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修订证券公司行政许可审核工作指引第10号(证券公司增资扩股和股权变更)发展与协调

时间:2019-05-15 09:30: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修订证券公司行政许可审核工作指引第10号(证券公司增资扩股和股权变更)发展与协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修订证券公司行政许可审核工作指引第10号(证券公司增资扩股和股权变更)发展与协调》。

第一篇:关于修订证券公司行政许可审核工作指引第10号(证券公司增资扩股和股权变更)发展与协调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关于修订证券公司行政许可审核工作指引第10号(证券公司增资扩股和股权变

更)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证监局:

为进一步完善证券公司增资扩股和股权变更的审核工作,经研究,决定对《证券公司行政许可审核工作指引第10 号——证券公司增资扩股和变更持有5%以上股权的股东、实际控制人的审核要求》进行修订。现发布经修订的《证券公司行政许可审核工作指引第10 号——证券公司增资扩股和股权变更》(见附件),统一适用于证券公司增资扩股、变更持有5%以上股权股东的审核工作和变更持有5%以下股权股东的备案工作,请各局遵照执行,并做好辖区证券公司的指导工作。

二0一0年九月十九日

证券公司行政许可审核工作指引第10号(证券公司增资扩股和股权变更)为落实行政许可公开透明原则,切实加强对证券公司股东的监管,推动证券公司完善治理结构,促进证券公司规范发展,根据《行政许可法》、《公司法》、《证券法》和《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引。

一、证券公司增资扩股和股权变更,适用本指引。

二、证券公司增资扩股和变更持有5%以上股权的股东,应当依法报中国证监会核准。证券公司变更持有5%以下股权的股东,应当事先向住所地证监局报备。

三、证券公司股东股权转让比例不到5%,但存在下列情形的,应当依法报中国证监会核准:

(一)股权变更导致股权受让方持股比例达到5%以上。

(二)股权变更导致他人以持有证券公司股东的股权或者其他方式,实际控制证券公司5%以上的股权。

(三)股权变更导致境外投资者直接持有或者间接控制证券公司股权。

四、持有证券公司5%以上股权的股东应当净资产不低于实收资本的50%,或有负债未达到净资产的50%,不存在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情形。

对于以提供担保为常规性经营活动的股东,计算或有负债时可以剔除取得的反担保金额。

五、持有证券公司5%以上股权的股东应当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最近2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可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依据)。因为股东发生合并、分立,或者国有产权无偿划转导致证券公司股权变更,入股股东成立不满2个会计年度的,应当自成立以来累计盈利。

六、入股股东应当充分知悉证券公司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经营管理状况和潜在的风险等信息,投资预期合理,出资意愿真实。

七、股东入股后股权权属应当清晰,不存在权属纠纷以及未经批准委托他人或者接受他人委托持有或者管理证券公司股权的情形。

八、入股股东应当具备按时足额缴纳出资的能力;出资款须为来源合法的自有资金,从以入股股东名义开立的银行账户划出。入股股东不得虚假出资或者抽逃出资。入股股东对其他企业的长期投资余额(包括本次对证券公司的投资额),不得超过入股股东的净资产。国有投资控股公司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九、入股股东应当充分知悉并且能够履行股东权利和义务,不存在未实际开展业务、停业、破产清算等影响履行股东权利和义务的情形。

十、入股股东应当信誉良好,最近3年(成立未满3年的股东自成立以来,下同)在中国证监会、银行、工商、税务、监管部门、主管部门等单位无不良诚信记录;最近3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不存在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3年的情形。

十一、入股行为应当已经履行法定程序(包括证券公司、股权出让方和入股股东的内部决策程序和应当由上级单位或者监管部门批准的批准程序等),不得损害老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存在潜在法律障碍或者纠纷。

十二、入股股东应当逐层说明其股权结构直至最终权益持有人,以及其与其他股东的关联关系或者一致行动人关系。

十三、入股股东以及入股股东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参股证券公司的数量不超过2家,其中控制证券公司的数量不超过1家。不存在境外投资者未经批准直接持有或者间接控制证券公司股权的情形;境外投资者直接或者间接参股的企业入股证券公司的,按照权益穿透计算,境外投资者间接拥有证券公司股权权益的比例不得达到5%以上。

十四、入股股东的持股期限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存在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的证券公司,证券公司的控股股东,以及受证券公司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控制的股东,自持股日起60个月内不得转让所持证券公司股权;其他股东,自持股日起36个月内不得转让所持证券公司股权。

(二)不存在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的证券公司,股东自持股日起48个月内不得转让所持证券公司股权。

(三)证券公司以未分配利润或者公积金转增资本,如果参与增资的股东持股期限尚未届满,其新增股权在持股期限内也不得转让。

(四)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不同主体之间转让证券公司股权,或者原股东发生合并、分立导致所持证券公司股权由合并、分立后的新股东依法承继,或者股东为落实中国证监会等监管部门的规范整改要求,或者因证券公司发生合并、分立、重组、风险处置等特殊原因,股东所持股权经中国证监会同意发生转让的,不受持股期限的限制,但入股股东应当符合上述第(一)、(二)项的规定。

(五)商业银行行使质权取得证券公司股权的,不受持股期限限制,但应当自取得股权之日起2年内予以处分。

十五、证券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应当对完善证券公司治理结构有切实可行的计划安排,对保持证券公司经营管理的独立性、防范风险传递和不当利益输送,有明确的自我约束机制和安排。

十六、信托公司入股证券公司,应当符合下列审慎性监管要求:

