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宿州市大店中学研究性学习实施计划
宿州市大店中学研究性学习实施计划
2010.9——2011.6
研究性学习是要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
结合我校实际教学情况,我们物理学科组制定了如下计划。
一、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让学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探索性学习。具体的说,研究性学习目标有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广泛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科学结论,在这种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能逐步得到提高。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的形式
作为一门以学生实践为主的研究性学习,它的教育方式势必要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要尽可能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活动余地以及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上采用以下形式:
1.个体式、2.小组式、3.集体活动式。
三、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10月上旬高一年级活动小组开展小制作活动,制作学具;
11月份上旬通过学习了解遥控原理;
12月下旬通过观察自行车的齿轮传动与变速功能。
2011年2月份通过学习电磁知识,自制小电动机。
2011年3月份研究学习自行车上的力学问题,分析自行车的的基本构造及使用过程中的有关的力学知识;
2011年4月份分析自行车速度与车轮直径的关系
2011年5月份测量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和功率,设计实验方案、操作步骤和具体途径。
四、活动小组的安排
每4人一组,自愿结合。
五、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与以往的学科教学评价应有很大的不同。它关注的不是研究的成果,学习水平的高低,而是学习。强调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归纳、整理资料,学会处理反馈信息,更加注重研究过程。评价方法上,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重在形成性评价;综合性评价和分解性评价相结合,重在综合性评价;有统一标准的评价和关注个别差异的评价相结合,重在
2差异性评价;特色评价与整体评价相结合,重在特色评价;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重在自我评价。
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可以是研究论文、调查报告、模型、展板、主题演讲、口头报告、研究笔记,也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方案等,究性学习的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等形式展示。
第二篇:宿州市大店中学研究性学习指导小结(模版)
宿州市大店中学研究性学习指导小结
在指导学生进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渐渐地体会到,研究性学习就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那么我们的研究性学习就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个性的得以施展,创造性的得以发挥。作为一个教师应作好多方面的教育教学准备。
㈠精心准备
由于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决定了教学具体过程不可预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对教师备课的要求大幅度提高。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针对学生状况加以分析,尽可能多角度、大范围地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方向和教学过程中可能随机出现的问题及因应策略,并将这一切尽量溶入实验器材的准备。
教师要尽可能多地考虑到实验探究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预测及处理方法等板块。
例如,有的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可能提出许多教师也感觉棘手的问题,对于提出这类问题的学生,应予以鼓励,并告知大家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学习探究的课题,只是本堂课可能时间不够,需留待
1后面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究,并对学生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予以肯定。
学生可能得到的有错误的认识和结论。不轻易否定学生的认知成果,可建议学生反复实验、收集证据、查找资料以获得有关的信息,通过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来让学生自己纠正前面的错误,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认错、改错的品质。
学生可能提出目前还无法解释清楚的问题。赞赏学生的勇气,并建议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弄清这样的问题,还需要哪些知识,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设计中这些较为客观全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学生的各种见解、一些不太成熟的观点、甚至是错误的想法教师也都采取给予正面积极评价的方法,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学生克服对科学探究的神秘畏惧心理,减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压力,增强了探究学习的信心,从而确保了探究教学的顺畅进行。
(二)认真组织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参与式的自主性学习活动。
从课堂座位的安排、教室的布置到纯正的普通话、优美的语言和各种教学情境的准备等,这一切无不影响着探究教学的气氛和效果。采用六人学习小组,形成开放性结构,便于学生们交流合作;整
堂课不受约束,学生可自主学习、自由讨论、举手发言,无须起立等等。
