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17:36: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篇:苏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常州市丽华中学 钱红武

一、单元教学目标:

1、感受和体悟作者在文章中所抒发的情怀,并在品读中陶冶情操。

2、理解课文所写事物外在特点与内在特点的关系,以及物与情的关系。

3、学习课文根据文章立意需要,抓住特点写景的主要方法,培养带着感情观察事物,并在观察中把握事物特点的习惯。

4、在诵读中提高品味优美语言的能力,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

5、掌握联想的基本方法,学会在写作中适当地展开联想,通过联想丰富写作的内容。

6、在跟别人交流思想时,能够围绕话题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单元课时安排 共14——15课时 课本整体感知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海燕》 2课时

《白杨礼赞》及学生自荐课文 2课时(也可放在课外进行)《石榴》 1课时

《紫藤箩瀑布》及学生自荐课文 2课时 《竹溪记》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单元小结 1课时

三、教学设想

自然万物,不仅孕育了我们的生命,而且给予我们许许多多人生的启示。高尔基从“海燕”身上看到了革命先驱的无畏无惧,茅盾从“白杨树”联想到“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郭沫若写“石榴”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宗璞从“紫藤箩瀑布”中感受到勇气和信心„„我们学习这个单元,就是透过大师的文章,感受大师的情怀,使我们对生活有更丰富的解读,对人生有更深刻的领悟。

本单元的重点、难点:一是对象征的理解,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领会事物的象征意义,防止牵强附会。二是品味语言,提高学生赏析语言的能力。所以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是教好本单元的重要手段,也是目的。同时,让学生收集有关历史资料,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以及大量阅读同题材作品,都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的学习本单元。第1课时 起始课 总结回顾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导入,并明确任务:共同总结期末考试的得与失 听讲 出示、补充讨论的话题:

1、八年级(上)语文学习中你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是?

2、在语文学习中,你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你有信心克服吗?你希望得到老师的那些帮助。

3、你认为怎样的课堂教学可以帮助你提高语文能力。思考,讨论组织交流 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反思

共同走进八年级(下)语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指导学生浏览课文、目录。学习透过课题了解大致内容,进而了解本学期我们将要学习的文学作品的类型。浏览课文、目录 布置任务:制订本学期的读书计划(要求根据课文的相关内容,阅读同题材、体裁的作品,和文学名著)制订计划 组织交流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交流 为语文教学出谋划策:请同学设计一个可行的语文活动(可结合课文中提供的综合实践活动和专题研究,也可结合学校及班级的实际提供新的方案)小小组共同讨论、完成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1、课外阅读运用象征、联想手法所写的散文作品。

2、选择校园中的一株你所喜爱的植物,带着感情观察它的生长过程及生长环境,并做好观察笔记。

第2课时 《海燕》(一)学习目标:

1、介绍背景知识。这是学生理解课文深刻含义的前提。

2、读准字音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诵读中把握这首散文诗的结构。

4、能用准确的语言归纳出海燕的性格特征。课前学习: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前夕的的斗争情况以及作家和作品的发表情况。(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对自己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倾听、补充 讲述你所了解的俄国十月革命前夕的的斗争情况以及作家和作品的发表情况 下列几个副标题均可适用:勇敢的斗士反抗上天的精灵 渴望暴风雨的勇士 迎接暴风雨的先驱者 胜利的预言家 无畏的革命者 革命的先驱者 划破乌云的利剑 播放朗读录音。要求学生认真听读,试给本文拟一个副标题。听朗诵全诗学生试读。(方法:齐读,或自己放声读。)问题设计:试给本文拟一个副标题。要求:①要切合课文的内容;②要和标题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整体;③用语简洁,字数不可过多。学生或独立完成,或三两人讨论完成。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二、表情朗读,品味诗歌画面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指导朗读课文,注意海上图景的变化和海燕动作神情的发展变化 齐读、分读问题设计:抓住文中的语句,理解作者所描绘的海上图景的变化和海燕动作神情的发展变化。

1、理清课文结构。

2、用准确的语言归纳出海燕的性格 圈点勾画思考、归纳、交流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创设问题情境:

1、海上风起云涌的景象对表现海燕有什么作用?

