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钱钟书的[共五篇]

时间:2019-05-15 09:13: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钱钟书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钱钟书的》。

第一篇:论钱钟书的

论钱钟书的《围城》

—论《围城》的艺术讽刺曹助凤 上饶师院江西九江

摘要:《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一边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讽刺杰作,他依旧中国中上层知识分子病态畸形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幽默的肖像描写,滑稽的肖像描写,滑稽的语言行动描写,细腻的心理描写,精妙绝伦的比喻,机智俏皮的反复,灵活多样的讽刺手法,以及幽默的笔触,漫画式的笔法讽刺时弊,描摹人物世态,调侃“芸芸众生”。《围城》的讽刺艺术一直是学者重要的研究对象,以往的研究往往偏重于讽刺艺术手法,本文将从讽刺对象和语言表达技巧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围城》讽刺艺术语言表达技巧

著名学者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以留法回国的青年学生方鸿渐为中心,描绘了一群留学生和大学教授在生活、工作和婚姻上的矛盾纠葛,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萎缩灵魂和灰色人生,反映了抗战初期上层知识分子的活动和生活,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小说1947年出版后,一时洛阳纸贵,1948年再版,1949年三版。此后,作品被翻译为俄、日、英、法、德、捷克、荷兰等十多种语言在国外发行,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堪与矛盾的《子夜》媲美,“将来定与《儒林外史》和《镜花缘》等古典名著同垂不朽。”【1】

《围城》出版后,在半个多世纪里形成了三次读者接受高潮。第一次是出版时期(1947-1949);第二次是人名文学出版社 1980年重版到1987年第五版,共印273,200册;第三次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在这一时期,小说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钱学”正式成立,出版《钱钟书研究》丛刊。【2】

《围城》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并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除了作品深刻的思想意蕴以外,主要是因为它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既隽永含蓄的象征手法,淋漓尽致的讽刺艺术,贴切新颖的比喻技巧和犀利细腻的心理描写等,其中讽刺艺术一直是学者的重要研究对象,但以往的研究偏重于对讽刺手法的研究。本文将从讽刺对象和语言表达技巧加以阐述。

一、通过精彩入微的细节描写,暴露讽刺对象的种种丑态。以往的讽刺小说,或从社会—政治方面针砭时弊,或从世态—风俗角度拔正病态,或从文化—心理的角度开通道德的批评,而《围城》在讽刺的广度可谓集大成—作者站在一定的而历史高度,运用幽默诙谐的笔调,对当时社会的政治,军事,文化,教育,外交等进行了无情的讽刺,而作者笔墨中最多的时当时的“出国留学热”和冒牌的知识分子和所谓的文化。

首先,作者讽刺了当时的“出国留学热”。当时,社会上的人们普遍存在这样的心理,认为出国留学和前清的科举功名一样:“从前人不中进士,随便你官做得多大,总抱憾终身。留了学可以解脱这种自卑,并非为了高深的心理,出洋好比出痘子,出痧子,非出不可。小孩子出过痧豆,就可以安全长大,以后碰

