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下面由我针对《唱响自信之歌》一课,谈一谈我的一点课改经验。
1、导入:因为上一节课与新课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我一开始就简单的提了一下上节课的知识,这里用的时间不能太长,几句话就可以,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新课的导入又可以自然流畅。
2、目标:学习目标是一节课的学习重点和方向,学习目标不能过长或过复杂,要让学生清晰明了。学习目标在上课之前课代表已经写在了黑板上,为了引起学生的进一步重视,我随意选了一个学生读了一下,这样,其它的学生可以再次明确一下,为新的学习理清方向。
3、预习:预习案是一节课的知识精华,这个环节,我让学生自主完成,并提醒学生注意课文的勾划,和重点问题的标注。在此之前,我已让学生在课下认真的通读了课文,所以,学生在完成预习案的时候会比较轻松。
知识梳理:政治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能理解,懂得,进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使其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行为的指导方向。所以预习案完成以后,还不能算把知识交代完成,为了让学生更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由我引导,学生谈一谈的方式帮助学生明白书中的道理。为之后的灵活运用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4、探究讨论:这是对知识点的一个提升运用程序,我把任务在黑板上分配清晰,学生可以准确的找到自己要完成的任务。探究案中的前三道大题,都是教材中的,学生可以通过看书上的具体问题讨论找出答案。最后一道大题,是一个书本外的知识运用题,在教学的过程中,起到一个升华的作用。在讨论的环节,我巡视每个小组,灵活掌握学生的讨论进程,对于学生不懂的难点可以及时提醒。讨论的时间要根据新课内容的多少具体把握。
探究展示:讨论结束之后,学生要根据自己讨论的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的拓展提升,查缺补漏,同时,还要注意用分数来激励其它组的成员积极思考,补充展示。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或小组,要及时给予表扬并加分。
5、记忆:在学生明白知识,能知道运用的方向时,就要让学生马上记忆知识点,在这个环节要注意时间的分配,可根据内容的多少适当调节。
6、检测归纳:这里,我出了几道题,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自主完成,然后,由组员互批。抽查每组六号学生,由此可以大体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对错情况加分。
检测案完成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完善、回忆本节课的知识网络,对于重点知识随时提问学生,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再次的记忆过程,同时,也是对之前学生记忆的一个考查。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课改经验,虽然亲身经历课改,但毕竟资历尚浅,还不成熟。
第二篇: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实践心得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实践心得
永年中学易 小 玲
课程改革时至今日,课堂教学中的那种枯燥说教模式早就被贬为落伍之列。再也没有听到“政治课嘛,给学生指一指,让学生背一背就行了„„。”因为大家都已领教了近几年考查学生的模式,可以说是划时代的变革:客观题少了,主观分析题多了,空谈理论的少了,能实际应用的多了„„显而易见,其宗旨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那么新课标下的课我们该怎么上?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急待解决的一道难题。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更应站在时代的前沿,伴随课改浪潮的风起云涌,去探求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在这方面我们谁也不能等闲视之,袖手旁观,在与同行教师的不断探索中,我们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和方法。
一、注重课堂导入技能
一堂课如何开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好的导入能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第一锤就能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激起他们思想的浪花,像磁石一样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这就为上好这一堂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就要求我们有一定的导入技能,不过不同的教师运用的不同,我们可以通过讲述故事导入新课,由身边的人和事导入新课,提问设疑导入新课等,也可根据课堂产生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即兴导入,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导入新课,这种导入一定要有针对性、启发性,且还应具有趣味性和艺术性,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目的。总之,精彩的导入似火,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似石,能激发学生智慧的浪花。
二、教学过程中应重理论联系实际
要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把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事例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让我们所分析的问题使人感觉到“有血有肉”,合理而不空洞,实在而不漂浮,经过分析后,都觉得是这么回事,由此使学生因“信服”而“接受”,否则的话,就如“空中楼阁”,使人摸不着边际,学生难以信服接受就会产生厌倦心理。当然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积累丰富的典型事例,使得教学更有说服力。
三、让学生参入到教学中来,广开言路,开拓视野
