试。最后,硕考辅导老师预祝大家2014复试成功!
第三篇:抓好三大环节提高代表建议工作实效
抓好“提、办、督”三大环节 提高代表建议工作实效
认真办理代表建议是“一府两院”及其有关职能部门的重要职责。依法督办建议办理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有效形式。近年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在增强建议办理实效,提升代表满意率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主要作法是:
一、加强引导,提高建议提出质量
人大代表提建议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重要职权,是参与管理国家事务重要形式。为提高代表建议质量,维护代表履行职务的严肃性和有效性,采用多种方式提高代表建议提出质量。
(一)保障代表知情权。坚持定期向人大代表寄送人大常委会公报,使代表及时了解人大常委会的重要工作安排、重要活动和常委会会议精神。督导“一府两院”通过多种形式向人大代表通报重要工作部署、重大项目建设情况和影响较大的案件办理情况等,寄送公报、情况通报及案件通报等资料,利用现代媒介,开通“代表履职短信平台”,每周向代表发送代表履职知识、人大常委会及“一府两院”工作通报等内容,确保代表随时了解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中的大事。
(二)开展代表业务培训。一是坚持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人大代表培训,届初由人大常委会组织新当选人大代表集中开展履职培训,届中以乡镇为单位每年组织代表开展业务培训。二是利用代表小组活动,组织代表开展 学习,主要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代表法、湖北省实施〈代表法〉办法以及代表小组活动议题所涉及的法律法规。通过培训,提高了代表履职水平,规范了代表建议的提出工作,提高了代表建议的质量。
(三)组织代表开展专题调研。在每次人代会前夕,人大常委会发出通知,委托乡镇人大主席团组织本辖区的自治县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要求代表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研,收集相关资料,起草建议初稿。
(四)严把议案建议质量关。为进一步提高议案建议质量,人大常委会采取多种形式严把质量关。一是结合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确定专题组织代表开展小组活动,引导代表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大局提出相关议案或建议。通过这种方式,引导代表提出高质量的议案或建议,如2012年提出的《关于加强融资平台建设助推中小企业成长的议案》、2013年提出《关于加快规划建设丹水新区的议案》、2014年提出的《关于加大龙舟坪城区环境综合整治的议案》等均被确定为大会议案,由自治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二是在议案、建议初稿形成后,各乡镇人大主席团通过座谈会或代表小组活动等形式,召集代表对围绕议案或建议内容是否带有全局性,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带有全面性,是否围绕当年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是否是选民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是否具备办理条件等开展讨论,并对议案或建议的文字进行讨论修改。
二、完善机制,提高建议办理质量
始终坚持以“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不断完善建议办理机制,增强代表建议办理的针对性,提高代表建议办理的满意度。2013年代表建议的办复率、见面率均达到100%,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均达到99%以上,有效地推动了县委政府中心工作,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完善建议交办机制。在对代表建议分类整理的基础上,自治县人民政府召开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确定代表建议承办单位,签署办理意见,针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重点建议,要求承办单位“一把手”亲自抓,积极主动地加以办理。自治县人大常委会联合自治县人民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向各承办单位交办代表建议,交办会要求各承办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当面交接代表建议。
(二)完善建议承办制度。一是修订完善建议办理工作制度。结合当前人大工作实际,组织专班对《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自治县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规定》进行了第2次修订。该规定对代表建议的提出、交办、承办、监督等四个环节作出了明确规定,成为各承办单位办理代表建议的指导性文件。二是自治县人民政府建立起主要领导领衔办理责任制。每年县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并确定5—6件代表建议为当年重点办理的建议,分别由政府主要领导 领衔牵头办理。在办理过程中,政府主要领导坚持亲自安排部署、亲自参与办理、亲自检查督办,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结合实际科学制定工作方案,现场解决办理工作中的难点问题,确保了重点建议办理工作的落实,起到了表率示范作用。三是建立承办单位“一把手”负责制。自治县人民政府与部门、乡镇签订目标考核责任状时,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纳入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各承办单位建立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亲自抓、科(股)室负责人具体承办的责任体系,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抓落实的责任制度。承办任务重的单位还专门成立了办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检查,限期办理,有效促进了办理工作。
