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好评价成为学生飞向成功的翅膀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黄荭 080110854
让好评价成为学生成功的翅膀
一、案例
案例一
在一节小学低年级的英语课堂上,各个小组在竞赛活动中十分活跃,各组组员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教师每给获胜的小组加上一分,得分的小组就发出一阵欢呼声。活动结束时,获胜的小组兴奋不已,而失败的小组则垂头丧气,在接下来的活动中也提不起精神,学习积极性明显下降。因为说错答案而导致小组失去得分机会的同学更是成了“千古罪人”,被小组同学指责。
(http:///Art_Show.asp?ArtId=401)
案例二
在一节课上,教师教学了一个新句型,随后抽取个别学生读,每个学生读完之后,教师都用:Good!/ Great!/Wonderful!来评价,由于抽读速度很快,有些学生甚至还来不及把句子读完整,教师就迫不及待地说:Wonderful!Next.(http:///Art_Show.asp?ArtId=401)
二、案例涉及的问题
(一)案例一中教师对对于小组的评价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本来该教师采取小组讨论、竞赛
制,是为了促进小组内的合作和交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然而,教师却仅仅针对个人评价,而非针对整组的表现。如此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挫伤其内部团结。
(二)案例二中教师的课堂评价太过于“模糊性”,“很好”、“很棒”等回答过于空洞、笼统,没有明确的导向作用。
(三)案例二中教师的评价的语言和动作有些过分的夸张,教师的评价应该自然得体,恰当合适。不应该为了追求讲课的效率,就不分青红皂白的就一味的夸奖,也不管对与错。这样不但让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况且,如此过分及过度的夸奖会使老师的夸奖贬值,使其失去原本的价值。
(四)案例二中模糊性的评价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如此看似开明热烈的课堂氛围其实是一种
泡沫效应,不但无法准确地传达教学内容,而且长此以往会一直学生学习动力和兴趣。
三、相关观点概述
(一)曾在书上读到过这么一句话:“好的课堂评价语,就像久旱之后的甘霖,‘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好的课堂评价语,激励学生奋进,甚至成就他辉煌的一生。”如果说一堂 1
成功的课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的话,那么课堂评价则无疑是这首乐曲中的一个个震撼心灵的音符。在和谐课堂中,能起点睛之笔的莫过于教师的课堂评价。课堂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在大量的课堂观察中,发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评价语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失当的课堂评价语俯拾皆是,失去了激励的作用。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教师应注意其表达方式的灵活多样。既要与表情、语调、手势等态势语相结合,使评价
用语更为鲜明易懂;又要充分利用间接语言行为让学生感受到言外力量,达到师生间心灵沟通的目的。此外,教师对评价用语的内容也应有细致的划分,不仅应注意语言的丰富多样,还应对评价强度进行层次上的划分。
(三)教师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用语应从多角度、多层面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正面
评价,使所有学生感受到成长也提高,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
(四)创设探索空间,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探索,学会交往与合作,通过阶段性积极评价,促进自我反思与师生交流。教师要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
(五)教师仍是课堂评价的“权威”,也正是这种权威形象更容易让缺乏自我认识、自我评价
能力的学生所认同,因为他们把教师的反馈作为评估自我价值的标准。因此,教师首先应端正自己的评价思想,因为每个老师身后都有一群学生,教师的评价思想往往会影响全班同学,乃至更大的全体,这样就形成一个相对一致的评价氛围,成为时刻影响学生成长的环境。其次,教师要在课堂上要适时、适度地创造评价机会,并重视培养学生自评、互评的意识和习惯。例如,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可以给予他们一个自我评价的机会,让他们在评价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当学生回答问题后,可以给其他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在交流中一同获得进步。最后,教师要注意正确地使用恰当的提问方式,在留给学生无限思考空间的同时鼓励他们反思他人或是自己的思考方式、解题策略、书写过程或是课堂表现等,而这些对于培养学生认识自我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也是非常有利的。
(六)有效的课堂评价首先应该是真诚的;真诚的评价应该是发自教师内心的对学生的尊重和
赏识,而不是虚伪、敷衍和做作。只有真诚的评价,才能贴近学生,唤起学生的倾情投入。此外,课堂评价既可以是教师给出的,也可以是同学间的互评。
(七)有的教师评价学生课堂表现的语言非常贫乏,其实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应该是一种充满智
慧的有益交流,有时往往不是直接的说明,而是给予一种感受的空间,留一点点余兴让人去回味、去揣摩,可以是旁敲侧击式的评价语,也可以是点拨提醒型的评价语,还可
以是满含期待的评价语等。评价语既可以是具体的语言,也可以是鼓励、期待的眼神,还可以是点头微笑的表情,如面对回答精彩的学生,教师表现出惊讶的表情,和学生握个手,也是一种肯定。
(八)变“一刀切”为因人而异。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学生各自个性的不同与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作出富有针对性的评价,从而使评价更有明确性与实效性。我们建议,对“优等生”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要以竞争性评价为主,不能过多过滥的夸奖。对“中等生”,既要揭示其不足,又要指明其努力的方向,采用激励性评价。