(一)不存在新增信托公司持有证券公司5%以上股权的情形。原股东发生合并、分立,或者国有产权无偿划转,导致新增信托公司持有证券公司5%以上股权的,不受此限。

(二)不存在信托公司成为证券公司第一大股东或者控股股东的情形。由于历史原因成为证券公司第一大股东或者控股股东,或者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不同主体之间转让证券公司股权,或者原股东发生合并、分立,或者国有产权无偿划转,导致已经持有证券公司5%以上股权的信托公司股东成为证券公司控股股东、第一大股东,且经有关监管部门同意的,不受此限。

(三)信托公司应当严格落实分业经营有关规定,与证券公司在人员、机构、资产、经营管理、业务运作等方面相互独立。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入股证券公司,比照信托公司入股证券公司有关政策执行。

十七、不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有限合伙企业入股证券公司的,有限合伙企业与负责执行有限合伙企业事务的普通合伙人应当综合具备入股股东的资格条件和要求,并符合下列规定:

(一)入股的证券公司存在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且股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保持稳定。

(二)入股的证券公司家数不得超过2家,不得成为证券公司第一大股东、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不得参与证券公司经营管理,不得推荐人员担任证券公司高级管理人员。

(三)如实说明资金来源和出资人的背景情况,包括名称或者姓名、国籍、经营范围或者职业、出资额等。

(四)负责执行有限合伙企业事务的普通合伙人,应当承诺有限合伙企业入股证券公司不违反反洗钱的规定,不违反我国证券业对外开放政策,不存在损害我国国家利益的情形,对有限合伙企业入股证券公司承担最终责任。

(五)有限合伙企业设有存续期限的,其入股时剩余的存续期限应当大于规定持股期限,并应当在存续期限届满前转让所持证券公司股权。

(六)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审慎性监管要求。

十八、证券公司应当明确增资扩股事项的具体责任人,制定明确可行的增资扩股方案,包括合理确定增资价格、规划增资资金用途,明确增资股东筛选标准等。

十九、证券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负责增资扩股事项的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当组织公司对增资股东符合本指引有关规定的情况做好尽职调查工作。

二十、证券公司应当向现有股东和入股股东真实、准确、完整说明公司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经营管理状况和潜在的风险等信息。入股股东中存在有限合伙企业的,公司应当向其他股东说明有限合伙企业入股的特殊性,包括有限合伙企业由其普通合伙人管理控制,其所持证券公司股权实际由普通合伙人全权管理,其入股证券公司的最终责任由普通合伙人承担,设有存续期限的有限合伙企业须到期退出等。有限合伙企业入股的上市证券公司,还应当按规定对外进行信息披露。

二十一、增资扩股和股权变更过程中,对于股东可能出现的违法违规或者违反承诺行为,证券公司应当与入股股东事先约定处理措施。

对于证券公司可能出现的违法违规或者违反承诺行为,证券公司应当事先制定处理措施,明确对责任人的内部责任追究,并配合监管机构调查处理。

二十二、外资参股证券公司增资扩股和股权变更适用本指引;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对境外投资者持有证券公司股权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十三、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或者协议转让等方式,上市证券公司依法变更持有5%以下股权的股东,不适用本指引,但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我会相关规定。

第二篇:证券公司行政许可审核工作指引第10号——证券公司增资扩股和股权变更

证券公司行政许可审核工作指引第10号——证券公司增资扩股和股权变更

机构部部函[2010]505号

为落实行政许可公开透明原则,切实加强对证券公司股东的监管,推动证券公司完善治理结构,促进证券公司规范发展,根据《行政许可法》、《公司法》、《证券法》和《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引。

一、证券公司增资扩股和股权变更,适用本指引。

二、证券公司增资扩股和变更持有5%以上股权的股东,应当依法报中国证监会核准。证券公司变更持有5%以下股权的股东,应当事先向住所地证监局报备。

三、证券公司股东股权转让比例不到5%,但存在下列情形的,应当依法报中国证监会核准:

(一)股权变更导致股权受让方持股比例达到5%以上。

(二)股权变更导致他人以持有证券公司股东的股权或者其他方式,实际控制证券公司5%以上的股权。

(三)股权变更导致境外投资者直接持有或者间接控制证券公司股权。

四、持有证券公司5%以上股权的股东应当净资产不低于实收资本的50%,或有负债未达到净资产的50%,不存在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情形。

对于以提供担保为常规性经营活动的股东,计算或有负债时可以剔除取得的反担保金额。

五、持有证券公司5%以上股权的股东应当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最近2个会计连续盈利(可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依据)。因为股东发生合并、分立,或者国有产权无偿划转导致证券公司股权变更,入股股东成立不满2个会计的,应当自成立以来累计盈利。

六、入股股东应当充分知悉证券公司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经营管理状况和潜在的风险等信息,投资预期合理,出资意愿真实。

七、股东入股后股权权属应当清晰,不存在权属纠纷以及未经批准委托他人或者接受他人委托持有或者管理证券公司股权的情形。

八、入股股东应当具备按时足额缴纳出资的能力;出资款须为来源合法的自有资金,从以入股股东名义开立的银行账户划出。入股股东不得虚假出资或者抽逃出资。入股股东对其他企业的长期投资余额(包括本次对证券公司的投资额),不得超过入股股东的净资产。国有投资控股公司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九、入股股东应当充分知悉并且能够履行股东权利和义务,不存在未实际开展业务、停业、破产清算等影响履行股东权利和义务的情形。

十、入股股东应当信誉良好,最近3年(成立未满3年的股东自成立以来,下同)在中国证监会、银行、工商、税务、监管部门、主管部门等单位无不良诚信记录;最近3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不存在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3年的情形。

