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地方课程自我评价标1
学生地方课程自我评价标准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指导,以教育部制定下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讨论稿)》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的评价理念,努力实现评价的教育性、激励性、发展性功能,形成与新课程体系相适应的学生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评价的目标:
1、一般性发展目标,包括思想品德,学会学习扩充并整合知识沟通与交流,思考与推理,学会合作,个人与社会责任。
2、学科学习目标: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创新精神,体育锻炼知识技能综合实践能力。
3、个性发展目标:包括兴趣爱好,意志性格。
三、评价原则:
1、全面发展原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德、智、体、美诸方面评价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评价的主体,在评价中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3、激励性原则。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激励发展与提高的过程,要做到目标激励、赏识激励、评语激励、等级激励等。
4、多元化原则。既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及多方面发展的潜能。既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的情感体验发展,又要尊重个体差异。
5、个别差异原则。评价学生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别差异和当前思想实际以及事实本身的性质,灵活地、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
四、评价内容和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应包括评价的内容和标准,评价方法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应包括一般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一般性发展目标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等;学科学习目标应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对学生“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评价标准应体现差异性。既要体现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情况。
具体评价内容和标准:
(一)、评价内容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为学生的发展创设广阔空间。为此,对学生的评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思想素质
重点考察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遵纪守法、勤奋学习、尊敬师长、礼貌待人、自理自律、严于律己、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坚持正义、诚实勇敢、富有责任感等方面的行为表现。
2、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从知识、能力、方法、学业成绩四方面考核。
(1)知识考察
重点要考察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无浓厚的学习兴趣。
(2)方法考察
重点考察学生的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否主动、自主学习。
(3)能力考察
重点考察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4)学业成绩
学业成绩评价应包括学科的课堂平时成绩、单元考核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学年末考试成绩以及学生学习的提高幅度。
3、心理素质
能正确的对待生活、正确的对待学习、正确的对待集体、正确的看待社会、正确的自我评价、正确的对待他人评价、正确的与他人共事、正确的对待荣誉、正确的对待困难,意志品质坚定。
4、身体素质
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保护视力,注意正确的吸取营养。
5、劳动素质
对劳动有正确的态度,乐于参加家庭、班级、学校、社会的公益劳动。
6、个性发展水平
(1)自我教育
能客观的认识自我,建立起自信,克服自身存在的弱点,促进自我不断发展,实现个人价值。
(2)个性品质
能逐步养成勤奋、独立、自律、宽容和自强不息等优秀的品质。
(3)爱好特长
重点考察学生具有或正在形成的文化、艺术、体育、劳动等各个方面的特长。
(4)实践创新
具有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逐步形成促进自身持续发展的内动力。
(二)、评价的标准
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评价体系既包括学科学习目标,也包括一般性发展目标。
1、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主要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进行评价。学科学习目标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已列出学科学习目标和各学段应达到的标准,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价建议。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很难截然分开进行,也没有特定的课程来培养和专门促进一般性发展目标的发展,通常一般性发展目标蕴涵在学科学习中,与学科学习目标同步发展,而且也常常融合在一起进行评价。
