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想品德研讨会经验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首先感谢市教研室能给我这次向同行学习与交流的机会,我感到非常激动和荣幸!下面我就把在思品教学中的一些粗浅的做法向各位汇报一下,望大家不吝斧正。
第一:对学生进行总体规划,分段指导,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在我校“质量立校、科研强校”的指导下,我校校领导与老师共同制定了完善的制度与发展理念:为学生“三年打基础,六年做准备,使其一生有作为”。
初一我们着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如果学生真正把教师当作知心朋友,喜欢这位教师,自然而然就对这位教师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其师,信其道,授其业”的道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教师也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平易近人,尊重学生,这样才能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教师通过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师生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
在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同时,思品课老师们更是精诚合作打好团体战。思品课教师每周都要集体备课,共同商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导演并开展了别开生面的实践活动。通过校“模拟法庭”、“焦点访谈”、“辩论会”、“演讲比赛”、“说三道四”、饰演小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把知识融入到生活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参与中感知、理解生活与社会,从而对思想品德形成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入道”,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初二重点抓能力培养。通过初一一年左右的兴趣培养,到了初二开始有梯度的对学生进行以自主学习为主的综合能力培养,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马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自主学习是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师生双方统一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的的学习,但不是孤立的学生行动,不时抛开教师完全由学生自己“做主”的学习。它只是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武断、不强制、不灌输,意味着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条件、营造恰当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是通过自主学习建立在扎实学科基础之上,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后天习得,通过课上把时间真正还给学生,落实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学案导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迁移、分析、整合、运用等综合能力。强调的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切实深入落实当堂达标,真正做到了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不是应付,流于形式而是让这种方法讲究实效性与常态化。其实教学效果的实效性关键就在于落实!即完成学习的根本目——学以致用。学习的实质在于促进知识的转化、迁移和运用。掌握知识不是目的,其目的是运用知识,指导实践,说白了就是培养学生能够运用书本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的能力。从而为初三升学做好了殷实的铺垫。
初三,前半程在进一步抓能力提升,基础知识的夯实的基础上,后半程重点强化知识的运用与实践,时时把控中考动向,号准中考脉搏。为此学校给每位老师都精选了几十套近几年的中考试题,让老师亲自做一遍,然后对试卷进行分析并且落实到书面上。使老师们由原来的单纯理论的指导变为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教师通过做大量中考题,能够去粗精,变中考的被动牵制为主动出击,紧扣中考的脉络。这样经过老师自己对大量中考题的的消化吸收后,再去精选资料,整合试题,使得学生训练的每一套试题都是高水平的“中考真题”,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应试水平与能力也水道渠成。同时,初三还狠抓了讲评课的落实,全体毕业班老师互听互评讲评课,取长补短,水平有了整体质的飞跃,有时一堂精彩的讲评课,老师与学生几乎能把初中三年来的重点知识集中复习一遍,学生们基本都能形成对知识的前挂后连,综合能力全面提升。
第二“授人一鱼,不不如授人一渔”,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与训练。
从初一入学一开始,我们在培养学生兴趣,提升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学习方法的传授。师生通过合作、探究、训练,逐渐形成了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选择题,我们总结了“排除法”、“比较法”、“筛选法”;对于出题者意图的把握,我们掌握了熟练记忆带关键词的重点语句(如:带有“最……,基本……,关键……,基础……,中心是……);排除“绝对表达”法(如带有:一定……,必须……,完全……,只要……就……[当然客观规律除外]);预防陷井法,如“偷梁换柱”(把一句背的很熟练的语句内的中心词换掉);“答非所问”(设置的问题与选项没有关联);“迷魂阵”(所给的选项表述完全正确,但只有一个最切合题意,需要经过认真思考,去伪存真)等多种答题规律与技巧。
