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创新模式的课堂教学研究计划

时间:2019-05-15 09:42: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数学创新模式的课堂教学研究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数学创新模式的课堂教学研究计划》。

第一篇:中学数学创新模式的课堂教学研究计划

中学物理创新模式的课堂教学研究计划

招安镇初级中学: 苏海福

摘要:中学物理变式创新模式的课堂教学评价,以中学物理变式创新模式和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理念为依据,确立了该模式下“一堂好课”的标准: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多元生成、操作性强,教学活动合理有序、变式有效、关注个性,学习活动状态优良、参与充分、注重创新。构建了“五类课型”(概念课、命题课、解题课、复习课、评讲课)的课堂评价表及相关的调查问卷、课堂观察表和自我评价表。

关键词:变式创新模式,变式探究,课堂评价。

一、研究对象

八年级(5)班

二.研究时间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课堂教学评价包含两类“评价”:教师对学生完成指定学习任务的评价;对某位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评价。

中学物理变式创新模式,在其基本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包含了“评价”这一基本环节。这里的评价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激励评价及学生的自我评价,是针对学生完成指定学习任务而言的。

在课题研究过程(评课)中,下列三个问题引起了课题组老师的极大关注:

1、如何创设“变式情境”?

创设变式问题情境,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中学物理变式创新模式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变式情境主要以“变式问题”呈现。如何设计变式问题,设计多少变式问题,即如何把握变式问题的“质” 1

与“量”,才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是本教学模式推广性研究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2、如何认定“创新意识”?

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变式能否创新?怎样的变式才算创新?这是我们在进行课题研究时很多教师提出的疑问与困惑,也是争论最激烈的问题。这里实际上涉及到认识层面和操作层面两个方面。在认识层面上,我们已形成共识:变式是模仿与创新的中介,是创新的重要途径;对学生而言,只要不是别人告诉或书本上看到,而是在某种问题情境中自己提出的问题或发现的结论、方法、规律就是一种创新。在操作层面上,如果变式问题全由教师完成,只是教师的创新,没有学生的创新。如果学生参与变式问题的提出过程,模仿教师的提问方式,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或解决办法,再简单的问题只要是学生自主发现或在同伴启发下形成的,都是学生的创新。学生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即使不能解决问题,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将创新意识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是我们关注的又一个重点。

3、如何评价“学生参与”?

学生参与是评价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指标,是中学物理变式创新模式对教师课堂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方式、参与时间、参与广度和深度,如何把握,如何定位,这也是我们老师感到困惑的问题。

将学生参与的质量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是我们研究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上述三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对老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评价。因此,针对物理课型特征,建立不同课型的评价表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寻找理论依据,吸

收成功经验。

2、问卷调查法。收集相关信息(包括学生的评价,评课小组成员的评价及教师本人的评价等)。

3、案例研究法。着眼课堂观察,以不同课型的研究课为载体,采用“行为跟进式”评课法,提炼不同课型的评价量表,以教学个案丰富研究成果。

四、研究目标与预期成果

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引导教师落实变式创新模式的理念,帮助教师解决课堂操作中的困惑,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从而使变式创新模式在中学物理中得到更好的推广与应用,较大面积的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预期研究成果由下列两部分构成:

1、构建中学物理变式创新模式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2、形成研究报告:中学物理变式创新模式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五、研究过程简述

1、申报研究课题:本课题于2008-2009年6月被县教研会批准立项。

2、课题组成员统一了思想认识,提高了理论水平,修订了研究方案。

3、相互听课,研讨交流。

4、案例分析,形成量表。

5、撰写结题报告。

六、研究成果综述

确立了中学物理变式创新模式的“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多元生成、操作性强。

体现新课程提倡的“三维目标”的要求,符合中学物理变式创新模式下“五种课型”的教学要求,符合物理教学规律和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每个学生都能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认知目标明确具体、有层次、可操作,能力目标和情意目标在达成认知目标的过程中动态生成。

2、教学活动合理有序、变式有效、关注个性。

(1)教师为学生的创新学习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包括创设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和独立探究的变式探究情境,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提供丰富的观察和思考材料。

