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师生良好行为习惯评价方式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19-05-15 09:44: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立师生良好行为习惯评价方式的重要性(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立师生良好行为习惯评价方式的重要性(范文)》。

第一篇:建立师生良好行为习惯评价方式的重要性(范文)

建立师生良好行为习惯评价方式的重要性

通海县古城小学沈莹

评价,是一个过过程,伴随和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促进发展的评价不仅需要终结性的结果评价,更需要形成性过程评价,通过关注过程而促进结果的提高,评价的重心在过程。与以整合学习资源为手段的交往型的探究性学习相对应,其评价也应该是整合型的,并且贯穿整个探究活动的始终,关注学生在每个学习环节中进步情况。因此,教师要设计相应的评价策略与措施,引导学生学会评价,促进其不断地发展。

一、学生自评。学生作为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自己的期望、品德、发展状况、学习行为与结果及个性特征进行判断与评估,使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高。

1.通过别人的评价。每一个体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是社会的一员。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就像一面镜子,主体通过这面镜子,即从别人的评价中看到自己的形象,形成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2.通过自己与别人的比较。主体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并不是单线的运动过程,它是把自我与其他众多个体加以对比而形成的一种自我感知意识。

3.通过自我反省心理分析,达到自我认识和评价。其中包括对自己的认识能力、实践能力的自我认识和评价,以及对自己的性格特征、意态特点、情绪状态的总体把握和评价,并由此产生主体的自信心、自我优越感、自我平衡感。

4.通过实践的结果形成主体的自我认识和评价。实践结果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物体,个体在实践过程中按照预定的目标,通过一定的中介,力图实现自己的愿望,这里可能会出现两个结果:其一是个体 1

通过自己努力达到预期目标,这一结果将强化主体的自尊自主地位;其二是未达到预期目标,这样就促使主体对自己的能力、手段和方法进行全面反省,重新认识和评价自我,形成对自我的反省意识,并对此作出比较、判定和鉴别,内省自己的思想与行为的成熟度和可行性

二、学生互评。就是让全体同学对该同学进行评价。学生互评是帮助被评者正确“认识自我” 的过程,让被评者在这面“镜子”面前“省悟”,以使学生清醒地认识自我的长处和短处,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不断完善自我。

1、实事求是。教师要扮好指导、引导的角色,对同学认识不清的要加以指导。教育学生在评价中要抛开个人感情因素,同学之间的评价要强调言之有据,对和多数同学评价差距大的要说出理由,以避免学生的类群效应。

2、注意评价的顺序性。评价一般按照先学生自评再学生互评最后教师点评的顺序进行。教师在最后发表意见,避免学生附和权威的心理,以便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教师评价。教师综合各方面情况对被评者作一个评价。一方面相对客观地给出学生一个“运动处方”,使学生沿着正确的轨迹发展。

1、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对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时,教师和参评者要多发掘被评者的优点,进行鼓励。对他们的不足要言之有物,实事求是,语言委婉、中肯,切忌把评价课开成一场批斗会。

2、关注个体差异。传统的一把尺子衡量全体学生的做法,使先天身体素质好的学生不用上课也能得高分,造成与评价的目标脱节、评价偏离重心。而在自评和互评定量、定性的过程中,始终高度把握评价的目的,关注个体差异,对学生个体才真正谈得上公平、公正。

四、评价的意义。

1.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考、主动锻炼、自我认识、自我提高方面都有显著提高。在促进学生间合作交流,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发挥个人及团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自尊心、自信心的坚强意志品质有同样明显的作用。

2.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学习中“要我学”和“我要学”的矛盾,进而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和评价的状况。

3.教学中,通过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使教师获得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心理、生理体验的直接信息来源,有利于激发教师积极思考、发挥创造力,改进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4.自我评价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方法,是教师掌握学习信息的直接来源,是改进教学的动力和手段。可以说教学评价是推动教学改革的动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5.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对个体学生的健康水平做出更合理、科学的评价。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充分发挥了学生评价的主体性,同时,通过师评也进一步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总之,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信息的多源化,重视自评、互评,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模式,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同学之间、小组之间、师生之间的互相评价。通过对评价过程的全面参与,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整等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使学生不断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机能。

