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工小学实施新课程改革计划与措施
三工小学实施新课程改革计划与措施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观念、目标、内容、方法、管理与评价诸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为切实推进课改工作,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纲,以各科《课程标准》为标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二、实验目标:
1、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2、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交往与合作能力,获取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
3、探索新课程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和教师提高,推动新课程的发展。
4、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家庭、学校等各种课程资源。
三、组织领导:
加强实验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我校成立课改领导小组。1
组长:石学洲(校长)
组员:成惠琴、(语文实验教师),吴云龙(数学实验教师)
四、实验措施:
1、师资培训。
制定校级培训方案。培训内容:①中学新课程标准解读:②新课程编写的新理念等;③新教材的使用及教法;④新课程与课堂教学评价;⑤新课程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变革。培训形式:专题讲座、参与式活动、大组学习、讨论、座谈等。
2、教学研讨。
教师教学理念的真实体现在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研究活动无疑是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1)集体备课。重点探索教材教法,新课程教学设计。
(2)公开教学。上实验课、示范课。对比课、重点探究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新理念在课堂中的体现。
(3)专题研究。重点研究新课程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及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
(4)教学活动评比。优质课评比、课改案例、优秀教学设
计等评比活动,重点探索高效的新课程课堂教学,及时总结推广课改中的经验。
3、制度与管理。
加强管理是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学校在管理和指导课程改革实验中建立相关制度,用制度来规范操作,用制度来加强管理。
(1)例会制度。课改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改实验的研究、组织、管理、协调和实施。不定时召开工作会议,排找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认真研究这些问题的成因,商讨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策略。例会采用课改情况阶段分析会、教师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并规划和部署下阶段工作。
(2)研讨制度。不定时组织校内实验学科教学研讨活动;
(3)培训制度。与县级课改培训工作同步,每月组织1---2次专题性学习。形成不断培训,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注意实验教师与非实验教师之间的“反哺”式培训,非实验教师同样应运用新课程理念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穿老鞋;走新路”。每阶段都要为后续培训作好准备。
(4)评比奖励制度。课改领导小组组织形式多样的参与式评比活动,如评比优秀课、优秀案例、优秀论文、优秀课件
等。对新课程实验中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4、评价与考核。
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作用;它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
(1)学生评价。淡化评价的选拔功能,发挥评价的激励与促进发展功能。通过学生档案袋、平时观察、访谈等多种方法。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在评价内容上,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也关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自信心、兴趣等方面。在期末考试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上作改进。采用书面考查与开放性考查(开卷、口试、动手操作、调查实践、情境体验等)相结合的方法。在评价主体上,改变单一由教师评价的状况,把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相结合,使评价更为民主、客观。
(2)教师评价。摒弃传统的师评模式,用新课程理念评价教师。评价与考核教师教学工作时,主要观其课程改革实验中的态度、实践、创新、成效。在评价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科研时,把教师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放在首位。评价中,注意教师个体差异;注重专业和个性发展。
第二篇:新课程改革实施计划
今学期是我们实施新课程的第一个学期,为切实让广大教师学习好新课程,把握好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思想,实施好新课程,制定如下实施计划。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
1、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科研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抓新课程的实施;建立以乡教育办公室分管初中业务的曹林同志为组长,学校分管具体业务的同志为成员的的新课程教研室,进一步完善教研教改制度,建立教科研工作制度,定期召开新课程研讨会,组织研究课,作好研究记录,保证研究探讨的连续性和完备性。
2、完善考评制度。学校制定出详细的考评细则,对教师实践新课程进行考核,对教师成绩并入本学期综合考评,记入个人档案,作为评优的重要依据。
二、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
1、严格学习制度,规定每周一下午为固定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落实保障措施,将学习情况纳入对教师的考核量化。本学期的重点学习内容是各科新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及有关新课程方面的理论文章,每位教师本学期做新课程学习笔记不少于一万字。
2、积极组织有关新课程方面的论文撰写、评选及征文活动和教案评选活动,要求教师围绕新课程的内涵、目标、任务、措施等展开进一步的讨论,并结合自己在实践新课程中的教学体会,写出有独到见解的优秀论文,鼓励教师精心设计教案,实践好新教材,对优秀论文和优秀教案及时向上推荐和上报。
3、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促进新课程的学习,本学期打算请县教研室的领导就新课程方面进行理论讲座和发表指导建议。积极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外出培训学习,本学期我校打算由校长带队到**中学、**中学、**初中听课学习,通过学习我们力求达到三个认识和四个转化:(1)提高对新课程的认识,增强教育改革的责任感。(2)提高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3)提高能力意识,树立新的教育质量观。实现四个转变:(1)传授知识教学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转变。(2)实现由单向交流向多维互动转变。(3)实现有封闭性课堂向选择性、开放性、实践性课堂转变。(4)实现由重结果教学为重知识形成过程的转变。
三、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1、把年轻的教学能手、教学骨干作为实践新课程的领头兵,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于新课程的学习实践和研究,为他们创造展现才能的时空。
