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新视角之企业文化

时间:2019-05-15 09:12: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语》新视角之企业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语》新视角之企业文化》。

第一篇:《论语》新视角之企业文化

《论语》新视角之企业文化

摘要:《论语》是儒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里面记载了孔子的言行并解决了很多重要的问题如:在困境中应该怎么做,怎么交友,怎样制止犯罪,怎么去努力实现自我等。在21世纪的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这些问题完全可以被企业吸收并运用,从而丰富企业文化的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精神层,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得稳妥发展。因此,我们要注重传统文化营养来充实、丰富企业文化。

关键字:论语;企业文化;物质层;行为层;精神层。

引论

《论语》是一部了不起的著作,不仅在国内享有崇高的地位,在世界上也是备受推崇的。但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人们的关注焦点不同。在以前《论语》这本书大家更加注重的是它的教化作用;在当代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论语》对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同样发挥着重要的影响。被称为“日本近代企业之父”涩泽荣一倡导“经济道德合一说”,并著书《论语与算盘》来宣传自己的经营之道。日本现代管理思想家伊藤肇著则指出:“日本企业家只要稍有水准的,无不熟读《论语》。”由此可见论语对现代企业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自企业文化诞生以来就一直有人讨论,总的来说分为“五、四、三、二、一”五类分法。企业文化专家刘光明在其著作《企业文化》当中把企业的文化层次分为了四个层次即: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精神层。国内学者大多把企业文化分为三层,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他们是把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合为制度文化的,即制度文化包含了行为与制度的内容。和刘光明先生相同分法的还有陈军、张亭楠等人。事实上,三层面与四层面的内容是一样的,都包含了精神、制度、行为、物质。只不过四层面的划分更为大家所接受,国际上也通常承认并

采用四层面的划分,所以本文采用的也是四层面划分法。

本文主要讨论《论语》对打造现代企业文化精神的意义。应该说,《论语》

是一种人生哲学,以阐述做人道理为主,它和现代企业文化具体有什么关系呢?

它又是从哪些方面丰富了企业文化?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简要地论述。

一、对企业文化中物质层的影响

企业的物质层文化是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是一种以物

质形态加以表现的表层文化。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是物质文化的首要内容。《论语 为政》中说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不可能不将就诚信,诚信的作用在古代就很被人们所重视。比

如,周天子属下各国之间举行会盟、订立合约,都有一套完整而严密的程序,国

君为了保证合约的实施或者表示自己的可信任,有时会将自己的儿子(一般是作

为君位接班长子)作为人质抵押到对方的国家,直到约定的内容完成。在市场一

体化的今天,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各种商品的层出不穷,什么才能使企业的产

品更加占据市场呢?近几年各大媒体不停的报道出假冒伪类产品,各种法律也相

继出台惩戒这种不良行为,现在甚至提出了市场经济的实质就是诚信经济,企业的产品想要更好的站稳市场,诚信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好的品牌,好的质量,老百姓才会相信,产品才有市场。但是《论语》的诚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卫

灵公第十五》中说到,“君子贞而不谅”,这里的贞有两种解释:一,正;二,大

信。谅:小信,意思是不问是非地死守信用。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应该坚持正道

但是不固守小信,这也正好推进了当代企业的实际操作问题,是市场经济中“可

看见手”与“看不见手”在变化莫测的具体体现。

《论语》中体现了很强的民本思想,民本思想就其实质就是人本思想,《论

语·颜渊》中说到,有若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就是说,没有千千万万老百姓这样的小溪小河,大江大河就成了无源之水。一个

由于企业自身物质文化导致脱离老百姓的企业是失败的,没有老百姓,失去老百

姓,就意味着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在销售界一直有这样一句话:顾客就是上帝。

这句话虽然不完全正确但是它说明了客户的重要,企业应该以满足客户的需要为

基本出发点,企业文化建设也应该注重人的因素,把人放在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做老百姓需要的,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尊敬消费者,这样,企业就有了

活水之源,就有“天下谁人不识君”,就能越做越大。

二企业文化的行为层

行为层文化是指员工在生产经营及学习娱乐活动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员工对

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但是企业对员工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企业与员工二者是

