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实施反思与体会

时间:2019-05-13 00:29: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实施反思与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实施反思与体会》。

第一篇: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实施反思与体会

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实施反思与体会:创新 民主 兴趣 发展

作者:姜杰

文章来源:临江市教师进修学校 时间:2007-5-1 17:57:03 阅读次数:252

创新 民主 兴趣 发展

——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实施反思与体会 吉林省临江市第六中学 姜杰

新课程在我市实施已经整三年了,我们初中物理学科也实施了二年,两年前,我们走进了新课程,我们亲身体验了新课程,现在应当是我们开始反思新课程的时候了,我相信,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进步,下面是我对物理新课程教学情况的反思: 反思之一:新课程带给了我们什么?

物理新课程实施在我市已有两年,当我们回头重新审视我们的物理教学时,我们深切体会到,两年来的课改,使学生变了,教师变了,课堂也变了。

(一)学生变了——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课改最大的受益是学生!这是许多亲历课改的人的共同体会,那么学生们变在哪里呢? 首先,学习的热情更高了,如果说我们过去教育的一个很大不足是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的话,新课改通过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按照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师注重从自然、生活中的“神奇”现象引入物理问题,通过探究寻找规律,最后将知识应用于社会生产实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亲身体验、自我发现,乐在其中,我们欣喜的发现学生更爱学习了!

其次,主动参与意识明显增强。新教材更多地体现了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式学习,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以组织者的身份出现,提供给学生主动参与,平等对话和交流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热烈讨论、激烈辩论场景,成了课堂中最生动的画面。再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逐步增强了,突出表现在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逐步形成。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不仅学习了物理知识与技能,还体验到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如果说在过去,我们的学生是把教师传授的东西当作真理全盘接受的话,现在的学生则敢于对老师和书本大胆提出质疑,并且越来越敢于向老师提出新问题;过去很多知识是通过教师“教”会的,现在则是由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亲自动手操作,通过感受体验获得的。

总之,学生的变化,切切实实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在校学习,不仅仅是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会学习,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

(二)教师变了——专业水平进一步提高

课程改革呼唤与时俱进的高素质,高水平教师,同时也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一个有效平台,两年来的课改实践,使每一天参与其中的物理教师切实感受到紧迫感和自身素质的提高。首先,观念更新了,课程改革带来了一场“头脑风暴”式的观念革命,教师观念实现革命性转变——课程意识明显增强。

长期以来,绝大多数教师只有教学意识而没有课程意识,更多的是教教材,考虑的是怎样把规定的内容比较好的教给学生,而没有课程意识,新一轮课改实验使教师们参与到改革中来,不再是置身于课程之外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创造者,根据学生特点,按照课改的新理念,适当地调整课程内容,具有主动性。其次,教学行为切实转变,突出表现在:

第一,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一言堂现象明显改观,突出来的是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教”服务于“学”,正在逐步改变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的现象。

第二,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新教材更多地体现了探究式学习,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在教学设计中,教师注意把结果与过程有机统一起来,注重揭示知识的形成规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第三,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面对新课改,我们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课堂上必须放下“架子”,让学生喜欢你,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人格,努力形成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课堂变了——交流、发展、探究的场所

新课程课堂中,教师是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根本,创设自主、宽松、和谐和民主的教学氛围,并在整个过程中以饱满的激情激活课堂。教师彻底摒弃了“唯师独尊”“唯师是从”的专制性师生观,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自由的心理空间,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持宽容态度,不歧视,不厌弃,随时发现了解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满腔热情地保护学生创造性的幼芽。在课堂上,让学生发问,怀疑,甚至对教师的见解提出质疑,学生并没有盲目服从教师的见解,经常有争论得面红耳赤的场景,消除了他们在课堂上“恐惧”心理,让他们心情轻松愉快地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使学生发展了自己的个性特点,大胆想象,从而具备了创新的基本素质。

关注了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中教师关注了学生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关注了学生长期发展,关注了学生近期、中期、远期的发展,注重了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培养,关注了不同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多种学习需求得到允许,学生的尊严得到尊重,强调了人文性,重视了对学生心灵的关怀。新课改的探究教学中,立足于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和自立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了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了适合于自己的有效的学习策略。反思之二:正视新课程带来的困惑。