2、对于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一般性评价之中,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可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自信、自强、自律、勤奋;能对个人的行为负责,表现出公民应具有的社会责任。
(2)学习能力。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承担学习责任;能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水平,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能把不同的学科知识联系起来,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探究与创新精神。
(3)交流与合作。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处境和观点,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的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等。
(4)个性与情感。对生活、学习有着积极的情感体验,拥有自尊和自信;能积极乐观的对待挫折与困难。表现出独立、自律、宽容和自强不息等优秀的个性品质。
五、评价方式:
全面推行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实行学生一般性发展、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一)、一般性发展评价 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进行等级和质性评定相结合;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一般与学业成绩结合在一起进行评价)
(二)、学业成绩评价:
实行日常评价与期末考试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A、B、C、D四个等级)。
1、日常评价:
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可采用口头评价的方式,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利用口头评价对学生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有效地促使学生朝向既定的学习目标。
(1)、书面检测:采用等级制。
(2)、表现性评价:检查学生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采用质性评价。
(3)、即时评价:如学生作业、课堂表现。不拘泥于时间间隔、字数、内容、形式等,觉得“有感要发”就可以记录,采用质性描述。
2、期末考试评价:
对学生的学期或学年的学习情况进行考试评价,是一种注重学生自我发展的评价。
根据每个学段的目标要求,期末考试检测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一些:基础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较复杂的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探求新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策略的发散性和求异性;想象力丰富程度等。
(三)成长记录: 成长档案主要是收集学生作品的样本以展示学习上的进步,让学生或教师了解学生的发展过程,了解学生在每一个阶段掌握了什么,努力方向又是什么,它对于学生的自主性、反思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成长记录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成长记录加强了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能力。
1、学生成长档案的内容:学生基本情况,真实记录学生基本信息,表格式记录。
2、学生成长档案的评价主体:
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改变过去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况,还有学生本人评价,一方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鼓励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
(四)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1、形成性评价包括日常评价与阶段性评价。日常评价主要指平时的考察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又要关注学生的一般性发展;阶段性评价,实行自评、互评相结合。
终结性评价的方式:①考试②档案袋的考查;③实验操作④实践测查
2、终结性评价的结果呈现,将考试结果与平时的考查有机结合起来,要将老师的评价与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家长的评价结合起来,给出科学、全面、具体的评价成绩,即:等级+特长+评语。
第二篇:烟草行业优秀县级营销部评价标资料目录
第三部分
农村管理服务大厅资料目录明细
资料共分五大类(共65项)
(一)队 伍 建 设 7项
(二)服 务 监 管 15项
(三)市 场 营 销 10项
(四)网 络 建 设 25项
(五)其 他 资 料 8项
(一)队伍建设资料目录
(二)服务监管资料目录
(三)市场营销资料目录
(四)网络建设资料目录
(五)其它资料目录
第三篇:地方课程
地方课程补充
1、而低等的生物一般进行无性繁殖。无论经哪种方式繁殖,从物种意义上说是对生命的延续。无性繁殖是简单的繁殖方式,包括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分裂生殖。有性生殖是由精细胞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发育成新的个体的繁殖方式。
2、成功者需具备的素质和条件:1.要有热情;2.要有很强的适应性;3.能够专心致志;4.能广泛收集信息资源;5.能树立个人权威;6.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7.要有乐观的精神;8.要有创造性;9.要有明确的目的;10.能有效地利用时间。
