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美术课堂学生作业评价标准及实施研究”的研究方案(张天安)
“小学美术‘造型·表现领域’
课堂学生作业评价标准及实施研究”方案
南关岭小学张天安2010年9月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美术课堂作业评价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作业评价的基本标准和原则;评价方式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性评价等等,忽略了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发展的实际,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发挥。在这样一个大的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为教学一线的美术教师,我们只是学习相关的课改理念、理论,但实际教学中我们很难把握一个明确的作业评价的操作方向,未找到评价激励功能的最佳切入点,因此仍处在徘徊之中。如何更为有效地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和激励功能,如何更好地实施美术课程,就成了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再者,近年来甘区年轻美术老师愈来愈多,他们的成长对提升全区的美术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据调查,很多美术老师手中没有课标,有的没有对口的专业师傅,甚至有的学校由其他学科老师兼课或者课堂上根本不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等等诸多因素,其自身教育观念以及教学行为没有质的转变,或者说多数教师注重了教学过程的设计,对作业评价只是从显性的结果进行判断。我们认为,学生课堂作业的结果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呈现,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换言之,就是对评价结果的应用仍处于模糊的状态,导致评价的导向与激励功能未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因此,我们试想通过“造型表现领域美术课堂作业评价标准及实施研究”作为一个突破口,促使教师明确本领域作业评价的重要意义,进而能够科学有效地从多种维度把握其评价标准与多元评价的方式方法,以此来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健康主动地发
展,同时逐步提升全区青年美术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二、概念的界定
1、造型·表现
《美术课程标准》以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学习美术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
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则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本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融为一体,模糊学科门类界线。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美术学科知识的轮廓将逐渐适度的显示。
2、评价
“评价”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今亦泛指衡量人物或事物的价值。
布鲁姆将评价作为人类思考和认知过程的等级结构模型中最基本的因素。根据他的模型,在人类认知处理过程的模型中,评价和思考是最为复杂的两项认知活动。他认为:“评价就是对一定的想法、方法和材料等做出的价值判断的过程。它是一个运用标准对事物的准确性、实效性、经济性以及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的过程。”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评价就是指,通过评价者对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根据评价标注进行量化和非量化的测量过程,最终得出一个可靠的并且逻辑的结论。其中,所谓评价者,也称为评估人,主要是对某个对象进行评价的主观能动体。
评价是主体在事实基础上对客体的价值所做的观念性的判断活动。因此,评价是价值判断主体,在先有的价值信念和价值目标的引导下进行的,价值信念和价值目标在评价活动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和作用。一般来说,具有不同的价值信念就会产生不同的评价结果。人们对评价活动的展开深深地植根于对评价对象的认识之中。另外,从人类的活动序列来看,评价是更为接近实践活动的认识活动,其强烈的实践指向性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3、标准
“标准”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衡量事物的准则。标准原意为目的,也就是标靶。其后由于标靶本身的特性,衍生出一个“如何与其他事物区别的规则”的意思。标准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
4、评价标准
所谓评价标准,又称评判标准,是指人们在评价活动中应用于对象的价值尺度和界限。评价的客观性因素是评价标准具有科学性的重要依据。是指相对于评价准则所规定的方面,所确定的优良程度的要求,它是事物质变过程中量的规定性。评价标准是评价活动方案的核心部分,是人们价值认识的反映,它表明人们重视什么、忽视什么,具有引导被评价者向何处努力的作用。
5、“小学美术‘造型·表现领域’课堂学生作业评价标准及实施研究”课题的初步界定
“小学美术课堂学生作业评价标准及实施研究”是指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理念为指导,按照《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小学美术学科‘造型表现’领域中不同学段的教育对象和教学内容,科学探索并制订出多维度的综合评价标准,运用多元化的方式与方法,有效发挥作业评价的诊断、导向和激励功能,对学生美术课堂作业做出行之有效的判断与策划的研究。
三、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1、研制出小学美术高年段‘造型·表现’领域的多维评价标准体系,使教师对‘课堂美术作业评价’产生新的认识,初步理解评价标准。
2、探索与‘造型·表现 ’领域评价标准相适应的评价方式方法,促使教师更好地掌握与使用。
五、研究的方法:
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谈话法经验总结法
六、研究的原则
1、理论先导性原则:理论是实践的指南,用理论指导课题研究。先进的教育行为,来源与先进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育思想,必须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因此,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必须首先引导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用教育规律指导、规范课题研究工作。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教育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使每个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主动发展。