(2)教师为学生学习活动提供咨询和帮助,学生参与变式探究活动,师生互动交流充分。

(3)教师注重教学信息反馈,及时、多样、适度的开展激励评价,帮助学生提高反思能力。

(4)教师关注学生个性,从学生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实施个别指导。

(5)教学目标达成状态良好,变式训练充分有效,讲究教学效率。

3、学习活动状态优良、参与充分、注重创新。

(1)学生获得对物理知识的真正理解,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物理知识,并运用新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2)学生主动参与变式探究活动,能与同伴合作,共享探究成功的喜悦,有探究问题的欲望。

(3)学生经历物理知识的建构过程,体验物理方法的应用价值,形成理性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得到激发和张扬,能主动质疑、主动提问,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产生新问题、新方法、新观点。

(4)学生形成了积极主动的物理学习方式,善于变位思考,勤于变式探究,敢于质疑批判。

型”的评价表。

七、物理《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组》

八、2009年5月25日

第二篇: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资中一中黄 勇

身为基础教育第一线的人民教师,一名中学数学教师。把数学教学工作搞好,是对学生的负责、对家长的交代、更是对自己的要求,也是自己在教育上价值观的追求。通过近五年的数学教学,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去探讨与研究。

一、“身边的数学”与“身边的生活”的互相渗透

我们经常在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错,关键是如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做到“身边的数学”与“身边的生活”的互相渗透于教学中是个有效的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化简”书本知识,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再把数学知识引入“身边的生活”,用好用活每一篇教材。

引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作为一堂课的开幕式,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领悟生活中的数学因素。例如,在初中《代数》的第一章有理数的引人。举一个事例,一辆汽车从车站出发,沿公路向东行驶10千米,接着掉转车头向北行驶10千米,问这辆汽车在什么位置?对于这个简单问题,当然学生不难作出回答,但问及如何用数学式了表达这辆汽车的位置变化过程,学生就感到茫然了,趁学生构成忌于求知的心理状态之时机切人新裸课题,“为了满足实际需要,我们必须把已经学习过的算术数扩充到有理数。”例如,在学习“同类项”一节课时,可通过设计情境:准备一小袋零钱(有1角,2角,5角,1元),请一位同学来数数一共有多少钱?在情境中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从而引入新课。

现代社会里,“数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在经营中获利,而且,它能给予我们能力,包括直观思维、逻辑推理、精确计算,以及结论的明确无误”。例如一个人要成立一家新公司,由于业务关系,急需一辆汽车,但又因资金问题无力购买,决定暂租一辆汽车使用。现有两家出租车公司供选择,两家出租车公司条件不同,租哪家的更合算?一家的出租条件是“每月付给司机1000元工资,另外每百公里付10元汽油费”;另一家公司只按行程算账,出租条件是“每百公里付140元的费用”。这就要求新公司老板根据自身业务用车情况(里程)运用数学的知识去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出租车公司。足以说明数学并不是远离生活的抽象理论,而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知识──让数学回归生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课程和教学的发展性,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 1

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我认为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从学生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出发,提出思考的途径,随着学生的思路层层递进,把数学条理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活泼多变,向学生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可服务于生活实践。

二、“亲其师,信其道”

仅仅让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不行。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绪应该是积极的。教师的情绪是极易感染学生的,当教师由于种种原因拉长着脸,或表情淡漠、忧心忡忡,或神色恍惚、烦躁不安地走进教室,打开书本进行课堂教学时,学生会感到情绪压抑,从而使得学生心理闭锁,阻碍了新信息的输入。而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进行课堂教学,学生会倍感亲切,快乐之情油然而生。以教师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会使学生心扇敞开,思维活跃,可以更有效地接受信息的输入。情感培养既是教学目标之一,又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动力与手段,教师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和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对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证明:学生对学科的感情很多来自于他们对教师的感情,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亲其师,信其道”。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对学生要多鼓励,少埋怨;多指导,少责备;大家一直以为作为一名基层教学工作者不仅要能说,而且要说清楚。但是我觉得教师要能听。要能听明白。不要因为学生的问题简单幼稚而嘲笑;不要因为学生的突发奇想而嗤之以鼻。总是居高临下,咄咄逼人会严重影响师生之间的交流,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尊重与信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三、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促使学生掌握方法,提高思维品质

