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理课程标2014
2011年版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测试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计15分)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A)
A.科学素养B.知识储备C.道德品质D.探究能力
2.下列属于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是(C)
A.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B.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通过实验收集证据,会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
3.下列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是(A)
A.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有判断大众传媒信息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
B.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C.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D.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4.下列不属于探究活动中“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的要求的是(D)
A.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
B.尝试选择科学探究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C.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意识
D.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要求进行操作
5.下列不属于探究活动“交流与合作”环节的基本要求是(B)
A.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
B.能关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
C.能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有团队意识
D.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方案
6.下列不属于“提出问题”这一探究环节的是(C)
A.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B.能书面或口头表述发现的问题
C.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
D.了解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7.科学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及能量三大部分,我们将其称为一级主题,其下又分解为二级主题。下列各项中属于“运动和相互作用”的二级主题的是(B)
A.机械能B.电和磁 C.电磁能D.能量守恒
8.有关科学内容的二级主题,a机械运动和力;b内能;c声和光; d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e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f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g机械能;h电磁能,属于能量主题下的二级主题有(B)
A.e、f、g、hB.b、d、f、g、h
C.a、b、c、dD.a、c、e、h
9.下列行为动词,不是用来表示认知性目标的是(A)
A.独立操作B.认识C.理解D.了解
10.下列行为动词,不是用来表示体验性目标的是(D)
A.经历B.认同C.内化D.计算 11.以下不属于评价学生学业成就和发展状况的四大方法的是(B)
A.作业评价B.实验评价C.作品评价D.成长记录
12.在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时,主要从课前准备和教学过程中的组织教学这两个方面进行考查的是(C)
A.教学内容B.教学方法C.教学态度D.教学效果
13.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下列科学探究能力不属于猜想与假设要素的是:(A)
A.能注意假设与探究结果间的差异
B.能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探究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C.了解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D.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可能答案提出猜想
14.不是评价应注意的问题的是(C)
A.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B.注意多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C.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D.重视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15.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D)
A.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C.探究学习D.含A、B、C
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计10分)
1.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和资源 3.科学内容标准中一级主题的“物质”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新材料及其应用。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物理课程内容标准由和两部分内容组成。
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计5分。正确打 “√” 错误打“×”)
1.在《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2.教科书和其他参考书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
3.物理教材的编写的依据是《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
4.学生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5.“物质的属性”的内容标准之一是:(1)知道质量的含义。(2)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其中第(2)点是关于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
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计20分)
1、(5分)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有哪些?
(1)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3)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4)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