2、文中除了海燕还写了哪些海鸟,他们的表现和海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作用? 听讲、思考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三、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播放录音 听朗读,在此基础上,再读《海燕》 2 播放音乐 配乐朗诵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1、反复朗读课文。

2、课外阅读同题材作品 第3课时 《海燕》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各种事物的象征内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写法的作用。

2、培养学生朗诵的能力,通过朗诵进一步体会作者对革命前途的深刻信念和炽烈的战斗情绪。

课前学习:自由朗读《海燕》,体验表达感情 课堂学习:

一、课文分析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教师对学生朗读时在重音、节奏、感情等方面出现的不足,适时给以纠正,指导朗读。其间,可穿插齐读。由三位学生分三部分分别朗读 创设问题情景: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想象海燕搏击长空的景象,并就此展开联想,如果这就是一场斗争,那么斗争的对立双方是谁? 自由朗读、想象、归纳、讨论 教师引导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引出“象征”这一名词,并由学生最后归纳出文中各事物的象征意义。听讲、归纳

教学反思

二、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适当扩展联想,加深对象征手法的理解绿色—— 长城—— 练习、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完成课后练习二、三、四。第4课时:《白杨礼赞》

学习目标:

1、准确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课文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

2、能说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课前学习: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出示白杨树的图片,简要说一说画中白杨树的特点,并适当展开联想,说说应用哪些词形容白杨树比较适合。观察、思考组织交流评价 发表见解 创设情境:听课文朗读,用圈点勾画法,找一找作者是如何描写白杨树的形态的。圈点勾画 与学生共同赏析课文第5段,感受白杨树的形态美,并指导朗读。朗读、感受

教学反思

二、理解分析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布置任务:作者对白杨树还做了哪些描写 阅读课文,思考 要求学生将四句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并比较、朗读、感受白杨树的内在美。并归纳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练习、朗读、归纳、交流 创设问题情境:文章开头对黄土高原的描写以及最后对贵族化的楠木的描写有何作用?请学生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学生回顾《海燕》一课的有关内容,思考、归纳。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

教学反思

三、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听歌曲《白桦林》从中感受象征的含义 听歌,归纳、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摘抄、背诵文中的优美语段 白桦林-朴树

静静的村庄飘着白的雪

阴霾的天空下鸽子飞翔 白桦树刻着那两个名字 他们发誓相爱用尽这一生 有一天战火烧到了家乡 小伙子拿起枪奔赴边疆 心上人你不要为我担心 等着我回来在那片白桦林

天空依然阴霾依然有鸽子在飞翔 谁来证明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 雪依然在下那村庄依然安详 年轻的人们消逝在白桦林 噩耗声传来在那个午后 心上人战死在远方沙场 她默默来到那片白桦林 望眼欲穿地每天守在那里 她说他只是迷失在远方 他一定会来来这片白桦林

天空依然阴霾依然有鸽子在飞翔 谁来证明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 雪依然在下那村庄依然安详 年轻的人们消逝在白桦林 长长的路呀就要到尽头 那姑娘已经是白发苍苍 她时常听他在枕边呼唤

“来吧亲爱的来这片白桦林” 在死的时候她喃喃地说

“我来了等着我在那片白桦林” 师生自荐课文一(可放在课外进行)

学习目标:

1、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2、巩固对联想、象征等表达方式的理解和提高分析托物抒情类散文的能力。学习过程:

1、学生自行阅读托物抒情类散文。(教师可推荐一些作品:茅盾的《雷雨前》《雾》《风景谈》等)

2、选择一篇你认为最好的作品,用16开稿纸抄写,并围绕象征、对比、烘托等表达方式,设计3-5个问题。

3、小组交流,并推荐组内一篇最好的作品,共同完善文后的问题。

4、教师在小组推荐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完善文后问题。

5、印发这些作品供学生阅读、练习。第5课时 《石榴》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

2、学习作者状物的形神兼备。

3、品位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课前学习:

1、积累文中的字词,划出文中描写生动的地方。

2、收集前人赞誉各种花草的诗文名句。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然界的花花草草历来是文人墨客所钟爱、描摹的对象。同学们能说出多少诗文名句来?(引入新课)交流课前收集的诗文名句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勾画出作者笔下石榴的可爱之处。听读、勾画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石榴的可爱之处,及作者喜欢石榴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理清课文结构及主题。朗读,思考,交流组织评价 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二、阅读课文,体验作者情感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问题创设:学习作者状物的形神兼备。品味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教师示例:(略)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组织交流、评价 组内交流,讨论

教学反思

三、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布置任务:课后练习三 练习、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1.摘录文中状物形神兼备的语句并背诵。

2.学习使用文中的手法,写一个200左右的片断,描绘一种植物。第6课时 《紫藤箩瀑布》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在写花中所抒发的积极的人生情怀,寄寓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2、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课前学习:

1、通读课文,勾画出描写生动的句子并反复朗读。

2、复习《幽径悲剧》中描写紫藤箩的段落。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导入:请学生回顾季羡林先生在《幽径悲剧》中面对一树古藤萝所抒发的感情 自由谈论 播放朗读录音。要求学生认真听读,并思考:面对这一树的繁华,作者有什么感受? 听读、思考、交流

教学反思

二、阅读课文,体验作者情感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问题设计:1、为什么“我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有的知识精神的宁静有生的喜悦”2、作者为什么要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箩”的遭遇? 朗读、思考、讨论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选择你喜欢的段落,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朗读

教学反思

三、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读了课文,你是否有不同与作者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课外阅读同题材作品。第7课时 师生自荐课文二

学习目标:

1、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2、提高学生欣赏、品味语言的能力。学习过程:

1、学生自行阅读托物抒情类散文。

2、选择一篇你认为最好的作品,用16开稿纸抄写,并围绕主题、表达方式、语言等方面写不少于200字的赏析文字。

3、小组交流,并推荐组内一篇最好的作品,共同完善。

4、全班交流、评价。第8课时《竹溪记》

(一)学习目标:

1、能通顺、流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对照注释,查阅工具书,把课文准确流畅地译成现代汉语。

3、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积累。

课前学习:

1、收集古人吟诵“梅、兰、竹、菊”的诗篇。

2、借助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熟读课文。

3、收集、整理作者生平及成就。课堂学习:

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梅、兰、竹、菊”诗词大赛。

2、作者生平简介。学生背诗交流资料 通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 组织学生单个读、分组读、集体读。

评价交流 相互评价

教学反思

二、理解释义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布置要求: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读懂课文。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划出工具书无法解决的难理解的字词,准备交流。组织交流。交流学习成果,共同讨论解决疑难词句。组织评价 自我评价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识记文中字的读音和释义。第9课时 《竹溪记》

(二)学习目的:

1、认清这篇“记”的特点,理清这篇“记”的思路。

2、探究文章的主旨:以竹喻人,赞扬任光禄不务纷华、不陷流俗的孤高独立的人品。课前学习:反复朗读课文。记识实词的词义。

一、复习巩固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情境1:有问必答:学生自出题,学生抢答。组织问答。一问一答,复习课文字词的读音和释义。

教学反思

二、分析课文,探究主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问题设计:

1、文章开头为什么用了近一半的篇幅论述世人对竹的态度?

2、作者为何对任君治园植竹之事只用寥寥数语,而对任君的一番话却记之甚详? 小组讨论、交流组织交流。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

三、拓展迁移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比较阅读:龚自珍《病梅馆记》 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病梅馆记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第10课时 口语交际(可放在课外进行)

学习目标:学习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学习过程:

1、收集有关网络的资料。

2、向学生征集一个“网络与中学生”的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3、在课代表的主持下开展活动。第11、12、13课时 写作 第11课时: 学习目标:学会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组织学生自学 自学“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写作指导: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归纳他们的结构特点并寻找共性。

1、“形散而神不散”

2、写景状物的顺序。回顾、归纳、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准备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可把前面布置的观察笔记整理出来)第12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选择一个你熟悉的事物,展开联想,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咏物抒怀的作文。自定 明确写作要求 写作组织学生自改 自己修改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第13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 组内交流,互改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教学反思

第14课时 单元小结

总结方面 获得收益 存在问题(1)课堂发言的情况。

(2)完成作业的情况。

(3)参与活动的情况。

(4)学习兴趣的增强。

(5)学习能力的提高。

(6)情感态度的升华。

(7)对老师建议、评价

教学反思

学生讨论

第二篇: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2.了解不同作品表现同一题材的方法,感受红军的高大形象及内心世界。3.记忆、背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句、4.学会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起因、经过和结果。

5.学做节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有连缀语,有服务意识。

二、单元课时安排 共13课时

课本整体感知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七律 长征1课时 长征组歌两首 1课时 老山界 1课时 草 1课时

《长征》节选 2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单元小结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长征事中国革命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毛主席曾经说过:“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告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本单元的课文,有的是诗歌,放声讴歌长征和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有的是回忆录,真实的记述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有的是小说,刻画了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有的是电视剧本,逼真的再现长征途中的某一幅情景。读读这些课文,就如同走一走长征之路,会更加理解长征的伟大意义。

本单元真正的难点在于长征距离现在已隔多年,与现今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较远,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和意义较难体会。因此,本单元教学的过程之中应当注意运用种种方法让学生对长征身同感受,对长征能够起到思想上的理解与共鸣。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回顾、总结与展望 总结回顾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并明确任务:共同回首初一的学习听讲 2出示、补充讨论的话题

七年级中你语文学会了什么? 七年级中你印象最深的一节课是?

