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苏教版下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9:55: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语文苏教版下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语文苏教版下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篇:八年级语文苏教版下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

2.学习辩证分析丰富的人生体验的思维方式。3.品味语言的哲理性。

学习重难点

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和语言的哲理性。

学习准备 课件

设计思路: 让学生熟读课文,从感性上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其次教师加以理论上的指导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以此合作探讨语言的哲

理性,加深对哲理语言的理解,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达到学习目标。学习流程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过: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时,那你必然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关键是你应该如何对待错过。(板书课题及作者。)介绍作者。(出示课件1)刘心武,当代作家,四川成都人。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要求:记住作者及作品。)

二、自主学习(出示课件2)师范读课文,学生自主完成下列题目。

1.熟读课文,识记字词。2.了解本文的写作内容。

3.找出文章中富含哲理的语句。4.比较和其他文体的异同。

三、合作学习

1.找出不理解的语句,小组内交流。2.说说读完本文后的感受,同位交流。

四、反馈交流(出示课件3)1.给加点字注音。(完成《学习与评价》“基础知识”。)2.本文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论述了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强调人要习惯和品味错过,不要让错过酿成过错,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人生的

终点。)3.找出文章中富含哲理的语句。

明确:(此题开放性强,只要学生能够找出句子,并言之有理皆可。)教师可从以下几句重点指导,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

(1)“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

定的到站。”

(把人生比喻为“奔驰的列车”,把“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最根本的追求。这段话的意思是:人

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根本的追求。)(2)我们预定的到站并不等于人生的终点。但在人生的终点上,我们最好能含笑地说:我虽然错过的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住了最关键最美

好的,这样,“错过”便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把“不是多么了不得的错过”比作“碧绿的叶片”,把那些最关键最美好的人生道路上的“收获”比作“七彩鲜花”。绿叶衬托着鲜花,使鲜花“格外明艳”。作者在赞颂“七彩鲜花”的时候,没有忘记“碧绿的叶片”的映衬作用,从而肯定了“错过”在人生道路上的价值。)(作者的这段话使我们不由得想起了描写保尔•柯察金在墓碑前的心理活动的一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

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目’碌碌羌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

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此时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抓住人生的机遇努力向自已的人生车站奋进。)4.本文与我们学过的其他文章有什么不同? 明确:(本文是文艺性政论文,即杂文,它符合一般议论文的特点即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文章的结构。)(文章开头摆出“错过”现象,从中提出问题,然后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许多“错过”,怎样正确对待“错过”。在分析问题时,充满着辩证 的色彩,对具体问题作了具体分析,很有说服力。结尾总结全文,深化论述的中心。)

五、梳理巩固

学生交流本节课所学知识。

六、拓展训练

做《学习与评价》中的“阅读理解”部分。

七、布置作业 完成《学习与评价》。散

执教:五眼泉中学

向常文

学习目标: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难点: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进学生为家庭尽一份力量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老师导语导入

同学们刚学了《春》一文,已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春天,春天里一家三代四口一起散步,散步中出现了一个不

大不小的难题,请大家听课文朗读录音,之后请大家告诉我是一个什么难题?

二、听录音、初步感知,找分歧,赏画面,抓主旨。

1、听课文朗读录音

2、学生回答“难题”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大路

母亲 小路

孙子

教师追问:这是摆在谁面前的一个难题?

3、老师在读课文时发现,摆在“我”面前的难题他很好的解决了,并且在文章中描绘出一幅温馨而又令人感到的画面,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听。

学生读后,教师追问,你能谈谈对这幅画面的理解吗?

三、读文本,悟亲情,探究“孝”

1、“我”面对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听母亲的;大路没走,母亲改变主意,走小路,听孙子的。

2、这样看来,一家 四口人中,谁说话的份量重,都听说的?

(1)“我”听母亲的

A、相关语句

B、言下之意,母亲年岁已高,在前文有一处与这呼应的,请找出读读。C、读到这里,很明显“我”听母亲的原因是因为什么呢?

D、设想:再过几十年,“我”的儿子面对这种情况,他会怎么做呢?(2)、母亲“听”孙子的

A、母亲听孙子的,找出相关语,你喜欢这句话吗,请评析一下。B、文章中还有一处暗示孙子值得疼爱,你能找出来吗,读读,评析

C、讨论:走大路,是“我”的孝敬;走小路,是对儿子的疼爱。现在,不走大路,走小路,是不是不孝呢?(探讨出这是家庭成员的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显示出家庭的和睦、温馨)

D、设想:奶奶的初衷是走大路,后改变主意走小路,好心里是怎样想的,假如你是她,请用语言来表达她的内心世界。(3)、简要概括: 母亲听“我”的 妻子听“我”的 儿子听“我”的

小结: 这几个“听”,是对家人的一种尊敬、信任、理解,用一个字来概括,“听”就是对他人的一种“爱”。

四、主题升华

1、“爱”是相互的会出,奶奶疼爱孙子,父母关爱子女,长辈们给我们的爱已很多很多,我们该如何做呢?请看:

出示:《父爱永铭》,之后简单谈体会。

2、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说是说„„

3、欣赏《爱是左右手》,多好的一首诗啊!爱是左右手,用我们的左右手去回报给我们爱的人们,再读这首诗,并试作仿写。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目的】

1.学习对照的写法。2.否定句代词宾语提前和主语省略的用法。

3.领会苦学方能成才的道理。

【重点难点】

1.对照的写法。2.倒装句和省略句。

【教学设想】

自读课。此课可要求学生熟读,并能背诵其中重段落,领会方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并学习对比的写作方法。第一课时

一、导入

│ 1.书序(序跋)《太史公自序》

│ 叙述著作旨趣 《齐民要术序》

序│ 2.赠序 《送孟东野序》

│ 写给临别亲朋的 《送薛存义序》

二、作者简介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浙江义乌县)人。元末明初文学家。

明初:受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诺(参与撰写朝廷重要文书)。因长孙列入胡惟庸党,全家谪往茂州,中途病死。

“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另二人是刘基和高启)。著有《宋学士文集》。

三、自读课文,并作分析

1.逐段分析。全文包括3段

(1)叙述自己在青少年时期嗜学勤读,不怕艰难困苦的坚强意志和刻苦精神。正面写自己得到学习的最大快乐,侧写专心求学,刻苦勤奋。

(2)批评当时太学诸生学习条件优越而不知好学,勉励他们不要辜负好条件,应当专心至致志,努力学习。

简析: 无冻馁之患

无奔走之劳

太学生良好学习条件 有师可问

有书可读

(与上一段处处对比)

以“今”开头,转入与过去学习条件的对比,联结自然。然后作出有力的论断,勉励太学生德成业精。

(3)说明作“序”的原因和目的。

简析: 撰长书-辞甚畅达(书面表达能力)

马生“善学” 论辩-言和而色夷(口头表达能力)学习-用心甚劳(原因)

扣题。道为学之难以勉励马生。

2.归纳写作特点。

(1)通过叙述自己亲身经历说明问题,令人有亲切感,易于接受。(有情节,选材典型)(2)描写人物生动形象。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虚心好学,尊敬长者。(3)对比鲜明。

四、小结

1.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现实意义)。2.对比手法的运用。

五、作业

1、整理课文字、词知识。2、书题二、三。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教学目的

1、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

2、理解诗中的思想内容及诗人抒发了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深厚情感。教学重点、难点

1、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的理解。

2、多种修辞方法和象征手法的使用。第一课时

一、导入

借助多媒体,演示生长在不同位置、不同形状的树,让学生展开想像,进而引入课文。作者简介

李瑛(1926—),现代诗人。河北丰润人。少年时代家境贫寒。194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并开始在刊物上发表诗作。先后担任解放军文艺

社社长,总政文化部副部长,全国作协理事,中国笔会中心理事,《诗刊》编委等职务。他的代表作有长诗《一月的哀思》、《寄自海防前线 的诗》、《在燃烧的战场》、《献给火红的年代》、《站起来的人民》、《难忘的一九七六年》等。《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是李瑛1980年出