大家都知道,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更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促使学生掌握方法,提高思维品质。

(一)要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恰当地示明学思关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

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在例题课中要把解(证)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这个发现过程可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或由教师讲出自己的寻找过程。在数学练习中,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要有挖掘的能力。学会从条件到结论或从结论到条件的正逆两种分析方法。对一个数学题,首先要能判断它是属于哪个范围的题目,涉及到哪些概念、定理、或计算公式。在解(证)题过程中尽量要学会数学语言、数学符号的运用。高中数学研究对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数量关系的,另一类是研究空间形式的,即“代数”、“几何”。要使同学们熟练地掌握一些重要的数学方法,主要有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综合法、分析法及反证法等。

(二)要善于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培养兴趣,促进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并使同学们认识到数学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教材中安排的“想一想”、“读一读”不仅能扩大知识面,还能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是比较受欢迎的题材。适当分段,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

(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学生初步学会如何思维和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后,应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及思维品质的培养。要注意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与敏捷性。根据解题目标,确定解题方向。要训练学生思维清晰,条理清楚,遇到问题能按一定顺序去分析、思考,对复杂问题应训练学生善于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方法。学生在思维过程中,要能迅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要注意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每个公式,法则、定理都有它的来龙去脉,都有使它成立的前提条件,都有它特定的使用范围,要做到言必有据。选择一些习题让学生先做,再针对学生思维中的漏洞进行教学分析。

当然,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但只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手段,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必定会有所成效。

第三篇:中学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教学研究

1.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心理学意义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基本结构就是指“基本的、统一的观点,或者是一般的、基本的原理.”“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为数学学科的一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从布鲁纳的基本结构学说中来看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第一,“懂得基本原理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心理学认为“由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摄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因而新知识与旧知识所构成的这种类属关系又可称为下位关系,这种学习便称为下位学习.”当学生掌握了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再去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就属于下位学习了.下位学习所学知识“具有足够的稳定性,有利于牢固地固定新学习的意义,”即使新知识能够较顺利地纳入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学生学习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内容.

第二,有利于记忆.布鲁纳认为,“除非把一件件事情放进构造得好的模型里面,否则很快就会忘记.”“学习基本原理的目的,就在于保证记忆的丧失不是全部丧失,而遗留下来的东西将使我们在需要的时候得以把一件件事情重新构思起来.高明的理论不仅是现在用以理解现象的工具,而且也是明天用以回忆那个现象的工具.”由此可见,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学科的“一般原理”,在数学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无怪乎有人认为,对于中学生“不管他们将来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

第三,学习基本原理有利于“原理和态度的迁移”.布鲁纳认为,“这种类型的迁移应该是教育过程的核心——用基本的和一般的观念来不断扩大和加深知识.”曹才翰教授也认为,“如果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较高抽象、概括水平的观念,对于新学习是有利的,”“只有概括的、巩固的和清晰的知识才能实现迁移.”美国心理学家贾德通过实验证明,“学习迁移的发生应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学生需先掌握原理,形成类比,才能迁移到具体的类似学习中.”学生学习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实现学习迁移,特别是原理和态度的迁移,从而可以较快地提高学习质量和数学能力.

第四,强调结构和原理的学习,“能够缩挟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间隙.”一般地讲,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界限还是比较清楚的,特别是中学数学的许多具体内容在高等数学中不再出现了,有些术语如方程、函数等在高等数学中要赋予它们以新的涵义.而在高等数学中几乎全部保留下来的只有中学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与其关系密切的内容,如集合、对应等.因此,数学思想、方法是联结中学数学与高等数学的一条红线.