相辅相成的,是不可分割的,一个企业,只有当二者的企业文化的行为层中达到

一定的平衡,这个企业才是健康的企业,是一个良性发展的企业,也才能在当前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论语宪政第十四》中记载写到,或曰:“以德报

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当然,这也不是一些人

所理解的斤斤计较,这是一种企业内部交流、互动,这种互动是建立在员工日常

生产经营与生活中,是在企业文化的行为层,它构建了企业文化的基础,是地基,它是由所有员工一起创造的。对于员工来说企业的行为文化如何是十分重要的,那是员工价值体现,如果在一个企业当中员工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在其看来,这是对其人生价值的一种否定,这样的话,怎么还能希望他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尽心尽力的工作风奉献。同样,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行为文化也是不容忽视的,从企业文化的行为文化的定义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员工创造了企业文化的行为文

化,离开了员工,谈一切的企业文化都是空洞的。故此,在企业中要讲究“德与

容”之外,德,就是在企业日常工作中树立好的行为风向标,让员工有方向,有目标,在通过文化制度的管控,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实现企业整体与员工个人的双赢。容,这是企业行为文化的具体层面,在上级领导与普通员工的交流之间,在普通员工的彼此之间,要宽容,要理解,要在“德”的指导下,相互如血与水

一样的交融。一个企业,只有在“德”“容”的交融下,这个企业才是健康的,才能良性的发展,才能实现企的发展,员工的进步。

三对企业文化的制度层影响

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目标对员工的行为给与一定限制的文化,它

具有共性和强有力的行为规范的要求。《论语》强调管理上的道德力量,要求为

政者正人先正己,在严于律己的基础上引导百姓向善。所以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也就是说,道德的规约比起法律的威慑更重要、更有效。《论语·颜渊》篇中孔子在回答季康子的问政时提出“政者,正也。子帅以正,谁敢不正?”意思是说政治就是端正。你

率先端正自己,谁敢不端正?他认为为政者以身作则才能获取信任,进行管理和

统治。在《论语·颜渊》篇中,孔子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意思是你搞政治为什么要用杀人的办法?你如果想做好人,老百姓也就跟着好起来。君子的道德象风,老百姓的道德像草,草随风倒。在此篇中孔子还提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就是

说提拔正直的人放在歪邪的人上面便能够使歪邪的人也改正过来。《论语·子路》

篇中孔子在回答子路问政时说:“先之,劳之,无倦。”意思是说自己带头,大家

努力就不疲倦。另外在此篇中,孔子还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

令不从。”意思是自己行为正当,不发命令也办得通;自己行为不正当,发命令

也没人听从。在现代企业,如何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企业管理者的能力和素

养显得至关重要。领导者自身行为端正,积极作出表率,以身作则率先成为企业

精神的体现者,也是企业文化塑造的关键。

在今天市场经济和法治的条件下,《论语》的礼治思想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论语》的礼治思想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就是要一方面要依法办事,依制度办事,讲原则、讲正气,另一方面,要讲人情味、讲人性。在《论语·八

佾》篇中孔子是这样说的:“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意思是

人如果没有仁爱,哪还讲什么礼乐。也就是说没有内在心理情感为真正凭依,哪

还谈得上外在形式的礼乐。《论语》特别提倡“礼制”,在《论语·学而》篇中有

子是这样说的:“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从中可以看出,“礼”是对人对事的重要

衡量标准。“法”在这里是法则、法规的意思。公司员工的行为以及企业的经

营活动不仅要符合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同时也要在国家的法律、法规的允许的范围之内。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汤一介认为:中国的企业应当“以法治企业”,“以德教化人”,坚持走使人自我身心内外和谐的路径,而儒家以修身为本的人文

教化的资源对我们的企业建设便具有不可忽略的意义。④

四企业文化的精神层

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

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论语·子路》篇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

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维护的是大目标上的一致,就算个别细节上显得有违

别人的情面但是大节不亏,终是有利于他人的,而小人则会刻意维护细节上的统一,将就肤浅层次上的义气,而放弃相互间的责任。“君子成人之美,小人反是。”