第二篇: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习惯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命运

——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俗话说:“要想学会做事,首先学会做人!”多年幼教实践告诉我,要想教有所获、学有所成,关键的基础和前提,是要抓好幼儿期的德育教育。注重幼儿习惯的养成,从小让幼儿树立良好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它是开展其他一切教育的前提和保证。而尊重实际,因人施教,却是实施幼儿德育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注重养成教育,俗说:“三岁看苗,七岁看老”,幼儿期养成的习惯可以影响他的一生,由于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不同环境的影响,其行为习惯各不相同,而幼儿期又是可塑性较强的时期,所以,实施德育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教师在平时琐碎而细小的工作中,不断地引导、培养、强化,同样,不良品质的改正,也需要教师因人施教地纠正和引导,加之幼儿年龄、接受能力上的差异,使用的教育方法就更不能千篇一律了。

有位哲人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确实,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使人终身受益。

一、摆正家长对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态度

幼儿如果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就乘虚而入,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大脑发育来讲也从学龄前开始,越小越好,甚至从一出生。这绝不是对孩子的约束。常常有家长说,我提倡我们的孩子自由发展,社会都开放了,干吗捆着孩子啊?我们绝不是捆着孩子,是让孩子成为主宰自己的强者。只有在有序的情况下生活,才能获得更大的自由和安全感。

就睡眠习惯来说,我们班的家长向我们诉说,他的孩子睡眠不好,这种睡眠障碍的原因之一,是不良的睡眠习惯。

二、行为习惯是内在的,越小越好抓

我们知道一切胜利,一切进步都要靠人的内心力量,换句话说,要想成功,首先要征服自己。比如说周围有任何干扰的话,做任何事情,不可能周围没有干扰,你要成功,必须排除这些干扰,排除这些干扰最重要的是要征服自己。所以我想,在我们培养孩子的时候,要从小培养,另外,培养这个习惯是内在的。要把我们外界的要求通过他的内化,变成内在的需要,有一个简单的例子,早晚刷牙,或者有天天洗澡的习惯。如果有偶然一天不洗澡,或者偶然一天不刷牙,你会感觉到别扭,到这种程度就可以了,已经成为内化的东西。孩子小的时这种内化特别容易。如果我们从小培养孩子,就等于给他们第二条生命。在这点上讲,越小越好抓,越大越难抓。行为习惯,既是一种高层次的自觉行为,是一种随处可见的行为。行为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动力定型的习惯。这行为习惯是道德行为的最高层次。通常人们把道德行为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就是不自觉,人家得教育,得督促。第二个层次,就是自觉行为。他需要一定意志努力,靠内部的自我监督,不需要外部监督了。第三个层次就是自动化。了自动化以后,也不需要监督,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而是行为习惯,这是最佳教育效果。

三、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会给孩子一种安全感

就从中午的一个睡觉,就看出了孩子的安全感,相当踏实。当然我们绝是 为了大人和老师省事。孩子们睡得很安详,很踏实,身体上获得很好的休息睡 醒以后,就有一种精神充沛的力量投入学习和各种活动,就使得他整个的身是 健康的,有节奏的。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孩子处在一种有规律、有节的 生活是非常必要的。家长们可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很小的时候,特别是一以 前的时候,每天都睡午觉,如果不睡午觉,每天的活动又很多,孩子的大脑累

了,晚上就闹觉,特别是越小的孩子越是这样。大人也是这样,比如说今天脑 劳动,很累了,躺下的时候,脑子很乱,眼珠子也是乱转。孩子更是这样,要他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他就有一种安全感,就是说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怎么干。

