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资格考试___论述题
论述题
※论述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景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1·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要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想创设问题情景,一是要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使新的学习内容和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创设问题情景的方式多样,可以是教师提问、作业等方式提出,也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经验引进,可以在教学开始阶段,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学结束时进行。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程度,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如果在提供定量的信息反馈的基础商,再加上定性的评价,效果会更明显,这就是奖励与惩罚的作用。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适当的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在教学中要给学生表扬而非批评。把奖励看成某种隐含成功的信息,用他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由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换。4·利用挣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满足学生的附属感和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学习竞赛也有消极影响,如果把竞赛仅作为激励学生个人自尊心与荣誉感的措施,势必会产生消极影响,所以在竞赛中结合思想教育,使竞赛成为激励学生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的手段。5·正确引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不仅解释了以往学习结果产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会产生影响。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到主体今后的行为,所以可以通过改变主体的归因方式来改变主体今后的行为。在学生完成某一项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无论对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向均是有利的,能使优生继续努力,使差生不至于自卑,能进一步努力,争取今后成功。
※怎样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1·合理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一切教学工作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应让学生能够确切的把握其含义,以发挥它对学次材料的沟通作用;2·科学精选教学材料:根据学习迁移规律的要求,应把各门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精选教学内容,必须注意用科学的新成就来代替过时的材料,不断取舍,使之
符合科学发展的水平。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内容,如果编排的好,迁移作用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学就省时省力。编排教材要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4·有效设计教学程序:教学程序既包括学习先后顺序的安排,也包括每一节课的教学程序设计。不论那一方面,首先要把各门学科中具有最大迁移价值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道德规范的学习放在首位,作为教材的主干,在次基础上加强横向联系,达到综合贯通的目的。5·教授学生学会学习:为了促进学习的迁移,教师必须重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把认知策略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并掌握认知策略教学的有效方法,使策略教学达到持久迁移的目的。
提高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效果的条件:1.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的选用;词与形象的配合;2.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运用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等感知规律,可以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实现有效的观察。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观察对象上,观察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技能和方法,使学生把握合理的观察顺序,并作好记录,一般来说,应先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先有初步的认识,进而再进行细致的观察,了解各个组成部分的联系,再综合为一个整体,以达到全面的认识。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改变教师演,学生看的消极被动的直观方式。
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成效的条件: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概括的目的在于区分事物的本质和非本质。虽然用正例可以有效地学习概念和规则,但反例的应用可以排除无关特征的干扰,有利于加深对概念合规则的本质认识。2.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对象的变式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突出对象本质要素。3科学的进行比较:概括过程也就是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的过程,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以及本质与非本质的比较过程对于科学知识的概括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在实际教学情景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去进行自觉得概括,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探索,自行发现原理和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己去归纳和总结。
影响知识识记与编码的主要因素:1.材料的数量与性质:识记的效果随所识记材料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在识记数量较多的教材时,应适当注意分组,以减少同时识记的数量;2.识记的目的性与主动性:明确的目的和任务可以使人们的全部心理活动趋于一个目标,使学习任务从背景中突出出来,人们在进行感知时头脑就能留下教深的痕迹,识记时的主动性越高,识记的效果就越好。3.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对材料意义的理解程度是影响实际效果的最重要条件,意义就是联系,识记就是建立联系和巩固联系,在识记材料时应尽可能的建立较多的联系,使机械识记意义化。4.组块化编码:一般认为,不同的组块所含信息量是不等的,组块的方式主要依赖于人过去的知识经验。5.今可能使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多种分析器同时参加活动是提高识记成效的重要条件,来自不同感觉通道的信息,有助于加强识记。6.觉醒状态:觉醒状态即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它直接影响到识记得效果。7.识记的信心:学生的信心对识记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学生认为,所要识记得材料比较容易,就会集中注意,积极思考,识记效果自然就提高,如果学生感到识记材料很困难,缺乏信心,就影响识记时的注意与思维,自然很难有好的识记效果。
合理复习,防止遗忘:1.复习时机要得当:遗忘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先快后慢,要提高巩固复习的效果,必须在遗忘还没有发生以前及时进行,这样才能节省学习时间,复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教学也要遵循循环复习的原则,对于所学的重要的基本材料应经常复习,做到温故而知新。2.复习的方法要合理:对教材的复习,从事见得分配上分为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分散复习,针对材料的特点,同时也要重视集中复习。3.复习的次数要适宜:教材的保持或遗忘与复习的次数有关,一般来说复习的次数越多识记和保持的效果越好,必要时采取过度学习得方法,过度学习并不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150%可能引起厌倦而成为无效劳动。促进保持和防止遗忘,必须注意从学习时机、学习方法、学习程度等方面综合考虑。
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任何任务的完成均依赖于主体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培养工作中,应采取适当措施,以激发主体的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心智的培养始于主体所建立起来的原型定向映象。定向映像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不同,则活动的定向基础就有差异,就会影响到心智技能最终形成的水平。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是用言语:新知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而实现的,言语在心智技能形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心智技能形成的进展程度,要不断地改变言语形式。除上述三点基本要求外,教师在集体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并针对学生存在地具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助措施,以求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创造性思维的构成: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既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又离不开创造性的想象。其构成: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相结合;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相结合;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再造想象基础上的创造想象;2.创造思维的培养: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头脑风暴法;创造性思维讯兰的戈登技术;3.注意创造性人格的培养;4.重视创造动机的激发。