就是这个意思。企业文化的精神层,如果说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精神层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是一个企业的精髓,精神层的好

坏直接决定着这个企业的生存能力,其精神层次是好的、健康的,那么我们可以

由此知道其文化的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都是健康的,整体是良性的,就算可

能当前处于一种低迷期,但千万不要忽视这种企业的爆发力,因为它是一个整体,全体员工集体意志的体现,这种意志是遇山开山的,锐不可当的。良性企业的意

志是君子统一的意志,相反,小人意志的统一是非良性的,这种企业是兔子的尾

巴,长不了,垮台、破产是迟早的事,更不用说继续发展,实现员工的价值了。

结语

《论语》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吸收其精华对于建构现代企业文化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这有利于企业诚信文化

建设,有利于企业树立“以人为本”思想,有利于企业正确处理义利关系,有利于企

业正确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如,仁、义、礼、信。这些精华应该运用到企业的运作上面来,现代企业的运行更加注重其人文效

应,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应十分重视人的因素,把人放在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认

为人是管理的主要对象,更是管理的主体,古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在现代企

业中,我们也应该充分的运用《论语》的智慧它可以为企业在改善领导、团结员

工、开发人才、服务顾客、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氛围、协调内外关系等方面提供

有益的启迪,做到真正的“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注释:

① 涩泽荣一(日).论语与算盘 [M].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版.第89页

②李宗红朱诛著.企业文化---胜敌于无形[M].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年1月1版.第7页

⑤包晓闻.宋联可编著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第347页

参考资料:

[1]贺绥世.论语新识 [M].湖北:武汉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

[2]孔健.孔子的经营之道 [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5年9月第1版

[3]潘乃樾.孔子与现代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年4月第1版 [4]蔡希勤.半部论语治天下[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6年3月第1版

第二篇:《论语》与中国化企业文化

《论语》与中国化企业文化

作者:爱维龙媒 段俊平

作为中国企业,在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时,一定要遵循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伦理原则,脱离了这个基本原则,企业不仅不会走远,就连生存的根也没有。企业价值观和企业使命的确立属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范畴,因此,建设企业文化和制定企业价值观时,一定要走中国化道路。企业的责任有多大,企业的市场就有多大;企业的理念有多高,企业就能走多远。企业文化中国化就是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并建立中国化的道德体系,从而确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孔子的《论语》是中国式伦理道德的集大成者,如果企业读懂半部《论语》里的伦理道德,并把它落实在企业伦理道德建设上,就有可能避免三鹿和双汇的沦落。

孔子的《论语》告诉我们,企业道德经营必须注意三个原则:一是诚信原则,二是义利原则,三是仁爱原则。

1.诚信观

诚信伦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企业的道德基础。在企业价值观的塑造中,“诚”是企业聚心之魂,“信”是企业立足之本。诚信理念是中国化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之一,也是企业生存的根本。《论语》中孔子说 :“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企业道德经营的必备要义。儒家常讲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的先决条件就是诚信。

诚信是我国传统的商业道德。早在战国时,对商业活动就有“市价不二,国中无伪”的要求。在商业发达的明清之际,商家无不标榜诚信,也大都“以儒道经商”。晋商与徽商就是中国古代以诚信经商势力最大的两股商业力量,梁启超说,晋商“笃守信用”,徽商亦“贾而好儒”,能够“以诚待人,以信接物”,良

好的信用文化成了商家们的成功之道。

诚信是现代企业的黄金品牌。时至今日,许多知名企业已经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海尔的高层管理者将不合格的冰箱砸掉,就是要实现对市场、对消费者的承诺——“决不让一件不合格的海尔冰箱流向市场”。“诚信”是品牌,也是无形资产。国际上许多大企业都很重视诚信伦理。比如,IBM把诚实作为企业的座右铭;松下公司把“赢得人们的信任”作为企业的价值观;诺基亚把“科技以人为本”作为自己诚信的实质。