3、自信心的特征:1.不刻意取悦他人,在生活中对不同的意见和行为持宽容的态度。2.遵循自己的生活准则,不易受外界潮流的影响。3.不会刻意隐瞒自己的观点,能在适当的时间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4.熟知自己的优点和劣势,敢于迎接挑战,抓住机遇,走向成功。
4、减轻心理压力的对策:1.学会放松,2.陶冶性情3.着眼当前4.坚持运动5.合理发泄6.知难而进7.知足常乐8.调换环境9.休假旅游10.学会幽默。
5、化解压力:1.暂时放开自己手头的学习和工作,让头脑暂时忘记这件事。2.去参加体育锻炼,听比较轻松的音乐,看滑稽剧、杂耍等。3 将一个较大的目标化成若干个小目标,一步步去实施,一个个去实现。4 寻求别人的帮助。5 听听朋友或别人的意见。
6、呵护友情的小技巧:1.定期和你的朋友谈心,交流各自的想法以及对对方的看法,再忙也要安排一点时间与你的朋友们独处。2.你的朋友们误解了你,一定要找机会解释、沟通,不能“让时间去证明一切”,最好的方法是让朋友的朋友“搭桥”沟通。3.做了对不起朋友的事情,不能因为觉得事小而不了了之,应该当面道歉或是以书信、小纸条之类的方式认错。4.朋友有为难的事,要想方设法去帮助他;自己有难办的事,难解的思想疙瘩也要主动寻求朋友的帮助。
7、诚信就是诚实、守信,就是实事求是,说到做到,它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法制社会、文明社会对公民最基本的要求。在生意场上人,诚信表现为公平交易、老少无欺;在商品质量上诚信表现为优质优价、货真价实。在别人面前不虚美,不夸大自己的能力,实实在在;在错误面前不隐恶,犯了错误敢于向对方坦白;在社会活动、经济活动中不虚夸、不欺诈。
8、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具体方法:1 自我鼓励。面对挫折和困难,想方法战胜它。2 升华。将身处逆境和战胜挫折的体验升华为远大抱负和理想。3.调整目标。及时修正或转化目标,以期获得成功。4 补偿。在某方面的目标受阻后,用另一种可能成功的目标来补偿代替。5自我慰藉,合理借口。暂时给自己找一个理由,缓解消极的体验,减轻挫折感。
地方课程补充
1.低等的生物一般进行无性繁殖。无论经哪种方式繁殖,从物种意义上说是对生命的延续。无性繁殖是简单的繁殖方式,包括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分裂生殖。有性生殖是由精细胞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发育成新的个体的繁殖方式。
2.成功者需具备的素质和条件:1.要有热情;2.要有很强的适应性;3.能够专心致志;4.能广泛收集信息资源;5.能树立个人权威;6.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7.要有乐观的精神;8.要有创造性;9.要有明确的目的;10.能有效地利用时间。
3.自信心的特征:1.不刻意取悦他人,在生活中对不同的意见和行为持宽容的态度。2.遵循自己的生活准则,不易受外界潮流的影响。3.不会刻意隐瞒自己的观点,能在适当的时间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4.熟知自己的优点和劣势,敢于迎接挑战,抓住机遇,走向成功。
4.减轻心理压力的对策:1.学会放松,2.陶冶性情3.着眼当前4.坚持运动5.合理发泄6.知难而进7.知足常乐8.调换环境9.休假旅游10.学会幽默。
5.化解压力:1.暂时放开自己手头的学习和工作,让头脑暂时忘记这件事。2.去参加体育锻炼,听比较轻松的音乐,看滑稽剧、杂耍等。3 将一个较大的目标化成若干个小目标,一步步去实施,一个个去实现。4 寻求别人的帮助。5 听听朋友或别人的意见。6.呵护友情的小技巧:1.定期和你的朋友谈心,交流各自的想法以及对对方的看法,再忙也要安排一点时间与你的朋友们独处。2.你的朋友们误解了你,一定要找机会解释、沟通,不能“让时间去证明一切”,最好的方法是让朋友的朋友“搭桥”沟通。3.做了对不起朋友的事情,不能因为觉得事小而不了了之,应该当面道歉或是以书信、小纸条之类的方式认错。4.朋友有为难的事,要想方设法去帮助他;自己有难办的事,难解的思想疙瘩也要主动寻求朋友的帮助。
7.诚信就是诚实、守信,就是实事求是,说到做到,它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法制社会、文明社会对公民最基本的要求。在生意场上人,诚信表现为公平交易、老少无欺;在商品质量上诚信表现为优质优价、货真价实。在别人面前不虚美,不夸大自己的能力,实实在在;在错误面前不隐恶,犯了错误敢于向对方坦白;在社会活动、经济活动中不虚夸、不欺诈。
8.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具体方法:1 自我鼓励。面对挫折和困难,想方法战胜它。2 升华。将身处逆境和战胜挫折的体验升华为远大抱负和理想。3.调整目标。及时修正或转化目标,以期获得成功。4 补偿。在某方面的目标受阻后,用另一种可能成功的目标来补偿代替。5自我慰藉,合理借口。暂时给自己找一个理由,缓解消极的体验,减轻挫折感。
第四篇:五年级地方课程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不甘落后,独立能力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强,但是他们的学习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学习中会遇到许多自然和社会观察问题,没有实践操作经验,很难准确理解其中的内涵,因此学校领导结合地方特色对课堂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并开设了地方课程这门学科这门学科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并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五篇:地方课程应关注学生的发展
地方课程应关注学生的发展
——以“参与式德育的研究与实践”为例
2006-9-12 14:59:45 文章来源:教育局教育研究中心 作者:沈明 施秋奕(阅读次数:)
【内容摘要】地方课程主要是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开发的、与当地实际有密切联系的课程。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包括目标设置、内容安排、实施过程等)应关注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地方课程发展参与式