(三)完善建议督办机制。一是在《长阳人大网》开辟“代表建议直通车”栏目,将领衔及附议提出建议的代表、建议全文、县政府重点办理建议牵头领导、承办及协办单位、办理进展情况等内容向社会公开,增加建议办理透明度,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二是坚持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领衔督办机制。对人大常委会确定的重点督办的建议由主任会议成员分别领衔督办。督办的主要内容是:承办单位的建议办理工作制度建设情况,办理工作程序和规范是否到位,办理过程中是否落实与代表“三见面”的要求以及办理进展情况等。三是开展“建议督办月”活动。将每年的7月确定为建议督办月,由主任会议成员带队深入各承办单位听取建议办理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并针对各承办单位在办理建议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四是主任会议视察重点督办建议办理情况。针对事关全县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情、涉及民生的重大问题等,进行专题视察督办。2013对“关于加快规划建设丹水新区的议案”、“关于改善四冲湾交通现状的建议”、“关于加大力度支持清江画廊景区发展的建议”等建议办理情况集中进行专题视察,并针对建议办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视察意见,相关承办单位根据视察意见及时整改,办理结果代表们十分满意。五是自治县常委会办事机构经常督办。由办公室、各工委按照归口联系单位,结合日常工作分头开展建议督办。在日常督办中发现承办单位对建议不重视、不负责任、敷衍塞责,到期不回复不办理的,由自治县人民政府督查室编发《政府督查通报》进行通报。对代表反馈的不满意件,立即发回原承办单位重新办理,直至代表满意为止。
(四)完善建议跟踪督办机制。在建议办理过程中,我们还重视历年建议办理工作开展“回头看”,即对上年建议办理结果为“B”类、“C”类的建议,纳入当年建议办理工作,同部署、同办理、同监督。2013年我们对2012年的建议办理为B、C类的73件建议,开展了“回头看”,各相关承办单位在上年办理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措施,认真开展建议二次办理工作。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第78号建议“关于异地新建龙舟坪镇卫生院综合大楼的建议”在2012年因客观条件不具备没有得到解决,2013年,县卫生局对该建议开展二次办理,通过重新谋划,决定将龙舟坪镇卫生院与县中医院项目合理整合,规划投资1亿元新建县中医院,该项目现已进入征地、规划设计阶段,该 建议得到了圆满解决。
(五)开展代表建议满意度“双测评”。代表建议满意度“双测评”,即改进建议办理征求意见方式,在过去承办单位代为征求意见、进行满意度测评的基础上,由人大常委会委托乡镇人大主席团组织代表开展征求意见活动,并对办理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为进一步确保代表对建议办理工作评价的客观真实性,2014年人大常委会将安排专人,与领衔提出建议的代表直接通话,并通过“代表履职短信平台”直接征求代表对建议办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满意度测评。通过实行“双测评”,有效地避免了“面子票”、“人情票”,有效推动了建议办理质量的提高。
三、表彰激励,提高建议工作水平
(一)加大办理宣传力度。为进一步提高代表建议质量,促进承办单位提高办理水平,加大了对建议办理工作的宣传力度。在长阳电视台开办“建议追踪”栏目,邀请新闻宣传部门全程跟踪建议办理工作,对建议办理工作扎实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重点宣传,适时公布建议办理进度。
(二)开展评比表彰活动。一是组织开展评选优秀代表建议,每年按建议总数的10%进行评选表彰,由各乡镇人大主席团推荐,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进行审查。优秀建议评选主要根据建议是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行性,是否事关全县政治、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大局,是否关注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建议书写文字是否顺畅,格式是否 正确,书写是是否规范;建议办理落实效果是否明显,人大代表及群众是否满意;建议提出及办理是否推动了“一府两院”的工作,对国家机关的工作是否具有较强的监督和促进作用。二是每年会同自治县人民政府对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评比表彰,进一步激发承办单位的工作热情,以评比促进工作,以先进带动后进。在今年的交办会上,对2013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10个先进单位和14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 覃建国 吴昌兰 邮编:443500 电话:0717-5322263 *** 7
第四篇:提高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建议论文
前苏联学者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教师教育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懂得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群众性教育科研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教育科学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教育科研素养已是现代教师,包括幼儿教师必备的素养之一。本文中的幼儿教师指在幼儿园担任教育教学任务的一线学前教育工作者,包括园长和教师,不包括保育员。教育科研素养指幼儿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时在思想道德、教育观念、理论知识、科研能力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笔者随机抽取湖南省10个地市)30所幼儿园的270位幼儿教师,共发放调查问卷270份,回收调查问卷27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256份,占总数的94.8%。同时,针对性地对部分幼儿教师、园长进行了访谈。
一、当前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科研意识浅薄