(5)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发展。
2.(5分)根据你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说说一节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1)一堂好课应该是一堂有意义的课(2)一堂好课应该是一堂以学生为主体的课
(3)一堂好课应该是一堂有气氛和谐交流充分的课(4)一堂好课应该是一堂有效率的课
(5)一堂好课应该是一堂有生成性的课(6)一堂好课应该是一堂常态下的课
(7)一堂好课应该是一堂有待完善的课
3、(10分)课程资源包括哪些?请列举10条。
(1)教科书(2)教师教学用书(3)学生课外用书(4)科技书刊(5)音响资料(6)教学软件(7)互联网(8)图书馆(9)实验室(10)校外的博物馆(11)科技馆(12)工厂(13)农村等
物理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6分)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从课程基础性、实践性、时代性等方面提出了课程基本理念,从“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提出了课程目标。
2、课程内容由
3、科学探究涉及、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
4、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物理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5、评价的方法有、作品评价、成长记录。
6、根据物理实验的形式进行分类,物理实验可分为、边学边实验、课外实验等类型。
7容、结果。
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取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根据这一要求,可将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分为自评和他评两类。
9、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自我评价可参照“义务教育物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针对、媒体应用、教学效果、目标达成、教学特色等方面进行。
10、表现性评价的实施包含的步骤有根据教学目标,确定评价制定评价准;确定评价工具;收集资料,实施评价;给出评价结论。
11即时评价的方式包括评价包括赏识性评语和激励性评语进行评价。
12、物理课程标准包括课程标准部分内容。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A、相互运动B、物质变化C、物质状态D、相互作用
2、(作品)评价是一种体现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综合性评价。
A、实验B、作业C、作品D、考试
3、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可分为三个维度,即了解、认识和(理解)。
A、掌握B、理解C、灵活运用D、知道
4、即时评价是一种(质性评价),具有低起点、勤评价、小目标、快反馈的特点。
A、量性评价B、质性评价C、言语式评价D、非言语式评价
5、(测验)是对学生某一阶段学习情况的评价。
A、作业评价B、测验C、作品评价D、成长记录
6、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A、科学素养B、实验能力C、实践能力D、综合能力
7、(即使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教学现象做出的实时评估。
A、即时评价B、言语式评价C、非言语式评价D、量性评价
8、(科学探究)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在设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内容时,将其纳入“课程内容”。
A、自主B、合作C、科学探究D、传统
三、简答题(32分)
1、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10分)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
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发展
2、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教师应注意哪几个方面?(6分)
重视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3、对学生进行评价应注意哪些问题?(8分)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重视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注重多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实现有效的评价反馈
4、新课程标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了哪些建议?(8分)
重视文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实验室课程资源的开发
发挥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优势
社会教育资源的利用
四、论述题(16分)
第一、教材要为全面落实物理课程目标服务
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倡导科学探究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第二、内容的选择
有利于促进探究活动的开展
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
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具有时代性
有一定弹性一,为不同的学生发展提供空间
第三、内容的组织
为实施科学探究提供便利
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
便于学生建构知识、提高能力
第四、内容的呈现
形式生动活泼
传递多种有教育价值的信息
第五、教材的编写要有特色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试题
一.填空:
1.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
(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因)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2.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3.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学理论则是人类对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认识和概括。
4.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5.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 培养目标定位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