“师父领进门,修行靠自身。”教学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不应总要求学生只能这样不能那样,唠叨个没完,教师把自己累得不行,可收效甚微。让学生参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真是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呢?另外,还应引导学生多渠道了解其他信息,关心国际国内时事,拓宽知识面,开拓视野,只有贴近生活的脉博,紧跟时代的步伐,我们才会在任何时候都立于不败之地。
四、及时反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要重视对学生评价的反馈,不论采用何种评价方式和方法,评价结果都应及时反馈给学生。这里面既包括每一次的测验,每一次作业,乃至每一次课堂发言,都应及时把你的评价反馈给学生,使他们能及时知道自己的优缺点,以便改正和发扬,把握好“这一评价反馈时机,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意识。
五、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知识的学习本身并不是目的,学会运用它,并用它来启迪智慧,塑造性格,是知识学习的重要方面。如果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而学习知识,仅仅强调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和贮存,那么,学生学到的知识可能不少,但却偏离了开设思想品德课的初衷。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不能避免人们价值观的失落与道德的沦丧,我们要把学生教成什么样的人,思想品德课在这里就扮演着塑造心灵,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角色。“传道、授业、解惑”在这里就是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道,授予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之业,解学生成长过程中有关“人生观、价值观”之惑。对于中学生来讲,要使学生在生活中具有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作为德育工作实施者的主要责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搞好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六、言传身教,注重自身修养
对教师自身来说,要注重自身修养,这是一个不能忽略的问题。人们常说:为人师表。作为教师,你的言行、举止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应以整洁、干练、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面对每一位学生,生活中的压力和不顺心都不能带到课堂。任何时候,都应给学生以精神充满、灿烂明朗的形象,给予他们以自信和力量,且不说有家长作风,我们应亲近学生,让学生信任你,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亲其师,信其道”,这话一点也不假,一个学生如果他喜欢你这个人,自然就会喜欢你这门课,学好这门课就不言而喻了。
“路漫漫岂修远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育教学的征程中,我们还有很多的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去不断的探索和发掘,为了明天的太阳,教师们将不懈地耕耘.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探索,如何深化新课程改革,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德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一直是我们的思考和探索。
一、课堂教学生搬硬套
新的教材给思品课程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一些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比较典型的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生搬硬套。把教材中的案例原封不动地搬到自己的课堂上,失去了原来特定环境下的幽默与风趣。教学一定要结合不同环境、不同年龄的学生实际。而教学的活力来自于每位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依据自己的真实体验对课堂教学的重构与创新。
二、刻意追求“师生民主”,导致主次不分
新课程强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体现师生民主。可是,不少教师为了展示师生民主气氛,走向了极端。
1、课堂上教师主导作用不突出。教师该讲的不敢多讲,有的学生上课自由过了头,必要的课堂纪律维护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被忽视了。
2、课堂上教师以问代讲。有的教师整节课上反反复复用一些类似“是这样的吗”?“是不是”、“对不对”的简单问题发问不止,缺少信息沟通,学生翻翻教材就能异口同声、准确地响亮回答。课堂上一问一答,学生似乎忙得不亦乐乎,但思维却停留在同一水平上的机械重复。看似师生互动频繁,实则教师用提问方式满堂灌,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师生并没有真正互动起来。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课堂上学生不应当是客人,惟师独尊不可取,惟生独尊同样不可取。教师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同时,不应当步入“精讲少讲”的误区。该讲的就理直气壮地讲。课堂上,教师不敢讲、泛泛讲、过多讲,都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3、片面理解“合作学习”,形式多于内容。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不能简单形式化。合作学习无疑有助于合作交流,但是,教学中如果合作学习目的不明确,过程设计简单,时机把握不好,无论什么问题都采用分组讨论的合作学习方式,导致学生能独立完成时也合作,能够自主时却不让学生独立,有探究欲望时却让小组优秀者代替其他成员的意见,看不到合作的必要,感觉不到合作中的分工协作,合作学习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这种形式多于内容的合作学习,并非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要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
