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方课程总结
万泉初中
2011-2012学年地方课程总结
一学期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各项要求,认真开展地方课程的教学和管理,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了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认真落实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学质量,形成基础教育课程的地方特色,推动课程研究、管理和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地方管理与开发课程的能力。
2、地方课程体现了地域性特征、针对性特征、现时代性和现实性特征和体现探究性和实践性特征。
地方课程是不同地方根据特定地域或社区社会发展及其对学生发展的特殊要求,以及特定的课程资源设计的课程,因而,在适用范围上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或区域性。地方课程设计要充分研究地方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挖掘地方资源,体现地域特色。从课程目标上看,地方课程是针对实际设计的,它的基本目的是满足地方或社区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强学生与社会现实和社区发展的联系,使学生了解社区,接触社会,关注社会,学会对社会负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地方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要充分反映社会发展的现实和要求。从课程内容上看,地方课程不同于国家课程中的学科课程,它不刻意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深刻性及其对学生智力发展的认知功能,但特别强调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地方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适应地方或社区发展需要的基本素质。因而,在地方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不应是接受式,而应是探究式、实践式的。
3、教学内容充实。
根据实际,我校地方课程现阶段开发的主要内容是: 齐鲁文化、实践活动、技术与技能、健康教育、安全教育、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7年级开设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技术与技能各一节。八年级开设一节健康教育、技术与技能、齐鲁文化。九年级开设一节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实践活动。
4、不足的方面
(1)地方课程资源体系不够充足。应根据课程的不同类别,建立以书籍、实物、影像、软件、网络等为载体的地方课程资源体系。
(2)在地方课程的实施中,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较少。应处理好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的关系、课程内容与地方资源的关系、课程学习活动方式中接受与探究的关系以及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优化课程结构,切实发挥地方课程的育人功能。
第二篇:地方课程总结
八年级地方课程总结
唐艳丽
地方课是课改以来开设的一门新学科,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践,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在地方课的实施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探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指导的内容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一个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指导得多了,成了包办代替;指导得少了,学生的研究和探讨又不到位。可见学生的自主性在课题的研究中尤其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倡导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交流。如一学生对手工感兴趣,他便主动去找老师进行研究探讨,让老师对其实践活动提供帮助等。现在,我们教师、学生都具有了这方面的意识,有利于个性化发展。活动内容不再以课程参考教材设定,而是由教师或学生来制定。在制定中,我们充分考虑到校本的特点、学生的兴趣、教师自身知识的储备、学校拥有的资源的优势等等开展活动,不再拘泥于固定的内容来源。不固定本班的师生的合作实践研究,在教学时有时感觉,在班级内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来自于伙伴和班主任的智慧资源都显得不足。因此,我倡仪教师一方面可采用年级打乱混合形式开展活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互助互动;另一方面,以教师学习型小组为单位给予学生作指导。从而使学生在更加广泛的时空开展地方课,得到更加丰富的智慧资源。
由于课堂上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由“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居高临下型转变为平等的合作型”。教师的切入及时、准确,启发得力,确实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各抒己见,兴趣一旦被激发,思维就更加活跃。如果教师只是按图索骥,看图说话,那么学生的思维就要被限制,就不能充分体现双方面的互动性。教师应即时表扬踊跃举手发言的学生。这对被赏识的孩子是一个极大的激励,自尊心、上进心就能更好地发挥。
另外主要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运用挂图、实物、多媒体等组织教学,运用观察、信息搜索、讨论、社区活动等形式,充实教学过程。让学生与、家庭建立联系,采用“问问别人”的方式,培养学生不得社会实践能力。重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在探索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感知周围事物的特征,让探究成为地方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
地方课是非常受学生喜爱的课程,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自身生长发育特点,了解必要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崇尚健康安全的生活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本学期地方课的教学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第三篇:地方课程总结
四年级《发现与探索》教学工作总结
(2012—2013)第二学期
杨爱民
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年又将过去。回顾这一年,在领导的关心、同事们的帮助以及自己的努力下,我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积极完成各项任务。在此,把这学期的工作稍作总结,也为这一年的忙碌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同伴互助,资源共享。
由于地方课程教材没有参考书,老师们备课时经常要收集大量的资料,教学难度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同伴间的互助尤其重要。特别是同年级的老师更应相互切磋,互相交流。在这点上,大家做得很好,一个个学而不厌,潜心钻研,经常与组内的骨干教师交流教学方法,共享教学资源,确实让人感动。
二、深刻反思,共同进步。
