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省高速公路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省高速公路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科学管理科学设计建设资源节约和环保型高速公路
通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期,我省的高速公路交通矛盾已经由得到缓解转向基本适应,下一步的目标任务既要加快发展,更要好中求快,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由“粗放”型发展转变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集约型发展。2006年7月13日,习近平书
记在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要突出抓好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要突出抓好环境,形成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2005年省委第三巡视组在我厅巡视后提出了:“要在降低成本、节约资源等方面作深入研究,努力做到科学设计、科学管理”。为了在交通建设行业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大力推行资源节约和环保型高速公路,全面提高工程的质量与耐久性,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适度超前”的原则,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建设道路,才能使高速公路建设在新的时期和形势下在发展内涵方面提升到更高水平。
一、我省高速公路发展与存在问题
(一)现状与发展趋势
改革开发以来,在历届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省交通厅党组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着力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到2005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866公里,位居全国第六,为我省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通过一大批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不仅改善了我省公路交通的状况,也总结摸索出一套具有浙江特色的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经验,涌现出一批技术先进、工程质量优良、项目管理科学、运营安全舒适的优良工程。目前,建设中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舟山大陆连岛工程西堠门大桥为世界第二、国内最大跨径的悬索桥,诸永高速公路7900多米长的括苍山隧道有“华东第一隧”之称。通过这些项目的建设,为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增加了新的亮点。
虽然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规划目标还有差距,还有繁重的建设任务。按照我省公路水路交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到2007年,在上届政府完成“四小时公路交通圈”的基础上(高速公路里程通车1307公里),完成“交通六大工程”中的高速网络工程,即再建高速公路1000-1200公里,实现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500公里以上,为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到2010年,浙江省公路水路交通与我省经济发展相适应,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500公里;到2015年,提前基本实现交通现代化,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4000~4500公里。
(二)发展中的问题与矛盾
我省是一个人口密集、资源相对不足、生态脆弱的省份,全省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增加,努力缓解资源不足的矛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确立了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如何在全省交通建设行业实现党中央的宏伟战略目标,是我们交通人面对的最大挑战。通过深入调研,我们认为当前我省高速公路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有:
1、高速公路建设与利用资源的矛盾
高速公路是公路交通主骨架,是交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高速公路建设要消耗多种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每公里占用大约80~100亩的土地。近几年,交通建设用地指标占全省各行业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的比例每年以10%的速度上升:由2003年10%上升到2005年的40%,其中绝大部分指标是用于高速公路建设。但我省是资源小省,一方面要继续加快高速公路建设,一方面资源紧缺,特别是土地资源,这是当前高速公路继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今年以来,许多市里无法做到高速公路用地占补平衡,已严重影响到现有11条在建项目的顺利实施,新的项目也难以开工上马。如何尽最大可能节约建设用地是当前急待解决的课题。
2、高速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高速公路建设逢山开路、涉水架桥,穿越田地村庄,环绕城镇等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非常突出。涉及到自然生态环境、人文景观保护、城乡群众生活和经济社会再发展,稍有疏忽,可能使自然景观失去原始状态,文物古迹遭到破坏、群众生活受到严重干扰,经济发展受到阻碍。例如上三高速公路、金丽温高速公路和龙丽龙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已多次引发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同三线瑞安段新居村段路基改桥事件、台缙高速公路叶家岙拆迁事件和壶镇姓汪村的上访事件等,都对建设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在高速公路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的全过程,强化科学管理、科学设计,始终树立科学发展观,保护好环境,着力打造和谐交通,把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是当前一个严峻的课题。
3、高速公路建设与运营安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速公路网的不断完善,汽车的保有量及高速公路交通量将急剧增加,交通安全问题将会越来越被社会重视。我国是人口大国,目前也是“交通事故大国”,对于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我省来说,当前交通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尤其是高速公路上的安全事故正处于多发时期,高速公路交通运营安全涉及人、车、路和环境,应该在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树立
“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理念,从设计、施工、运营管理上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运营安全性,减少事故发生率,降低生命财产损失。比如甬台温高速与上三高速交汇处的吴岙枢纽,由于设计上的缺陷,导致通车后发生多起恶性事故,后通过改善安全设施,运营安全性显著提高;上三高速公路新昌段,在开通之初,事故频发,后通过在落差较大的危险路段加高护栏,引起驾驶员的视线警觉并在防撞时提供有效的阻挡,在嵊州东二桥等重点防护路段,还增加了警告标志、防撞水马和爆闪灯等,上述措施改善了道路安全性,事故率明显降低。从全省高速公路事故统计来看(见下表),随着交通安全设施的不断完善,虽然高速公路里程在增多,但事故数量在逐步减少:
高速公路历年事故统计表
年份
上报事故数
死亡人数
200
41550
2200
5789
12006
644
318
注:
1、上报事故指有车辆损伤或人员伤亡的事故,不含轻微碰擦事故;
2、2006年数据为1~10月份的统计数据
(三)设计与管理存在的不足
1、基础工作方面
(1)勘察设计尚存在“深度不够,质量不高”的现象。原因主要是设计周期偏短,设计单位任务繁重,设计人员理念落后、对基础资料不够重视、设计方案比选深度不足、不注重细节设计等,导致设计文件深度达不到有关规定的要求,工程数量难以反映工程实际情况,技术方案与实际环境有出入等。
(2)设计管理和设计审查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审查深度不够。尚未制定出台设计管理办法、设计审查管理办法,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审查、施工图审查要点不够明确,编制单位内审不严,外部单位审查深度不够。主管部门对编制单位尚未形成有效的设计监管。同时设计审查人员数量、政策技术水平明显不足。
(3)前期阶段利益交织矛盾突出,在设计中不能统筹处理、把握全局,局部利益影响整个工程设计的大局。
2、管理方面
(1)有些国家法律、法规、规范及标准尚未全面落实,有些已经不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
(2)对前期工作的监管力度不大,对各地执行国家基建程序的稽查力度不够等。
(3)交通设计市场培育滞后,设计招投标没有有效开展。
3、人员素质
设计、施工、监理、咨询、建设单位等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对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熟悉理解以及业务水平等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对策研究与工作措施
从本质上讲,建设高质量的工程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确保和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就是最有效的资源节约。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勘察设计是公路建设的基础,是确保优质工程的前提。设计文件在很大程度上讲是项目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设计好坏关系到项目建设的成败。首先,设计方案决定了工程项目的规模、标准、路线走向、结构形式、投资概算等;其次,施工方案一般由设计方案决定,包括后期的运营管理在很多方面也受设计影响,因此设计好坏与资源消耗、环境影响及营运安全密切相关。科学合理的设计能够充分的利用资源、有效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障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营。因此,如何提升设计理念、有效地确保设计质量成为高速公路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从国外发展经验和我省的发展历程来看,只有通过科学管理和科学设计,才能确保设计质量不断提高,而科学管理就是确保设计质量,全面落实设计思想,抓好工程建设实施,确保有序运营的必要手段和保障,科学设计则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基础。
(一)科学管理
1、坚持理念创新
(1)树立全寿命成本理念
在以往的建设项目中,仅仅把节约成本理解为努力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是片面的。全寿命周期的成本不仅包括了工程建设成本,还要考虑工程完工以后的运营管理成本和养护维修成本。近两年来我省一些开通运营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出现了早期损坏现象,提前进入大修,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影响交通行业的社会形象和可持续发展。