在做材料题时,我们也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五子诀”,“读—看—找—联—答”。“读”是读材料,“看”是看针对材料提出的相应问题,从而带着问题回顾材料,把握本质,“找”是找材料中与问题有关的有用信息,“联”是联系教材相关知识点,“答”是经过理解、分析、整合等一系列思考打好腹稿后,作出精准的答案。同时通过实践训练,学生还总结了很多材料题答案要点中带有共性的要点进行了归纳如:xxxx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的英明正确领导;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等。
当然,除了方法之外思想品德课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对教材理论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我常和学生说:“思品你背过了不一定得高分取得好的成绩,但背不过就一定考不了高分”。在以前的阅卷中时常看到有些学生把试卷上的题目都答得满满的,尤其是材料题猛的一看满眼答案,再仔细一看全是胡编;还有的答案是张冠李戴,课本上的识记知识点也背过了但根本就不理解,所以导致考试时把储备的这些知识随便乱放,有的甚至“驴唇不对马嘴”;再者就是有些同学教材的识记知识没有记住,答题时虽然没有胡编但全部是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意发挥没有用相关思品术语做答。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学生本身没有记住教材中必须识记的知识,另一方面就是源自学生对教材的不了理解囫囵吞枣。所以在思品教学中我们必须让学生结合生活与社会对教材知识充分的理解然后再在理解的基础上适当强化记忆,接下来再通过相关的对应训练完成对知识的运用即用所学教材理论来解决现实生活的相关问题,从而完成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提升。
再者,充分把握时政热点。对于时政教育,毕业班再像初一初二那样不行了(临近考试时找些时事资料给学生背背,以应付考试,大部分学生对重大时事政策问题毫无所知,更谈不上联系教材分析时事政策了),初三思想品德课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试题往往依托时事材料引出问题,以具有时代性的问题为中心,突出当前的社会热点。而由时政热点引出考查内容,或者说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点融为一体,现实性与针对性更强。那么,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与时事思品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呢?我们通过中学生时政报、互联网、电视新闻、手机报等多种途径获得时政热点材料,结合课前五分钟新闻(每堂课课前5分钟有小组轮流播报近几天内重大的国内外新闻,并让学生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做一下简单分析)然后结合教材知识,用时政材料编题,变原来中考的猜题者为出题者,使学生提前对中考的相关时政都热了身,有的学生还大胆创新,把一道老师编的时政材料变换多层次的考查,多角度的问法,从而使中考变成了我们实践检验的好战场。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作为思品教师,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教育方法不能熟视无睹,若仍然固守三尺讲台、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张嘴,不及时学会使用新的教学经验,转变观念,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求新变异,恐怕你说得口干舌燥,汗流浃背,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怨声载道。因此我认为为要在课程改革中,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善于创新教学,寻求科学有效的教学新模式,不断积累有效教学经验,才能提高思想品德的教学效益。
以上是我一点不成熟的做法,在广大同行面前无异为班门弄斧,还望大家不吝珠玉为盼!谢谢大家!
第二篇:德格县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发言稿
德格县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首先感谢州教科所能给我这次向同行学习与交流的机会,我感到非常激动和荣幸!下面我就“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思想品德课程价值”为主题,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想法,恳望大家不吝斧正。
一、深刻认识在藏区学校师生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这24个字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在藏区学校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在藏区学校,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落实到教书育人和管理服务各个环节,是广大民族教育工作者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新使命新任务。在当前形势下,对藏区的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要把握主旋律,在正确分析学生思想实际的基础上,通过思想品德的主渠道,以班队、团队等活动的整合,辅以专题讲座、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等方式,引导和把握学生意识形态发展的主流方向,培养学生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和文化观。
培养学生正确的祖国观,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藏区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认识到藏区只有在祖国大家庭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有幸福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明天。