十一、入股行为应当已经履行法定程序(包括证券公司、股权出让方和入股股东的内部决策程序和应当由上级单位或者监管部门批准的批准程序等),不得损害老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存在潜在法律障碍或者纠纷。

十二、入股股东应当逐层说明其股权结构直至最终权益持有人,以及其与其他股东的关联关系或者一致行动人关系。

十三、入股股东以及入股股东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参股证券公司的数量不超过2家,其中控制证券公司的数量不超过1家。不存在境外投资者未经批准直接持有或者间接控制证券公司股权的情形;境外投资者直接或者间接参股的企业入股证券公司的,按照权益穿透计算,境外投资者间接拥有证券公司股权权益的比例不得达到5%以上。

十四、入股股东的持股期限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存在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的证券公司,证券公司的控股股东,以及受证券公司控股

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控制的股东,自持股日起60个月内不得转让所持证券公司股权;其他股东,自持股日起36个月内不得转让所持证券公司股权。

(二)不存在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的证券公司,股东自持股日起48个月内不得转让所持证券公司股权。

(三)证券公司以未分配利润或者公积金转增资本,如果参与增资的股东持股期限尚未届满,其新增股权在持股期限内也不得转让。

(四)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不同主体之间转让证券公司股权,或者原股东发生合并、分立导致所持证券公司股权由合并、分立后的新股东依法承继,或者股东为落实中国证监会等监管部门的规范整改要求,或者因证券公司发生合并、分立、重组、风险处置等特殊原因,股东所持股权经中国证监会同意发生转让的,不受持股期限的限制,但入股股东应当符合上述第(一)、(二)项的规定。

(五)商业银行行使质权取得证券公司股权的,不受持股期限限制,但应当自取得股权之日起2年内予以处分。

十五、证券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应当对完善证券公司治理结构有切实可行的计划安排,对保持证券公司经营管理的独立性、防范风险传递和不当利益输送,有明确的自我约束机制和安排。

十六、信托公司入股证券公司,应当符合下列审慎性监管要求:

(一)不存在新增信托公司持有证券公司5%以上股权的情形。原股东发生合并、分立,或者国有产权无偿划转,导致新增信托公司持有证券公司5%以上股权的,不受此限。

(二)不存在信托公司成为证券公司第一大股东或者控股股东的情形。由于历史原因成为证券公司第一大股东或者控股股东,或者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不同主体之间转让证券公司股权,或者原股东发生合并、分立,或者国有产权无偿划转,导致已经持有证券公司5%以上股权的信托公司股东成为证券公司控股股东、第一大股东,且经有关监管部门同意的,不受此限。

(三)信托公司应当严格落实分业经营有关规定,与证券公司在人员、机构、资产、经营管理、业务运作等方面相互独立。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入股证券公司,比照信托公司入股证券公司有关政策执行。

十七、不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有限合伙企业入股证券公司的,有限合伙企业与负责执行有限合伙企业事务的普通合伙人应当综合具备入股股东的资格条件和要求,并符合下列规定:

(一)入股的证券公司存在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且股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保持稳定。

(二)入股的证券公司家数不得超过2家,不得成为证券公司第一大股东、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不得参与证券公司经营管理,不得推荐人员担任证券公司高级管理人员。

(三)如实说明资金来源和出资人的背景情况,包括名称或者姓名、国籍、经营范围或者职业、出资额等。

(四)负责执行有限合伙企业事务的普通合伙人,应当承诺有限合伙企业入股证券公司不违反反洗钱的规定,不违反我国证券业对外开放政策,不存在损害我国国家利益的情形,对有限合伙企业入股证券公司承担最终责任。

(五)有限合伙企业设有存续期限的,其入股时剩余的存续期限应当大于规定持股期限,并应当在存续期限届满前转让所持证券公司股权。

(六)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审慎性监管要求。

十八、证券公司应当明确增资扩股事项的具体责任人,制定明确可行的增资扩股方案,包括合理确定增资价格、规划增资资金用途,明确增资股东筛选标准等。

十九、证券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负责增资扩股事项的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当组织公司对增资股东符合本指引有关规定的情况做好尽职调查工作。

二十、证券公司应当向现有股东和入股股东真实、准确、完整说明公司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经营管理状况和潜在的风险等信息。入股股东中存在有限合伙企业的,公司应当向其他股东说明有限合伙企业入股的特殊性,包括有限合伙企业由其普通合伙人管理控制,其所持证券公司股权实际由普通合伙人全权管理,其入股证券公司的最终责任由普通合伙人承担,设有存续期限的有限合伙企业须到期退出等。有限合伙企业入股的上市证券公司,还应当按规定对外进行信息披露。

二十一、增资扩股和股权变更过程中,对于股东可能出现的违法违规或者违反承诺行为,证券公司应当与入股股东事先约定处理措施。

对于证券公司可能出现的违法违规或者违反承诺行为,证券公司应当事先制定处理措施,明确对责任人的内部责任追究,并配合监管机构调查处理。

二十二、外资参股证券公司增资扩股和股权变更适用本指引;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对境外投资者持有证券公司股权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十三、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或者协议转让等方式,上市证券公司依法变更持有5%以下股权的股东,不适用本指引,但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我会相关规定。

第三篇:北京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发展与协调(推荐)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北京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通知》(国发[2004]10号,以下简称《纲要》),结合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本市行政执法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建设世界城市为目标,紧紧围绕“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和首都改革、发展、稳定的总体任务,转变执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率,努力塑造“严格、规范、公正、廉洁、文明、高效”的执法形象,营造和谐、以人为本的执法环境,全面提升首都行政执法水平。