树立全寿命成本的理念,必须坚持科学合理的经济设计理念,综合分析项目建设和后期运营、维修、养护成本。在可能的条件下,宁肯先期投入大一些,也要减少后期更大的成本投入,这样既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又避免日后由于维修、养护给运营带来的交通干扰,提高了社会及公众满意度,使高速公路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树立环保理念
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自然界不但支撑着人类物质生活,也丰富和充实着人类精神生活。因此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一定要爱护和保护自然,要树立“不破坏是最大的保护”的理念,坚持最大限度地保护、最小程度地破坏、最强力度地恢复,使工程建设顺应自然、融入自然,要把设计作为改善环境的促进因素,摒弃先破坏、后恢复的陋习,实现环境保护与公路建设并举、公路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和谐。
浙江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说法,浙江北部以平原为主,南部以丘陵为主,风景优美,自然环境的条件相当好,这对浙江来说是个宝贵的财富。与此同时这对设计也是个挑战,要求高速公路要尽可能减小对原生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持地形、地貌的自然性和稳定性。
近年来我省已建成的高速公路实际环保投资占工程总投资的2~6左右,对照交通部交通环保投资保障能力要求环保费用占基建投资的0.5~1,污染严重项目占3~4,可见我们对高速公路环保问题已日益重视,环保理念也在逐步完善,在设计中就充分考虑环保问题,如已列入交通部的示范工程和我省的创精品工程的黄衢南高速公路衢黄段在设计阶段就对路线、边坡防护方案、边沟设置等各个方面进行多方案的反复比选,力求以自然的、渐进的、连续的手法来选择、利用和创造景观,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展现和发挥自然环境的审美价值。环境保护工作我们有进步,但还有很多差距和不足,还有不少文章可做。
(3)树立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理念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因此安全是公路设计和建设需考虑的首要因素。安全包括工程实体安全和运行安全两方面。以往,我省对工程实体安全关注比较多,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运行安全因为牵涉因素多且变化大,包括人、车、路、环境和管理等多方面,相对隐性,在控制上有不确定性。提高运行安全、降低事故损失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多行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需要同时做好规范驾驶人行为、提高车辆性能、改善道路交通条件、严密交通组织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
对于高速公路建设来说,就是在设计阶段就要树立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理念,关注重点路段的运行安全。为此,我们参照交通部《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尝试对已经建成通车的金丽温高速公路、甬金高速公路及正在建设的诸永高速公路引入了“高速公路运营安全性评价”,对建成后的运行车速进行论证研究,以此确定实际运行的管理速度以及相应工程和管理措施,解决了设计车速不能如实反映实际车速的矛盾,这在全国也是走在前列,从实践的效果来看,效果非常好,运行安全性评价中运行车速理念的引入不仅提高了通行能力,节约高速公路使用者时间,更减少了事故,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也是为社会节约资源。
2、坚持技术政策创新
技术政策创新是转变理念,提高建设质量的有效手段。当前交通设计行业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标准规范的适应性问题。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标准规范很难全面做到各地区的针对性,而且科技发展迅速,标准规范某些地方显示出一定的滞后性。因此交通部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积极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标准,把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及时纳入标准规范,制定具有地区特色的地方标准,作为行业标准的补充。这是技术政策方面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们已经开展制定地方标准的工作,委托在我省高速公路设计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特别是省公安厅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完成了《浙江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要点》(试行),并于今年8月1日起试行。在该要点的编制中,除了对原有规范中有关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条件、设置形式等方面进行完善外,为尽可能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和事故的严重程度,提出了“主动”预防和“容错”的设计理念,引入了“路侧净区”、“隆声带”等新的交通安全设施。除此之外,《浙江省山区高速公路设计要点》、《浙江省高速公路软土处理设计要点》及《浙江省高速公路路面设计要点》也在编制当中,力图结合近年来对设计新理念的不断理解和在典型示范工程的实践,特别针对勘察设计过程中碰到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编写出符合我省特点的高速公路设计系列丛书,以便更好的指导设计,从全方位提升设计理念,为制定地方标准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结合在建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和舟山大陆连岛工程西堠门大桥与金塘大桥项目,已要求建设指挥部及时总结大桥建设的技术与经验,汇总编制具有浙江特色的海上建桥技术规范与标准,以指导今后我省的桥梁建设。
3、加强执行管理
制度本身就是一种规范,具有强制作用,加强制度建设是规范基建程序,提高建设质量的有力保障。目前制度建设中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1)加强勘察设计管理,全面推行设计招投标制度,对重点项目试行设计方案竞赛制度。
(2)建立健全设计审查管理制度,着重抓好两关:一关是设计单位自身内部质量责任制,如校对、审核;另一关是抓好行业管理审核、审查、监督制度,如完善公路、水运项目双审制、建立设计审查专家库等。
(3)贯彻交通部“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严格设计变更管理程序。
(4)严格执行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密切相关的环评、水保、安全性评估等基建程序,做到“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5)加强行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和行业间的沟通、配合,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实效性。
4、重视人员培训
为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理念,对设计、施工、咨询、建设单位的人员进行培训是必不可少的,除了进行必要的岗位培训之外,还邀请交通部或省内外专家进行交流、讲座,比如黄衢南高速公路衢黄段在设计阶段3次请部里的专家进行指导,灌输设计新理念;今年10月邀请部总工凤懋润同志专题介绍国内外路、桥建设的最新动态。明年还要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多举办学术活动和学术讲座,使从业人员及时掌握国内外的先进理念,先进技术。
(二)科学设计
科学设计方面主要从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和及时总结这三方面来入手。
1、科学决策
要做到科学设计,其前提是科学规划、科学决策。今年我厅组织编制了《浙江省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规划》和《浙江省国家高速公路网路线规划》。明确了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以及重点发展方向,关键要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指导性,重点抓好在规划指导下实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的科学决策。科学决策必须在深入调查、勘察,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作出决策,真正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为“十一五”期间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化交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奠定扎实的基础。
2、精心设计
(1)合理选线,灵活选用指标
路线选择的合理性往往决定了整个工程的成败。因此合理选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公路工程的“灵魂”。路线是一个项目的基础,一旦发生变化,不但影响到项目的工程规模和投资,而且还要影响到路网结构,甚至影响到区域路网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路线方案的确定要慎之又慎,应深入研究,多方案比较。根据黄衢南高速公路等设计的经验,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出要求做好选线工作:①合理确定走廊带和控制点,不仅要从地质、地形选线、还要从环保、城市规划角度选线,通过反复论证,从路线设计上避开了钱江源自然保护区;②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在选线时要统筹考虑建设、养护、运营的全过程,系统解决工程的耐久性,人车行驶的安全性,养护维修的可行性,防灾减灾的有效性,以及环境景观的协调性等问题;③以运行车速理论指导路线方案选择和路线设计,灵活运用技术指标,注重相邻路段线形指标的均衡性、合理性,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
在技术指标运用方面,关键是设计要综合考虑环境等各种要素,从细部入手,灵活选用指标,使设计更符合实际,更经济更安全。比如在黄衢南高速公路、诸永高速公路等山区高速公路的设计中要求设计在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量巨大且交通量较小的路段,考虑减窄硬路肩宽度,以减小开挖量,或防止因开挖过度而引发地质灾害,而在条件适合的路段增设港湾式停车带,以提高路侧的安全性。在杭浦高速公路的设计中,要求设计单位在边沟设计时克服传统习惯上的宽、大、深,特别是不论排水距离及汇水面积,全段落单一断面的传统做法,采取灵活自然的断面形式及尺寸,对原设计的倒梯形边沟进行优化设计,改为矩形边沟,仅此一项每公里就可节约土地约3亩。
(2)注重环保设计
在高速公路建设方案选择时,设计人员必须以建设环保型交通为目标,尽可能减少高填深挖。在2002年至2005年投入建设的1200多公里高速公路中,深挖路段43842m,占总里程的3.58,隧道路段182856m,占总里程的14.92。由此可见,我省在高速公路设计中,已考虑到使用隧道代替深挖路堑,以减小挖方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但从深挖路段所占总里程的比例看,还可以作进一步优化,将深挖路段长度减到最低限度。
设计阶段应全面考虑工程施工的环境保护。要求设计做到合理选择取、弃土场位置。对施工期造成的生态破坏采取“边施工,边恢复”的方式,对服务区、管理区、互通立交区、环境设施带、取弃土场进行生态恢复。
除此之外,在高速公路设计的其他环节中,也要求设计单位尽可能考虑环保问题,如:在服务区设计方面对设计单位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要求设计单位尽可能考虑废水回收及综合利用,尽可能考虑采用环保能源,如太阳能。
(3)抓好安全设计要点的贯彻
为确保高速公路运营安全,使设计人员认真贯彻《浙江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要点》,当务之急要抓好设计人员、行业管理人员、施工管理人员的宣贯工作,使他们了解要点、熟悉要点,灵活运用要点,搞好组织实施;其次,对照要点对于已经投入运营的高速公路要逐路逐段的比对,不足之处按照要点逐步完善。对于重点关注的路段,要求进行运行安全性专题评估,采取针对性改善措施。