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树立中华民族大家庭观念,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培养正确的宗教观,就是要让学生理解宗教的本质是颠倒的世界观,是人们对客观世界颠倒的虚幻的歪曲的反映,是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树立唯物论和无神论的思想。
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观,就是要让学生正确认识本民族传统文化,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二、正确消除影响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因素
在藏区,由于历史、宗教文化传统以及部分宗教集团意识形态的不断侵扰,加之国际上敌对势力的某些方面的渗 透,使得我们必须静下心来,深刻反思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查找问题的成因,对症下药,切实提高在学校教育层面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际效果。
(1)藏传佛教文化思想的消极影响。在德格并存着藏传佛教的五大教派祖寺,藏传佛教五大教派在这里各显异彩,为了发扬光大自己教派的影响,纷纷创办佛学院。以藏传佛教为主要内容的藏族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价值体系深刻引导和影响着藏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影响了学生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2)校园文化打造中可能出现的抵触现象。随着藏区经济的发展,和藏区对外开放性越来越明显,外来文化强烈冲击着传统的校园文化。在学校校园文化的打造中,因文化碰撞和融合,可能出现部分教师对外来文化的抵触和不接纳现象,我们必须意识到这种思潮的出现。我们一定要把校园内可能出现的不健康的、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格格不入的价值观念纠正过来。
(3)部分学生自身认知的影响。在藏区,绝大多数学生积极进取,勤奋学习,渴望成长成才,能够自觉地把实现成长成才和藏区的社会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但由于他们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初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还很淡薄,心理发展也还未完全成熟,自我判断、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都还不强,政治敏锐性和辨别力较差,容 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我们应在继续加强思想品德理论课教育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着力构建藏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学校校园文化打造。结合各校实际,加强学校以藏汉主流文化为主的多元文化教育,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设一个适合寄宿制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优美环境,通过校园文化的整合功能,加强本地文化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的多元文化教育。
(二)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主阵地作用。在创造性使用《思想品德》课程中,我们要合理安排有关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教学,并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结构,相关内容要精选,要适合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选编一些学习材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三)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促进学生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中做到“知、行”统一。
通过在校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促进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构建宣传途径。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站、宣传橱窗、黑板报、国旗下演讲等形式在广大师生中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开展班队和团队活动。可以在各班举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办 手抄报等、出板报等方式开展相关活动。三是开展专题报告会。可以邀请“五老”干部、邀请宣传部和党校的同志进校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报告会等。四是充分利用好重要节庆日、纪念日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日等重要时机,举行各种庆祝、纪念活动和必要的仪式,集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五是开展主题读书活动。为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可以在读书活动基础上举办一系列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竞赛活动,包括征文比赛、演讲竞赛活动等。
(四)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德育工作者队伍。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我们还不能忽视学校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问题。我们要始终坚持把培育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学校德育工作者队伍作为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师德师能建设,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让每一位德育工作者都以身作则,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工作,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我国经济和社会中出现的一些新现象、新情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内化为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和行动,切实提高藏区全校德育工作的成效。