见这两种毛病,就不怕传染。我们出过洋,也算了却了一桩心愿,以后见了博士硕士这些微生虫,有抵抗力来自卫”。在这种心理的趋势下,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出国留学热”,这种“出国留学热”,迅速扩散到社会各阶层,就连方鸿渐这个学国文的人也竟然出国留学。“这听起来有些滑稽。事实上,唯有学中国文学的人非到外国留学不可。因为其他学科像数学、物理、化学、哲学、心理、经济、法律等等都是从国外灌输进来的,早已洋气扑鼻;只有国文是国货土产还需要外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正好像中国官吏、商人在本国剥削来的钱要换成外汇才能保持国币的原有价值。”这股“出国风”把方鸿渐刮到了国外,他在国外四年,换了三所大学,“随便听几门课,兴趣颇广,心得全无。”在一年的最后一个学期,在父亲与岳父的双重夹攻下,他从一个爱尔兰骗子手中买一张假博士文凭回国。接着作者在小说设计了这样几个颇具讽刺意味的情节:其一是方鸿渐的丈人让人在《泸报》上登了一则广告:“本埠商界文人点金银行总经理周厚卿快婿方鸿渐,由周君资送出洋深造,留学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德国柏林各大学,精研政治、经济、历史、社会各学科,莫不成绩优良,名列前茅,顷刻之间由德国克莱登大学荣授博士学位,将赴各国游历考察,秋凉回国,闻各大机关正争相礼聘云。”这则广告对方鸿渐竭尽吹嘘之能事,广告中所言之情与方鸿渐本人之实形成巨大反差,令人捧腹。其二是方鸿渐从上海回到家乡,县报的两名记者迎接这位家乡的名人,并为他照了相。其三事方鸿渐父亲的老朋友—省立县中的吕校长邀请方鸿渐为暑期学校的学生作题为“西洋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之影响及检讨”的演讲,方鸿渐本要托词谢绝,可他那满脑子荣光耀祖,到处显示家学渊博的父亲,却替他一口答应下来。

作者对方鸿渐回国后引起的上述种种“喧闹”给予了无情的嘲讽:首先,作者安排方鸿渐到真正的博士苏小姐面前,使他立刻觉得自己是“冒牌货”,从而产生自卑感。其次,作者在方鸿渐回家的第二天,安排了那两名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并带来了刊登他照片的报纸。方鸿渐觉得这照片“可怕的自惭形秽,蓝眼镜拉自己右臂的手也被清清楚楚的照进去了加上自己侧脸惊愕的表情宛如小偷给人捉住的摄影。“这段心理描写是对方鸿渐买假文凭的心理不安的潜意识的示,第三,最具讽刺意味的是方鸿渐在县中的那场演讲给他带来了尴尬的后果:由于他在演讲中大谈“梅毒”和“鸦片”,那些原准备把女儿嫁给他的人家纷纷怀疑他在国外花天酒地,便借口时局不对婚事缓办,像方家把女儿的照相、庚帖要了回去”

“出国留学热”收到了作者的无情嘲讽,然而,作者嘲讽的并不是方鸿渐一个人。那些混迹学界的文化人在作者嘲讽的笔下纷纷露出丑态,从“苏家圈子”到三闾大学,无一不是如此。

苏小姐是“苏家圈子”的中心人物。她有一张里昂大学的博士证书,是一位真正的博士,可是就是这位博士,却全文抄袭一首德国民歌;剑桥出身的新派诗人曹元朗写的是根本叫人看不懂的杂拼诗;更为可笑的是江湖骗子式“哲学家” 褚慎明,专门靠向罗素等著名哲学家写奉承信以博取对方回信,却以这些回信作为自己是哲学家的证明。还有那个含着烟斗、最善长用外语演讲的赵辛梅,这些任务已不在作者的讽刺笔下丑态百出。

在具体的描写中,《围城》大胆借鉴了西方心理描写的技巧,对人物的心理描写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深层次的进行艺术开掘。如对老处女范懿装腔作势的心态刻画,就十分传神深刻,范懿这位“女生指导”如昨日黄花无人问津,性格也变得古怪起来,他喜欢打听消息,搬弄是非,对女性的同事总要在背后攻击