3、强化设计总结
设计回访和项目后评价对建设项目决策、设计、施工和运营各阶段工作及其变化的成因,进行全面的跟踪、调查、分析和评价。为不断提高决策、设计、施工、管理水平,合理利用资金,提高投资效益,改进管理,节约资源和降低造价,制定相关政策等提供科学依据。
对于设计回访,已经要求设计单位制度化。对于项目后评价,已选取建成较早的沪杭高速公路进行了后评价工作,明年准备再选择几条有条件的高速公路进行后评价,要加快这方面的步伐。
三、结语
科学设计是基础,科学管理是保障,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才有可能打造出具有浙江特色的资源节约和环保型高速公路。
《省高速公路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省高速公路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第二篇:省高速公路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省高速公路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科学管理科学设计建设资源节约和环保型高速公路
通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期,我省的高速公路交通矛盾已经由得到缓解转向基本适应,下一步的目标任务既要加快发展,更要好中求快,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由“粗放”型发展转变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集约型发展。2006年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要突出抓好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要突出抓好环境,形成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2005年省委第三巡视组在我厅巡视后提出了:“要在降低成本、节约资源等方面作深入研究,努力做到科学设计、科学管理”。为了在交通建设行业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大力推行资源节约和环保型高速公路,全面提高工程的质量与耐久性,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适度超前”的原则,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建设道路,才能使高速公路建设在新的时期和形势下在发展内涵方面提升到更高水平。
一、我省高速公路发展与存在问题
(一)现状与发展趋势
改革开发以来,在历届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省交通厅党组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着力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到2005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866公里,位居全国第六,为我省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通过一大批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不仅改善了我省公路交通的状况,也总结摸索出一套具有浙江特色的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经验,涌现出一批技术先进、工程质量优良、项目管理科学、运营安全舒适的优良工程。目前,建设中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舟山大陆连岛工程西堠门大桥为世界第二、国内最大跨径的悬索桥,诸永高速公路7900多米长的括苍山隧道有“华东第一隧”之称。通过这些项目的建设,为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增加了新的亮点。
虽然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规划目标还有差距,还有繁重的建设任务。按照我省公路水路交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到2007年,在上届政府完成“四小时公路交通圈”的基础上(高速公路里程通车1307公里),完成“交通六大工程”中的高速网络工程,即再建高速公路1000-1200公里,实现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500公里以上,为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到2010年,浙江省公路水路交通与我省经济发展相适应,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500公里;到2015年,提前基本实现交通现代化,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4000~4500公里。
(二)发展中的问题与矛盾
我省是一个人口密集、资源相对不足、生态脆弱的省份,全省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增加,努力缓解资源不足的矛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确立了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如何在全省交通建设行业实现党中央的宏伟战略目标,是我们交通人面对的最大挑战。通过深入调研,我们认为当前我省高速公路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有:
1、高速公路建设与利用资源的矛盾
高速公路是公路交通主骨架,是交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高速公路建设要消耗多种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每公里占用大约80~100亩的土地。近几年,交通建设用地指标占全省各行业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的比例每年以10%的速度上升:由2003年10%上升到2005年的40%,其中绝大部分指标是用于高速公路建设。但我省是资源小省,一方面要继续加快高速公路建设,一方面资源紧缺,特别是土地资源,这是当前高速公路继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今年以来,许多市里无法做到高速公路用地占补平衡,已严重影响到现有11条在建项目的顺利实施,新的项目也难以开工上马。如何尽最大可能节约建设用地是当前急待解决的课题。
2、高速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高速公路建设逢山开路、涉水架桥,穿越田地村庄,环绕城镇等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非常突出。涉及到自然生态环境、人文景观保护、城乡群众生活和经济社会再发展,稍有疏忽,可能使自然景观失去原始状态,文物古迹遭到破坏、群众生活受到严重干扰,经济发展受到阻碍。例如上三高速公路、金丽温高速公路和龙丽龙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已多次引发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同三线瑞安段新居村段路基改桥事件、台缙高速公路叶家岙拆迁事件和壶镇姓汪村的上访事件等,都对建设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在高速公路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的全过程,强化科学管理、科学设计,始终树立科学发展观,保护好环境,着力打造和谐交通,把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是当前一个严峻的课题。
3、高速公路建设与运营安全的问题
随着经
第三篇:省高速公路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省高速公路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科学管理科学设计建设资源节约和环保型高速公路
通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期,我省的高速公路交通矛盾已经由得到缓解转向基本适应,下一步的目标任务既要加快发展,更要好中求快,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由“粗放”型发展转变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集约型发展。2006年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要突出抓好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要突出抓好环境,形成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2005年省委第三巡视组在我厅巡视后提出了:“要在降低成本、节约资源等方面作深入研究,努力做到科学设计、科学管理”。为了在交通建设行业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大力推行资源节约和环保型高速公路,全面提高工程的质量与耐久性,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适度超前”的原则,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建设道路,才能使高速公路建设在新的时期和形势下在发展内涵方面提升到更高水平。
一、我省高速公路发展与存在问题
(一)现状与发展趋势
改革开发以来,在历届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省交通厅党组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着力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到2005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866公里,位居全国第六,为我省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通过一大批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不仅改善了我省公路交通的状况,也摸索出一套具有浙江特色的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经验,涌现出一批技术先进、工程质量优良、项目管理科学、运营安全舒适的优良工程。目前,建设中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舟山大陆连岛工程西堠门大桥为世界第二、国内最大跨径的悬索桥,诸永高速公路7900多米长的括苍山隧道有“华东第一隧”之称。通过这些项目的建设,为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增加了新的亮点。
虽然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规划目标还有差距,还有繁重的建设任务。按照我省公路水路交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到2007年,在上届政府完成“四小时公路交通圈”的基础上(高速公路里程通车1307公里),完成“交通六大工程”中的高速网络工程,即再建高速公路1000-1200公里,实现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500公里以上,为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到2010年,浙江省公路水路交通与我省经济发展相适应,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500公里;到2015年,提前基本实现交通现代化,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4000~4500公里。
(二)发展中的问题与矛盾
我省是一个人口密集、资源相对不足、生态脆弱的省份,全省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增加,努力缓解资源不足的矛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确立了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如何在全省交通建设行业实现党中央的宏伟战略目标,是我们交通人面对的最大挑战。通过深入调研,我们认为当前我省高速公路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有:
1、高速公路建设与利用资源的矛盾
高速公路是公路交通主骨架,是交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高速公路建设要消耗多种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每公里占用大约80~100亩的土地。近几年,交通建设用地指标占全省各行业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的比例每年以10%的速度上升:由2003年10%上升到2005年的40%,其中绝大部分指标是用于高速公路建设。但我省是资源小省,一方面要继续加快高速公路建设,一方面资源紧缺,特别是土地资源,这是当前高速公路继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今年以来,许多市里无法做到高速公路用地占补平衡,已严重影响到现有11条在建项目的顺利实施,新的项目也难以开工上马。如何尽最大可能节约建设用地是当前急待解决的课题。
2、高速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高速公路建设逢山开路、涉水架桥,穿越田地村庄,环绕城镇等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非常突出。涉及到自然生态环境、人文景观保护、城乡群众生活和经济社会再发展,稍有疏忽,可能使自然景观失去原始状态,文物古迹遭到破坏、群众生活受到严重干扰,经济发展受到阻碍。例如上三高速公路、金丽温高速公路和龙丽龙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已多次引发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同三线瑞安段新居村段路基改桥事件、台缙高速公路叶家岙拆迁事件和壶镇姓汪村的上访事件等,都对建设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在高速公路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的全过程,强化科学管理、科学设计,始终树立科学发展观,保护好环境,着力打造和谐交通,把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是当前一个严峻的课题。
3、高速公路建设与运营安全的问题
随着经
济的发展和高速公路网的不断完善,汽车的保有量及高速公路交通量将急剧增加,交通安全问题将会越来越被社会重视。我国是人口大国,目前也是“交通事故大国”,对于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我省来说,当前交通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尤其是高速公路上的安全事故正处于多发时期,高速公路交通运营安全涉及人、车、路和环境,应该在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树立“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理念,从设计、施工、运营管理上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运营安全性,减少事故发生率,降低生命财产损失。比如甬台温高速与上三高速交汇处的吴岙枢纽,由于设计上的缺陷,导致通车后发生多起恶性事故,后通过改善安全设施,运营安全性显著提高;上三高速公路新昌段,在开通之初,事故频发,后通过在落差较大的危险路段加高护栏,引起驾驶员的视线警觉并在防撞时提供有效的阻挡,在嵊州东二桥等重点防护路段,还增加了警告标志、防撞水马和爆闪灯等,上述措施改善了道路安全性,事故率明显降低。从全省高速公路事故统计来看(见下表),随着交通安全设施的不断完善,虽然高速公路里程在增多,但事故数量在逐步减少:
高速公路历年事故统计表
年份
上报事故数
死亡人数
200
41550
2200
5789
12006
644
318
注:
1、上报事故指有车辆损伤或人员伤亡的事故,不含轻微碰擦事故;
2、2006年数据为1~10月份的统计数据
(三)设计与管理存在的不足
1、基础方面
(1)勘察设计尚存在“深度不够,质量不高”的现象。原因主要是设计周期偏短,设计单位任务繁重,设计人员理念落后、对基础资料不够重视、设计方案比选深度不足、不注重细节设计等,导致设计文件深度达不到有关规定的要求,工程数量难以反映工程实际情况,技术方案与实际环境有出入等。
(2)设计管理和设计审查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审查深度不够。尚未制定出台设计管理办法、设计审查管理办法,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审查、施工图审查要点不够明确,编制单位内审不严,外部单位审查深度不够。主管部门对编制单位尚未形成有效的设计监管。同时设计审查人员数量、政策技术水平明显不足。
(3)前期阶段利益交织矛盾突出,在设计中不能统筹处理、把握全局,局部利益影响整个工程设计的大局。
2、管理方面
(1)有些国家法律、法规、规范及标准尚未全面落实,有些已经不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
(2)对前期的监管力度不大,对各地执行国家基建程序的稽查力度不够等。
(3)交通设计市场培育滞后,设计招投标没有有效开展。
3、人员素质
设计、施工、监理、咨询、建设单位等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对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熟悉理解以及业务水平等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对策研究与措施
从本质上讲,建设高质量的工程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确保和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就是最有效的资源节约。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勘察设计是公路建设的基础,是确保优质工程的前提。设计文件在很大程度上讲是项目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设计好坏关系到项目建设的成败。首先,设计方案决定了工程项目的规模、标准、路线走向、结构形式、投资概算等;其次,施工方案一般由设计方案决定,包括后期的运营管理在很多方面也受设计影响,因此设计好坏与资源消耗、环境影响及营运安全密切相关。科学合理的设计能够充分的利用资源、有效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障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营。因此,如何提升设计理念、有效地确保设计质量成为高速公路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从国外发展经验和我省的发展历程来看,只有通过科学管理和科学设计,才能确保设计质量不断提高,而科学管理就是确保设计质量,全面落实设计思想,抓好工程建设实施,确保有序运营的必要手段和保障,科学设计则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基础。
(一)科学管理
1、坚持理念创新
(1)树立全寿命成本理念
在以往的建设项目中,仅仅把节约成本理解为努力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是片面的。全寿命周期的成本不仅包括了工程建设成本,还要考虑工程完工以后的运营管理成本和养护维修成本。近两年来我省一些开通运营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出现了早期损坏现象,提前进入大修,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影响交通行业的社会形象和可持续发展。
树立全寿命成本的理念,必须坚持科学合理的经济设计理念,综合分析项目建设和后期运营、维修、养护成本。在可能的条件下,宁肯先期投入大一些,也要减少后期更大的成本投入,这样既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又避免日后由于维修、养护给运营带来的交通干扰,提高了社会及公众满意度,使高速公路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树立环保理念
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自然界不但支撑着人类物质生活,也丰富和充实着人类精神生活。因此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一定要爱护和保护自然,要树立“不破坏是最大的保护”的理念,坚持最大限度地保护、最小程度地破坏、最强力度地恢复,使工程建设顺应自然、融入自然,要把设计作为改善环境的促进因素,摒弃先破坏、后恢复的陋习,实现环境保护与公路建设并举、公路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和谐。
浙江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说法,浙江北部以平原为主,南部以丘陵为主,风景优美,自然环境的条件相当好,这对浙江来说是个宝贵的财富。与此同时这对设计也是个挑战,要求高速公路要尽可能减小对原生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持地形、地貌的自然性和稳定性。
近年来我省已建成的高速公路实际环保投资占工程总投资的2~6左右,对照交通部交通环保投资保障能力要求环保费用占基建投资的0.5~1,污染严重项目占3~4,可见我们对高速公路环保问题已日益重视,环保理念也在逐步完善,在设计中就充分考虑环保问题,如已列入交通部的示范工程和我省的创精品工程的黄衢南高速公路衢黄段在设计阶段就对路线、边坡防护方案、边沟设置等各个方面进行多方案的反复比选,力求以自然的、渐进的、连续的手法来选择、利用和创造景观,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展现和发挥自然环境的审美价值。环境保护我们有进步,但还有很多差距和不足,还有不少文章可做。
(3)树立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理念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因此安全是公路设计和建设需考虑的首要因素。安全包括工程实体安全和运行安全两方面。以往,我省对工程实体安全关注比较多,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运行安全因为牵涉因素多且变化大,包括人、车、路、环境和管理等多方面,相对隐性,在控制上有不确定性。提高运行安全、降低事故损失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多行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需要同时做好规范驾驶人行为、提高车辆性能、改善道路交通条件、严密交通组织管理等多方面的。
对于高速公路建设来说,就是在设计阶段就要树立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理念,关注重点路段的运行安全。为此,我们参照交通部《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尝试对已经建成通车的金丽温高速公路、甬金高速公路及正在建设的诸永高速公路引入了“高速公路运营安全性评价”,对建成后的运行车速进行论证研究,以此确定实际运行的管理速度以及相应工程和管理措施,解决了设计车速不能如实反映实际车速的矛盾,这在全国也是走在前列,从实践的效果来看,效果非常好,运行安全性评价中运行车速理念的引入不仅提高了通行能力,节约高速公路使用者时间,更减少了事故,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也是为社会节约资源。
2、坚持技术政策创新
技术政策创新是转变理念,提高建设质量的有效手段。当前交通设计行业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标准规范的适应性问题。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标准规范很难全面做到各地区的针对性,而且科技发展迅速,标准规范某些地方显示出一定的滞后性。因此交通部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积极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标准,把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及时纳入标准规范,制定具有地区特色的地方标准,作为行业标准的补充。这是技术政策方面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一项重要。