6.《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由此,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由(科学研究)和(科学内容)组成。科学内容含有三个主题:(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在课程实施建议部分,分别为教师、教材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提供了(教学建议)、(教科书编写)、(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以及(学生学习评价)建议。
二.简答
1、课程基本理念有哪些?
1.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2.物理课程的基本目标有哪几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科学探究包含哪几方面的要素?
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篇:对标管理课程大纲
对标管理课程大纲
主讲老师:王京刚(2天)
课程概述
从观念上消除对标管理只是一种时髦的管理工具、对标工作只是一项阶段性任务的错误想法,也消除了管理者为对标而对标的工作态度,并区别了仅研究竞争对手的片面的竞争性对标、宏观的战略对标、和狭隘的同业对标思想。
通过标杆思维的再造,从模仿到创新的方法入手,注重企业全面整合改善,多方面资源的整合运用,参训领导、管理者甚至普通员工可以变成具有敏锐洞察力、对标思维能力的工作中的思想者、变革者、创新者。
通过学习对标管理操作案例,掌握掀起企业内部对标、创标热潮的文化管理工具,以哲学的方法论来挖掘企业的未开发潜能。将对标管理深化到专项标杆管理、基层文化建设、直至全员岗位对标、岗位创标之中。
课程大纲
(授课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及培训现场调整)第一部分:对标管理透析
一、什么是对标管理
1、对标管理谱系图
2、企业战略对标
3、对标管理的优点
二、标杆管理类型与实施效果
1、项目对标管理的类型
2、典型的对标管理案例分析
3、对标管理的对烟草公司的作用 第二部分:对标模仿与对标突破
一、对标模仿与企业创新
1、向竞争对手学习
2、浅层次的对标与深层次的对标
二、行业标杆突破
1、同业对标的作用与局限性
2、跨行业对标的观念与作用
跨行业对标实操案例——“招商革命与20倍业绩”
单项目全方位对标案例——从频临破产到国内500强
3、创造奇迹——短板变长与突破瓶颈 第三部分:标杆选择与对标要点
一、标杆的目标选择
1、企业对标对什么
2、为什么大部分企业对标不力
二、行业标杆管理实施问题
1、缺乏信息数据是最大的借口
2、标杆管理实施中的常见问题
3、大项目标杆管理谱系图
4、项目对标各阶段要点
第四部分:标杆思维与企业问题管理
一、善于发现问题的本质原因
1、管理就是不断地解决问题
2、找到差距就可以缩小差距
二、标杆思维法
1、标杆管理的剪刀式思维与负责任的能力——源自苏联空军元帅的侦查机战术
课堂练习:——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标杆管理的谱系图思维——理顺对标思路的图形思维法
案例分组研讨
3、标杆管理的一域多层思维——解决本质问题的超级思维导图 第五部分:企业多维对标与岗位创标
一、对标创新的多维度运用
二、对标管理的多维对标
三、岗位对标与创标
1、对标指标的部门及岗位分解
2、对标创标的六个决不放过 第六部分:企业创标文化
一、创标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战略武器
1、二、文化管理促使创标工作落到实处
1、行为向理念对标
2、工作氛围管理系统
三、创标文化管理
1、创标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2、文化实施——企业创标文化管理的系列工具 课程分组辅导:落实岗位创标建模及工作计划
全课总结与医疗行业未来展望:标杆思维是管理哲学的实践方法论
(结束)
第三篇:三标课程教学反思
三标课程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上册《梅花魂》
学校:岳桥小学
姓名:王悦
日期:
2011年10月
这节课我所设计的教学过程,是按照三标的规定来制定的,紧抓三标模式。通过这种模式的授课,觉得能很好的体现学生们的主体性,发挥学生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牢固,理解课文比较深刻,现将按照三标设计的导学案展示如下:
课题:梅花魂
一、预备立标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缕缕、幽芳、漂泊、唯独、顿时、稀罕、离别、大抵、精神、品格、灵魂、骨气、民族、气节、磨难、欺凌、境遇、毕竟、梳理、衰老、珍藏、华侨、能书善画、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低头折节、泪眼朦胧”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恋”等词语。
2、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3、情感与态度: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
(二)课前预习内容:
1、把生字,生词掌握,会读,会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3、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想想写了关于外祖父的哪几件事?
4、搜集我们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
二、课堂达标:
(一)预习成果展示:
1、生字与生词:
正确读写:
缕缕、幽芳、漂泊、唯独、顿时、稀罕、离别、大抵、精神、品格、灵魂、骨
气、民族、气节、磨难、欺凌、境遇、毕竟、梳理、衰老、珍藏、华侨、能书善画、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低头折节、泪眼朦胧
正确朗读:
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恋
(二)课堂检测:
1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所描写的情景,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想想写了关
于外祖父的哪几件事?(小组讨论,总结)
2、第十三自然段:
(1)这句话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2)前两句有什么关系?
(3)梅花的具体有名体现在哪里?
(4)梅花有什么精神?
(5)通过梅花又写到了什么?
(6)中华民族是个怎样的民族?中华民族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
(7)感情朗读
3、在外祖父心里,梅花代表着什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爱自己的祖国?
三、思训固标
1、对《梅花魂》有了怎样的理解?
2、延伸拓展
朗读“思乡爱国”的诗篇。
课下学生们预习的很好,通过课上的检查,大多数学生能很好的正确的朗读生字、生词,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对其听写,但通过学生的朗读情况及对词语意思的解释情况,应该是掌握的不错(自习课的听写检查,大多数同学都能很好的掌握)。
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可以看出同学们课下准备的很充分,结合问题加上老师的讲解,使学生能很好的理解课文,在小组讨论后能很好的总结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但课文的朗读情况仍需加以指导,很多学生只是在唱读,思想感情把握的不是很好,在同学范读,老师范读之后,多数学生能很好的加上感情朗读。
课堂达标这一板块,结合问题理解课文的同时,我很注重学生的朗读,通过读就可以看出学生们是否能真正的理解,体会课文。虽然有部分学生还是唱读,但是看到他们也加有感情在读时,说明他们能理解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只是因为时间短不能一下子改正自己的唱读习惯。
思训固标这一板块也就检验了学生们的总体认识,并通过学生的掌握情况加以升华,学生把自己浓厚的爱国情都从“爱国诗篇”中体现了出来,最后通过一曲《我的中国心》,达到了最后的高潮。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外祖父的那种思乡情,爱国情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从而也提升了自己的爱国心。