第三篇:六年级研讨会经验交流
六年级研讨会经验交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能够在这里和各位老师一起探讨总复习方法,分享教学心得,我感到非常荣幸。然而,我从教只有四年,教学经验并不丰富的我在这么多优秀,经验丰富的前辈们面前发言,我真有种班门弄斧的感觉,既紧张又倍感惭愧。紧张是因为我坐在这真是高处不胜寒,惭愧是因为我不知道待会儿的发言能不能给大家带来收获,如果说得不对,请大家见谅。下面我就把过去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和复习阶段的一些心得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认为首先要动员学生的思想工作,我想从平时几年的教学和复习阶段如何动员学困生来讲,在过去的几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大多数学困生是因为缺少爱而导致在学习中缺乏应有的主动性,所以我认为做为一位老师首先要热爱关心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爱的氛围中成长,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才能教育好。”这句话说明了师爱的重要性,让爱洒向每一个后进生,给后进生一张笑脸,一颗爱心。这样他们就会在老师的理解和关爱中寻找自己的长处,增强信心,发挥自己胡潜能,不再差下去。我班上有一个这样的学生,不遵守纪律,爱打架,骂人,学习也很差,但我发现他是一个特别聪明的学生,因为他成绩不突出,所以他想通过打架骂人来引起大家的注意。了解到这些,我经常找他谈心,开始不谈学习,谈他的父母,兄弟姐妹。第一次谈话之后,他没有什么反映,我隐约能感觉到他对我产生怀疑并且警惕性较高。然而在偶尔在课上,我又发现他 1
有时会注意老师。几天过后,他的笔掉地上了,我下意识得帮他捡起来并对他笑了笑,我意外得发现,他竟然向我说谢谢。于是我又找他谈了一次话,这次谈话,他向我敞开了心扉,原来他是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父亲在外打工是结识了现在的母亲,母亲生下他后又随父亲外出打工,每年过年回家一次。但是这几年母亲总是以赚钱养家为由,已经好几年没有回家了,他从邻居口中得知,他父母已经离异了。从此这个孩子就变的沉默寡言、性格孤僻。得知这些情况后,我经常以实际行动关心他,一段时间后,他上课更认真了,也改变了以前的坏毛病。我觉得不但老师要爱学生,也要让学生之间的相互感化,营造一个充满爱的班级,我们班有一个学生,对老师的抵触心特别大,老师在上课时,他就靠在桌子上睡觉,还经常和同学闹矛盾,因此他三天两头犯事,这令我和数学老师特别头疼,后来我们想了一办法:让所有的学生都远离他,让他尝一尝失去朋友的痛苦。这样大概过了一个多月,那天我班上学写临别赠言,我让班上每个同学都写一份赠言,写给你最想写的人。我收到一个差生写给这位同学的赠言,虽然语句不通顺,但我感觉到他态度的诚恳,因此我当场借题发挥,把这位差生的赠言自己做了一个修改,声情并茂的念给这位同学听并调动全班所有学生,大家都表示,只要他有改,大家很愿意和他做朋友。也许是被学生的爱打动了,从此,他判若两人,在期末考试中,他得了80分。
在紧张的复习阶段,我觉得要尽量增强学生对学习的投入感很重要,提高学生对复习课的兴趣,复习课毕竟不像新授课,没有了新鲜
感,难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我想除了精心准备每堂课的内容外,鼓舞和奖励学生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说:答对问题时,小组评比中加分,并且选出优秀小组长和优秀小组员。此外,多进行语言上的表扬少批评常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好的学生在关键时刻是最脆弱的,如果他考试失败了,你可以用失败乃成功之母来激励,对于差生,我们应该多发现他的优点而不是一味的呵斥。在复习语言积累部分,我从五月份开始,并把积累部分作为语文每日一练,也就是老师布置的课堂练习外,每天必须完成的作业,这项作业一般由小组长监督和批改。如:积累描写景物的四字词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积累名言,春联,歇后语等,这样平时已经积累的基础可以在复习阶段再现一篇,学生动起笔来也就得心应手了。但是对于基础积累,我班上的同音字和形近字做得很差,我不知道如何上好生字词新授课,我希望有经验的老师给我指点迷津。
综观整张试卷,短文阅读的分值占得比例是非常大的,他的分数决定你是否能得优秀,但是阅读对学生来说难度系数大,特别对于中差生来说,他们有时难以动笔。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教给他们阅读方法。在做阅读的时候,我要求学生至少读三遍短文,学生都要完成一些相应的题目。读第一遍短文时,我要求学生一定要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学生应做完找出正确读音,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关联词和解释词语这些题目。做这些题目时,我班上学生出现漏题现象比较严重,所以为了防止这种现象,我让学生读要求时一并把分值也读出来,这些题目不是他们不会做,而是他们没
有细心数数,打个比方说:选择正确读音题一般一个空0.5分,总分值如果是2分,就说明有四个空„„第二遍读文章我要求学生采取倒读法,学生先读问题,然后带个问题去细读全文,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可以让问题回归原文,在原文中找答案,当然,我在问题中又要找问题中的关键词句,在原文中准确找到问题所在地,在联系上下文来在原文中找答案,比如说:在三四单元检测题中,有这样的一道题:爸爸执意选“我”的原因是:
,“我”坚持要自己走的原因是:
。我先让学生在原文中分别找到“爸爸执意送我”和“我”坚持要自己走的原因:,先让学生在原文中分别找到“爸爸执意送我”,和“我坚持要自己走”,找到后,学生不难发现,在原文中的上一句或下一句就能找到答案。第三遍读短文,学生要做完归纳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联系实际生活,你得到什么启发或你有什么感受?在归纳讲了一件什么事这道题目时,我给学生规定了一个固定模式:“谁干了什么,结果怎样?”我班的孩子对于联系实际生活谈感受这道题很棘手,因为孩子们的阅历少,分散思维弱,所以他们很难向生活拓展延伸,思虑了很久,至今我始终束手无策。我很希望前辈们给我支支招,让我们更快成长起来!答完所有的题目后,要重读全文内容,充满自信得进行复查,携带阅读理解的成果回归原文,检查答题有无疏漏,对照题目推测判断,提高答案的准确率。
