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语文》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检测

时间:2019-05-15 09:03: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语文》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检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语文》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检测》。

第一篇:新课程《语文》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检测

新课程《语文》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检测

命题人:成湛湘

一、(共24分,每题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剖析(pāo)犀利(xī)宽恕(shù)抑扬顿挫(cuò)

B、绯红(fēi)尴尬(gān)诘责(jié)广袤无垠(yín)

C、滞留(zhì)绰号(chuō)黝黑(yŏu)深恶痛绝(wù)

D、匿名(nì)粗糙(zào)禁锢(gù)杳无音讯(yăo)

2、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莎莉文小姐先教会我从那粗壮的树木,那细嫩的草叶,还有我妹妹的那双小手领略美的享受,然后才教我画地球的形状。

B、如果我学的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的了一点点的待人接物的和气,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C、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发出甜密密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

D、繁华似锦的夏季来临,莎莉文小姐牵着我的手慢步在田纳河的岸边。

3、对下列词语或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适值(正好)不逊(谦逊)标志(漂亮)油光可鉴(照)...

B、炽热(极)匿名(隐藏)诘责(质问)藏污纳垢(脏东西)....

C、深邃(深远)落第(考试不及格)轩昂(高大)不可名状(说)...

D、觅食(寻找)绯红(红色)禁锢(束缚)广袤无垠(边)....

4、下面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小宁在语文课上答错了一个题目,弄得面红耳赤,声名狼藉。....

B、我们的班长德高望重,这次被评为全市优秀干部。....

C、老师告诫我们,学习必须踏踏实实,勤奋刻苦,不能骄傲自满。..

D、我们一定要把教室打扫干净,这是老师赋予我们的任务。..

5、下面加点词语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踩气球的游戏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

②有的人发明了火箭,有的人无所事事,游戏一生。

B、①读名著,第一遍最好很快地读完;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

②他刚放下碗,嘴里还咀嚼着什么。..

C、①杨二嫂手提包袱回娘家。..

②李小明期中考试没考好,老师叫他放下包袱,争取期末考出优秀成绩。..

D、①被顶撞一下,甚至她发一顿火,他并不计较...

②我现在不和你计较,等你消气以后再谈...

6、下列作家作品搭配有误的一组是

A、《藤野先生》——鲁迅——《朝花夕拾》

B、胡适——现代——《尝试集》

C、列夫•托尔斯泰——苏联——《战争与和平》

D、《再塑生命》——海伦•凯勒——美国

二、(共10分)

7、根据提示写出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1),松柏有本性。

(2)海内存知己。

8、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小王要去参加市里的朗读比赛,为此每晚都练习得很晚。有一天,邻居李伯伯对他说:“小王,你学习可真刻苦,每晚十二点多了,你还大声读什么。”小王谦虚地说:“李伯伯过奖了,我还差得远呢,还需要努力。”

(1)李伯伯说话要强调的意思是:。

(2)小王理解的意思是:。

(3)如果你是小王,适当的回答应该是:。

9、续写下面的句子,使它与前句的内容与句式协调一致。

如果你是一棵树,就洒下一片阴凉。

三、(共46分,第16、19题各3分,其余每题4分)

(一)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0——14题

A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料总是和我一样。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后来大嫂、二嫂都生了儿子了,她们生气时便打骂孩子来出气,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别人听。我母亲只装作没听见。有时候,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或到左邻右舍大嫂家去坐一会儿,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每个嫂子一生气,往往十天半月不歇,天天走进走出,板着脸,咬着嘴,打骂小孩子出气。我母亲只忍耐着,忍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这一天的天明时,她就不起床,轻轻地哭一场。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丈夫,哭自己命苦,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她刚哭时,声音很低,渐渐哭出声来。我醒了起来劝她,她不肯住。这时候,我总听得见前堂(二嫂住前堂东房)或后堂(大嫂住后堂西房)有一扇门开了,一个嫂子走出房向厨房走去。不多一会儿,那位嫂子来敲我们的房门了。我开了房门,她走进来,捧着一碗热茶,送到我母亲床前,劝她止哭,请她喝口热茶。我母亲慢慢停住哭声,伸手接了茶碗。那位嫂子站着劝一会儿,才退出去。没有一句话提到什么人,也没有一个字提到这十天半月来的气脸,然而各人心里明白,泡茶进来的嫂子总是那十天半个月来闹气的人。

奇怪得很,这一哭之后,至少有一两个月的太平清静的日子。

B.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有什么好处给他。这句话传到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10、从选文可以看出,母亲性格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答:

11、将“①我母亲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和“②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这两句话放入原文中合适的位置上。

A句:

B句:

12、母亲在遇到难处理的问题时,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你认为这种方式好不好?说说理由。

13、从母亲身上,作者学到了什么?

14、简要谈谈人的母亲有什么特点?你从母亲身上学到了哪些做人的道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21题

“我的讲义①,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②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

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反映着,向我和蔼地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

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中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15、文中第①处“讲义”是指,第②处“讲义”是指。

16、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吃了一惊”是因为藤野先生为“我”添改讲义,一直到教完他所担任的功课。

B、“不安”是因为讲义中有那么多的脱漏和错误,让老师费神。

C、“感激”是因为藤野先生对“我”的热情关心。

D、“这样一直继续”表明藤野先生给“我”改讲义,是自始至终的自觉行为,而不是偶而为之。

17、文中“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一句中的“不但”、“连”能否删去,为什么?

18、“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一句在结构上具有什么作用,文中哪些内容体现出“我那时不太用功”和“很任性”?

19、对“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一句话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我”虽然出了错误,但这个错误很小。

B、藤野先生告诉“我”错在哪里。

C、错“一点”就发现并指出,说明先生治学的严谨负责。

D、表明先生对“我”期望很高,所以要求也十分严格。

20、“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好看些”。既然“好看”,为什么还要批评?用原文回答)

21、选文写了“我”与藤野先生交往中和两个典型事例,表现了藤野先生的精神。

四、(20分)

22、作文:用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形式介绍你或你熟悉的一个人,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200字。

新课程《语文》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检测答案

一、1、B;

2、A;

3、B;

4、C;

5、D;

6、C;

二、7、(1)岂不罹凝寒(2)天涯若比邻;

8、(1)十二点多了,你这样会影响别人休息。(2)李伯伯在表扬自己;(3)李伯伯,影响你休息了,很抱歉,对不起。

9、略

三、10、气量大,性子好,最仁慈,最温和,也有些刚气;

11、A句:我母亲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B句: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12、早晨不起床,轻轻哭一场;不骂任何人,只哭自己命苦,丈夫死得早,没有管;这种方式好,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13、做人的道理。怎样待人接物,怎样处理问题,多动脑筋,与人为善,柔中有刚等。

14、(言之有理即可)

15、讲课内容讲义稿

16、A;

17、不能删,删去就没有递进的意味,也不能突出藤野先生诲人不倦和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

18、承接抄讲义有脱漏和文法错误,对藤野先生改解剖图口服心不服;

19、A;

20、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样的的,我们没法改换它;

21、添改讲义和关于解剖图的谈话;诲人不倦、治学严谨;

四、略

第二篇:八年级下第一单元语文检测试题

八年级下第一单元语文综合试题

班级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14分)

1、选出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A.呻吟(shēng xíng)蜿蜒(yán)掠起(luè)秀颀(qí)

B.晕圈(yùn)纵横决荡(hèng)外壳(ké)奇崛(jué)

C.琢磨(zhuó)盎然(àng)臭味(xiù)伫立(zhù)

D.酒酿(niàng)迸溅(bìng)犀利(xī)丰腴(yú)

2、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伊拉克战争中,最让全世界文史专家痛不欲生的是伊拉克国家博物馆惨遭洗劫和破坏。

B.在防治非典的过程中,我国一大批高科技医疗设备应运而生,如红外线测温仪、隔离式救护车、护士助手机器人等。

C.杨凡今年数学奥赛夺得全国一等奖,真是骇人听闻。

D.学习上遇到了问题,我们一定要不耻下问,虚心向老师请教。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颗怎样固执而又简单的心啊?