2.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层次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称为表层知识,另一个称为深层知识.表层知识包括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层知识主要指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表层知识是深层知识的基础,是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的,教材中明确给出的,以及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知识.学生只有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在掌握和理解了一定的表层知识后,才能进一步的学习和领悟相关的深层知识.

深层知识蕴含于表层知识之中,是数学的精髓,它支撑和统帅着表层知识.教师必须在讲授表层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渗透相关的深层知识,让学生在掌握表层知识的同时,领悟到深层知识,才能使学生的表层知识达到一个质的“飞跃”,从而使数学教学超脱“题海”之苦,使其更富有朝气和创造性.

那种只重视讲授表层知识,而不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不完备的教学,它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的知识水平永远停留在一个初级阶段,难以提高;反之,如果单纯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而忽略表层知识的教学,就会使教学流于形式,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也难以领略到深层知识的真谛.因此,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应与整个表层知识的讲授融为一体,使学生逐步掌握有关的深层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

3.中学数学中的主要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思想是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想法,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由于中学生认知能力和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限制,只能将部分重要的数学思想落实到数学教学过程中,而对有些数学思想不宜要求过高.我们认为,在中学数学中应予以重视的数学思想主要有三个:集合思想、化归思想和对应思想.其理由是:(1)这三个思想几乎包摄了全部中学数学内容;(2)符合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及他们的实际生活经验,易于被他们理解和掌握;(3)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这些思想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机会比较多;(4)掌握这些思想可以为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打下较好的基础.

此外,符号化思想、公理化思想以及极限思想等在中学数学中也不同程度地

第四篇:多媒体辅助中学数学教学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数学教学研究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现已深入到中学数学课堂中,与传统的教学手方法相比,多媒体教学有着独特的优势。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形象地处理好大小,远近,动静,快慢,局部整体的各种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形成很鲜明的表象,启发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在予以多媒体辅助中学数学教学其优越性和先进性肯定的同时,也要换个角度去审视、认识和发现当前的中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以及对多媒体辅助教学作进一步的反思与探索,这样才能使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多媒体辅助中学数学教学的优点

1.1 情境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误或想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获取知识及形成技能。由于学生好动、好奇,专注的时间比较短,而且持久性差,往往会影响到课堂学习的效果。为了改变这些不足,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数学,培养良好的数学兴趣,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是很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媒体是教学信息的平台,是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因此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仅是用来传递教学内容的,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多媒体辅助教学由点及面,由抽象到形象,由静态到动态,都能使学生的感受、听觉、视觉形成鲜明的空间想象,动画技术,音像剪辑和粘贴组合技术,化静为动,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在强烈逼真的情境中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1.2 声像结合,丰富教学内容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识约65%。[1]在传统电教媒体中,幻灯片投影有像无声,录音机有声无像,录像电视虽然声像俱全,但制作需要专门的设备。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发挥这三机一体的优势,做到图文声像并茂,可以充分地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尤其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由于学习难度大,需要有效的强化,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运用图表与色彩等多种手段来引起学生的注意,让一些形象的图表、关键的符号、步骤等展现给学生,引起更有效的注意,让学生能够借助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2]