我们已经开展制定地方标准的,委托在我省高速公路设计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特别是省公安厅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完成了《浙江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要点》(试行),并于今年8月1日起试行。在该要点的编制中,除了对原有规范中有关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条件、设置形式等方面进行完善外,为尽可能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和事故的严重程度,提出了“主动”预防和“容错”的设计理念,引入了“路侧净区”、“隆声带”等新的交通安全设施。除此之外,《浙江省山区高速公路设计要点》、《浙江省高速公路软土处理设计要点》及《浙江省高速公路路面设计要点》也在编制当中,力图结合近年来对设计新理念的不断理解和在典型示范工程的实践,特别针对勘察设计过程中碰到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编写出符合我省特点的高速公路设计系列丛书,以便更好的指导设计,从全方位提升设计理念,为制定地方标准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结合在建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和舟山大陆连岛工程西堠门大桥与金塘大桥项目,已要求建设指挥部及时大桥建设的技术与经验,汇总编制具有浙江特色的海上建桥技术规范与标准,以指导今后我省的桥梁建设。
3、加强执行管理
制度本身就是一种规范,具有强制作用,加强制度建设是规范基建程序,提高建设质量的有力保障。目前制度建设中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1)加强勘察设计管理,全面推行设计招投标制度,对重点项目试行设计方案竞赛制度。
(2)建立健全设计审查管理制度,着重抓好两关:一关是设计单位自身内部质量责任制,如校对、审核;另一关是抓好行业管理审核、审查、监督制度,如完善公路、水运项目双审制、建立设计审查专家库等。
(3)贯彻交通部“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严格设计变更管理程序。
(4)严格执行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密切相关的环评、水保、安全性评估等基建程序,做到“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5)加强行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和行业间的沟通、配合,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实效性。
4、重视人员培训
为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理念,对设计、施工、咨询、建设单位的人员进行培训是必不可少的,除了进行必要的岗位培训之外,还邀请交通部或省内外专家进行交流、讲座,比如黄衢南高速公路衢黄段在设计阶段3次请部里的专家进行指导,灌输设计新理念;今年10月邀请部总工凤懋润同志专题介绍国内外路、桥建设的最新动态。明年还要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多举办学术活动和学术讲座,使从业人员及时掌握国内外的先进理念,先进技术。
(二)科学设计
科学设计方面主要从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和及时这三方面来入手。
1、科学决策
要做到科学设计,其前提是科学规划、科学决策。今年我厅组织编制了《浙江省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规划》和《浙江省国家高速公路网路线规划》。明确了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以及重点发展方向,关键要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指导性,重点抓好在规划指导下实施重大项目前期的科学决策。科学决策必须在深入调查、勘察,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作出决策,真正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为“十一五”期间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化交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奠定扎实的基础。
2、精心设计
(1)合理选线,灵活选用指标
路线选择的合理性往往决定了整个工程的成败。因此合理选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公路工程的“灵魂”。路线是一个项目的基础,一旦发生变化,不但影响到项目的工程规模和投资,而且还要影响到路网结构,甚至影响到区域路网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路线方案的确定要慎之又慎,应深入研究,多方案比较。根据黄衢南高速公路等设计的经验,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出要求做好选线:①合理确定走廊带和控制点,不仅要从地质、地形选线、还要从环保、城市规划角度选线,通过反复论证,从路线设计上避开了钱江源自然保护区;②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在选线时要统筹考虑建设、养护、运营的全过程,系统解决工程的耐久性,人车行驶的安全性,养护维修的可行性,防灾减灾的有效性,以及环境景观的协调性等问题;③以运行车速理论指导路线方案选择和路线设计,灵活运用技术指标,注重相邻路段线形指标的均衡性、合理性,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
在技术指标运用方面,关键是设计要综合考虑环境等各种要素,从细部入手,灵活选用指标,使设计更符合实际,更经济更安全。比如在黄衢南高速公路、诸永高速公路等山区高速公路的设计中要求设计在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量巨大且交通量较小的路段,考虑减窄硬路肩宽度,以减小开挖量,或防止因开挖过度而引发地质灾害,而在条件适合的路段增设港湾式停车带,以提高路侧的安全性。在杭浦高速公路的设计中,要求设计单位在边沟设计时克服传统习惯上的宽、大、深,特别是不论排水距离及汇水面积,全段落单一断面的传统做法,采取灵活自然的断面形式及尺寸,对原设计的倒梯形边沟进行优化设计,改为矩形边沟,仅此一项每公里就可节约土地约3亩。
(2)注重环保设计
在高速公路建设方案选择时,设计人员必须以建设环保型交通为目标,尽可能减少高填深挖。在2002年至2005年投入建设的1200多公里高速公路中,深挖路段43842m,占总里程的3.58,隧道路段182856m,占总里程的14.92。由此可见,我省在高速公路设计中,已考虑到使用隧道代替深挖路堑,以减小挖方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但从深挖路段所占总里程的比例看,还可以作进一步优化,将深挖路段长度减到最低限度。
设计阶段应全面考虑工程施工的环境保护。要求设计做到合理选择取、弃土场位置。对施工期造成的生态破坏采取“边施工,边恢复”的方式,对服务区、管理区、互通立交区、环境设施带、取弃土场进行生态恢复。
除此之外,在高速公路设计的其他环节中,也要求设计单位尽可能考虑环保问题,如:在服务区设计方面对设计单位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要求设计单位尽可能考虑废水回收及综合利用,尽可能考虑采用环保能源,如太阳能。
(3)抓好安全设计要点的贯彻
为确保高速公路运营安全,使设计人员认真贯彻《浙江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要点》,当务之急要抓好设计人员、行业管理人员、施工管理人员的宣贯,使他们了解要点、熟悉要点,灵活运用要点,搞好组织实施;其次,对照要点对于已经投入运营的高速公路要逐路逐段的比对,不足之处按照要点逐步完善。对于重点关注的路段,要求进行运行安全性专题评估,采取针对性改善措施。
3、强化设计
设计回访和项目后评价对建设项目决策、设计、施工和运营各阶段及其变化的成因,进行全面的跟踪、调查、分析和评价。为不断提高决策、设计、施工、管理水平,合理利用资金,提高投资效益,改进管理,节约资源和降低造价,制定相关政策等提供科学依据。
对于设计回访,已经要求设计单位制度化。对于项目后评价,已选取建成较早的沪杭高速公路进行了后评价,明年准备再选择几条有条件的高速公路进行后评价,要加快这方面的步伐。
三、结语
科学设计是基础,科学管理是保障,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才有可能打造出具有浙江特色的资源节约和环保型高速公路。
《省高速公路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第2页)》来源于网,欢迎阅读省高速公路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第2页)。uGp
济的发展和高速公路网的不断完善,汽车的保有量及高速公路交通量将急剧增加,交通安全问题将会越来越被社会重视。我国是人口大国,目前也是“交通事故大国”,对于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我省来说,当前交通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尤其是高速公路上的安全事故正处于多发时期,高速公路交通运营安全涉及人、车、路和环境,应该在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树立“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理念,从设计、施工、运营管理上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运营安全性,减少事故发生率,降低生命财产损失。比如甬台温高速与上三高速交汇处的吴岙枢纽,由于设计上的缺陷,导致通车后发生多起恶性事故,后通过改善安全设施,运营安全性显著提高;上三高速公路新昌段,在开通之初,事故频发,后通过在落差较大的危险路段加高护栏,引起驾驶员的视线警觉并在防撞时提供有效的阻挡,在嵊州东二桥等重点防护路段,还增加了警告标志、防撞水马和爆闪灯等,上述措施改善了道路安全性,事故率明显降低。从全省高速公路事故统计来看(见下表),随着交通安全设施的不断完善,虽然高速公路里程在增多,但事故数量在逐步减少:
高速公路历年事故统计表
年份
上报事故数
死亡人数
200
41550
2200
5789
12006
644
318
注:
1、上报事故指有车辆损伤或人员伤亡的事故,不含轻微碰擦事故;
2、2006年数据为1~10月份的统计数据
(三)设计与管理存在的不足
1、基础方面
(1)勘察设计尚存在“深度不够,质量不高”的现象。原因主要是设计周期偏短,设计单位任务繁重,设计人员理念落后、对基础资料不够重视、设计方案比选深度不足、不注重细节设计等,导致设计文件深度达不到有关规定的要求,工程数量难以反映工程实际情况,技术方案与实际环境有出入等。
(2)设计管理和设计审查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审查深度不够。尚未制定出台设计管理办法、设计审查管理办法,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审查、施工图审查要点不够明确,编制单位内审不严,外部单位审查深度不够。主管部门对编制单位尚未形成有效的设计监管。同时设计审查人员数量、政策技术水平明显不足。
(3)前期阶段利益交织矛盾突出,在设计中不能统筹处理、把握全局,局部利益影响整个工程设计的大局。
2、管理方面
(1)有些国家法律、法规、规范及标准尚未全面落实,有些已经不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
(2)对前期的监管力度不大,对各地执行国家基建程序的稽查力度不够等。
(3)交通设计市场培育滞后,设计招投标没有有效开展。
3、人员素质
设计、施工、监理、咨询、建设单位等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对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熟悉理解以及业务水平等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对策研究与措施