四、我的看法
首先,作为一个教师,他的语言,尤其是在评价自己的学生的时候,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单
一、枯燥、空洞而又笼统的。教师的语言,应该是灵动的,决不能囿于传统的观念和方式。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及作业状况,总是以优、良、中、差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及方式。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杜绝这种单纯的好与坏、对与错的评判。如此武断的做法,不但是教师语言的缺乏,而且学生也无法了解到自己究竟错在哪里,怎样错、为什么错、错了又将如何改正,还会挫伤学生对于这门课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从而影响其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因而,老师应该认真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和回答,并且根据学生回答的具体内容,作出具有针对性的评价与指导。并且,教师的这些点评,应该是全面的,而不是单单针对这一个提问,而是需要通过学生给出的回答,结合其语言、神态、动作,推敲出他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找出其优点和缺点,对他的优点进行表扬,并且在班级里进行推广,鼓励别的学生进行借鉴;对于他的缺点,则委婉的提出纠正的建议,提出改正的方案,给出最适合该学生的指点,从而养成学生们正确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为学生将来的整体发展进行积累。
如果想要做到这一点,对于教师知识水平的修养及临场反应的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在只听过一遍的基础上,就要判断出学生是怎么样思考的。首当其冲的是要求教师自身已经完全吃透教材,对知识内容了然于胸是评价具有绝对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的根本保证。教师需要深入了解课程内容的基本架构和具体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方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事先作出相应的准备,并且要构思出自己要如何回答,需要运用到怎样的方式及语言,这样的方式和评价内容又将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和走向。在一节课开始之前,这些都是需要做到胸有成竹的。否则,老师自己都结结巴巴,手足无措,不但影响该堂课的教学效果和课堂气氛,还会眼中影响到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和权威性,为将来的教学活动埋下一个巨大的隐
患。例如我初中的一个语文老师,自身普通话水平不是很好,她明白自己的缺点,在上课读课文的时候非常紧张,把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读作了“肥胖的黄A(黄A是班上的一个同学)伏在菜花上”,班上立刻哄堂大笑,课堂陷入混乱之中,并且自此以后,班级的同学再也不服从这个老师任何关于读音上的指导。另外,这对于教师如何把握评论的时机也具有相当高的要求。仅仅有充实的准备是不够的,在富有多变性和不确定性的课堂中,做到在合适的地方准确地切入自己准备的内容及需要灌输的知识点,对于回答好的同学,作出激励人心的评价,对于陷入困顿的同学,及时地进行提示,这是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逐渐积累起来的。
其次,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不同的标准以及不同类别的评价。现代的教育模式,尤其是新课改之后,对于学生的培养更注重个性的张扬和思想的独特性。在聆听学生的发言时,教师应该注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自由、个性的思考模式。并且,对于优秀的学生,教师在评价的时候,应该适当地提高标准和要求,避免他们出现浮夸、自满的骄傲心态;对于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尤其是班上的后进生,应该主要采取鼓励的态度,适当地降低标准,或者即使他们的回答不是很到位,也可以针对其思路、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行为举止等方面进行夸奖和赞扬,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以及避免其自卑、抵触及自我放弃的负面情绪。
另外,教师在作出评价的时候,应该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关注和及情感。老师是真正的用心在听学生回答,而不是敷衍式地将“真好!”、“真棒!”、“恩”、“哦”、“啊”作为对所有学生千篇一律式的“标准答案”;也不是明显地表现出不论学生如何表现都是采用“背书式的”的方式将事先准备好的内容生硬的生搬硬套。老师的夸奖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出于何种目的的敷衍和做作。教师情感的付出以及其衍生出的师生之间的沟通和情感交流是课堂气氛的调节剂。学生倘若能够感受到教师发自内心的情感,那么无论教师所作出的评价是赞扬的还是批评的,学生都会欣然接受。于此同时,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接近。当然,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的。每个人都渴望被肯定,被赞扬,所以,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即使是一个再细微的进步,在不起眼的优点,老师也不要放过,更不要吝惜在课堂或者在私下或者通过作业、联系薄的形式给予赞扬。那么这样子,再自卑的学生也会变得踌躇满志,斗志昂扬。如此,课堂气氛的热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可想而知。
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教师的职责就是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倾囊相授,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让学生们
能够有一个自由思考,畅所欲言的平台。一个好的评价能够化作学生的翅膀,住他们飞向成功的蓝天!