B、你让我谈谈怎么回事?我也不知道怎么谈才好。

C、《敬业与乐业》是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的作品,文章告诉读者对待“业”必须保持“趣味”和“责任心”。

D、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通过阅读第五单元的几篇文章,使我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环境和谐相处。

B.听到几位华人拾贝者在英国遇难的消息,我的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

C.伊拉克局势能不能稳定下来,是联合国工作人员返回巴格达的基本条件。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是载入中华民族史册的不朽盛事。

5、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是()

A.《紫藤萝瀑布》一文的作者是宗璞,原名冯钟璞,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的女儿,文章通过描写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点明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人生哲理。

B.《海燕》的作者是高尔基,前苏联作家,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剧本《小市民》。本文借海燕象征当时敢于直面沙皇暴行、奋勇斗争的革命先驱,描写恐惧胆怯的“海鸥”、“海鸭”、“企鹅”,是为了反衬海燕的英姿。

C.《石榴》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茅盾写的一篇状物抒情的优美散文。本文抓住了石榴的外在特征来写,如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同时还赋予了石榴内在的特征,如质朴隽逸的风度、不畏炎阳直射的品格,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精神等。

D.《马说》的作者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杂说》。

二、能力应用题

.6、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7分)

根据国家环保局的一项调查,在被统计的131条流经城市的河流中,严重污染的有36条,重度污染的有21条。全国532条主要河流中,有436条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市河流的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挥发酚、氨氮和汞等。其中有机类属严重污染,三氮类属重度污染,重金属为轻度污染。目前中国约有一半城市市区的地下水污染严重,地下水质呈下降趋势。

(1)从上面的文字中,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2分)

(2)上面的这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2分)

(3)右图是为合格桶装饮用水加贴的“质量安全标志”。请仔细观察后,写一段说明文字。(注:质量安全的英文书写为Quality Safety)(3分)

(1)(2分)我国河流污染严重。(2)(2分)列数字、分类别(3)(3分)质量安全标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标志的主体部分是大写英文字母“QS”,标志的下方是中文字样“质量安全”。其中QS是英文Quality Safety(质量安全)的缩写。(说明内容2分,说明顺序1分。)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汉语方言有些已趋于萎缩和衰亡。

为了抢救和保护各地的方言,2008年10月,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启动。对此举措,同学们有着自己的看法。甲同学说:“我觉得我家乡的方言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有效保护,将使她永远年轻。”乙同学说:“应当大力推广普通话,‘抢救方言’没有必要。”丙同学说:“对什么时代了,还讲方言?太土气了!”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信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你觉得‘方言’应该保护,还是应该摒弃呢?请发表你的看法,并说说理由。(3分)

.三、阅读与理解(46分)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按要求作答。(13分)

永有某氏者,畏日①,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馀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撒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①古人迷信,相信日子有吉凶,怕犯日讳而不敢随意举动,称为畏日。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生岁直子()室无完器()..

假五六猫()购僮罗捕之()..

6、用“/ ” 为下面一个句子标出停顿。(2分)

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7、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1)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2)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8、本文是柳宗元贬居永州期间写的寓言讽刺小品《三戒》中的一篇小寓言。你认为本文寓意何在?(3分)

(二)、阅读《向日葵》,完成20-24题。(13分)

向日葵

张抗抗

从天山下来,已是傍晚时分,阳光依然炽烈,亮得显眼。从很远的地方就望见了那一大片向日葵海洋,像是天边扑腾着一群金色羽毛的大鸟。

车渐斩驶近,你喜欢你兴奋,大家都想起了梵高,朋友说停车照相吧,这么美丽这么灿烂的向日葵,我们也该作一回向阳花儿了。

秘密就是在那一刻被突然揭开的。

太阳西下,阳光已在公路的西侧停留了整整一个下午,它给了那一大片向日葵足够的时间改换方向,如果向日葵确实有围着太阳旋转的天性,应该是完全来得及付诸行动的。

然而,那一大片向日葵花,却依然无动于衷,纹丝不动,固执地颔首朝东,只将那一圈圈绿色的蒂盘对着西斜的太阳。它的姿势同上午相比,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它甚至没有一丁点儿想要跟着阳光旋转的那种意思,一株株粗壮的葵干笔挺地伫立着,用那个沉甸甸的花盘后脑勺,拒绝了阳光的亲吻。

夕阳逼近,金黄色的花瓣背面被阳光照得通体透亮,发出纯金般的光泽。像是无数面迎风招展的小黄旗,将那整片向日葵地的上空都辉映出一片升腾的金光。

它宁可迎着风,也不愿迎着阳光么?

呵,这是一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

那众所周知的向阳花儿,莫非竟是一个弥天大谎么?

究竟是天下的向日葵,根本从来就没有围着太阳旋转的习性,还是这天山脚下的向日葵,忽然改变了它的遗传基因,成为一个叛逆的例外?

或许是阳光的亮度和吸引力不够么?可在阳光下你明明睁不开眼。

难道是土地贫瘠使得它心有余而力不足么?可它们一棵棵都健壮如树。

也许是那些成熟的向日葵种籽太沉重了,它的花盘,也即脑子里装了太多的东西,它们就不愿再盲从了么?可它们似乎还年轻,新鲜活泼的花瓣一朵朵一片片抖擞着,正轻轻松松地翘首顾盼,那么欣欣向荣,快快活活的样子。它们背对着太阳的时候,仍是高傲地扬着脑袋,没有丝毫谄媚的谦卑。

那么,它们一定是一些从异域引进的特殊品种,被天山的雪水滋养,变成了向日葵种群中的异类?可当你咀嚼那些并无异味的香喷喷的葵花籽,你还能区分它们么?

于是你胡乱猜测:也许以往所见那些一株单立的向日葵,它需要竭力迎合阳光,来驱赶孤独,权作它的伙伴或是信仰;那么若是一群向日葵呢?当它们形成了向日葵群体之时,便互相手拉着手,一齐勇敢地抬起头来了。

它们是一个不再低头的集体。当你再次凝视它们的时候,你发现那偌大一片向日葵林子的边边角角,竟然没有一株,哪怕是一株瘦弱或是低矮的向日葵,悄悄地迎着阳光凑上脸去。它们始终保持这样挺拔的站姿,一直到明天太阳再度升起,一直到它们的帽檐纷纷干枯飘落,一直到最后被镰刀砍倒。

当它们的后脑勺终于沉重坠地,那是花盘里的种籽真正熟透的日子。

然而你却不得不也背对着它们,在夕阳里重新上路。

天山脚下那一大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就这样逆着光亮,在你的影册里留下了一株株直立而模糊的背影。

20、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出第3段加点的“秘密”和第9段加点的“弥天大谎”在文中的含义。(2分)

秘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弥天大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作者笔下的向日葵具有怎样的个性?你喜欢这种个性吗?请说明你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假设你是向日葵身边的一株小草,你会对向日葵说些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阅读下面的语段,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3分)

在海底世界里,有一种会给自己造“房子”的动物,它们能从自己的身体里分泌出石灰质,作为建筑材料来建造“房子”,用做自己的栖身之地,这些动物就是贝类。因为它们的身体柔软,所以归属于软体动物。它们建造的“房子”就是那些五光十色的贝壳。然而,在软体动物的家族中却有一种能够吐墨的动物叫乌贼。因为它能吐墨,所以也叫墨鱼。要说乌贼也是贝类,这就很难使人相信了。事实上,乌贼的确属于贝类。它的房子造到了自己体内,叫内骨胳——也叫“海螵蛸”,是一种很好的药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篇:八年级下第一单元试题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姓名:

班级:

总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在自然环境中,各种生物和他们周围的阳光、空气、水、土壤及气候等一起,组成了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在其中,各种生物之间()

A.互相孤立

B.互相矛盾

C.互相竞争蚕食

D.互相作用、互相依存

2.下列自然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有

()

①森林草场、飞禽走兽、五谷鱼虾

②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水资源

③石油、煤炭、天然气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3.地球上的万物之母是()

A.水

B.空气

C.土地

D.矿产 4.我们常说,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因为()

①大自然是人类的主宰

②大自然孕育了人类的生命

③大自然无私地养育着人类

④大自然赐予人类富足的生活

⑤人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创造着诗意的人生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5.漫画《地球的渐变》形象地反映了()

A、人口迅速增长是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B、我国生态环境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

C、全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恶化问题

D、资源短缺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

6.雨果说“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也是冷酷的屠夫”,这启示我们()

①大自然既善良又凶残,不可捉摸

②破坏大自然必受惩罚

③不保护好周围的环境,必将带来灾难

④人类必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7.我国七大水系中有一半河段被有机物或重金属污染,86%的城市河段水质污染超标,全国35个较大的淡水湖,有17个遭到严重污染这些情况表明

()

A.我国环境恶化的趋势不可遏制

B.发展经济必然要带来环境污染

C.可以选择“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路子 D.我国的环境污染情况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我们经常在报纸上看到这样的新闻标题:“倒卖野生动物被判10年刑”、“小鸟是我们的亲密朋友”、“贩卖虎肉xx被告共判了30 年”、“XX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据此回答8—9题

8、这说明()

A.所有的野生动物都不允许捕杀

B.野生动植物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C.我们要保护野生动植物

D.所有的野生植物都不允许砍伐

9.我们之所以要采取各种措施保护野生动植物,是因为()

A.保护它们可以获得经济利益

B.它们比人类更强大

C.人类要靠它生存

D.他们与我们是同住在一个星球的朋友

10.“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不能兼顾②对大自然只是一味索取,必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③要在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④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在修建青藏铁路过程中,对跨越可可西里、楚玛尔河等自然保护区的路段,采取了绕道行进、设置野生动物活动通道等措施,之所以这样做是()

①人类可以任意改造和利用生态环境 ②人类的生存不需要依赖生态环境

③破坏生态环境最终会危害人类的生存 ④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①③

12.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到201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为此,我们必须做到()

①每个公民都能自觉参与“节能减排”行动②把“节能减排”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③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④抵制浪费资源及破坏环境的做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国家体育馆

国家游泳中心

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了“绿色奥运”的口号。在奥运场馆建设中,资源节约成为最醒目的绿色理念之一。国家体育馆 “鸟巢”采用太阳能来补充照明,利用地热资源来制冷采暖;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泡泡装”白天最高可以减少照明能耗的50%,专门的雨水回收系统一年可回收雨国家体育馆 “鸟巢”水一万吨。据此回答13——14题。

13.奥运会工程建设中,把节约和环保落实到每一项工程,这反映了()

①办绿色环保奥运,是中国承办2008年奥运会确定的新理念之一

②节能和环保,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话题,也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

③在奥运会上展示中国在节能环保领域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 ④ 北京是个水资源和能源短缺的城市,是不得已而为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14.如果我们作为奥运会观众之一,下列有利于节能和环保的是

()①在观众席上不乱丢杂物

②使用太阳能电池

③有秩序迅速退场,减少场内电器使用时间④多乘公交车和地铁,少乘私家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小张同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创建绿色环保学校”活动。他的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该活动要求的是()

A、针对学校食堂废气污染的问题向校长提出整改建议

B、积极参加“我为校园添新绿”的征文比赛

C、在学校草坪上竖立“小草微微笑,走路请绕道”的标语牌

D、每天打扫清洁区卫生,并将垃圾倒进河里让水冲走

二、多项选择题

(每题3分,共 27分)

16.自然资源对人类的巨大作用有

()

A.提供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B.是可以任意索取的宝库

C.提供人类生活需要的物质

D.提供人类工农业需要的原料和能源

17.下列属于我们关爱和呵护珍稀野生动植物的原因的是

()

A.人和各种生命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B.为了维护和保持生态平衡

C.我们的食物主要来源于珍稀野生动植物

D.珍稀野生动植物是与我们同住一个地球家园的朋友 18.下列措施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

A.重视资源的回收和利用

B.禁止开发资源 C.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D.垃圾分类处理 19.有一则公益广告其画面变化是这样的:“森→林→木→?”这则广告告诉我们()

A.我国森林资源日益减少

B.我国森林资源减少是由于人口快速增长造成

C.由于我国人口快速增长,为解决粮食问题,必然毁林造田 D.我国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20.20世纪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这些历史变迁反映了我国

()

A.水资源短缺

B.水资源污染日益严重 C.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D.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形势 21.在美国,学生的课本重复利用,一本教科书平均使用5年。在韩国,一次性台布和洗漱品早已绝迹。日本发明了一次性筷子,但严禁砍伐本国的树木做一次性木筷。以上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有

()

A.必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B.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C.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约有限的资源

D.中国地大物博,没有必要节约不重要的资源 22.2007年以来,广西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活动,集中整治城乡环境,这项活动有利于()

A.改善城乡的环境

B.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C.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D.实施可持续发展 23.以“绿色课程、绿色管理、绿色生活、绿色校园”为基本目标的创建“绿色学校”活动,目前正在我国广泛展开,创建绿色学校能够

()

A.有助于师生认识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B.营造优美校园环境,有助于师生身体健康

C.能有效节能节水节电 提高资源利用率

D.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关系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我们

在开

()

A.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B.提高环保意识 C.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 D.拒绝用一切木制的学习、生活用品

三、非选择题(共31 分)

25.什么叫生物多样性?并简述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6分)

26.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地球,离不开地球中丰富的自然资源,离不开地球良好的自然环境,但是,现在地球的脸变得千疮百孔,地球母亲在呻吟!地球上人类的大自然朋友在哭泣!请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的脸变得千疮百孔表现在哪里?(3分)

(2)造成地球的脸千疮百孔的原因是什么?(3分)

(3)针对上述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3分)

27.福娃是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其色彩与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来源于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它们的造型融入了鱼、大熊猫、藏羚羊、燕子以及奥林匹克圣火的形象。它的创作首次把地位和人结合起来,强调了人与动物、自然界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的理念。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有一些人和地区的做法与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创作理念不相符。请举出三例。

(3分)

(2)为实践“人与动物、自然界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的理念”。你认为我国应该如何去做。(5分)

28.2009年元旦前夕,校园内的贺卡像雪花般飞向四面八方,面对此景,某校八年级(10提出倡议:“少写一张贺卡,多植一棵树;放眼未来世界,共创美好家园。”并希望全笑学生在课余时间留心一下,伸一伸手,弯一弯腰,见到废纸、酒瓶、塑料袋就捡起来,卖给废品收购站,然后将所得的钱捐给希望工程,资助失学儿童。仅半个月,他们就捐款1000多元。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3分)

(2)为了创造一个美好的家园,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能做些什么?(5分)

四、实践与探究(共12 分)

29.2008年1月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塑料购物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自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1)我国为什么要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3分)

(2)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应坚持怎样的基本国策、战略、发展观?(2分)

(3)为了既减少“白色污染”、又方便人们购物,请你为商场(超市)提几点好的建议。(3分)

(4)为减少“白色污染”,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做?(4分)