从本质上讲,建设高质量的工程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确保和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就是最有效的资源节约。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勘察设计是公路建设的基础,是确保优质工程的前提。设计文件在很大程度上讲是项目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设计好坏关系到项目建设的成败。首先,设计方案决定了工程项目的规模、标准、路线走向、结构形式、投资概算等;其次,施工方案一般由设计方案决定,包括后期的运营管理在很多方面也受设计影响,因此设计好坏与资源消耗、环境影响及营运安全密切相关。科学合理的设计能够充分的利用资源、有效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障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营。因此,如何提升设计理念、有效地确保设计质量成为高速公路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从国外发展经验和我省的发展历程来看,只有通过科学管理和科学设计,才能确保设计质量不断提高,而科学管理就是确保设计质量,全面落实设计思想,抓好工程建设实施,确保有序运营的必要手段和保障,科学设计则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基础。
(一)科学管理
1、坚持理念创新
(1)树立全寿命成本理念
在以往的建设项目中,仅仅把节约成本理解为努力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是片面的。全寿命周期的成本不仅包括了工程建设成本,还要考虑工程完工以后的运营管理成本和养护维修成本。近两年来我省一些开通运营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出现了早期损坏现象,提前进入大修,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影响交通行业的社会形象和可持续发展。
树立全寿命成本的理念,必须坚持科学合理的经济设计理念,综合分析项目建设和后期运营、维修、养护成本。在可能的条件下,宁肯先期投入大一些,也要减少后期更大的成本投入,这样既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又避免日后由于维修、养护给运营带来的交通干扰,提高了社会及公众满意度,使高速公路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树立环保理念
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自然界不但支撑着人类物质生活,也丰富和充实着人类精神生活。因此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一定要爱护和保护自然,要树立“不破坏是最大的保护”的理念,坚持最大限度地保护、最小程度地破坏、最强力度地恢复,使工程建设顺应自然、融入自然,要把设计作为改善环境的促进因素,摒弃先破坏、后恢复的陋习,实现环境保护与公路建设并举、公路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和谐。
浙江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说法,浙江北部以平原为主,南部以丘陵为主,风景优美,自然环境的条件相当好,这对浙江来说是个宝贵的财富。与此同时这对设计也是个挑战,要求高速公路要尽可能减小对原生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持地形、地貌的自然性和稳定性。
近年来我省已建成的高速公路实际环保投资占工程总投资的2~6左右,对照交通部交通环保投资保障能力要求环保费用占基建投资的0.5~1,污染严重项目占3~4,可见我们对高速公路环保问题已日益重视,环保理念也在逐步完善,在设计中就充分考虑环保问题,如已列入交通部的示范工程和我省的创精品工程的黄衢南高速公路衢黄段在设计阶段就对路线、边坡防护方案、边沟设置等各个方面进行多方案的反复比选,力求以自然的、渐进的、连续的手法来选择、利用和创造景观,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展现和发挥自然环境的审美价值。环境保护我们有进步,但还有很多差距和不足,还有不少文章可做。
(3)树立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理念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因此安全是公路设计和建设需考虑的首要因素。安全包括工程实体安全和运行安全两方面。以往,我省对工程实体安全关注比较多,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运行安全因为牵涉因素多且变化大,包括人、车、路、环境和管理等多方面,相对隐性,在控制上有不确定性。提高运行安全、降低事故损失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多行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需要同时做好规范驾驶人行为、提高车辆性能、改善道路交通条件、严密交通组织管理等多方面的。
对于高速公路建设来说,就是在设计阶段就要树立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理念,关注重点路段的运行安全。为此,我们参照交通部《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尝试对已经建成通车的金丽温高速公路、甬金高速公路及正在建设的诸永高速公路引入了“高速公路运营安全性评价”,对建成后的运行车速进行论证研究,以此确定实际运行的管理速度以及相应工程和管理措施,解决了设计车速不能如实反映实际车速的矛盾,这在全国也是走在前列,从实践的效果来看,效果非常好,运行安全性评价中运行车速理念的引入不仅提高了通行能力,节约高速公路使用者时间,更减少了事故,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也是为社会节约资源。
2、坚持技术政策创新
技术政策创新是转变理念,提高建设质量的有效手段。当前交通设计行业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标准规范的适应性问题。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标准规范很难全面做到各地区的针对性,而且科技发展迅速,标准规范某些地方显示出一定的滞后性。因此交通部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积极引进、消化
和吸收国外标准,把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及时纳入标准规范,制定具有地区特色的地方标准,作为行业标准的补充。这是技术政策方面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一项重要。
我们已经开展制定地方标准的,委托在我省高速公路设计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特别是省公安厅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完成了《浙江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要点》(试行),并于今年8月1日起试行。在该要点的编制中,除了对原有规范中有关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条件、设置形式等方面进行完善外,为尽可能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和事故的严重程度,提出了“主动”预防和“容错”的设计理念,引入了“路侧净区”、“隆声带”等新的交通安全设施。除此之外,《浙江省山区高速公路设计要点》、《浙江省高速公路软土处理设计要点》及《浙江省高速公路路面设计要点》也在编制当中,力图结合近年来对设计新理念的不断理解和在典型示范工程的实践,特别针对勘察设计过程中碰到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编写出符合我省特点的高速公路设计系列丛书,以便更好的指导设计,从全方位提升设计理念,为制定地方标准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结合在建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和舟山大陆连岛工程西堠门大桥与金塘大桥项目,已要求建设指挥部及时大桥建设的技术与经验,汇总编制具有浙江特色的海上建桥技术规范与标准,以指导今后我省的桥梁建设。
3、加强执行管理
制度本身就是一种规范,具有强制作用,加强制度建设是规范基建程序,提高建设质量的有力保障。目前制度建设中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1)加强勘察设计管理,全面推行设计招投标制度,对重点项目试行设计方案竞赛制度。
(2)建立健全设计审查管理制度,着重抓好两关:一关是设计单位自身内部质量责任制,如校对、审核;另一关是抓好行业管理审核、审查、监督制度,如完善公路、水运项目双审制、建立设计审查专家库等。
(3)贯彻交通部“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严格设计变更管理程序。
(4)严格执行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密切相关的环评、水保、安全性评估等基建程序,做到“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5)加强行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和行业间的沟通、配合,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实效性。
4、重视人员培训
为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理念,对设计、施工、咨询、建设单位的人员进行培训是必不可少的,除了进行必要的岗位培训之外,还邀请交通部或省内外专家进行交流、讲座,比如黄衢南高速公路衢黄段在设计阶段3次请部里的专家进行指导,灌输设计新理念;今年10月邀请部总工凤懋润同志专题介绍国内外路、桥建设的最新动态。明年还要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多举办学术活动和学术讲座,使从业人员及时掌握国内外的先进理念,先进技术。
(二)科学设计
科学设计方面主要从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和及时这三方面来入手。
1、科学决策
要做到科学设计,其前提是科学规划、科学决策。今年我厅组织编制了《浙江省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规划》和《浙江省国家高速公路网路线规划》。明确了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以及重点发展方向,关键要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指导性,重点抓好在规划指导下实施重大项目前期的科学决策。科学决策必须在深入调查、勘察,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作出决策,真正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为“十一五”期间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化交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奠定扎实的基础。
2、精心设计
(1)合理选线,灵活选用指标
路线选择的合理性往往决定了整个工程的成败。因此合理选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公路工程的“灵魂”。路线是一个项目的基础,一旦发生变化,不但影响到项目的工程规模和投资,而且还要影响到路网结构,甚至影响到区域路网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路线方案的确定要慎之又慎,应深入研究,多方案比较。根据黄衢南高速公路等设计的经验,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出要求做好选线:①合理确定走廊带和控制点,不仅要从地质、地形选线、还要从环保、城市规划角度选线,通过反复论证,从路线设计上避开了钱江源自然保护区;②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在选线时要统筹考虑建设、养护、运营的全过程,系统解决工程的耐久性,人车行驶的安全性,养护维修的可行性,防灾减灾的有效性,以及环境景观的协调性等问题;③以运行车速理论指导路线方案选择和路线设计,灵活运用技术指标,注重相邻路段线形指标的均衡性、合理性,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
在技术指标运用方面,关键是设计要综合考虑环境等各种要素,从细部入手,灵活选用指标,使设计更符合实际,更经济更安全。比如在黄衢南高速公路、诸永高速公路等山区高速公路的设计中要求设计在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量巨大且交通量较小的路段,考虑减窄硬路肩宽度,以减小开挖量,或防止因开挖过度而引发地质灾害,而在条件适合的路段增设港湾式停车带,以提高路侧的安全性。在杭浦高速公路的设计中,要求设计单位在边沟设计时克服传统习惯上的宽、大、深,特别是不论排水距离及汇水面积,全段落单一断面的传统做法,采取灵活自然的断面形式及尺寸,对原设计的倒梯形边沟进行优化设计,改为矩形边沟,仅此一项每公里就可节约土地约3亩。
