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开展的整体评价方案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开展的整体评价方案
宜宾县泥溪镇初级中学校:聂卫华
为了适应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及《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基本精神,创建一个适应高质量、高标准素质教育要求的,符合时代精神和学生实际的,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实效性的新的形成性评价体系,使评价体系能够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品德发展与提高的过程,结合我的教育教学实际,特拟定以下方案。
一、评价目标
通过评价活动,考查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程度,提高教学质量,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与提高的有效手段。
我们使用的是教科版的教材,此版本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成绩评定是指对初中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运用能力和心理素质、道德行为、法律意识和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的评价。真实、公正、可信、客观的评价,能鼓励和促进学生认真学好思想品德课,努力提高学习质量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意识,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思想品德,成长为负责任的好公民。
二、评价方式
1、观察: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特别是上课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并记录下来,作为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引导的依据。
如:“课前评价”着重在于评价学生课前的预习工作,研究小组共同收集材料,提出质疑的过程。同时还包括学生个人收集的当前时事及对此时事的评述。
“课上评价”着重在于评价学生在课堂上参与课堂的能力,回答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乃至于小组协作的能力。
“课后评价”着重在于评价学生在课后总结观点得出结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反思自身不足及改进方法。
2、描述性评语: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学生在思想品德某一方面的表现,如态度、能力和行为等写成评语,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评语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
如:有一位被表扬的学生自认为做得还不够好,为了证明自己确实行,他刻苦钻研,勤学苦练,不断开发创造性思维,在班级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展示中表现积极,学习成绩也进入班级前列。而对于那些在活动中消极应付或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我也及时发现其“闪光点”。正如冰心所说的那样:“淘气的男孩子是好的,淘气的女孩子是巧的。”要及时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爱,激励他们尽快跟上班级前进的步伐。
3、项目评价:我们学校有开设五个高效课堂实验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我有幸成为八年级一班的思想品德课的老师。将每个班级的学生以研究小组来划分,通过研究小组共同的努力来完成一堂课或一门学科的学习评价,也就是说小组成员的得分情况由小组的共同成绩来说明。由此来增强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同时也大大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师生可以就小组成就进行分析,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
4、谈话: 比如上课之前,就要考虑导学案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哪几种情况,为了避免出现教育教学的重点不能突出、难点不能突破,就必须要对小组长进行培训。教师通过与学生各种形式的对话,获得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信息,据此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引导。
5、成长记录:建立学生的成长足迹袋。记录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的各种表现,主要是进步和成就。以学生的自我记录、自我小结为主,教师、同学、家长共同参与,学生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
⑴让学生参与主观题评分标准的制定。测验之后,向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答案的范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特征,列出已考试题的答题要点及分值。
⑵自己利用评分标准自我评价,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及改进方向。
⑶帮助别人评分、修改,对别人提出改进提高的建议。
⑷小组合作出题。可反映出学生对学习目标及知识的理解,材料的掌握。
⑸学生自我讲评。在查阅书本、与同学探讨后,修正自己的答案,向全班讲解。
⑹测验讲评后,学生填写《试卷错题知识诊断表》,让学生具体分析失分原因,找出改进方式。并相互交流测验成功的心得,总结有效学习方法。并记录下来
成长记录袋。是记录学生在某一时期一系列的成长“故事”,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它关注的是过程,强调的是终身的发展,其激励功能能发掘学生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成长记录袋属学校综合评价项目,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
6、考试:考试方式应灵活多样,如辩论、情景测验等,纸笔测验是考试的一种方式。要加强思想品德考试命题研究,注重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道德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考试对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平时考查占40%:形成性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创造。课堂参与度,调查报告,小制作等口试、笔试、手工制作以及实践活动等
日常行为表现占30%:形成性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创造、学会交往。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自评、互评、教师共评。
期末考核占30%:终结性表达及初步的分析能力个案分析、小论文、评语等。笔试、教师评语。
三、评价实施要求
1、评价要真实、公正、可信,要客观记录和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发展状况,调动学生道德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因为某位行为习惯好,而对他评价就有失偏颇。
2、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评价结合起来。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3、要重视学生、教师和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过程。