版的一本诗集中的代表作,他的诗作有的已译成了外文。

二、朗读诗歌,注意朗读的节奏及音韵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划出本诗朗读的节奏及押韵的字。

2、学生齐读。

三、分析结构,理清思路

明确:

第一部分,主要是“树”的自我介绍:生长地、经历、成长的过程,属于谁。

第二部分,主要写“我”和人民的血肉关系,为人民服务的强烈愿望和崇高精神。

第三部分,是全诗的总结,进一步表现了“我”为人民献身的崇高精神,把诗人感情的波澜推向了高峰。

四、分析诗歌内容,理解诗中的联想和想像 ㈠学生朗读第一部分。

思考:诗人如何塑造“我”——“一棵树”的形象? 明确:

这部分包括三节诗,第一节,首行点题,六次重复主语“我”,突出“我”——“一棵树”的形象,主要交代身份(“我是一棵树”),原藉

(黄河岸边,长城脚下),并告诉读者“我”并不是一棵刚出生的树苗,而是有着丰富阅历的“能讲许多许多故事,能唱许多许多支歌”的大

树。

第二节则告诉读者“我”是如何造就成长起来的:山、海的教育,光、露的赋予,炎阳、风雪的铸就,大气和风的融合——集中了大自然的精

华。

第三节是这部份的总结拓展,从与日俱增广阔的深层意义上交代“我”的身份:不是一般的具体的“树”,是“广阔田野的一部分,大自然的

一部分”,“和美是一个整体”,“属于人民,属于历史”。

㈡学生朗读第二部分。

思考:诗人怎样展开想像和联想,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这部分共包括第四~十二节,第四节是这部分的总领,写“我”的生活态度,表现了“我”对生活的热爱。第五~十节是从各个方面具体

写“我”为人民服务的强烈愿望。第五、六节是写如何去关心、爱护各种各样的人;第七、八节从树的特点出发,写如何竭尽自己之所能去为

人类造福;第九、十节则是借助幻想来表现与自然及社会的和谐之美,但无论是要“流出”“开出”,还是“生长”在各处,都未脱离开树的

特点。第十一节是写“我”的理想,第十二节是再次强调“我”和人民的血肉关系。

五、小结

诗人通过想像把“树”塑造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创造了一个献身人类的新的艺术形象。

六、布置作业

1、探究、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诗节。

二、分析诗歌率三部分 学生朗读第三部分。

思考:诗人把激情引向高峰,表现了怎样的崇高精神。

明确:第十三节用假设的方式对“我”的一生加以总结和回顾,更加深刻、更加真实地展示出了“我”的丰富而又微妙的内心世界。第十四节

是结尾,表现了为人类奉献的精神已经浸透到了“我”的每个细胞,崇高的精神必将化作巨大的能量,因此“我”所献给人间的不是一般的光

和热,而是“纯洁的”“炽热的”。这样就使得“我”——“一棵树”,这样一个崇高的艺术形象完整地矗立在读者面前了。

三、反复吟读,体会感情 “诗言志”,让学生说说读后的感受,互相交流。

明确:本诗通过“我”——“一棵树”的自述,抒发了诗人热爱人民、为人民献身的强烈感情。诗人抒发的是人民之情,表现的是人民之志,诗要用形象思维,诗人通过想像把“一棵树”塑造成一个新风尚的人,创造了一个献身人类的新的艺术形象。

四、探究活动

1、诗人说“我骄傲,我是一棵树”。你能体会作者所说的“骄傲”的主要含义吗?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骄傲”在这里是褒义词,自豪的意思,它的主要含义是:①我生长在中国的大地上;②我有美的心灵;③我愿意为全世界的人民奉献

一切。

2、诗歌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和象征手法,请举例说明。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诗中除了使用比喻、排比、借代等修辞方法外,还使用了象征手法。

如:“我愿摘下耀眼的星星,/ 给新婚的嫁娘,/ 作闪光的耳环;/ 我要挽住软软的云霞,/ 给辛勤的母亲,/ 作擦汗的手帕。”“我愿„„

”“我要„„”,诗中的树有着人的意愿,这是拟人化的手法;“摘下耀眼的星星” “挽住软软的云霞”,立足于树高大参天的特点,展开奇特的想像,充分表现树美好而浪漫的情怀;整个诗段以分号为界,前后对称整齐,节

奏严谨。

诗中运用借代之处也不少,如“黄色的、黑色的、白色的多茧的手”,是借代了世界上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广大劳动者。“粗糙的手,黝黑 的背,闪光的汗珠”,也是借代劳动群众。“饿得发蓝的眼睛,抽泣时颤动的肩膀,以及浮肿得变形的腿、脚和胳膊”是用身体的有代表意义 的部位借代世界各地受苦受难的人民。诗中所描写的:“一棵树”,是用来象征社会主义新人的崇高形象的,虽然处处是根据树的特点来进行想像和描写,但处处都用来表现社会主

义新人的精神和情怀,表现他们的理想和品格,因此也可以说全诗都是采用了象征手法。

3、试借鉴本诗的写法,以“我骄傲,我是一滴水(一棵草、一朵云、一只蜜蜂、一头牛„„)”为题写一首诗。

教师指导学生要善于把握所写事物的特点,明确自己所要抒发的热情,然后借鉴课文的方法展开。

五、再次有表情地朗读诗歌,加深理解

六、小结

诗歌通过塑造“一棵树”这一艺术形象,抒发了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深厚情感,表现了为人民服务,为人类献身的强烈愿望及崇高精神。

七、布置作业

1、探究、练习四。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有的人 [教学目的]

1、领会诗歌所表达的阶级感情和深刻哲理

2、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3、理解对比的写法

4、了解诗中议论的特点

5、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学习过鲁迅先生的文章,知道鲁迅先生怀着对祖国前途的深沉的忧虑、怀着对祖国人们的赤诚的爱,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用

自己的笔,与帝国主义的附庸、与封建势力的余孽、与一切人民的敌人做不妥协的斗争。因此,他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崇敬与爱戴,当然也遭到

阶级敌人的攻击与谩骂。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的诗歌——《有的人》。

二、熟读全诗

1、教师范读,学生划节奏,标重音,悟语气。

2、教师指导、学生齐读。

三、感悟诗歌内容,思考以下问题。(不急于寻求统一答案)

1、“有的人”具体指什么人?诗歌既然为纪念鲁迅而作,为何题目却是《有的人》?

2、诗人写出了这两种人各自的什么特点?

3、全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4、诗人写此文有什么深意?

四、在激起学生求知欲的基础上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臧克家:详见注释。

从“中华民国”这块招牌高高挂起之后,看到、亲身经历了旧军阀、新军阀的种种罪恶残暴的迫害,也悲愤地目睹了地主阶级和一切达观贵人

为非作歹、欺压群众、视人民如草芥的种种情况,他们利用他们的走狗作吹鼓手,替他们歌功颂德,同时,还想在石头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为

自己树碑立传,以期“流芳百世”。

鲁迅活着的时候,和逝世之后,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国民党反动派,怕他、恨他,发动攻势“围剿”他,造谣侮辱、中伤他,连他的

坟头都怕得要命。而人民呢,尊敬他、爱他,把他作为自己的代言人,作为阶级斗争的勇士、文化的旗手伟大的民族英雄。

1949年全国解放,臧克家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的纪念日,全国第一次公开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

命家,诗人目睹了人民群众的纪念盛况,深切追忆鲁迅先生,于是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和着以前郁积胸中的感情一齐迸发,就写下了《有的

人》这首诗歌,抒发了自己的无限感慨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五、在此基础上明确前面思考题的答案。

从三个方面考虑:对比对象 ;对比角度; 对比内容。他们的表现和结果。为人民的人 :

对人民——恭恭敬敬,全心全意; 结果:人民永远记住他。对人生——为革命,愿献身; 结果: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对社会——让别人活得更好。结果:抬得很高,很高 反动派及剥削者:

对人民——作威作福,任意欺压。结果:把他摔跨 对人生——为自己,想不朽 结果:烂得更早 对社会——使别人不能活,结果:下场可以看到

总结问题答案:

1、“有的人”指两种人、两种阶级,一种是鲁迅及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另一种是指国民党反动派及那些剥削人民的人,诗人赞扬前一种

人鞭挞后一种人。因为诗中通过揭露鲁迅的对立面——官僚地主阶级和一切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派,来衬托伟大的战士鲁迅的,因此,用“有 的人”作标题,对全诗内容做了概括和提示。

2、见上分析。

3、对比手法表现诗人爱憎分明的感情。

揭示了为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六、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完成练习一的第一小问。

3、明确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进行对比的。

七、思考以下内容是怎样对比的。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讨论第二——第七节是如何进行照应的。

二、讨论这几节是从哪些角度进行对比的,是怎样进行对比的,并列表说明。

三、深入思考以下问题。

1、把第二节改为“有的人/欺压老百姓;有的人/为人民服务。”行不行,为什么?