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主体自我按照社会要求对客体自我自觉实施的教育。它是自我意识的最高级表现,是青年大学生完善自己个性、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1.全面认识自我: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来认识自我;2.积极悦纳自我:悦纳自己,就是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抱认可、肯定的态度。培养学生积极悦纳自己的态度,首先要引导他们积极的评价自己,这是促使他们产生自尊感、克服自卑感的关键。3.努力完善自我:确立正确理想自我;努力提高现实自我;使现实自我不断向理想自我靠拢,并最终实现理想自我。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1.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稳定过程中,最初的印象深刻地影响着交往的深度;主动交往;移情,积极地参与别人思想、情感的能力可以把自己和他人拉得很近,并能化解很多矛盾和冲突。2.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维护:避免争论,争论往往会演化成直接的人身攻击,对于人际关系是非常有害的;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学会批评,善意的批评是对别人行为的很有必要的一种反馈方式。简答题
论述题:结合社会实际,谈谈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高等学校的社会职
能包括通过教学培养专门人才、通过科研发展科学和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等。
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它是早期大学创办的宗旨,也是大学作为社会特定机构之所以能够得以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合法性依据。在现代社会,培养专门人才依然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也是高校职能体系中的核心,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此为出发点,围绕培养专门人才这一核心来开展工作。
2、发展科学职能主要体现在大学的科学研究活动中,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既是现代高校培养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也是现代社会科技、经济发展对其提出的客观要求。科学研究不仅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
教师需要搞科研,学生也需要搞科研。
3、社会服务职能主要表现为高校在培养人才和发展科学的基础上,还通过各种形式为社会提供直接服务。
论述题: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当前处理平等与效率关系的政策取向。
我国高等教育的政策取向概括为“效率优先,兼顾平等”。所谓“效率优先,兼顾平等”,是指当前必须把提高高等教育效率作为首要目标;“兼顾平等”,一是指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二是指目前仍不能用平等的理想目标来要求现实,而只能用发展的眼光审视现实,做符合现实的最大努力。为了提高高等教育的效率,在目前高等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采取以下三个措施:
1、改革办学体制,实现教育资源多元化,允许社会团体、私人办学,采取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各方面教育资源。
2、实现高等教育适当分层分流,这有利于高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同时,要进一步改革管理体制,给高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要让学校成为面向社会依法办学的法人实体。这有利于学校间展开竞争,立意资源优化配置。
3、国家应采取具体措施对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给予帮助,以尽量避免“马太效应”,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的平等。如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地区、落后地区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以期逐步缩小差距。建立和完善面向学习成绩优异的贫困学生的助学金、奖学金、贷学金制度,也是保证高等教育平等的重要措施。
论述题:你认为当前我国教师聘任制度改革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我国高校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经评定具备任职条件的,有高等学校按照教师职务的责任、条件和任期聘任。教师职务的聘任包括人品资格的认定,采取何种聘任方式,聘任期间的考核,以及聘满是否续聘、解聘何缓聘等等。高校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自愿的原则,由高校校长与受聘教师签订聘任合同。聘任期间高效将定期对教师包括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工作实绩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聘任、解聘、晋升、奖励或者处分的依据。自1986年我国开始逐步推行高校教师聘任制度以来,一定程度地打破了高校教师铁饭碗的局面,有利于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了我国教师的合理流动,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对加强高校的学科建设,提高学术水平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教师职务评聘不分离,考核不够科学化,也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因此,目前的改革重点和方向是:
1、在保证学校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实行固定和流动的教师编制相结合,以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
2、充分利用市场的调节机制来优化教师的资源配置;
3、适当下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权,建立
科学的高校评聘工作的评价和监督制度;
4、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是实行教师聘任制度的先决条件。
论述题: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高等教育应实行稳步发展的方针和“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统一的发展战略。具体来说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必须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以经济供给能力为支撑点,做到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
1、在层次结构上,适当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满足高科技发展的需要,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来扩大我国专科层次应用性、技艺性人才的培养规模。
2、在科类结构上,根据社会产业结构发展和调整对人才的需要,合理规划。
3、在结构形式上,扩大全日制高校规模,加大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力度,完善终身教育体系;适当扩大私立高等教育规模,缓解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不足而高等教育需求紧张的局面。
4、在能级结构上,国家重点支持少数大学的发展,使之成为国际知名的、具有雄厚的科学研究实力的大学,同时应鼓励其他学校探索自我发展的途径和办学形式。
5、在地区结构上,实行非均衡发展,同时适当从政策角度缩小不同地区间的教育落差。其次,中央和地方合理分工,土粗豪等教育为地方服务的功能。中央应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重点大学和重点学科,以及一些示范性的高等职业学校。根据“面向地方、专科为主、注重应用、综合发展”的方针,积极支持经济、文化程度较高的中心城市办学。逐步形成国立、公立、民办和私立学校并存的局面。
论述题 如何形成高校教师的结构优化?谈谈你对高校教师结构优化的措施。为合理优化我国高校教师的整体结构,要特别引起注意的是:
1、完善教师聘任制。通过聘任,使教师能够到适合于自己的岗位上工作,学校能聘任到自己想要的教师。增强学校间对人才的竞争意识,有助于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良好风气的形成。
2、利用政策手段引导教师在不同地区、不同高校间合理流动。引导、鼓励教师在不同学校、地区应聘任职,减轻人才集中地教师效益不高所带来的压力,形成教师的合理布局。
3、克服高校教师“近亲繁殖”现象。
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相统一(论述)答: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能力是在对一定知识融汇贯通的基础上形成的。知识能促进能力的发展,知识以能力为前提。使学生的全部认识能力都能积极调动起来。教学中充分挖掘知识的智力因素,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经常组织学生在自学基础上展开讨论,促进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发展。改变目前的考试方法,注意全方面考察学生的各种能力。知识与能力并重结合通过
学生动脑动手,传授知识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论述教师主导作用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使教学过程能够高效率进行的的保证,学生的主动探索是学习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要主动引导,有效组织。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励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事业心和进取心,通过教师威望调动学生主动性,老师要善于与学生交流平等交流