这正是我们在今后课堂教学中需要改进的问题。注意到了这些问题比茫然的凭感觉走不知要好上多少倍。起码,说明我们对于教学的思考没有停止,如果再加上我们的积极探索,虚心学习,进步就在我们的脚下了。
第三篇:课程改革经验交流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备课 :
细细磨课,磨出好教案
去年暑假,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启动了,在进行了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后,我们六年级的全体语文教师就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特点以及其指导思想均有了初步地认识。
为了切实落实新课改精神,开学初,学校就备课方面进行了改革,对老、中、青等不同的教师提出了不同的备课要求,要求我们在写出详细的教案的同时,还要写出每节课详细的课后总结,有条件的老师还可以使用电子备课。学校对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更是倍加关爱,为我们每人安排了一名有丰富经验的带教教师,对我们进行指导。有了这些带教教师的悉心指导,我们在教学中真是感到了有莫大的收获。尤其是在我们六年级组有语文首席教师崔老师、语文教研组组长刘老师和教导处副主任陆老师,有了她们,我们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真是可以用扎扎实实、切磋琢磨八个字来形容。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们年级组的老师对每一篇课文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学《卜算子 咏梅》,我们会为喜欢毛泽东诗中豪放的风格还是喜欢陆游诗中婉约的风格而争论;学《草船借箭》,我们会为当时的蜂箱河水流的流向而争论;学《匆匆》我们会为一个逗号的用法而争论,有时甚至还争论的面红耳赤。但争论过后,大家都会相视而笑,因为我们知道,在争论中,我们对课文的认识又加深了一步。在备课中,我注意吸收他人的看法,博采众家之长,既丰富了自己的观
点,又在教学中给了学生以不同的见解。
新课改中更加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我觉得备课除了备知识,更要备学生的“可能”。也就是说,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应尽可能多地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在内,学生不仅应该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也应该是我们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属点。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的教学经验并不丰富,对学生在课堂上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知道得并不全面,我们年级的老师经常进行不定时的年级教研,上课之前老教师先把往年的经验告诉大家,然后先上课的老师回来后也会把这节课中发生的问题告诉大家,大家就会纷纷发表看法,说说自己会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
例如在讲第二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时,文中有这样一段话: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在我们年级组教研时我提到,我们班的学生在读这一段时谈了这样的感受:读了这一段他们感到敌人是那么凶残,因为当时敌人还在屋外,并没见到他们要抓的人,就已经开了枪,还又喊又叫,真是凶残。这时,陆老师接着又补充了一点,说从这一段中不仅能看出这一点,还能看出敌人心虚了,他们心中害怕,所以还没见到李大钊就迫不及待的开枪,乱喊乱叫,这足以看出敌人的心虚、胆小、害怕。听到这儿,我对课文句子的深层含义又加深了了解。又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前,我们深入地探讨了课文,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她穿过马路的时
候,两辆马车飞快的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小男孩捡起来拿着跑掉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他当摇篮。为了理解这句话,我们几个老师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后大家达成了共识,那个小男孩应该也是非常穷的,否则他不会在大年夜跑到街上来,更不会拿起一只鞋跑回家去,他之所以这样做,正是因为他也太穷了,所以才会把任何东西都带回家去。正是因为这次讨论,我在备课时仔细的考虑了这个细节,没想到在讲课时学生真地提出了这个问题,有的同学说这个小男孩是在欺负卖火柴的小女孩,他应该是个有钱人家的孩子。对此我没有做过多地解释,只是问了一句:还有谁想谈谈自己的看法吗?学生们纷纷发言,有的说书上说了这是个又黑又冷的夜晚,有钱人家的孩子都在家里围着火炉过圣诞节呢;有的说,有钱人家的孩子哪会去拿一只又大有破的拖鞋呢?争论中他们不但知道了男孩子也很穷,还进一步了解到了作者是在暗示我们在那个社会中还有许多像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穷苦的孩子,对课文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通过同年级里每一位老师的交流,我学到了太多太多的知识。我不想讲太多怎样备课的大道理,只想说如果说上课是在为学生泡制一杯又浓又香的咖啡,让他意犹未尽的话,备课则是磨制咖啡的过程,磨得越细,则越好溶解、吸收。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概括我对备课的理解:字不在多,有用则灵;话不在长,点透就行。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
第四篇:课程改革经验交流
★课程改革经验交流★
新的课程理念,提倡一种“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追求学生在互动的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目的在于改变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使现在的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新课程实施以来,中学数学组获得了广泛的经验。
一、提倡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要改变过去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让学生自主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线索或途径