至于作文教学,顾名思义,我们平时在作文课上要花点心思,多开展一些活动,因为经常在闲聊之余,学生会很苦恼的问我:老师,我们头脑中无素材可写,怎么办呢?所以我们在课堂或课外因多给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我记得我从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我就自己买了一个石榴,让学生观察石榴的颜色,形状,让他们品尝味道,一步一步引导之后,我开始让学生习作,我发现上完课后,成绩差的学生开始有东西可写了,虽然语言朴实,词藻并不华丽,但最起码他们能拿起笔写一句完整的话了;我还经常开展辩论赛;学校经常开展活动,我也要求学生一定要写一写。每写完一次作文,我都喜欢挑出两篇写得最好的作文让他们积累到《采蜜集》里,他们特别感兴趣,因为在这本《采蜜集》,他们可以写上作者、日期。并且我向他们承诺过:他们毕业后,我会把他们的文章放到网络上,收集在我的博客里,学生以后可以浏览。但是同时我又面临着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每次考试,学生的作文里有两三篇作文的开头和结尾是雷同的,因为他们很喜欢这本《采蜜集》,所以喜欢去背优美片段。
作为六年级的六年级语文,我感觉到肩上的担子很重,心里的压力更大,有时真觉得难以胜任啊!
第四篇:思想品德研讨会发言材料
思想品德研讨会发言材料
----------多措并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郭谦富 尊重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首先感谢市教研室给我这次机会,与诸位同行共同探讨思品课教学的有关问题,倍感荣幸!现把我在教学中的一些零碎的做法稍作整理,作为个人一些不成熟的总结,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在今年的毕业班教学与备考工作中,我的主要做法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让学生爱好这门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内因,学生肯不肯学,信心足不足,积极性高不高,直接决定了学习的效果。尤其是毕业班,学生的思想波动比较大,不稳定他们的思想,是不能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的。因此,我在接手学生的开始,就十分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给学生进行了理想前途教育,让每一位想升学的学生都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有自信。并且有针对性找部分学生谈一次话,期望通过师生间平等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师生间的亲和力,营造优良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他们学习积极性的提高,稳定他们的学习情绪、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让学生真正爱学、乐学、想学。
第二、学案导学,以学定教,提高课堂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我们学校的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用了市教研室所推广的“学案导学,以学定教”进行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一)制定优质学案,在团队配合中要实力。
我们学科教师在钻研课标和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市教研室下发的学案,结合本校实际学情,对学案进行增删、修改,将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次上的方法和技巧编入学案,只有这样经过自己的思考、加工、制作才能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带着自己编写的学案参与集体备课(每周二上午第三节课),在集体研讨中与其他老师交流,从而完善学案,形成定稿。事实充分说明,学科成绩好坏,取决于学科教师团队的共同努力,只有充分挖掘团队合力,配合协作,才能得到提高。
(二)充分利用学案,提高课堂效率
我们任课教师在拿到学案后,结合学案和学情,再一次钻研课标和分析教材,对重点知识、重要问题进行标注,同时,要将这节课的具体操作过程在学案项目的一旁写清楚,真正实现教案、学案、操作案的一体化。课上根据学案,简单的问题,在经小组交流后,问题基本都能解决;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教师应针对疑难点,快速确定讲的内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实践证明,学案导学、以学定教对于课改的顺利实施,对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第三、要突出时政热(焦)点,提高学生的迁移力。
时政热(焦)点是教材核心内容的一种呈现形式,是教材的课外拓展和延伸。时政热(焦)点问题很多,对于2012年的中考来说,最大的时政热(焦)点莫过于“辉煌60周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2012年上海世博会、走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2012感动中国人物评选、2012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王家岭透水事故、玉树地震、打击手机淫秽色情网站保护未成年人成长、全力抗大旱、民生问题”等一系列重大时政热(焦)点问题。中考试题将时事热点与教材的重点有机整合,着重考察学生关注社会的程度和知识迁移的能力。为此,我在复习过程中,紧跟时代步伐,以时事热点问题为背景,注意材料的选取,注意命题的针对性,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如在处理“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这个热点材料时,我先引导学生归纳需要用到的知识点(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国情,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青少年怎样做贡献,我国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等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考虑出题人可能从哪些角度命题,然后根据不同的题目去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更好的去适应中考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熟悉这些内容,还要很好地将这些内容与教材相关内容进行联系,并根据近年来中考启示类试题的解题要求能够准确地生发表自己的正确看法,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整合、迁移能力。