在《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时,教师请同学帮助打开一只沾上油的瓶盖,当连续几个同学都未能打开时,学生们开始积极地想出各种方法(裹上麻布、增大压力等等),最终在打开瓶盖的同时,很自然地进入了“摩擦力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教学之中……实践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将师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从而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研究性学习中来。
(三)循序渐进
教学之初,我们往往会遇到两难的局面:一方面,教师若指导过度,则学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另一方面,若教师若指导不到位,学生的探究和学习活动又会杂乱无章,盲目无序,从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
先将新课内容划分为几个大问题,再将每一个大问题分为若干个环环相扣的小问题。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教学形成一个先散后聚,不断聚散交替的循环探究过程。同时将探究教学的相关内容延伸至课外。
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先预习,“简阅课文”“查询资料”“自制自带实验器具”等,将课堂上没有探究完的内容带至课外,课后布置学生写“探究报告”和“学习心得”等;
对教师而言,课前认真备课,课中用心教学,积极应对随机出现的课堂情况,课后撰写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这一切不仅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任务的扎实完成,也有利于教师在新课程的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教学,发展自我。
㈣开发课程资源。
当前与研究性学习配套的课程资源相当匮乏。单就我们使用的物理实验教材上所列的实验器材就达百余种。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大力倡导教师和学生自己动手自制教具学具。
通过研究性学习,我们不断改变旧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三篇: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计划
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计划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学习方式上的一种创新,旨在改变过去那种封闭、被动的状态,使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地体现。为认真落实新课改关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我校决定在以往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本学期开始在四年级以上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为有效实施研究性学习,特定计划如下:
一、活动目的:
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着重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开展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索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教育观念、教学行为的改变,是开设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和最根本的价值取向。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立参与,获得亲身体验,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2、激活学生各学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信息,创意及成果。
4、培养学生的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的意志品德等。
5、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分为两类。
1、探究性的小课题研究。本着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研究课题的能力的精神,通过对科学、技术、社会等方面的简单研究,实现知识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解决综合性的问题的创造性能力。
2、实践性的专题调查研究,旨在使学生通过对自然、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调查,掌握发现矛盾和问题的基本方法,形成怀疑和探索思维的初步能力,培养探索的兴趣和能力,同时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关注。
四、基本要求:
1、研究性学习课程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加以综合和实践的机会,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一般理解和掌握。要注意研究内容和原有的知识能力以及经验之间的联系。
2、研究性学习是完成小学阶段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科学研究。
3、要面向全体学生。三年级以上所有学生都要参与,自选其中一个课题。课题设置尽可能涉及各个学科。
4、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成:以小组合作研究为主,允许个人独自完成,也可以采取个人研究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成。
5、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和各课题指导小组。原则上三年段以上班主任为课题指导教师,其他教师也要参与至少一个课题的研究,可以一个教师指导数个课题小组,也可以数个教师指导一个课题小组。
五、实施步骤
内容要点 时间安排
教师学习,转变观念,学校制定方案
学生动员,布置选题准备 第2、3周 第4、5周 学生个人、班级初步选题,拟定方案 第6周
报送课题,课题初步筛选,合并相近题目,确定供选课题。第7周
学生自主选题,自由组成课题小组,选举组长。课题组成员共同设计方案。教师成立相应的课题指导小组。第8周
课题小组独立实施,教师监控、指导 第9~17周
初步形成成果:学生撰写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第18周 成果展示,同学评议、教师评议,学校评比。第19、20周六、实施环节说明:
1、动员学生初步自选课题、自选后可以填写统一的方案设计表。
2、审题和筛选。课题指导教师对学生自选课题进行审议,相近的进行合并,淘 汰不合理或不具备条件完成的课题。
3、学生课题研究小组的组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课题,自由协商组成研究小组,并选举组长。对没有完成组合的少数学生,教师在尊重学生选择的基础上,适当提出建议,帮助他们组建小组。小组组建后,由组长组织本小组同学共同讨论、设计研究或调查方案,并填写统一的“开题报告暨研究计划表”。