以前的教育是教师一步一步地教,学生一步一步地学,教师讲、学生听,这个观念从小就灌输到学生的脑海里了。这种教育,学生比较守规矩,比较有耐心,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这对学生上高中,进大学的考试有许多帮助,但是,如果让我们的学生动一动手,搞一个活动,搞一个社会调查、社会实践,那么他们的表现就不能令人满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过去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出来路让学生走,新的学习方式是要学生自己去找路,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平坡”、“消歧”。
三、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勤于辩论
以前的学生往往怕出错,怕显得无知,怕在人面前出丑,从而面对交流感到为难。另外,学生往往习惯于接受而不习惯思考,更不习惯怀疑和质疑。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知识,也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我们必须帮助学生改变这种学习方法,让学生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启发学生勤于辩论、交流,把交流放到与学习同等重要的地位。要通过交流、辩论,促使学生完善知识结构,从而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四、赞美并鼓励,引导学生走向成功
由于性格、基础知识、能力等诸方面的差异,学生的学习状况参差不齐。因此,在学生的学习上,要拒绝“齐步走”,在知识的进程上拒绝“齐步走”,在方法和手段上拒绝“齐步走”,甚至在结论和答案上也拒绝“齐步走”。只有这样,才能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实践表明,对学生而言,适当的赞美和鼓励会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作为教师不应该一味指责学生的不足,而应找出学生的优点,沙里掏金,要客观地对待学生的优点,并且发自内心的赞美、赞扬他们。当教师真正做到这些时,就会惊奇地发现,教师真诚的赞美会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
中学数学组
2003年10月9日
第五篇: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提高课堂效率 提升办学水平
乌伊岭区小学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新课程改革也在我校全面铺开,这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机遇。我校正以满腔的热情,科学的态度,以激励教育理念引领全校教师在课改的舞台上扮演角色,在课改的浪潮中努力探索,不断实践。课堂教学,是课堂实施的基本途径。先进的教育理念、优秀的教材、合理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策略的采用,最终都要落在“原点”——课堂中体现。在2013年下学期班子会议上,明确了学校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方向和教学思路,教育要发展,校本教研必先行,提出了以“课堂改革”为突破口,打造高效课堂,使教师能真切地感受现代教育理念的精髓,感受教学活动丰富的内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我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几年来,我们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力求积极、稳妥、扎实、有效的推进我校的课堂改革“4+1”教学模式。经过不断的努力,课改进展顺利,取得了初步成果。现将我校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工作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个总结,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
一、加强组织领导、动员全面参与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加强领导、精心部署、科学规划,在实践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加强对新课程改革的宣传力度,进而为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我校成立了课堂改革领导小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新课程改革方案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在平时的工作中,他们身先士卒,深入课堂,与教师面对面的 交流与研讨,指导教师领会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教材的编写特色,共同研究教学改革问题。同时,在全体教师中广泛的动员,要求全体教师“人人心系课改、人人参与课改”。全体教师焕发了极大的改革和创新的热情,使课程改革工作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
二、简介“4+1”教学模式
1、我校的课堂改革教学模式:是“4+1”教学模式。
2、目标任务:是以“一二三”工作思路为指导,即围绕一个中心,深化两项改革,实现三个转变,推动小学学段课堂教学全面改革。
一个中心: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实现课堂教学科学性、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打造高效课堂。
两项改革:一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
三个转变:一是教学方法由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转变,二是课堂师生活动由以教师讲为主向以学生学为主转变,三是学生学习方式由以听为主的被动学习向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的主动学习转变。
3、基本理念:
1、以学定教。
2、平等交流。
3、引导自主。
4、尊重差异。
3、总体模式
“4+1”教学模式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汇报、教师点拨,当堂检测,每日一练。
“4”就是课堂的四个环节。
自主学习:是课堂的第一个环节,这个环节教师不再是“教”,而是“导”,学生不再是“听”,而是自主的“学”,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学生以教师设计的“导学案”为线路图,进入课程,熟悉知识。