“地方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面向局部地方,满足地方或社区对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而设置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校本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实现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和课程结构的优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建设指导意见》)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必须推进课程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地方教育资源的作用,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下面仅以我县教育局的省重点课题“参与式德育的研究与实践”为例,谈谈地方课程的有效开发与实施中应关注学生的发展。
一、地方课程目标设置——适应性、针对性
地方课程主要是根据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实际,以及地域特点设计的课程,它是不同地方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反映了地方或社区社会发展的实际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
1、处理好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的关系
在规划和开发地方课程时,一定要把三级课程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把地方课程作为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来审视,处理好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的关系,这样,才能把握好地方课程建设的方向。
从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关系来看,一方面,地方课程既是国家课程目标在特定地区条件下的具体化,又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另一方面,地方课程是研发学校课程或校本课程的重要依据,校本课程不能完全脱离地方课程资源或社区发展实际来体现学校特色,它需要将地方课程学校化。因而可以说,地方课程是沟通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桥梁。它不仅是地方对国家课程的必要补充,而且对校本课程的建设具有导向作用。从课程与学生、社会的关系来看,地方课程也是联系学生与社会的纽带。地方课程的设计特别强调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发挥地方和社区课程资源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社区实践的能力。密切学生与社会实际或社会生活的联系是地方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2、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所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以学生素质的全面主动发展和个性健康发展为重点,把学生看作是能动的主体,学生要做自己学习的主人,要做自己发展的主人,要做社会发展的主人,学生不仅仅是获得知识,他还要获得求知的方法,还要陶治情感,提升思想道德水平,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去创造未来。新的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只有把“以学生发展
为本”作为指导思想,才能从根本上、从价值取向上瞄准课程建设发展的方向,从而最终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主动发展。
为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落实党中央、省、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决策,紧密结合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总体部署,为了顺应我县“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的战略发展,为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十分重视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中小学生的培养,建立完善的中小学生德育体系,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精神动力、行动保障和智力支持。
通过对我县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问卷调查和实际采访,我们发现教师对中小学生德育效果普遍感到不满意(不满意率达到77%),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家长只关注孩子分数,忽视做人的占86%;认为教育方法呆板,说教严重的占66%;认为大众传媒误导的占50%,以及认为教育内容陈旧、空洞乏味的占30%等等。认为当前的德育最应注重可操作性和趣味性的分别占69%、24%。
经分析,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德育的内容忽视了我县中小学生的实际;第二,德育的过程脱离了中小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德育的形式脱离社会及青少年的现实。可以说,传统的德育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需要了。因此,根据我县中小学生实际,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注重实效,我们探索性地提出教学内容切合学生实际、教学过程充分尊重学生、教学形式多种多样的师生互动的参与性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模式,逐步完善德育体系,努力把我县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地方课程内容安排——现实性、时代性