答:不行,这样改,两种对立的人生观,两种对人民截然不同的态度表达得不形象,原诗反动者典型的动作和典型的语言非常形象的揭露了反

动统治者的残暴无耻。“俯下身子”的典型动作加上“当牛马”的贴切比喻,准确生动的刻画了鲁迅先生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形象。

2、第三节中“把名字刻入石头”是什么意思? 答;为自己树碑立传,妄想流芳百世。

3、如何理解这一节的最后一句?

答: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并以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深信革命的地下之火一定会燃烧起来。

4、如何理解第六节,“春风”,“野草”各指什么? 答: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想流芳百世,实际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遗臭万年;鲁迅以野草自比,(因为这一句鲁迅的《

野草》)为了荡涤旧社会的黑暗、腐朽,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一但革命蓬勃发展起来,野草就会萌生,到处是一片青绿。

5、最后一节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反复,起强调作用,评价鲁迅先生的伟大。

四、分析诗中的议论。

1、找出议论句。

2、分析议论的特点。

A、诗中的议论,是通过高度凝练的语言来表达的。B、诗中的议论,是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表现的。

五、总结全文。谈谈你学了这首诗后懂得了哪些道理?

六、布置作业。七子之歌 教学目标 通过预习使同学能了解澳门的有关知识 2 能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 能有感情的背诵诗歌

教学方法:学生自己分析为主,老师加以指导和总结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同学们,我相信刚才的旋律你们都十分熟悉,他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那你们想一下,国歌在什么场面之

下演奏最能感动人呢?(同学回答)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其实你们刚才听的国歌曾经就在澳门回归的现场演奏过,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在澳门

回归的那一天,你门都举行了哪些活动啊?

二、的确,在那一天的中国处处是欢歌笑语,但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在这之前澳门同胞们都过着怎么样的生活呢?下面我们就追随著名

诗人、学者闻一多一起去感受一下当时澳门同胞的苦难和抗争!

三、朗读课文,找出诗歌中你们认为最具震撼力的词语和句子,在文中划出来并说明你们的理由。

太久了/依然/梦寐不忘

四、再把课文朗读一遍,结合文中插图分析图中那些画面给你的感触最深? 面容憔悴但目光坚定的学者 面容狰狞且趾高气扬的侵略者 阴森森的铁制的刑具

五、为什么这些东西会给你震撼呢?

学者既是闻一多的写照,也是广大澳门同胞的写照 侵略者和刑具是澳门同胞受苦受难最好的见证

六、同学说的都不错,那请你们在把课文读一下,然后思考: 1 从你们的震撼中可以发现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见前面的古文)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加强这种表达效果的呢?(通过拟人手法,把祖国比成母亲,通过最普通但是又最感人的母子之情来增强这种表达效

果)

七、看来同学都已经对诗歌的感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题目既然是“七子之歌”那我就请哪位同学唱一下?

八、和书后面的光碟上的录音对比,说说你认为哪一首最能体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各抒己见)

同学唱的:感情直露 光碟上面的:委婉曲折

九、在社会各界的关怀之下,澳门已经顺利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那你们想一下,闻一多的“七子归来”之愿望实现没有啊?(台湾)

十、确实,当其他六子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安然入睡 时,台湾正隔着台湾海峡孤苦地望着自己的母亲,台湾回归我相信也是各位同学最大的

愿望,那我们假设明天台湾就能回到祖国的怀抱了,作为漂泊多年的游子,它最可能说的话是什么?思考几分中,用最简洁的话说出来。

十一、同学门说的都不错,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台湾之回归一定回实现,让我们静静地等待着吧!这一节可就上到这里,下课!!作业设计:

思考:澳门的回归对祖国和澳门本身有那些巨大的影响??

注:老万,最好花一节课先把前面的古文和其他六子讲一下,备得不好,仅做参考吧。

第二篇: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内容:

第五单元主题是“人与环境”。本单元的主题可以说是激发人类善待野生动植物,善待大自然,善待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这样的主题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接受,产生共鸣,有很大难度,因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还不能达到这样高的一个层面。从几篇文章体裁来看,有说明文、随笔、散文、记叙文、文言文(议论文),体裁多样化。虽说潮流对文体要求无须过高,甚至不作要求,但对文体的相关知识也需要学生了解一些,这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反复诵读是必要的、有效的基本的手段。创设课堂教与学的情境从而引导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引导学生自己感悟,引导学生畅谈感受。有条件的话,创设活动情境,教师带领学生多与大自然来几次亲密接触,让学生能有亲身的体验和感受,能产生事半功倍之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意义、道理,能唤起学生对自然的关注和热爱,那可以说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将得到一定的升华,也就实现了本单元编者的初衷。

二、教学目标:

1、能通畅地阅读课文,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体会文章流露出的作者对自然的思想感情,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和意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自然的意识。

3、能正确使用和修改常用的、用错的标点符号,学会在记叙中运用描写、抒情和议论表达真切的感情。

4、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领域内容,开展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开展交流,学会倾听、应答,培养视听能力,提高视听效果。

5、能就单元主题“人与自然” 设计方案开展活动,或确定主题进行探究,表达自己的态度,呼吁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

三、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苏州园林》 3课时 《都市精灵》 1课时 《幽径悲剧》 1课时

《明天不封阳台》 1课时

诵读欣赏(单元自荐美文交流)《城市听鸟 》 1课时 《治水必躬亲》 1课时 写作 2课时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标点符号的修改)1课时 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 1课时 单元学习小结 1课时

二十一 苏州园林

叶圣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

4、利用课上所学,迁移对比苏州和我校丰富的园林文化资源和网络资源,在生活中体味苏园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内涵。

二、教学要点、难点:

1、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3、合理互动的想象、苏园画意美的感知、相关资料的迁移对比。

三、教具的使用: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步骤和实施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是否了解近几天苏州城交通不太顺畅、空气轻度污染的原因?

明确:处处修路,处处施工,整个苏城像个大工地……

1、如此大兴土木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城市的急剧膨胀、明年世界遗产大会的召开……

2、世遗会为什么被选在苏州召开,作为苏州市民你有何感想?

明确: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和环秀山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作为苏州市民不能不骄傲。视频结尾处说苏州人的园林情结暂且按下不表,今天让我们一起步入有深厚园林情结的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

(二)讲析

把握全文结构(苏园特征)

1、(幻灯显示2课题、作者及英文)叶圣陶,1894年生,我国现代作家、著名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

2、(解题)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足以说明苏州之美。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3(范读开头两段,幻灯展示3-6)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征 ⑴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苏州园林甲江南)

⑵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

明确:a、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标本地位决定了苏州园林值得鉴赏、不该错过,即: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各地园林之全豹!

b、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⑶(他山之石)各地园林都有自己的特色,上学期我们学过的瓜州于园的设计风格是什么?(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

⑷(苏园特征)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标本?)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⑸(操作方法)如何体现出出入画的原则?

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课件显示图片欣赏,把握重点部分脉络。

1、让我们一起走入苏州园林,欣赏下面苏园美景图片,说说在这些苏州园林的图画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看后的感觉如何?