4、实施过程监控
①加强管理。要求学生在每次活动前认真填写活动计划表,或书面报送指导教师,每次活动后,及时填写并上交活动情况汇报表。
②整个研究过程,学生始终是主体。指导教师只是适度参与,负责对整个过程的监控、帮助和指导。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咨询、方法指导、要随时跟踪检查研究进展情况,及时指导学生调整研究计划,纠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的偏差。
③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特别是组织学生外出调查的活动项目,要报请校领导的批准,确保学生的安全。
5、成果表现形式。可以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小论文、小创作、小发明,可 以是操作表演、研讨会,可以是展示专栏、墙报等。
6、其他说明
①在实施过程中还将遇到一些操作性问题,将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摸索,逐一解决。②研究性学习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只有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才能逐步完善。
“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个性健全发展的人,它首先把学生视为“完整的人”,把“探究性”、“创造性”等视为人的本性、视为完整个性的有机构成部分。从学习内容来看,研究性学习主张从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问题,其内容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从学习理念来看,每一个人的学习方式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研究性学习方式,课程应遵循每一个人的学习方式的独特性。研究性学习课程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而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健全发展。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展开创造空间。因此,研究性学习课程应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一、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每一个学生、教师的个性健全发展,是推进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但是其基本目标是在于对学生的培养上,具体目标如下:
(1)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并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2)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达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
(3)使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创意和成果。
(4)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素质,培养学生至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研究性学习的参加对象:三-六年级全体学生。
三、研究性学习的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领导小组,由校长室、教导处、政教处等负责人组成。负责整体规划,全面部署。
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步骤
实施要点 实施者 时间安排
准备阶段
召开动员大会,明确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课题领导小组 第2周学生自主选题,自由组成课题小组,选举组长。课题组成员共同制定计划。教师成立相应的课题指道小组 课题指导组、课题小组 第3周实施阶段
课题小组确定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案;指导小组共同参与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
课题指导组、课题小组
第5至17周 第一阶段
(1)、课题小组进行资料查阅、社会调查、实验、探究、参观、访谈等活动,并做好活动记录。
(2)、指导小组参与研究过程并作必要指导。
第二阶段:
课题小组根据集体意见,不断完善、改进方法与手段,继续进行研究。
第二阶段
(1)、课题小组撰写研究报告。
(2)、评审小组对各研究课题作出终结评价。
总结阶段
1、指导小组对研究课题汇总。
2、撰写研究性学习总结报告 课题 指导组 第18、19周五、实施过程管理
1、整个研究过程,学生始终是主体。指导教师只是适度参与,负责对整个过程的帮助和指导。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咨询、方法指导、要随时跟踪检查研究进展情况,及时指导学生调整研究计划。
2、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特别是组织学生外出调查的活动项目,要报请校领导的批准,确保学生的安全。
3、成果汇报形式。可以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小论文、小创作、小发明,可以是操作表演、研讨会,可以是展示专栏、墙报等。
第四篇: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计划
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 体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判断问题的价值并解 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全校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二.工作思路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行为、学习模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播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 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优秀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主要侧重抓以下几个方面:
1.我们要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所学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