“合作交流”是课堂的第二个环节,侧重学生的交流学习成果、讨论自主 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存在的问题,增强合作意识,发挥集体智慧。
“展示汇报、教师点拨”是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研讨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全面关注学生,对学生在汇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点拨,达到拓展提升的目的。
“当堂测评”是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测评题,在设计时考虑到学困生,开始时降低难度,在逐渐提高难度。
“1”就是每日一练。
对学生当天学习的知识进一步巩固,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坚持课堂改革、取得丰硕成果
1、教师教法之变:
教师由原来的主讲者变为现在的组织者,教师们从台上走到了台下,由主演变成了主导,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由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变;由管理者向引导者转变。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由源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教师们的观念在不断地更新,他们改变了以往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把教师的“教”变为学生的主动“学”。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对子互学,组内群学,能在教师温馨提示的帮助下进行圈点勾画式的学习,能从其他同学身上学到自己所不懂的知识与方法。运用“4+1”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努力关注学生发展中的差异性,精心呵护和培育学生发展的每一种可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发展。
虽然我们的课改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我们也相信在校领导和全体老师的努力下我们的课改成果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它的未来是美的,虽然我们苦点、累点,可也是苦中有乐啊!因为我和我的学生都在课改中快乐地成长着。“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我们会在课改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坚持走下去,更坚信,我们会越走越远……(二)学生学习方式变了。
学生学习方式多了,活动空间大了,思维变的活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开始由“厌学”转向“乐学”。我们的学生已经开始学会在小组合作中分享学习的快乐,在展示交流中展现与众不同的想象与创造。课堂教学改革让课堂成了学生展示的平台。过去一直提倡的讨论,质疑等课堂活动,有了一定的内容,有了一定的时间,教师把持课堂的现象明显改变。课堂上,师生间的关系平等了,学生越来越自信了,生生之间学会合作了,与众不同的见解越来越多了。
三、课改中的困惑与反思
纵观我校的课堂教学,小组讨论近乎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标志。的确,学生在一定教学目标的引导下进行小组讨论,不仅扩大了课堂的参与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耐心,倾听别人观点,吸收他人思想,优化自身学习效果的能力。但是小组讨论这一颇为盛行的学习活动形式,究竟发挥了多大功效呢?可以说,小组讨论纯粹流于形式,无实效可言。在课堂上,仅有少数学生能围绕老师提的问题展开讨论,其它学生则无所事事,甚至在下面打闹,说话,每每讨论一会儿后,老师便暗示停下来开始汇报,交流,结果可想而知。可以说,小组讨论是流于形式,毫无实效可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期待包含着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宽容,可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并且能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其实,学生精彩的表现与教师热切的期待是密不可分的,期待仅是过程,而精彩才是结果。
在听课过程中,我们都可以看出,作为教师,为了追求表面的流畅,当提出的问题后,从内心深处总是希望回答问题的学生少出错,不出错,能直奔主题,节省时间最好,当学生对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上来,或者有困难时,作为教师显得就那么不沉稳了,甚至有些急躁,不愿意继续等待,或催促,或换人,还有的甚至自问自答,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哪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呢?当 4 然也就毫无精彩可言。
2、要提高青年教师素质。我校组织开展“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的教师读书活动,如《教育的价值》、《教育的智慧》等,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使每一个青年教师都要熟悉课程理念、熟悉课程标准、熟悉教学策略、熟悉教材内涵。保证教研运程科学、快速,体现新课程,新生命。
3.抓学科教学研究,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制定教研专题,各学科教研组要抓住本学科教学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制定出研究和实施策略,围绕研讨专题,依托有效课堂构建,搞好专题研讨活动;开展课例研究,要组织学科展示交流活动,把最新的教研成果呈现出来,使大家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二)加强领导,积极交流,展示教研强势效应。
教研工作还是学校的立校之基。希望各校能根据自己的实际,努力发掘自身的教研优势,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教研计划,创新教研措施,制定教研创争目标,积极争创特色学校和教研示范学校,以扎实踏实务实的教研工作作风,打