2、同学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评)

明确:有亭台轩榭、有假山池沼、有花草树木、有镂窗廊子……

3、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或云园林斗拱飞檐,仿佛鸟儿要振翅欲飞,十分生动;或云园林曲径通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下面老师谈谈我的感想。

明确:或曲径通幽 ,或庭院幽深……倏忽间似乎深谙了其中的深味,转瞬间又无法洞悉其神韵,完完全全被苏园图画的完美、内涵的博大精深折服,却不能用言语表达!

4、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三至六段,看看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阅读要求:⑴自由读,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⑵和邻座讨论,尝试画出你认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提问:a、四个语段按照什么顺序,各语段间能否互换?

b、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用的是否精准?

明确:“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

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详解重点段落,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画意美

1、请同学读第三段,思考

⑴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

⑵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2、齐读第四段,试着给语段分层。

⑴苏园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园主人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么,遵循的是什么原则?“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怡情山水、置身山间,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烦忧!达到“ 叠山理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⑵引导分析说明层次。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⑶以下有关我校水假山的资料,及《于园》中的语句各表明了什么?

“惠荫园水假山的堆叠技法是采用数十块重达几吨的太湖石,横卧互压互咬,合拢至中间,运用石拱桥的力学原理挑压堆砌而成,在我国园林中堪称孤例。” “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

明确:a、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

b、成功的假山不仅需要奇石和能工巧匠,也离不开园林主人的精心构思;自然界没有长得完全相同的真山,园林中也不应有堆叠得一模一样的假山。一句话,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⑷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

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池沼设计因地制宜,桥梁安排决不雷同,河岸边沿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3、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⑴自读这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栽西式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

⑵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

4、讲析第6自然段 ⑴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⑵你能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解吗?窗子本来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开窗户,西边的山岭,白雪皑皑,尽收眼底,反而别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 略谈其他段落

1、完成或达到了四个讲究后苏州园林就可以成为处处完美了吗?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

2、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苏州园林的彩绘也“自出心裁”。这几节是紧紧围绕“处处入画”的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

三、反馈和迁移

1、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完美的图画的效果,你能从文中找到例句证明吗?(从游览者的角度来谈)

2、游览苏州园林有没有最佳观赏角度和观赏时间?谈谈你的看法!“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3、“鱼戏莲叶间”和“荷动知鱼散”这两句诗意境上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句?(链接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看网上论坛帖子)

4、(提供相关网站)文章结尾叶老说“可以说的不止以上这些”的确,苏州园林值得我们了解的还有很多很多,介绍苏州园林的方法和思路也不会只有本文的一种。它要我们亲身去体验、用心去品味、执画笔来描绘、写文章来赞美…… 课后了解苏州园林

四、提高和延伸(代作业)教学反思:

二十二 都市精灵

舒乙

一、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材料的丰富性和结构的条理性;

2、通过品味语言学习本文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3、明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品味语言学习本文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明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三、教学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构想一下自己心目中的家园,谈谈它与现在的城市相比有何异同。

(二)检查预习:

抿 硕大 围剿 栖息 鹈鹕 荒诞

肆无忌惮 无所事事 司空见惯 流连忘返

(三)初读文本,了解词义

1、“都市精灵”中的“精灵”,原指神仙、精怪,文中如何理解?

2、它们并不叫,…… 居高临下地瞧着这忙碌的大城市,……

3、……,而且也不敢肆无忌惮地大叫,老鸹不老呱了,……

4、如此说来,“孤城寡人”并不正常,……倒是“与狼共舞”这个漂亮而荒诞的词组更具有现代意识。

(四)走近文本,揣摩结构

1、作者介绍了哪些城市的哪些“精灵”?

2、作者对这些精灵分别流露了怎样的情感?

3、谈谈文章结构安排的妙处?7

(五)探究文本,品味语言

文章有“人与„精灵‟友好相处的精彩画面”的描写,有“人与自然和谐如何相处”的议论,你觉得哪一处描写生动、哪一处议论精辟,说说理由。

(六)一课一得

本文是一篇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它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描写或评论。

形:材料的丰富性和结构的条理性 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散文的特征:形散神不散

(七)拓展延伸,合作学习

1、结合几幅图片,flash动画谈感受。

2、说说生活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之处或不和谐之处。

(八)布置作业:

1、同步完成“导学”;

2、小实践:关于“禽流感”的调查报告。(从产生的根源、危害、预防、教训等方面着手)

五、板书设计:

都市 精灵

现在的北京 鸟、小松鼠

惋惜

过去的北京 麻雀、老鸹、燕子

怀念

昆明 红嘴鸥

羡慕 上海 鸽子

佩服

旧金山 海鸟、海兽

向往 联想丰富,取材广泛

二十三 幽径悲剧 季羡林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标题的评论,理解“幽径悲剧”的含义。

2、圈点批注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3、能像作者一样,说出自己眼中所见,心中所想。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能像作者一样,说出自己眼中所见,心中所想。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几天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幽径悲剧》这篇课文就很好地展示了北大教授季羡林先生真诚丰富的情感世界。

2、介绍课堂环节:

走近名人 成为名人 我当评论家

我当文学欣赏家 我来寄语

二、我当评论家

你觉得课文的标题《幽径悲剧》好吗?如果你觉得好,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如果你觉得自己有一个更合适的标题,请你写下来,也要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评论家标准

1、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声音响亮。

2、能对作者的观点和同学的看法,有针对性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三、我当文学欣赏家

1、出示要求:

(1)选择文中最能打动你的一处,并圈点勾划加批注。(2)结合你的批注说说这一处为什么打动了你。阅读一篇文章,可以边读边勾画出一些精彩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这就是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关键字词

__有感想处

2、教师出示范例。

3、学生批注后交流。

但是,根据我个人的评价,在众多的藤萝中,最有特色的还是幽径的这一棵。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因此,从下面看,除了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萝。每到春天,我走在树下,眼前无藤萝,心中也无藤萝。然而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头一看,在一团团绿叶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他树的叶子——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直到此时,我才清晰的意识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顾而乐之了。

(批注1)气势不凡,与一般的藤萝不同。

(批注2)拟人的手法,把藤萝的香气写活了。(批注3)有幽香、有蜜蜂声、有紫红色的花,可嗅、可闻、可观,藤萝的形象具体而又鲜活。多美的一株藤萝!

四、我来寄语

1、观看短片

2、结合课文和短片谈感受。请你对悲剧的制造者们说一句哲理性的话。

五、作业:(任选一题完成)

1、请爱护你身边的小生灵,如果发现有人伤害他们,请及时伸出你的援助之手。

2、现在,我们常州市正在创建全国园林城市。请你以一名中学生的名义向本市市长写一份建议书,谈谈你的设想。

二十四 明天不封阳台 杜卫东

一、教学目标

1、仔细阅读课文,理清文本的线索和表述的主要意思。

2、结合文章内容,提出自己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理解与设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文章内容,提出自己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理解与设想。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10岁的法国小女孩蒂皮出生在非洲的纳米比来,她与当野生动物摄影家的父母在非洲丛林里生活了整整十年,在神秘而充满乐趣的非洲大草原上,蒂皮与大象作兄妹,与豹子作朋友,与斑马、蜥蜴、羚羊、鸵鸟相亲相爱,她与自然和谐地相处着……(幻灯片放映图片)蒂皮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渴望与大自然作亲密的接触,但没有这样的机会。那么我们生活在都市中的城市人应该对大自然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呢?《明天不封阳台》这篇课文将给我们帮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明天不封阳台》,作者……

(二)检查预习,疏通生字词障碍

多媒体课件显示生字词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请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叙述了“我”家由于一只一只鸽子的来临而决定不封阳台的事情,揭示了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表达了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

2、文本围绕什么话题展开的? 明确:明天是否封阳台

3、关于封不封阳台,文中“我”的情感和态度都经历了变化,快速阅读课文,整理出我态度变化的情况:

明确:明天要封阳台——明天还封阳台吗?——明天先不封阳台

4、从封与不封,我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因是什么呢?

①为什么“明天要封阳台”:阻隔住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 ②后来为什么对封阳台产生了怀疑?