地方课程的内容以地方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资源为主,应充分挖掘地方特有的课程资源,并形成体系,在内容设计上,地方课程应具有突出的现实性,以专题综合的形式组织、设计内容;同时,既要根据地方的传统,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未来需要,体现时代性。
1、更新课程内容的结构形式
课程内容是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新的课程内容与之相匹配。更新教育内容,需要更新内容的结构形式,使内容结构从“学科”转变为“类”与“范畴”的有机结合。
我们将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教学分成四个层次(随学生年龄、知识、阅历的增长而递进):
第一层,小学1-3年级,以个体行为规范为主;
第二层,小学4-6年级,着重个体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规范;第三层,初中1-3年级,着重社会行为规范与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第四层,高中1-3年级,主要致力于心理健康教育、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
总体框架:
根据内容安排,编印地方教材,教材体系每册分六部分:安全卫生篇、文明礼貌篇、交往合作篇、家庭社会篇、心理健康篇、自信自强篇;每部分有3-4课;每课有3-4节,每节的内容包括:引言、2-3篇学生作品、“说与做”参与练习讨论、名人名言、相关链接等。
2、更新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
发展需要有一定的自由空间,没有空间也就没有发展。更新课程内容,一个重要的选择标准是面向学生的生活、面向社会的需要。
(1)课程内容的来源和学生现实生活体验相联系。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情境让学生体验“知识产生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需要和实际问题”,让学生把所学内容与生活经验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英国课程专家斯藤豪斯认为知识不是需要学生接受的现成的东西,而是学生思考的对象,它不能作为必须达到的目标来束缚人,教育是要通过促使人思考知识来解放人,使人变得更自由。地方课程开发重视的不是现存的、静态的知识,而是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强调如何获取有用的知识,强调那些能够帮助学生思考与探索的东西,能够使人变得更为自由的东西。
我们征集来自学生的作品,开展“长兴的孩子这样说,这样做”学生作品征集评选活动,要求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形成了学生自己参与编写的开放性的教材。这种教材内容为学生平时最受关注的道德行为规范,因而紧扣时代特征,以学生自己绘制的漫画、文章为主,辅以一两句格言或其他点睛之笔。内容新颖,形式活泼,寓教于乐。总之,这种教材具有时代性、趣味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等特点。
(2)课程内容的组织由教师参与到课程建设的全过程。教师是课程改革与创新的主力军,是课程改革与创新能否成功的关键。我国以往的课程改革大都是让教师游离于课程编制之外,课程编订完之后,再对教师培训,实现课程的实施,这种方式效果不尽人意。教师的作用应由原来的“课程实施者”变为“课程发展的研究者和直接参与者”,课程体系的建构必须让教师充分参与进来。
我们一方面重视教师的参与作用,教师直接参与课程发展的全过程,另一方面,把课程改革与师资培养同步进行,召开“长兴的孩子这样说,这样做”参与式德育教学指导方案培训会。从一开始就要让教师参与到课程编制中来,从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编排、教材的编写等各个环节都让教师参与进来,使教师能更好地把握课程创新的实质。
三、地方课程实施过程——参与性、实践性
我们主张,地方课程的实施以探究和实践活动为主,强调学生对地方或社区现实问题的研究与思考,组织学生通过调查研究,探讨问题,并适当地参与社区实践活动;同时,针对课程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合理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经历、体验、感悟、综合和提升的机会、条件,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变革教学方式
教学思想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要做一个称职的教师就必须
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不断吸收新的教学思想,采用现代教学模式。地方课程的实施要注重学生本位,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德育要取得好的效果,成人社会首先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体地位,要给未成年人足够的尊重和信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改变以教育者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改变“我说你听”的教育方式,使未成年人由教育过程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在互动教育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让孩子们懂得自己要求自己,自己监督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不直接给出答案,让学生通过参与性的活动(如游戏、讨论、交流、分享等)来达成积极上进、健康的共识,从而激发起学生兴趣,避免以往灌输式教学模式的一些弊端。只有未成年人真正参与进去了,他们才能有感受,才能在感受中升华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认识。