二、创新执法体制和方式,切实改善执法的社会效果

(一)深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按照行政许可法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通过授权、委托等方式,进一步精简下放许可事项,简化办理流程,禁止任何部门在法律规定之外自行增设许可事项、环节和条件。许可事项涉及多个部门或一个部门办理多项许可的,要实行“统一办理”、“联合办理”和“集中办理”。要深入研究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全面落实许可听证和许可决定公开制度,切实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办事便利。

(二)加强基层执法工作。进一步推进执法重心下移,将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生产直接相关的执法事项主要交由区县政府及其所属执法部门实施。完善行政执法级别管辖制度,明确不同层级执法管辖范围,避免重复交叉执法。继续深化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改革,合理规范综合执法部门职权,完善综合执法部门与相关管理部门职能衔接机制。总结推广加强基层执法工作的经验,进一步整合基层执法力量,强化区县、乡镇(街道)两级对各专业执法机构的统筹协调与监督考核,努力提高基层执法效能。

(三)创新执法方式。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切实把保护合法、服务守法与制裁违法相结合,全面推行行政指导,逐步通过制定规划计划、发布政策信息以及行政合同等方式实现行政目标,引导行政相对人自觉守法、依法办事,努力降低守法和执法成本。改进执法检查工作,转变单纯依靠处罚进行管理的做法,注重疏堵结合。切实落实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行政处罚对违法当事人的警诫和教育功能。努力完善行政调解机制,积极做好与履行执法职责相关的行政争议和民事权益争议调解工作,切实发挥行政调解的功能和作用。逐步整合行政相对人守法和违法信息,探索建立守法状况信用评价体系,将自我约束、行业自律与执法监督相结合,切实改善执法的社会效果。

三、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切实提高执法效率

(一)建立和完善经常化的执法模式和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和实践定岗、定责等多种形式的执法管辖模式,切实解决怠于履责以及执法不到位、缺位等问题。建立执法检查、公众举报与技术手段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对各类违法现象,力求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对违法建设、非法营运载客、滥发“小广告”等一些城市管理的痼疾顽症,以及其他社会危害较大、直接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现象,要切实加大执法力度,努力提高执法到位率。

(二)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切实加强对行政执法责任制及其配套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将其作为层级执法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与执法机构、执法人员的奖惩任免挂钩。全面开展执法评议考核工作,建立评价考核指标体系,规范评议考核工作,将社会评价与内部考核相结合,切实提高评议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把执法评议考核结果纳入依法行政考核,切实发挥执法评议考核奖优罚劣的作用。

(三)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执法协调制度。建立执法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以市场监管、城市建设与运行管理、公共安全监管等领域为重点,逐步实现执法信息的互通与共享。建立执法协调机制,各执法部门要主动承担协调与配合责任,努力实现执法工作的无缝衔接和有效合作。区县政府对市级以下垂直管理部门在本辖区内的执法工作,要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督。法制、编制部门要加强法规、规章具体实施的说明和解释工作,及时协调解决执法中的问题。要切实支持和保障执法人员依法履行执法职责,对阻碍甚至以暴力、威胁方式阻碍执法的行为,要依法坚决处理。

(四)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之间以及行政机关之间的工作衔接机制。加强行政执法部门与公安、检察机关对执法中发现的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办理、监督、反馈等工作以及相互间的衔接与配合,纠正“以罚代刑”现象,及时惩处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明确执法部门之间案件移送的范围、种类、标准、方式和程序,落实承办机构和责任,切实保证行政违法案件及时移送和处理。

(五)努力提高行政执法的科技水平。总结、推广区县和部门推行电子政务的经验和举措,鼓励和支持执法部门积极开发利用在线申请、投诉、缴付以及在线监督、监测等功能,逐步实现执法信息网上传递和执法文书电子化操作。切实加强对不同执法领域和不同执法类别技术装备问题的研究,按照执法的实际需求,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全面提升行政执法的技术装备水平。

四、完善执法程序制度,切实提高执法的规范化水平

(一)全面清理和修订行政执法程序。各执法部门要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开展现行执法程序清理、修订工作。清理和修订执法程序,要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和《纲要》,体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既有效规范行政行为、促进公正执法,又高效便民,切实保障行政相对人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二)规范重点环节的执法程序。进一步完善执法检查程序,对不同情形规定不同的执法检查措施,明确进行检查的具体要求和规范。进一步完善调查取证程序和证据规则,规范调查取证活动,不得以违法方式获取证据。进一步完善听证程序,适度扩大听证事项范围,把听证记录作为行政决定的重要依据,增强听证制度的公正性和有效性。继续深化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积极开展行政许可案卷评查试点,不断提升执法人员对执法程序与文书的操作能力和水平。

(三)建立和落实行政决定裁量基准制度。按照平等原则、比例原则以及排除干扰等法律适用原则,制定并完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强制、行政给付等执法裁量基准,逐步提高裁量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力求做到对一个事实或行为在法律适用上大体一致,从制度和程序上抑制和减少随意性,确保公正执法。

五、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切实转变执法形象

(一)大力开展执法形象建设。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和公平正义的执法理念,增强规则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塑造“严格、规范、公正、廉洁、文明、高效”的执法形象,营造首都和谐的执法环境。制定并推行执法行为基本规范,推广执法规范用语,开展创建执法标兵、模范执法示范区(岗)活动,努力展现首都行政执法新形象。