这一节课之所以上的很成功,就是因为我利用了“三标”方法的原因,这样的模式上课,既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也很好的体现了学生们的主体作用,教师辅助学生掌握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坚持利用三标模式制定相应的导学案来进行教学,把课“交”给了学生,多给学生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学会学习,爱上学习。
第四篇:物理校本课程总结
物理校本课程总结
杨洁
本学期物理校本课程是《物理学史》,采用学生自由选课的方式授课,选课学生为34人,固定教室是物理实验室。学生出勤率高,学习积极性高,认真完成各次作业,学生全部顺利取得相应学分。
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家有关知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科学利用闲暇时间,掌握一定的物理学史,了解物理学家怎样走向成功,怎样确立正确的心态,如何面对人生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激励自己。授课方式相对比较轻松,为学生营造了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涌现出了个别对物理非常感兴趣的学生,为学生在高中的学习增添兴趣。
物理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一是介绍做出杰出贡献的物理学家;二是他们的成长经历;三是如何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四是如何由科学家的事迹鼓励启发我们的学生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取得成功。
授课方式多样化,学案导学、教师讲授等形式,学生容易接受,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手段也富有变化。开课地点主要在物理实验室,时间为每周三下午第三节。通过一节课的形式,让学生对本节的学习内容了解和掌握。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教师在课上主要是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自我发展,大部分时间仍然是在课后,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加以应用,以取得高中阶段和整个人生的更好发展。
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部分学生在思想上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上校本课程就是放松,甚至极个别学生存在缺课情况,针对此种情况,我制定了上课点名的制度,即抽点。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部分学生上课产生的倦怠情况,通过学生上课的表现来给学生打分,促进了学生积极性的提高。
通过开设本校本课程,让学生了解了物理学史的相关知识,知道了物理学家的成功史,学会了如何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如何克服自己生活中的困难,如何由科学家的事迹激励启发自己,这一些对学生的高中生活和人生规划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第五篇:物理课程核心素养
物理课程核心素养的十二个关键词:认识与理解、分析与综合、实验操作、数理应用、观察与探索、质疑与批判、创新与拓展、寻美求真、学术能力、自主发展、合作与交流、社会责任。
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
1、物理观念
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物理观念”包括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及其应用等要素。
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应形成经典物理的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能用其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具有现代物理的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能用这些观念描述自然界的图景。
2、科学思维
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
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应具有建构理想模型的意识和能力;能正确运用科学思维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并能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使用科学证据的意识和评估科学证据的能力,能运用证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能基于证据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科技创新。
3、实验探究
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做出解释,以及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实验探究”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要素。
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应具有实验探究意识,能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猜测与假设;具有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和获取证据的能力,能正确实施实验探究方案,使用各种科技手段和方法收集信息;具有分析论证的能力,会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分析、处理信息,描述、解释实验探究结果和变化趋势;具有合作与交流的意愿与能力,能准确表述、评估和反思实验探究过程与结果。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关系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以及责任感。“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包括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科学伦理、STSE等要素。
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能正确认识科学的本质;具有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能基于证据和逻辑发表自己的见解,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在进行物理研究和物理成果应用时,能遵循普遍接受的道德规范;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热爱自然,珍惜生命,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物理学科还应教给学生什么
——结合实例谈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达成
任用镭