(四)创设宽松环境,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现实中常见的课是课堂气氛沉闷,严肃有余,灵活不足,师生交流不够。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有些教师不想与学生有太多的交流。教师严肃呆板的教学风格就象一堵无形的墙,隔开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阻碍了学生参与教 学活动。因此首先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倡导民主型教学,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建立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和信任同时感到激励、鼓舞,形成丰富的人生态度,学生自然愿意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当参与教学活动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而不是教师强迫的行为,教学气氛才能真正活起来。其次,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教学要吸引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不能总是动用教师“权威”,而必须科学地分析学生参与和扮演的角色,并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引导。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的情感,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鼓励学生参加教学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主要有课前演说、小组讨论或合作学习、师生谈话、知识竞赛或课堂辩论赛等。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我们的教学才充满生机与活力,我们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四、加强信息培训工作 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我校把校本培训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校本培训,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展校本培训,初步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培训模式。
1.加强信息技术培训。
我们认识到,教育现代化离不开手段的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教师是关键。因而学校加大了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和运用网络进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训力度。课件制作提倡以自制为主,专业人员制作为辅。要求青年教师达到会制、会用、用好的程度。学校首先对教师进行了培训。培 训的方法采用双途径:即校内培训与自学相结合。发挥本校微机教师的特长,定辅导人员、定时间、定地点组织好校内的课件制作培训。通过培训,教师掌握了PowerPoint多媒体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初步达到了自制课件的水平。在此基础上,要求教师科学、合理的制作课件,突出课件的辅助手段,课件要为围绕创设情景而选材,要为突破重难点服务,使用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达到最佳结合,追求低耗高效。
2、注重培训过程,充分利用各种继续教育资源
学校加强了对校本培训过程的管理,做到了培训时间、内容、人员“三落实”,做到了辅导教师上课有讲稿,听课教师有笔记,学校有记录。在开展校本培训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使校本培训既立足于学校,又不固步自封。积极选送教师外出参加市、省级培训。
校本培训的开展对于促进我校教师观念的转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学校领导和教师树立了终身学习的观念,管理制度更加完善。通过校本培训,教师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师德师风不断改善,改革意识不断增强,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五、依托教研组,狠抓集体备课
我校对集体备课的要求是:
(1)制定集体备课计划。备课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集体备课活动,统筹安排,严格把关。每学期开学后,各备课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集体备课计划并及时上报教务处。
7(2)教师应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活动,做到不迟到、早退,不无故缺席,迟到、早退、缺勤将严格按考勤制度执行。
(3)集体备课要强化目的性和计划性,每次活动备课组长要明确目标和重点。
(4)集体备课时要先由中心发言人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发言,要针对教学设计内容说明设计的依据、意图和思路,重点阐释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然后其他教师再作补充。
(5)集体备课时要畅所欲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要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熟悉教学内容,思考教学方法,要围绕知识建构、能力发展、教法学法等深入进行研讨,充分发表见解,优化教学设计。(6)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规划落实教学活动。
学校为了规范学校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要求各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学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教研组计划、班级管理工作计划、教师教学计划、都能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这一指导思想下,结合本校实际,提出本学期教学目标,措施得力,既有常规安排,又有新点子、新思路,使这些计划都真正用于指导日常工作。并且,学校还要求所有计划都一式两份,一份上报教务处,一份留给自己,督促、指导自己平时教学工作。严格教学环节管理。从计划、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改、考试考核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要求。