七年级语文学习中你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是?思考,讨论 3组织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反思

展望新学期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引导讨论:我期望中的八年级的语文学习。

进入八年级,我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帮助与进步思考 2了解学生的需要与渴求交流 教学反思

共同走进初二语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让学生浏览课文、目录明确任务 2巡回指导浏览课文、目录

3布置讨论:新的语文课本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你最喜欢课本中的第几单元或文章,谈谈你的看法。你准备如何学习初二语文讨论

4边引导边总结,结合学生的观点提出老师的要求和看法交流 教学反思

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出示评价内容:

1.你知道自己在七年级的学习中都有哪些成功与不足吗? 2.本节课你发言了吗?

3.对于八年级的语文学习,你有了一个具体的印象和目标么? 4.从别人的发言中,对自己的语文学习都有哪些启发?自我反馈 2自我小结小结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七律 长征》 学习目标:

1.体会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3.毛主席诗词的创作风格,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 课前学习:

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复习《沁园春 雪》,自我朗读《七律 长征》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倾听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2播放录像观看长征录像,了解历史 3范读全诗听教师朗诵全诗

4倾听、引导自主质疑,合作释疑 5自由朗读,体会诗意 6教师指导朗诵学生试读 教学反思

二、掌握学习方法,品味诗歌画面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备注 1介绍“四字学习法”听讲

2巡回指导“译读悟诵” 运用“四字学习法”,小组合作进一步精读课文 3组织交流评价交流、评价

4创设问题情境:七律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雄壮图画,请你各用一句话概括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听讲、思考 5组织交流评价交流、评价

6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画面,说说为什么喜欢思考,讨论 7组织交流评价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三、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反思

1播放录音听《七律 长征》朗读,在此基础上,再读《长征》 2播放长征歌曲,以唱带诵学唱长征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长征组歌》两首 教学目标:

1.体会红军的钢铁意志

2.学习文章的高度概括和用词准确生动

3.巩固“四字学习法”和朗读技巧,在体验中加深学习方法的掌握。课前学习:

自由朗读《长征组歌》两首,体验表达感情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新课:由《七律》导入复习《七律 长征》 2播放《四度赤水》、《过雪山草地》片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历史,体验革命豪情观看记录片段,体验革命豪情 3指名朗读自由阅读 4及时正音学生朗读 教学反思

二、运用方法自学诗歌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提问复习“”四字学习法回答问题复习2巡回指导小组合作,用方法来自主学习3组织交流、及时释疑质疑、赏析、交流 教学反思

三、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播放视频《长征组歌》观看欣赏视频,在音乐欣赏中回味歌词 教学反思

第4课时:《老山界》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2.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背诵精彩的语段 课前学习: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给课文新建一个标题阅读、思考 2组织交流评价发表见解

3创设情境:假如半夜你只能在一座高山上休息,路只有一尺来宽,一翻身就会掉下悬崖,路上的石头又非常的不平,你睡觉的感觉如何?想象思考

4我们的红军战士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过夜,而且还没吃饱,他们的感觉如何呢?为什么会这样?一起来看一下。(引导到作品的描写和主题的把握)发表观点 5组织评价交流 教学反思

二、理解分析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布置任务:根据课文完成红军爬山的简要行军图阅读课文,思考

2引导交流评价,引导学生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一件完整的事情的办法绘图、交流

3创设问题情境: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遇到了“四难”,战士的态度如何,试从文中选择恰当的语句完成表格再读课文、交流、思考 4组织交流评价交流 教学反思

三、播放视频,再度体验红军精神

课后学习: 摘抄、背诵文中的优美语段

第5课时 《草》

学习目标:

1.理解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2.学习文中细腻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 3.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课前学习:

积累文中的字词,划出文中描写生动的地方,复习《一面》、《柳叶儿》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2组织交流交流

3围绕文章的题目,请用几个含“草”的小标题来概括文意阅读课文,思考,交流 4组织评价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第三篇: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 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2. 了解不同作品表现同一题材的方法,感受红军的高大形象及内心世界。3. 记忆、背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句、4. 学会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起因、经过和结果。

5. 学做节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有连缀语,有服务意识。

二、单元课时安排 共13课时

课本整体感知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七律 长征 1课时 长征组歌两首 1课时

老山界 1课时 草 1课时 《长征》节选 2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单元小结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长征事中国革命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毛主席曾经说过:“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告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本单元的课文,有的是诗歌,放声讴歌长征和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有的是回忆录,真实的记述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有的是小说,刻画了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有的是电视剧本,逼真的再现长征途中的某一幅情景。读读这些课文,就如同走一走长征之路,会更加理解长征的伟大意义。

本单元真正的难点在于长征距离现在已隔多年,与现今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较远,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和意义较难体会。因此,本单元教学的过程之中应当注意运用种种方法让学生对长征身同感受,对长征能够起到思想上的理解与共鸣。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回顾、总结与展望 总结回顾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导入,并明确任务:共同回首初一的学习听讲 2 出示、补充讨论的话题 七年级中你语文学会了什么? 七年级中你印象最深的一节课是?