(二)切实加强执法资格管理。按照不同执法岗位要求,制定岗位资格标准,建立执法人员数据库,实行执法资格动态管理,不断提高执法队伍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对执法部门必须聘用的辅助人员要建立培训考核和资格管理制度,严禁无执法资格人员从事行政执法工作。

(三)切实加强执法培训考核。以提高执法人员依法履责、协调解决问题、语言文字表达、应急处置和运用岗位专业技能等五种能力为核心,以执法岗位资质需求为标准,编纂执法培训系列教材、大纲及题库,逐步实现执法人员培训考核标准化和制度化,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

六、拓宽执法监督渠道,切实增强监督实效

(一)建立和完善各项配套监督制度与机制。积极探索并建立层级监督、专门监督和内部监督相结合的行政机关自我监督机制,完善检查、报告、评估、备案、评查、公开等执法监督制度。要把执法监督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切实增强监督力度。建立执法问题收集、处理、反馈系统,对社会关注的执法热点问题,要及时反馈和处置。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监察机关要依法列为“重要检查事项”,及时介入并调查处理。全面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执法中有刁难当事人、推诿扯皮、怠于履责等行为或有重大过失行为的,要追究执法过错责任直至追究

行政责任。要进一步完善执法投诉举报制度,把社会公众和行政相对人对执法行为的投诉与监督意见作为执法监督的重要依据,逐步提高社会评价在执法监督和考核中的权重,切实增强层级监督、专门监督与社会监督的互动与合力。

(二)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应诉工作。要进一步畅通申请行政复议的渠道,推行案件公开审理,努力化解行政争议,加大复议纠错力度,促进执法部门不断改进执法工作。继续推进行政复议制度创新,努力发挥复议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复议指导工作。深入贯彻落实行政诉讼法,制定行政机关应诉工作规则,规范应诉工作,提高应诉水平,自觉接受人民法院依法对执法行为的监督。

各相关单位要统筹规划,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和分工,认真抓好落实。各级执法部门要着重对照群众普遍关注的执法问题,认真查找差距,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措施。法制、监察、编制、人力社保等部门要做好本意见的组织推动和指导协调工作。要把贯彻落实本意见的情况列入政府绩效管理,加强督查考评,切实推动本市行政执法工作水平提高。

北京市人民政府

二0一0年九月二十六日

第四篇:吴忠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促进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发展与协调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吴忠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促进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

(吴政发〔2009〕44号 2009年5月25日)

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加强全市人民调解工作,切实解决当前人民调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促进和保障各级调解组织积极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基层和谐稳定,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目标,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调解条例》及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和促进人民调解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人民调解工作

1、充分认识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重大意义。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维护和谐稳定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人民调解组织扎根基层、遍布城乡,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并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以最小的成本、最便捷的方式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从而消除当事人之间的隔阂,防止矛盾纠纷激化,预防和减少犯罪,促进社会成员之间诚信友爱。高度重视、切实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化解民间纠纷,建立科学有效的矛盾纠纷预测、预防、排查、调解机制,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深刻认识当前人民调解工作面临的形势。近年来,我市人民调解工作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阵地建设不断加强,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工作领域不断拓展。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充分利用贴近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民情、灵活便捷等优势,积极调处各类纠纷,化解大量矛盾,为维护全市基层和谐稳定、服务人民群众、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市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工业化及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经济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仍大量存在,并由此引发各类矛盾纠纷,这些矛盾纠纷如果不能及时疏导化解,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同时,人民调解工作也存在许多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及制约发展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调解作用的有效发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重大任务,是关系当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的职能,切实增强人民调解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不断适应矛盾纠纷构成复杂化、领域扩大化、表现形式多样化的新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措施,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机制,积极预防和化解涉及各种主体、不同地域、多

种性质的矛盾纠纷,引导群众依法合理表达利益诉求,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是新时期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迫切需要。

3、全面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总体要求。充分认识人民调解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加强和促进人民调解工作做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具体体现,做为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目标的重要内容。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人为本、服务群众,以化解矛盾纠纷为主线,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及培训、表彰等机制。广泛宣传人民调解工作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促使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人民调解工作,为人民调解工作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积极推进人民调解工作改革创新,巩固、深化、探索适应我市实际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解决矛盾纠纷中的预防功能、化解功能和法制宣传教育功能,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明确职责,全面落实人民调解工作责任

4、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职责,认真组织实施《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调解条例》;把人民调解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听取工作汇报,研究和解决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建立工作责任制,全面安排部署、随时检查督办、严格考核奖惩,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保障人民调解工作的正常开展;强化人民调解法律制度宣传,提高社会知晓率,动员社会各界支持、参与人民调解工作,形成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合力。各乡镇(街道)要切实加强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阵地建设,下大力气改善村(社区)调解组织工作条件;全面推行人民调解责任制,将人民调解工作纳入综合考核目标,促进基层调解组织有效发挥作用,努力实现“小纠纷不出村(社区)、大纠纷不出乡镇(街道),无民事纠纷转刑事案件、无民事纠纷转群体性上访事件”目标,不断推进平安吴忠建设。

5、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管理指导。司法行政机关要认真履行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管理指导职责。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深入推进人民调解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阵地建设和规范化建设,不断探索建立人民调解工作新机制,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联系和协调,统筹重大疑难纠纷的分流指派,强化考核督查,落实保障措施和人民调解员培训规划,按开展“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优秀人民调解员”评选表彰活动,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宣传,及时总结推广人民调解工作经验;按照全国、全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的有关意见精神,配强配齐司法所工作人员,深化规范化司法所和全区标兵司法所创建活动,使司法所更好地履行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职责和组织、指导、管理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工作的职能;加强对人民调解组织日常业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规范工作程序,完善工作流程,督促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强化依法调解、规范调解和积极主动调解的意识,不断提高矛盾纠纷调解率、调解成功率和调解协议履行率。