1.3 扬长避短,实现教学高效率

数学知识的记忆是建立在理解与运用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特点而言,在每节新课后,都需要借助大量的练习加以巩固,使学生最终能记忆并转化为运用能力,但如果每次设计练习时都简单地依靠小黑板、卷子、书本这些单一的呈现形式,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感到厌倦。因此,这个时候运用多媒体形象、有趣等众多特点及优势,能使学生在练习、复习时也能轻松、愉快,能使学生在练题过程中始终保持兴奋、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使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有趣、新鲜的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高效率、高质量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展,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关于位置决定问题,运用多媒体探索性展示往往要比拿着圆纸板或黑板画图高效得多。教师提问:“圆的位置是由什么决定的?”让学生思考一下,便在屏幕上出现一个闪动着的小圆点,之后又出现一个圆,同学们就会认识到圆的位置是由圆心的位置决定的。接着,教师又问:“圆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屏幕上显示以圆心为端点引出一条较短的线段,绕着圆心转一圈,对应出现一个小圆,接着以圆心为端点引出一条较长的线段,绕着圆心转一圈,又对应出现一个较大的圆,引出的线段就是半径。这样重复几次后,学生在大脑中便形成了几何图形的表象,突出图形的本质属性,并且教学的时间也比传统的教学节省了许多。从而能使更多的学生有回答问题的机会,更多表现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1.4 展现思维过程,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时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枯燥的说教变成亲耳听闻、亲眼目睹的具体的视听形象;丰富学生的想象,发展他们的直觉思维,促进他们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知识的奥妙,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应有目的、有计划的细心指导,把学习这些知识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使他们在观察、思考、发现、综合中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同时,数学知识往往以抽象的公式、概念、定律等形式出现,多媒体的应用则可以改变学生对数学枯燥无趣的感觉,直观的展示抽象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不断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中,掌握思维的一般方法,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多媒体辅助中学数学教学的不足

2.1 教师方面

教师是知识传播的最重要媒介,所以教师的自身水平与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在教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教师应能正确认识现代教学技术的不足。

2.1.1 盲目追求美感,华而不实。爱美之心,不管是在远古时代还是信息技术发达的现代,人人都有,这一点不仅体现在生活上,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师们为了追求美感,课件制作越来越花俏,漂亮花草的底纹,可爱的小动物,五颜六色的文字等,甚至一个答案都费尽心思制作各种展示效果。这样确实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但是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比较容易分散,甚至只会注意到“美丽”的地方,尤其是公开课,不少老师在课件上精益求精,画面背景复杂,按钮奇形怪状,还使用大量的动画和声音,这样,学生都会把注意力放在新奇的事物上,对上课的目的完全不重视。这些富有“美感”的课件,画蛇添足、喧宾夺主,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恐怕是弊大于利。

2.1.2 制作水平有限,难以发挥辅助作用。虽说多媒体辅助教学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先进,但制作水平始终有限,在授课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仅仅只是利用多媒体出示例题和展示需要板书的内容,并没有达到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作用。在“相遇问题”一课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一般也只是静态地呈现例题和线段图,但是“速度×时间=路程”是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即使教师组织学生以对话的形式进行讨论,也不能很好地理解这条规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可以看出学生的理解还是不够透彻。这样,多媒体辅助教学并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果在设计的时候增加一段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2小时后相遇的动画,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学习效率也会提高。

2.1.3 为跟潮流而使用多媒体。多媒体是为教学服务的,它能优化教学效果,但也只是一种辅助作用。使用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等因素去考虑,适当地运用,而不是为了跟上现代教育技术的潮流而使用多媒体。有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管内容是否需要,硬将声音、影象引入以体现“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导致所设计的课件失去其应有的意义,使学生对画面印象深刻,却掌握不了知识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更不用说可以起到突破重点、难点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绝不能认为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必须结合学生学习的实况,采用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

2.2 学生方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为的就是让学生以最佳的方式接受最全面的知识。教育不断发展,但无论如何发展,都必须以学生为主。

2.2.1 容量过大,学生难以消化。有的教师由于片面理解课堂教学效率,误认为多媒体课堂的信息量就是要大,只有增大信息量,增加知识传授密度,才能体现多媒体教

学的优势,提高课堂效率,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导致学生被课件牵着鼻子走,装进大脑的信息一大堆,却难以消化。引入多媒体技术不等于就能提高课堂效率,不等于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够这样当然最好不过。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学生个体的主动过程,每个学生都是从自己的认知基础出发,并依靠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知识的。知识是无法灌输的,尤其是对于学生而言,考虑他们的特性,在他们能够接受的容量中设计教学,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2.2.2 灌输式教学,有碍学生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有许多知识是要通过学生亲自实践来加以理解和掌握的,有些教师就剥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和权利。正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关键时期,如果单纯地把过程用多媒体直观地展示出来,学生只是看见了这个过程却没有亲自动脑思考,也就少了思维、想象的余地。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知识地掌握和思维的发展。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3.1 明确教育观念