结合学校课程设置实践谈课程建设的意义:课程设置包括:课程教学
内容体系改革,教学设施的建设。课程教学方法、手段的研究与装备,课程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意义1)建立各门课程的规范。这是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制定教学计划不能随意更改教学大纲的范围、深度、基本要求、课程规范,保证教学质量2)从整体上认识课程建设与其它工作的相互联系3)推动教学管理制度化4)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建立合理、适当的教学质量标准
结合实践谈如何选择现代教学媒体(论述)答:教学媒体分为传统和现代。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给高等学校的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促进现代教学的发展。教学媒体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的。如何选择教学媒体由教学任务的需要来选择。遵循2个原则:目的性原则1)教学目的要定的切合实际2)教学过程的一切活动都应有助于实现教学目的。媒体选择与组合的最优化原则1)要考虑教学需要与媒体的功能及特点2)要使用能获得更好效果而又使用方便,价格低的媒体。1999年,教育部制定《关于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见》,提出“统筹规划、需求推动、扩大开放、提高质量”
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的过程中的作用:促进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拓展;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提高大学生修养,完善个性品质
第二篇:教师资格考试重点论述题
《心理学》
论述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答:学习动机的培养一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
学习动机作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而学习动机之所以能影响学习效果,是因为它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不仅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如果学习效果好,主体在学习中所付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收获成正比例,主体的学习动机就会得到强化,从而巩固了新的学习需要,是学习更有效,反之。我们知道,学习效果是客观的但学生对它的感觉却是主观的,因此,教师应掌握评分的艺术,使学生保持学习上的成功感。当然,成功感的获得也需要找出学习上的关键问题,填补知识技能掌握方面的空缺。
二利用直接发生途径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一是直接发生途径,即因原有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满足二直接产生新的更稳定更分化的学习需要。一是间接转化途径,即新的学习需要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手段或工具转化而来。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主要考虑如何是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教师应耐心有效的解答学生的问题,同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间接途径考虑,主要应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
论述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答: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与创痛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优越性,而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才外还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也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
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心里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当然在提供定量的信息反馈的基础上,再加上定性的评价,效果会更明显,这就是奖励与惩罚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给予学生表扬,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当都会产生消极作用。
四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会产生影响。稳定维度而言,学习者把成败归因于稳定(能力任务难度)或者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努力、运气、身心状况、外界环境)后者不会影响将来的学习行为。内在维度而言,学生将成败归因于自身内在(能力努力身心状况)相反的,学习者也有将成败归因于机体外在因素(任务难度运气外界环境),后者不会对将来的学习产生影响。可控维度而言,学生如果把学习归因于可控因素(努力)会产生信心或者犯罪感,反之若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会产生感激心里或者仇视报复心理。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优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归因,哪怕这是的归因并不真实。
论述三:怎样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答: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包括有1领导学生牢固的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包括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2外化思维,进行显性教学
三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多种形式的联系,可以调动学生中东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应用的变通性,灵活性和广泛性。
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包括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久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和反思。
论述四:如何培养创造性
答:从下面四个方面入手: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包括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二注重创造个性的塑造。包括1包括好奇心2解除个体对打错问题的恐惧心理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包括1发散思维训练2推测和假设训练3自我设计训练4头脑风暴训练。
《职业道德》
论述:中学生教师职业道德解读《六条规范》
一爱国守法。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2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3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其具体表现1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2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上课备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1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2对学生亚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3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4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四教书育人。1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2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3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五为人师表。1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2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3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4作风正派,廉洁奉公。5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六终身学习。1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2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法规》 1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内容 一专业理念与师德二专业知识三专业能力 一专业理念和师德: 1职业理解和认识: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认同中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和交流。2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关爱中学生,重视中实施身心健康发展,保护中学生生命安全;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维护中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位中学生。不讽刺、武库、歧视中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中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中学生的不同要求;信任中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3教育教学的态度和行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中学的只是学习、能力发展和品的养成相结合,重视中学的全面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位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尊重和发挥好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4个人修养和行为: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勤于学习,不断进取,衣着整齐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第三篇: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问题论述题总结-心理学