七年级语文学习中你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是? 思考,讨论 3 组织交流 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反思 展望新学期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引导讨论:我期望中的八年级的语文学习。

进入八年级,我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帮助与进步 思考 2 了解学生的需要与渴求 交流 教学反思

共同走进初二语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让学生浏览课文、目录 明确任务 2 巡回指导 浏览课文、目录 布置讨论:新的语文课本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你最喜欢课本中的第几单元或文章,谈谈你的看法。你准备如何学习初二语文 讨论 边引导边总结,结合学生的观点提出老师的要求和看法 交流 教学反思

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出示评价内容:

1. 你知道自己在七年级的学习中都有哪些成功与不足吗? 2. 本节课你发言了吗?

3. 对于八年级的语文学习,你有了一个具体的印象和目标么? 4.从别人的发言中,对自己的语文学习都有哪些启发? 自我反馈 2 自我小结 小结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七律 长征》 学习目标:

1. 体会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3.毛主席诗词的创作风格,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 课前学习:

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复习《沁园春 雪》,自我朗读《七律 长征》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倾听 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播放录像 观看长征录像,了解历史 3 范读全诗 听教师朗诵全诗 倾听、引导 自主质疑,合作释疑 5 自由朗读,体会诗意 6 教师指导朗诵 学生试读 教学反思

二、掌握学习方法,品味诗歌画面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备注 1 介绍“四字学习法” 听讲 巡回指导“译读悟诵” 运用“四字学习法”,小组合作进一步精读课文 3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4 创设问题情境:七律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雄壮图画,请你各用一句话概括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 听讲、思考 5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画面,说说为什么喜欢 思考,讨论 7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三、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教学反思 播放录音 听《七律 长征》朗读,在此基础上,再读《长征》 2 播放长征歌曲,以唱带诵 学唱长征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长征组歌》两首 教学目标:

1.体会红军的钢铁意志

2.学习文章的高度概括和用词准确生动

3.巩固“四字学习法”和朗读技巧,在体验中加深学习方法的掌握。课前学习:

自由朗读《长征组歌》两首,体验表达感情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导入新课:由《七律》导入 复习《七律 长征》 2 播放《四度赤水》、《过雪山草地》片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历史,体验革命豪情看记录片段,体验革命豪情 3 指名朗读 自由阅读 4 及时正音 学生朗读 教学反思

二、运用方法自学诗歌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提问复习“”四字学习法 回答问题复习2 巡回指导 小组合作,用方法来自主学习3 组织交流、及时释疑 质疑、赏析、交流 教学反思

三、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播放视频《长征组歌》 观看欣赏视频,在音乐欣赏中回味歌词 教学反思

第4课时:《老山界》 学习目标:

观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2.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背诵精彩的语段 课前学习: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导入:给课文新建一个标题 阅读、思考 2 组织交流评价 发表见解 创设情境:假如半夜你只能在一座高山上休息,路只有一尺来宽,一翻身就会掉下悬崖,路上的石头又非常的不平,你睡觉的感觉如何? 想象思考 4 我们的红军战士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过夜,而且还没吃饱,他们的感觉如何呢?为什么会这样?一起来看一下。

第四篇:八年级下第一单元试题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姓名:

班级:

总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在自然环境中,各种生物和他们周围的阳光、空气、水、土壤及气候等一起,组成了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在其中,各种生物之间()

A.互相孤立

B.互相矛盾

C.互相竞争蚕食

D.互相作用、互相依存

2.下列自然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有

()

①森林草场、飞禽走兽、五谷鱼虾

②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水资源

③石油、煤炭、天然气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3.地球上的万物之母是()

A.水

B.空气

C.土地

D.矿产 4.我们常说,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因为()

①大自然是人类的主宰

②大自然孕育了人类的生命

③大自然无私地养育着人类

④大自然赐予人类富足的生活

⑤人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创造着诗意的人生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5.漫画《地球的渐变》形象地反映了()

A、人口迅速增长是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B、我国生态环境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

C、全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恶化问题

D、资源短缺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

6.雨果说“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也是冷酷的屠夫”,这启示我们()