(一)课改中教师的一些“不当关注”。

进入新课程以后,教师的课堂关注改变了学生课堂生活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也存在着一些“不当关注”比如:仅仅关注学生“考试学科成绩”,关注所教学科在平行班级中的排名,学生的考试成绩在全校业绩考核中是否影响了自己考核成绩等,表现出教育关注的狭隘性,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非考试学科、内容的知识与技能比较冷漠,对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很少甚至不予理会,这样就严重偏离了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偏离了教育的基本功能。

教师对学生的不当关注,还表现为仅仅关注选拔性“考试关”的通过,这样,只关注“考前”的一个时间差,急功近利,搞假期补课,买大量练习题册,搞题海战术,对学生的近期发展,尚不能完全关注,对学生的中远期发展更是难以顾及,可以说这种选拔性“考试”,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是牺牲了长期发展为代价的。

而教师的不当关注中,有些合理的、应当的、个体化的学习需求不被认可,不被接受,造成了“强压牛头喝水”的被动学习局面,这样不但学生在成长中的优势不能发挥,而且会在整个身心上受到压抑,也使学校适应学生发展的功能大大降低。

将学习看作是统一的、共性的活动,对学习的知识采取一种“知识灌输”的方式,甚至进行某种学习方式的强制执行,新课程承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允许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选择学习内容、途径和方法,让学生能尽情地去发挥。

学生被当作“知识的容器”,一些教师往往见“物”不见“人”,从而忽视了学生作为“人”的存在,进而降低了学校教育中的“育人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成为教师监控下的“机器人”,他们不能乱动,不举手不能回答问题,那些跃跃欲试的表现自己的学生,被教师视为不守本分者会受到声色俱厉的训斥,久而久之,课堂纪律变得有章无序,课堂气氛安静得掉下一根针都可以听见落地的声音,老师满意了,但一个个生龙活虎、精神饱满的少年儿童却被训练成了胆小怯懦,精神抑郁,情感淡漠,顺从乖巧的“小绵羊”,人格和尊严在缺乏人文关怀的课堂教学和学校生活中一点一点的被销蚀掉。

(二)新课程实施后还缺什么?

1、缺乏内因和动力

学校绞尽脑汁组织各种培训,有新课程的理念解读,新课标的学习讨论,集中备课,教学创新课等,管理者用心良苦,“把十八般武艺”样样用上,可实际效果却不甚理想。为什么?是这突击集中学习,理论培训只是一种外因,是一阵风,风停树静;二是教师们对传统的教育方法根深蒂固,在新课程面前教师显得呆板、迟钝和迷茫。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理性思维,要设法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要力戒急功近利、浮躁不安的心态,课改中所遇到各种问题的最好办法是扎扎实实地开展好“教师教研、读书”活动,持之以恒打造自己的内功,激发内在动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是最佳选择。

2、缺乏创新思维,不“越雷池半步”。

教师思维定势在原来教育教学方法上,习惯于“上课我讲你听,我灌输你吸取,课后我考你做题”的单调乏味教学模式,面对新课程要求师生互相合作探究、师生、生生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和主体,我们的教师缺少激情,冲动和灵感,也就缺少了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教学机智和教学智慧。在轰轰烈烈的课堂场景下,学生的思维接着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圈套钻,新课程改革,首先是教学理念的改革,力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

3、缺教学资源的配置与开发

教学器材及教具比较缺少,每节课都需要花相当多的时间来准备器材,或制作教具,有一些实验在学校现有条件下还不能做,造成课堂时间不能充分利用,特别在我们农村中学,连一些基本的器材还很匮乏,如“研究电磁铁”实验,学校只有一个电磁铁能用,学生只得一个个上前做,试问这样的一节课效率何谈提高,能力何谈培养;“研究液体压强规律”的实验,我校只有一个压强计,还得年年用,年年修,做碘升华实验时缺碘,学校因太贵没有购进,这个实验只能“光讲不练”;农村没多媒体不用说,新教材应配备新挂图,教师还是在用旧挂图,有的根本不配套,投影仪不少,但一个投影片也没有,就连看一次光牒VCD还得将一台彩电搬来搬去,也没有一个专门的场所。难道农村中学就只能靠一张嘴、一块黑板,一只粉笔来搞新课程改革吗?