企业诚信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取得成功的基础,企业诚信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的一切活动中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并以此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是企业确立价值观必须纳入的内容。当前中国企业一个突出问题便是诚信缺失。企业“诚信”缺失危害很大,可影响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甚至是许多中国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因为诚信缺失致使企业品牌一夜倒塌。作为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以及三鹿和如今的双汇就是最好的明证。加强现代企业诚信文化建设,确立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基业长青的最基本保证。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确立科学的企业价值观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沙因在《企业文化生存指南》一书中指出:“大量案例证明,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但是诚信作为核心价值观是万古长存的,它是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伦理观念已深入人心,对其再赋新意,让其再植灵根,对确立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价值观是大有好处的。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道德规范和开展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是中国企业避免三鹿和双汇悲剧重演的重要法宝。

2.义利观

《论语》中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这句话的中心思想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不能取。由此延伸出来的义利原则也是企业在道德经营中必须注意的基本原则。

孔子又在《论语·里仁》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说君子以坚持道义为快乐,小人以追逐财利为快乐。在经济关系上,义是处物质利益关系的最高准则,所有道德的人都要遵守,做到在物质利益前不做非分之想,不贪不义之财。《论语》中还有许多关于义利观的论述,如“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等等,都是主张先义后利,强调经济生活的道德原则,认为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精神价值重于物质价值。这里就包含了把义和利统一起来的思想,认为在义和利发生冲突、不可兼得时,强调义重于利,重视道德境界的追求,重视人格尊严和气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谨尊仁义之德,要先人后己,先公后私,先利顾客,后自己获利。“不义之财不可得”,更不能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企业职业道德具有主观上的“利他”性和客观上的“利己”性,二者是辩证的统一。“利他”是“利已”的前提基础,“利己”是“利他”必然结果。只有依据仁义道德和正确的道理而去致富,其富才能持续下去。“义”是“利”的手段和途径。企业在实践中视顾客为上帝,对用户负责,必须会赢得客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孔子提出“重义轻利”、“先义后利”的义利原则,就是指中国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履行社会责任的问题。在孔子的伦理道德论述中,以“义”作为评判企

业和人的行为的道德原则,这里的“义”就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企业若只看到眼前利益,而没有考虑它所承担的“义”,没有履行它的社会责任,必然会遭到市场的抛弃。例如“三鹿奶粉”和“双汇事件”就是把利放在了第一位,而把义丢到了脑后。中国企业在追逐利润的同时,必须坚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以牺牲道德和消费者利益换取利润,最终必然付出沉重的代价。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义利观”伦理道德,是企业构建价值观必须遵循的哲学理念之一。

仁爱观

儒家伦理道德的另一基本核心是“仁爱”。儒家把“仁”概括为人的道德的最高原则,认为其他的具体道德准则都是由“仁”衍生出来的,这种“仁”的根本含义就是爱人。孔子在《论语》中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要求人与人之间要充满爱心。孟子继承孔子的“仁爱”思想,曾提出“与人乐乐、与众乐乐”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在企业道德建设中,如果将儒家的仁爱思想作为很重要的部分,如果秉承 “与人乐乐、与众乐乐”的价值观,就不会出现那么多危害社会及人民利益的事件了。

孔子《论语》里企业道德经营必须注意的诚信原则、义利原则和仁爱原则是中国企业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原则,它是企业常青的必然保证。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这当然是夸张了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伦理的实践价值。然而,儒家伦理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最深邃、最富有生命力的思想体系,千百年来的确对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是,几十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对儒家伦理或嗤之以鼻,或束之高阁,或只从纯粹哲学的角度去发微探幽,而忽略其作为一种实践哲学的现实意义。儒家文

化不像人类历史上许多灿烂一时而终归湮灭的大文化一样已经失去了深度和存在的价值,而是有着辉煌的发展前景。

中国企业已融入全球化经济。在机遇和挑战面前,我们应多层次、多角度开发儒家伦理这笔文化遗产,探讨它与经济现代化、与商业文化的关系,在传统与现实、文化与经济之间建立起富有生机、富有新意的内在联系,从而使传统文化的优势真正服务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走一条中国化企业文化建设之路。

第三篇:传统文化之论语

《论语》教案之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一、教学内容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二、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诵读“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理解基本意思。2.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及时复习、勤于思考的习惯。3.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主动理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中相应语句的意思,理解经典句中多音字的读音和字义。

2.进行及时复习、勤于思考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养成教育。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交流展示

(1)出示《论语·学而篇第一》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你们还记得这段古文吗?这是我国哪位历史名人说的?