一.1.D 2.A

3.C

4.C

5.A 6.D

7.D 8.B

9.D 10.B 11.C 12.C 13.A 14.D 15.D 二.16.ACD

17.ABD 18.ACD 19.ABD 20.BD

21.ABC

22.ABCD 23. ABCD 24.ABC 二.25.(1)生物多样想是指地球生物圈中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2)生物多样性是生命支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维持着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

26.(1)资源枯竭:物种减少,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能源匮乏;环境被破坏:水资源严重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等。

(2)人口众多,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人类生活生产向自然排放各种废弃物。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控制人口增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27.(1)略。(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资源和环境法律知识的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健全法律法规,严惩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

28.(1)说明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青少年也有保护环境的义务。(2)①积极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②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树立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家园。我们多种植花草树木、搞好环境卫生、营造优美的生活环境,保护鸟类、节约水电、回收废旧电池、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宣传环保知识等,都是我们可以身体力行的活动。③参与并推动社区环境保护,关注并积极投身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去;④调查本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并向有关部门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三.29.(1)①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资源浪费损失十分严重。我国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塑料购物袋。由于过量使用以及回收不到位因素,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②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塑料袋难以分解,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3)免费为顾客提供布袋、纸袋或简易的竹篮。加强对塑料购物袋的循环使用和回收再利用等。

(4)我们青少年要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要不用或少用塑料购物袋,不随意丢弃并积极回收废弃的塑料购物袋,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积极选用绿色、环保的购物袋;要向周围群众广泛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性,宣传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重要意义,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

第四篇:八年级下第一单元音乐教案

八年级下学期音乐单元计划

指导思想

一、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切实掌握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掌握音乐工作重心及部署,制定音乐教学计划。要研究音乐教材,分析每个单元重难点,为安排教学进度打下基础。分析每个班学生的思想情况、学习态度、学习兴趣、音乐知识、音乐技能基础。做到上课之前认真备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运用新课程理念进行 教学,做到寓教于乐。

课堂教学

二、(一)唱歌部分唱歌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有感情的歌唱,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与歌曲有关的情景教学,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风格和情绪,进而引导学生用音乐表现手段,来表现音乐的情感和风格,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速度、力度、音色、节奏等方面的特点对歌曲进行处理。启发鼓励学生对歌曲艺术处理

上进行创造性尝试。对于唱歌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紧抠教学大纲,教唱书本上的歌曲。1、教唱曲谱,培养学生视听能力。

2、每学一首歌,要巩固、练习、复习、检查,让每个学生都3 能够表演唱。、尝试合唱教学,让学生体会多声部音乐魅力。欣赏部分

(二)、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音乐各种表现要素,如旋律、1节奏、速度、力度、音程、和声、曲式等等。能够引导学生从音高、速度、力度等感性的认识阶段,逐步进入和声、曲式、音乐体裁方面的理性认识阶段,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进而提高鉴赏水平。使学生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的丰富和满唤起并陶冶情感,、2

足。)学科教学进度 音乐 八)年级((容 内 学 教 月日 周次 至 日29 月2 1 我和你 日6 月3 欣赏:《我们是冠军》《奥林匹克号角》 日13 月3 至 日 7 月3 2 至 日14 月3 3 欣赏:《生命之杯》 日20 月3 摇篮曲 日27 月3 21 月3 4 至 日 至 日28 月3 5 大调弦乐小夜曲》《鳟鱼》G欣赏:《 日3 月4 打只山歌过横排 日10 月4 至 日 4 月4 6 7 至 日11 月4 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日17 月4 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巴蜀山歌》 日24 月4 至 日18 月4 8 25 月4 9 至 日 期中考试 日1 月5 五一日8 月5 至 日 2 月5 10 至 日 9 月5 11 欣赏:《花儿与少年》 日15 月5 樱花 日22 月5 5 12 至 日16 月 至 日23 月5 13 欣赏:《深情》《小河的呼唤》 日29 月5 欣赏:《鹦鹉》《像花儿一样》 日5 月6 日30 月5 14 至 至 日 6 月6 15 这一封书信来的巧 日12 月6 唱脸谱 日19 月6 至 日13 月6 16 6 17 至 日20 月 大漠之夜26 日 月6 随心唱响 日3 月7 至 日27 月6 18 日 4 月7 19 至7 月 日10 期末考试

生《 时课一第》杯之命 一授课

授课教八 年级 音乐 学科 综合 课型 李艳秋 课时 时间 师育教用不同的审美视觉欣赏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形式的代表性作品,念 理感受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探究音乐与生活、音乐与国家、音乐与民族文 化的联系,进而理解和尊重世界音乐文化,树立多元文化价值观。届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歌曲共四句歌词,言简意赅29《我和你》是第 学 教 析 分世纪人类21却触动了人们心灵深处渴望温馨、友善和友情的情感,表达了共同的“和谐”与“和平”的奥运理念。整堂课通过学唱和音乐欣赏活动,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树立锻炼身体、强健体质、报效祖国的意识。设 预、能够对教材中体育盛会音乐作品感兴趣,积极参加欣赏、演唱和交1 标 目 流等活动。、欣赏和演唱《我和你》、《我们是冠军》两首歌曲,感受和体验歌2 曲的音乐风格与特点,了解歌曲的类别与作用。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准确表现出歌曲宁静而又蕴含激情的情绪与意境。学 教 点 重教 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准确表现出歌曲宁静而又蕴含激情的情绪与意境。学 点 难 多媒体课件、钢琴、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学 教 具 用准备 预设时间分 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配 组织教学 教、师生问好!1声发做生学

分钟2、发声练习:2 过

新课教学

练习

一、《我和你》 导入课题1.师生交流,了解奥运知识。a.师生交流感导入新课,分钟5播放课件,回顾b.届奥运29 观看视频 受意境 场景。.初听歌曲2 播放视频,欣赏《我和你》a.为加深印象,表演,体会情感。

简介歌曲创作背景及演唱b.做曲歌好学 分钟6 者 准备 轻声哼lu用、教师弹奏歌曲旋律c 唱 教师范唱3.感受拍子 分钟3乐音随生学 能谱识高提 简单律动 弹奏旋律,视唱歌谱4.相出找辨听

加深印象力,旋似相和同 学唱歌曲5.分钟3 歌唱视并律气息流咬字吐字清晰、要求: 谱 畅。分钟5 歌唱求要按 难点突破重、词、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6

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歌唱演整完 多种形式曲,表现歌曲。演唱歌曲,、英文演唱7 分钟5 教师纠错指导。a.演文英试尝 教师带唱第二段英文歌词b.唱

二、《我们是冠军》 分钟3、简介歌曲背景,聆听歌曲1 聆听演唱 视频,感受情绪。、跟琴演唱旋律。把握好歌2 分钟8 曲节奏。、集体演唱。3 拓展延伸 完成“实践与创作”第一题 课堂小结 我和你,无论无论肤色,我们拥有同样的希望和种族,不单单是竞技“奥运”梦想。体育,更凸显了“友谊第一,分钟2就让我们的境界,比赛第二”一起强健体一起从现在做起,魄,传递奥运精神吧 板 书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时课 二 第》 杯之命生 《

一授课 授课教 李艳秋 八 年级 音乐 学科 欣赏 课型 课时 时间 师育教用不同的审美视觉欣赏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形式的代表性作品,感

念 理受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探究音乐与生活、音乐与国家、音乐与民族文化的联 系,进而理解和尊重世界音乐文化,树立多元文化价值观。届奥运会而创作23年在美国洛杉矶召开的第1984《奥林匹克号角》是为 学 教 析 分的。作者是约翰。威廉姆斯,乐曲分为三段,情绪高亢激昂,向全世界传递着年以后,几乎在每1984友谊和激情,鼓舞着运动健儿积极进取,奋力拼搏,自