几句,听说汪太太给他做媒,本来求之不得,却又故弄玄虚,强作矜持。虽极力自我克制,仍掩盖不了猴急的心情。汪处厚夫妇请吃饭,五点钟才到他就到了汪家,见过辛梅后,像画了个无形的圈子,把自己跟辛楣围在一起,谈话密切得滴水不漏,”而且处处随口凑趣,辛梅说这儿闷得很,没有玩儿的地方,范懿说:“可不是吗?我很少谈得来的人,呆在这儿真闷”。新没说曹禺是个伟大的戏剧 家,范懿快乐地拍着手掌道:“赵先生,我真高兴,你的意见跟我完全相同。” 高校长进来,辛梅趁机把首席让出来,高校长想了想后不同意,仍旧要辛梅坐,辛梅不肯,高校长让给范懿,“范小姐只是笑,身子像一条饬糖粘在椅子里。” 回去的路上,她几次设法要把同行的方鸿渐、刘小姐支开,留下赵辛楣和她两个人走。她一会儿说桥太窄,让辛梅陪她走河底;一会儿又说忘了手提包,让辛梅陪她去汪家取。作者善于透视人物的心理,适时挑开人与人之间温文尔雅的面纱,揭示出讽刺对象灵魂的丑陋。李梅亭在赴三闾大学求职的途中所表现出的吝啬心里,也很具讽刺意味。启程时,他抢着买低等船票,明明是为了自己省钱,却偏要撒谎骗取别人的好感;路途中,他因为舍不得用自己的新雨衣,边找借口用别人的伞;他带了一木箱药品,准备在内地的学校卖个好价钱,却不愿意给一些仁丹与身体不适的孙柔嘉服用。李梅亭这种正人君子的假面具在一次次的心理活动中被一层层无情的撕落。这样的讽刺,平淡中寓谐趣,稚拙而又致妙,幽默而又不失讽刺意味,细细品来,愈觉作者用笔之高。

二、通过幽默、诙谐的说话技巧来体现其中的讽刺艺术。从语言表达的技巧的角度来看,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语言手段,使作品的叙述语言机智、幽默,充满讽刺意味。作者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手法:

(一)故意混淆了语言的感情色彩,名似褒扬,实为贬抑。如作品开头描写了一群留学生:“他们天涯相遇,一见如故,谈起外患内乱得祖国,恨不得立刻就回去为他服务。船走得这样慢,大家一片乡心,正愁无以寄托,不知哪来的两副麻将牌。麻将当然是国技,又听说在美国很风行;打牌不但有故乡风味,并且也是世界潮流.”这段表面是褒扬,实质是讽刺。作者用反语的手法讽刺了留学生口头上爱国,行动上醉生梦死的生活态度。

(二)利用谐音转换造成强烈的讽刺效果。

作者善于在人命的解释上做文章。例如李梅亭自命不凡,在名片上将“李梅亭教授”译成英文:professor May Din Lea(五月、吵闹、草地),作者借赵辛楣的心理活动,将“梅亭”与“mating”(交配)联系起来,“赵辛楣狠命把牙齿咬嘴唇,因为他想着‘Mating’跟‘梅亭’也是同音而更有意义。”这就一针见血的揭出了李梅亭性格中的劣性,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收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三)利用不协调类比,造成强烈的讽刺效果

从嘲讽谐虐的角度出发,作者善于将貌似庄严、高雅的对象与渺小、粗俗的事物,社会政治、军事与外交领域的大事和日常生活的琐碎之事相提并论,寄讽刺于这种庄与谐、雅与俗、大与小的不协调之中。例如,文人写悼念文章为千古流芳,在世人眼里不失为高雅之举,作者却将其与殡丧生意并列类比:“文人最喜欢有人死,可以有题目做哀悼文章。棺材店和殡化馆只做新

死人的生意,文人会向一年、几年、几十年的陈死人身上深发感慨。”又如法国警察与犹太女人调情本事极琐屑的事,作者却将其与法国外交官的素质相并列:“那几个新派到安南或中国租界当警察的法国人正围着那个善于撒娇的犹太女人调情。睥斯麦曾说过,法国公使大使的特点就是一句外国话都不会讲;这几位警察并不懂得德文,居然能传情达意,引得犹太女人咯咯地笑。”在如换座位本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小事,作者却将它与政府迁都相类比,方鸿渐刚从法国回来的沈太太身上的狐臭熏得反胃,不禁想到:“政府可以迁都,自己倒不能换座位。”

(四)将人物的语言和行为、身份和举止相观照,使两者

产生巨大反差,增强讽刺效果

例如李梅亭一面嘴上一本正经地说“我们是大学教授”,一面在公共汽车里和苏州寡妇磨磨蹭蹭,在旅馆里以妓女调情,在学校所在的镇上嫖赌猖。

综上所述,无论从讽刺对象还是语言表达的技巧的角度来看,作者都成功的运用了讽刺艺术。正是讽刺艺术与其他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才使得《围城》这部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闪耀着灿烂的光芒!