五、参考资料目录
1.《评价用语应注意什么——以英语课堂为例》刘金栋 今日科苑,2010年 14期
2.《教师课堂评价言语行为的语用原则》陆昌萍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 01期
3.《课堂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邵军 中华民族教育,2010年 04期
4.《“模糊性”课堂评价:归因分析与对策探讨》邵军 当代教育科学, 2010年 14期
5.《课堂评价语应贴近学生》邵军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2010年 07期
6.《走进小学数学的课堂评价》蒋荣华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0年 02期
第二篇:让评价成为学生发展[最终版]
让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里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鉴于以上认识,我认为在小学数学评价中应由获取知识的评价转向发展性的评价,用发展性的评价方法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全面的评价学生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教学评价中应符合评价的多元性的特点。
1、学生背景的评价
背景评价主要了解学生的现实情况,对学生知识技能状况和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学生对数学的需要进行评价是在教学准备阶段进行的。教师首先了解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处于什么水平,了解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这是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依据。教学进度,教学的难度都应建立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2、教学过程的评价。
学生学习数学,关键是体验数学。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让学生更多的接受、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索取知识、同化知识、物化知识、应用知识、迁移知识的过程。学生只要认真的投入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即使付出努力后未取得成功,但至少他经历过、做过、体验过,所以在评价时不过多的关注学生获得知识,而应该对学生的整个活动过程尽心评价,对学生参与活
动的态度与他人合作的情感等进行评价。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一课时,教师布置各个小组进行讨论、研究、操作、总结等,结果出现了很多种方法,把圆柱的侧面转化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教师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该表扬的表扬,该鼓励的鼓励。这样通过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学习数学的兴趣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采用建立成长记录袋的方式,以反映学习数学的进步历程,以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记录下当时的生理、心理、情感、兴趣状态及学习情况,并设计了代“认真听讲、善于合作、大胆创新”的小星星,让学生放进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中的“进步栏”里,孩子们从自己的小星星上直观的看出自己个方面发展的快慢。并在记录袋设有“自我评价栏”,让学生每月小结真实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这些反映出学生的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3、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评价。
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评价,首先应遵循《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评价时应以学段结束时达到的目标为尺度,来衡量学生。例如:低年级对计算的要求,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口算,要求每分钟8-----10题;三位数以内的加减法要求是每分钟2----3题;两位数乘法,要求是每分数1-----2题,而且在评价学生时应重点考察学生结合具体材料,对计算算理意义的理解。在本学段内容结束时,部分学生未达到目标,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数学知
识的技能提高逐步达到。例如在对学生计算测试时,部分学生速度太慢,未达到目标要求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申请,并允许他们重新测试。当学生通过努力达到目标时,教师可以就学生第二次测试给出鼓励性的评语。这种“推迟判断”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反映了学生的纵向发展,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言,这种“推迟判断”能让他们看到自己在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新的学习动力。