6、加强与人民法院的联系协调。司法行政机关要建立与人民法院的联系会议制度,通报情况、沟通信息、研究工作,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协调人

民法院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员的业务素质和调解技能,推荐优秀人民调解员担任人民陪审员和特邀调解员,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工作合力,增强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有效性。建立健全人民调解与人民法院审判职能相衔接的工作机制,协调人民法院通过审判职能活动,依法认定正确的人民调解协议书,从法律上支持、规范和保护合法的人民调解协议,树立人民调解的社会公信力。

7、强化各有关部门职责。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人民调解工作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人民调解,支持、配合司法行政机关开展工作,形成齐抓共管、联动联调的局面。明确人民调解工作职责,切实加强所属系统、行业、部门及管辖区域的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认真落实人民调解工作各项规定和措施,保障人民调解组织发挥作用,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并按照人民调解工作信息管理的规定,及时报送工作信息。

8、落实各级调解组织责任。各级调解组织要在司法行政机关、乡镇(街道)的组织、指导、监督下,积极主动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通过对矛盾纠纷的调处活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把人民调解与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宣传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提高群众的法律素质和道德素质,预防社会矛盾和民间纠纷的发生。加强自身建设,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推行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加强人民调解员的教育和管理,注重提高人民调解员的业务能力和调解工作质量,积极挖掘、培养“调解能手”。严格执行矛盾纠纷排查、纠纷移交、信息报送制度,及时反映本辖区重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

三、规范建设,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健康发展

9、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继续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调解小组、调解员四级调解网络建设。巩固乡镇(街道)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成果,拓展工作空间,完善村(社区)调解组织,探索建立区域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形成以乡镇(街道)调解组织为主导、村(社区)、企事业调解组织为基础,区域性、行业性调解组织为补充的多层次、宽领域、全覆盖的人民调解组织体系。

10、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队伍建设。坚持人民调解员选任制度,不断调整、充实、壮大人民调解员队伍,改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注重加大专职调解员选任力度,积极吸纳人民调解志愿者,形成专兼职相结合的人民调解员队伍,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调解技巧,提高调解成功率。注重培养先进典型,开展“十佳人民调解员”评选、创建活动。切实关心人民调解员的生产、生活,热情帮助人民调解员解决实际困难,依法保护人民调解员开展工作。

11、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组织阵地建设。司法行政机关负责乡镇(街道)调委会工作室建设,乡镇(街道)负责村(社区)调委会工作室建设。调解组织应有固定工作场所,配置必要的设备和设施,统一规范的标识牌、调解徽及工作制度。

12、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制度建设。根据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补充、完善人民调解组织工作职责及学习、例会等制度,健全矛盾纠

纷排查、登记、调处、回访及案卷评查、管理制度,公开人民调解员行为规范、工作纪律和工作流程,规范人民调解工作。

13、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严格按照自治区人民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标准,深入开展规范化调委会创建活动,做到“六统一六落实”(标牌统一、印章统一、标识统一、程序统一、制度统一、文书统一,组织落实、制度落实、工作落实、场所落实、经费落实、补贴落实),不断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开展。

四、完善机制,促进人民调解工作发挥作用

14、全面推行人民调解工作“五大机制”。落实人民调解责任制,将人民调解工作开展情况纳入综合考核目标,严格考核,兑现奖惩;落实“以案定补” 机制,根据人民调解员化解矛盾纠纷的数量、质量及难易程度,兑现补贴;落实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化解机制,坚持“两排查一分析”,及时掌握矛盾纠纷动态,及时开展调处活动;落实人民调解听证机制,充分利用社会各界的力量,采取公开听证的方式,调处重大疑难纠纷,提高调解成功率,扩大教育面;落实特定人员参与调解机制,积极吸纳老党员、老干部、老政法人员、老教师、老退伍军人等“五老人员”参与矛盾纠纷的调处,并结合民族地区特点,吸纳宗教人士参与调解矛盾纠纷,宣传法律。

15、不断深化“三调联动”机制。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自治区综治委等部门<关于建立完善‘三调联动’机制的意见>》,整合调解资源,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与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及相关行政机关纠纷受理前的相互移送调解、受理后的联动共同调解、调处后的协同督促协议履行制度,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有机衔接,形成有效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强化各成员单位的责任,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实现信息共享。

16、建立完善人民调解员培训、表彰机制。建立人民调解员培训制度,制定培训规划,采取分级培训方式,加强人民调解员的岗位培训和培训,不断提高和更新人民调解员的业务知识,强化调解方法和技能训练,交流调解经验。市司法行政机关负责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及骨干调解员的培训,各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负责人民调解员岗位培训和培训以及区域性、行业性调解组织人民调解员的培训,司法所负责村(社区)级人民调解员的培训工作。建立人民调解工作表彰机制,调动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市政府每两年召开一次人民调解工作会议,县(市、区)政府及乡镇(街道)每年应对人民调解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17、探索建立人民调解工作新机制。紧密结合我市实际,不断探索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新途径。探索建立信访与人民调解联合化解矛盾纠纷的“信调联动”机制和人民调解组织之间联合化解矛盾纠纷的“调调联动”机制,积极、主动化解各类上访纠纷和跨区域纠纷。