参考文献;

【1】 吴宏聪、范伯群、中国现代文学史【M】武汉:武汉

大学出版社,1999:355

【2】 王卫平、论《围城》的三次接受高潮及其嬗变【A】

钱钟书研究【C】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68

第二篇:钱钟书

中文名: 钱钟书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江苏无锡县 出生日期: 1910年11月21日 逝世日期: 1998年12月19日 职业: 作家,文学研究家,翻译家 毕业院校: 清华大学,牛津大学 主要成就: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代表作品: 围城、管锥编、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人·兽

履历

钱锺书出生那天,曾有人送来一部《常州先哲丛书》,伯父为他取名 “仰先”,取“仰慕先哲”之义,字“哲良”。至此周岁抓周,抓了一本 书,父亲为他正式取名“锺书”。1920年 十岁 入无锡东林小学。1923年 十三岁 考入美国圣公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十九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因出众的才华受到罗家伦、吴宓、叶公超等人的欣赏,被看作特殊的学生。1932年,结识杨绛。1933年,与杨绛订婚。钱钟书和杨绛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取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赴英国牛津大学埃克塞 特学院英文系留学。与杨绛结婚,同船赴英。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B.litt学位。之后随杨绛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女儿钱瑗出生。1938年,秋,与杨绛乘法国邮船阿多士Ⅱ(AthosⅡ)回国。被清华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赴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系主任,并开始了《谈艺录》的写作。在湘西两年。其间于1940年暑假曾回家探亲,因道路不通,半途折回。完成《谈艺录》最初部分,约相当于《谈艺录》初稿的一半。完成《围城》 的布局、构思。有《中书君近诗》一册(非卖品)。有论文《中国诗和中国画》(1940)。此文后来收入了《开明书店二十周年纪念文集》(1947)、《旧文四篇》(1979)和《七缀集》(1985)。1941年,暑假由广西乘船到上海,珍珠港事件爆发,被困上海,任教于震旦女子文理学校,其间完成了《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散文随笔集《写在人生边上》由开明书店出版,是“开明文学新刊”之一。写作《围城》。其时困顿于上海沦陷区时期的经历和情绪,对《围城》题旨和书名的确定有重要的影响。1945年,抗战结束后,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在其后的三年中,其短篇小说《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围城》作者钱钟书先生诗文评《谈艺录》得以相继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是“晨光文学丛书”之一。1949年,回到清华任教;1953年调到文学研究所,其间完成《宋诗选注》,并参加了毛选翻译工作和《唐诗选》、《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1955—1957年 四十五—四十七岁在郑振铎、何其芳、王伯祥等人的支持下,穷两年之力完成了《宋诗选注》,选注了宋代81位诗人的297首作品。1957年因父病到湖北省亲,有《赴鄂道中》五首绝句,寄寓了对当时形势的感受。此年父亲钱基博病逝。1958年 四十八岁 《宋诗选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文化大革命”爆发。钱锺书、杨绛均被“揪出”作为“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经受了冲击。有人写大字报诬陷钱锺书轻蔑领袖著作,钱锺书、杨绛用事实澄清了诬陷。1972年3月回京,开始写作《管锥编》。1976年 六十六岁由钱锺书参与翻译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出版。诗作《老至》寄寓了对形势的感受。1980年 七十岁11月,赴日本访问。在早稻田大学作《诗可以怨》的演讲。《围城》重印。1982年 七十二岁《管锥编增订》出版。本年起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1983年 七十三岁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的身份主持中美比较文学双边讨论会,并致开幕词。《人兽鬼》和《写在人生边上》被列入“上海抗战时期文学丛书”,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1984年 七十四岁《也是集》由香港广角镜出版社出版。此书上半部是1979年以后发表的三篇论文:《诗可以怨》(1981)、《汉译第一首英译诗〈人生颂〉及有关二三事》(1982)、《一节历史掌故、一个宗教寓言、一篇小说》(1983);下半部从《谈艺录》补订本摘选。《谈艺录》补订本由中华书局出版。1998年 八十八岁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锺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当晚,江泽民总书记