1.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P228知情心 自我独立 人际适应 人格)①具有旺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③具有心理行为。④具有正确的自我独立生活人际适应境的能力;⑧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3.简述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P27)①学习内容上的特点(两高一实践):a.专c.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②学习方式上的特点(两自一结合):a.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b.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c.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4.简述学生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P170)①态度定势的形成:态度定势是个体基于定势的作用较为明显;②道德观念的确立:道德观念是人们对道德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这些关系的行为准则认识的反映,道德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③道德情感的培养:伴随道德观念反映人的内在需要的一种态度体验,是推动人产生道德行为或制止不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a.通过具体的道德情境培养直觉的道德情感;b.通过文艺作品或先进人物培养想象的道德情感;c.通过说理培养伦理的道德情感);④道德信念的形成:道德活动的理性基础,是个体对自己要遵循的道德观念的确信(a.使学生获得道德行为的经验;b.利用道德情感的催化作用;c.发挥教育者的言传身教作用);⑤道德意志的锻炼:道德行为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个体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和诱惑,需要进行道德抉择和行为调节,这就是道德意志的体现;⑥道德行为的养成:受道德意识支配的对待他人、社会乃至自身的具有道德意义的活动,是道德观念的外现,也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a.掌握道德行为技能;b.训练道德行为习惯)。5.简述教师教学的三种水平(P17)①尝试式教学:没有经过教师理论的学习或正规培训,知道该“教什么”,但不懂得“如何教”②因循式教学——不懂得如何有效教③策略式教学——不仅关注“教什么”,“如何教”,更关注如何有效教 7.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矛盾有哪些?(P231)①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②思想性和的矛盾;⑤群集友谊与争强好胜的矛盾;⑥性生理成熟与性心理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
8.简述“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本内容。(P7)维果茨基将学生的发展水平分为两发展水平”,这种可能的发展水平,实际上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为“最近发展区”。教育就是“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过程。9.简述学生学习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P54)耶尔克斯-道德森定律: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b.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C.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启示: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10.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心理因素。(P142)①问题表征(问题表征反映对问题;②情绪状态(个体在怎样的情绪状态下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对活动效果有直接影响);③动机强度(动机会影响个体思维活动的积极性);④定势作用(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⑤功能固着(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⑥原型启发(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11.简述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P217)①相似吸引;②互补吸引;③仪表吸引;④14.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P41)知识观:科学的知识包含真理性,答案,也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学生观:学生具有广泛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学生的协作活动对意义建构起重要作用。学习观:a.学习是知识的建构过程;b.学习过程是双向建构的过程;c.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展变化的两种途径方法(同化:学习者把外界环境中的新信息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以丰富强调已有的思维倾向和行为模式;顺应:外部环境变化,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的信息,引发原有认知结构调整,建立的新结构)。15.简述创造性(力)与智力的关系。(P139)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①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性;②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③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任意;④高创造性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这种非线性关系分布表明,高智商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而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更重要的是,创造性绝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
16.简述知识应用的基本过程。(P88)①审题(弄清已知、未知条件和各条件之间;③重现知识(到长时记忆系统中去找解决这一课题的有关知识);④解题。18.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P61)自我实现理论(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现的需要。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最高级的需要是自我实现。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发展和实现。
20.简述自我认识的基本途径。(P196)全面认识自我 a.通过认识他人和与他人的c.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d.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e.通过自我反省来认识自我21.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P232)①环境适应教育②智力发展教育 22.简述“名片效应”的基本内涵。(P13)所谓名片,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一育效果。“话不投机半句多”从反面证实了这种效应。23.简述“好感效应”的基本内涵。(P13)如果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有好感,他们会的观点。
24.简述道德情感培养的主要途径。(P173)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观念反映人的内在德心理结构中道德情感起到联系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桥梁作用。(a.通过具体的道德情境培养直觉的道德情感;b.通过文艺作品或先进人物培养想象的道德情感;c.通过说理培养伦理的道德情感)25.简述多血质气质类型的基本特征。(P271)①胆汁质:坦率、精力旺盛、反应迅②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迅速、敏感、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注意兴趣易转移、善交际、具有外倾性;③粘液质:沉着、安静、反应缓慢、情绪发生慢而弱、注意稳定、往往表现为固执和淡漠、具有内倾性;④抑郁质:情绪体验深刻、敏感、反应慢、行动迟缓、行为孤僻、心理脆弱、具有内倾性。
一.试述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措施。(P63)学习动机的激励措施:①使学生②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③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功感④利用学生的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⑤利用
反馈信息,合理进行奖惩⑥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
二.教师的教学怎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P129):①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具互之间的关系);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教材的结构化、一体化和网络化);③改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不断分化:知识的纵向联系;综合贯通:知识的横向联系);④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三.举例说明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P72)a.强度律:感知的事物(刺激)必 b.活动律:活动的对象更容易被我们所感知; c.差异律:感知的对象必须与它的背景之间有所差异,对象从背景中突出来; d.对比律:凡是在性质或强度上具有对比关系的刺激物,当它们同时或相继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往往能使学生对它们差异的感知变得更清晰 e.组合律: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态上相似、颜色上一致,教学内容应力求在时间、空间上组成有意义的或有规律的系统,以便于学生整体知觉。