(7)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教务处每月都不定期检查1至2次作业批改;并在校会上作反馈。每逢考试后都要分析考试成绩的质量,以此来规范我们的教学工作。
六、创新校本教研,推进课程改革。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工作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源泉。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推进教育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以创新机制为保障,主题活动为载体,只有不断学习、模仿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给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新鲜血液,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一些桎梏,才能推动课改前进的步伐。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重视教科研工作,抓好教研活动。
学校严格执行县教育局周三下午2:30——4:30为文科教研活动时间,周四下午2:30——4:30为理科教研活动时间,学校采取组织人人参与的集体教研和教研组长负责教研活动相结合的形式,通过课前准备--上课--观课--说课 ———议课,不断更新教师观念,不断改善教学行为,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切实解决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能积聚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让教师成为教育智慧的创造者;我们把优秀的教学随笔、教学设计,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学校的目的就是给老师创设一个平台,一个施展才华的空间,同时让每位教师在互相学习中交流,在研讨探索中提高。
2、充分发挥教学骨干的引领作用
本学期我们继续开展“教研科研成果展示周”活动,好几位老师用多媒体为全校教师上了校级公开课,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教师们之间互相学习、互相讨论、把合作、交流研讨、表演等新教法运用了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激发教师参与课改的热情。许多教师在这些活动中脱颖而出,他们的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深受学生们的喜爱。现在,先进的教学多媒体已经走进平常课堂,直观的教学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发挥远教功能,做好远程教育校本教研,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水平。
我校每间教室内都按装了多媒体,我们要求每位老师必须尽可能的使用,由远教管理员对教师进行应用培训,按规定按要求进行电子备课,下载远教资源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做好使用记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直观性,从而也带动了成绩的提高。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老师从“要我学、要我用”变为“我要学、我要用”。使老师在实践中提高、在应用中精练、在回味中反思,达到“一个教师带动一部分教师,一部分教师带动全体教师,全体教师带动整个学校”的目的。
七、深化课改,提质增效。
自新课程改革方案实施以来,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改革、学生的学法转变。做到以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为核心,以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的组织为重点,以提升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学科指导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为突破口,构建学习型、合作型、研究型的教研组。我校开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方向,以减负提质为目的的体验式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改革。合作学习是从学习组织形式的角度对学习的分类,相对于个人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在小组学习中,学生不仅可以实现相互间的信息与资源整合,不断整合和完善自我认识,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通过全校师生的合作和努力,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体验式小组合作学习已表现出极强的优势。当然,课改实验工作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轻松事情,不同于某些工作能立竿见影。课改实验的成效有可能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凸显出来。但我们坚信,当今世界发展日新月异,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我们必须顺应这个潮流。在课改的道路上虽然步履维艰,但我们将以饱满的热情,坚持不懈地探索、尝试、提高。总之,在实践新课改的路上,我们还刚刚起步,我们还会遇到很多已知的或未知的困难,但既然已经走上的课改之路,我们决不会退缩,相反,我们会迎难而上,劈荆斩刺,我们相信,前面的路会越来越光明!
虽然我们的课改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我们也相信在校领导和全体老师的努力下我们的课改成果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它的未来是美的,虽然我们苦点、累点,可也是苦中有乐啊!因为我和我的学生都在课改中快乐地成长着。“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我们会在课改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坚持走下去,更坚信,我们会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