亲自给钱先生的夫人杨绛打电话,对钱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在翌日新华社播出的新闻通稿中,出现“永垂不朽”字样。2.主要著作年表钱锺书先生字默存,曾用笔名中书君等。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外语,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绩。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用英文撰写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融汇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昆仑。60年来,钱钟书先生致力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淡泊名利,甘愿寂寞,辛勤研究,饮誉海内外,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卓越贡献,培养了几代学人,是中国的宝贵财富。钱先生在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方面的卓越成就,对于我们建设中国新文化,特别是在科学地扬弃中国传统文化和有选择地借鉴外来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钱先生给予中国文化的主要影响:一是以一种文化批判精神观照中国与世界。在精熟中国文化和通览世界文化的基础上,钱先生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总是表现出一种清醒的头脑和一种深刻的洞察力。他不拒绝任何一种理论学说,也不盲从任何一个权威。他毕生致力于确定中国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宫殿中的适当位置,从而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学艺术的总的格局中去。为此,他既深刻地阐发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厚意蕴和独特价值,也恰切地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和地域局限性。他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钱先生对于推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国人了解西方的学术以及使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化,起了很好的作用。二是以一种新的学术规范发展和深化中国学研究。中国是诗书礼义之邦,中国的学问源远流长,中国学早已蔚成世界之显学。在这个领域,一方面是勤谨笃实,硕果累累,另一方面却是陈陈相因,难以出新。思想方法上的僵化固守和学术方法上的划地为牢,极大地阻滞了前进的速度。在这种亟待变革的形势下,钱先生的治学方法应运而生。他数十年间所实践的“打通”、“参互”、“比较”的方法,努力使中国学自觉地成为一个科学的、开放的体系,从而获得一个更深、更广、更新的发展。三是以一种现代意识统领文学创作。钱钟书先生生活在一个农业国,但是,他却没有小生产所固有的狭隘保守观念;他主要研究的是中国古代文学,但是,他却没有三家村学究的陈腐迂阔做派。钱先生的创作贯注着一种强烈的现代意识,这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是并不多见的,有别于同时代的一般作品而与世界文**流颇为合拍。特别值得重视的是,他的文学创作都不是那种生吞活剥的东西,而是具有真正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为中国人也为外国人所喜爱的作品。四是以一种高尚的形象为中国知识分子树立人格上的榜样。在三、四十年代,钱钟书先生不向恶势力俯首,用文学作品辛辣地嘲弄了那个黑暗社会。1949年以后,钱钟书先生虽然“经过九蒸九焙的改造”,“文革”中更是受尽凌辱和折磨,但是,智者是不可征服的。钱钟书先生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忘记他作为一个学者,要为祖国和世界文化做出贡献的历史使命。他不走冷门,不投热机,不计利钝,不易操守,反对树宗立派,只是一心一意地搞研究、出成果。在当今之世,这种品格更其难能可贵。

第三篇:钱钟书

钱钟书《围城》读书笔记

读《围城》先是为其幽默所折服,细细回想,才品味出表面的幽默背后,其实别有洞天。

《围城》的整个脉络,大抵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以方鸿渐为例,外人看似风光,殊不知此人正被学历,婚姻等问题层层围困,无法挣脱。而在钱钟书笔下,其他的人物,也大都作茧自缚,痛并困惑却不自知。这些“聪明人”之所以像一样被困,说到底是因为人性软弱,逃不过欲望作祟。这种立意上的深刻,在钱老笔下却表现得轻快流畅。看似轻松的调侃,却是对时弊,人性犀利的讽刺。这种辛辣的幽默,读来酣畅淋漓,细想却发人深省。