教育科研意识是幼儿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前提。调查发现,在开展教育科研的必要性”认识上,有25.7%的幼儿教师觉得根本没有必要”,还有31.9%的只是觉得比较必要”。访谈得知,部分幼儿教师觉得教育科研离自己很远,不是自己要做的事,他们只要管好孩子,按部就班完成日常教育教学任务就可以了。在对科研的主要目的”这个问题的回答中,有48.2%的人选择得考核、评职称或完成工作任务”,而且有幼儿教师反映,评职称要发表论文也是最近几年的事,以前评定职称不用发表论文,有获奖的就行了。可见,幼儿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动机、兴趣、习惯等各个方面都不是很成熟,也很少有机会体验教育科研带来的乐趣和成功感。
(二)教育科研知识比较缺乏
教育科研知识是指幼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据调查,只有占总数的11%的幼儿教师系统学习迪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方面课程,占总数32.2%的幼儿教师参加过教育科研方面培训或研讨活动,仅仅22.7%的幼儿教师了解科研课题设计的一般规范,32.4%的了解论文撰写的一般规范。通过访谈了解到,很多幼儿教师以为做科研就是写文章,根本不懂得教育科研是一个从选题、论证、立项、制定计划、调查研究或实验观察,到结论形成、报告撰写、论文发表,不断探索和不断总结提升的过程。幼儿教师撰写的论文也非常不规范,基本上没有注释、参考文献。同时也了解到,几乎没有幼儿教师会主动学习教育理论书籍,专门的教育科研书籍就更不用说了。
(三)教育科研能力普遍较弱
教育科研能力指幼儿教师运用科学方法对学前教育领域中的某些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探索,揭示其普遍规律的一种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是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核心。
首先,从幼儿教师对自身教育科研能力的评价以及对教育科研的难度认可来看,幼儿教师普遍觉得做教育科研难度非常大占到总数的(71.8%),认为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比较弱(占到总数的75.2%),只有极少数的觉得没有难度:仅1.7%或认为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非常好仅(2.5%)。其次,从幼儿教师通常查阅资料的途径和效果看,很多幼儿教师查阅资料的手段单一,尤其是通过目前使用最为广泛、比较先进的互联网获取资料的还很少(仅18.2°%),只有24.6%的通常能查到自己所要找的资料。再有,从幼儿教师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熟练程度来看,即使是学前教育科研中应用最多的“观察法,”非常熟练的也只有27.3%,其他比较常用的方法掌握的情况也不理想,非常熟练文献法”的只有14.1%,熟悉行动研究法”的只有8.7%,熟悉调查法”的只有9.7%。此外,从幼儿教师主持、参与教育科研课题以及撰写论文的实践经历和效果来看,有过主持科研课题”经历的仅5%,有过“参与”经历的也只有26%,从来没有接触过科研课题的为69%;经常撰写论文的只有18%,从未写过的有31%,论文既获奖又被发表的仅1.6%。
二、影响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主要因素
(一)幼儿教师整体素质偏低
作为幼儿教师培养的摇篮一幼儿师范学校的生源以初中毕业生为主,初中生的文化基础相对比较弱比较窄。尤其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幼儿师范学校的生源质量更是得不到保障,招收的尽是那些高中升学没有希望的学生,而且为保证生源数量幼儿师范学校也迫不得已取消了入学面试关、降低了文化成绩要求,把一些本应拒之门外的生源招了进来。这种生源决定了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幼儿教师。
相关分析发现,幼儿教师的课题研究经历、论文撰写习惯、科研能力和其学历都呈显着正相关(r=0.434、r=0.538、r=0.332),而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学历主要集中在专科以下层次(2004年占95.11%,普遍比较低,决定了他们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不会太高。
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认证资历反映了社会对幼儿教师素养的整体要求,依据我国现行的教师资格认证方面的政策法规,对幼儿教师的认证起点只要求毕业于幼儿师范学校,相对偏低,加之很多地方操作不规范,不具备幼儿教师资格证的在岗幼儿教师大有人在。此外,幼儿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大大降低,不但难以吸引高素养的从业人员,而且导致了许多优秀幼儿教师的流失。这些都决定了我国现有幼儿教师整体素质不高,作为一种更高的自觉追求的教育科研不可能成为他们关心的重心。
(二)幼儿教师教育不重视教育科研训练
我国在1990年以前实练三级师范”,直接培养一线幼儿教师的任务主要落在幼儿师范学校身上,这些中等幼儿师范不太注重学生理论学科的学习,对学生也没有科研训练方面的要求。现在,国家将三级师范”转练二级师范”,原来的幼儿师范学校或独立升格为大专,或合并到师范大学,或与其他中等教育层次的学校合并升格为高职高专,由于没有学前教育专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可以借鉴,学前教师教育很大程度上仍旧套用原来的做法。从教育部三次调整的三年制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学计划看,幼儿师范学校在培养目标的定位和具体课程的设置上都没有把教育科研素养的培养作为重点。如初中起点三年制中专根本就没有开《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统计》:幼儿教育科研论文写作》等课程,也没有毕业论文写作要求;初中起点五年制大专和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也是最近几年才开《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虽有毕业论文写作要求,但不够严格和规范。