再者,教学理念是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让教师、学生去查阅资料、查报纸、杂志、图书、网络。教师可以上网查查,可让学生上哪里去找这样内容图书呢?哪有几个有条件天天上网查阅各种学习资料呢?这些实现不了,在实施新课改中就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只靠教师一个忙,学生不忙,学生就不再是学习的主体了。

4、新人教版物理教材编排内容与顺序缺乏考虑学生实际。

①、新教材更多地体现了探究式学习,谈化了物理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使一些知识讲的不完整。受到课时的限制,很多知识不能详细的讲,或者不能讲,使学生对很多问题不能彻底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不准知识讲授的程度和深度。②、新教材更多强调趣味性,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要淡化讲授的过程,要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个性得到发展,这使一些学生过多班级和纪律较差班级在教学开展上受到制约,一方面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有效的课堂教学,另一方面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③、在内容顺序的安排上,我个人认为将电学内容安排在初中八年级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在上册最开始先接触电学,只学习一章《电流和电路》,而后经过一个寒假再继续学习,不利于知识的连续性和学生的掌握;而整个上册中没有安排公式计算内容,而八年级下册学习《欧姆定律》继而学习《电功率》,很快进入利用多个公式,多个电学物理量,多种电路状态下的复杂计算,学生一时学习起来感到困难,有部分学生数学计算、分析理解能力一般者,必然对利用公式计算分析题畏而远之,丧失兴趣,而八年级如果没有了学习物理的劲头,对下面内容的学习一定受到影响。

学习电能转化中,反复要提到“能量、动能、机械能、内能”,而这些学生还都不能理解,教师需多加解释;有更多学生反映《电与磁》、《信息的传递》这两章放在八年级学习中感到学得很困难。如果还像旧人教版物理教材内容顺序安排,学生可先学习较为简单的力学计算后再学习电学计算,加之分析能力也随之加强,学起来就会轻松了。现在的力学内容放在九年级学生学起来却很容易,八年级学习电学却大多都感到困难,像这种只有弊端而少有好处的内容安排法,为什么还要一直安排呢?难道这也是为了一个“新”吗?

4、缺乏科学评价机制的建立。

新课程推进的“瓶颈”,可以说是考核评价机制,“庆父不死,鲁难不已”,考试评价制度不作深层次的改革,新课程就难以向纵深的方向推进,评价体系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转变观念,解放思想,需要建立多元化、立体的、科学的考评体系,在评价教师时,要综合考虑教师的工作业绩;在考核学生时,要全面分析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素质;在考核学校时,要全方位评价学校的教育教学实绩。坚决废除“一张试卷定终身”、“单纯学科成绩评教师”、“一次考试评学校”的片面的以升学为唯一的政策,否则新课程必然只能是在口头上、教研课上或是低年级得以更好开展,而在更多时间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学生、学校会更多的为考试这一指挥棒服务,如:题海战术、机械机练等等。扼杀的是新理念提倡的自由学习,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使建立的考评体系能真正成为新课程的“助推器”和“润滑剂”。

反思之三:如何搞好课堂教学活动,使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

一、注重学生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的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这说明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核心因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强化剂。本人于2005年6月——2007年6月和临江市教师进修学校孙曼利老师联合开展省级教改实验项目《新课程初中物理学科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的研究》,2005年12月,对临江市六中八年级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情况做了一次问卷调查,有90人参加调查问卷,有 60%非常喜欢,40%一般喜欢物理学科,有86%的同学非常喜欢这个物理教师,而喜欢物理教师的原因有我的幽默教学法和营造的融洽的课堂气氛及平等待人、知识渊博等。

其实,这种“幽默教学法”所反映的绝不仅是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一个教师的教育风格,更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民主开朗的工作作风,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渊博的学识和不凡的教育机智的“综合实力”的表现,这样教师在学生中往往会比其他教师更具有亲和力,更容易博得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欢迎和亲近。

媒体上也曾经公布过的一份调查资料显示:在中小学生中,有近90%的人喜欢“幽默风趣、平等待人、知识渊博”的老师。幽默作为一种教育风格和教学方法(或称教学辅助手段),在广大中小学生中有着广泛的“市场”。由此可见一斑。

事实上,幽默不仅可以消融师生间的消极的戒备防范心理,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它还是一种帮助消化吸收所学知识的“催化剂”。