在使用《长兴的孩子这样说,这样做》教材时,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也一改传统的说教、灌输式,更多的是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在体验中感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熏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我县的古城中学的“本土地名文化的调查与研究”,使得“从文本走来(课内启示)——向社会走去(课外调研)——让成果交汇(课内交流)”的社会实践活动模式得到了有效的实践与生成,学生们调查设计、访谈交际、合作探究、分析交流、写作演讲的能力得到锻炼,创新欲望得到点击,绘图、摄影技巧得到尝试,学生走向社会,社会成为学生的教材,学生亲历亲为,获得的知识、技能,建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成了生命中永远抹不去的底色。
2、整合课程资源
地方课程的实施要根据课程的不同类别,建立以书籍、实物、影像、软件、网络等为载体的地方课程资源系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隐性课程的育人功能。中小学生的行为规范培育需要全社会的关心与支持,因此除了学校教育外,还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应用各种方法,全方位地营造有利于中小学生成长的环境。
(1)整合媒体 营造和谐氛围
媒体对中小学生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因此尤需重视和应用。我们整合多种针对性强、最能接触到目标受众的大众媒体集中优势,实效传播,使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推广能集中、持续、及时地影响渗透到各个社区、各个家庭及每一位社会成员,使中小学生思想道德问题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使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推广能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这两个不同层面的受众进行双重辐射,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深入中小学生人心。下图试以媒体的组合来反映媒体的应用。
(2)联合社区 创设“绿色空间”
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这个大课堂,使未成年人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感悟道德,磨练意志,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做到知行的统一。如,我县雉城二小创建了社区德育导师点,聘任社区德育导师,并精心设计学生参加社区活动的“星级评价表”,开展“争做优秀小公民”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社区寻找自己的小岗位,如:楼层宣传员、绿地小园丁、过道保洁员等等,通过小岗位的实践与体验,培养学生基本的公民素养,活动结束后,由社区德育导师、家长和学校为参加活动的学生进行星级评价,颁发“优秀小公民”奖章。社区德育导师点的建立,充分利用德育的公共资源,成长活动的菜单变得丰富了;依托社区活动平台,有社区德育导师的加盟,活动便于组织,孩子们的实践活动就不会留于形式;灵活的活动时间,多样化的小队组成方式增强了活动的参与性与趣味性,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细致、合作、团结的精神;星级评价表的评定活动,让社区德育导师点的活动有及时的反馈、有多元的评价,更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与鞭策。
(3)贴近家庭 构建共育平台
相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从小养成良好习惯、文明行为、高尚品德的影响和作用更大。
我们中小学校切实承担起了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多样方法,多种渠道,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家长学校内容丰富,有如何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教育中如何关注孩子美好心灵的培养、学会如何爱自己的孩子,更有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的为期一年的“朋友辅导计划”活动等。再如雉城二小“热线与您相约”与家长共同交流与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家庭教育”、“学会用心倾听孩子的述说”、“主动找机会与孩子沟通”、“缓和亲子之间的紧张气氛”、“孩子日常自理能力的培养”等,使学校与家长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讨论着相同的话题,让人文关怀通过电波传递给需要帮助的家庭;“成功家长互联网”
利用
QQ开放式沟通、通过电子信箱相互发送电子邮件等,与家长共同探索科学的育子规律,推广本校育子成功家长的教育经验,传播互联网中育子成功的家教经验;“阳光聊天室”通过学校的双向闭路电视,面对全校的师生进行现场聊天直播,让所有的学生了解聊天的话题,接受共同的教育,引领家长走进孩子的心灵,以对话的方式促进了信息的互通,资源的共享,心灵的沟通,达共识、共进、共育之目的。
总之,地方课程的开发与设计需要处理好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关系、课程内容与地方课程资源的关系、课程学习活动方式中接受与探究的关系,以及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真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切实发挥地方课程的育人功能。
【参考资料】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2001.[2] 课题研究方案,长兴县加强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参与式德育的研究与实践, 2004.[3] 卓晴君,徐岩.关于地方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4] 和学新.关于建立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的几点思考[J].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1,3.文章评论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