3、实践性原则:学生的学习是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的。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自主参与作业评价的活动情境,使学生在自身感受中得到发展。
4、实效性原则:要充分考虑实际操作的可行性,注重有效地促进作业评价的实施办法研究。
5、科学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对教学行为的分析,必须是真实、客观的;方法与措施的运用,必须要符合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符合教育规律。作业评价标准和办法的构建,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在研究过程中必须贯彻实事求是、踏踏实实、讲求实效的原则。
6、超前性原则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为了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发展,该项研究所预计的成果——构建小学美术造型表现领域评价标准和实施办法,一定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
七、研究的程序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半年时间)
(一)准 备 阶 段(2010年9月上旬—2010年9月末)
1、选择并确立专题,提出课题申请。
2、撰写《理论综述》并制定研究方案
(二)实 施 阶 段(2010年10月初—2010年12月初)
1、撰写“验前调查报告”——制定调查方案并下校调查,整理调查结果。
2、个案研究——下校跟踪调研,采集视频切片并进行分析,在学习、实践、反思的过程中逐步调整研究方向,改进实施措施。
3、探索出“小学美术‘造型·表现’领域不同学段的多维评价标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方式方法和实施办法”。
4、展示研究成果——设计并实施公开研训活动方案,实践来验证研究成果的实效性。
(三)总 结 阶 段(2010年12月末)
1、收集整理研究资料。
2、总结研究情况,提炼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3、提出验收申请,参加验收工作。
4、参与专题交流活动,编辑成果集。
八、成果的形式
1、理论成果
①《“小学美术‘造型·表现领域’课堂学生作业评价标准及实施研究”理论综述》
②《“小学美术‘造型·表现领域’课堂学生作业评价标准及实施研究”方案》
③《“小学美术‘造型·表现领域’课堂学生作业评价标准及实施研究”课题的验前调查报告》
④《“小学美术‘造型·表现领域’课堂学生作业评价标准及实施研究”课题的研究报告》
2、实践成果
“小学美术‘造型·表现领域’课堂学生作业评价标准及实施研究”档案过程资料。如:个例、量表、操作办法、课例(设计、实录、反思、视频)
九、课题组成员
1、课题研究成员:张天安 王晓瑜 马晓莉 杨慧 柏瑜 曲梦 赵翔宇 程燕
飞 高超等。
2、课题研究导师:孙红柳 栾树权 刘毅辉 李春华
3、课题研究专家:赵桂弟
十、保证措施
1、学习相关的课改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掌握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2、建立课题组例会制度,参与定期例会活动,总结阶段实验工作,安排下一步研究任务;
3、定期交流,及时总结经验;
4、建立实施过程档案,认真记录、整理研究资料;
5、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学校为此次研究提供必要的研究经费及资料。
2010年9月23日
第二篇:利用多元评价优势 实施小学课堂高效教学的研究 研究方案
《利用多元评价优势
实施小学课堂高效教学的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一一一、、、、课题的提出课题的提出课题的提出课题的提出
二十一世纪是教育的世纪,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这一论断的认识越来越走向深化。21世纪的国际竞争将使人才竞争、科技竞争日渐进入白热化状态,人才的背后是教育,科技的影子是教育,经济的操作平台是教育,物质丰富的宽阔基础是教育,因此,21世纪国际竞争的实质是教育规模、教育层次、教育质量,尤其是教育效益的竞争,科技、经济花开花落,其根基在教育,只有教育竞争才是严格意义上的根本竞争。因此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便极其客观地摆在我们的教育者面前,那就是,我们当前的教育、教学在培养国际竞争性人才方面是否真的高效?是高效,还是低效?于是教育教学的效率性问题便被凸现出来,倍受关注,并且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可以说,在教学中植入高效教学的理念、方式、策略,是适应时代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一方面要了解我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在课堂教学高效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研究解决相应学科高效课堂的评价体系,用客观、准确、科学的评估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根据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我校未来几年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通过对我校课堂教学高效化发展的研究,结合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去粗取粮、取长补短,可以更好地促进全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教育和教学。
二二二二、、、、研究目标研究目标研究目标研究目标、、、、现实意义现实意义现实意义现实意义
《利用多元评价优势
实施小学课堂高效教学》的研究目标就是以树立全面正确的有效课堂教学的理念为先导,立足于我校课堂教学的实际及学生学习的现状,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通过对评价策略的分析、改进和应用,探索符合新课改理念和落实苏教版教材编排意图的最佳教学途径,全面提高学生学科素养,促进教师教学业务的专业化成长,造就一个新型的小学教师群体。
现实意义:
1.本课题实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学科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通过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学习探索,从教学思想、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整体优化,提高自身的素质。
