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标人教版《24时记时法》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24记时法》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课时目标:让学生充分理解24时记时法表示方法
重难点:基本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之间的转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PPT,2)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时候吗?那你们说这个时间你们在做什么呢?(ppt内容:钟面时针只是8和1,为的是让学生说出早上8点或者是晚上8点以及中午1点和凌晨一点)
3导入课题:为什么时针只指示了一个数字却有两个时间呢?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来说明时间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24时记时法?
二,讲解新课:
1)
2)什么是24时记时法呢?大家看黑板:PPT展示凌晨0时到中午12时 问题:大家说,时针转了几圈啊?是多少小时啊?一天有几个小时啊?
那还要转多少圈啊?
3)出示PPT,展示时针转第二圈的情形,然后让学生说13时是一天的第几个小时,继续往下说。
4)揭示课时:那么我们就可以用13时来表示下午1时,以此类推,下午
2时是14时……
5)出示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对应时刻表,让学生观察,24时记时
法中,要表示下午的时间,直接用普通记时法中的时间加12,而上午的时间则不用。
6)再让学生思考,24时记时法转换成普通记时法应该怎么转换呢?(上
午不变,而下午的减去12)
三,练习巩固,在练习中不断掌握。
第二篇:24时记时法 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紧扣实际,又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数学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本节课的内容设计注意从生活实际出发,由大家都熟悉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新年倒计时引入新课,用体现一天经过的一组照片配以优美的音乐朗诵,使学生感受一天的时间进过,在练习的过程中,注意选择生活中的例子,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肯德基商店等,既将教学的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有意安排了播报国家大事的环节,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爱国主义情感的渗透.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安排都充分体现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思想.特别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和实际,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数学学习的价值,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二.重视合作交流,重视总结,重视板书,有效突破重难点.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主动探知.本节课教师让学生合作交流的问题是:把普通记时法改写成24时记时法要注意什么?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合作交流的时间,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各抒己见,自己派代表向全班发言.再让学生完整的说出各小组的发言,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规范的简洁的总结,并通过课件将总结的重点加以圈点,使学生一目了然,有效的突破了重难点的知识.
第三篇:24时记时法(一)教学反思
24时计时法,课前我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但是课上得很糟糕,24时记时法(一)教学反思。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课前的“备”学生做得不太到位。如:情景导入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可能因为故事有的不生动,没太激发学生的兴趣。
2、师生间的互动效果不够
由于没有很好地了解、引导学生发现24时记时法的规律,致使学生对两种记时法的互换不够熟练。学生讨论时比较注重形式,应让学生多说,多练,教学反思《24时记时法(一)教学反思》。
3、课前没有认真地读好教材
第一题中教师没有引导到位出现了失误,由此体会到,对于新课程,教师在课前一定要认真细心地“读懂”“读好”教材,做到心中有数,哪怕是最简单的练习也不能轻易放过。
总之,本课的教学感触极深,我想,今后我要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使自己逐渐成长起来。
第四篇: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教学反思
今年我任五
(二)班的语文,有的学生是我从三年级就开始带着的,我对他们以及他们对我都很了解了。
2009年9月22日,星期二早上,我精神百倍地走进教室,上回顾拓展一的交流平台。要求交流学习这组课文后的体会和收获,我让学生自读了交流要求,又带着他们回顾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了两篇精读课文,阅读课文让他们喜欢哪里读哪里。目的是再读课文,让学生有新的体会,有可说的内容,我在心里暗自高兴,想着这次发言肯定各抒己见,滔滔不绝,课堂气氛不用说是多么的活跃。
可是事情没有像我想象的一样发展,他们一言不发,我再鼓励时他们更加着急了,一个个像犯了错似的。有的塌下身子,低着头,生怕我叫到他,有的坐直身子,聚精会神的样子。看到这些,心中顿时烧起了无名烈火,刚才的激情淡然无存了。让我气愤又让我纳闷,于是就问:“是不懂吗?”没人理我。“是害怕吗?”也没人理我,我随便点名问这到底是为什么?低着头站起来也是不说话,我不服气再叫了一位女生,她终于说话了:“我怕说错了同学笑话。”有人打破了这种僵局,听到我没有批评他们就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我怕说错了老师批评。”“我还没想好,等我想好了,我一定站起来说。”“有一次我说错了,下课后同学们一直笑我。”“说错了,我们班的同学还会去告诉五(1)班的同学,我害怕回答。”“我怕说错字音被同学笑话,有一次我说错了,他们就笑我。”“我怕回答错了,下课后同学不跟我玩。”同学们好像找到了可以诉说的对象,一吐为快,我也找到了沉默的原因。
随着下课铃响这件事情就这样结束了,但是它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我庆幸当时给孩子们说内心话的时间,要不然我永远也找不到原因。五年级的学生开始或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开始注意自己了,注意同伴对自己的评价,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自尊心和独立性也增强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也许自己无意的一句话会让一个孩子走向自卑,多看一些有关青少年心理的书籍。
第五篇:24时记时法教学反思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这也是课程改革的意图之一,24时记时法教学反思。本节课我的教学体现了这一点:
课一开始,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切入普通记时法,使得学生更深地了解普通记时法,并为后面更好地区分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作了铺垫,接着安排了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电视节目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感兴趣的现实场景中,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探索认知阶段,我首先出示敲响新年钟声,时针指着12,说明了旧的一年结束了,新的一年来临。并切合钟面的演示,时针转了2圈,引导学生感知一天中有24个小时,能更直观地认识24时记时法。另外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这样可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体会24时记时法的实际用处,教学反思《24时记时法教学反思》。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课改的新理念,也是我将努力的方向。
当然,在本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了不足,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课前的“备”学生做得不太到位。如:情景导入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可能因为故事有的不生动,没太激发学生的兴趣。
2、师生间的互动效果不够
由于没有很好地了解、引导学生发现24时记时法的规律,致使学生对两种记时法的互换不够熟练。学生讨论时比较注重形式,应让学生多说,多练。
3、课前没有认真地读好教材
在“想想做做”的第一题中教师没有引导到位出现了失误,由此体会到,对于新课程,教师在课前一定要认真细心地“读懂”“读好”教材,做到心中有数,哪怕是最简单的练习也不能轻易放过。
总之,本课的教学感触极深,我想,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应在课改理念的正确引导下,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使自己逐渐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