教育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及〈湖南省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湖南省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办法》等文件也没有对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方面做出具体规定,提出具体实施办法。这导致承担继续教育任务的幼儿师资培训机构也不重视对在职幼儿教师科研素养的培养。
(三)幼儿教师教育科研实践机会少
1983年以后,我国才把幼儿教育科学研究纳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础教育科研,从“六五”到“十五”期间,以幼儿园为单位的国家级立项课题一共只有15个,其中十五”立项课题13个,其他4个五年计划中只有2个。在立项的课题中,单位资助和自筹经费课题占多数,表明国家对幼儿教育科研一直不是非常重视。幼儿教育省级科研课题计划、立项、结题、审批制度的建立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省级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中,以幼儿园为立项单位的也不多,以湖南省为例,十五”期间以幼儿园为单位的规划立项课题仅3个,且都是自筹经费课题。
同时,从事幼儿教育研究的群团组织起步较晚。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自1979年11月成立以来,只在十五”期间先后立项了两批课题。省级幼儿教育研究会也起步晚,以湖南省为例,湖南省幼儿教育研究会1979年成立后,组织举行或参与的论文评选活动只有3次,2006年才开始独立立项课题。总之可见,我国比较系统的幼儿教育科研网络建设是距今不到20年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最近几年的事情,所以对幼儿教师教育科研提出相应的要求比较晚,幼儿教师得到的教育科研锻炼机会很少,其科研水平和能力整体偏低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提高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建议
(一)幼儿教师职前教育要加强对其教育科研素养的培养
幼儿教师职前教育若不注重教育科研素养的培养,必然会导致准幼儿教师科研意识淡薄、科研知识缺乏、科研能力偏低。为此,幼儿教师职前教育应确定多元化的培养目标,立足于培养对教育科研有正确认识的准幼儿教师;设置结构合理的课程,立足于培养掌握一定教育科研专门知识的准幼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立足于培养具有初步教育科研能力、科研道德的准幼儿教师。
(二)幼儿园和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要努力促进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提高
从幼儿园来说,要在园长的带领下,树立以科研为龙头的科研兴园”意识,为幼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创造条件,如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科研培训与交流,积极开展以园为本的教育科研活动等。
从教育管理部门来说,要努力为幼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让更多的幼儿教师有机会进行教育科研,如在科研经费保障、各级科研课题立项、科研培训与科研课题过程管理等方面,加大对幼儿教师教育科研投入的力度,更好地保障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的顺利开展。
(三)幼儿教师要注重通过自我教育提升教育科研素养
首先要不断进取,加强理论学习,认识到教育科研的现实意义,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思想素养;其次是要经常进行自我反思,重构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基本看法;此外,要开展行动研究,不断提高自身开展教育科研的兴趣和能力。
当然,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也不是单靠某个人或某方面的努力能实现的,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促进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发展,必须从影响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上下功夫,为幼儿教师创设良好的教育科研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教师的教育科研兴趣,发展其教育科研能力。
第五篇:提高语文素养
充分利用文本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驾驭母语,已经成为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普遍关注和深入探究的话题。走进文本解读、体验与感悟,走出文本积累、运用与创造,超越文本形成、发展与内化,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根本途径。让学生在研究文本的基础上提升语文素养,可以更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并借此深化教学改革。
当前,急于求成浮躁冒进的社会流行病,可能已经折射到语文教学上。在升学与未来职业、经济地位直接挂钩的时代,分数与升学率成为社会对学校和教师的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唯一的评价依据。语文教学便成为应付考试的一种工具,语文课成了“快餐”。这种急功近利的语文教学还制造了实际意义上的教学泡沫。它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精神毫无意义。难怪上世纪九十年代,曾有这样一种说法:“大学生是一群只有知识,没有文化的学生。”学生的文化素养不高,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于其语文素养不高。语文素养的提高已经成为语文课程改革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是不能太讲究功利的。它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传播文化。培养文化人,才是我们母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新课标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意味着语文教学回归本真的时代即将到来。