四.试述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对当今教育改革的意义。(P33)a.强 c.教学应遵行4个学习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和反馈原则;d.提倡发现学习(发现法4好处:提高学习者智慧并发挥其潜力;产生自行学习的内在动机;学会发现的试探法;巩固对知识的记忆);e.鼓励学生进行直觉思维。五.试述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的基本内容及其教育意义。(P263)①逻辑数的智力⑧观察自然的智力。启示:①我们应该全面地认识学生,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②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体发展;③用多元标准评价学生,使他们在未来职业中扬长避短。④有利于发现不同类型的人才。六.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有重要的影响,这对我们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有何启示?(P13)威信。这种威信,只要是教师,人人都有。二是教师的人格威信。这种威信并不是每个教师都具有。这种威信对教育的影响与学生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每个教师都应该努力形成人格威信。教师的人格威信是由教师个人的资历、声望、才能与品德等人格因素决定的。从本质上讲,它是教师具有积极意义的人际关系的反映,它一经形成,将会对教育、教学成效产生巨大的作用。因此,形成和维护教师良好的威信,既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又是教师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
(二)教师威信对从事教育工作的启示。如果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不高,那么教师的要求与教诲,即使是正确的,也往往会成为“耳旁风”,学生听不进去,也不会认真执行,甚至还可能跟教师发生冲突。反之,教师的一切要求与教诲都会顺利的被学生接受,并努力去执行,甚至教师的缺点也可能得到学生的原谅。因此,每个教师都应该努力形成并维护和提高自己的威信。一方面,教师要形成自己的威信。教师都希望自己在学生的心目中有崇高的威信,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形成威信呢?第一,要具有高尚的思想、良好的品德;第二,要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和教学艺术;第三,仪表端庄,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习惯;第四,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第五,要努力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另一方面,教师要维护和提高自己的威信。首先,教师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其次,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第三,教师要有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第四,教师要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启示:要使学生顺利接受教师的教育,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和首先修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威信,形成好感,同时注意与学生交心,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七.试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教育意义。(P168)①人的行为是可以影响道德行为因素有社会环境、文化关系、客观条件、榜样强化等,如果能控制这样一些因素,提供良好的榜样,奖励恰当的行为,就有助于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发展;④在研究方法上,社会学习论注重实验室实验。教育意义:a.学习者在社会交往中,通过对榜样人物的示范行为进行观察而无须予以直接强化的学习,这就是模仿学习b.成人把社会首先准则传递给学生可以通过两条途径,一是口头说教,另一条是在儿童面前展示自己的行动和实践,尤其是后者效果更为明显,如果成人言行不一,对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有影响的。
八.根据性格特征的结构,分析你所熟悉的一个人(请用化名)的性格特点。(P276)以及对待学习、工作方面等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例如,有的人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热爱集体,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工作勤奋、踏实,富有创造精神;谦虚谨慎,自尊自爱。(2)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主要是指在感知、思维、想象等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在感知方面,有的人属于主动感知型,不易受环境的干扰,主动根据目的、任务进行观察;在思维方面,有的人做事总是三思而后行;在想象方面,有的人想象主动、积极、现实。(3)性格的情绪特征。人的情绪活动在强度、稳定性、持续性、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例如,有的人情绪比较稳定持久,精神饱满,无忧无虑,积极心境占主导地位。(4)性格的意志特征。一个人在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水平方面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例如,有的人行为的目的性强,对行动的意义有清晰的理解,办事果断,做事持之以恒.九.以大学生“考研”为目标,用动机期望理论揭示大学生考研的不同动机强度。性)根据动机期望理论,大学生选择考研主要基于三个具体因素。第一个因素是大学生对自己考研能力的主观估计。如果大学生相信自己能够考研,则考研的动机就强烈;如果认为自己不可能考上研究生,则考研的动机就降低。第二个因素是大学生对考研的期望。如果认为考研会带来某种好的结果,换句话说,如果大学生想象自己考研会带来自己渴望的结果,则考研的动机会就强烈。相反,路过大学生若认为考研不能带来自己所期望的结果,则考研的动机就不足。
第三个因素是大学生对考研的偏好。如果一个大学生真的渴求考研,则动机会很强烈。如果认为考研并不能找到好的工作甚至延缓就业的机会,那么考研对于他来说就不会成为一种激励力量。总之,大学生考研的动机强度依赖于他们认为自己能否考上研究生,考上研究生能否带来预期效果,以及考上研究生是否有价值。如果大学生对这三个因素的估价都很高,考研的动机强度就可能高;如果他们对其中的某个因素不感兴趣,考研的动机强度就不强,甚至认为考研毫无意义。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阐明良好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护的基本途径。(P223)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一往情”深 ①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②主动交往;③移情。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①避免争论;②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③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④学会批评。
第四篇:论述题
五、论述题
1.结合本职工作,谈谈如何强化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意识? 2.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如何预防和惩治暴力恐怖犯罪? 3.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你对‚讲法治‛的理解,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落实这一要求? 4.结合本职工作,谈一谈如何引导各族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
5.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作为公职人员如何提高自身依法履责、依法办事的能力?
6.当前公职人员履行职责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原因是什么?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7.结合工作实际,谈公职人员如何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引导群众落实‚一反两讲‛的基本要求? 8.结合工作实际,谈一谈如何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六五‛普法规划的贯彻落实? 9.总书记考察新疆时指出:‚新疆最大的群众工作就是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请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你的认识和理解。10.张春贤同志在自治区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做好新疆宗教工作,当前最突出的工作就是深入推进‘去极端化’‛。请结合新疆,谈谈你对‚去宗教极端化‛的理解。
11.结合新疆实际,谈一谈你对全面推进依法治疆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12.结合工作实际,谈一谈如何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五、论述题
1.结合本职工作,谈谈如何强化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意识?
答题参考:第一,强化宪法法律至上的意识;第二,强化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意识;第三,加强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意识教育。(《反暴力讲法治讲秩序》普法读本第14—17页
2.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如何预防和惩治暴力恐怖犯罪?