2.本课题实验有利于促进学科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学科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是联系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和纽带,有助于改变学科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相脱离的状况,有利于促进农村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通过构建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为全校实验教师提供使用苏教版实验教材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范式。
3.本课题实验有利于充分体现和发挥具有江苏特色的小学课程教材的特点和作用。通过对苏教版国家课程标准小学实验教材实施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定会给教师以启迪,更好地使用好教材,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给所有学生能获得必需的学科知识,给不同的学生在学科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具有江苏特色的小学课程教材的特点和作用能得到充分地体现和发挥。
三三三三、、、、国内外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国内外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国内外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国内外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
为了了解“利用多元评价优势
实施小学课堂高效教学”这一课题在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握发展趋势,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专著、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从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对有效教学理论的具体论述中可以发现:都比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效益的提高,关注教师的反思意识和效果的可测性或量化。但国外学者比较侧重于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进行整体的把握,所做的研究理论普遍性很强,但缺少实践的针对性。而我国学者相对于课程改革以前来说,现在更加关注新课程观念下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如有效教学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教学与学生参与等。这些研究特点是:倡导改变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越来越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对传统的“注入式”、“操练式”教学方法的摒弃。然而,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缺乏学科针对性,未能根据课程特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缺乏具体课程的实践应用性,尤其缺乏一线教师作为教育的实践者所积累起来的具有切身体会的课堂教育教学经验。因此,基于国内外研究经验、理论积累以及我县教师自身的特点,本课题紧紧扣牢新课程的相关理念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以小学课堂为主阵地,通过课堂观察、案例分析、实践研究和更新教育观念、深刻自我反思等方面的教师的行动研究,来探究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从而促进教师转变观念,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及操作策略。
四、概念界定
1.有效教学:在国家课程标准的理念的指导下追求师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去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
2.策略: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具体地说,按教学活动的进程把教学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
3.有效教学策略: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学科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备有为发展学生一切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五五五五、、、、研究的基本原则研究的基本原则研究的基本原则研究的基本原则
1.课堂中心性原则:以课堂为立足点和归宿,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逐步优化,推动课题研究的全方位开展。
2.全体参与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有效的途径。
3.主体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保持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启发探索性原则: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索者,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新事物。教师的启发,目的在于引起(而不是代替)学生探索。
5.民主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相互启发,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情绪。
6.实践性原则:加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动脑、动手、动口,深刻体会生活是知识的唯一源泉,在实践中构建自己的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和认知结构。
7.评价激励性原则: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情感,对学生创新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成果,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帮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和应用学科知识的信心。
六六六六、、、、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逐步形成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新一代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思想和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