2、有重点的培养。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让他们参加大型的或较高层次的理论学习和研讨会,增强课程改革意识和改革能力。
3、充分发挥能动作用,鼓励教师从教学中发现问题,主动研究,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课外活动等教学环节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4、压担子
每学期给教师定目标、定任务:学校规定每位教师都要有自己的实验课题,对实验课题要有计划、有实施方案、有实验记录、有阶段性总结,每位教师都要结合教研教改实际,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和精心设计一篇教案,每人上好一堂公开课或示范课。
5、发挥示范作用,提高整体素质,采取一帮一结对子的形式,营造出一个互相激励,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改革氛围,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新课程实践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总之,我们将在县教育局的领导下,依照县教研室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认真研究、勇于探索,积极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及时调整思路和方法,把新课程实施好,使我校教育教学水平有一个大提高。
“学校新课程实施计划”一文由论文先生网收集整理,并不表明我们授权您使用该文,因从使用或转载《学校新课程实施计划》一文引起的法律纠纷请自负。如该文注明了作者及出处,请在转载引用时保留,谢谢您的合作!
一、指导思想:
中国加入WTO,我们的基础教育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为此我们必须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贯彻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认真执行《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积极准备“二期课改”的推进。
二、工作目标
学校教学将继续根据二期课改工作实施要求组织教师不断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努力实施研究型课程和研究型学习,开发校本课程,“让课程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课改总目标真正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逐步形成教师新颖的教学理念和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资源和初步能适应二期课改要求的评价方案;努力造就一支适应“二期课改”要求的“创造型、学习型、研究型”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开创扎实有效、活泼兴盛的教学局面,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把“二期课改”工作抓出实效。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组织领导
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由分管教学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组成的推进“二期课改”领导小组,及分管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县骨干教师组成的研究小组,负责学校“二期课改”实施工作,制订计划,定期了解情
况、分析研究“二期课改”工作。
(二)落实师资
选派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能善于学习、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师担任起始年级教师,六月底之前
定出名单。
(三)校本培训
暑期中,学校将组织“二期课改”领导小组、研究小组成员及全体一年级任科教师举行技术培训,内容有:传达市校长培训班领导讲话及实验学校的经验,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新课程理念、课程改革目标、意义、价值、内容等。
平时,将利用一切时间,对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学习研究。抓住每个机遇创造
条件,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县级各种专题培训、教学研讨等活动。
开设二期课改理论的讲座。邀请有关专家、教研员来校作专题讲座,请他们将最“前沿”的心理念、新理论、新信息、新方法等及时向全校教师传递。帮助教师认清自己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全体教师对
课改的深层次的思考,为全面参加课改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突出重点
1、加强课改理论的学习,逐步实现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转变。
二期课改给我们带来了观念上的冲击,它不但要求教师关心学生对成功期盼、对于问题积极寻求答案等等的内心需求,教好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他们的生存方式、个体文化生活态度等,更要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并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和既有知识,来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它意味着: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
生活和人格养成。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更新理念、转变角色、提高素质的同时必然也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使之适应教育教学形势的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尊重、激励学生;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
教师对待自我要不断反思;教师对待同事要加强合作。
所以,继续加强以“二期课改”为主线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讨;加强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在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基础上,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通过自学、座谈、讨论、交流等形式,通读和讨论各《学科课程标准》,以促进教师在学习理论、反思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认识,实现“二个转变”,即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和从教育观念转变到内化为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变;积极营造教师继续学习的氛围,以增强教师自觉、积极的创新意识和学习热情,尤其是在课程实施中,加强信
息技术的掌握,加大教师信息技术全员培训的的力度。
2、抓好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不断优化课堂结构改变教学方法、探索新教法,认真备好每一份教案。以新教材的实践教师为点带动新教材的研究,增强全体教师对新教材感性认识。要求每一位教师认真反思
每一堂课,或撰写案例分析、或评析教案,不断反思教学实践,提高课堂实效。
具体要求:
(1)全体参加“二期课改”实验的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认真备好每一份教案。
(2)加强新教材教法研究,要求各备课组成员相互听课、相互探讨、共同提高。
(3)要求每一位教师认真反思每一堂课,或修正教案、或撰写案例分析、或评析教案,不断反思教学实践,提高课堂实效。
(4)全体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把握教学目标深入地探索新的教学的途径、方法和模式,探索规律、总