五、加大投入,保障人民调解工作正常运转

18、建立完善人民调解工作保障机制。认真落实财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的意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调解条例》的有关规定,将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补助经费、人民调解员补贴经费(以案定补经费)及人民调解员培训、表彰经费等纳入财政预算,保障足额到位。司法行政机关要切实加强人民调解经费管理,制定使用管理办法,管好用好人民调解经费。

19、不断改善调解组织工作条件。切实加大对基层调解组织必要的设施、设备投入力度,为基层调解组织开展工作提供最大便利和物力支持。

六、强化考核,推动人民调解工作深入开展

20、建立完善人民调解工作评价考核机制。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工作目标责任管理考核、奖惩机制,将人民调解工作开展情况纳入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目标和综合考核目标。司法行政机关要加强监督、考核,确保人民调解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1、落实人民调解工作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调解条例》的有关规定,对于不履行人民调解工作职责,造成人民调解组织涣散、矛盾纠纷积压导致扩大和激化,造成群体性上访事件等情形发生的,严肃追究有关组织及责任人的责任。

第五篇:上海市民政局关于印发《2010年民政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发展与协调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法规名称】 上海市民政局关于印发《2010年民政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颁布部门】 上海市民政局

【发文字号】 沪民监发[2010]3号

【颁布时间】 2010-04-16

【实施时间】 2010-04-16

【效力属性】 有效

【正文】

上海市民政局关于印发《2010年民政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民政局,市民政局、市社团局机关各处室,局各直属单位:

为了认真贯彻全国和市纠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民政系统的政风行风建设,现将《2010年民政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上海市民政局

二0一0年四月十六日

2010年民政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实施意见

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纠风办关于2010年上海市纠风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和《民政部关于印发2010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精神,结合本市民政系统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十七届五次全会、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和全国、市纠风工

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确保世博会成功举办的这一中心任务,着眼建设现代民政的发展大局,着眼构建民政反腐倡廉的惩防体系,着眼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提高为民办事的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为全市民政工作的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二、总体目标

按照今年全市民政工作会议和市民政局直属机关党委工作会议的部署,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成果。经过各级的共同努力,力争使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民本观念更加牢固、服务意识显著增强、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各类窗口单位建设更加规范,重点部门群众信访投诉明显减少;民政专项资金监管更加到位,各项民生政策得到有效落实,人民群众对民政工作的满意度有新的提升。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干部职工作风建设,优化民政服务和发展环境

要继续认真贯彻胡锦涛同志“关于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积极倡导“以人为本、以人和为目标”的现代民政核心价值观,着力加强民政干部、职工队伍的作风建设,不断优化民政服务和发展环境。严字当头,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做到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同时,要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改进服务措施,规范干部行为,加强教育培训,严格工作纪律,完善过错追究,切实解决个别工作人员存在的工作不到位、办事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服务质量不高、行政效率低等问题,充分发挥民政为民的职能优势和保障作用,加快职能转变,加强作风建设,不断提高为民服务和办事的效率和质量,实实在在地为全市大局服务,为民政发展服务,为保障对象服务。

(二)加强迎接测评准备工作,全面把握测评的总体要求

今年市纠风办将继续实施政风行风测评,民政部门仍被列入44个政府部门和行业测评范围之一。市政风行风测评方法较去年又有新的变化,政风行风测评的内容进行了重新调整,测评的主要内容:世博工作、行政效率、公开透明、规范收费、存在问题整改情况等。测评方法:开展网上测评。测评时间:5月1日起实施测评,每季度公布一次测评结果,年底汇总并公布测评结果。因此,各级民政部门和窗口单位要全面了解测评方法调整情况,把握政风行风测评工作的总体要求。要慎终如始、自我加压,着力保持深入推进政风行风建设的工作态势。要加强与区县纠风办的协调和沟通,深入基层主动征求对民政部门政风行风建设的工作意见。同时,要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和民政工作宣传,扩大民政政风行风建设的工作影响,努力营造浓厚和良好的政风行风建设氛围,主动赢得社会各界对民政工作和政风行风建设工作的支持和信任。

(三)加强政风行风督察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问题

政风行风督查工作要紧紧围绕确保世博会成功举办和“两高一少”目标的实现深入开展民主监督和实例调查,着眼于发现问题并帮助窗口单位解决问题。年内市局将组织监督员和区县民政局有关人员对基层民政部门和窗口单位政风行风的建设情况进行集中明察和对口检查;监督员也将通过电话访谈、实地查访、服务情况跟踪等方式进行暗访。同时,认真贯彻国务院纠风办《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民主评议基层站所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纠办发[2010]2号)精神,继续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结合本市民政实际情况,今年5月份至7月份重点开展对救助管理站、殡葬服务窗口、福利彩票销售站(厅)等窗口单位进行评议。评议工作由区县民政局组织实施,市局将在区县民政局评议基础上,专门组织力量进行重点抽查。通过行风评议,进一步帮助和督促工作人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积极改进工作,提高服务质量。

(四)加强重点行业专项治理,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

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方针,切实解决民政公共服务领域中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一是要加强婚姻收养管理,规范婚姻登记,加强婚介机构管理,加大对个别婚介机构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二是要继续加大殡葬行业监管力度,规范殡葬服务市场秩序。同时,提高殡葬服务和商品价格的透明度,推出更多惠民的公益措施,提升公众的满意度。三是要继续加强对养老机构的监管,在推进养老机构床位、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养老机构的内部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推进标准化建设,防范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四是要加强社会救助的管理,强化基层工作人员的政策培训,提高救助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五是要规范行业协会服务和收费行为,坚决纠正面向企业的垄断服务、强制收费等违规行为,指导行业协会加强自律建设。另外,巩固清理评比达标表彰成果,以清理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为重点坚决纠正铺张浪费、加重基层负担以及利用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为单位和个人谋取私利的不正之风。