评价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还应结合所学内容、结合具体情景,考察学生知识积累及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等。例如对百分数应用题进行评价时,应结合生活情景中收集、积累数据,通过对信息的整理、分类,最后进行改编。这样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成了数学问题,还有让学生设计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案,例如怎样购买门票,怎样到多个商店选择同一种商品,看哪个商店的最省钱。通过学生对这些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灵活,而且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断的加强。由此可见,在具体的情景中去评价学生,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不断成长和进步,而且更加关注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生活实践能力的发展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
4、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评价
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生活动的安排都应考虑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的必要性。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经理这样的过程,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我在教学“利息”时,改变原有教材的呈现方式,让学生走进生活,去银行、信用社调查有关信息,在调查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并能根据自己的任认识提出很多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然后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上再来解决这些问题。由于不同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所具备的数学认识和活动经验也各异,所以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5、非智力心理因素的评价
它是指学习过程中学生所表现的兴趣、意志、动机、调节、强化等几方面,这些作用又是密切联系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的认识活动、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必须对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因素进行合适的评价。例如教学“圆面积的计算”时在学生通过尝试把圆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后,我是这样评价的饿,你们积极投入的探索、尝试,成功地把一个圆转化成了学过的平面图形。看来遇到一个新问题,不要怕、动动手、试一试,你们就有可能探索出新的知识。有的同学通过合作。
二、明确评价的基调,适应学生发展需求
对学生的评价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是对学生的激励、导向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自我调控、自我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真正的体现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如在教学中,学习同样一个知识,学
困生一定要比优等生付出的努力更大些,同样受鼓励的也会是那些佼佼者。但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多关注这些学生,所以当老师用“同学们都认真在思考,老师感到十分高兴”、“没有做好的同学不要灰心,只要你能像今天这样继续努力,相信以后你也能成为佼佼者”等等。这样的评价语言对于我们每一个教师都不难,但对于学困生,他们所受到的鼓舞与学下去的愿望就一定会非常强烈。
三、在评价时,注重学生的纵向发展
一个人的素质应该是多项素质的综合体。课堂教学评价不是综合性的评价,而横向的比较只检测了不同学生的同一方面,以此来评价学生优劣,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如以每一堂的教学目标做横向比较的标准时,就会有好坏之分,有达标与不达标、优生与差生的区分。经常这样做,部分学习速度慢的学生在评价中受到挫折的可能性就会增多,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和自暴自弃的想法。所以在教学评价时,教师就应抓住学生每一节课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的内驱力,促进其最大限度地发展。
四、关注学生之间的评价,让学生更有信心发展
学生的学习信心都是源于在日常生活、学习活动中成功体验的不断积累。学习过程不仅仅是认知过程的经历和体验,它还是情感、人格的发展过程。学生可以在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享受成功的体验。同时也可以在批评中形成自卑。所以在学生互评时,要指导学生客观地评价,既指出不足,又要指出优点。如“我认为某某的回答很好,但如果他能……就会更好了”、“我认为某某的方法有点麻烦,但他的声
音却很响亮”等等这些评价,不仅是学生评价他人的过程,同时也是自我反省、自我认识的过程。在这种自我反省和互评过程中,逐步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有意识地改正不足,发扬长处,树立信心,最终建立自信——我能行。
总之,在新课程的引领下,在教学评价的不断多元化下,只要我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相信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会大发光彩。
第三篇:张开自信的翅膀 飞向成功的彼岸2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
张开自信的翅膀 飞向成功的彼岸
很多人都希望成功,渴望成功,是的,成功源于自信,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自信能使人充满希望,它是生命成长的强大动力,它是人生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的力量是无穷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因为自信,是战胜困难的法宝,它会带你到达成功的彼岸。自信是你面对挑战时勇往直前的勇气与精神。有了它,你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当我们面对人生的挫折,不要灰心,一定要充满自信,毛主席曾经说过,你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活力无限,激情无限。同学们,做一个自信者吧,无论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不要屈服;做一个自信者吧,正确地认识、估量自身的价值,永远不可以看轻自己;做一个自信者吧,能用他人的长处不断充实自己;做一个自信者吧,始终以顽强的斗志学习生活。