幼儿期是孩子行为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众所周知,低龄幼儿正是走向自我行为的起步阶段,为此这一时期培养孩子的习惯是很重要的,也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正如陶行知所说的“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的确,良好的习惯是孩子进步的阶梯,而不良的习惯一旦形成,等长大了,再想纠正已十分不易。俗话说:“三岁看大,八岁看老。”正是这个道理。孩子早期获得的经验,将在一生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因此,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点。

总之,在进行幼儿德育教育时,教师必须时常参与幼儿活动,与幼儿打成一片,充分了解幼儿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具体发展情况及个体接受差异。有针对性、有层次地帮助幼儿认识问题,抓住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及时予以教育纠正,使之形成正确的品德、行为习惯,才能更好地面向全体幼儿,实现德育教育的任务。

教师:张俪文

2013年7月10日

第三篇: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教师与学生、教与学,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最基本的一对关系。把师生关系恢复到“人的关系”上来,建立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基本任务。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教师能否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学生能否全面、主动地发展,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是否良好。现代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师生关系和谐健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才有可能被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如何积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断推动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历史性课题。

一、传统的师生关系存在的弊端

传统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关系。其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不是教师的教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学,而是学生的学服从、服务于教师的教。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教与学本末倒臵,导致学生的亦步亦趋、囫囵吞枣,最后摧毁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甚至导致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教师对分数低、不听话、不顺眼的学生排挤、放弃。教师对成绩差的学生不是积极帮助查找原因,采取开“小灶”、结对子等措施弥补不足。师生关系紧张、矛盾尖锐,酿成教育的悲剧,使学生年级越高,教师的社会威望越低,对教师的不信任度越高。

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几点看法

学生年龄小,特别需要关心和帮助。生活中教师为学生创造和睦、宽松的环境,学生才会信任教师,才会向教师敞开心扉,才会乐于向教师表达真情实感,才会把教师当作朋友。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亲师”指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这一点与现代教育观念是共同的。教育是一门艺术,对待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正确理解“民主”、“平等”的内涵,对教育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在思想上要有明确的认识,处理要适度妥当,既不小题大做,过分渲染夸大,也不简单粗暴,草草了事,这样才能促进师生关系健康、和谐地向前发展。怎样才能建立民主、平等的良好师生关系呢?对于教师而言,要做到以下几点:

1、理解学生。理解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基础,是积极行动的先导。无论什么事情,学生不理解,你硬要他去做,总不会产生好的结果。学生年龄小,与教师在认识问题、处理问题上总是有非常大的差异。为了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教师要更加深入地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处理问题时要充分理解学生,热情地关心、爱护学生,消除师生心理上存在的隔膜。其实,师生关系的一些裂痕,往往是由于彼此缺乏理解造成的。师生双方如果相互理解,就会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矛盾。当然,学生对什么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理解并不深刻,有时可能还有些偏激。如,把教师对他们的批评看成是找岔儿;教师的态度稍微严厉一点,就认为是不尊重他们、不民主等等。孩子看待某些问题思

想有一些偏激是正常现象,因为他们毕竟是不成熟的孩子。社会、家庭、学校,特别是班主任老师有责任给他们讲清道理,告诉他们什么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学生错误的思想行为给予适当的批评是教师的责任,老师要帮助学生区分善意的批语帮助和恶意的训斥指责。教师提出批评,学生能正确对待,虚心接受,是民主平等的表现;学生提出意见,教师能够耐心听取,给予积极响应,也是民主的表现。