(五)加强政务和信息公开工作,着力提高民政工作透明度

民政部门作为全市“三公”(公众关注度高、公益性强、公权力大)部门之一,要继续按照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积极围绕“民政为民”的宗旨,把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作为推进各项民政工作的重要抓手,将政务公开与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相结合,及时主动公开,认真受理依申请公开,创新公开载体和形式,不断巩固提高政务和信息公开工作。探索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重大项目主动征询意见制度,把事后主动及时公开与事前主动征求意见相结合,提高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积极落实民政救灾、救助等政府专项资金和福利彩票公益金及各种社会捐赠资金的信息公开,不断提高民政资金投入使用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同时,各区县民政局、市局各业务处室要注重对基层民政部门和窗口单位政务公开工作的指导,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的上下联动,有关业务政策或规定调整后,及时做好相关信息的更新和调整,保证政务和信息公开工作的统一性、及时性和协调性。

(六)加强民政专项资金监管,确保各类民政资金运行安全

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对社会救助资金、优抚安置资金、养老服务资金、彩票公益金和创投资金等各类民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管,防止违法违纪和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发生,确保民政资金运行安全。各区县民政局(乡镇、街道)民政部门按照监督检查内容,结合各自实际,制定监督检查工作方案,组织实施,狠抓落实,坚决纠正滞留、浪费、违规使用资金等问题,严肃查处贪污、截留、挤占、挪用、骗取民政各项救助和建设资金等行为,并严格实行责任追究。业务主管部门要各负其责,切实做到资金分配到哪里,监管责任就延伸到哪里。市民政局加强对养老服务等相关补助区县的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督和指导工作。另外,根据民政部的部署,今年重点开展对社会救助政策落实情况和城乡低保救助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执法监察,以保障改善困难群众民生、维护其基本权益为重点,切实加强对社会救助资金的监管。

(七)加强基层窗口单位建设,深入开展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根据民政部的部署,认真开展民政系统开展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各区县民政局和窗口单位要把创建活动作为今年政风行风建设的重要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精心部署实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创建活动。各窗口单位在创建活动的过程中,既要严格按照民政部关于《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暂行办法》和《上海市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标准》开展创建,又要突出本单位的特色,不断开拓创新,注意总结创建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创建活动培育一批作风优良、依法行政、服务优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群众满意的行风建设示范单位,为全市民政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提供典型示范。年内,市局将评审命名第一批上海市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在此基础上推荐若干个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候选名单。

(八)加强信访投诉处理工作,认真受理人民群众信访投诉

在继续办好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市政风行风热线”的同时,今年,市纠风办建立了962114全市统一的接受投诉举报的平台(市民政局也归并了原来多个部门设立的投诉举报电话,将监督电话纳入962200上海民政服务热线受理范围),同时,市纠风办还即将在东方网开通“纠风在线”网站。届时,人民群众的信访投诉的途径和方法将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和便捷,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力度也会不断加强。为此,各区县民政局和有关业务处室要坚持“有诉必受、有查必果、有果必复”原则,高度重视和认真处理群众的信访投诉,不断建立和完善信访投诉的调查、处理、反馈机制,提高信访投诉处理的办结时效,对群众的投诉举报要在规定的期限内处理,并及时向信访投诉人反馈处理结果。通过处理信访投诉要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举一反三,切实抓好整改。市局将对政风行风信访投诉的受理情况和典型的投诉案例进行适时的通报。

四、工作要求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民政部门要强化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通过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地进行思想发动和教育引导,树立政风行风建设长抓不懈的思想意识。继续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管行风”的原则,进一步强化政风行风建设责任制,把政风行风建设工作纳入到各项业务工作之中,做

到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相互促进。要根据政风行风建设的工作特点,积极拓展政风行风建设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建立群众有序参与、上下有机结合的政风行风建设工作新机制。

(二)要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要把解决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作为政风行风建设的重点,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敢于正视问题,认真加以解决。要主动改进服务方式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质量,以实实在在的服务和效率取信于民、赢得民心。市和区县民政局机关要为基层树榜样、当样板,要通过不断强化自身的服务观念和能力素质,推进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心系基层,服务一线。基层窗口单位要大力开展示范窗口单位创建活动,改进服务理念,改进工作方法,切实纠正具体服务和工作落实中伤害群众感情、漠视群众疾苦、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想群众所想,帮群众所需,解群众所困,把“重廉、守信、践诺”的要求落实到服务的全过程,切实维护民政部门的良好形象。

(三)要切实提高建设水平。各级民政部门和窗口单位要根据今年政风行风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认真开展一次调研分析和整改落实工作,进一步明确重点,强化责任,科学评估自身优势和定位,查找薄弱,弥补不足,总结经验,完善措施,特别是目前群众还不够满意的行业和分管系统发生问题的部门,要多从自身实际工作中查原因,多从组织方法上挖根源,多从思想认识上找差距,把功夫真正下在梳理和整改上。同时,有关涉及行风评议和专项治理的业务处室和单位要主动负起责任,积极主动地配合监察室做好各项工作。

下载关于修订证券公司行政许可审核工作指引第10号(证券公司增资扩股和股权变更)发展与协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修订证券公司行政许可审核工作指引第10号(证券公司增资扩股和股权变更)发展与协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