届奥运会的开幕式(闭幕式)或为运动员颁奖仪式上都能听到这首乐曲。设 预、通过欣赏,使学生对奥林匹克运动有更一步的了解,培养学生不怕困难1 标 目 刻苦学习的精神。、熟悉音乐中比较突出的演奏乐器,并能聆听乐器的音色。2

、能够分辨不同乐段中表现的不同情绪。3 学 教聆听音乐中的演奏乐器 点 重 学 教 分辨音乐中不同的段落 点 难 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多媒体课件 学 教 具 用准备 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预设时间分配 组织教学 复习演唱《我和你》。曲歌对深加 复习演唱 教 分钟3 新课教学 学

一、导入的《我和你》 过 我们再次走进奥林匹今天,印象 程 《奥感受那震撼人心的音乐克,林匹克号角》。

二、初听音乐、初听音乐,感受音乐的1 情绪。情品作受感学生感受音乐

分钟

10、复听音乐,思考乐曲在2 情绪上可以分为几部分? 绪情绪并思考问、教师简介作品背景 3 题

三、分段聆听 学生聆听

(一)聆听第一乐段。你感受到了听第一段,、1

分钟20 什么? 小结:乐曲以雄壮、嘹亮熟悉主奏乐学生听辨第一 的号角音调开始,催人奋进,仿佛宣告,奥林扑克运动会来感受器音色,乐段的主奏乐 开了大幕。音乐情绪 器及情绪 你听出这一段的主奏乐、2 小号 器是什么? 完整欣赏第一乐段。、3

(二)聆听第二乐段、1你感受欣赏第二乐段,到了什么情绪? 你听再次聆听此乐段,、2 出情绪跟第一乐段有什么区 学生听辨第二 别? 乐段的主奏乐 这段音乐的主奏乐器是、3 什么?(弦乐)器及情绪,并 小结:这段音乐主要是弦 与第一乐段作 深情婉转,节奏舒展,乐主奏,音乐还能听见铜管乐器的号角 比较 音调,两个主题相互呼应,好 似在回忆奥林匹克运动走过的 曲折历史。

(三)聆听第三乐段 情绪上有听这一乐段,、1 什么变化了? 你听到了再仔细聆听,、2 学生听辨并回 什么乐器在演奏(低音鼓)

这一主题出现了几次仿、3 答问题 佛看到了什么(反复出现,好 像期待这奥运英雄的诞生)、完整欣赏第三乐段4

(四)欣赏第四乐段、聆听这一乐段,你听到1 了什么主题?(第一和第二主 题)、这两段主题交替出现的2(比力度上有什么变化?时候,学生在教师引 单一主题的时候增强)导下听辨并回、再听,你听到了什么乐3 器节奏鲜明地出现了?(小军 答问题 鼓)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小结:情绪逐渐高涨,仿佛人 们对奥运英雄地盼望之情日益 高涨。

乐曲在哪个主再听音乐,、4

题上结束?(第一主题)

五、完整欣赏全曲 完整聆听

《奥林匹克颂》

一、奥运会会歌简介。

二、结合“实践与创作”聆听 作品。

三、讨论演唱形式、风格、声 聆听、讨论 音特点,探讨蕴含的情感和文 化。分钟7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时课 三 第》 杯之命生 《

一授课教授课 综合 课型 李艳秋 八 年级 音乐 学科 师 课时 时间育教用不同的审美视觉欣赏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形式的代表性作品,感

理 念受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探究音乐与生活、音乐与国家、音乐与民族文化的联 系,进而理解和尊重世界音乐文化,树立多元文化价值观。,并获得全球(Vuelve)年专辑《让爱继续》1998该歌曲选自瑞奇·马汀 学 教析 分年法国世界杯的另一首主题曲。“生命1998个国家单曲排行的冠军,也是30 成为很多足球节目用来烘托气氛的第一选用在世界杯之后也传播甚广,之杯” 曲目。歌曲中的鼓乐节奏和号角奏鸣都颇为煽情。体验作品特有的音乐风格、设 预 探讨内含于歌曲的情感和音乐文化。音乐特点,标 目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和表现形式,体会乐器与力度、乐器色彩与力度等的 学 教 点 重 关系。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和表现形式,体会乐器与力度、乐器色彩与力度等的 学 教 关系。点 难 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学 教 具 用 备 准 预设时间分配 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组织教学 复习演唱《我和你》、《我们 教 分钟6 是冠军》。学 新课教学 过

年世界杯比赛录1998欣赏

一、学生随音乐哼 程 像,简介世界杯主题歌。分钟6 段旋律B唱

二、复听歌曲并思考、力度变化?1 的曲歌受感、歌曲的表现形式。2 和绪情乐音 分钟12(主奏乐器与伴奏乐器、演唱 形式等)体表现形式,力与器乐会学生聆听并讨、歌曲分为几个部分?找出3 前奏、间奏、尾奏。论乐器色彩度、的等度力与

三、按节奏读词,体会弱拍起 关系。学生按节奏读 唱和正拍起唱的区别。

分钟5 歌词 体加深印象,四、试唱歌曲

教师伴奏式形唱齐会 的等度力与 分钟5 关系。

拓展延伸

完成“学习评价”第二题 课堂小结 分钟3同学们,本单元我们认识 和了解了几种奥运会的音乐,希望大家今后能将奥运精神发 分钟3 扬光大!生命之杯板 书 X x x 0 x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第五篇:语文八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语文八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第21课 《与朱元思书》(吴均)

一、授课学时: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2)、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4)、背诵并默写全文。

2、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新课标第一网

(2)、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主旨。(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4、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朗读法 合作探究法 美点寻踪法 延伸拓展法

四、教学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可是,你曾否想过,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萦绕倘佯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眩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吴均的《与朱元诗书》一文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

二、仔细观察。

1、明确字词。

缥碧(piǎo)急湍(tuān)轩邈(xuānmiǎo)泠泠(líng)戾天(lì)鸢飞(yuān)经纶(lún)横柯(kē)

2、作者介绍。

教师提问,学生举手抢答

(1)、齐读:吴均的诗歌《山中杂诗》

(2)、提问:1)这首诗是谁写的? 2)写了什么?3)你还知道关于这个作家什么知识? 明确:1)吴均2)写“景”,作者居住在深山的一座茅屋里,看到的烟、落日、鸟、云这四种景物3)、吴均(南朝),字叔痒,是一位善写山水的大家。梁朝吴兴故彰(今浙江省安吉县)人。他出身贫寒,为人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他的诗文“清拔有大气”,曾得到当时文坛领袖沈约的称赏。当时有的人效仿他这种文章,称“吴均体”。吴均著有《后汉书注》、《齐春秋》、《庙记》等书,后来都失传了。

三、探究问题

(一)、一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句读

1、欣赏:放配乐录音,要求学生仔细听课文,在书上记下读音、句读。

2、质疑:是否有还不明白的读音、句读?(举手提问)

明确:缥碧、急湍、轩邈、泠泠、鸢飞戾天的读音

3、朗读: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出流畅感和美感。

(二)二读课文:正确释词并译句

1、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浯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3).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决,可以指定某位同学回答,也可请老师回答。

2、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1)独绝:独一无二。

2)负势竞上:依凭(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的主语是“高山”,不是“寒树”,从下文“千百成峰”可以看出。

3)“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语出《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所以“好鸟”的“好”是友好,友爱的意思。韵:和谐的声音。

4)“鸢飞戾天”:语出《诗经•大雅》,原诗以“鸢飞戾天,鱼跃天渊”起兴,意思是鸢飞到天上,鱼在深渊中跳跃。本文作者只是借用《诗经》的语言材料,所表达的意思与原诗无关。