记得我在讲述《焦耳定律》一节后,我让学生复述焦耳定律的内容,而这个学生只答出了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二次方和电阻的关系,没有答与通电时间的关系,然后另一同学补充上后,我却对这个学生说:“如果你只有电流、电阻那你的电饭锅做米饭就不需要时间是吧,焦耳10年作了400多次实验才得到这样一个定律,你就这样轻易去掉一条,你能对得起焦耳吗?”结果全班大笑,这一学生也笑了。

“幽默教学法”之所以能收到出人意料的教学效果,首先在于它能够促使学生形成学习上的“兴奋点”,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其听课热情,从而提高听课质量,课堂上适当的来点幽默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独到的功用。正因为幽默的教学方式能够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心境下摄取教学信息,兴奋愉悦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鱼”“渔”兼得,其效果自然远在那种枯燥刻板、毫无趣味可言的授课方式之上,无怪乎著名教育家斯特洛夫作此评价:“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便是幽默。”

(二)在教学中应尽量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情与趣。

让教学内容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如将教学内容故事化,多媒化,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营造了一种愉悦的探索氛围,首先教学中教师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游戏,耐人寻味故事等,再现教材提供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识冲突,从而使他们产生解决问题的需求,其次,根据学生认识规律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了丰富的画面形象,调动了学生形象思维,再次实施了游戏情景,通过游戏让学生兴趣盎然的学习。

(三)关注每一个学生和他们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

关注学生意味着尊重和关心学生,学校里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都有丰富的潜能,都有自己的智能的优势,因此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教师关注的对象。

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格养成的圣殿,教学中要充分挖掘道德教育素材,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引导学生成为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所做的杰出贡献,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中学物理教学中内容中充满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自觉地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教学内容,阐明物理概念和规律。

在物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刻苦钻研,勇于进取的精神和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作风,在探究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战胜困难的优良品德,同时,可以结合教学,介绍一些中外科学家发现重要定律和原理的过程以及坚持真理的事例,培养学生锐意进取,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和品质。

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

(一)关注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

关注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如纳米技术、超导体、磁悬浮列车等;重视学习内容与家庭、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联系。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段

教学形式服务于教学内容,让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走进课堂,将课堂引向生活、引向社会,如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参观、采访工厂、农村、电站等;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多种媒体通信工具搜集各种科技信息,开展各种小发明、小实验、小制作活动。现在的我校八年级的四个班,已经3――5人一个小组,开展了小制作活动,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有多个作品已经初见雏形,如:指南针、潜望镜,还有学生进行纸锅烧水、烧不死的鱼等小实验。还举办各种物理知识讲座,介绍现代科技的新成果,新动向。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多次撰写小论文活动,学生将自已的小发明、小制作及参观、实践活动写成小论文,很多同学写的很有创意,其中有30篇优秀论文选送临江市教育进修学校参评,4人获一等奖,10人获二等奖。

二、注重科学探究

在2005年12月的问卷调查中,其中有一问题“是什么吸引你喜欢物理?”有45%的同学喜欢实验,20%的同学说它有趣,而在最喜欢的物理教学环节中有78%的同学喜欢探究实验,22%的同学喜欢演示实验,而喜欢定义、规律、解题的同学寥寥无几,这说明学生不喜欢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往往得不到尊重和发展,新课程特别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地学,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尊重学生的意愿,科学地引导学生自觉地完成探究活动。教师要花大力气组织探究活动的教学过程,让每一个学生有明确的探究目标,科学的活动程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好的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分析、描述都要实事求是,讨论时要尊重其他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的新发现、新见解或提出新一轮的探究问题。重视过程的同时也要重视结论,还要注重探究形式的多样化。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切有助于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能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都应该得到提倡,“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新课改的坚冰正在敲碎,冰山已经露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有行动,就有希望”,让我们在新的教育理念支撑下,坚定信念,注重教师自身发展,开发学生潜能,新课改的“艳阳天”一定会到来。

第二篇:关于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探讨

关于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探讨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更是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巨大进步。

现在讨论最多的是“考试制度”的问题,但这个问题短时间内还不能得到解决,所以我们应当理智地分析中考的现实。中考作为一种公平选拔人才的制度是合理的,对基础教育起了一定的正向引导作用。虽然中考都在变,但变的指导思想与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是一致的。中考的改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它不只是教育系统内的事情,还是整个社会的系统工程,我们的经济基础、我们的文化观念、我们的社会体制、我们的干部素质等都是影响中考改革的要素,因此,中考改革不可能突变,我们的学生最终仍然要面临考试。