①大自然既善良又凶残,不可捉摸

②破坏大自然必受惩罚

③不保护好周围的环境,必将带来灾难

④人类必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7.我国七大水系中有一半河段被有机物或重金属污染,86%的城市河段水质污染超标,全国35个较大的淡水湖,有17个遭到严重污染这些情况表明

()

A.我国环境恶化的趋势不可遏制

B.发展经济必然要带来环境污染

C.可以选择“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路子 D.我国的环境污染情况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我们经常在报纸上看到这样的新闻标题:“倒卖野生动物被判10年刑”、“小鸟是我们的亲密朋友”、“贩卖虎肉xx被告共判了30 年”、“XX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据此回答8—9题

8、这说明()

A.所有的野生动物都不允许捕杀

B.野生动植物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C.我们要保护野生动植物

D.所有的野生植物都不允许砍伐

9.我们之所以要采取各种措施保护野生动植物,是因为()

A.保护它们可以获得经济利益

B.它们比人类更强大

C.人类要靠它生存

D.他们与我们是同住在一个星球的朋友

10.“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不能兼顾②对大自然只是一味索取,必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③要在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④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在修建青藏铁路过程中,对跨越可可西里、楚玛尔河等自然保护区的路段,采取了绕道行进、设置野生动物活动通道等措施,之所以这样做是()

①人类可以任意改造和利用生态环境 ②人类的生存不需要依赖生态环境

③破坏生态环境最终会危害人类的生存 ④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①③

12.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到201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为此,我们必须做到()

①每个公民都能自觉参与“节能减排”行动②把“节能减排”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③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④抵制浪费资源及破坏环境的做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国家体育馆

国家游泳中心

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了“绿色奥运”的口号。在奥运场馆建设中,资源节约成为最醒目的绿色理念之一。国家体育馆 “鸟巢”采用太阳能来补充照明,利用地热资源来制冷采暖;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泡泡装”白天最高可以减少照明能耗的50%,专门的雨水回收系统一年可回收雨国家体育馆 “鸟巢”水一万吨。据此回答13——14题。

13.奥运会工程建设中,把节约和环保落实到每一项工程,这反映了()

①办绿色环保奥运,是中国承办2008年奥运会确定的新理念之一

②节能和环保,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话题,也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

③在奥运会上展示中国在节能环保领域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 ④ 北京是个水资源和能源短缺的城市,是不得已而为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14.如果我们作为奥运会观众之一,下列有利于节能和环保的是

()①在观众席上不乱丢杂物

②使用太阳能电池

③有秩序迅速退场,减少场内电器使用时间④多乘公交车和地铁,少乘私家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小张同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创建绿色环保学校”活动。他的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该活动要求的是()

A、针对学校食堂废气污染的问题向校长提出整改建议

B、积极参加“我为校园添新绿”的征文比赛

C、在学校草坪上竖立“小草微微笑,走路请绕道”的标语牌

D、每天打扫清洁区卫生,并将垃圾倒进河里让水冲走

二、多项选择题

(每题3分,共 27分)

16.自然资源对人类的巨大作用有

()

A.提供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B.是可以任意索取的宝库

C.提供人类生活需要的物质

D.提供人类工农业需要的原料和能源

17.下列属于我们关爱和呵护珍稀野生动植物的原因的是

()

A.人和各种生命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B.为了维护和保持生态平衡

C.我们的食物主要来源于珍稀野生动植物

D.珍稀野生动植物是与我们同住一个地球家园的朋友 18.下列措施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

A.重视资源的回收和利用

B.禁止开发资源 C.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D.垃圾分类处理 19.有一则公益广告其画面变化是这样的:“森→林→木→?”这则广告告诉我们()

A.我国森林资源日益减少

B.我国森林资源减少是由于人口快速增长造成

C.由于我国人口快速增长,为解决粮食问题,必然毁林造田 D.我国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20.20世纪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这些历史变迁反映了我国

()

A.水资源短缺

B.水资源污染日益严重 C.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D.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形势 21.在美国,学生的课本重复利用,一本教科书平均使用5年。在韩国,一次性台布和洗漱品早已绝迹。日本发明了一次性筷子,但严禁砍伐本国的树木做一次性木筷。以上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有

()

A.必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B.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C.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约有限的资源

D.中国地大物博,没有必要节约不重要的资源 22.2007年以来,广西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活动,集中整治城乡环境,这项活动有利于()

A.改善城乡的环境

B.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C.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D.实施可持续发展 23.以“绿色课程、绿色管理、绿色生活、绿色校园”为基本目标的创建“绿色学校”活动,目前正在我国广泛展开,创建绿色学校能够