答题参考:第一,继续加大对暴力恐怖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第二,严密防范,依法打击暴力恐怖犯罪活动;第三,打牢反对“三股势力”的群众基础,提高反暴恐工作水平;第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第五,增进四个认同,维护国家统一;第六,继续加强国际反恐合作,特别是与周边国家的合作。3.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你对‚讲法治‛的理解,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落实这一要求? 答题参考:
一、讲法治是政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二、讲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三、讲法治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
四、讲法治要进一步强化宪法观念;
五、讲法治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六、讲法治要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依法管理各项社会事务。
4.结合本职工作,谈一谈如何引导各族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
答题参考:(1)党和政府要主导维护群众权益机制(①政府和社会应当为不同的利益群体提供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使得处于不同利益群体中的个人有机会申诉其愿望和要求;②政府必须协调各种利益矛盾,使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和睦相处。);(2)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①围绕弘扬宪法精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②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③要把法制宣传教育与群众文化生活相结合,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动。④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工作,不断探索、创新和丰富依法治理实践形式)。
5.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作为公职人员如何提高自身依法履责、依法办事的能力?
答题参考:(1)提高认识,进一步强化法治观念。(2)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依法履
责能力。(3)严格执法,自觉规范履责行为。(4)模范遵守法律。(5)坚持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监督。(6)严格执法责任,杜绝违法行政。(7)建立和完善公职人员依法履责考核制度。
6.当前公职人员履行职责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原因是什么?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答题参考: 问题:一是法制观念淡薄。二是依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三是执法不严、徇私枉法的问题时有发生。原因:1.封建特权思想的存在是影响公职人员依法办事的思想根源。2.缺乏深入系统的法律知识学习是公职人员依法办事水平不高的直接原因。3.对执法行为的监督不力是影响公职人员依法办事的体制因素。措施:1.提高认识,进一步强化法治观念。2.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依法履责能力。3.严格执法,自觉规范履责行为。4.模范遵守法律。5.坚持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监督。6.严格执法责任,杜绝违法行政。7.建立和完善公职人员依法履责考核制度。
7.结合工作实际,谈公职人员如何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引导群众落实‚一反两讲‛的基本要求? 答题参考:
(一)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
(二)引导群众充分认识反暴力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增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自觉性;
(三)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充分认识讲法治是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增强各族群众法治观念,提高法治意识;
(四)引导各族群众充分认识讲秩序是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基本要求,大力弘扬新疆精神,共同建设美好家园。8.结合工作实际,谈一谈如何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六五‛普法规划的贯彻落实? 答: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十八大会议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国对“六五”普法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中期督导之年。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六五”普法规划的贯彻落实,至关重要。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要加强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健全、落实由“一把手”任组长的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配齐、配强专职工作人员。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督促、指导各各有关部门(单位)抓好普法工作落实。要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在做好本部门(单位)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同时,抓好与履行职责相关的服务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办好法制宣传教育专题节目(栏目),做好公益性法制宣传教育。
二是严格奖惩,狠抓落实。要按照《自治区法制宣传教育条例》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普法依法治理与精神文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挂钩的工作机制,将普法工作由“软任务”变为“硬指标”。要按照自治区“六五”普法规划确定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主要任务,紧密结合实际,强化推进措施,确保普法规划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三是要落实法制宣传教育人才和经费保障,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和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
四是全体公职人员工要知法、懂法、学法、守法。为切实贯彻落实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的精神和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开展专题讲座,增强公职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进一步提高大家的依法行; 五是要努力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创新,善于运用我国法治建设实践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利用案例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实效。
9.总书记考察新疆时指出:‚新疆最大的群众工作就是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请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你的认识和理解。前不久,总书记考察新疆时曾指出:“新疆最大的群众工作就是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自治区第32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动员大会上强调,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群众工作为统领,夯实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和工作基础。以上讲话不仅是新疆治疆的重要方略和根本路径,也是做好新疆工作的重要遵循。新疆是多民族居住的地区,也是多元文化共存的地区,要实现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首要的工作就是要搞好民族团结,保持宗教和谐。团结是由多种情感聚集在一起而产生的一种情愫,这种情愫包括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包括不同族群的相互信任、理解和包容。团结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并不只存在于志同道合的人群之中,存在于本族群中,还存在于持不同意见的人群中,不同的族群中,想要成为一个团结优秀的群体,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付出真诚,每一个人都付出真心,只有用真诚、真心去面对群体中的每一个人,才能让这个群体里的每一个人,都感觉到心灵的温暖。做好群众工作,首先要了解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群众是我们工作中需要长期依靠和团结的对象。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自治区今年启动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都是为了进一步强化群众意识,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基层重要”的理念,把各族群众当亲人来对待,始终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做好群众工作,还要增强为群众服务的本领,通过和群众的交流交往,了解群众最真实的需求,增强为群众服务的各种本领,从而在思想上树立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理念,通过抓发展、惠民生,让群众有事干,有钱挣,有盼头。
做好群众工作,就是要坚持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当前,新疆最大的群众工作是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我们应牢牢抓住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实、用好群众路线这一载体,锻造作风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和团结向上的民族团结队伍,打造健全、严密、有力的基层组织,推动深入细致、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做好群众工作是决定新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关键所在,也唯有做好群众工作,才能促进各民族情与情的融合,心与心的沟通,才能夯实新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基础,才能为新疆凝聚起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大正能量。10.张春贤同志在自治区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做好新疆宗教工作,当前最突出的工作就是深入推进‘去极端化’‛。请结合新疆,谈谈你对‚去宗教极端化‛的理解。