2.发展性教学理论。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发展性教学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建立能促进儿童一般发展要求的教学。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既包括智力因素,也包括非智力因素的整个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3.发现教学理论。发现教学要求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对一些事实和问题的独立探究,积极思考,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不是把现成的结论提供给学习者,而是从青少年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师引导下,依靠教师和教材提供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回答和解决问题,使它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4.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以往的知识结构对于现有的学习过程的影响。也就是说,只有走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注重差异发展,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和认知能力。
5.有效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辩证统一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上。“学习中心论”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它强调: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以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发展。
七七七七、、、、课题研究的课题研究的课题研究的课题研究的内容及分工内容及分工内容及分工内容及分工
杨德海:文献研究、教师培训
周国芳:课题方案、结题报告撰写
孙辉:(4-6)语文教学研究、积累资料 张俊芳:课件设计、软件开发
陆霞:英语教学研究、积累资料
王彩霞:美术教学研究、积累资料
王惠粉:文献研究、积累资料
季小香:(1-3)语文教学研究、积累资料 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及操作策略研究是研究的重点;课堂有效教学评价的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八八八八、、、、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检索与课题相关的近年来国内外的各种原始文献及学校的相关档案,了解关于教学策略研究已做的工作,吸取对本课题研究有用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2.调查研究法:通过运用问卷、访谈、测量、研究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收集有关问题或现状的资料,从而获得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事实,并形成关于课题研究的科学认识。
3.行动研究法: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创造条件,对实验对象施加影响。有目的的观察记录实验对象的变化,从而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并聘请市内外的专家担任本课题研究的指导顾问,提高课题研究的计划性和效益性,以使课题规范、正常的运作,从而达到既解决问题又增长认识的双重目的。4.案例研究法:选取所有参与研究的骨干教师所在班级,以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为研究案例,以便从实践中积累研究成果,形成经验总结和实验研究报告。
九九九九、、、、研究周期研究周期研究周期研究周期((((***9年年年年11112222月月月月————————***1年年年年11112222月月月月))))及任务及任务及任务及任务
1.起步阶段(2009.12~2010.2)
(1)组建课题组
(2)撰写课题论证报告、申报立项
(3)组织课题组学习,有关理论
(4)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5)组织开题论证
2.实施阶段(2010.3~2010.8)
(1)组织课题组理论学习(每周一次)
(2)开展课题研讨活动(每学期不少于四次)
(3)组织有效课堂优课评比活动
(4)收集有效课堂教学案例
(5)邀请新课程专家讲学,上研讨课
(6)撰写有关计划、总结、论文等。
3.深入阶段(2010.9~2011.10)
(1)课题专项研讨
(2)收集信息、整理资料(3)收集教师成果
4.总结阶段(2011.11~2011.12)
(1)撰写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
(2)编写课题研究论文集
(3)收集整理各类资料
(4)编写《有效课堂教学案例》
(5)组织鉴定结题 课题组人员分工:
杨德海:文献研究、教师培训 周国芳:课题方案、结题报告撰写
孙辉:(4-6)语文教学研究、积累资料 张俊芳:课件设计、软件开发 陆霞:英语教学研究、积累资料 王彩霞:美术教学研究、积累资料 王惠粉:文献研究、积累资料 季小香:(1-3)语文教学研究、积累资料
十一、研究成果的形式
阶段性成果:实验总结、科研论文、课堂教学;
终结性成果:研究报告、科研论文、教案论文集、课堂教学精彩片段集、课堂教学、课件。十二十二十二十二、、、、保证措施保证措施保证措施保证措施
1、我校“十五”省级课题《各学科目应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研究》已于05年12月结题;通过研究,造就了一支精良的具有较高教科研素养的教师队伍,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学生,积累了厚实的现代教育资源和宝贵的研究财富,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丰厚的基础。
2、本课题负责人分管学校教科研工作,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在学校“十五”课题的研究与实施中,担任资料撰写的角色,在学校课题《案例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中担任副组长,在实验学校课题《小学数学第一学段练习活动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中担任担任资料撰写的角色,具有一定的经验;在课题研究的历程中,自己受益匪浅,本人获金坛市数学评优课二、三等奖,撰写的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今年被评为常州市教学能手。
3、课题组成员长期从事各项教学研究,在省、市各比赛中多次获奖,在市、区研究领域有较大影响力。参加课题研究的人员,具有较好的理论修养和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是学科骨干教师,有着一定的研究水平,多位教师参加过各级各类比赛并获得优异的成绩,多篇论文在国家级或省、市级刊物上发表,为课题研究快速促进教改奠定了基础。
4、本课题研究能得到金坛市教研室有关专家的指导、全校教师的支持,以确保研究的实施能够沿着科学的方向进行。