“明天还封阳台吗?”原因:①对鸽子的同情、忧虑;②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③最后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又是为什么:

明确:为了可爱的鸽子不受到惊扰,为了儿子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也为了它带给我的那一片恬淡和谐的思绪。总之,明天不封阳台主要原因就是能亲近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5、小结:儿子——儿童对小动物单纯地同情、喜爱 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的思考

明确:是否封阳台是表面现象,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本文的本质。

(四)拓展:

1、文章最后写道:“我决定先明天不封阳台了”(先,暂时、暂且),说明作者的思考还在继续,而我们读者的思考也没有结束。难道仅仅是阳台阻隔了我们与自然的关系?不!很大程度上是我们人类自己伤害了大自然!正如文中所说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然而很多人却不能意识到这一点,下面请看一段flash,你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

2、你能否提出一些建议或者看法?

3、作者是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的?

4、至于这些,其实两位智者早就提醒过我们: ……所以后面的这副图片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5、师总结: 诗意地栖居,要求人类不仅要珍爱自己,也要珍惜那些与我们同处于同一片晴空下的无言的生命!我们必须改变对自己在大自然中所处地位的认识,即人类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人类应该成为这个大家庭中的善良公民,仅仅出于自身利益而关心生态平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确立一种新型的伦理体系,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不要再封闭人与自然间的阳台,让我们更自由地呼吸大自然的气息。如此才能像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所说: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

(五)小结:

1、这篇课文通过明天是否封阳台这个话题,提出了人与自然界应该和谐相处这样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现实问题,这种表现手法我们称之为“以小见大”。

2、本文在表达方式上主要运用了记叙和议论相结合,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夹叙夹议”。

(六)布置作业

作者从封阳台引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请你也从一个小角度谈谈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教学反思:

二十五 治水必躬亲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说出文言实词和虚词在句中的意义

2、能说出治水必躬亲的道理

3、学习摆事实,讲道理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对“治水必躬亲”这一基本道理的理解。

2、难点: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在句中含义的基本方法。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通过对话来促进相互间的交流和沟通,它不仅可以增进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而且还能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由此可见对话的作用很大。

其实,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对话方式。我们可以和文本对话,与同学对话,与老师对话,还可以与现代媒体对话。今天我们就通过对话这种学习方式,学习古人钱泳的一篇文章,这就是《治水必躬亲》。大家可以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文本,例如可以诵读,可以默读,也可以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一起朗诵等,要求能读通顺。

二、与文本对话,解读文本

与课文对话,利用旧知,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尝试读懂、理解文章,将自己不懂的字词语句作出标记。

三、与同学对话,释疑解难 与小组同学对话,交流自己对于文章字词以及内容的理解,互相合作,解答疑难。将小组合作依然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四、与老师对话,交流心得

五、与生活对话,理解文意

1、叙述故事

要求学生讲述古今几个有关“治水”的故事,并且能够做到故事情节完整,叙述重点突出。如:鲧治水、大禹治水、西门豹治水、李冰治水、历史上中华民族治黄等等。

2、比照分析

要求学生结合故事,对照文本,理解治水必躬亲的道理。

(结合所讲的故事是重点,在评述故事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主题。如:鲧治水不成,因为他执

一、拘泥于“水来土掩”的掌故,未能躬历山川,亲劳胼胝;李冰修建都江堰虽然是堵水,但他成为造福后人的功臣,这是因为他知山知水,知情知势。大禹治水能躬历山川,亲劳胼胝,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三过家门而不入……在具体事例中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六、援疑质理,掌握方法

“治水必须躬亲”,文章是怎样阐述这个问题的呢?

(明确摆事实,讲道理是最基本的论证方法,也是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对历史上不同治水人物的正反方面的评价,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七、拓展延伸 家喻户晓的海瑞,在你的心目中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读了课文之后,你对这个人物有哪些新的认识?

八、作业

请同学以“治学必躬亲”为题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300字左右的片段,阐明治学也要躬亲的道理。

通过仿写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无论做什么事情躬亲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写作方法的感悟——能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教学反思:

第三篇: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五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五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授课教师:三明八中 林秋玉 授课班级:三明八中初二(11)班 授课时间:2005年12月8日上午第二节

一、教材分析:

记叙文阅读和写作是八年级下册的教学重点,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是本学期的主要任务。本学期通过第一、二、三、四单元的记叙文阅读和写作教学,学生也初步掌握了记叙文的基本写作技巧,但如何在记叙文中综合使用多种表达方式,尤其是如何在记叙中穿插抒情和议论,提升作文品质,正是本册第五单元的作文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的:

在记叙文写作中学会穿插抒情和议论。

三、教学设计说明:

(一)记叙文写作中,目前我班大部分学生叙事时能做到选材于生活,但平铺直叙的多,不能恰当运用抒情和议论,感情不够浓烈,难以升华。面对“议论”、“抒情”,如果只是简单地告诉他们这次作文的要求,读作文指导短文内容,然后叫他们写作,这样效果肯定不好。因此在设计时我将选取近几年中考典型佳作作为指导例文,通过现场阅读、比较、分析、修改,点燃写作兴趣之

火,明确抒情和议论在记叙文中的作用,掌握抒情和议论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多媒体形式。

四、教学过程:

(一)比较阅读2001年中考两篇同名作文《品茶是一种享受》,让学生领悟升华文章品质的意义。

(二)学生现场修改一篇经删改过的2005年中考作文《小事不小》,要求补上提升文章内涵、揭示文章主旨的抒情或议论式的感悟性语句。

(三)点评学生修改情况,亮出《小事不小》该文考生完整的习作内容,比较优劣。

(四)佳作欣赏:2001年中考高分作文《打篮球是一种享受》。

(五)让学生谈收获、小结。

五、布置作业:

以《他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结合抒情和议论,字数600字左右。

六、教后反思

第四篇:三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17、孔子拜师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教学难点: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学无止境,为人要谦逊大度、真诚无私。教学方法: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黑板(板书:孔子)谁来谈谈你对孔子的了解?(学生交流)谁还想补充。你还知道哪些孔子的名言?(子曰……)同学们很善于积累,如果能将名言落实到你的学习和生活中那就更了不起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后资料袋中对孔子的介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板书:拜师)齐读课题。课题为什么用“拜”师呢?《说文解字》说,“拜,首至地也。”请带上动作读课题。孔子拜谁为师?关于老子,同学们了解什么?(老子名聃,是道家的创始人。他所著的《道德经》对后人影响很大。老子学问渊博。他的思想不仅对中国影响深远,在世界上的影响也很广泛)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展示朗读,抽生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评委,听他们哪里读得好,哪里还不够好,记下来。

3、朗读评价

交流学生读书情况(重点读准本课的生字兼、毫、差、授、佩)对于学生读书过程中读错的生字新词顺便写于黑板,引导学生多读几遍,扫清障碍。

三、读中感悟,学习品行

1、抓住中心句,感悟主旨。①读“佩服”这个词,请同学们自己从课文中找出“佩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他们的什么品行值得世人敬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并画下来。

②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2、学生交流:(交流哪一部分就研读哪一部分)

①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抓住重点词、:远近闻名、渊博引导学生感悟出孔子谦虚好学,板书:谦虚好学。了解“曲阜”师简单介绍曲阜及 “三孔”)

② 孔子为了拜师吃了很多苦。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孔子拜师艰辛的词。生交流,师板书(日夜兼程、风餐露宿、风尘仆仆)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这些词语都写出孔子在拜师路上遇到很多困难。听——(多媒体播放风雨雷电声)(师生进行一次情境对话)师:假如你们现在都是孔子,会怎么做? 又是风来又是雨,孔子你停一停,好吗? 天黑了,孔子你歇一歇,行吗? 困了,孔子你好好睡一觉吧? 饿了,孔子你停下来吃饭吧? 白天赶路晚上赶路,你——日夜兼程 在露天吃饭在露天睡觉,你——风餐露宿 我们把词语送到句子中去读。

抽生朗读:(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生评。

引导学生抓住“相距几千里”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感受到孔子日夜赶路,很急、很辛苦。“终于”读得要重,说明孔子很高兴。

生体会读,师范读生想像画面,生再读背下来。

课文有一段生动的对话,同学们找出来细细地朗读,边读边体会老子和孔子的心情,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与

“拜见” “迎候”和“等候”从而体会他们身上的那种谦逊有礼的品行。然后分角色表演读。

学生自由练习,然后请同学分角色朗读,直接读人物语言。指导读出标点符号所包含的意思。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这里的破折号“——”表示疑问。

在孔子和老子的对话中,你最欣赏哪一句话? 学生交流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联系生活让学生明白,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从而得出“学无止境”。(老师板书)

四、联系实际,升华情感

孔子见到老子以后,老子怎么教?孔子怎么学?