()

A.有助于师生认识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B.营造优美校园环境,有助于师生身体健康

C.能有效节能节水节电 提高资源利用率

D.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关系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我们

在开

()

A.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B.提高环保意识 C.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 D.拒绝用一切木制的学习、生活用品

三、非选择题(共31 分)

25.什么叫生物多样性?并简述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6分)

26.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地球,离不开地球中丰富的自然资源,离不开地球良好的自然环境,但是,现在地球的脸变得千疮百孔,地球母亲在呻吟!地球上人类的大自然朋友在哭泣!请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的脸变得千疮百孔表现在哪里?(3分)

(2)造成地球的脸千疮百孔的原因是什么?(3分)

(3)针对上述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3分)

27.福娃是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其色彩与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来源于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它们的造型融入了鱼、大熊猫、藏羚羊、燕子以及奥林匹克圣火的形象。它的创作首次把地位和人结合起来,强调了人与动物、自然界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的理念。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有一些人和地区的做法与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创作理念不相符。请举出三例。

(3分)

(2)为实践“人与动物、自然界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的理念”。你认为我国应该如何去做。(5分)

28.2009年元旦前夕,校园内的贺卡像雪花般飞向四面八方,面对此景,某校八年级(10提出倡议:“少写一张贺卡,多植一棵树;放眼未来世界,共创美好家园。”并希望全笑学生在课余时间留心一下,伸一伸手,弯一弯腰,见到废纸、酒瓶、塑料袋就捡起来,卖给废品收购站,然后将所得的钱捐给希望工程,资助失学儿童。仅半个月,他们就捐款1000多元。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3分)

(2)为了创造一个美好的家园,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能做些什么?(5分)

四、实践与探究(共12 分)

29.2008年1月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塑料购物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自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1)我国为什么要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3分)

(2)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应坚持怎样的基本国策、战略、发展观?(2分)

(3)为了既减少“白色污染”、又方便人们购物,请你为商场(超市)提几点好的建议。(3分)

(4)为减少“白色污染”,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做?(4分)

一.1.D 2.A

3.C

4.C

5.A 6.D

7.D 8.B

9.D 10.B 11.C 12.C 13.A 14.D 15.D 二.16.ACD

17.ABD 18.ACD 19.ABD 20.BD

21.ABC

22.ABCD 23. ABCD 24.ABC 二.25.(1)生物多样想是指地球生物圈中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2)生物多样性是生命支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维持着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

26.(1)资源枯竭:物种减少,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能源匮乏;环境被破坏:水资源严重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等。

(2)人口众多,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人类生活生产向自然排放各种废弃物。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控制人口增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27.(1)略。(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资源和环境法律知识的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健全法律法规,严惩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

28.(1)说明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青少年也有保护环境的义务。(2)①积极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②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树立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家园。我们多种植花草树木、搞好环境卫生、营造优美的生活环境,保护鸟类、节约水电、回收废旧电池、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宣传环保知识等,都是我们可以身体力行的活动。③参与并推动社区环境保护,关注并积极投身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去;④调查本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并向有关部门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三.29.(1)①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资源浪费损失十分严重。我国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塑料购物袋。由于过量使用以及回收不到位因素,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②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塑料袋难以分解,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3)免费为顾客提供布袋、纸袋或简易的竹篮。加强对塑料购物袋的循环使用和回收再利用等。

(4)我们青少年要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要不用或少用塑料购物袋,不随意丢弃并积极回收废弃的塑料购物袋,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积极选用绿色、环保的购物袋;要向周围群众广泛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性,宣传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重要意义,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

第五篇: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

一、单元教学目标:

1. 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2. 了解不同作品表现同一题材的方法,感受红军的高大形象及内心世界。3. 记忆、背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句、4. 学会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起因、经过和结果。

5. 学做节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有连缀语,有服务意识。

二、单元课时安排 共13课时

课本整体感知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七律 长征 1课时 长征组歌两首 1课时

老山界 1课时 草 1课时 《长征》节选 2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单元小结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长征事中国革命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毛主席曾经说过:“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告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本单元的课文,有的是诗歌,放声讴歌长征和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有的是回忆录,真实的记述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有的是小说,刻画了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有的是电视剧本,逼真的再现长征途中的某一幅情景。读读这些课文,就如同走一走长征之路,会更加理解长征的伟大意义。