2、尊重学生。如果说理解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那么,尊重就是这一关系的核心。教师不是法官,学生不是被告,双方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统一体,利益是共同的,目的是一致的,没有理由相互不尊重。一些学生对教师的不礼貌行为,究其原因,常常是由教师造成的。受旧观念影响,教师往往唯我独尊,遇事不去设身处地的替学生着想,不注意体会学生的思想感情,只凭主观印象办事,独断专行,滥用职权,结果造成学生心里极为不满,出现抵触行为,甚至在背后议论教师、给教师起外号等等。反过来,教师又抱怨学生品质差,戴上有色眼镜看后进生,师生关系成恶性循环,致使教师不能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学生也不能很好地学习,双方的利益都受到严重的影响。有一位刚从师范毕业的青年女教师,才华出众,能言善辩,但她在上课时总喜欢批评学生,且语言偏激、过分,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加之为了提高自己所带的这门课的成绩,经常占用学生的业余时间,为此,师生关系闹得很紧张,部分学生开始以不完成作业、上课玩耍、起外号等各种形式示以抗议,而这位教师则以学生不听话为由变本加厉,以更加偏激的语言刺激学生,以更加严厉的手段惩罚学生,一段时间,双方闹得不可开交,导致课堂教学无法正常进行,最终学校换了这位教师才平息了此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不太懂事的学生呢?学生犯了错误是正常的,这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教师如何教育引导学生认识错误,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当然,适当的批评是可以的,但要注意方式方法,应该明确的是尊重应该成为教师工作的出发点。教师不尊重、爱护学生,便得不到学生的尊重。因此,教师应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尽量减少失误,对因自己的疏忽或失误造成的矛盾,教师应敢于开展自我批评,勇于承认错误,及时向学生道歉,讲清原因,以弥补学生心灵上留下的伤痕。另外,作为一名教师,要心胸宽广,善于用尊重他人的行为影响学生,对学生的不礼貌行为,教师应采取宽容态度,适当加以疏导,使学生能及时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3、一视同仁。一视同仁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关键。一个班级中的几十名学生,成绩有好有差,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好学生因成绩优秀非常受宠,处处优待;差学生因成绩较低遭受冷落,处处碰壁;中间生则因成绩平平不闻不问,可有可无。教师这样做,只使少数学生受到了关怀,大部分学生则有一种失落感,这些学生不但会对少数“好学生”产生厌烦感,而且对教师也很不满意。长此以往,造成的后果,一是学生因教师的区别对待,无形的分成几个“阶层”,这几个“阶层”因教师的态度问题而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最终造成班级不团结;二是大部分学生因得不到教师对待好学生那样的关怀而对教师产生成见,最终从对老师的成见转化到对这位教师所任教课程的成见,逐渐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应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要贴近每一位学生,真正做到心里想着每一个学生,眼里看着每一个学生,爱心惠及每一位学生。要多倾听学生呼声,常听取学生建议,并不断调查研究,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努力挖掘学

生的潜在能力,给所有的学生创造表现才能的机会,这样才能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4、信任学生。学生年龄小,好胜心强,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总喜欢能得到老师的肯定,也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的信任。因此信任是开启学生心灵窗户的一把钥匙,只有相互信任,学生才会向教师坦吐自己的心声,及时反映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教师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教师对学生的心理伤害往往是不信任学生造成的。一次,一位教师发现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连续几天的作业都完成得不错,便怀疑是抄袭他人的,调查询问时,这位教师直言不讳地问道:“你是不是抄袭了别人的作业?”谁知,这句话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心灵。这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为什么老师不相信我呢?是不是我天生就是一个差学生?”原来,这个学生在最近一段时间里,刻苦用功,发愤学习,想用实际行动向老师和同学证明自己并不笨,自己天生不是差学生。在老师看来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却在学生的心灵上造成了巨大的震动。原因何在?就在于学生觉得老师不信任他,一切辛苦都是徒劳的。因此,对于教师而言,一方面要信任全体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全班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并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管理体制,积极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当在教学中出现一些不正常现象时,教师千万不要“一刀切”,凭个人主观办事,要细心询问当事学生,做耐心细致的调查,在找出产生问题的思想根源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提高认识,改正错误。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正如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所讲的:“同学能管的事,班委不管;班委能管的事,班长不管;班长能管的事,老师不管。”①老师把权力下放到各个班干部的手中,让班干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让他们放手、放胆地处理班中的一般性事务,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这样做不但调动起班干部管理的积极性,获得了参与管理的机会,增长了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由于班干部整天和其他同学一起生活,很容易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能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于维护班级的团结稳定有重大的作用。另外,又能把教师从繁琐的班级事务中解脱出来,省下时间,对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进行更深层次的观察与思考。