我校实施新课标已经进入了第三年,我们深刻体会到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有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备课组摸索出了一些适合我校的教学方法,在此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基本功的训练永远不可少

首先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必须要搞清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这次课改改得是什么?是不是对以前物理课程及其教育方式的否定等等一系列问题。明确地说这次课改绝不是对以往课改的否定,事实上力图准确地把握和反思。物理学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它系统性强,有些知识又相对抽象且不易理解。就因为它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方法等基本功的训练,永远是物理教学的核心。基础打得是否扎实,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对飞速发展变化的世界有较强的适应,能否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有效地学习和运用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能否开创新领域,探索新问题。现代科学技术是在各门基础科学之上发展起来的,基础不牢固,直接影响到人们进一步学习。所以我国扎实的“双基”教育本身就是我们优秀的传统和经验,摒弃它就根本谈不上什么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二、经典物理学可不能松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迅速。时代赋予我们必须更快地了解和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物理知识面不能太窄,否则会影响学生的眼界和思路的。有的人认为现在中国的教材过于陈旧,现在教材应该更多地讲解那些现代科学技术,但是各种现代科学技术(如空间技术)都离不开经典物理学。经典物理学是学习现代物理学以至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我国现行物理课内容,与我们所见到的世界上几个主要国家和地区(如美、英、日、俄、港、台)的相比,他们的知识面比我们的宽,个别内容甚至比我们的深,有的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但就重要知识来说基本相同,即主要讲述经典物理中属于中等程度的基本知识。因为尽管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而作为物理知识核心部门仍是稳定和巩固的。所以物理课的“现代化”,不能以脱离经典物理为代价。

三、对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不能成为口号

从新课改来看,在如何使教师和学生从灌输和被灌输的“填鸭式”教学中走出来,在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等等有利于学生将来乃至有利于整个民族的能力,国家提出了多么迫切的期望,特别是现在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大家都不希望看到“创新教育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的结果。科学方法的训练是为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时间久了,有些知识会被忘掉,但通过学习培养起来的能力却对人们起着久远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科学技术从发现到发明,到实用,周期越来越短,科学要尽快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为适应这种新形势,初中物理教学要密切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要提倡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兴趣和能力,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物理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善于把物理知识应

用于实际生活当中,鼓励学生和培养学生爱动手,敢动手,敢手脑并用。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形势,在信息社会中查寻资料,及时吸收和处理某些信息,会运用学过的知识,用物理和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因此,我们一直贯彻“探究式教学”模式。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刚接触物理学科的学生来说,如何激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极其重要的。人生来对外部世界就充满好奇,而刚接触物理这门新科学的初中生更是好奇心十足,想学好物理的欲望很迫切。所以在物理知识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物理学对初中生来说是启蒙课,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习方法是学生终身学习物理知识的动力和源泉。新课程要求教育旨在谋求学生整体的智能与人格的健康发展,而学生的主动参与则是他们的智能得以持久发展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精心组织和设计教学活动,创设物理情境,引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以生动的实例和充分利用物理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课外活动,并依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对物理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的探究,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获得学习物理的方法,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五、培养学生能力,加强创新能力

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生习惯是物理新课程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教会学生物理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要针对物理学科的特点——观察和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认真观察实验中物理现象,注意观察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在学生自己做实验时,应要求他们弄清实验原理、目的,理清实验步骤,严格按实验规则操作,但不是对知识的复制,更应该创造性的解决实验问题,得出实验结果。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并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现象、事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物理概念、规律,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应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教师除了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外,还应该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增强创造意识、创新能力。

六、激活学生的头脑

激活头脑,使学生敢想、敢问、敢做、会做。俗话说:“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从某种意义上说“想”比“做”更重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有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七、课堂提问的技巧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的,联系这两方的重要纽带之一就是课堂提问,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通过提问,教师可直接表达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通过提问,能够发现作业、考试中的抄袭现象,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解决。

在课堂提问中应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1.点与面的关系。

教师面对的不是整齐划一的机器人,而是有思想、有个性的个体,由于家庭环境、智力水平、学习喜好、性格特点各不相同,从而导致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而我们的教育应面向全体,课堂提问应有较大辐射面,既照顾点又要照顾面,以点带面,培养优生,转化学困生,达到共同提高。