结归纳、上升为教学理论。
3、初步建立新课程评价方案,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评价方案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宗旨,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调节功能,使外部质量监控和学校内部不断追求课程质量完善结合,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此,我们将根据学科特点,加强学科评价改革的研讨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拟订平方案付诸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进,逐步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具体要求:
1、改变只关注学习成绩的评价方式,建立对学生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全方
位评价,即学业和学力评价。
2、改变过去只有教师评价学生的单一方式,建立自我评价、集体评价、教师评价、家长参与评价的多元化
评价方式,即多元评价。
3、设立学生成长档案袋,收集不同阶段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作品样本,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即
形成和总结评价。
总之,通过继续新理念学习、新课程的实践等,深入领会上海“二期课改”的精神实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使教师成为学生知识的启蒙者、指挥的开拓者、心灵的陶冶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那么,在上海“二期课改”的实施过程中,我们的教学必然会有所创新、有所创造,必然会摸索乃至形成新理论的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
打印本文 关闭
第三篇:新课程改革具体实施措施
2012-2013永城市龙岗中学
推进课程改革具体措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我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我校本着“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全面、自主的发展”的原则,真正体现市教育主管部门“有效教学、快乐学习”的教学理念,对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我校特制定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新课程的实验工作,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教育实践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实现“有效教学、快乐学习”的教学理念
二、工作目标:
通过基础课程改革的实践工作,具体落实市教体局的“四环节”教学模式,使全校上下确立现代课程意识,转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提高综合水平;加快课程建设,开发学校课程;优化课堂实施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革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对教育的促进和发展功能;加快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步伐,构建开放式的、完整的、适应未来发展的教育信息化体系;进一步完善教师培养机制,打造一支高水平、有影响的教育人才队伍。通过全面开展课程改革实验,努力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使我校逐步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学校,逐步成为“基础扎实、个性鲜明、适应未来”的农村一流特色学校。
三、具体措施
1、组织领导
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王景杰
副组长:李新文、万青春 成员: 各年级组长及教研组长
课程改革领导小组重点针对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研究,指导课程改革的实施。
2、教师培训
课程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在教师。教师的观念不转变,教法不转变,即使用新教材,也可能走老路。因此,应十分重视对教师的培训。
本学我校提出的课程实施口号为:“三熟”“三练”“三勤”。“三熟”即熟悉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熟悉新教材,熟悉学生;“三练”即练说:说教材特点,说设计思路,说教学得失;练笔:写教学日记,写案例分析,写教学心得与反思;练耐性:对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的研究有耐心,对新教材的尝试要有耐心,对课题研究要有耐心;“三勤”即勤学习,勤思考,勤总结。
在培训内容上,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重点,学习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学理念、改革目标及相关的政策措施等;学习和研究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重点学习和研究所教课程的课程目标、具体内容和评估要求等;学习和研究所教课程的新编教材,了解掌握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内容、课程功能、课程评价、价值取向和要求等方面的特点。
在培训形式上,我校的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集中培训为依托,以校本培训为主阵地,以培训者和骨干教师培训为重点,以实现全员培训为目标。坚持集中培训、分散培训、教研培训、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教育理念、教育理论培训与广大教师的实践反思相结合的原则;典型示范和全面推动相结合的原则。开展青年教师拜师、观摩研讨、学术沙龙、打擂比武,请进来走出去等活动,使广大教师都能够胜任新课程的教学工作。
3、课堂教学
基础教育的生命力在课堂,课程改革的主渠道在课堂。我们倡导教师要深入探讨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目标,以研究过程为主线,以质疑问难为标志,以教学民主化为保证,全面优化教学过程,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培养创新人才而施教,要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课堂上问题让学生提、思路让学生想、答案让学生找、结论规律让学生说;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给学生展示自我才华的机会,用信息技术来整合教学、用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注重学生动手实验、实践操作。努力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感交流、健康愉悦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协调发展。在教学中,以12字方针为指标,即:低起点、小步伐、多活动、快反馈。12字方针提出的目的也是强调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课堂上我们不看教师讲的有多精彩,关键要看是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每节课要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探究时间。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始终记住这样一句话: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材必有用,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都可成功。
4、教育科研
(1)大力开展教科研活动,走科研兴校之路,抓好“校本教材”和“校本教研”的研究,要认真积累第一手材料,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实验中本着“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以研促教、以研促改。行政、教研、科研紧密配合,齐抓共管。