4、各级教育行政、招生考试部门以及学校教师在设计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方案时,必须以本课程评价目标与实施要求为依据,综合多方面获取的考查信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作出正确的评价。要注意评价的导向性,不能用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学习质量评价的唯一方式,更不能在招生考试中放弃或弱化思想品德课程考查。
总之,思想品德课学生学业成就的教学评价的全面改革,给学生的学习过程带来重大变化,也给思品课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教师要注重评价的实效,防止走过场和形式主义的做法,切实把评价改革落到实处。以上方案仅是我的初步设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本课程鼓励学校教师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探索具有自己特色、符合思想品德课程特性和学生发展实际情况的有效评价方式。
第二篇:思想品德课程开展整体评价方案
思想品德课程开展整体评价方案
教师:李远芬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三个面向”为指导,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紧密结合2011年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对评价的目标、方式及实施要求,坚持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
二、评价原则
客观、公平、公正、全面
三、评价要求
1、评价要真实、公正、可信。
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记录和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发展状况,调动学生道德学习的积极性。
2、评价要全程化。
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评价结合起来。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3、评价主体要多元化。
重视学生、教师和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让学生(占20%)、教师(50%)、家长(30%)等共同参与到评价活动中,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过程。
4、评价方法多样化
采用观察、描述性语言、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考试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将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书面检测与实践展示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力求公正、全面。
四、评价方法及措施
1、将学生终极性评价分为A BCD四个等级,其中A等占学生总数的30%或总分在80分以上;B等占40%或总分60分以上;C等学生占20%或总分在50分以上,其余为D等。
2、学生终结性评价组成:考试成绩占50%(中平时成绩占60,期末检测占40%);平时学习阶段性评价50%(其中学生评价占20%,家长评价占30%,教师评价占50%)。
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将学生的检测试卷、长性资料装入袋中。
4、阶段性学习评价,即学月评价要求按ABCD四个等级予以评价。取教师、家长、同学(小组)的平均值。(具体评价内容详见附件)
5、参加省、市、县、校级各种竞赛为学校、班级争得荣誉的,在学月内在总分上给予加分。省级按获奖等级分别加5、4、3、2.5分;市级分别加4、3、2、1.5分;县级分别加3、2、1、0.5分;校级加2、1、0.5、0.2分。
附:
四烈中学八年级《思想品德》学科学生阶段性评价内容
(一)学习技能:20分
1、学习态度端正,有责任感、上进心,能努力使自己优秀。
2、运用各种学习策略进行学习,多渠道获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
3、能自觉主动地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
(二)实践能力:20分
1、能在学习中把不同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
2、能主动运用以有的知识获得新知。
3、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三)交流合作:20分
1、在各种环境中,能与他人合作,确立目标、实现目标。
2、学会与人交流,能大胆、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理解对方思想。
3、能综合运用各种交流方式达到交流目的。
4、能大胆开展评价,评价准确、全面;能分析交流形式。
(四)情感态度:20分
1、品德高尚、思想好。
2、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理解并学会赞赏他人。
3、对学习与学习活动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4、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体验,锻炼战胜困难的意志。
(五)创新思维:20分
1、有独立思考、质疑的习惯,有创造性见解。
2、能对学习方式和方法加以评价,并能改造和利用。
总评:级或分。
备注:
1、总分100分,各项20分。
2、在分项评价时打分值,16分以上为A;60分以上为B;50分以上为C;50分以下为D。
3、总评时要求分别打出等级和分数。
第三篇:思想品德课程开展整体评价方案
思想品德课程开展整体评价方案
教师:邢正平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三个面向”为指导,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紧密结合2011年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对评价的目标、方式及实施要求,坚持贯彻“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
二、评价原则
公平、公正、公开。
三、评价要求
1、评价要真实、公正、可信。
2、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结合。
3、家长评价与教师评价结合。
4、评价要多元化,多样化和全程化。
四、评价方法及措施
1、将学生终极性评价分为A BCD四个等级,A级占学生总数的20%或总分在85分以上,B级占学生总数的40%或总分在70分以上,C级占学生总数的30%或总分在60分以上,D级占学生总数的10%以上或总分在60分以下。
2、学生终结性评价组成: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教师评价占50%,家长评价占30%,学生评价占20%)
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将学生的检测试卷、长性资料装入袋中。
4、参加省、市、县、校级各种竞赛为学校、班级争得荣誉的,在学月内在总分上给予加分。
第四篇:中学生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方案 郭子钰
中学生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方案
进入21世纪以后,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对人们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各类招生考试制度的不断改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为新课程评价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我谈一下自己对中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综合素质评价的肤浅认识和具体做法:
一、思想品德评价简介