3、质疑:对照注释,是否能一句一句解释?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看。

4、讨论:有什么觉得不好解释和翻译的?课堂讨论解决 明确:以下句子要能够正确翻译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显现着共同的颜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任凭(船儿)随着江流往东或是往西。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4)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5)负势竞上,互相轩藐:树木凭着山势,仿佛争着向远处高处伸展。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老鹰那样极想得到名利的人,看到这样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功名利禄的心。

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也与黄昏无异。8)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有时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

5、译文。

(那空中的)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呈现清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冷冷的清响;好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声一声不住地啼。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四、总结归纳。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的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

五、拓展迁移。

用200字左右的话描写一处山水。

六、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并写出自己的感悟。第二课时

一、学生齐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和主旨

1)找找看,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物的特征?为什么? 2)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这个“异”和这个“奇”字的? 3)根据文句你能悟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吗? 4)本文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

明确: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景色的特征,全文都围绕着“”奇“异”这两个字展开。2)景——异水: “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奇山: “看”(高山寒树,轩藐成峰)“听”(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3)无拘无束、任性自得(负势争高,息心忘反)虽亟思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4)文句清新优美,写景状物细致,句式“两两相对”,又骈中带散。

二、学生分六组交流,每组在统观全篇的基础上重点负责一个语段,然后各组选一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一段写自己游览的地点及对桐庐一带册水总的印象。“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是说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呈现同样的颜色。这八个字四种景物,组成一幅天朗山清、秋高气爽的清秋风物图,勾勒出广阔的空间境界。“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者乘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奇山异水”表明这一带山水不同凡响,“独绝”二字,强调此处山水为天下之冠。这一段总领全篇,结构上细举目张,脉络分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总领全文)

学生齐读第一段,想象作者乘舟顺流而下,尽兴观赏的情形。

2.学生明确:第二段写水,突出”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说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两句突出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说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这两句突出了水之急。作者从两个侧面来写水,把静态的色和动态的形都描摹得异常形象。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异水 千丈见底 水之清 急湍猛浪 水之急

学生齐读第二段,想象富春江水的秀美与壮阔。

3.学生明确:第三段写山,突出“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两岸高山,夹江而立。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由此形成无数的山峰。写树之“寒”反衬山之“奇”,以“竞上”“轩邈”正面烘托山之奇,勾勒出峰峰相接、层峦耸翠的景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清越的泉声、悦耳的鸟声、延宕的蝉声、清厉的猿声,是以声音反衬山林之寂静,以动写静,寓视于听,动静相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具有—飞冲天雄心的人,看见这样的高峰,也要沉迷山景而不作非分之想;为世俗之事所缠绕的人,望见这样的山谷也要流连忘返。这一句从侧面着笔,通过衬托的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这可算作是文章的补笔,补写群峰,扣林深叶茂来突出作者喜不自胜、流连忘返的观赏之情。

三、提问: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诗文都讲究情景相生,水乳交融,请反复品味课文,看看作者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文章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反映出当时一部分士大夫文人流连光景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这是有特定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的。从社会根源来看。当时士林崇尚清淡、鄙弃世务,作者在这里流露的清高隐逸之情正是这种社会时尚的表现。从本人的生活经历来看,由于他出身于寒贱家庭,在异常讲究门庭的南朝时代,仕途上很不得意,便由此转向逃避现实。当然情感的抒发与文中的景物描写相得益彰,作者用大自然的美景与社会时俗作一对比,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也更加反衬出桐庐山水的惊人之美和具有一种移情易志的巨大魅力。

四、教师以记者采访的形式与学生交流。请学生谈谈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学生明确:本文的语言有一种音韵和谐美,整散相间,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

本文的语言形象生动,写景文字精当凝练,有一种独特的美。

2.师生共同品味文章写景文字的形象生动。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3)游鱼细石,直视无碍。(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夹岸高山,皆生寒树。(6)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7)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学生自由选句品味写景的妙处。只要学生能说出一点,教师即应给予褒扬。

五、课堂练习。

1、这篇文章的语言好在,例如“ ”

2、这篇文章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其中以“ ”句最传神。

3、这篇文章的结构妙在,使文章。

4、这篇文章的主题高在,从“ ”可以看出来。明确:

1)这篇文章的语言好在语言优美、细腻,多用修辞,骈散结合,例句自选

2)这篇文章的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通过细致的描写表现了山川的景色,突出了富春江水之清澈和两岸山之高峻。例句自选。

3)这篇文章的结构妙在采用总分,使文章开篇点出中心,二、三段承上分写,条理清晰。4)这篇文章的主题高在表心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从“鸢鸟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可以看出来。

六、总结归纳。

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画.因为它不仅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同学们,请拿起你手中的画笔,或借助电脑,创一组“富春江水明信片”如何?

七、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准备默写

2、参考课文从“水”“山”对富春山水的描写,仿写西湖的“雨”或“雾”。板书设计: 21 与朱元思书

一段:总说---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二段:分说---写水之异

三段:分说---写山之奇

第22课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一、授课学时: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3)、熟读、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重视诵读,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提高朗读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Xk b1.com新 课 标第 一网

(2)、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学生自主分析资料,主动探究,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3)、体会文章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把握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语言特点。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学习作者守志安贫、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4、教学重点(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2)、把握五柳先生的高风亮节、精神实质。(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教学难点 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朗读法 讨论点拨法

四、教学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1、教师出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画面,并提问:菊花高洁,南山幽静,徜徉在这山水景物之间的诗人是谁?

2、你知道多少关于陶渊明的知识,请你给同学们说一说

3、学生举手介绍陶渊明的文学常识,教师点拨补充,座位上的同学笔记。

4、导入《五柳先生传》

明确:

1、陶渊明《饮酒》诗第五首中的名句。

2、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少时受家庭和儒经影响,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有志不能施展,直到29岁才出仕,但也不过几任小官。由于他厌恶官场的污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41岁时决然从彭泽令任上退隐,归田躬耕。归田后的陶渊明写下了100多首反映劳动生活的诗歌和多篇辞赋散文。《五柳先生传》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二、播放课文录音

1、听读课文

要求:1)认准字音。

2)并在课本上注下这些生字。

明确:1)生字:嗜(shì)辄(zhé)吝(lìn)褐(hè)箪(dān)汲(jí)俦(chóu)黔(qián)觞(shāng)欤(yú)

2)多音字:传(zhuàn)好(hào)

2、合读课文 要求:1)读出节奏。2)边读边在课文上标划节奏。

明确:1)三字短句:如好\读书晏如\也

2)四字短句: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复杂长句:如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3、跟读课文

要求:1)模拟人物心态。2)读出语气、语调。

明确:1)第1段应读出舒缓陈述的语调 2)第2段应读出赞叹抒情的语调。

4、默读课文,要求:1)领会文意。

2)读完后四人小组讨论字意、词意、句意。3)课堂质疑,向老师提问,全班讨论。明确:1)第一段:

何许:何处 许,地方,处所。详:详细地知道。因:因此 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号:别号,人名外的自称。焉:语气词,表决定,相当于“矣”。

不求甚解:不追求过细的理解。这里指不拘泥于字面,不执著于对一字一句的解释,只求理解文章的精神实质。

会意:对书中的精神实质有所领会。性:人的本性。嗜:喜爱,爱好。旧:指老朋友

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或:有时。置酒:准备酒。招之:邀请他。造:到……去。辄:每每,总是。尽:指喝完。

期:期望,希望。曾不:一点也不。曾不连用加强否定语气。吝情:感情上计较,指留恋、顾恋。环堵:房屋四周。堵,墙壁。萧然:冷落、空旷的样子。短褐:粗布短衣。

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箪:盛饭食的圆形竹器。瓢:舀水的葫芦。自终:自己过完一生。终,终了,结束。