自序言起,钱钟书已经开始以其独特的语言就当时华而不实的“献书”风气小小地幽了一默:近来觉得献书也像“致身于国”、“还政于民”等等佳话,只是语言幻成的空花泡影,名说交付出去,其实只仿佛魔术家玩的飞刀,放手而并没有脱手。随你怎样把作品奉献给人,作品总是作者自己的。大不了一本书,还不值得这样精巧地不老实,因此罢了。

钱老书中的幽默并不是单纯的插科打诨,而是着力于中西方文化,或中国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间的冲突:一是嘲讽对西方文化的生搬硬套:“生平最恨小城市的摩登姑娘,落伍的时髦,乡气的都市化,活像那第一套中国裁缝仿制的西装,把做样子的外国人旧衣服上两方补丁,照式在衣袖和裤子上做了”。二是探讨对西方文明和西方文化的吸收中的荒诞,一如方鸿渐在家乡中学演讲时所说的,“海通几百年来,只有两件西洋东西在整个中国社会里长存不灭。一件是鸦片,一件是梅毒,都是明朝所吸收的西洋文明。”三是以现代文化比照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弊端:方鸿渐的父亲方老先生的迂腐,他推荐的线装书中„中国人品性方正所以说地是方的,洋人品性圆滑,所以主张地是圆的‟。

钱式幽默同样针砭了社会的时弊。“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一语道破了流于形式的浮夸风气。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被钱老所不屑的一些做法,在现代却随处可见。文凭至上已成为大多用人单位的常态,假学位的现象在今日更是屡见不鲜,若钱老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围城》中的讽刺,最终落点仍然是对人性的剖析。整个离奇的故事本身就是最大的讽刺,集中体现了人性中的欺诈、虚荣、软弱、对环境的无奈。在其与爱尔兰人荒诞的交涉过程中,尔虞我诈,锱铢必争,最终方鸿渐获胜,取得“也许是中国自有外交或订商约以来唯一的胜利”,双方均表现得既虚伪又吝啬。此外张买办中文夹英文,被钱钟书讽刺为“牙缝里的肉屑”的说话方式也可折射出崇洋媚外,贪慕虚荣心态。书中其余各处描写均表现了世间百态,或丑陋或滑稽,不一而足。

《围城》式幽默,发人深省,同样也引发了了我些许的思考。只要有欲望的地方,就有所谓的“围城”,在我们津津乐道于方鸿渐被层层围住的同时,自己是否也身在其中,道德,地位,金钱,乃至情感,一圈圈的围城,很多人似乎浑然不觉,即使了解,也未必敢正视,即使正视,也不见得想出来,当真想出来的时候,不是看破红尘便也垂垂老矣,当然,的的确确有不少的人想逼进来,那便又是一个进出的循环.人生就是在此循环中过的,我们自始终究要走进那一个一个的围城,无可避免,却并非每一个人都可以走出来,所谓执念,便是对于这类人所说的.而我想,<围城>虽点出时弊,却无法解决,是否算是悲哀,而我们,虽知身陷其中而无法自拔,是否也是一种悲哀?

第四篇:钱钟书的《论快乐》--读后感

钱老的书中总是透露着幽默和睿智。记得高中时捧着《围城》,几个同学看的时候笑得抱成一团。《论快乐》是钱老《写在人生边上》小集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中的一篇文章,我在中学的时候就读过。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到的,想到的跟以往是大不相同的。因此,现在再重读这篇文章时,感觉也是跟原来不同的,绝不是原来单纯地觉得好笑。现在则会静下

心来细细地品味文章的深层次的涵义了。因为真正的智慧不是直白,它需要细细品味,像酒一样,越品越感受到它的真实。同时也能体会到智慧的深邃。《论快乐》就是这样一篇充满了智慧的文章。文中对“快乐”从几个方面进行了诠释。首先说它是易逝的,“欢娱嫌夜短”;再说“永远快乐不但是渺茫地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地不能成立”;接下来又向读者阐明快乐是人生存下来的催化剂;然后又说明快乐其实是精神层次上的感受;最后作者坚定地认为“人生虽不快乐,但仍能乐观。”这里前面的“快乐”意味着物质上的享受,而后面的“乐观”这个精神意义上的涵义才是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快乐。而这句话也是文章的主旨。掩卷沉思,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看到的、面对的、经历的、回想的大多数是拼搏时的艰辛,失败时的痛苦。而成功时的快乐则是奋斗过后的一个界碑,那只能是一瞬间的感受,进步的人在快乐瞬间过后,便会越过这个界碑,朝下一个目标前进。在前进的过程中又将会面对艰辛和痛苦。而不求上进的人虽然可以躺在功劳簿上享受着“快乐”,但那也会是短暂的瞬间,因为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向前,社会在进步的过程中就像一个筛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把落伍的给清理出去。这个时候,他还能快乐吗?