(2)注重环保设计
在高速公路建设方案选择时,设计人员必须以建设环保型交通为目标,尽可能减少高填深挖。在2002年至2005年投入建设的1200多公里高速公路中,深挖路段43842m,占总里程的3.58,隧道路段182856m,占总里程的14.92。由此可见,我省在高速公路设计中,已考虑到使用隧道代替深挖路堑,以减小挖方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但从深挖路段所占总里程的比例看,还可以作进一步优化,将深挖路段长度减到最低限度。
设计阶段应全面考虑工程施工的环境保护。要求设计做到合理选择取、弃土场位置。对施工期造成的生态破坏采取“边施工,边恢复”的方式,对服务区、管理区、互通立交区、环境设施带、取弃土场进行生态恢复。
除此之外,在高速公路设计的其他环节中,也要求设计单位尽可能考虑环保问题,如:在服务区设计方面对设计单位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要求设计单位尽可能考虑废水回收及综合利用,尽可能考虑采用环保能源,如太阳能。
(3)抓好安全设计要点的贯彻
为确保高速公路运营安全,使设计人员认真贯彻《浙江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要点》,当务之急要抓好设计人员、行业管理人员、施工管理人员的宣贯,使他们了解要点、熟悉要点,灵活运用要点,搞好组织实施;其次,对照要点对于已经投入运营的高速公路要逐路逐段的比对,不足之处按照要点逐步完善。对于重点关注的路段,要求进行运行安全性专题评估,采取针对性改善措施。
3、强化设计
设计回访和项目后评价对建设项目决策、设计、施工和运营各阶段及其变化的成因,进行全面的跟踪、调查、分析和评价。为不断提高决策、设计、施工、管理水平,合理利用资金,提高投资效益,改进管理,节约资源和降低造价,制定相关政策等提供科学依据。
对于设计回访,已经要求设计单位制度化。对于项目后评价,已选取建成较早的沪杭高速公路进行了后评价,明年准备再选择几条有条件的高速公路进行后评价,要加快这方面的步伐。
三、结语
科学设计是基础,科学管理是保障,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才有可能打造出具有浙江特色的资源节约和环保型高速公路。
《省高速公路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第3页)》来源于网,欢迎阅读省高速公路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第3页)。uGp
第四篇:省高速公路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省高速公路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省高速公路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2007-12-15 20:58:16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省高速公路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省高速公路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2)文章标题:省高速公路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科学管理科学设计建设资源节约和环保型高速公路
通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期,我省的高速公路交通矛盾已经由得到缓解转向基本适应,下一步的目标任务既要加快发展,更要好中求快,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由“粗放”型发展转变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集约型发展。2006年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要突出抓好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要突出抓好环境,形成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2005年省委第三巡视组在我厅巡视后提出了:“要在降低成本、节约资源等方面作深入研究,努力做到科学设计、科学管理”。为了在交通建设行业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大力推行资源节约和环保型高速公路,全面提高工程的质量与耐久性,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适度超前”的原则,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建设道路,才能使高速公路建设在新的时期和形势下在发展内涵方面提升到更高水平。
一、我省高速公路发展与存在问题
(一)现状与发展趋势 改革开发以来,在历届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省交通厅党组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着力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到2005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866公里,位居全国第六,为我省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通过一大批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不仅
改善了我省公路交通的状况,也总结摸索出一套具有浙江特色的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经验,涌现出一批技术先进、工程质量优良、项目管理科学、运营安全舒适的优良工程。目前,建设中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舟山大陆连岛工程西堠门大桥为世界第二、国内最大跨径的悬索桥,诸永高速公路7900多米长的括苍山隧道有“华东第一隧”之称。通过这些项目的建设,为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增加了新的亮点。虽然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规划目标还有差距,还有繁重的建设任务。按照我省公路水路交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到2007年,在上届政府完成“四小时公路交通圈”的基础上(高速公路里程通车1307公里),完成“交通六大工程”中的高速网络工程,即再建高速公路1000-1200公里,实现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500公里以上,为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到2010年,浙江省公路水路交通与
我省经济发展相适应,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500公里;到2015年,提前基本实现交通现代化,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4000~4500公里。
(二)发展中的问题与矛盾
我省是一个人口密集、资源相对不足、生态脆弱的省份,全省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增加,努力缓解资源不足的矛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确立了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如何在全省交通建设行业实现党中央的宏伟战略目标,是我们交通人面对的最大挑战。通过深入调研,我们认为当前我省高速公路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有:
1、高速公路建设与利用资源的矛盾 高速公路是公路交通主骨架,是交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经济社
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高速公路建设要消耗多种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每公里占用大约80~100亩的土地。近几年,交通建设用地指标占全省各行业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的比例每年以10%的速度上升:由2003年10%上升到2005年的40%,其中绝大部分指标是用于高速公路建设。但我省是资源小省,一方面要继续加快高速公路建设,一方面资源紧缺,特别是土地资源,这是当前高速公路继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今年以来,许多市里无法做到高速公路用地占补平衡,已严重影响到现有11条在建项目的顺利实施,新的项目也难以开工上马。如何尽最大可能节约建设用地是当前急待解决的课题。
2、高速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高速公路建设逢山开路、涉水架桥,穿越田地村庄,环绕城镇等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非常突出。涉及到自然生态环境、人文景观保护、城乡群众生活和经济社会再发展,稍有疏忽,可能使自然景观
失去原始状态,文物古迹遭到破坏、群众生活受到严重干扰,经济发展受到阻碍。例如上三高速公路、金丽温高速公路和龙丽龙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已多次引发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同三线瑞安段新居村段路基改桥事件、台缙高速公路叶家岙拆迁事件和壶镇姓汪村的上访事件等,都对建设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在高速公路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的全过程,强化科学管理、科学设计,始终树立科学发展观,保护好环境,着力打造和谐交通,把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是当前一个严峻的课题。
3、高速公路建设与运营安全的问题 随着经
省高速公路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第五篇:现代农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随着近几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已初步形成了优质稻米、优质水果、优质茶叶、优质苎麻和养殖业等几大支柱产业。去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62.6亿元,同比增长4.5%,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405元,比上年增长11.6%。可以说**农业经济与10年
前相比,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我们还应该清楚地看到**农业在总体上的小规模、高成本、低效益的传统生产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得到有效建立,城乡之间的差距并没有得到真正地缩小。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农业市场化的新形势,如何实现**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迫切需要我们作深入分析和研究,迎对金融危机,积极寻找对策,及时对症下药,变困难为机遇。在此,我们对**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面进行了一次认真的调查和摸底。
一、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一)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据全面统计,2008年全县粮食产量75.3万吨,比上年增加4.2万吨,增长5.9%;油菜籽产量8.7万吨,比上年增加0.5万吨,增长5.1%;棉花产量13290吨,比上年增加2274吨,增长20.7%;茶叶产量4350吨,比上年增加68吨,增长1.6%;柑桔产量98500吨,比上年增加8217吨,增长9.1%。牲猪出栏115.79万头,比上年增加1.2万头,增长1.0%;水产品产量4.3万吨,比去年增加0.02吨,增长0.5%。