本单元真正的难点在于长征距离现在已隔多年,与现今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较远,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和意义较难体会。因此,本单元教学的过程之中应当注意运用种种方法让学生对长征身同感受,对长征能够起到思想上的理解与共鸣。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回顾、总结与展望 总结回顾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导入,并明确任务:共同回首初一的学习听讲 2 出示、补充讨论的话题七年级中你语文学会了什么?七年级中你印象最深的一节课是?七年级语文学习中你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是? 思考,讨论 3 组织交流 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反思 展望新学期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引导讨论:我期望中的八年级的语文学习。进入八年级,我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帮助与进步 思考 了解学生的需要与渴求 交流 教学反思 共同走进初二语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让学生浏览课文、目录 明确任务 2 巡回指导 浏览课文、目录 3 布置讨论:新的语文课本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最喜欢课本中的第几单元或文章,谈谈你的看法。你准备如何学习初二语文 讨论 边引导边总结,结合学生的观点提出老师的要求和看法 交流 教学反思 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出示评价内容:1. 你知道自己在七年级的学习中都有哪些成功与不足吗?2. 本节课你发言了吗?3. 对于八年级的语文学习,你有了一个具体的印象和目标么?4.从别人的发言中,对自己的语文学习都有哪些启发? 自我反馈 2 自我小结 小结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七律 长征》 学习目标:

1. 体会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3.毛主席诗词的创作风格,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 课前学习:

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复习《沁园春 雪》,自我朗读《七律 长征》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倾听 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播放录像 观看长征录像,了解历史 3 范读全诗 听教师朗诵全诗 倾听、引导 自主质疑,合作释疑 5 自由朗读,体会诗意 6 教师指导朗诵 学生试读 教学反思

二、掌握学习方法,品味诗歌画面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备注 1 介绍“四字学习法” 听讲 巡回指导“译读悟诵” 运用“四字学习法”,小组合作进一步精读课文 3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4 创设问题情境:七律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雄壮图画,请你各用一句话概括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 听讲、思考 5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画面,说说为什么喜欢 思考,讨论 7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三、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教学反思 播放录音 听《七律 长征》朗读,在此基础上,再读《长征》 2 播放长征歌曲,以唱带诵 学唱长征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长征组歌》两首 教学目标:

1.体会红军的钢铁意志

2.学习文章的高度概括和用词准确生动

3.巩固“四字学习法”和朗读技巧,在体验中加深学习方法的掌握。课前学习:

自由朗读《长征组歌》两首,体验表达感情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导入新课:由《七律》导入 复习《七律 长征》 2 播放《四度赤水》、《过雪山草地》片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历史,体验革命豪情 观看记录片段,体验革命豪情 3 指名朗读 自由阅读 4 及时正音 学生朗读 教学反思

二、运用方法自学诗歌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提问复习“”四字学习法 回答问题复习2 巡回指导 小组合作,用方法来自主学习3 组织交流、及时释疑 质疑、赏析、交流 教学反思

三、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播放视频《长征组歌》 观看欣赏视频,在音乐欣赏中回味歌词 教学反思 第4课时:《老山界》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2.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背诵精彩的语段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导入:给课文新建一个标题 阅读、思考 2 组织交流评价 发表见解 创设情境:假如半夜你只能在一座高山上休息,路只有一尺来宽,一翻身就会掉下悬崖,路上的石头又非常的不平,你睡觉的感觉如何? 想象思考 4 我们的红军战士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过夜,而且还没吃饱,他们的感觉如何呢?为什么会这样?一起来看一下。

下载苏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下第一单元音乐教案

    八年级下学期音乐单元计划 指导思想 一、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切实掌握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掌握音乐工作重心及部署,制定音乐教学计划。要研......

    五年级下第一单元整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走进西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 老舍的《草原》描绘了内蒙古美丽......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新课标第一网(www.xiexiebang.com)--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一、单元内容: 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均是名家之作。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

    八年级下第一单元语文检测试题

    八年级下第一单元语文综合试题班级姓名成绩一、选择题(14分)1、选出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A.呻吟(shēng xíng)蜿蜒(yán)掠起(luè)秀颀(qí)B.晕圈(yùn)纵横决荡(hèng)外壳(ké)奇崛(jué)C.......

    八年级语文苏教版下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 2.学习辩证分析丰富的人生体验的思维方式。 3.品味语言的哲理性。 学习重难点 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和语言的哲理性......

    七年级下第一单元"仰望星空"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第一单元"仰望星空"教学设计【单元主题学习内容】1.本单元教材共有四篇课文,其中《邓稼先》《说和做》《孙权劝学》是精读课文,分别用2课时精读;《回忆鲁迅先生》是阅......

    七年级下第一单元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口头复述故事情节,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名人传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第一课《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 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是暗线。教学时,可以采用由主到次、由整体到局部的教学思路,首先弄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