(2)以七年级为突破口,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全面、自主的学习。
(3)公开教学。上好观摩课、实验课、示范课,充分发挥校、市级学科教改带头人的示范、辐射作用。重点探索新课程标准、新教育理念在课堂中的体现。
(4)教学评比。开展优质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等评比活动。
5、评价与考核
努力探索对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办法,采取多元评价方法。
(1)学生评价。淡化评价的选拔功能,发挥评价的激励与促进发展功能,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在评价内容上,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也关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自信心、兴趣等方面。在期末考试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上作改进,采用书面考查与开放性考查、开卷、口试、动手操作、调查实践、情境体验等相结合的方法,并探索允许学生有两次或两次以上考试机会,以好的一次作为学生的成绩的评价方式。在评价主体上,改变单一由教师评价的状况,把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相结合,使评价更为民主、客观。
(2)教师评价。用新课程理念评价教师与考核教师教学工作时,主要观其课程改革实验中的态度、实践、创新、成效,在评价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科研时,把教师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放在首位。评价中,注意教师个体差异,注重专业和个性发展。
21世纪将是质量的世纪,什么是质量?特色就是质量,就是一流;特色就是生命,就是创造。对新课程的研究和探讨是无止境的。我校还将继续努力,保持并加大对新课程的教学管理和开发力度,在对新课程的实施研究中走出自己的特色。
第四篇:学校新课程改革实施计划
平昌县板庙小学
新课程改革实施计划
本学期是我校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第二个学年,为进一步推进我校素质教育进程,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我校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工作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市县教育局有关精神为实施新课程的具体工作指南,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启动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育人水平,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开创我校教育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实施新课程具体目标是:确立现代课程观念,切实转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提高课程综合化水平;坚持德育为首,更新课程内容,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评价制度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学校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水平;完善课程管理体制,增强学校的课程管理能力;通过新课程师资培训和新课程的实施,更新我校教师的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优化新课程的实施过程,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使教师队伍的素质进一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三、组织领导
加强新课程实施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学校成立新课程改革实施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我校新课程实施的各项工作。
㈠、新课程改革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刘兴之
副组长:孙幼云
成员:杨连平张宣德陈宇鸣张 雍孙华
新课程改革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课程改革的组织、领导、决策、管理和协调工作,以保障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㈡、新课程改革实施工作学科组
为保证新课程改革实施工作顺利进行,我校将以教研组成立新课程改革实施工作小组,负责协调各学科的新课程实施与研究,并向各个年级辐射。
语文学科组: 刘开闸王家平冯晓华
数学学科组: 孙继猛王程杜泽高
英语学科组: 孙高胜王林
综合科组: 孙向东
艺体活动组: 李永平
四、主要措施
1、课程改革培训先行。
师资培训工作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成败的关键,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课程改革工作中教师观念的变革极为重要。为了顺利推进课程改革实验,确保培训工作与课程改革同步进行并适当超前,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和全体教师必须参与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坚持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做到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通过培训,使教师了解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掌握新课程的基本标准和新教材的编写意图,了解各学科改革的突破点以及对教学实施的建议等。
⑴市县级培训:对象为学校校长、教导主任及担任实验教学任务的骨干教师;及时了解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相关政策以及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解读等。
⑵校本培训: 对象为担任实验教学的全体教师。培训形式采用讲座、分组学习讨论、教研活动、座谈等,集中讲授与平时自学相结合。内容主要为:传达上级领导的讲话精神,学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新课程改革与实施的文件和方案、市县教改实验的先进经验;邀请课程专家作报告;与课程改革先行学校结对交流;印发新课程改革系列培训材料;在教学层面上以集体备课及教学活动研究,新课程标准解读、新课程编写的新理念、新教材的使用及教法、新课程与课堂教学评价、新课程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变革为重点。通过培训,促使全校教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正确处理好传承与革新、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的关系,以先进的教育观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我校素质教育的进程。
2、端正思想,开好课程。