5、辅助以下保障措施:(1)组织保证;(2)制度保证;(3)软硬件保障;
(4)经费保证。学校将每年确立专项经费用于教科研,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
主要参考文献:
(1)叶澜教授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
(2)《中小学教学》
(3)黎奇主编《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4)《小学学科课程标准》
第三篇:广州路小学学生作业评价标准
广州路小学学生作业评价标准
作业 评价标准及等级
1、书写干净、工整,字迹规范。A、90%学生达到;
B、80%学生达到;
C、70%学生达到。
2、正确率高。A、90%学生达到;
B、80%学生达到;
C、70%学生达到。
3、作业量适度(语文每课2次作业,作文每学期8篇;
数学每天一次),讲究实效。
A、达到要求;
B、达到90%;
C、达到80%。
4、教师及时批阅(一般作业2天以内、作文两周以内),学生及时改错;批阅格式规范(作文有眉批或总批);批改
后写日期、有成绩、有恰当的批语(批语尊重学生人格);
作业本保存完好。A、达到指标要求;
B、某一项未达要求;
C、两项不符合要求。
5、等级评定:A等(四个指标是A),B等(三个指
标是A),C等(两个指标是A)。
第四篇:小学美术课堂即时性口语评价策略研究
导向·矫正·激励·调节
——培智美术课堂即时性口语评价策略研究
【内容摘要】即时评价是最快捷、最直接的过程性评价方式,它能有效地调控孩子的学习过程,使孩子在评价中受到启发。美术课堂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在美术课堂中,实施有效的即时评价,可以让课堂流光溢彩。这种评价方式尤其是对那些随班就读的智力水平相对较弱的学生来说显得更加有价值。
【关键词】培智 美术课堂 即时口语评价
一、现状分析
“表扬是最廉价、最有效的奖品。”恰当的即时性口头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上进心、自尊心。当下在美术课中,常常听到机械地重复一些套语,如:“你真棒!”“回答得真好!”“你真了不起!”„„可以看出教师缺乏感情,缺少美术学科气质,甚至言过其实,给人一种虚假的感觉。试问这样的语言怎样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能达到催化剂的作用?教师需改变用“一个标准”去评价学生画的内容,应创设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口语评价方式。例如,在上美术课时你只要看到这些学生画出的作品有一点点小创意,在技法运用上有一点点的独特之处,就在全班同学面前作出及时的评价,久而久之,其他学生对这些学生的看法也会向好的方向转变,再者,把他们的每节课创作出的优秀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展示墙上,让上文化课的老师也能对这些特殊的学生刮目相看。这样长之以往下去,他们必将会渐渐地受到老师的关注。因为这些学生在班级里不太受到文化课老师的关注,照样也得不到班里其它同学的好评,但是这批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不理想,并不代表他们其它的学科也不好。正因为如此作为副课老师就更应该根据所交学科的特点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二、功能探析
小学美术课堂教师即时性口语评价应具备的功能有:
(一)“导向”功能
课堂教师的即时性口语评价就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起着导向功能。如教师走到门口,看到端坐着的学生,暖暖地送上一句:“同学们,坐得真有精神!”你会发现孩子们坐得更好了。又如教师发现学生画的与众不同。在交流反馈之际,先送上:“咱们
班有位同学很有创意,他的画很有特色。我们来学习学习。”然后把他的美术作品请到实物投影下,供大家学习。这样,不但该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了原有经验,而且让全班得益。
(二)“诊断”功能
美术课堂教学中,难免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在观察、上色、思考等等方面有一些不足,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做一名合格的“诊断医生”,给予学生善意的意见、建议。如:“如果在这角落边再添上一些花或者小动物,那画面更有趣了。”多么和善真诚的言语,如春雨润物般滋润学生的心田。
(三)“激励”功能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每个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都需要别人的鼓励,在出色完成任务后,都渴望别人给以应得的承认。”成人如此,孩子更是如此。当老师轻轻送上 “你真有想法,真是与众不同啊。”“老师发现第四小组在泥塑过程中有商有量,讨论特别积极。”“如果涂上底色,你的画会更好!”
这些口语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孩子得以情绪饱满地投入美术学习。
(四)“激趣”功能
学生都喜欢幽默的老师,这样的老师让人感觉平易,这样的课堂让人笑声飞扬。当然,这绝不只是为了博得学生一笑,它在给学生以愉悦的同时,促使学生深入思索,悟出“笑外之音”。如在绘画中把卡通人物画得太小,教师作出善意风趣的评价:“同学们我们可不能拿着放大镜看动画片哦!”开心一笑后,学生自然心领神会。
三、优化策略
在多彩的美术课堂中,时时有评价,处处有评价。如何发挥即时性口语评价的导向、矫正、激励、调节情绪等功能,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笔者将以下几方面作为阐述。
(一)策略一:体现一个“宜”字——评价时机恰当 好的评价在于抓住契机,教师要善于下“及时雨”。
1、孩子理解有偏差时
当孩子理解有偏差时,需要教师用语言去纠正,去“引路”,从而开拓视野,争取理解创作意图。
在《大鱼和小鱼》一课中。当讨论如何打扮大鱼时,有的提出 用小花,有的说匦五角星,有的说画波浪线,更有甚者,一个孩子说画上电视机,结果是全班哄笑。教
师首先表扬了这个孩子,然后在大鱼身上画了一台电视机。“难看吗?大家感觉怎么样?”大家开始感到画上电视机很新奇。此时教师再引导:“画上电视机很有创意,你们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孩子此时思路被打开,各种新颖而合理的建议层出不穷。
2、孩子遇到困难时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需要教师的鼓励。运用语言引导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站立的折纸动物》一课中,孩子们尝试做动物。“老师,我的小马两边分开了,怎么办?”“我的也是。怎么办呢?”教室里一片喧哗,教师笑着问:“你们怎么做的呀?”根据孩子的回答,笔者首先肯定他们的制作步骤:“大家的制作步骤是正确的,每个小朋友都很认真。我们看一看自己哪个地方出错了?”孩子讨论交流,互相观察。发现了根源所在。很快每个孩子都掌握了正确的“站立的折纸动物”的制作方法。
3、孩子出现闪光点时
当孩子思维进发出火花时,需要教师去肯定,去点燃光亮,将孩子的瞬间闪光无限放大,拨得更亮。
在《生动的纸面具》一课时,孩子们在互相问:“你将做什么面具?”一个孩子说:“我做的面具是哭泣的小朋友,面具是小朋友跟伙伴争抢一个玩具,结果弄得一半脸红,一半脸在哭。”孩子的回答太精彩了,出乎笔者的意料。笔者马上对他的回答给予肯定 :“你能把面具表情和真实生活联系在起,太棒了。”老师的肯定,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在下面的交流中,有的孩子说 :“我和爸爸妈妈撒娇,一只眼睛睁着,一只眼睛闭着。嘴角还上翘起来。”有的说:“红红生气了。嘴正嘟着呢!”