引导生理解孔子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从中感悟到老子一丝不苟地教孔子,一点也不会觉得孔子很烦。师小结:对两位圣人的赞美,可以用一副对联——(板书)“上联——孔子谦虚好学 下联——老子诲人不倦 横批——学无止境

同学们,孔子的虚心好学、老子的诲人不倦被世人称颂,正是他们做到了学无止境,才学识渊博,得到后人的敬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对两位圣人的敬佩。

五、课堂总结,推荐作业

同学们,纪录孔子言行的论语,对世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也因此被中国人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台湾和美国还将孔子的生日定为教师节。而今,孔子的故乡曲阜的“三孔”以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让我们大家永远记住这千年的孔子。活到老,学到老。推荐作业:继续搜集有关孔子和老子的文化精髓,下节课交流。

六、板书设计:

孔子

拜师

老子 谦虚好学

诲人不倦 彬彬有礼

谦逊大度

学无止境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并认读

同桌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的写法。

二、整体回顾,再读再悟

提问:上节课,我们研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感受读出来。

先让学生自由练读。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再由老师引读。然后分小组演,推荐优秀小组在班上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三、开展读书汇报会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了儒家、道家学说。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利用教材中的资料袋或引用名言谈孔子和老子)

四、板书设计:

孔子

拜师

老子

谦虚好学

诲人不倦 彬彬有礼

谦逊大度

学无止境

课后小结:

18《盘古开天地》

教材简说

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

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

在说明“天和地还没有分开” 的背景之后,先是讲了盘古醒了以后所做的事,以及天地的不同变化;然后叙述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所做的事;最后讲了盘古倒下后发生的变化。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这些特点。

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学习目标: 1,知识: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技能:边读边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神话故事.3,情感: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学习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学习准备:预习课文,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教师教学准备:①制作多媒体课件。②在课前交流中,了解学情,沟通师生情感。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引起阅读期待

(一)播放孙悟空,哪吒,葫芦娃的动画片断,导入新课。

(二)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内容。2.提名认读生词,相机正音。3.引导学生了解并归纳课文主要内容。4.指导学生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5.初步理解中心句中的重点词“创造”的意思,指导书写“创造”。(二)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1.围绕“创造”质疑。2.师生共同梳理、归纳问题。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对那些在课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当即予以解决;对那些有思考价值,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问题,进行梳理,板书于黑板上,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书去解决;课堂解决不了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后通过查阅资料等方法解答。

三、顺学而导,解决问题,读懂课文。

(一)解决“盘古为什么要创造宇宙?”的问题。1.提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提出的问题。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理解“混沌”的意思。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如果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词语,教师可引导学生查字典,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正确的解释。

(二)解决“盘古怎样创造宇宙?”的问题。

1.引导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默读课文,思考相关的问题。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按学生找到的顺序,依次教学相关的段落。

2.读中品词析句,感受盘古的精神与表达的精妙。

(1)学生汇报交流,相机出示下列句子,引导学生重点研读: ①理解“抡”的意思。

②比较“拿”“提”“拎”与“抡”的不同,感悟盘古的力大、神勇,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③指导朗读,感受盘古劈开天地的力量和勇气。①调动学生生活积累,理解“轻”与“清”意思的不同。②引导学生读书并有所发现。

③交流学生的发现,感悟理解词语的方法及语言表达的精妙。a.通过“清”理解“浊”的意思,感悟利用反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b.在朗读中,感悟课文通过几组反义词,把天地形成的过程写得清楚、明白。

c.结合句子,进一步理解“混沌”的意思,体会联系上下文也是深入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2)引导学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开天辟地)

(3)引导学生在读懂第三段的基础上,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顶天立地)

3.指导朗读,展开想象,感受神奇和美丽。

(1)学生自读,找到自然段的中心句,体会中心句的作用。(2)边读边画出盘古身上发生的变化,感受变化的神奇。(3)指导朗读,把文字变成脑海中的画面,感受宇宙的美丽。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抓住“飘动的云”“奔流不息的江河”等词语展开想象,感受美丽。(4)拓展想象,丰富美丽。①师:盘古的身上是不是只有这些变化?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②启发想象,练习说话。(出示句式)

盘古的(),变成了()的()。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在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想象要合理、丰富。(5)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盘古创造的宇宙的美丽。

四、回归整体,升化认识。

(一)围绕板书,说说盘古是怎样创造的,明晰“创造”的含义。

(二)朗读、品味中心句。

(三)教师小结。1.归纳本节课的学习方法。2.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把这个神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复习生字、生词。

2、有感情朗读全文,谈感受。

二、复述故事。

1.提示复述的线索,鼓励学生复述时加入自己的想象。2.学生自由练习。3.提名说,集体评议。

三、书写生字。

1.指导学生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并思考怎样把字写好。教师重点指导。①指导易写错的字,如“降”。

②指导写左右结构的字,如“液”“滋”等。2.练习书写。

3.成果展示,师生评议。4.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①积累文中喜欢的词句,并抄写下来。

②引导学生关注第四自然段中描写事物特点的词语,如“隆隆的雷声”“飘动的云”,这些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宇宙的美丽。

四、布置作业

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准备参加“故事大王”的评选活动。板书设计: 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创造

顶天立地

身化万物

课后小结:

19、赵州桥

教材简析:

《赵州桥》是人教版课标本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层次清晰重点突出。重点介绍了赵州桥的结构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全部、横跨、创举、减轻、冲击力、重量、节省、坚固、美观、石栏、栏板、精美、图案、图案、前爪、回首、遥望、双龙戏珠、才干、宝贵、遗产”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教学重点难点:

1、是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赵州桥,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

二、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三、活动引路,读文识字

①开展读书“闯关”活动。

a.“闯关”总动员。讲清方法及规则,共设三关:字音关(读准字音)、句子关(读通句子)、感情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座两人互为“闯关员”与“守关员”。

b.学生自主读书,做“闯关”准备。(遇到生字新词,通过查阅工具书自行解决)

c.同桌分别“闯关”。一次没有闯过关者可以练习后再“闯关”。

②开展读书“展示会”活动。

a.“我会认”。卡片抽读生字词:“设计、参加、雄伟、全部、横跨、创举、减轻、冲击力、重量、节省、坚固、美观、石栏、栏板、精美、图案、图案、前爪、回首、遥望、双龙戏珠、才干、宝贵、遗产”等词语。b.“我会读”。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了解读书情况,相机纠正字音。

c.“我想读”。谁想读谁就站起来读。(侧重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课文)

四、巩固认字,指导写字

①“说”字。请同学当“小老师”,帮助大家明确写每个字的注意点。

②“写”字。“小老师”在田字格内示范写生字。大家在练习本上写字。

③“查”字。同座互相查写的字。

五、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听写词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批改、订正。

二、品读课文

①紧扣主线,研读课文。

读课文,想一想,再填空:赵州桥是一座()的桥。

②交流汇报,感悟课文。

a.历史悠久的桥。引导学生读一读文中的相关语句。

b.雄伟坚固的桥。引导学生通过读文中的语句或画赵州桥的结构示意图来加以说明。

c.非常美观的桥。引导学生用多种琖来感悟文字,可以读一读,演一演,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龙的其他形态。

③上下联系,整合课文。

选择赵州桥留给你印象最深的两个特点,用“不但……而且……”连起来说一说。怀着观赏、赞美的心情来读这两个自然段(试读、指读、对读)

三、突破难点,赞美赵州桥。

1.学生自主深入的学习课文的二三自然段,说说自己读懂什么?可自读,可与同伴合作学习。

2.教师巡同参与,顺学而导。

3.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

(1)“赵州桥非常雄伟。”总起句中的“雄伟”的本意和本课意思?读文中的几个数字,联系生活实际体会。

(2)“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种设计”是哪种设计?有什么优点?这些优点能克服什么缺点?