教师在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必须要做到两个方面:第一,从教学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出发,仔细考虑如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保障总体教学目标的实现;第二,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认真设计多媒体课件,以保证局部教学要求的实现。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越实在,其目的性就越突出。教师对教材的精深理解和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深入了解是保障目的性的关键。因此,我们在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有效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立于主体地位,引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3]

3.2 结合传统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各有各的优势。选择教学手段并不是越高级越好,一节课中,往往需要用到多种方法和手段,要注意优化结合。成功的教学就是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与灵活运用。方法与方法之间必定会有相辅相承的地方,我们应该把现代化教育手段和传统教育手段有机地结合使用、优劣互补,而不是简单地相互替代。多媒体不能代替必要的板书,学具操作不能代替必要的教具演示。事实上,也并不是每节课都需要多媒体辅助教学,常常只是在一节课的某个阶段才使用,因此,教师课前设计时要周密考虑,哪些内容、哪几个环节运用最适宜、最有效。正确认识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其它教学手段的关系,只有与其他教学手段综合运用,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适时利用课件辅助功能

先进教学设备可以缩短学生的认识过程,并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教学手段虽然一直都在变化、在更新,但无论如何变化更新,教学手段都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只有在最佳的时机使用,才可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是如此,它不能代替教师的主导作用,始终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和手段,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才是教学成功的真正原因,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因而,把握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时机时非常重要的。[4]

3.3.1 在激发兴趣时使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因此要刺激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强烈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一种向往的心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了图形、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方式,使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热情,使其主体作用得以发挥。

3.3.2 在创设情境时使用。运用多媒体创建学习情景,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 激发联想, 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 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如上述数学中的“相遇”问题,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行人或汽车“相向”、“背向”等运动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应用题的题意和算理。

3.3.3 在突破难点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变静为动等一些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功能,形象地呈现事物的现象,具体地表达事物发展的过程,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活泼,能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的方法这一难点,用多媒体展示画好的一个圆,接着把这个圆分割成相等的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16份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上下两部分的颜色区分开来,这样就更形象了。

3.3.4 在激活思维时使用。数学知识往往以抽象的公式、概念、定律等形式出现, 多媒体的应用可以改变学生对数学枯燥无趣的感觉, 直观地展示抽象的思维过程, 帮助学生理解,更好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结论

作为现代教育重要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其实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于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作用。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出发,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出发,从优化教学过程出发,才能真正体现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我们如果能够正确运用多媒体技术,适当地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更有效地突破教学中难点、重点,进而加快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速度,开拓学生数学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第五篇:高中化学课堂“创新实验”的教学研究

高中化学课堂“创新实验”的教学研究

王建俊张旭辉

山西省平遥中学031100

[摘要]:本文阐述了通过化学“创新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途径、手段、意识、道德品质和目标。创新实验教学一般由实验观察、分析、操作等几个阶段,在这些方面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探讨,另外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了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的重要原则,不妥之处敬请同行批评指正。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创新思维 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1世纪是创新知识的世纪,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灵魂,也是完善人才科学素质,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素质的重要载体;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教育,成为我们教师思考并要研究实验的重要课题。“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有效地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并能拓宽已知的,发现未知的化学知识。深入地培养学生观察化学实验现象能力,对化学实验产生优缺点的分析思维能力,在不断地改进创新实验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综合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一、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产生的,而人的动机欲望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诱发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强化学生设置新奇而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从而产生创新动机、激发、维系、强化学生的创新行为。营新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使学生主动创新,乐于创新,并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创新实验教学一般由实验观察、分析、操作和创新等几个阶段。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实验在教学中有独特功能和作用,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有特殊功效。

1.“创新实验”教学方法的主要思路

高中化学创新实验的设计、研制和实施过程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创新实验是一种将有关信息按内在联系、抽象归纳、逻辑地概括成规律,并按此规律进行操作;推理和想象的思维,它是最富有生命力的思维。创新实验的研制实施是化学教学的灵魂。“创新实验”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创新实验”教学方法的主要操作步骤