同学们,兖矿一小的每一位老师愿你们张开自信的翅膀,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早日飞向成功的彼岸。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第四篇:让课题研究成为学生梦想作文的翅膀
让课题研究成为学生梦想作文的翅膀
梁山县教科室
许鑫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我于2010年4月申报承担了省级规划课题《以日记为载体的小学生作文教学研究》,自立项后,我与课题组的老师们一起携手,完全进入了教育科研的角色,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努力探索通过日记提高学生作文素养的方法和策略。经过三年多的研究和实践,于2013年12月通过省级专家鉴定,顺利结题。本次课题研究,让我和课题组的老师们尝到了科研带来的甜头,也让学生的习作素养得到了显著提高。在此,我就谈谈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粗浅做法与感悟,以期得到各位领导和同仁的指导。
一、为什么要做这项课题研究
当初确定这项研究课题,主要是从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观察、疑惑与思考做出的选择,因为语文教学始终存在着作文教学的薄弱环节,我们一直在思考,学生写作水平低下的症结是什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突破口在哪里?我们县的两所实验小学多年来一直提倡学生写日记,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写作水平高的学生常常就是那些能坚持写日记的同学。这并不是说我们已经有了很深刻的体验或者很成熟的心得,而是作文教学一直没得到解决的问题在长期困扰我们,促使我们以教师自身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参与课题研究,以求问题的全面有效解决。
二、要明确研究课题的意义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并不乐观,作文教学耗时低效成了困 1 扰着广大语文教师一道难题。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学生的日记往往比作文写得真实,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说真话、重实感、抒真情。日记的教育功能、教学功能也正被许多教育专家和学者认可。魏书生老师就提出:写日记既是习作锻炼,也是进行“道德长跑”。如果我们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给学生写日记的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良好习惯,相信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一定能培养学生一些良好的道德品质。缘于此,我们组成了“以日记为载体的小学生作文教学研究”课题组,就如何写好日记,进而写好作文进行实验研究。
三、强化相关理论学习,夯实课题研究基础
我研究的内容是日记作文,进入立项研究,我们首先召集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尽可能多地涉猎一些写作教育教学专著,尽可能多地了解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和兄弟学校行之有效的做法,以期使日记作文教学有更多的理论指导。在阅读一些传统书籍的基础上,更多的阅读对课题研究有针对性指导的前沿书籍、杂志等,如:欧阳芬于2005年编写的(新华出版社)《新课程下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培养与提升》;魏书生于2007年8月23日书写的博文《怎样让学生爱写日记》;储开国在《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5期发表的《发挥日记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罗田良在《广东教育》2004年05期发表的《日记,作文教学的良策》;李桂芳、郑国友2006年在《新作文》1期发表的《指导学生写好四种日记——打开作文教学的新视窗》;丁元举2011年7月在《新课程学习》发表的《让学生从日记中选材作文》;周丽华发表在《新课程学习》2012年第84期上的《小组循环日记,让作文教学快乐起来》等。我们还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的途径,聆听了许多教科研前辈及同行的作文经验指导,同时,我们课题组成员所在的实验学校多年来一直坚持让学生写日记,以日记为载体的小 学生作文教学已有了部分典型案例,这使我们对课题研究成果的前景充满了信心。
四、摸清学生写作状况,找准研究的切入点
详细地设计调查问卷是了解学生最快捷又最有效的方法。为了解小学生习作的实际状况,找出学生习作困难的症结所在,从而因材施教,恰当地指导学生坚持写日记,提高习作水平,课题组在四、五年级的学生中开展了调查问卷活动。
这次调查一共有十八道题,主要包括:你喜欢写日记吗,写日记的目的是什么,日记的内容,日记的评价方式等等。通过调查发现,70%的同学表示能按要求坚持去写日记。但同时发现小学生写日记也存在诸多困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小学生对作文缺乏浓厚的兴趣,无话可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任何一件事,如果有了兴趣,做事者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学生如果对观察不感兴趣,观察中自然敷衍了事,有“眼”无“心”,走马观花地看了一圈,在大脑皮质上留下的表象只是轮廓而已,有时可能根本没有什么印象,以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到写作文时,当然头脑空空,没有内容可写。
2、小学生没有掌握观察方法,作文无处下手。