切实转变观念,端正办学思想,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规定,在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的基础上,抓好学科课程优化,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完善与校本课程开发。各学科分别确定课改重点,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进行教学,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抓好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深入探讨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目标,以研究过程为主线,以质疑问难为标志,以教学民主化为保证,全面优化教学过程。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培养创新人才而施教,要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课堂上问题让学生提、思路让学生想、答案让学生找、结论规律让学生说;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给学生展示自我才华的机会,用信息技术来整合教学、用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注重学生动手实验、实践操作。努力形成师生互动、情感交流、健康愉悦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协调发展。结合课程改革,开展教学基本功竞赛和优质课、优秀教案评比等教学业务竞赛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努力培养学科骨干和课改带头人,对骨干教师加强管理与使用,充分发挥他们在课改中的带头作用。
3、以科研促课改。
新课程实施要以教科研为先导,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以教法改革及学习方式转变为突破口,优化教学手段,积极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课堂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模式。教学中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通过研讨、公开课、教材培训等形式,加强对新教材的学习、研究和指导,明确教材改革的内涵及教学操作的方法和策略。精心选题,科学论证,积极进行课改实验研究,认真积累第一手材料,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本着“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以研促教、以研促改。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吸取、学习别人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不断推进学校基础课程改革实验的进程。
4、探索教与学的评价体系。
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作用,是课程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要在现有《课堂教学评价表》的基础上,充实符合新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内容,用新课程理念评价教师的教学。在评价教师的备课、上课等教学工作时,把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放在重要位置;探索由教师、校行政、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强调教师对教育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对学生评价以考试评价和过程评价并重,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在评价内容上,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也关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自信心、兴趣等方面。
5、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建设。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有机组成部份,在新课程改革中占有突出地位,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上具有重要作用。在新课程实施中,结合学校实际,继续完善我校的校本课程。
平昌县板庙小学
2006年9月
第五篇:新课程改革实施措施
马营小学“课改推动年”活动措施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你还不够vvv决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按照上级有关新课改精神要求,积极进行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的实验工作,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让全体学生接受更加优质的基础教育。
二、措施目标:
1、通过新课改,探索与学校特色相适应的校本课程。
2、通过新课改,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和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促进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3、通过新课改,转变旧的师生关系,建立新颖的师生关系。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能力。
4、改革评价体系,探索中小学考试内容、方法及学生素质评价的改革,逐步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学生素质发展评价体系。
三、新课改的主要内容:
1、严格按照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要求,开齐开足各科课程。
2、积极以新课程理念指导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进程,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主体参与、合作学习、体现差异、发展个性、师生互动、主动探究等能够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教学模式。
3、深入开展学生评价改革的研究。
4、在原有学校特色与校级兴趣小组的基础上,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以绘画、书法等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建立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成立开发小组,积累第一手资料,力争早出成果。通过校本课程的建设,从而进一步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5、完善实验工作的档案管理。认真按照区教研室等有关部门的要求,坚持
1做到“完成一件工作,留下一个足迹”的原则。通过各种有效媒体,积累实验工作的第一手资料,为下一阶段实验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
五、新课改的保障措施:
1.师资保障。选择学校教学骨干深入新课改第一线,充分发挥他们在实验工作的骨干示范作用。
2.教师培训。
(1)积极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各类新课程实验跟踪培训。
(2)建立与新课程实验工作相吻合的校本培训制度。根据学校实际与教师实际,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坚持学校教师发展主体化,倡导研修与行动结合,反思与借鉴结合,协作与分享结合,参与与沟通结合。
3.经费保障。学校将每年拨出专项资金,用于课程的实验中的设备、教学仪器添置,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培训等。
4.坚持教研为新课程实验服务。
(1)以课堂星级评估为载体,组织开展上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各实验组统一备课格式,进行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每一学科每周有一人上研讨课,互相参与评课。
(2)每个实验学科必须每周举行一次研讨活动,具体工作由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负责,并要有活动记录和评课记录。学校实验领导小组每两周组织一次学科研讨活动(某一们学科或多们学科一起)。
5.加强与兄弟学校的协作交流,学习、借鉴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研究探讨新课程实施中的共性问题。积极参加区教研室和学科中心组组织的课改案例交流会、课改实验分析会及各种研讨活动。
6.舆论保障。通过有效载体,宣传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全社会都能关心、支持课程改革,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