(2)这段时间我们一起共同学习了《论语·学而篇第一》部分,谁来为我们展示一下你的学习成果?(读背交流,可以按顺序读背,也可以把内容有联系地放在一起读背;可以单人读背;也可以邀请同学合作读背。)

(3)学了《论语·学而篇第一》后,孔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建议]

反复单一的读背会让学生对经典著作产生厌倦。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兴趣,从他们的需要出发,给他们创建平台展示自己。同时,这个环节的目的既是复习巩固旧知,也是对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指导。

[建议]

学习不仅是停留在知识本身,对于知识背后,尤其是这样的经典著作背后所蕴含的人文价值,教师也可以适当引领。

(4)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论语·学而篇第一》。(齐读《论语·学而篇第一》)2.答疑解惑

(1)《论语》中还有许多思想至今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辉,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论语·为政篇第二》中的两则。

(2)请看这一章的其中一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示相应内容和自学建议)

默读文句,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字词,有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和同学们交流,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连起来自己说说句子的意思。

(借助书本,引导学生互相解疑)

(3)交流汇报

通过自学,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提醒“为”的读音)

找出句中的一对反义词。用“故”组词。

这句话后来演化成了一个成语“温故知新”。(相继出示“新——故”、“温故知新”)

同桌合作,一人读原文,一人说意思。

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了解了意思,再来读读原文。

(4)“温故而知新”的确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但凡知识渊博的人都有这样的习惯。毛泽东主 席就有这样的习惯,书中“经典链接”里就记载了他的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默读故事)

“经典链接”:《毛泽东读书》(见《论语》第26页)

“温故知新”:请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用“温故而知新”写一句学习感受。

① 读了这个小故事,你想说些什么?(交流感受)

② 故事后的习题,就是用我们这则《论语》中出现的成语命名的。下面我们就是要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新的理解和运用了。(完成习题,交流)

(5)如果我们能坚持这样去对待知识,养成这样的习惯,那么一定会受益匪浅的。让我们来背一背这则《论语》。(集体背诵)3.总结延伸

(1)我们已经学了十几则《论语》了,这其中有些是教导我们如何学习的,有些是指导我们如何做事情的,还有些是教导我们如何做人的。你们能自己总结一下学过的这十几则《论语》分别是属于哪一类的吗?(总结归类)

(2)其中哪一则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或者说对你的帮助最大,为什么呢?(结合实际,交流总结)

(3)对于学习、对于生活,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呢?能试着像孔子这样用凝练的一句话概括出来吗?(自由创编)

第四篇:企业文化三要素与《论语》三句话

企业文化三要素与《论语》三句话

孔子的这三句话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的意思就是学习、朋友和宽大的胸怀是人生三件很快乐的事情,能做到这三点,就是个很有修养的君子了。那么我们把这话推广到管理中来,我们会问:为什么孔子认为学习是很快乐事,我们在这儿学习总是觉得很枯燥啊?为什么朋友来了,就要高兴得不亦乐乎?为什么人不了解我,不知道事情的真相而误解我,我还不埋怨他?