三、不断完善机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需要师生共同构筑,精心维护,还需要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完善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及高素质的教师做保障。

1、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学校、社会要积极创造条件,拓宽思路,大力宣传尊师重教、关爱学生的重要性,不断采取各种办法,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在全校乃至全社会掀起尊师爱生的高潮,努力形成“人人关心教育、人人尊重教师、人人关爱学生”的良好社会风气。学校要以转变教育观念为突破口,以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小学德育工作条例》,大力倡导“依法治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的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和“求实、团结、乐学、善问”的良好学习风气,努力形成科学严谨的学风、校风和教风,为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不断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坚持依法治教。学校要以“一纲四法”为依据,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不断健全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强化教师的遵纪守法观念,加大对教师的管理力度,努力把教育管理纳入法治轨道。学校要

采取有力措施,把学生对教师的公开评价纳入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之中,逐步实现学生选择教师的良好发展格局,实行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教的有机结合。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素质。认真组织教师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和“营造发展环境年”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认识和师德水平,增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发展的积极性。积极创新思路,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硬、素质高、作风正、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4、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要积极和学生探索,结合实际,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监督办法,师生共同遵守,互相监督,把师生的各种行为都臵于制度的约束之下,避免因教师的冲动影响良好师生关系的保持。此外,教师要时刻接受群众监督,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不断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用改革的精神完善自己,积极开阔眼界,创新思路,转变作风,切实做到与时俱进。

总之,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应该从教师做起。教师有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才会热爱教师;师生之间关系协调,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进入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有时教师的一句平常话,一个普通的动作都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波动,对师生关系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因此,教师要用爱心去对待学生,并不断创新思路,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培养孩子在快乐的心态下学习是最有效的我做过这样的一个小实验:带班上的孩子来到操场,把孩子分成两群,我告诉其中的一群孩子:我一发出口令你们在操场上跑两圈,然后跑到教学楼三楼去,那里正在举行游戏活动,参加者有可能得到小奖品。另一群孩子我则告诉他们:你们在操场上跑两圈,然后尽快跑到教学楼三楼,越快越好,谁落后我就惩罚谁。随着一声令下,两群孩子都飞快跑起来。结果呢,知道三楼有游戏做并有奖品的孩子,先跑到的很多,到了以后,还很兴奋。而另一群孩子,有的掉队,有的还停下来休息。

从这个实验中看出,一群孩子把“跑到三楼”这件事当成一件快乐的事,因此跑起来就轻松得多,而另一群孩子则把这件事当成了一个命令,只是被动地去执行,尽管有惩罚,但仍然作用不大。

这个实验告示诉我这样的一个道理:培养孩子在快乐的心态下学习是最有效的。因此追求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第四篇:谈谈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包括四个内容:安全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生活行为习惯、文明礼仪行为习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真的那么重要吗?是的,同学们想想,我们身边一些成绩优秀的同学是有他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和同学关系融洽的同学在和别人交往时具有不少的交往艺术和技巧,而这些正是同学们走向社会、走向成功所必须的。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一个班级, 一个企业,一个国家,是如此,对于个人的一生,更是如此。良好的做人习惯正是帮助我们构建成功人生所必需的。好习惯是一个人终身的财富,有了好习惯,你一辈子都有用不完的利息,而坏习惯,则是你一辈子都偿还不了的债务。管得住自己,你是习惯的主人;管不住自己,你是习惯的奴隶,做主人还是做奴隶,全在于自己的选择。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今天,我讲二个方面的习惯。