2.难与易的关系。

教学内容有难有易,不能要求学生一下子就能掌握所有的知识点。因此,课堂提问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来设计,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提问最好把握在学生跳一跳能够着的高度,切忌过深过难变成教师自问自答唱独角戏。

3.曲与直的关系。

我们听故事讲究一波三折,曲折动人,不喜欢平淡无奇,波澜不惊,如同喝白开水一样无味。对于课堂提问也是如此,学生每次都面对“是不是”这样的提问,会感到单调、枯燥、乏味,因此所提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具有新意。

4.多与少的关系。

授课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切不可为提问而提问,为完成备课任务而对学生狂轰滥炸,提问过多过滥,学生应接不暇,没有思考的余地。教师所谓的教学任务是完成了,可当初设计这些任务的目标究竟有没有达到就不得而知了。而提问过少,将难以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势必造成学生厌倦反感,效果必然很差。

课堂提问应该避免以下几种情况:

⑴一堂课只管自己讲,不提问,“满堂灌”;

⑵什么都问,不讲究针对性、目的性,漫无边际,模模糊糊;

⑶偏离主题,为提问而提问;

⑷只问好学生,不问学困生;

⑸表达不清,不知所云,学生无法回答;

⑹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对学生的提问不理不睬;

⑺不能举一反三,根据学生的反应追问下去,扩大战果等等。

课堂提问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不同方法,在设计提问时注意经常变换手法,切忌采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即使同一个内容,在不同场合进行提问时,也要注意转换角度,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只有不断实践,不断摸索,才能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八、我们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实验在我区的实验才两年多的时间,由于我们的认识局限性、经验的缺乏、客观条件等原因,存在不少问题,这是意料之中的。但我们要正视它,努力去解决存在的问题。求真务实,精益求精,使物理课标和教材的实验工作健康发展。我们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学习课程标准的理念,转变教学观念

2.辩证地认识课改中的一些关系,避免形式化

3.考虑实际情况,逐步创造条件,逐渐积累经验

4.做好教学参考书、学生学习用书、多媒体光盘、实验仪器学具、网络教材支持系统的建设。

5.改革评价,特别是中考的评价工作。

第三篇: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体会与总结

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体会与总结

璜溪中学数学组

一、新教材倡导的新理念

1、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一是学生生活的现实,一是社会的现实。教材试图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可以广泛接触到数、量、空间、图形、可能性、关系、算法等丰富的现代数学世界。

2、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有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的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进而通过学习者群体的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学结论。这样的课程体系,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造了良好的课程环境。

3、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材注重问题的探索性,题材丰富多彩,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并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所有这一切都在于试图使学生尽快的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新教材的编写特点

(一)在编排结构方面,教材试图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编排结构。

1、以数学活动为主,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以身心发展为主,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

(二)在教学内容方面,教材试图选择一些“传统数学精华——现代数学内容”的基础知识内容。我校从开始进行课改试验,统一使用新课标下的实验教材,笔者有幸使用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已有三年,通过三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的编写有鲜明的特点,从知识、能力、情感这一条主线来看,内容显得新颖,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启发作用,教材贯穿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有用的数学”的思想。同时教材编写也存在明显的不足,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商榷:

1、弱化了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

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时代,计算机的运算能力正以超人的速度日新月异,但是,笔者认为,对于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而言,运算能力是教师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主要方面。通过两年的实践,我感受到目前学生的运算能力大不如以前了,特别是口算和心算能力差,学生动不动就要使用计数器,思前思后,我感受到教材的编写没有注重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例如“数的开方”一节,教材对二次根式的化简安排得不够,学生的运算没有得到强化,在后来的学习中常出现问题。再如,教材对分式的化简要求不够高,内容偏少,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也产生了影响。

2、教材的编写一味追求新颖,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忽略了知识的连续性,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理解出现障碍。

例如:关于函数的相关知识,以前是到了初三才涉及,而现在在初一就有相关内容,函数知识本来就抽象,难以理解,对于十一、二岁的学生来说,理解、运用起来就更加困难。

再如:教材对“实数”的编排是先讲算术平方根,后讲平方根,笔者认为应先讲平方根,后讲算术平方根,由于人的思维受先入为主的影响,容易把平方根看成只有算术平方根,实践教学表明,学生的确容易出错,长期以来,就形成了一种痕迹性错误。