物理教学究竟应该给学生什么?众所周知,知识只是载体。学生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获取终生受用的物理思想方法、思维方式、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才是物理教学应有之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理念和实际操作却有很大的距离。究其原因:一是功利性的教学,为考试单一目标服务,二是教师不知道什么才是让学生终生受用的东西。
传授物理思想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基
我们知道,物理学家在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积累的物理学思想方法,不仅能影响自然科学、思维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推动社会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且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伽利略去世300多年,他所发现的自由落体规律,在物理学知识的长河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但是,他研究问题所创造的思想方法,为后人继承和发扬,创造了比自由落体规律价值高出千百万倍的财富。爱因斯坦和英费尔德在《物理学的进化》中评论说:“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科学史家朱克曼曾走访41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发现其“科学鉴赏力”和“高超能力”主要得益于从名师那里“学到一种发现科学真理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而不是“从导师那里获得的实际知识”。事实也表明,绝大多数学生中学毕业以后,一辈子不会去用F=ma公式计算力的大小,也不会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研究电动势,三五年后大部分物理知识也渐渐地模糊、淡忘,但是,在中学所接触到的物理思想方法,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
然而,现行高中物理教材只是依照学科知识为中心的逻辑结构编写的,原本作为物理认识活动的中介、连接物理现象与物理知识的纽带、在物理知识形成与发展中起着桥梁作用的物理思想方法,比如“时空观”“平均思想”“系统思想”“假设实验推理法”“逆向法”,等等,这些影响人生品质的物理思想方法在现行教材中只是知识的附庸,或是淹没在知识的海洋中,或是冰山一角若隐若现。要让这些有价值的物理思想方法“浮出水面”,唯一的途径就是教师将教材中隐性的物理思想方法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明朗化、显性化、条理化地提出来,有机融入知识传授过程中。
比如用“比值定义法”概念在高中物理课本多达十余处,不论人教版还是粤教版都是以知识点出现。笔者在速度一节就把“比值定义法”作为思想方法显性化,其教学设计过程为:师问:物体匀速运动有否快慢之别?如何比较快慢?生讨论答:用同一位移比较时间长短或用同一时间比较位移多少。师问:能否用简洁的数学语言表达?生讨论答:s/t或t/s。师问:同一匀速直线运动s/t有什么特点,不同匀速直线运动s/t又有什么特点?生讨论答:同一匀速直线运动s/t的值恒定,不同匀速直线运动s/t的值不同。师问:这个比值体现了什么?生讨论答:体现了物体运动快慢。师总结:我们把这个能体现物体运动快慢的比值称为速度,用v表示,有v= ?师继续问:s大或t小v一定大吗?学生因思维定势影响回答出错。师引导问:汽车1小时走了60公里,自行车10小时走了100公里,能说汽车比自行车慢吗?学生恍然大悟,运动快慢必须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大小或在相等位移时所用时间多少的情况下进行比较,即应视为一个整体,v与整体相关,即s∝t。师顺势点拨:这种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定义第三个物理量的方法我们称为“比值定义法”。并告诉学生在高中物理中,有相当多的物理量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随后的物理教学中,每遇到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都显性化,前后呼应,不断强化,学生渐渐认识到“比值定义法”为我们提供了利用外界因素来表示其属性或特征的间接测量方法。
营造合作学习氛围,为学生未来生涯搭桥铺路
“合作共赢”已成为当下最流行的词语。有研究资料表明,从1901年设立至1972年,某自然科学奖获奖者286人,其中185人是因与别人合作取得成就的,占64.9%。从时间段上来看,合作者获奖人数在第一个25年占41%,在第二个25年是65%,在1951年至1972年则占7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文献中更是指出:“人口的迅速增长、自然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世界多数人的长期贫困以及千百万人依然忍受的压迫、不公正待遇和暴力行为,均要求开展大规模的矫正行动。只有注入了新思想和强化了手段的国际合作才有助于这些行动的实施”。进入21世纪,科学研究越来越复杂,这不仅需要政治家的智慧以及科学家的合作,也需要大量能满足科学研究的不同层次人才的辛勤工作,合作将成为人们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
物理实验课在营造合作性探究学习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分组实验正好是学生体验合作性探究的最好时机,因此每次分组实验我首先强调合作要求,甲同学应做什么,乙同学应做什么,如何相互配合。同时改变过去一人一份实验报告的方式,要求实验分析报告必须二人合作完成,共同讨论,再写出研究报告。此外,在我的教学班,有一个独特的合作学习群体——让物理思维水平接近的学生组成讨论小组,遇到问题相互讨论。分层划组,有话可说,学生在小组内学业水平相当,也就大胆地发表意见,积极交流。采取这些举措,其目的不只是促使学生相互合作,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提高交流、合作、共事的心理品质,为学生未来生涯搭桥铺路。
在“最近发展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人说,中国青年不缺批判精神,缺少的是独立思考能力。粗听起来似乎悖谬,细想却有几分道理。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历来就有对权威和权力的膜拜。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一文中所言“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对我们也应是一种警示。
问题导入可以成为帮助学生独立思考、建立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学会怎样提出问题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效途径。当然,课堂问题的提出应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有能力解决问题,渐进深入。以高一“加速度”一节为例,我这样问题导入:①有了速度概念,为什么还要引入加速度?②怎样定义加速度?采用了什么方法?③加速度大小由谁决定?④加速度是标量还是矢量?方向与速度相同吗?由谁决定?⑤加速度的单位与速度单位相同吗?单位表示是什么?怎么读?⑥V、ΔV有什么区别?⑦什么是匀变速运动?有何特征?⑧当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时,v与a同方向,叫什么运动?v与a反方向又叫什么运动?加速、减速的实质是什么?在此过程中开展问题讨论,研究交流,发表不同意见,延迟评价,让学生在反复的思想交锋碰撞中作出独立的思考和判断。渐进训练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遇事不再人云亦云,会用独立的思维和判断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