1.学而时习之,组织的学习

我们就要注意孔子那时的年代,还没有学校,只有官学,没有私学,孔子那时也没有太多书籍,需要注意的是孔子认为学问不像现在人所理解的那样,是单纯的读书,学知识。孔子认为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中来,做人做事上去体会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做学问时,要随时思考,体验,反省,从生活中得到启迪。如果你这样做,使得自身的思想修养有所提高,这难道不是件很高兴的事吗?如果把孔子看作一个管理大师,从这句话上,他就是开宗明义交代了管理方法是从哪里来,管理是什么,我们该怎么样去做的问题。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管理它植根于现实,植根于企业管理实践,企业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学习,要善于观察学习,要善于思考、体验和反省,做到“学习时习之”,在复杂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稳定的发展。“学而时习之”不仅要求管理者要这样做,而且还要求企业每一个员工都这样做,要求员工努力学习,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对公司的问题提出看法建议,从而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形象和无形资产的提高产生深远的影响,这难道不是一件让董事长们高兴喜悦的事情吗?现在的组织管理问题一直是管理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为了建立一种更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形势的企业组织,就必须提倡企业不断探索,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以塑造竞争优势。这与今天浒的学习型组信息来源湖州人才网www.xiexiebang.com,更多资讯请上湖州人才网。

织理念是非常接近的。遗憾的是在中国古代早已提出“学而时习之”进行社会文化建设的几千年后,中国企业还要向国外去寻求构建“学习型组织”的真理,这不能不让我们在遗憾之余,产生加大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力度的迫切性。

一代大师孔子一生追求着学问也弘扬着学问。他认为学问是要普及大众的。这对于我们在管理教育的工作上的意义也是深远的。管理作为一门学科而兴起是近年来的事,在教学方法上有许多方法。人们普遍认为管理是可以传授的。而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教育的只是所谓的科学部分,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科学是可以教授的,艺术也是可以传授的。因为学问不只是知识,它是从实际工作中来的,是从生活中来的,孔子的一生讲究的是做人做事,而做人做事恰恰是一种高深的艺术。孔子一生的光辉所在正是他以自身的身体力行为后世树立了一个不可超越的艺术形象。管理的教育应该注重两方面的结合。

2.有朋自远方来,企业家的寂寞

孔子讲了学习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之后,接着又讲管理人员,尤其是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企业家和高层人同要准备的一件事,忍受寂寞。怎么说呢?一个人要创立一种事业,常常要忍受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在提出新观念或要进行改革创新,通常得不到别人的理解,甚至会受到排挤。正如马克吐温所说:“有新观念的人总被视为怪人,除非他的想法有朝一日成功了”。创办一个企业也好,提出新观念新策略也好,进行新产品开发也好,都会碰到若干的阻力。有时候,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压力管理”。当人心中存在着巨大的压力时,他越希望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认可。“古来圣贤皆寂寞”,作为高层管理人员决心要把企业做强做大的压力很大通常无人倾诉,是必须要甘于寂寞的。但是,“今天穿草鞋是为了明天穿皮鞋”,今天的寂寞总有一天会得到回报,终有一天你能得到众人的理解和支持。所以做企业要不怕寂寞,不怕凄凉,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去经营,合理地排解心中的压力,自然会有人了解你投奔你为你出谋划策。

一个管理者的新策略还未被别人了解,一个管理者正为企业的强大着想时,往往是他寂寞的时刻,这时刻,有个志同道合的人来了,这难道不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吗?孔子的思想穿越了几千年得到

了多少人的研究,多少年来孔子是多么的寂寞又是多么的高兴呀。这样就懂得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了。