3、教材轻视了对概念的准确定义以及定理的推理论证。没有展开分析、讨论,只要求学生去记概念、定理,讲求会用就行,这叫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显然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例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材中没有证明过程,而是让学生用剪纸拼接实验来加以说明,这是逻辑推理的一大忌讳,不利于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此外,在章节后面的作业中,也极少出现对基本概念的讨论题,学生学后对概念仍模糊湖清。

4、教材在内容上力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但是,许多例子只是城市学生能感受到的,对于贫穷的农村孩子来说,仍然是陌生的、遥远的、没有触及的。如“摩天轮”、“电梯”之类的实例。学生没有亲切感,也就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5、新教材内容跨度比较大,有的内容要求高,很难实施分层教学,特别是贫困农村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资源贫乏,难以自主学习。

新教材内容丰富,涉猎面大,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教学思想方法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有一些章节既无 “上底”又无“下底”,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无法把握准教学要求,这样的教学内容,对于超级大班而言,尤其显得难以实施教学,对于考试制度,更显得力不从心,一些教师拔高教学要求,使得部分学困生望而生畏,失去自信,这也就导致了现在的学生过早地出现了两极分化。

6、新教材倡导探究性学习,教材中到处是“议一议”、“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这样,现在的课堂教学活跃了,热闹了,学生议的多了,练的少了,考试的分数越来越少了。笔者认为,新教材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组织探究性教学,是一个值得研讨的课题。

第四篇:新课程改革物理实验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物理实验教学反思

物理实验室

李积福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理念、新模式不断渗透到基础教育中来,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我觉得也应该对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一些改革创新。在过去的教学中,只是单纯的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愿望和学习方式的培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就是把教师和学生从繁重的教和学中解放出来,给以更大的个人发展空间。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能够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针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和创新。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说得多,做得多;学生说得少,做得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时常会有“惊喜”的发现。过去上课老师讲,学生被动的听,效果不是很理想。在现在的教学中,教师试着尽可能组织学生运用团体合作、小组学习等形式进行实验,开展学习。让学生自由探索,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总结规律。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也更容易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新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老师鼓励的话多了,让学生觉得老师比以前和蔼可亲了。上课经常能够联系社会实际,从生活中来学习、思考,让学生对学习比以前更有兴趣,自主学习方面也更积极了。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学大大加强了探究式学习,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从个人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我感到实施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和压力。这就好像老师们普遍说的,让一节课讲满四十五分钟,可能对我们来说问题不大,但如果每节课让老师们只讲十分钟,难度可能反而就大了。真实的情况确实是这样,如果真的每节课定死了只讲十分钟,那么对于这十分钟我们应该讲什么,应该怎么讲,那就是我们课前必须要反复研究、反复讨论的问题了。而且,在一开始试着实施这种教学方式的时候,很明显感到教学时间的紧张,很多预订的教学任务完成不了。每节课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完一个问题,再一起解决、总结了之后,这节课大部分的时间也没有了。结果教学进度总是赶不上。为此,我不断的请教各位有经验的老师,积极进行探讨。现在,我慢慢的感觉到,其实,我们实施探究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会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要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培养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习惯,唤回他们创造的激情、积极的态度以及活泼开朗的心情。所以,多占用一些时间也是值得的。但需要说明的是,实施探究教学不完全在课堂上完成,只要学生有探究的积极性,就完全可能在课外去做他们有兴趣做又能做的事。课上老师只让学生汇报探究方法与结果,可大大节省授课时间。只要老师在平时的备课中,能对 1 教材做到统揽全局、总体规划,不单节孤立被动的备课、授课还是能够解决时间紧的问题的。

在强调“创新、实践、探索”的课程主旋律下,师生应共同营造一种动态的、充满生机的课堂。一方面,按新课程的要求,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阶段,必须开展非指导性教学,要“放”,但要善于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实际学习的兴趣需要出发,让学生去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质疑、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切忌将预设的教学目标、自己的经验、态度、价值观强加给学生,管得太死;另一方面要看到课堂教学的复杂性,需要老师将学生、教学内容、课堂等诸多因素有机整合到教学过程,进行课堂的适当调控,使课堂放而不乱,学习环境和谐。

除了以上两个方面,我认为还需要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例如:在学生还不善于合作学习的情况下,教师应考虑合理分组,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竞争与合作,协调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同时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独立转向合作;随着课改的深入,可逐步培养起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原则、方法、步骤,即可克服学生自主学习时的盲目尝试和无意义的猜测,提高课堂学习的高效性。