2.通过对本地资源和校本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小组讨论、集体研究培养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这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因为合作精神是现代人所
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3. 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使学生形成善疑、乐探、勤动、努力求知的积极的科学态度,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而培养学生积极的 创新精神正是素质教育的宗旨所在。由于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要认真、踏实地研究,实事求是地获取结论,从而有利于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 断追求的进取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难的意志品质。
4.由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内容大多数要通过社会调查等形式而获得,因此必须要求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了解自然、关心时事、关心国事天下事,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明确自已的社会责任感。
5.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索性、实践性等特点。同一个主题下,由于个人爱好、社会阅历和研究角度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结论,也就是说研究性学习不仅过程具有 开放的特点而且结果也具有开放的特点。正因为如此,研究性学习的又一目的是在小组合作的同时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勇于发表个人见解的能力。
6.为了便于学生查阅信息,学校对学生定期开放阅览室,电子阅览室供学生免费使用。为了激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学校于每学习结束时在学生论文中挑选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质量较好的文章结集出好一期《北滘中学学生优秀论文集》、办好一次学生优秀作品展。届时请部分家长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参观指导。
三.组织机构
研究性学习强调全员参与。因此我们不仅要求高
一、高二的全体学生都参加,而且要求高一和高二的全体老师都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参与者和指导者。
为了真正使研究性学习得以全面开展,使研究性学习的有关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学校成立了以校长室为领导核心、教务处、政教处、教科室、总务处挂帅、教研组全员参与、班主任具体负责的管理网络。
四.计划安排
为了切实执行普通高中课程计划,遵守课程法规,学校教务处在高一和高二年级全面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每周三个课时。研究性学习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发动动员阶段(大 约一周左右的时间)首先由教务处召开动员会(要求高
一、高二全体师生参加),明确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的和要求,统一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由教研组安排专人作“如何开设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专题讲座。使学生明确如何选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如何写好研究性学习的专题小结和小论文。
第二阶段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阶段 学校采用一学期为一个研究周期的研究形式。在组织认真选题、认真学习、认真发动的基础上广泛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一阶段学生主要通过社会调查、名人访谈、实地勘察、查阅资料和有关信息等途径进行研究。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如何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筛选。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 通过信息加工和整理,学生已初步形成自已相对独立的见解,此时进入总结阶段。这一阶段中要求每组学生写出一篇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或拿出本组的作品。为了规范学生结题报告的书写格式,学校开设有关讲座。每组学生把写好的报告交指导老师审阅。
五、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评价
(一)评价的主要内容
(1)学生的态度。学生参与状况、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服务社会的态度
与精神。
(2)学生的体验、知识的应用和方法。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表现、感悟的情况。
(3)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考察学生在活动过程表现出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和增长情况,在活动中施展个性和才能发挥程度。
(二)学生评价的方式
本课程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标准多元、评价内容与方式多元,避免教师评价唯
一、终极结果唯一的现象。提倡协调研讨式评价,即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的方式和标准,并根据协商的结果进行评价。
l、自评和互评相结合。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重视学生通过反思评价自我调楚、自我改进。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对自己和他人的活动经历做出评价并和其他人讨论他们所开展的活动。
2、日常观察与成果展示相结合。为每一个学生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整理、存放,以便使学生深入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他人分享探索的成果、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