评价是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思想品德课的评价,主要是对初中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运用能力和心理素质、道德行为、法律意识和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的评价。追求真实、公正、可信、客观的评价,通过评价,鼓励和促进学生认真学好思想品德课,努力提高学习质量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意识,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成长为负责任的好公民。
二、理解性评价目标
当前,在教育过程中,学校、教师、家长甚至学生自己对评价的理解窄化,重甄别与选拨,评价主体和方法单一,只看重评价的选拔性功能,特别是只关注学业成绩的评价,“已分数论英雄”;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忽略了思维过程、体验过程、感悟过程等对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这些都严重制约了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推进,影响着亿万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课程评价实践中存在问题,正式由于人们对一些重要问题认识不清或认识错误,导致现在的行动出现偏差。因此,课程标准提出,要通过评价活动,考查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程度,提高教学质量,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是评价称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与提高的有效手段。
思想品德课程要发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功能,需要教师理解评价的目标,掌握正确的评价理念,坚持正确的评价原则。第一,设计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方案时,应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体现学科评价特点,搜集学生学习的完整信息,客观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第二,突出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评价,坚持发展性评价和开放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验。第三,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通过评价活动,帮助教师总结与反思,改进教学,进而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三、多样性的评价方式
思想品德课程提倡更全面、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品德发展的评价方式,倡导对学生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包括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等。
四、评价实施要求
评价要客观、公正,要准确记录和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发展状况,调动学生道德学习的积极性。
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要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突出形成性评价。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部门以及学校教师在设计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方案时,必须以本课程的评价目标与评价实施要求为依据,综合多方面获取的考查信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作出合理评价。要注意评价的导向性,不能用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学习质量评价的唯一方式,警惕应试倾向的评价方式,避免评价方式偏离本课程的目标和理念。
评价既要重视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要考察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开始形成了好公民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同时,在课程评价的取向上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不仅仅把笔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的重要证据手段,同时还将考试和其他评价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此外,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求评价应客观地记录学生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的成长发展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及发展中的不同需求和特点,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当然,在评价中要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性差异,允许其以不同的发展速度,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在评价中的最近发展需求和发展的现实条件,以达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逐步提高的评价目的。这也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探索实践。
第五篇: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方案
南湖中学2011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方案
省教委颁发的初中生思想品德评价方案是根据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学生德育大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规定的。它反映了党和国家对中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个性心理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在思想品行方面的具体标准,是学校应努力达到的具体目标,是学校良好学风.班风.校风形成的基础。据期初工作计划,是认真做好我校本学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做到四有利: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和校风。
二.评价对象
全体初一.
二、三年级学生。
三.组织机构
组长:刘秋良
副组长:郑海龙郭乐飞
组员: 吴吐气、沈波、刘振宇、沈强及各班主任
四.工作日程安排
12月10日:
召开师生思品评价专题会,进一步明确目的.意义,端正态度.提高认识,熟悉评价程序.原则,懂得操作方法。
负责人:郭乐飞
12月11日:
(1)学生回顾总结,为自评做准备
(2)各班开好如何对待思品评价为主题的讨论会。
12月12日---12月13日:
学生自评。
学生分组互评
负责人:各班主任。
12月14日---12月15日:
师评(班主任组织科任教师逐一对学生进行评价,特别慎重对待“优秀”或“不合格”学生)
12月16日---12月17日:
(1)综合总结并将总评结果填入学籍档案,有关材料交教导处存档。
负责人:各班主任
(2)处理遗留问题,统计全校情况,总结评价工作。
负责人:沈波 各班主任
五.其他说明
为更好地发挥评价效益,评价领导小组报学校行政.教导处.团支部批准,本次评价结果将作为如下事宜的条件:
(1)本期末“优秀干部”.“优秀团员”.“三好学生”,其评价结果必须为优秀。
(2)新团员发展对象思评结果必须为“优秀”。
(3)县.市“优干”.“优团”学生评价总分必须在95分以上。
南湖中学
200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