一是观察没有目的。多数学生目的不明确,观察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盲目性。二次是观察没有重点。在对事物的全貌有了了解之后,要抓住重点进行观察。而学生在观察中往往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根本不注意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细致、深入、反复的观察。三是没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贵在坚持,很多孩子没有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不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以至没有素材可写。
3、小学生课外知识积累贫乏,作文无法表达。
很多孩子对生活知识及实践感悟储备甚少,既没有优美的词语,也没有经典的语句,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一篇日记三言两语就草草了事。
以上3点是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的情况,再结合老师们对学生平时习作的观察与分析,作为问卷的重要补充,这样从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了解,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与实践找到了突破口。
五、通过开展“系列日记”活动,创建新型作文教学模式 课题的研究过程是课题工作的最重要环节,我们力求“针对中心问题,强化过程实施”。在中期研究环节,我们主要采用的是实验研究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每个学生每天发生的事不尽相同,作为教师布置千篇一律的日记内容,只能让学生在拼凑中完成任务,无法融入自己的感情。所以对日记的内容我们要放手一点,可以让学生进行几个主题的选择,如果有学生提出有更好的内容也不要横加干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能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来写,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爱上写作。于是,我们在实验班级开展了“系列日记”活动,由课题组成员分别在实验班举行年级段的校际研究,由课题组成员上日记作文教学新课型。
研究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同学对自己很感兴趣的事有很多的话要说;有的同学喜欢想象,所以每次写想象日记,他总能有出色的发挥;也有一部分同学写下刚好经历的一件事,觉得写日记很容易,有了情感的参与,他们对刚发生的事觉得更有话讲,这充分说明“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亲自感受,才能积累日记的素材。根据这一特点,我们有针对性的探索出以兴趣为支点的生 活日记、以观察为支点的游戏日记和以创新为支点的童话日记三个课型。
很多同学在回答怎样提高习作水平的时候都提到了要多看书,多积累,也有的说要向写得好的同学讨教经验,并且要坚持经常写日记。另外,老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我们的实验班级中,凡是日记评价写“优”的同学都很兴奋,所以很多同学发下日记后第一件事就是要看一下有没有得到“优”。但相比起来,学生更希望得到老师鼓励的话,说明学生很在乎能和老师在日记中进行交流。小学生爱表现自己,因此,很喜欢在班级中宣读自己的文章。为此,我们又设计了以积累为支点的读书笔记和以交流为支点的接力日记两种日记课型。
这样,我们以“系列日记”为载体,一段时间进行一个系列的训练,由易到难,有层次地逐一开展,由课题组里的学科带头人当指导老师,带领实验班的老师备课、上课、评课、反思。第一轮课题实验就是一种带教关系。第二轮课题实验,我们成立了日记作文教学QQ交流群组,方便组员及时交流自己的对系列日记的想法与做法,探讨疑难,互动学习,共同提高。课题组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所有成员必须开课,每周或者上公开课,或者上研讨课,这样每一位老师都得到了锤炼。作为课题负责人,我主要负责提高成员的理论水平。经常进行课题方面包括作文教学理论方面的学习,同时结合开课的情况进行指导。活动开展以来,课题组成员在实践与理论上都得到了锻炼,同时,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得到了有效调动和发挥,为学生架起了一条语言赛跑的快车道,带领学生驶进一个轻松、自由的写作乐园,有效地践行了新课程写作理念。
六、及时收集梳理材料,总结提炼各阶段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策略和阶段性的研究结论都要及时把它物化为有形的文字,否则这些就始终是不成型的虚化物。所以,在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及时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按研究内容,撰写出经验总结,进行归纳整理,便于研究成果的不断改进。第一阶段我们通过学生调查与教师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小学生日记现状以及成因,为有针对性地展开研究提供了依据。第二阶段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按照边研究、边总结的原则,着重探索了五个系列的提高小学生的日记习作教学的新课型,初步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提高中高年级学生习作素养的评价方式。第三阶段也就是课题的总结阶段,实验老师分别把课题开展以来学生优秀的习作作品收集打印成文稿,各实验班汇总后装订成册,作为课外读物在各个班级传阅,产生了较好的效果。同时,我们还召开课题研究交流总结会,评选实验教师优秀设计方案和研究心得,督促教师跟上研究步伐,并通过点评与交流促使老师向更高层次不断发展。
三年的“日记作文”研究与实践,使实验班学生的习作素养得到大幅度提高,也促进了课题组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学生层面:
1、提高了实验班学生的习作综合素养
通过研究,为实验班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习作素材和科学的习作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养成了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语言表达能力明显增强,习作质量显著提高。