张春贤同志在自治区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做好新疆宗教工作,当前最突出的工作就是深入推进“去极端化”。这是基于宗教极端思想在新疆的渗透和蔓延呈现出复杂的态势,站在更高层次上谋划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决问题来推动工作、把握主动的有效手段,也是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的治本之策。“三股势力”的思想基础和根源是宗教极端,我们要深刻把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根本目的和严峻形势,把“去极端化”作为宗教工作的首要任务。宗教极端势力为达到其政治目的,不惜亵渎伊斯兰教,披着宗教的外衣煽动宗教狂热,不断制造事端,向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进行挑衅。宗教极端势力从意识形态、经济制度、法律规范、文化艺术、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方面,对信教群众进行全方位的腐蚀、煽动和蛊惑,成为宗教和谐的最大威胁。要拔除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这颗“毒瘤”,必须将宗教极端思想从正常宗教中剥离出来,坚决予以遏制和打击。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从严从紧治理“三非”,是压缩宗教极端思想滋生空间和从源头切断其传播渠道的必要手段。做好“去极端化”工作,必须从源头抓起,绝不能把宗教引向无限发展、无序发展、极端发展的歪路上去。要严惩传播、煽动暴力恐怖和宗教极端思想的违法犯罪人员,摧毁幕后组织;要正确区分宗教活动和民族习俗、正常信教和宗教极端的界限,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严禁宗教干预行政、司法、教育、婚姻和计划生育,严禁宗教妨碍正常社会秩序、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严禁宗教极端势力干预世俗生活。宗教极端思想的极端排他性注定其是没有生命力的,但它不会自行消失。我们要坚持疏堵结合、综合施策,以保障信教群众合法宗教需求,挤压宗教极端活动空间。要确保宗教组织领导权牢牢掌握在爱国爱教人士手中,积极发挥各级伊斯兰教协会在联系和引导信教群众、促进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中的作用;要按照有序、适度、可控原则,稳步拓宽信教群众正确掌握宗教知识和宗教礼仪的合法渠道,引导信教群众确立正信、抵制极端;在自治区大中学校试点开设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宗教常识课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宗教。深入推进“去极端化”,有利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有利于把各族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是摧毁“三股势力”思想根基、取得反分裂斗争决定性胜利的重要举措。我们一定要不折不扣予以贯彻,为从根本上解决新疆长治久安深层次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11.结合新疆实际,谈一谈你对全面推进依法治疆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全面推进依法治疆
2014-10-31 17:32:00 来源:新疆日报 编辑:李丽华 字号:T | T
全面推进依法治疆
——一论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号角。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全疆上下要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准确把握、深刻领会全会精神,紧密结合新疆实际,全面推进依法治疆。
法治是宪法确定的重要原则,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依法治疆的重要性,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更是进一步从战略全局高度将“依法治疆”纳入中央治疆方略中。依法治疆方略着眼于稳疆兴疆、富民固边,对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有着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全面推进依法治疆,是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制度基础,是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法治保障,是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的重要途径。所以说,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完全符合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实际,符合新疆各族人民的愿望和需求。
依法治疆,展现的是公平正义,顺应的是社情民心,更是推进新疆现代化建设的必然。当前,新疆改革发展稳定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我们与国内外“三股势力”的斗争是长期复杂尖锐的。同时,随着各种利益诉求日益增多,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全面推进依法治疆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全面深刻认识依法治疆的重要性现实紧迫性,自觉把新疆工作放在全国大局中考虑谋划,切实增强依法治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扎实做好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各项工作。
目标既定,蓝图绘就,重在落实。要通过深入学习领会,吃透精神实质,进一步深化认识,为全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要求;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法治领域改革这一根本途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当前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
落实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全面推进依法治疆,最关键最核心的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全会提出的许多重要举措,是从全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分解到我区各地州、各部门、各单位,学习传达贯彻落实的过程既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性实践的过程。十八届四中全会为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开辟出更加宽广的道路,我们唯有紧密结合新疆特点和自身实际,在中心工作、重点领域等方面的法治建设上敢闯“险滩”、敢破“瓶颈”,才能学出实效,干出成绩,才能凝心聚力谋发展,真抓实干谱新篇。
全面推进依法治疆的新征程已经开启。我们对实现依法治疆的新目标充满信心,等待我们的一定是更加美好的明天。
12.结合工作实际,谈一谈如何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新华网北京10月24日电
10月25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法治保障
——一论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对于行进在现代化之路上的中国,法治是繁荣稳定的基石;对于掌舵民族复兴航船的中国共产党,法治是执政兴国的支撑。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军号。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凝聚了全党智慧,体现了人民意志,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全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个全局性问题,必须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扎实抓好落实。
“以律均清浊,以法定治乱。”如果说17年前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开启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伟大航程,那么十八届四中全会再次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则是在这条道路上的一次历史性跨越,体现了我们党在治国理政上认识的突破、手段的创新。全会提出的新观点、新举措,必将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制度框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法治保障。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作出的重大抉择。改革开放以来,从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到确定依法执政基本方式;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到建设法治政府、完善司法体制,中国发展的进程,也正是法治进步 的过程。实践证明,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保障。今日中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可说前所未有。快速发展期,面对多元利益诉求如何定分止争,促进公平正义?改革深水区,面对多样实践探索如何划定边界,掌握改革航向?社会转型期,面对多变思想观念如何调和鼎鼐,凝聚广泛共识?越是在关键时刻,越需要发挥法治的作用,让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的规矩。要跳出“历史周期律”、实现长期执政,要走好“中国道路”、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以法治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要准确把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全会决定,就需要把法治的作用和地位,放在这样的高度来理解。