(二)特色农业发展呈区域化。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全县农林牧渔各业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迅猛,目前**已形成了优质稻米、特色水果、优质苎麻、畜禽养殖、大叶茶四大高效特色农业产业。盘塘、马鬃岭、漆河、黄甲铺的优质柑桔、黄甲铺、理公港、太平桥的优质苎麻,枫树、青林、漳江、深水港的畜禽养殖、太平铺、茶庵铺的大叶茶,牛车河、瓦尔岗的不上火辣椒等均达到一定的规模。**县已成为中南五省最大的蛋鸡养殖基地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中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等。
(三)农产品知名度不断提升。2008年,**县有古洞春、腾琼2家企业的4个名牌产品茶叶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全县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个数分别达13个和18个;陬福牌大米、三尖牌鸡蛋通过国家无公害产品认证,认证总个数达9个;义哥牛肉、佳奇桂花糖、蜀中情特色食品获第十届省农博会金奖;“康多利”茶油和菜油,获得湖南省农博会金奖、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等称号。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发展。全县初步形成以优势产业为依托和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发展格局,并呈现出规模化迅速扩张趋势。2008年,新培育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产值过千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21家,总数居全市第一。湘鲁万福、三尖农牧两家龙头企业成为全省农业产业化现场会全市唯一的县级参观点。全县共有杰新纺织、明月油脂、四喜养殖、跃宇竹业、金果果蔬等8家规模出口企业,出口基地12万亩,年出口创汇2723万元,比上年增长9%。主要出口品种有棉布、桔片罐头、竹地板等,远销美国、欧盟、新加坡、南非等国家和地区。引资新建了总投资为4000万元的腾琼野茶神粉厂,项目投产后,茶农从茶叶中获得的收入将由以前的每亩不足2000元提高到5000元以上。新引进了**市文源林业开发有限公司,积极对接国家油茶产业开发政策,发展壮大**县油茶产业。
(五)农业合作组织不断壮大。2008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4个,使全县农民专业组织总数达104个,合作社成员达3.1万人,带动农户15.6万户,户平年纯收入4.5万元。三江禽业养殖专业合作社辐射范围扩展到周边地市及湖北、重庆、江西等省市,被列为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验交流参观点,被国家确定为全国百个合作组织示范单位之一,得到了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赞扬。
(六)农业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积极抓住国家加大对“三农”投入的机遇,结合新农村建设,2008年共向上争取农村安全饮水、农村电网改造、农村沼气等农业投资项目33个,到位资金16400万元,比上年增加3800万元,增长30%,有效地扩大了资金投入,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二、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瓶颈
(一)资源制约。**农业资源是有限的。**县农用耕地128.1万亩,82.23万农业人口中有劳动力47.95万,人平耕地1.56亩,开发潜力十分有限。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土地资源日趋减少,形势比较严峻。在农业资源紧缺的同时,部分地方土地掠夺性经营,粗放式耕种仍然存在、农业生态比较脆弱、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制约日渐突出。
(二)市场制约。多年来政府培育的优质水稻、优秀水果、优质茶叶、优质油菜、优质苎麻、名优生猪等特色
产业,随着全国农产品质量的普遍提高,大中城市纷纷抬高市场准入门槛,对**农产品质量和营销提出了更高要求,再加上缺乏市场经验,科技及信息知识相对比较匮乏,对生产、流通、销售中遇到的问题很难做出合理的判断和科学的选择。
(三)科技制约。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部分农业生产服务部门人员很难做到有充足的精力主动为农服务。尽管农业部门
多次组织农技人员开展了农业科技攻关、生产技术服务等,但辐射带动和应用推广效益并不十分明显。
(四)素质制约。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据统计,2008年底,全县47.95万农村劳动力中约22.9万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或转移到二、三产业和城镇就业,致使农村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在年龄和文化知识结构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人口和户数比例在逐步增大,这种低素质、弱体力的农村劳动力,导致了传统农业、粗放经营的恶性循环,必然会对推广普及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带来很大影响,延缓了现代农业的推进步伐。
(五)投入制约。由于目前生产资料价格偏高、农产品价格回落,对农业的投入有所减少。县乡财政困难难以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发展现代农业;其次是农民收入水平差距较大,收入低者缺钱投入,收入高者不愿投入,而把有限的资金转移到城镇购房或伴君(子女)读书等方面。这些因素致使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塘、堰、库、堤等维修受阻。
三、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一)稳定粮食生产,巩固传统农业。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发展的首位,抓住当前国家扶持力度大的机遇,加强宣传,强化服务,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确保全县粮食种植面积210万亩以上,双季稻复种面积增加到150万亩以上,力争更多投入,多争单产、多争总产。
(二)抓住市场前景,壮大特色农业。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强技术指导和示范基地建设,抓好市场对接工作,按照“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壮大蛋鸡养殖、生猪养殖、纺织、糖业、果业、竹业、油脂、茶叶、苎麻、富硒柑桔、鲁胡子辣椒、现代烟草、康多利茶油菜油、猪鬃加工等特色产业,并充分利用冬闲田,扶持发展油菜种植等冬季农业。重点扶持发展古洞春、滕琼茶叶有限公司,发挥特色,合理扩建销售点,将太平铺、茶庵铺两地建成全省茶叶重点乡镇;大力扶持发展湘鲁万福有限公司,扩大品牌效应,构建产、销一体化,促进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
(三)依托本地优势,创精品牌农业。以全面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巩固、培育、做大、做强、做优一批特色农产品。充分利用展示展销会等各类平台,大力开展品牌创建活动,依托**绿色生态、革命老区等特色优势,创古洞春大叶茶、腾琼野茶王、金信竹业、跃宇竹业、富硒柑桔、康多利茶油菜油、鲁胡子辣椒、**土鸡等农业品牌,提高**县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努力打造成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名牌产品。
(四)加大监管力度,构建绿色农业。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加工、流通环节全程监控,切实加强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同时加强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监管,积极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及物理防治技术,大力推行无公害的生态农业模式,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重点将优质稻、富硒柑桔等农产品发展成为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五)健全协会组织,提升合作农业。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协会等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以提升水平为重点,加大科技、管理、资金等方面的扶持服务力度,进一步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依法、规范发展。围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努力打造一批管理规范、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使之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
(六)结合旅游开发,发展观光农业。坚持因地制宜、树立特色、科学发展的原则,发展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抓住**“武陵渔川”沅水风光带开发、桃花源旅游开发的契机,以特色基地、特色农产品为依托,突破一、二、三产业界限,在县城郊区、桃花源旅游区、特色产业区等地采取农业园区型、休闲体验型、科普教育型、资源景观型、特色农产品型、“农家乐”型等模式,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让广大群众不仅可以观光、采果、采茶、体验农作和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还可以住宿、度假和游乐。茶庵铺镇松阳坪可利用茶园基地被确定为国家级无公害茶叶基地的先决条件,借助“**野茶王地理标志品牌保护”的东风,弘扬茶文化、提升茶品味、创“茶叶生态园、观光休闲园”的观光农业。
(七)提高执法水平,加强法治农业。加大对《农业法》、《种子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涉农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贯彻力度,进一步强化农业部门行政执法的主体地位。整合资源,积极推进种子、农药、肥料和农业环境、基本农田保护、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植物新品种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和农产品检验检测等执法,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而切实提高执法效率和执法水平,树立农业部门依法行政的良好形象。
(八)建立流通体系,形成市场农业。围绕城乡一体化做文章,培育发展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扶持农民中介流通组织,培育农村经纪人,完善市场机制。着眼于消费需求,城乡两个市场互动,通过在产区建立生产基地,在销售区建立配送中心和网络化连锁超市,构建农户、生产基地、批发市场、配送中心、连锁超市紧密结合的生产加工销售网络,形成完整的流通链条。
(九)加强农民培训,创高科技农业。农民是现代农业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综合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现代农业的兴衰成败。因此,我们应把全面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核心任务来抓。一要强化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重点抓好科技专业大户、农村致富带头人、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切实增强农民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本领。二要强化新型农民培训。着重加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和流通等方面培训,努力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目前,**县计划并正在培训1800名耕整机手,有力地推动了农业机械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