具备一点反思能力,是每位教师的必修课。听课结束后,又对各位教师的授课进行了评课。评课现场,老师们各抒己见,给各位教师分别提出了两条优点和两条建议。同时,针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如“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地方课程的活动性、整合性、评价性的三条原则”以及“落实地方课程的多元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老师们认为,本课程可以不进行书面考试,但要加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性评价。相关教材可以设计多种形式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或反思。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活动的参与记录、学生自 己的自我报告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其目的不是给学生评分,而是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进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促成课程目标的达成。本课程评价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因为倡导评价目标先行的原则,所以,需要教师在上课前,结合课程与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评价目标的分析与准备,设计评价形式及评价标准。
三、物化成果,不断完善。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我的努力,我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别人相比,我的收获甚少,也还存在许多不足,如对课程的研究还欠深入,教学成果寥寥无几,但我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作为三级课程之一的地方课程一定能取得长足的发展
第四篇:地方课程教学总结
2012—2013第一学期 地方课程教学总结
三
年
级
安红艳
三年级地方课程教学工作总结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年期又过去。回顾这一年,在领导的关心、同事们的帮助及自己的努力下,我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积极完成各项任务。在此,把这学期的工作稍作总结也为这一年的忙碌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同伴互助,资源共享
由于地方课程教材没有参考书,老师们备课时经常要收集大量的资料,教学难度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同伴间的互助尤其重要。特别是同年级的老师更应相互切磋,互相交流。在这点上,大家做得很好,一个个学而不厌,潜心钻研,经常与组内的骨干教师交流教学方法,共享教学资源,确实让人感动。
二、深刻反思,共同进步
具备一点反思能力,是每位教师的必修课。针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如“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地方课程的活动性、整合性、评价性的三条原则”以及“落实地方课程的多元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老师们认为,本课程可以不进行书面考试,但要加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性评价。相关教材可以设计多种形式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或反思。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活动的参与记录、学生自己的自我报告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其目的不是给学
永年生评分,而是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进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促成课程目标的达成。本课程评价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因为倡导评价目标先行的原则,所以,需要教师在上课前,结合课程与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评价目标的分析与准备,设计评价形式及评价标准。
三、物化成果,不断完善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我的努力,我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别人相比,我的收获甚少,也还存在许多不足,如对课程的研究还欠深入,教学成果寥寥无几,但我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作为三级课程之一的地方课程一定能取得长足的发展。
第五篇:校本课程及地方课程总结
校本课程及地方课程总结
我校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评价工作已结束,为了更好的促进地方课、校本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总结如下:
我校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评价更多地依靠学校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不断反思课程开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一、校本课程的评价内容
(一)对学生的评价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采用考查的方式进行,但作评价记录。内容为传统文化、安全教育、环境教育、科学发展观、经典诵读。
1.传统文化:(1—5年级)一二年级的学生采取才艺展示,口头测试的方式进行。三至五年级的学生采用手抄报的形式进行考查。
2.安全教育:(3—5年级)采取知识竞赛的形式进行了考查。3.环境教育: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制作了一期手抄报,并报送区教体局参评。
4.科学发展观:以宣传科学发展观的方式制作了一期手抄报。5.经典诵读:(1—5年级)一二年级以书写+诵读的形式进行考查,三四五年级由书写+诵读+综合运用的形式进行考查。
6.教师根据学生平时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A”、“B”、“C”、“D”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7.学生成果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并记入学生档案。
(二)对教师评价
1.科任教师要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记录。2.科任教师按学校整体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 与教学目标。
3.科任教师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教导处通过听课、调查、查阅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计入业务档案。
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机制
我们建立了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正切合理的评价是我校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生命力。
(一)评价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尊重和体现学生个体发展。以促进实现自身价值为最终目标。我们把对学生的评价原则定为:鼓励、鼓励、再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