钱老在文章的末尾写到,“是的,这有点矛盾。矛盾是智慧的代价。这是人生对人生观开得玩笑。”“矛盾”这个概念小而理解就是对不相容的事物的一种描述,大而解释则又是一个深奥的哲学命题。哲学的伟大之处就是它能将不管多大的问题给简而化之,用一个概念就概括了,但同时又神圣得让人不敢去触碰。由此可见,世间万物都处在矛盾之中,哲学也不例外。那与快乐相矛盾的事物是什么呢?痛苦、绝望似乎都不能很好地来概括,因为快乐本身就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谁能给出快乐的具体概念呢?钱老在文章中也没有给快乐下定义,但是他说了这么一句,“一切快乐的享受都是属于精神的。”他反对将“快乐分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并且认为“这是最糊涂的分析”,由此就递进得到了“人生虽不快乐,但仍然乐观”这样一个论断。这与钱老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有很大关系。旧中国,内忧外患,人民生活水平极其低下。而像钱老这样的知识分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空有一身的才能却不能得到施展。在当时,钱老等一大批的知识分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高举民主救国的旗帜,传播先进的文化,用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救国的斗争中去,虽然生活上境遇很差,但他们是乐观的,在斗争中他们实现了自己的价值,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希望。此时的他们一定是快乐的。

再想想我们当代的大学生,物质上的富裕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多少快乐,因为在大学生中流行着“郁闷“这样一个字眼。我想,接受着高等教育,生活上无忧无虑的天之骄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们;未来国家、民族的栋梁们,理应是这片土地上最富有激情、最富有活力的群体,何苦要天天发出“郁闷”这个听起来不快乐的词语呢?

仔细想想,恐怕是物质上的富足导致了精神上的空虚。那么这些是谁的责任呢?是社会,是家长,还是我们自己呢?都有。社会的大气候会影响我们的思想,家长望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成龙的心态会让我们这些度过了高考独木桥的大学生有种优越感。但说到底还是我们自己,上了大学后没有了父母在身边,没有了中学时老师的管教,学业的轻松让我们不禁觉得飘飘然。有同学沉迷于花前月下,有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有同学沉迷于吃喝玩乐。虽然这些都是少数,但他们却让其余的多数在心态上发生了变化。他们会认为,“他们活得多潇洒,多快乐,我们这样可真是郁闷。”但是想想,他们那是真正的快乐吗?真的是永久的快乐吗?

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西方有句谚语“智慧是快乐的源泉”。要想拥有快乐,我们就要先拥有智慧。应该时刻保持刻苦努力地学习,书本中的知识被你掌握了就是智慧。智慧是快乐的源泉,要最终感受到快乐就要去用自己的力量去奋斗,在奋斗的过程中你也会遇到痛苦,但那是得到快乐的必经之路,因为寻找快乐,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事物是矛盾而统一的,在奋斗中慢慢地体会寻找快乐的激情,为了快乐,让我们去奋斗吧!