(3)“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在这起什么作用?课文怎样把这句话写具体、生动的?

(4)理解句式“有的……有的……有的……”

4.交流: 课文学到这里,你对赵州桥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由桥想到造桥人的智慧和才干。)你心中会激起怎样的感情?(赞美、自豪)

5.有感情的朗读二三四自然段。(学生练读、试读,带着赞美、自豪之情。)

6.在朗读理解的基础上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环境,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并领悟语言描写特色,领会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又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

四、总结运用,介绍赵州桥。

1.假如你是一位导游,你打算怎样给来赵州桥的游客介绍?

(1)学生读书、思考。

(2)小组讨论、探讨表达方法。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指导学生从内容、语言表达、感情方面而考虑。

2.现场表演

(这一环节的设计能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锻炼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五 拓宽延伸,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桥的资料和图片,举办小小展览会。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有关桥梁方面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附:板书

课后小结: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材简析】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课是一篇介绍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的略读课文。作者先从几方面(图画的年代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画的鉴赏能力有限,课文又是略读课文,所以只能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抓重点的方法来引导全班讨论交流。【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自读能力。【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难点】

由于《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画,三年级学生对画的鉴赏能力有限;课文是略读课文,只能粗知大意。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成为本课教学的难点。【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资料卡。【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揭题质疑,进入新课。

1、激趣导入:走进第五单元,我们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认识了古代的大思想家,欣赏了美丽的古代神话,走进了雄伟独特的赵州桥,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幅古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板书课题)

2、揭题质疑:引导学生解读“名扬中外”。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3、明晰课型:课题序号的右上方有个星号,表示这是略读课文。我们今天就根据阅读提示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明确学法,初步感知。

1、学生默读,思考:读了导读提示你知道了什么?((1)阅读方法:看图读文(2)课文描写了……)

2、自由阅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顺。

3、师指名逐段读课文,正音。

4、初步感知:你知道了些什么?(学生汇报)

三、赏画读文,交流汇报。

1、引导看图。

师:这节课我们就用导读提示中“看图读文,图文对照”的方法来学习,默读2、3、4自然段思考画面上都有些什么?看看课文里是怎么写的。

2、学生汇报。(内容预设)

a、第二自然段。(人物丰富)

抓住 “五百多人、三百六十行”等词句,大声把这五百多个人物向大家做个介绍,感受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b、第三自然段。(街市热闹)

街市上有什么?什么最值得你来赞一赞?感受画家画技之高超。c、第四自然段。(情景传神)

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看,桥头到了(出示图片)

d、自己读课文,图文对照,看看课文里描写的场景,你能在图中找到吗?

给大家讲解这个生动的画面。

教师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3、教师小结:《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真是画中瑰宝,不愧为:(读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过渡:同学们通过自己读课文,读懂了这么多关于这幅画的内容,真不简单。为了把刚才读懂的内容长久保存,请同学们再快速默读课文,和同桌商量着一起完成这张资料卡。

四、整理资料,总结课堂

1、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填写资料卡。画名

年代 作者

大小

画面内容

历史价值

我佩服的地方

2、交流资料卡。

3、师小结:有了这张资料卡,我们就能用最简洁的话来向人们介绍这幅画了。如果你是一个小导游,你会怎样向游客们介绍这幅画呢?(引导学生简单复述课文。)

五、全景赏画、升华情感。

1、播放《清明上河图》全景图。

2、请同学们一边看一边找,看看是否能从画中找到你刚才读到的内容。

3、总结:同学们,《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的国宝,今天我们只是借助多媒体远远看了这幅画,不过,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真正的画现在放在故宫博物院。希望大家去北京旅游的时候千万别忘记去亲眼看看这幅稀世之作,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六、作业

《清明上河图》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珍宝,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请把《清明上河图》介绍给你的父母。【板书设计】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人 物——丰富 清明上河图 街 市——热闹

情 景——传神

课后小结;

语文园地五

学习目标

1、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个题目,开展口语交际活动。

2、能把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资料或看到、听到的内容,整理一下,写成习作。

3、读背十二生肖。

4、运用已经获得的识字能力,借助基本字,认识更多的形声字。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和展示台

一、激情导入。

1、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都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2、生自由简单汇报。

剪、扎、编、织、绣、雕、塑、绘、刻……

3、传统文化流传到今天,可谓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而且它们就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二、自学综合性学习。

1、自己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你觉得提示了哪几个方面?请用笔作上记号。2、汇报交流。

3、师生扩展开再说一说。

三、确定目标,准备开展综合性活动。

1、介绍同样的传统文化的同学自由组成活动小组2——4人,确定负责人。

2、组内交流,确定汇报方式。

3、集体交流展示收集和了解的中化传统文化。小组代表汇报,不完整的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其他同学可以提问。4、完成前面综全性学习的展示,哪个小组完成得好。

习作

1、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收集了不少资料,有文字,有图片,也有实物,我们还利用口语交际的方式,看到听到了许多。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诉大家的? 指名自由交流。

2、在介绍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抄资料,要用自己的话来讲述。

3、把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既可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写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事情。

4、确定想写的内容后,想一想打算按什么顺序写,想清楚怎么写才能让别人读明白。

5、在交流和评价习作时,可以按照不同的习作内容分类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习作的过程中,增进各小组之间的沟通,并丰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6、交流之后,可以把有特色的习作集中起来,装订成一本习作集。我的发现

1、自己把全部词语读一读。

2、比一比,看一看,词语中的带点字,你能发现什么?

3、这些是字在同一个词中,意思是相反的,你能不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4、再读词语。

日积月累

一、读读背背

1、观察书上的图片,都是什么?(邮票)你发现这些邮票有什么特点?(动物)

2、这些动物很有意思,你能观察出来吗?对,他们就是十二生肖。你知道,你的属相是什么吗?

3、你知道属相是怎么来的吗?(教师或学生讲解属相来历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人们说:“我们要选十二种动物作为人的生肖,一年一种动物。”天下的动物有多少呀?怎么个选法呢?这样吧,定好一个日子,这一天,动物们来报名,就选先到的十二种动物为十二生肖。猫和老鼠是邻居,又是好朋友,它们都想去报名。猫说:“咱们得一早起来去报名,可是我爱睡懒觉,怎么办呢?”老鼠说:“别着急,别着急,你尽管睡你的大觉,我一醒来,就去叫你,咱们一块儿去。”猫听了很高兴,说:“你真是我的好朋友,谢谢你了。”到了报名那天早晨,老鼠早就醒来了,可是它光想到自己的事,把好朋友猫的事给忘了。就自己去报名了。

结果,老鼠被选上了。猫呢?猫因为睡懒觉,起床太迟了,等它赶到时,十二种动物已被选定了。猫没有被选上,就生老鼠的气,怪老鼠没有叫它,从这以后,猫见了老鼠就要吃它,老鼠就只好拼命地逃。现在还是这样。你知道哪十二生肖吗?

它们是:老鼠、牛、老虎、兔子、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怎么让小小的老鼠排在第一名呢?这里也有个故事。

报名那天,老鼠起得很早,牛也起得很早。它们在路上碰到了。牛个头大,迈的步子也大,老鼠个头小,迈得步子也小,老鼠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才刚刚跟上牛。老鼠心里想:路还远着呢,我快跑不动了,这可怎么办?它脑子一动,想出个主意来,就对牛说:“牛哥哥,牛哥哥,我来给你唱个歌。”牛说:“好啊,你唱吧---咦,你怎么不唱呀?”老鼠说:“我在唱哩,你怎么没听见?哦,我的嗓们太细了,你没听见。这样吧,让我骑在你的脖子上,唱起歌来,你就听见了。”牛说:“行罗,行罗!”老鼠就沿着牛腿子一直爬上了牛脖子,让牛驮着它走,可舒服了。它摇头晃脑的,真的唱起歌来: 牛哥哥,牛哥哥,过小河,爬山坡,驾,驾,快点儿罗!