正是因为教师的激励点拨,孩子的思维活跃了,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
4、孩子争议未决时
当孩子发生争议未决时。需要教师去裁决,形成正确的观念。
在《喜气洋洋》一课中,孩子们在作画时,一个孩子举手,指着同桌说:“老师,他在画中写字。”教师走近一看,原来那个孩子在图画中写道:爸爸给了我一百元压岁钱。就此问题。我在课堂展开讨论:“绘画中可以用文字进行说明吗?”有的说 :“不可以,绘画就是画画,用画笔去描绘,不能用文字。”有的说 :“可以,有文字说明是可以的,就像连环画似的。”……争议一阵儿之后,教师是这样评价的:“绘画中。有纯粹的图画作品。也有带文字的漫画类作品,两者都是绘画大家族中的成员。文字可以用,也可以不用。”
这样的即时评价,既说明了绘画中文字使用问题,解决了孩子心中的疑虑,又培
养了孩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策略二:倾注一个“情”字——评价内容情真意切
“感人者,莫先于情”同样一个“好”,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人感到有勉强应付之嫌,也可以说得激情满怀,让人感受发自内心的赞赏。教师评价时,一句话,一个字,甚至一个眼神,都会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产生很大的影响。
1、真切地夸赞
美术课堂上应拒绝廉价、没有情感的夸赞,夸赞时教师应当眉目传情,直抵学生的心扉。或是传递一个肯定赞赏的眼神亦或是轻柔的抚摸脑袋。可在美术课堂上我们时常能见到这样的情境:在一个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摆手示意其坐下,并随口说着:“说的不错,请坐下。”又急急忙忙扭头请了第二位学生回答。在表扬时与学生没有一丝眼神的交流。有夸赞,但没有了尊重,这样的赞语不要也罢。
2、郑重其事地表扬
又如:课堂上教师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劲头,会有一些奖励的“礼品”,第一件礼品教师先评价夸赞,送得郑重其事。可慢慢的,变味了,教师随手就往桌角一搁“礼物”了事,连基本的言语也没有了,送到最后,学生也没了劲。如此随意,这样的评价不要也罢。
失去情感传递,夸赞只剩下形式的躯壳,没有了情感的灵魂。在表扬的同时要讲究客观公正,做到实事求是。因此教师每一句赞语,其中传递的思想要比语言重要得多。
(三)策略三:彰显一个“活”字——评价方式多样化
课堂中的即时评价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要善于选用适当的评价方式,才能发挥即时评价的作用。
1、赞赏式即时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运用最为广泛。教师运用赞赏性的语言对孩子的学习行为作肯定式的评价,如“想得真奇妙”、“你真棒”、“你说得太好了”等等。运用赞赏式评价可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激发孩子的兴趣。当孩子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小有成绩时,应多运用赞赏式评价。
2、推进式即时评价
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碰到学生的思维受到阻碍,无法进一步切入“画”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给予肯定的评价,并进一步带领孩子打开想象的空间。
在《卡通宝宝》一课中,当孩子讨论如何使自己的卡通宝宝更可爱时,孩子只是说
出了卡通宝宝的特点,如头大些、身子小些等等。教师对此给予肯定,并及时推进挖掘:“是呀,说得对。卡通宝宝头大身子小是显得可爱。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打扮卡通宝宝,使它更可爱?”自然而然。孩子有了思考的空间。有的戴上眼镜,有的穿上裙子,还有翘起二郎腿的等等。教师不时层层推进 :“啊,你的卡通宝宝更可爱,真漂亮!”在教师的“推波助澜”下,无数可爱的卡通宝宝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了。
3、挑战式即时评价
在美术课的合作学习中,可对学生提出挑战性的任务,使孩子在竞争的状态下学习,且教师不断以评价鼓励竞争。例如泥塑课《有趣的大课间》教师可抓住机会及时评价表现好的学生“这个小组做的既快又好,捏出了5种不同的人物动作。还有哪个小组能够超越他们?”……这样必然能激发他们创作的激情。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
4、延缓式即时评价
教师对孩子讨论的问题不立即做出肯定或者否定的评价,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下畅所欲言。教师在让孩子充分发表自己意见后。再选择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在《大鱼和小鱼》一课中。教师出示了一条鱼,问:“这是大鱼还是小鱼?”孩子有的说大鱼。有的说小鱼。教师不置可否,再出示一条相对较小的鱼。“刚才那是一条大鱼。”说是大鱼的孩子得意地笑了。这时教师仍然不置可否。再出示一条比第一条更大的鱼。孩子们沸腾了:“第一条鱼是小鱼。”到此为止教师才说出自己的评价:“第一条鱼与第二条鱼比是大鱼。但与第三条鱼比是小鱼。由此可见,大小一定是在比较后产生的。没有比较,就不能断定大小。”
【成效】
美术教学以独特的表现方式激发人的情感,以美的线条、美的造型、美的色彩、美的形式构成美的形象,振奋学生的精神,提高审美情趣。课堂即时性评价是教师机智、口语技巧、教育智慧的全面展示。在对每个学生个性充分尊重的前提下,合理运用即时性口语评价能唤醒学生主动参与美术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自我监控、调节学习过程的意识。它将成为促进学生提升审美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催化剂”。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2、《儿童美育概论》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3、《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
北京大学出版社
4、《新课程学生发展性评价》
新华出版社
第五篇:《小学一年级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培养研究》小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一年级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培养研究》小课题研究方案