第五篇:钱钟书的《论快乐》--读后感

钱老的书中总是透露着幽默和睿智。记得高中时捧着《围城》,几个同学看的时候笑得抱成一团。《论快乐》是钱老《写在人生边上》小集中的一篇文章,我在中学的时候就读过。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到的,想到的跟以往是大不相同的。因此,现在再重读这篇文章时,感觉也是跟原来不同的,绝不是原来单纯地觉得好笑。现在则会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文章的深层次的涵义了。因为真正的智慧不是直白,它需要细细品味,像酒一样,越品越感受到它的真实。同时也能体会到智慧的深邃。《论快乐》就是这样一篇充满了智慧的文章。矛盾是智慧的代价。这是人生对人生观开得玩笑。”“矛盾”这个概念小而理解就是对不相容的事物的一种描述,大而解释则又是一个深奥的哲学命题。哲学的伟大之处就是它能将不管多大的问题给简而化之,用一个概念就概括了,但同时又神圣得让人不敢去触碰。由此可见,世间万物都处在矛盾之中,哲学也不例外。那与快乐相矛盾的事物是什么呢?痛苦、绝望似乎都不能很好地来概括,因为快乐本身就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谁能给出快乐的具体概念呢?钱老在文章中也没有给快乐下定义,但是他说了这么一句,“一切快乐的享受都是属于精神的。”他反对将“快乐分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并且认为“这是最糊涂的分析”,由此就递进得到了“人生虽不快乐,但仍然乐观”这样一个论断。这与钱老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有很大关系。旧中国,内忧外患,人民生活水平极其低下。而像钱老这样的知识分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空有一身的才能却不能得到施展。在当时,钱老等一大批的知识分高举民主救国的旗帜,传播先进的文化,用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救国的斗争中去,虽然生活上境遇很差,但他们是乐观的,在斗争中他们实现了自己的价值,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希望。此时的他们一定是快乐的。

再想想我们当代的大学生,物质上的富裕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多少快乐,因为在大学生中流行着“郁闷“这样一个字眼。我想,接受着高等教育,生活上无忧无虑的天之骄们;未来国家、民族的栋梁们,理应是这片土地上最富有激情、最富有活力的群体,何苦要天天发出“郁闷”这个听起来不快乐的词语呢?

仔细想想,恐怕是物质上的富足导致了精神上的空虚。那么这些是谁的责任呢?是社会,是家长,还是我们自己呢?都有。社会的大气候会影响我们的思想,家长望成龙的心态会让我们这些度过了高考独木桥的大学生有种优越感。但说到底还是我们自己,上了大学后没有了父母在身边,没有了中学时老师的管教,学业的轻松让我们不禁觉得飘飘然。

下载论钱钟书的[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钱钟书的[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钱钟书经典语录

    1、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2、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阔佬的小姐,宗旨倒并......

    钱钟书——读书笔记

    读钱钟书心得 杨显忠100112008067 钱钟书先生是一位博学的国学大师,其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及独到的见解让人折服,读他的文章不仅能学到知识更主要的是学到一些为人处世的精妙......

    钱钟书语录

    钱钟书语录1、考古学提倡发掘坟墓以后,好多古代死人的朽骨和遗物都暴露了;现代文学成为专科研究以后,好多未死的作家的将朽或已朽的作品都被发掘而暴露了。被发掘的喜悦使我们......

    钱钟书故事

    1.清华读书创造纪录 • 高分高能者大有人在。比如化学家侯德榜院士,当年考清华12门功课1200分满分,但他的动手能力也很强,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著名桥梁......

    读钱钟书的《论快乐》有感

    读钱钟书《论快乐》有感 在钱钟书的《论快乐》一文中,我喜欢这样两段话:(一)“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快过的决不会永久;我们永远快乐,正好象说......

    钱钟书《围城》读后感

    《围城》读后感 我是一个没有踏入婚姻的单身女性,多年来一直受找不到对象这件事的困扰,看到身边结了婚的伙伴们,大多都很幸福,但是也各有各的忧愁,基于此,我想到了围城中经典的那......

    钱钟书《围城》读书笔记

    钱钟书《围城》读书笔记 “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似乎始终贯穿着《围城》这部小说,也成为这部小说的经典名言。这部小说主要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

    《窗》(钱钟书)教案

    《窗》(钱钟书)教案------------------ [教学对象分析] 《窗》是(广东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的第三单元的一篇议论散文,这类文章高一学生在初中时没有接触过,初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