这次全会提出了18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涵盖了依法治国各个方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历史性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法治中国的宏图正在徐徐展开。只有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和善作善成的作风,落实好全会的重要精神和全面部署,才能沿着法治道路、建设法治中国,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答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重点举措,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根本遵循。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检察机关作为党领导下的国家司法机关,是法治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担负着重要使命。深入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是检察机关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们要紧密结合检察工作实际,确保全会精神落地生根结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检察工作全面上水平。
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牢牢把握检察工作正确方向。《决定》规定,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为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提供了制度保障。检察机关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的关系,正确处理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关系,把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和落实到各项检察工作中,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得到统一正确实施。
要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全面深化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天津检察机关紧紧围绕市委“促发展、惠民生、上水平—推动万企转型升级”、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建设美丽天津等重大部署,开展一系列司法调研服务活动,制定实施了检察机关依法保障和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依法严厉打击环境污染违法犯罪有关问题的意见等,充分发挥服务大局促发展、打击犯罪保稳定、惩治腐败促廉政、强化监督促公正、化解矛盾促和谐等职能作用,为经济发展、平安建设、民生改善、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天津自贸区方案正在等待国务院最后批准,我们要积极做好前期调研和准备工作,找准检察机关服务自贸区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要主动适应反腐败斗争的新常态,着力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惩治腐败的能力。全会对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提出了新要求。日前,中央正式批准最高检成立新的反贪总局,着力打造中国特色反腐败专门机构。在此之前,天津市检察院已经进行了探索,撤销了反贪污贿赂局、反渎职侵权局,成立职务犯罪侦查局,增强查大案办要案的能力。下一步,我们要积极应对职务犯罪系统化、区域化、家族化、群体化等新趋势,统筹运用提办、交办、改变管辖和6
区域联动办案等方式,提升协同作战能力,打好反腐败整体战。
要深入推进检察改革,切实提升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司法水平。《决定》强调,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着眼于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进一步细化了三中全会提出的司法改革任务,部署了许多新的重大改革措施。天津已经被确定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第三批试点地区,我们要加强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扎实开展试点工作,确保各项检察改革稳步推进、取得实效。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坚持严格司法、深化检务公开、自觉接受监督的同时,要大力加强对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切实维护司法公正、保障法律实施。
要建设高素质检察队伍,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决定》提出,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队伍建设始终是根本。近年来,天津市检察院紧紧抓住领导班子建设这个关键,突出政治标准,采取轮岗交流、三级院交叉任职等方式,把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安排到适合的岗位上去,院级和中层领导班子建设显著加强。我们改革人员招录制度,在全市率先实行全系统新进人员由市院统一招录,严把入口关。组织开展天津检察精神大讨论活动,提炼出以“忠诚为民、依法监督、务实创新、公正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天津检察精神。每年举办天津检察讲坛、天津检察论坛,不断创新教育培训模式,检察队伍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不断提升。我们要按照四中全会关于队伍建设的新要求,大力提高检察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信仰法治、坚守法治的高素质检察队伍。
第五篇:论述题
论述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不是说已经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请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认识
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本质的理论?(100分)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十九大报告用“三个意味着”进行了阐述: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三个意味着”,归结起来说,就是中党正在带领人民开拓中华民族发展的新未来,开创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篇章,开辟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天地。处在这样一个新时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幸运,我们必须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投身新时代,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业绩,作出无愧于新时代的贡献。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同时也是20世纪中国的又一次划时代历史巨变。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过渡阶段,迈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一个在世界上被人们歧视的国家,变成一个在国际社会举足轻重的国家。这一切都是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可缺少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条件,奠定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坚实基础。
小平结合中国的情况指出
:“我们也是反对庸俗的生产力论”,“当时中国有了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有了初步的资本主义经济,加上国际条件,所以在一个很不发达的中国能搞社会主义。这和列宁讲的反对庸俗的生产力论一样。”1987年,小平同志考虑我国发展目标的时候,正式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在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的情况下,我们党又把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作为发展战略目标的两个时间节点。党的十八大明确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从现在算起,再有3年便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由此便出现一个新问题:怎样规划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创造性地提出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步,从2020年到2035年,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步,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个战略安排提升了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涵。一是把原来确立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前到2035年完成。这是因为中国的发展超乎预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迸发出来的巨大创造力已经并将继续深刻而快速地改变中国的面貌,我们有把握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二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能够提前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自然也要升级。于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表述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党的十八大报告相比,这个目标增加了“美丽”的要求和“强国”的表述,意味着我们的新目标不是建成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是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社会主义制度,使劳苦大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一个伟大历史抉择,他不仅使得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迈入入了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也是世界史上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伟大胜利。它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我们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自己艰苦努力正一步步走好社会主义进程中的每一步;同时也为其他相对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给予他们以鼓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总是一个历史与现实、“变”与“不变”相联系的动态进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