3.人不知而不愠,追求组织内部的和谐

接下来孔子又说了,新的措施没被别人所了解,也不要怨天尤人,要有耐心地说服别人或反省自己,这才是君子、优秀企业的做法。例如,新产品刚投入市场,还未被消费者普遍接受或销售陷入困境之际,企业内部就会忧心忡忡,生怕计划的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常会引起内部部门的争议。如产品开发部可能会指责生产部质量控制不力,而生产部又可能指责产品根本没开发好,销售部门则可能抱怨自己是冤大头。这种情况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会导致企业内部士气的下降。在这个时候怎么办?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每个部门有每个部门的难处,需要互相体谅,要了解别人做到知彼,又要反省自己做到知已,而不怨天尤人,先要使组织内部和谐稳定,积极地寻找原因进行改进和说服工作,使企业团队精神得到充分体现,努力使产品得到顾客的理解与青睐。即使产品最后不成功,也不要因此而使企业团队产生严重的思想包袱,而用一种建设性商榷性的态度去分析原因,鼓励下属,进行指导。这样企业才会真正地团结大家,增加团队凝聚力,这样的企业难道能说不是优秀的企业吗?“人不知而愠”还表现在企业管理人员对待员工的态度上,当企业员工不明白不了解管理人员的决策时,往往会把工作弄糟,这个时候管理者不能一拍桌子大加指责,也不能心存成见,影响员工以后的工作。这时候管理者要做两件事,一是反省自己的决策是否真的正确,反省自己存在的问题,二是对员工进行有力的指导工作。孙子兵法中曾说“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然员工不能理解你的指导,在这方面你是有责任帮助员工指导员工的。为了企业的发展而得不到别人的理解也不怨天尤人,而是采取积极的措施,这样做是很不容易的,必须有很好的风度与修养,但是他却做到了,这难道不是优秀的君子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吗?由此看来,孔子的企业管理思想是追求和谐的内部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管理者素质,这在现在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有人说东方管理注重追求和谐,西方管理注重追求卓越。这实在是不同文化背景在管理上的反映。孔子时代,国家动荡,诸侯兴起,民心思定,而正是这一现象奠定了几千年灿烂文明的基调追求安定、知足和和平。而西方则受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思想的影响,崇尚竞争,以竞争配置社会资源,这种现象被亚当斯密喻为看不见的手而响誉全球。然而在中国人看来,竞争是痛苦的过程。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的迅速增长使得企业和中国人不得不在“和谐”中追求“卓越’,东西方文化需要交流融合,以管理的趋势看,将来的管理必将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体,或在和谐中追求卓越,或在卓越中追求和谐。

连贯起三句话,孔子在这里所要说的是企业管理的三大要素:一是在组织内部构建浓厚的学习气氛,要有学习的精神,并要能坚持随时温习。二是要有企业家精神,要有毅力,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不半途而废。三是构建企业内部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企业家要有着良好的胸怀。这样才能得以顺利地推行管理。

第五篇:论语读后感之四十二

论语读后感

我不知道大家是怎样看“中庸”这两个字的。或许在现代汉语中它含有一些贬义的成分。但《论语》中所说的中庸,或者说我这里所说的中庸,却不是那个意思。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第六)。其中的中庸,指的是:“对人处事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衷的态度”(金山词霸?高级汉语大词典)。个人觉得,还可以推而广之,将中庸解释为:不走极端,寻找矛盾双方之间的平衡点。应该说,这是贯穿整部《论语》的一个重要思想。我们不妨看几个例子。

下载《论语》新视角之企业文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语》新视角之企业文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语读后感之六

    论语读后感另外,《论语》中还有另两处相关的记载,我觉得更为重要。一处是: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

    论语读后感之十

    论语读后感对于人伦关系的探讨是孔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朱熹《四书章句——中庸》的说法,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将人伦关系大致分为五个方面:“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

    论语读后感之八

    论语读后感朋友的作用大致粗分至此,因为牵扯到朋友的种类,很多话不及细说,下文再谈。二、结交朋友的标准《论语》有关结交朋友之标准的论述很有意思,其中既有对朋友的要求,又有对......

    论语读后感之二十

    论语读后感孔子主张仁爱。“爱人”就是对一切人的尊重和爱敬之情, 把人当作是具有平等人格的人而对待, 即”出门如见大宾, 使民如承大祭” (《颜渊》) ,“居处恭, 执事敬,......

    论语读后感之三十

    论语读后感《论语》子路篇第18,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注:偷盗)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於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说老实话,如果我的亲人做了错......

    大学语文读后感之论语

    论语读后感 从前,我之所以读一本书是因为它来到了我的手边,而书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气或分几天读完它。后来,知道了有公共图书馆这等读书的好地方,我也懒得去翻书目卡片,只......

    论语读后感之十五

    论语读后感首先,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使用的恰当与否,会直接导致文学作品的成败。其次,说到塑造人物形象,《论语》虽不是小说和传记,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然而其记生活小片段,从侧面......

    论语读后感之十二

    论语读后感过去曾有过“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在延续一千多年的科举时代,《论语》也是国家录用官员考试的指定教科书。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治理国家的环境变了,治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