转载2015-07-14 17:59:06 《小学一年级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培养研究》小课题研究方案
一、小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注意力是指心理活动集中和指向一定的客体,是重要的智力因素之一。注意力能保证人更清楚、更完善地认识事物。对学生的学习而言,注意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保证。注意力的好坏决定着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一年级的学生的注意发展存在着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对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的注意占优势,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的特点,表现为缺乏自制力,上课易走神,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来说至关重要。
二、小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1.“注意”这种心理现象在小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对“注意”的作用进行过这样的阐释:“注意是一扇门,一切来自外部世界的刚刚进入人的心灵的东西都要从它那里通过。”所以注意不仅是一切认识过程的开端,而且伴随着心理过程的始终。那么注意品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对知识的吸收。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孩子聚精会神地学习。”孩子若没有足够的注意力,会影响学习的品质和效果;相反的,对任何事若能专心、投入地学习,不仅学习品质佳,相对地,学习成果也会高人一等。”由此可见,注意品质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2.改变目前小学生注意品质存在现状的需要。
据观察现在大部分小学生的注意品质不够集中,发展不太稳定。在课堂上表现为容易分神,爱做小动作,或随便说话,做作业时做一会玩一会,并且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等等。这些都是学习效率下降、学习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
3.教师发展的需要。
关注小学生注意品质的培养有助于促进教师不断学习,改进课堂管理方法,进一步提高组织教学的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助于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注意力集中的参与学习,省时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有助于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基于这三方面我们提出了“小学一年级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培养研究”这一课题,想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来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课堂注意品质,让学生养成专注的学习习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三、小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目前,国内外注意力缺损儿童,主要是药物控制。但大多数儿童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源于学习能力的落后,主要表现在:
1、理解能力落后。这种儿童无法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因而不能理解老师的授课内容,无法从老师的授课中得到任何有意义的信息。老师所讲的知识未能进入儿童已有的知识结构,使儿童根本不知道老师讲的是什么。
2、视-动统合能力落后。这类儿童在涉及写作业、抄课本或记笔记等与视-动统合能力有关的活动时,则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拖拉的现象。他们的注意力分散总是与书写有关。
3、感觉动作功能的落后。有些儿童上学了仍不会翻滚、接抛球,不敢走平衡木,更不会跳绳、辨别方向。由于身体本体感觉的混乱,外界的物理世界也是混乱无序的,所以,这些儿童动作笨拙、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动作,出现许多多余动作,更重要的是,这种动作功能的落后,妨碍了他们从外部世界提取有用的感觉信息,许多感觉信息不能传达到大脑。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关于注意力也有过很多的阐述。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注意有年龄特点,越小的儿童注意力越差,且被动注意越占优势。6—12岁儿童被动注意和主动注意均有所增强,并逐渐能把注意更多地与学习相连。但是,与成人相比,他们注意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分心,集中注意的时间与小儿需注意的内容和形式有关,一般为7—10岁约20分钟,10—12岁约25分钟,12岁以后30分钟以上。同时表明,注意力稳定,持续的孩子,掌握知识的速度要快,而且记得非常牢固,比较而言,智力水平较高,超常儿童的注意力往往很强。
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说: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精神实质是——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特征表现为人的良好的健康个性、健全人格自由的充分的发展。这当然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追求课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率,离不开调动学生有效参与课堂认知的教学过程。可见,在合乎中小学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积极调动学生深度参与教学过程,注重选择调控学生注意力的教学策略,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