第四、把握中考动态,在变化的信息和热点中明确复习方向。对中考脉搏的把握,是做好中考总复习的有效前提,在进行中考复习前至少要做好“四研”:研究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研究考试说明、研究近几年来的中考试卷,以把握命题的指向性,在复习中做到有的放矢。比如,研究教材与考试说明,就知道对教材内容有所取舍,有所删补;研究中考,你就会发现近几年来中考主观题在一些敏感问题较少涉及,那么对这些专题内容在总复习中我们只要求作面的了解而不必作点的深入分析,就懂得有所侧重。考前的几个月,我总要认真地研究最近两年的中考试卷,从中发现问题,寻找命题的方向和出卷老师的思路,哪些内容考过,本地的时事怎么考等等。每一年的时政热点都很多,哪些内容该作专题讲,哪些内容要作重点讲,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有些时政热点,是重点,但不一定是考点,考试说明里面强调,思想品德课所关注的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这是共性的问题;同时它关注学生的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这是个性的问题。因此,整合一年来的时政热点,首先必须源于教材然后又跳出教材,最终回归生活,以学生身边的实际为结合点,从而达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第五、注重方法,在精选试题和有效训练中多下功夫。思品课时有限,只有科学的复习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在总复习上,我采用三轮复习法,通过分段复习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第五篇:思想品德研讨会发言材料
思想品德研讨会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首先感谢市教研室能给我这次向同行学习与交流的机会,我感到非常激动和荣幸!下面我就把在思品教学中的一些粗浅的做法向各位汇报一下,望大家不吝斧正。
第一:对学生进行总体规划,分段指导,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在我校“质量立校、科研强校”的指导下,我校校领导与老师共同制定了完善的制度与发展理念:为学生“三年打基础,六年做准备,使其一生有作为”。
初一我们着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如果学生真正把教师当作知心朋友,喜欢这位教师,自然而然就对这位教师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其师,信其道,授其业”的道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教师也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平易近人,尊重学生,这样才能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教师通过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师生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
在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同时,思品课老师们更是精诚合作打好团体战。思品课教师每周都要集体备课,共同商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导演并开展了别开生面的实践活动。通过校“模拟法庭”、“焦点访谈”、“辩论会”、“演讲比赛”、“说三道四”、饰演小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把知识融入到生活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参与中感知、理解生活与社会,从而对思想品德形成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入道”,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初二重点抓能力培养。通过初一一年左右的兴趣培养,到了初二开始有梯度的对学生进行以自主学习为主的综合能力培养,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马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自主学习是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师生双方统一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的的学习,但不是孤立的学生行动,不时抛开教师完全由学生自己“做主”的学习。它只是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武断、不强制、不灌输,意味着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条件、营造恰当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是通过自主学习建立在扎实学科基础之上,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由低到高的后天习得,通过课上把时间真正还给学生,落实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学案导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迁移、分析、整合、运用等综合能力。强调的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切实深入落实当堂达标,真正做到了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不是应付,流于形式而是让这种方法讲究实效性与常态化。其实教学效果的实效性关键就在于落实!即完成学习的根本目——学以致用。学习的实质在于促进知识的转化、迁移和运用。掌握知识不是目的,其目的是运用知识,指导实践,说白了就是培养学生能够运用书本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的能力。从而为初三升学做好了殷实的铺垫。