什么是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就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合了语文课程的整体目标追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一学科理念的定位是语文改革进入到深层次发展的标志。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之中分别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程目标设计的三个维度对语文素养进行了宏观阐述;又从“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意志品质、道德修养、健康个性……”等内容进行微观解说。与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的“养成”思想完全吻合。它的形成不是单纯“教”的结果,更不是一种终结状态,而是必须由学生自己借助语文课程将优秀的母语文化内化成生命个体的一部分,并伴随语文教学过程不断地进行下去。
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是广大语文教师的职业理想。在课程改革氛围下,如何结合语文教学现状,让学生真正畅游美丽的母语世界呢?“走进文本——走出文本——超越文本” 是其必经的三部曲。我们要引领学生用心去读文本,读每一句段,每一个字,每一幅图,让他们读懂文本,从读中走进文本,又从读中走出文本、超越文本,把文本读懂读薄读会,最终形成语文素养。
一、走进文本,注重阅读体验,把书读懂
语文文本中所选择的每个教学素材,都是一个个典型的教学案例。这些案例都富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每个教学案例对学生“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的培养,加深、加强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注重阅读体验,把书读懂。
(一)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解读文本中,直接体验文本中的人文内涵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挖掘文本中的人文精神,整合课程素材,熔铸自己的教学情感,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为学生走进案例,直接参与情感体验打开方便之门。比如某教师在上《土地的誓言》一文时,就充分地利用了教材自身所蕴含的人文内涵,在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挖掘和创造,利用多媒体来有机整合与文本相关的文史材料,图文并茂,音像共存,在背景音乐的基调之中,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在教师范读,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进行体验、感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生成知识,增进能力,促进爱国情感的形成。教师在整个引导中积极创设情境,层层铺垫,以情导情,以情激情。不仅让学生能够融进具体的情境之中,在情境感悟中生成新的知识与能力,更重要的是其情激荡着读者的心扉,打动读者的心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受到一次动人心魄的爱国情感教育,给人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触。
(二)引领学生品味文本语言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语言教学,抓住了语言,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因此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掌握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钻到课文里,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让学生习得语言,积累语言,在语言品味和语言训练上多下功夫,从而悉心品味作者用词造句、表情达意的精妙之处。如高尔基的《海燕》,全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场景,海燕也被安排在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的三个场景中进行刻画。作品的氛围经过层层渲染后推向了高潮,海燕的性格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步鲜明,形象随着这暴风雨的渐次逼近而逐步完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品味语言的基础上,获得思维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要用欣赏与多元解读的眼光看待文本
教师对文本的研究要具有较强的洞察力,既然我们要运用这些案例来实现其应有的教育价值和目标,必须以欣赏与研究的眼光去对待选用的教学案例,如果教师自身对案例研究不透,对案例的内容采取不接纳的态度,很难说能够运用案例启发诱导学生去感知、体验。因此,教师要以发现者的心态和精神去关注每一个教学案例,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案例所构建的丰富而优美的母语世界,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作品的文质美。这样能直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情愫。在教学中,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情诵读,展现作品描写的形象,抓住案例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和“传神之笔”,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多维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走出文本,拓展阅读空间,把书读薄