2、学生用日记留下了成长的足迹
实验班学生已写出了一大批优秀习作,如李千惠、董雨璐、徐辉,几乎篇篇日记精彩,我们已经把他们的部分日记发到班级博客上,供 大家欣赏品味,他们用日记留下了成长的足迹。在最近两年的“六一”儿童节、教师节、母亲节、爱国主义影片观后感等征文比赛中,实验班学生共有5人次获省一等奖,16人次荣获市一等奖,30余人获县一等奖。
(二)教师层面:
1、课题研究更新了实验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使其逐步树立起“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的大语文观理念。
2、课题研究锻炼了教师,培养了课题组成员的科研能力,提高了课题组教师的自身素养。从个人自学相关理论,集体学习备课交流,到外出培训学习,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培训记录……实验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默默地学习着,积极地交流着,不断地反思和提炼着,撰写出许多贴近一线教学实际的研究论文。其中,乔卫华老师撰写的《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于2012年7月由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同年,乔老师主编的《作文》六年级(上、下)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做为教辅资料在全市推广应用;许鑫老师的《点滴积累,收获硕果——谈写作功夫要下在平时》于2011年6月在《济宁教育》上发表;周莹玲老师的教学感悟《理解》发表在《作文周刊》;杨雪、张盛彬老师执教的优质课在市县级评比中获一等奖。
3、增进师生了解。
孩子有孩子的心声,老师有老师的心愿,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老师忙于工作,时常忽视学生的想法,引起师生间不愉快的情绪也在所难免。有了日记,特别是作为班主任批阅日记,会发现学生许多秘 7 密,如家庭情况,身体情况,同学之间友谊困惑之类,透过这些,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去帮助他们,影响他们,感化他们,教育他们,最终形成师生命运共同体,一起迎接学习和生活的挑战。
总之,通过课题研究,验证了“以日记”为载体,提高中高年级学生的习作素养策略的可行性。虽然课题已经结题,但我们的研究仍在进行着,我们将继续探索有效提高学生习作素养新的方法和途径,让课题研究真正成为学生梦想作文的翅膀。因研究时间有限,个人知识和能力也有限,研究工作还有诸多不足与困惑,对课题的探索也仅为一己之见,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还望各位领导和同仁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第五篇:“档案袋评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档案袋评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阅读了《小学作文教学中“档案袋评价”的研究》案例,发现“档案袋评价”在设计和实施方面有许多优点,当然也存在不足。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感受: 档案袋评价是在教育评价改革的大背景中出现的,在评价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学会自己判断自己的进步。所以它的优点是值得肯定的。我感觉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有了学习主人翁的感觉。
这也是档案袋评价实施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传统的评价中,从试题的制定、选择到分数的判定,都是由老师一手操办的,学生完全被隔离在外。而档案袋评价却完全不同,在评价过程中,学生成为了选择档案袋内容的一个决策者了,他们也就拥有了判断自己学习质量和进步的机会了,所以兴趣就提高了。
二、由于评价者的多元性,对学生的评价更为全面和客观了。
档案袋评价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看他们在学习中的态度,过程中的学习方法,能够反映学生的点滴进步。从家长的角度,教师的角度,学生自己的角度,以及小组组长的角度全面评价学生,使学生在点滴的进步中,感受各种成功的喜悦。
三、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成果。
从课例研究的结果来看,它有效地推动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了学生写作的水平。这种评价方式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得到认可,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和动力,从而对评改投入更大的热情。这样就提高了他们的鉴赏水平,同时从别人的习作中得到借鉴,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在探究合作研究中形成良性促进。
当然档案袋评价也存在很多缺点:首先工作量太大,很难保证客观、公正地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也容易成为学生间互相“抓把柄”的工具。而且学生的水平高低不一,家长的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一部分学生和家长产生厌倦情绪而丧失信心,起不到促进作用。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也在试着用档案袋评价的方式。我是用在对班内学困生的转化这一方面了,档案袋中存有学生平时由帮扶组长给出的一些简单的基础题的测验单,包括每日的和每周、每月的测试题,从这些资料中,能很清楚的看到他们每天的进步,每周的进步,每月的进步。可是也许是由于一个星期的时间太长的缘故,在写学期末的评语时却又显得那样平淡,无力,体现不出他们对自己进步的欣喜来。我很困惑,也许可以来个阶段小结,每月进行一次这样会好些。
其实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它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档案袋评价”也不例外,作为教师,我们只能且行且思。善用它的优势,找到不足,尽力改进,让它们为我们的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