初三,前半程在进一步抓能力提升,基础知识的夯实的基础上,后半程重点强化知识的运用与实践,时时把控中考动向,号准中考脉搏。为此学校给每位老师都精选了几十套近几年的中考试题,让老师亲自做一遍,然后对试卷进行分析并且落实到书面上。使老师们由原来的单纯理论的指导变为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教师通过做大量中考题,能够去粗精,变中考的被动牵制为主动出击,紧扣中考的脉络。这样经过老师自己对大量中考题的的消化吸收后,再去精选资料,整合试题,使得学生训练的每一套试题都是高水平的“中考真题”,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应试水平与能力也水道渠成。同时,初三还狠抓了讲评课的落实,全体毕业班老师互听互评讲评课,取长补短,水平有了整体质的飞跃,有时一堂精彩的讲评课,老师与学生几乎能把初中三年来的重点知识集中复习一遍,学生们基本都能形成对知识的前挂后连,综合能力全面提升。
第二“授人一鱼,不不如授人一渔”,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与训练。
从初一入学一开始,我们在培养学生兴趣,提升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学习方法的传授。师生通过合作、探究、训练,逐渐形成了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选择题,我们总结了“排除法”、“比较法”、“筛选法”;对于出题者意图的把握,我们掌握了熟练记忆带关键词的重点语句(如:带有“最……,基本……,关键……,基础……,中心是……);排除“绝对表达”法(如带有:一定……,必须……,完全……,只要……就……[当然客观规律除外]);预防陷井法,如“偷梁换柱”(把一句背的很熟练的语句内的中心词换掉);“答非所问”(设置的问题与选项没有关联);“迷魂阵”(所给的选项表述完全正确,但只有一个最切合题意,需要经过认真思考,去伪存真)等多种答题规律与技巧。
在做材料题时,我们也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五子诀”,“读—看—找—联—答”。“读”是读材料,“看”是看针对材料提出的相应问题,从而带着问题回顾材料,把握本质,“找”是找材料中与问题有关的有用信息,“联”是联系教材相关知识点,“答”是经过理解、分析、整合等一系列思考打好腹稿后,作出精准的答案。同时通过实践训练,学生还总结了很多材料题答案要点中带有共性的要点进行了归纳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的英明正确领导;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等。
当然,除了方法之外思想品德课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对教材理论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我常和学生说:“思品你背过了不一定得高分取得好的成绩,但背不过就一定考不了高分”。在以前的阅卷中时常看到有些学生把试卷上的题目都答得满满的,尤其是材料题猛的一看满眼答案,再仔细一看全是胡编;还有的答案是张冠李戴,课本上的识记知识点也背过了但根本就不理解,所以导致考试时把储备的这些知识随便乱放,有的甚至“驴唇不对马嘴”;再者就是有些同学教材的识记知识没有记住,答题时虽然没有胡编但全部是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意发挥没有用相关思品术语做答。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学生本身没有记住教材中必须识记的知识,另一方面就是源自学生对教材的不了理解囫囵吞枣。所以在思品教学中我们必须让学生结合生活与社会对教材知识充分的理解然后再在理解的基础上适当强化记忆,接下来再通过相关的对应训练完成对知识的运用即用所学教材理论来解决现实生活的相关问题,从而完成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提升。
再者,充分把握时政热点。对于时政教育,毕业班再像初一初二那样不行了(临近考试时找些时事资料给学生背背,以应付考试,大部分学生对重大时事政策问题毫无所知,更谈不上联系教材分析时事政策了),初三思想品德课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试题往往依托时事材料引出问题,以具有时代性的问题为中心,突出当前的社会热点。而由时政热点引出考查内容,或者说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点融为一体,现实性与针对性更强。那么,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与时事思品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呢?我们通过中学生时政报、互联网、电视新闻、手机报等多种途径获得时政热点材料,结合课前五分钟新闻(每堂课课前5分钟有小组轮流播报近几天内重大的国内外新闻,并让学生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做一下简单分析)然后结合教材知识,用时政材料编题,变原来中考的猜题者为出题者,使学生提前对中考的相关时政都热了身,有的学生还大胆创新,把一道老师编的时政材料变换多层次的考查,多角度的问法,从而使中考变成了我们实践检验的好战场。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作为思品教师,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教育方法不能熟视无睹,若仍然固守三尺讲台、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张嘴,不及时学会使用新的教学经验,转变观念,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求新变异,恐怕你说得口干舌燥,汗流浃背,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怨声载道。因此我认为为要在课程改革中,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善于创新教学,寻求科学有效的教学新模式,不断积累有效教学经验,才能提高思想品德的教学效益。
以上是我一点不成熟的做法,在广大同行面前无异为班门弄斧,还望大家不吝珠玉为盼!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