语文素养是学习所有科学知识、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素养。只依靠课堂中几个案例学习就能学会语言表达与运用是不可能的。常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所以,不但要与学生走进文本,借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和初步的情感体验;还要引导学生走出文本,扩大他们学习空间,加强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把书读薄。
(一)课内走出文本
在文本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科学地选择一些延伸练习,以加强课内知识的反馈与运用,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必然会促进学生见多识广,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可加强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思考,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从而强化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比如:学习完《竹影》这一课后,可以开展一个“竹类艺术品推介会”活动,帮助学生领会童稚的活动中蕴含着的艺术和美,学会在生活中去发现、创造艺术的美。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在比较真实的情景之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渗透。
(二)课外走出文本 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既是必要也是有广阔的余地的。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有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运用环境。我们常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学习一旦与生活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譬如,聆听音乐美,发现绘画美,欣赏艺术美、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生活美,都可以从语文学习中获得。反过来,这无一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时,要利用一切机会、一切可用的资源给学生创造“语文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读书、看报、听广播;交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参观旅游,甚至交友谈心写日记;利用现代网络进行探究性学习……就这样,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语文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同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跟上时代发展的脉搏。
三、超越文本,感悟母语魅力,把书读会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说“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就是要求博览群书。唐代大诗人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诗,说的同样是要多读书,读懂书。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读原著。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熏陶感染,增强语言、阅读的解读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还要带领学生超越文本,走向大语文,走向大社会,感悟母语魅力,把书读会。
(一)要让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在走进文本,调动情感与文本充分对话,又走出文本积累形成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后,还要迁移运用到大语文大社会中去。如在学生学完《云南的歌会》后,就在周末引导学生搜集、阅读云南的其他民俗方面的资料。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了大量独具特色的资料、图片阅读后,仿照《云南的歌会》的写法进行归类整理,来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城市的一种民俗习惯。了解完云南民俗之后,还联系自己家乡实际,出谋划策,立下宏愿,为家乡民俗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共同文化而努力。这样,学生解读文本的作用发挥到了极限。
(二)要拓展学生视觉空间,召唤学生感悟母语人文内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他强调的是学生必须与生活,社会相融,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高素质的人。语文是生活的反映,并服务于生活。引导学生去发现和体会实践中那些散发着魅力的人文素材,用心感悟那些高尚、高雅的情感,从平常事中体验到不平常的人文精神。从而使他们的性格得到陶冶,形成健全的人格。
综上所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仅要让学生走进文本,把书读懂;还要走出文本把书读薄;更要超越文本,把书读会,才能全面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学习母语,靠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体验、熏陶、感悟、内化来获得。因此,语文学习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要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教学机会和丰富语文课程的资源,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语文运用与实践机会,加强学生的感悟体验,丰富语言积累,在实践中不断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引领学生在美丽的母语世界里尽情畅游,感悟母语带来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