3、教师评价与家长、社区有关人员的评价相结合。在适当时候以适当方式让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参与评价,使他们更多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和研究性学习课程,既有利于拓展课程资源,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评价的具体操作方式有:自我阐述、交流讨论、观察记录、档案袋、评语、成果展示、调查问卷、实际操作等。要及时总结经验,更好地发挥评价的导向性作用,以促进社会综合实践课程健康有序地开展,并不断提高课程的教学水平。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
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做法。在具体操作中,采用档案评价、操作评价、答辩会等方式。
(三)学分的认定
研究性学习的学分认定应该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考核、学校教务处、政教处、教研组审核等程序,并建立公示制度、抽查或回访验证制度,防止弄虚作假。
除上述基本认定程序和内容外,研究性学习课程各组成部分还应有自己的认定要求和内容:
具备下列条件,可得到学分:①有符合要求的课题方案;②有研究过程记录完整:③有课题研究成果报告;④有三级(自评、组评、师评)合格评估结论:⑤达到规定的课时。对确认结果有异议的,由校课程指导中心复议。
第五篇:57班研究性学习实施计划
57班研究性学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精神为指导,切实贯彻《孝义三中学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深化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13—16周)
(1)宣传发动
①召开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及高一年级全体教师会议,制定计划和实施方案;进行动员,使全体教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第13周)
②加大宣传力度,由年级组组织学生动员会,班主任宣讲研究性学习文件,下发有关辅导材料和表格;(第13、14周)
(2)选择课题
A、教师选题并向学生推荐。各备课组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结合学校和地方实际拟定部分课题,确定中心课题,上报年级组,并向学生推荐。学生根据个人的志趣、爱好选择课题,填写《选题意向表》。(第15周)
B、学生自由撰题。学生自定课题或子课题,以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课题确定后,分班上报年级组。(第15周)
C、审题和筛选。年级课题组对学生自选课题进行审议,合并相近课题,淘汰不合理或不具备完成条件的课题,建议学生重新选题。(第16周)
(3)分组
A.学生研究小组 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课题,自由协商组成研究小组,推选组长。年级为分散的学生在征求学生意见后安排小组。(第16周)
B.教师指导小组 年级在学生选择指导教师的基础上,组建以班主任为组长的研究性学习教师指导小组,以便及时对学生予以指导。(第16周)
(4)拟定课题研究活动计划 各课题小组拟定课题研究活动计划,指导教师对小组研究计划的讨论与制定给予指导和帮助,指导教师根据讨论的结果撰写指导课题小组研究的教案。(第16周)
(5)班级开题报告会 各班由班主任组织召开开题报告会。各研究小组阐述本研究小组课题研究设计方案,进行研究方案设计的交流,以促进学生互相学习和提高。由指导教师组成评审小组,对研究方案进行评审,以修改完善设计方案。(第17周)
(6)年级组织开题评审会 各班推选二个代表性课题,参与年级开题评审会。高一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组成专家组,对各课题设计方案进行评审,提出完善意见。(第18周)
2、实施阶段(第18周至第二学期第6周)
(1)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根据课题研究计划,自主地开展研究活动并及时认真规范地做好记录,写好总结。
(2)加强对研究过程的管理,指导教师要逐周检查活动记录,随时了解并评价小组成员的活动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认真填写指导意见表和日常考核表。
(3)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记录本,随时记载研究情况和各方面收获。
(4)课题中期汇报。(第二学期第3周)
3、总结阶段(第二学期6—10周)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收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和提炼,确定总结的内容,选择最合适、最能反映研究成果的形式。(第6周)
(2)各课题小组完成小组研究成果一份、其他方面收获总结一份。(第7周)
(3)在指导老师组织下,各小组将研究成果进行展示交流,同学对各组成果进行评议,提出改进意见(展示可借助展板、投影、录像和实物等多种形式)。(第7周)
(4)每个学生交一份研究性学习的个人小结,主要描述个人的参与工作和贡献。(第8周)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题组评议改进并完成研究报告,作答辩前准备。(第8周)
(6)答辩(第9周)
①答辩按主题分类,一个主题下的各相关课题在一起答辩。
②答辩时间:每组15分钟(10分钟报告,5分钟提问讨论)。
③答辩程序:A.小组代表报告本组研究内容、经过及取得的成果;B.小组成员回答。④答辩教师组的指导教师和专家的提问。(一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时,其他同学可帮助操作演示设备。)
⑤答辩后由答辩教师组的指导教师和专家进行评议、打分,并填写答辩记录表。
三、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第10周)
1、对学生的评价
(1)评价依据:学生态度,主动性、创意、协作、完成任务情况等;学生研究能力,研究方向的清晰,研究方案的可行,研究手段的选择,对研究中涉及到的各种现象的解释,对研究结果的表述和发挥,科学术语的使用,各种软件的使用等;完成书面文字材料,原始资料的保存和整理,研究问题的表述,总结等书面材料的质量等;答辩情况,报告的结构、主要观点的突出、对内容的理解、论据的质量、仪态和表达能力等。
(2)评价方式: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指导教师相结合。
(3)评价等第: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
2.对教师的评价
(1)评价依据:教师态度,主动性、与其他老师协作、指导的到位与及时、与学生的民主平等关系以及事先是否认真准备等;指导能力,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善于点拨学生的创造火花和欲望、能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能提供相应的知识背景材料、了解校内外教育资源、能指导学生规范地开展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
(2)评价方式:教师个人自评和年级评价相结合。
(3)评价等第:分优秀、良好和一般三个等级,记入教师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