在山西省平遥中学“民主和谐创新教学”名师工作室的领导下,以化学教研组全体老师为载体,以学生研究性课题小组为主体,开拓创新,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并重,出成果,出人才,力争使平遥中学高中化学创新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成果在山西和全国有一定的影响。

(1)实验观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

通过观察这种活动方式,能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为创新思维提供条件。当学生对观察到的事是不能用已有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解释时,就会产生疑问,产生为获取信息和提出问题的思维活动,这是进行创新思维的基础。

(2)实验分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在实验分析中,我们要重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灵活性和创新性地培养。学生在分析思考时,总爱用一种习惯的、固定的思路来考虑问题,同时也会受到抑制实验结果的限制或影响,这必然会无形中束缚学生的思维,压抑和阻碍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所以在分析时,鼓励学生敢于向传统思维模式挑战,摆脱常规思维的束缚,能大胆想象、假设,另辟蹊径拓展思维视角、变换思路,确立一个新的思维活动状态。训练学生能灵活的变换对问题的分析角度。能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问题,不固执于一种成见之中。

(3)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手段

实验操作表面看来似乎属于技术操作项目,实际上参透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在实验操作中,仪器的选用、安装,试剂的取用以及实验中条件的控制等,都离不开思维对操作的支配作用。通过动手操作,能使学生在实验中产生新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性,甚至能在已有的、以被验证为正确的理论中寻求新的突破。

3.高中化学“创新实验”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迸发了对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的欲望,师生们共同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设想,老师则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把改进和创新实验的方法作为研究性课题进行研究实施。师生通过讨论思考后,统一了认识,提出“创新实验”教学方法的具体目的:(1)以化学实验为依据学习高中化学知识点;(2)研究系列的化学创新实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激励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4)创新实验要简便,易操作,实验现象要明显,实验成功率要达100%,而且无污染;(5)创新实验要有科学性和真实性,培养学生的真实和科学的精神;(6)创新实验要有发散性和开拓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开拓创新精神。

高中“创新实验”教学方法课堂来自于课本教材,紧扣教学大纲,为教师的创新教学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内容,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研究的整个过程,并在研究实施中锻炼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化学科学的信息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能主动地收集资料,主动地去思索研究,通过研究实施的整个过程,使学生不仅能牢固地掌握课本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了学生操作实验的实践能力。

二、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该如何进行实验创新设计呢?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的具体案例。

1、药品功能的优化思考

例:《化学反应原理》P18中使用U形管进行氯化,铜溶液的电解实验,实验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从而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此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而且试剂也可以多次使用。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以下缺点;(1)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2)铜附着在碳棒底部,观察必须把碳棒拿出来;(3)氯气污染较难处理;(4)因为都是溶质在变,学生有了先入为主的概念,在以后的学习中,往往忘了水的电离。在能达到实验目的的基础上,为了让现象更明显,使学生对电解原理的认识更加完整,我们利用学生已有的电解水的认识,把试剂改成了饱和Na2SO4溶液,并在其中加入了紫色石蕊试剂。在电解过程中,检验氢气和氧气都比较容易,而且能看到电解液中丰富多彩的颜色变化,教学效果很好,也解决了以上描述的缺点。

2、简化装置,一器同时多用

例在铜和浓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并检验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中,我们可采用一根长玻璃棒和几张试纸来代替一系列的检验装置,只需一个发生装置和一个尾气处理装置就可解决问题。随着实验手段的不断发展,提高,实验仪器的日益先进,为我们进行实验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例设计精巧的仪器,可以一器多用,使用所需试剂少量的试纸和点滴板等,都可很好地贯彻实验的简约性原则。

3、选择实验仪器的多样化

近几年来,无论是化学杂志上或老师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约而同地发现了针筒的广泛应用。有的用注射器来代替分液漏斗,有的来代替胶头滴管,量筒,小号集气瓶等。这显示着化学实验随着新课程改革一起,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事,更是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例用针筒做气体实验,用铝质易拉罐做有关铝的性质实验,用铅笔蕊做导电实验,用矿泉水瓶收集气体,用洗涤剂做气体的点燃实验等。这些取之于学生生活用品的仪器,可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可谓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生活中也处处有丰富的化学资源,对于我们眼睛,只是缺少发现。