1、安全习惯。在很多自然灾难和人为灾难面前,只要我们有了良好的安全习惯,很多时候是可以幸免于难的。比如说我们到了陌生的环境,应有观察安全逃生通道的习惯;比如行人、司机都要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又如上下楼梯靠右慢行的习惯;骑车不带人、不冲坡、不疯打的习惯等。

2、文明礼仪习惯。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良好的文明习惯往往可以产生迁移的作用。一个人在生活中处处爱清洁、讲文明,能迁移到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成为一个时时处处比较自律、办事细致认真、热爱集体、遵守社会公德、积极进取的人。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文明习惯,是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的基础。从本周开始,政教处将联合初

一、初

二、初三三个年级组重点对全体学生的卫生文明行为习惯进行规范。其

一、在小卖部购买食品,除了饮料外,必须在小卖部消费完。建议班主任做更严格的要求。其

二、在校外购买食物,不得带入校园里。其

三、垃圾请丢人垃圾桶。

同学们,美好人生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开始,希望同学们尽快养成良好习惯。诺贝尔奖获得者、智利诗人米斯特拉尔说:“许多需要的东西我们可以等待;但是学生不能等,他的骨骼正在形成,血液正在生成,心智正在发育,对学生我们不能说明天——他的名字是今天!”那么,让我们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在生活和学习中培养自己一个又一个好习惯,让好习惯伴随我们终身。

2013-9-8

第五篇: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学习的提升,生活的改善,有助于让其以后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才,使其真正获得成功。而不良的行为习惯会导致一个人的行为偏差,严重的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因此,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决定从一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深深的影响着学生,教师的行为习惯也会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所以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需要不断强化,持之以恒的渗透,久而久之,良好的行为习惯自然能够养成。再次,必须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学生一旦有了自觉性,就会心甘情愿的自觉主动的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工作就会相对容易。然后,加强个方面的合作,家庭、学校、社会。只有方方面面共同努力,才能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去培养自身的行为习惯。最后就是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像身边的优秀榜样学习,以拥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为镜子,时时提醒自己,矫正自己的不良言行。

总之,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学会做人的根本,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良好的行为习惯关系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终身的成长,学校教育是各类教育之首,是奠定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师教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持之以恒,长期培养。更是需要学校,老师,家长,社会的共同督促引导。

下载建立师生良好行为习惯评价方式的重要性(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立师生良好行为习惯评价方式的重要性(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良好行为习惯演讲稿

    篇一:良好行为习惯演讲稿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择善从之,不善改之,习惯的养成往往是因为自己喜欢这么做。人喜欢习惯,因为造它的就是自己。那何尝不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良好行为习惯演讲稿

    良好行为习惯演讲稿 良好行为习惯演讲稿1 老师们、同学们:我们好!择善从之,不善改之,习气的养成往往是由于自己喜爱这么做。人喜爱习气,由于造它的就是自己。那何尝不养成一个......

    良好行为习惯演讲稿

    国旗下的演讲---良好行为习惯演讲稿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追求好习惯。”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觉得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做为中学生的我们......

    十大良好行为习惯

    即墨一中学生十大良好行为习惯 1.热爱祖国。维护国家荣誉,尊重国旗、国徽;升国旗时自然肃立,唱国歌时严肃,准确,声音洪亮。 2.热爱校园。不乱涂乱写,不乱丢乱扔、不随地吐痰、口香糖......

    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的关系

    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的关系 [论文摘要]:今时今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致关重要。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的关系才能更有利于教学的开展,也更利于班主......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二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二节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学们,你们大概都有这样的体验,几个好朋友一块上学,一边谈天说地一边走,心里也不必想着该怎么走,就自然地回到了学校......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讲话稿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讲话稿1 同学们:早上好!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早上好,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人品的自我修养。首先我想给大家讲几个故事,曾经看过一......

    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重视养成教育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五里镇四合九年制学校德育工作小结 新时期,面对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滑坡、行为习惯失范、中小学德育亟待加强的严峻形势,我校立足长远、积极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