另外,过去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是统一的,目标非常明显,我们以“超纲”、“不考”为理由,不允许不确定的知识点进入课堂。与此相反,新课程增加了教学中本来就有的那些不确定性。例如,教学目标、结果、对象、内容、方法、过程的不确定性使课堂教学中的不确定性情境大大增多。为此,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是个研究者、决策者,对于课堂教学不确定的,可以成为创造性地使用活教材的组织者、参与者。因为新课程标准强调“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和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列入到与“知识与技能”同等重要的位置,纳入到了课程资源中。教材上出现的内容不一定都讲,对于不确定性情境产生的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而无法一一答复时,可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开展讨论、研究性学习,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当然,在进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问题是肯定会有的,而且可能还会很多。但是只要我们不断思考、大胆更新自己的观念,就一定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科学素养,一定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第五篇: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

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

此次培训学习,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更加深入地理解新课改下 课程教学的具体定位。

一、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例如在这一次的观摩学习中,授课的三位老师都采用了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在学习活动中,每一个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学习中,有的看书,有的同学之间相互探讨问题和研究问题。在同学们对问题进行探究并形成几点共识之后,再由几个同学代表大家发言,提出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方案。课堂上同学们再对集中提出的共识进行探究,找出各自的不足之处,进而最后形成一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课堂上不可能将每一个同学的认识都展现出来,但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和同学间的合作探究相结合,在一并行的时间上,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将同学们各自的认识达到统一、分化、再统一。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以往,教师向学生展示的知识世界具有严格的确定性和简约性,使教育、课程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这种对于书本知识的热衷追求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厌学情绪不断加重。新课程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不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注重与学生的经验结合在一起,使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切实反映学生生活经验,努力体现时代特点。

二、交往、互动、发展

例如在这一次的观摩学习中,刘津老师讲授《磁是什么》中的磁场的性质时,在同学们自主探究,并形成自己的初步认识后,并没有马上进行讲评,而是又向同学们提出老师自己的方案,让同学们比较自己的方案,找出差别在哪里,有哪些不足,进而使同学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不仅让同学们学到了知识,也学到了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是对课程改革的呼应。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们的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均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医治;课改下,学生活了,课堂活了,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于交往,它是对“把教学看成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1

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这一传统观点的重大突破。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三、重视过程,促进发展

此次培训中,赵燕老师在讲授《力》时,在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时,不仅利用课件演示,在同学得出结论后,马上针对得出的结论,让同学们举出身边发生的实例,分析说明哪些适用于刚刚得出的结论。使同学们理论与实践能紧密相结合,使学习到的理论转化成形象的、可感知的知识。

新课程改革,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突出激励和调控的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思想去探究和感知新知识。而不是单纯地学习一点肤浅的理论,而是更注重于理论的应用,使之成为能促进同学不断进行探究和发展的活的知识。

下载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实施反思与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实施反思与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施初中物理新课程的困难与解决策略

    学习《实施初中物理新课程的困难与解决策略》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有以下收获: 一、通过对初中物理现象的教学设计与研究的学习了解了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原则,新课程下物理......

    物理新课程改革总结

    物理新课程改革总结 过去的一年,我校在肥城市教育局组织的高效课堂改革大潮中,积极探索教学模式,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扎实提高教学成绩。现将我们物理组工作及个人工作体会总结如......

    新课程改革总结与反思

    新课程改革总结与反思 国家教育部早在2001年下发了课程改革条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类学校都迅速遵照执行。近几年来,我校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认真学习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以重......

    新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

    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教育部领导并统筹管理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并规划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

    新课程改革实施总结

    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个学期,学校在县教研室等业务部门的领导下,在课改领导小组的直接指导下,学校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智慧,调动全体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立足学......

    新课程改革实施计划

    今学期是我们实施新课程的第一个学期,为切实让广大教师学习好新课程,把握好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思想,实施好新课程,制定如下实施计划。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 1、建立以校长为组长......

    新课程改革实施工作总结

    新课程改革实施工作总结 03年秋学期开始,我校启动了新课程实验工作,现将一年多以来的实施情况小结如下: 一、组织培训 学校成立了以花少根校长为组长的课改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市......

    新课程改革实施情况(5篇)

    关于新课程改革实施情况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考察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可以反映当前课程改革的成效。本文从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谈起,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