三、进行实验创新设计是促进化学学科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在进行实验创新设计时,必须遵循以下重要原则。

1、要简约,更要科学和安全

在以上的改进案例中,我们发现不少是从简约性的角度出发改的,但千万不能忽视实验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2、要成功,更要实事求是

在课堂上特别是在上公开课的时候,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旦准备的实验失败了,我们经常会惊惶失措,甚至变得手忙脚乱,要不支唔搪塞,要不就道声歉后重回到纸上谈实验,没有给予“昭雪”的机会。其实有的时候,实验失败也是很正常的,例喷泉实验,银镜反应等,条件要求越高的反应,失败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但这也为我们的实验创新了机提供了会和题材,引导得当也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绝佳的契机。例在做乙醛或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浊液反应的实验时,一不小心,就会看不见砖红色沉淀,而直接变成了黑色沉淀,老师都知道这是氢氧化铜分解所致。很多老师就这样解释一下,也不会再继续实验下去,而有的老师则进行了很有价值的再探索。

3、要设计更要实践

总之通过多年对高中学生开展化学“创新实验”的开发与研究,我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具体实施的方案,实验也取得了显著成果,无论在化学竞赛还是在高考中成绩显著,不仅为高等院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化学专业人才,还为地方化工企业培养了大量具有良好化学素质的工作者。总之,科学而有计划地开展创新化学实验,是教育实现三个面向的需要,是为21世纪培养具有创造思维能力的世纪栋梁的根本举措。

[参考文献]:

[1] 强光银:中学化学课堂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探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04.6.[2] 左丽萍: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学化学教学参考》,04.7.[3] 刘贵银:化学实验教学中创造能力的培养,《化学教学》,03.8.[4] 郑长龙:化学实验教学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5] 林晓华: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设计 [J].新课程(教师版), 2007,(01).[6] 吴俊明:议当前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J].化学教学,2004,(4):1-4.[7] 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211-238.

下载中学数学创新模式的课堂教学研究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数学创新模式的课堂教学研究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村中学数学模式

    我们的“和谐互助”课堂教学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第一,班级学生一分为二,一半的学生是“师傅”,另一半的学生则是在这些“师傅”教授下的“徒弟”。 谁是“师傅”,谁是“徒弟”,不是......

    中学数学实验教学研究(范文模版)

    安庆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中学数学实验教学研究 作者:刘婷婷 指导教师:郝庆一 摘要 本文以新课改为依据对中学数学实验教学做了简要的介绍.本文就从数学......

    中学数学课堂说课稿

    中学数学课堂说课稿 中学数学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们制定好相关的课堂说课稿,提升教学的计划性。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中学数学课堂说课稿,欢迎大家浏览。 对数函数(第二课......

    创新课堂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创新课堂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海阳一中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的最主要渠道,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把“常态课堂打造精致,用高效手段减轻负担”,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

    翻转课堂模式下的高等数学案例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模式下的高等数学案例教学研究 摘 要:高等数学是各个高校都会开设的一门公共课。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以讲授式为主,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把传统课堂进行翻转......

    翻转课堂模式下高职钢琴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主要从制作恰当的钢琴教学课件,注重钢琴教学中互动式模式以及丰富与完善钢琴的教学资源等方面分析了翻转课堂模式在高职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关键词:翻转课堂;高职;钢琴教学......

    中学数学反思性教学研究(5篇材料)

    中学数学反思性教学研究 【摘 要】“反思性教学”基于实践的基础上赋予教师特有的实践性思考方式,能促使教师不断探索、不断提高。我国现行的《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教师的角......

    小班化课堂教学研究

    “小班化课堂教学研究”学生问卷调查表 各位同学: 随着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我们学校的生源正在不断减少,每个班级的学生数也在20人左右,我们学校开展小班化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