晏如:安然自乐的样子。晏,平静,安逸。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自娱:使自己欢娱。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2)第二段:

赞;史传文章结尾的评语。戚戚:愁苦的样子。汲汲:急迫追求的样子。极:推究。

兹:代词,此,指五柳先生。若人:这样的人,指黔娄。俦:类。衔觞:口衔酒杯,指饮酒。觞,酒杯

以乐其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欢乐。乐,使……快乐。志,心意,志向。

三、课堂练习。由于陶渊明文学创作成就巨大,现某市文联拟请他担任文联主席一职,请你根据学到的文学常识和对课文的理解帮他填好履历表。某市文联干部履历表 姓名: 性别: 字: 号: 出生年月: 籍贯: 国别: 职业: 人生格言:

特长展示:

工作经历:

兴趣爱好:

自述性格:

明确: 某市文联干部履历表

姓名:陶渊明 性别:男 字:元亮 号:靖节先生

出生年月:365年 籍贯:江西九江 国别:中国 职业:自由诗人 人生格言: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特长展示: 擅长写诗

工作经历:

1、江州祭酒。

2、镇军将军刘裕参军

3、建成将军刘敬宜参军

4、彭泽令。兴趣爱好:

1、好读书

2、性嗜酒

3、常著文章以自娱

自述性格: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安贫乐道,不图享受

3、真挚坦诚,喜爱自然

四、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朗读课文

1、说说两个段落有什么不同?

2、找到总领全文,体现五柳先生风格的句子。明确:

1)从内容上看,第1段主要是生活(蕴涵性格志趣);点出“不慕荣利”,第2段主要是赞语(蕴涵精神风貌)。呼应“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从形式上看,第1段主要是描述,是分写;第2段主要是评论,是总说。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二、思考讨论

1、如何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含义?

2、怎样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

3、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要点提示:

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5.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要点提示: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这样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人胜。

三、朗读质疑

自由朗读课文,质疑问难,讨论解决。A、主人公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

B、作者以“五柳”为号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风貌? C、作者与五柳先生到底有什么关系要写文纪传? 明确: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他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他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他是一位隐士。“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地取了一个字号。他不仅隐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视姓字,用庄子的话说,“名者,实之宾也”。但他为什么看中五柳树呢?也许他宅边并无桃李,只有这么几棵柳树,这与后面所写“环堵萧然”是一致的。他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这五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的色彩。B、以五柳为号,可见他家居环境的清静、淡雅、简朴,由环境可见他淡泊的志趣、不慕荣利的生活态度。

C、陶渊明实际是借五柳先生写自己,这在南朝梁代萧统的《陶渊明传》中已指出:“渊明少有高山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五柳先生的生活情趣,正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的反映。

四、课堂练习:

读《归去来兮》,写写人生感悟(200字)

五、总结归纳。

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六、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并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3.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它的意思。板书设计: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 适意 五 性嗜酒…… 陶情 不坚 柳 传 环堵萧然…… 乐道 随守

先 常著文…… 娱乐 流节 生 俗操

传 赞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第23课 《马说》(韩愈)

一、授课学时: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实词、虚词,重点掌握“食、见、策、尽”的词义和“其、以”的用法。(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3)、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充分领悟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4)、背诵并默写这篇文章。

2、能力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督促学生疏通词句,翻译课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4、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2)、体会本文简练、含蓄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朗读教学法、讨论点拨法、延伸拓展法

四、教学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请学生汇报查找到的有关马字的成语。就其中的“伯乐相马”,给学生讲关于伯乐的故事。)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来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解题

《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近。

三、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自称昌黎韩愈,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韩昌黎。贞元八年(792)中进士后,过了四年才被宣武节度使任命为观察推官,贞元十八年(802)授四门博士,历迁监察御史,因上书言关中灾情被贬为阳山(今属广东)县令,元和初任江陵府法曹参军,国子监博士,后随宰相裴度平淮西之乱,迁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谏宪宗迎佛骨被贬潮州刺史,穆宗时,任国子监祭酒,兵部、吏部侍郎等。有《昌黎先生集》。在中唐,韩愈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文学家。一方面他有大量杰出的诗文作品,另一方面,他作为文坛诗坛的领袖,广交文友,提携奖掖,不遗余力,在他周围聚集了不少志趣相投,风格相近的文人。他不仅大力称赞比他年长的孟郊,还奖拔比他年轻的贾岛,又鼓励李贺这位天才诗人,并为他因避父讳而不得参加科举而大声疾呼;此外,他还与皇甫湜、卢仝、樊宗师、刘叉、李翱等有密切交往。这样,他与他周围的这些文人便形成了一个文学集团,并以他本人为主将,掀起了一个很有影响的新诗潮。”

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带读全文,要求学生注意难字的读音。2.学生读课文,并且讨论、了解全文大意。3.思考讨论:

(1)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 要点提示:比喻人才。(2)伯乐指的是什么? 要点提示:比喻识人才的人。

(3)归纳:本文就是通过千里马和伯乐,隐喻人才和识人才的人的。

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2.思考讨论。(1)概括本段内容。

(2)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对马的认识? 要点提示:

(1)无识马者则名马无名。

(2)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就一般的马来说,应该是这样的情况。然而对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只有一般对待,发挥不出它的特长来,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就没有千里马。在这里,识马就成为前提了。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请一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2。思考讨论。

(1)概括本段内容。

(2)跟常马一样都达不到,岂不是千里马不如常马了吗? 要点提示:

(1)无识马者则千里马无法日行千里。

(2)通常数量的喂养,常马吃饱了而千里马远没有吃饱;没吃饱的当然比不上吃饱的,本领自然发挥不出来。这正是说明,千里马喂养不得法,便无法显示它的本领。

六、课堂练习。

从千里马的角度出发,写一段话。内容不限。

七、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齐声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请一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2.思考讨论:(1)概括本段内容。

(2)“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3)三个“之”字,用法是否一样?(4)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要点提示:

(1)妄言无千里马者,恰是不识千里马者。

(2)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

(3)前两个“之”,代词,指千里马,分别作动词“策”(驱使)、“食”(喂)的宾语。第三个“之”却不同:它可以不用,用了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如同我们在第一册中读到的“久之”的“之”一样。(见蒲松龄的《狼》)这里“鸣”是(马)鸣,而不是鸣(马)。这样用使句式整齐而又灵活富于变化。

(4)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3.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归纳课文。

1.读了本文请你谈谈作者的思想感情。2.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要点提示:

1.本文围绕着有千里马还是没有千里马的问题反复论述,慨叹世无伯乐致使千里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没人才,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2.阅读本文的现实教育意义:读了本文能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新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

四、课堂练习。

1.你还知道哪些怀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写了些什么作品? 2.他们作品大多写些什么内容? 3.如果你怀才不遇,你学哪一位古代文人?把你的探究结果,写成一篇小短文。

五、总结归纳。

本文围绕着有千里马还是没有千里马的问题反复论述,慨叹世无伯乐致使千里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没人才,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

六、布置作业 1.完成“拓展探究”中的三项作业。2.背诵课文。板书设计:

伯乐不常有——不以千里称也(痛惜)托

马说 食马者不知——安求其能千里也(愤怒)物 寓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嘲讽)意

第24课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一、授课学时: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词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3)、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通过现身说法,以自己年轻时代的求学经历启发马生,以达到劝学的目的。

2、能力目标

(1)、复述课文,掌握作者求学的主要经历,理清行文思路,提高诵读能力。(2)、体会本文借事说理的写作方法,并学以致用,逐步提高写作能力。(3)、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心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4、教学重点(1)、翻译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本文作者执著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2)、把握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学习形象说理的技巧。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学态度。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 讨论点拨法 复述法 延伸拓展法