四、小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研究的目标:
1、通过注意力培养的研究,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中的各种体验,发挥学生自己的能动性,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促使教师能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从而灵活地调控和开展教学活动,高超地把握动态的课堂,上升到拥有教育智慧。
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一年级学生注意力的情况。
2、培养一年级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技巧
五、研究对象与范围
本课题实验确定在本校一年级27名学生中开展研究,对实验对象采取前后检测的方法检测。
六、小课题研究的思路、过程和方法
研究的方法:调查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
1、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相结合为主研究者主要从课堂教学出发,针对某一类学生、某一问题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形成一个有效的、便于实际操作的指导方法,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在行动中根据课题实施情况,不断充实和修正课题目标,给课题研究以正确的导向性,从而使研究价值凸现。
2.本课题以调查研究法和实验研究为辅。课题研究前,先采用全面师生问卷和个案调查的方法,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材料,从而弄清事实,进行分析、概括,发现问题,探索规律。
研究过程:
①调查阶段(2014.2-2014.3)
学生注意力的现状究竟怎样?我们策划的第一个活动是运用行动研究和调查法,通过访谈、问卷等形式,在师生和家长中调研。了解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情况,分析注意力不集中原因及所带来的负面作用。
调查的内容:一是学生在校上课时的表现;二是学生在家作业时的表现。
调查的方法:观察法、询问法、问卷法
1、观察在校上课一年级小学生是否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坚持时间短,上课东张西望,有的盯着某处发呆,上课爱作小动作,学习意识不明确等现象。
2、调查询问学生在家作业情况,通过对家长的调查及问卷。了解学生是否存在如下问题:作业做哪儿不清楚,写作业时拖拉,边做边吃,边做边玩,边做边看电视等不良习惯。②实施阶段(2014.4-2014.5)
根据调查结果,对学生进行注意力训练课程,并在各个学科中全面渗透。写出教学实践工作中反思、个案分析,并上教学观摩课等。
③总结阶段(2014.6-2014.7)
结合实施过程,分析研究过程中的成果及不足之处,全面交流和总结,做好课题的结题工作,写出课题研究报告、论文集和案例集等。
七、小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通过研究,提高参与研究的成员的科研意识、培养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形成课题研究的物化成果:教学案例、个案分析报告、教师心得体会等。
八、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改革教师重视教法、轻视学法的观念,改革教师多年来一直是课堂主角、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提倡人文的大教育观,站在学生终身发展的立场上培养学法。关注学生的习惯,培养学生一生受益的品质。
九、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力量: 本课题研究主持人张秋影老师为小学高级教师,泉州市级语文骨干教师,有较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成员中的王莲琴老师作为学校的教学骨干,曾积极参与了英林镇“六校联动”课题研究(现已结题),科研态度认真,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成员中的洪玉苗老师虽是新上岗教师,但从教热情极高,富有钻研精神。
(二)研究基础:
联系我校的实际情况及本人的教学经验,通过收集资料、查阅文献等,从多方面论证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并在学生中开展调查,有了研究的第一手材料。
(三)保障条件:
1、制度保证: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将课题研究列入考核重要衡量因素。
2、物质和经费保障:学校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经费上支持,供教师购买研究资料、互相交流学习之用。
3、研究资料的获得:学校在征订教育教学类报刊杂志方面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凡订阅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报刊杂志的,征订费学校给予报销)
4、研究时间的保障:学校每周进行均举行教科研例会,为教师进行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时间保障。
十、小课题成员及其分工 姓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行政
职务 技术
职务 具体分工
张秋影 女 197408 校长 小教高级 课题组组长,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协调工作
王莲琴 女 198405 教导 小教一级 课题组副组长,负责研究报告的撰写、调查问卷的设计、观察表格的设计、在语文学科中开展课题的研究
洪玉苗 女 198811 总务 小教二级 课题研究过程中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相关数据的统计、观察员、记录员,负责课题研究过程中后勤保障工作、在数学学科中开展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