四、教学准备:录音机、录音带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板书课文标题。)

二、介绍作者和作品 1.介绍作者。

(学生自己介绍,教师补充。)他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文学家。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晋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

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集》。

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三、朗读全文,并疏通疑难字词的读音 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 嗜学 怠 叩问 绮秀

四、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五、学习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2.学生分组讨论翻译文句。

3.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字词或短语。(1)余幼时即嗜学:我从小就爱好读书。(2)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指抄书。(3)硕师:大师,对学者的尊称。

(4)先达:有地位有声望的前辈。据有关资料来看,可能是指黄晋。(5)未尝稍降辞色:态度一直严肃。辞色:语言和脸色。(6)援疑质理:援疑,提出疑难;质理,质询道理。

(7)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盖,句首发语词。我求学时辛勤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

六、课堂练习。

1)“我”是宋濂——当“我”少时刻苦求学时,“我”认真地说:…… ——当“我”老来功成名就时,“我”感慨地说:……

2)“我”是老师——当“我”悉心教育宋濂时,“我”严厉地说:…… ——当“我”听闻宋濂的成就,“我”欣慰地说:……

3)“我”是同学——当“我”看到宋濂苦读时,“我”讥讽地说:…… ——当“我”听说宋濂做官后,“我”后悔地说:……

七、小结

第一段,作者先从自己说起,也就是现身说法,历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种种艰难情况,说明尽管客观条件很不利,但由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克服了不利条件带给自己的困难,取得了成就。可见,主观努力是成功的决定因素。

八、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研讨与练习一。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齐声朗读课文。

二、思考探究。

(1)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3)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4)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学生分小组讨论。)‟ 要点提示:

(1)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2)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主要语句有: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②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③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④余则绵袍敝衣处其间。

(3)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4)要求学生描绘,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文句的理解掌握程度。要想准确描述出来,必须理解文句的准确意思,在此基础上,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二是要学生体会作者求学艰难,从而感受到自己求学的幸福。

三、领会文章写作上的基本特点

本文在写作上,注意了记叙、描写、议论三者的自然结合。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

四、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自由朗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讨论解决。

五、课堂练习。

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写成发言材料。

六、归纳总结。

尽管客观条件很不利,但由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克服了不利条件带给自己的困难,取得了成就。可见,主观努力是成功的决定因素。

六、布置作业

1.完成上面“拓展探究”。2.背诵课文。板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勤 幼时——借书——室内抄书——嗜学 苦 且 中

艰 加冠——求教——百里叩问——益墓圣贤之道 作 若 乐

此 当余之从师也——求学——负籍远游——中有足乐者

第25课 《诗词曲5首》

一、授课学时: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2、能力目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的情怀,丰富学生的古典文化修养。

4、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朗读法、鉴赏法

四、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

五、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

二、研习诗歌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2.作家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人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 胸怀。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日在酒宴上听到您(指自居易)诗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着酒听着歌不禁觉得精神振作。

本诗是刘禹锡回赠自居易的诗作,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4.齐读这首诗。(二)《赤壁》。1.指名朗读《赤壁》。2.思考探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要点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 . 要点提示: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3.齐读背诵这首诗。(三)《过零丁洋》。1.指名朗读《过零丁洋》。2.四人一小组,思考探究:

(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要点提示:(1)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人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2)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4)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3.齐读这首诗。

三、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四、归纳总结。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抒发情感的最佳方式,连系情感的最佳纽带。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语言艺术,它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艺术象征、美的象征、审美情感的象征。

五、布置作业

1.背诵今天所学的三首古诗。2.品析下面的诗句。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全班集体或指名背诵前三首诗。

二、研读作品(一)《水调歌头》

1.学生试读,老师示读,学生再朗读。2.解题。

先看《水调歌头》四字,它是词牌名,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接着读序言,问:它有哪句话告诉了我们这首诗的题旨和信息?——对,“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做词的时间和目的。那么农历中秋大家吃什么有什么寓意呀?——团圆。要点提示:当时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约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了。3.师生共同品读这首词。

(1)阅读讲析词上片。词人以拿酒问月开端:明月什么时候就有了?„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体现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的困惑心态。)于是想乘风飞往月官去,可是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借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相比,表达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上片大意: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2)阅读讲析词下片。先是讲自己彻夜难眠:月影移动,转过红色的楼阁穿过雕花的门窗。这样写的目的是——承上启下,自然转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了。接着问月:为什么偏偏在人们分离时团圆呢? „ 提问: ①什么语气? 要点提示:反诘埋怨。②怀念谁? 要点提示:弟弟子由。

接着由己推人,人间有悲欢离合如同月亮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没有完美无缺的。

③提问:用什么语气、态度? 要点提示:对离人的同情抚慰,更是赋予哲理,表现诗人旷达的心胸和情怀。

最后用月光的普照表达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愿: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④提问:这样的名句体现作者怎样的思想? 要点提示:深挚崇高的思想境界,美好的祝福。下片大意: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二)《山坡羊潼关怀古》。

1.揭示课题:简单了解曲是诗词以外的另一种文学作品。

2.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课题的《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散读一次后齐读,教师发现问题进行纠正。4.教师简要讲解。

作者这时正行进在潼关的路上,峰峦、波涛都是亲眼见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踌躇)的原因是:灾难频繁,百姓受苦。5.思考探究。

(1)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

(2)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后两句来理解。)(3)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三、课堂练习。

用一段文字来抒发对朋友或亲人的思念。

四、归纳总结。

本曲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揭示封建社会历史的一个客观规律。

五、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板书设计:

坎坷遭遇——渲染——辛酸 归来感慨——用典——悲痛 《酬乐天扬州 事、情、景、理 初逢席上见赠》 水乳交融

(酬赠诗)感叹身世——写景——愤激

席间赠言——抒怀——昂扬

前两句——————兴感之由 《赤壁》 非凡的史识

(永史诗)后两句——————借题发挥 豪爽的胸襟 首联——回顾一生 深挚沉痛

颔联——国破家亡

《过零丁洋》 追忆过去 丹心垂史

(述怀诗)颈联 悲愤忧惧 映照千古 感叹眼前 尾联——以死名志——激情慷慨

把酒问天 不知何年 上阕 由月感发—求美好生活 欲归又恐 起舞弄影 情景交融 《水调 月照无眠 不应有恨 情趣盎然

歌头》 下阕 感月怅别—表思念情怀 人有离合 千里婵娟 凭吊潼关估计————峰峦、波涛、宫阙成土 《潼关怀古》

(咏史诗)抒发深沉感慨————兴、亡,百姓苦

下载新课程《语文》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检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语文》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检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八年级下第三单元教案

    语文八年级下第三单元教案 《敬畏自然》 所在单元: 三单元 授课学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理解并识记“敬畏、蓬蒿、精巧绝伦、不自量力、相形见绌、咫尺、深邃......

    八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八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人与自然 一、单元分析: 《新课程标准》:“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八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文言文: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 一、单元分析: 《新课程标准》:“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语文八年级下第二单元教案

    语文八年级下第二单元教案 六 雪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意韵丰富的散文诗,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朗读指导,引导学生从体味诗歌感情基调的基础上,控制好课文的语速、节奏与感情,以提......

    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 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 2. 了解不同作品表现同一题材的方法,感受红军的高大形象及内心世......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新课标第一网(www.xiexiebang.com)--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一、单元内容: 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均是名家之作。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

    苏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常州市丽华中学 钱红武 一、单元教学目标: 1、感受和体悟作者在文章中所抒发的情怀,并在品读中陶冶情操。 2、理解课文所写事物外在特点与内在特点的关系,以及物与情的关系。 3......

    三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燕子》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采用“三精带一略”的形式构建,选编了精读课文《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略读课文《珍珠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