牛一听,乐了,撒开四条腿使劲跑,跑到报名的地方一看,谁也没来,高兴得昂昂地叫起来:“我是第一名,我是第一名!”牛还没吧话说完,老鼠从牛脖子上一蹦,蹦到地上,吱溜一蹿,蹿到牛前面去了。结果是老鼠得了第一名,牛得了第二名,所以,在十二生肖里,小小的老鼠给排在最前面了。后来,人们就按他们到的顺序,制定了十二生肖的顺序,并用它来给每一年命名。

4、读一读,看谁能记下来。

十二生肖与十二时辰是-一对应的。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也是如此一一对应。

中国的生肖邮票:1980年,我国发行了申猴邮票,这是第一轮生肖邮票中的第一枚。1981年发行的酉鸡邮票,1982年发行的戌狗邮票,1983年发行的亥猪邮票,1984年发行的子鼠邮票。我国从1992年开始发行第二轮生肖邮票。

二、读读认认

1、自己观察学习,用以前加一加的方法自学生字

2、小组学习,注意给它们区分和组词。

3、开火车组词认读生字。

第五篇:一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5、动物儿歌

教学目标:

1、认识“蜻蜓”等12个字,会写“闻、迷”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培养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熟读儿歌。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小动物的谜语,卡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点:

1、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学习带虫字旁的字。

一、谈话激趣,看图导入

1、夏天就要到了。夏天里,小动物们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看图说话:

(出示文中插图)引导学生想象:

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小动物?他们在干什么?

学生说,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

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

二、活泼多样,自主识字【落实教学点1】

1、读词:

小动物们多可爱呀!我们来认一认他们的名字吧!

你是怎么认识这些词语的?如果遇到不会认的字你怎么办?

2、认读生字:

⑴ 自主认读,师出示所有的生字词。

⑵ 同桌交流:

请你把认识的字交流交流,如果同桌不认识,请你做小老师教教他。

⑶ 指名同桌赛读,随机重点指导:

后鼻音“蜻、蜓”。

前鼻音“蚓”。

翘舌音“蜘、蛛、展”。

“结”读二声。

⑷ 愿意读的同学一起读。

3、识记生字:

⑴ 自主识记(出示生字卡):

盯着这些生字,读一读,把他们记在脑子里。

⑵ 全班交流:

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生字的。

⑶ 摆一摆:

人人动手,把14个生字分成两类摆一摆。

小组交流:

说说你为什么这么摆。

⑷ 巩固练习:

指名读、男女生分读、抽读、开火车读。

⑸ 今天,我们还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一种识字方法。

三、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引导发现这些字都有虫字旁,虫字旁和动物有关。

⑴ 小组讨论(出示生字卡片):

你发现了什么?小组里讨论讨论。

⑵ 全班交流。

2、引导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⑴ 读一读,想一想字的意思,看看你又有什么发现?

出示小黑板:

蝴 虫 胡

⑵ 小组讨论:

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⑶ 全班交流:

注意提醒学生:

“虫”字变成“虫字旁”时,一横变一提。

⑷ 小结:

汉字中有许多这样的字:一边表示它的意思,一边表示它的读音。我们可以用这种规律认识更多的汉字。

四、朗读韵文,积累词语

1、过渡:同学们真不错,刚才学习的很好,下面看看你们读书读的怎么样。

2、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个人自由读、指名读。

集体评议、同桌互读互评。

全班齐读。

3、指导表演读:

读你喜欢的句子。

自由练读。

指名表演读。

全班自由表演读。

4、引读(边拍手边说):

什么半空展翅飞,什么花间捉迷藏?„„

蜻蜓半空干什么,蝴蝶花间干什么?„„

蜻蜓哪里展翅飞,蝴蝶哪里捉迷藏?„„

5、用《小星星》的曲调唱课文。师范唱、生练唱、生表演唱。

五、指导书写,掌握结构

1、认读“迷”、“造”、“运”三个字。

2、找共同点,掌握结构:

⑴ 学生自主观察这两个字,说说有什么发现。

⑵ “一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提醒同学们怎么样写才好看。

⑶ “再看”黑板,生提示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3、“二记”。

4、“三描”、“四练”(练一个),师巡视,个别指导。

5、展示学生写的字,评议。

6、继续练写,争取比前一个有进步。

六、实践活动,课外作业

回家后,边表演边把课文读或唱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教学点:

2、有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一、巩固生字(复习导入)

1、我会认:

⑴ 抽读生字卡片:

开火车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⑵ “我说你找”:

教师随机说一个字,学生从生字卡片中找到这个字,读一遍。

2、我会说:

⑴ “我和动物做朋友”:

(出示图片,上部分是动物,下部分是名称)

你想和哪种小动物做朋友,请先上来举着那张图卡带领大家读三遍,然后说一句话给大家听,话中要有你这位动物朋友。

⑵ “我让生字交朋友”:

出示所有的生字,说词语。

⑶ 全班交流:

你还在哪里看到过今天学的生字?

二、指导背诵

1、齐读全文。

2、看图说一说。

3、自由背诵、引背。

4、借助插图课文。

5、表演背。

三、鼓励创新【落实教学点2】

1、激发兴趣:

课文中只写了六种小动物,真是太少了,我们来多说几种吧!

2、教师示范:

蜜峰花丛采蜜忙,你们呢?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四、指导书写

1、全班交流,找共同点,掌握结构:

自己观察要写的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出示“间”、“网”:

⑴ 提醒一下同学怎么样写才漂亮?

⑵ 教师在学生的提示下范写,并根据情况适当补充:

⑶ 学生描红、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⑷ 展示学生写的字,评议。

3、出示“欢”、“池”(方法同上)。

五、实践活动

同学们是不是也想了解一些小动物呢?那就课后收集有关资料或观察你感兴趣的小动物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扣点练习:课后的读一读、记一记。

【板书设计】

5、动物儿歌

蜻蜓

蝌蚪

蝴蝶

蚂蚁

蚯蚓

蜘蛛

6、古对今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地人都本课词语。

2、正确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意思。

3、了解对子中词语的组成特点。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课前预习:1)读课文2)注音3)口头组词 教学过程:

教学点:

1、会认“圆、严、寒”等12个生字。

一、课前检测:开小火车读词语,选词语造句

二、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落实教学点1】

1、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2遍。

2)认读生字卡片中本课的生字、词语。

2、汇报:

A、读下列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去拼音开火车认读生字)

朝 夕 雾 霞 暑 晨 园 细 凉 严 李 杨 酷 香 B、认识多音字:(扩词,再读一读)

朝 zhāo 朝霞、朝夕、朝气 cháo 朝代、唐朝、朝阳区 C、看图读词,理解词义。

严寒 酷暑 和风 细雨 朝霞 夕阳(酷暑什么意思?)莺歌燕舞 鸟语花香 D、认读生字,说记字方法:指名说,同桌互说。F、老师用生字编了一首歌谣,各自读生字歌谣,齐读:

古朴村落是我家,严寒酷暑皆如画。清晨朝阳金灿灿,夕阳如火映晚霞。

鸟语花香杨柳绿,微凉细雨漫天洒。桃李芬芳花绽放,方圆百里景最佳。

三、朗读课文:各自小声读、齐读。

四、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字形,说说需要注意的地方。

2、重点指导:语、香,禾、木字做偏旁需要注意什么?其他生字自己独立书写。

禾、木:左右结构捺变点,上下结构撇捺长。

五、总结: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扣点练习:课后读一读,记一记。

【板书设计】

7、操场上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火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教学准备:课件、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点:

1、会认“操、场、拔”等12个字。

一、导入新课

听录音,学生伴着《运动员进行曲》踏步。师:(出示图片)我们现在要去哪里? 生:操场上

教师书写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操场上》

二、活动激励,学习字词【落实教学点1】

1.过渡: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在操场上都参加过哪些体育运动呢?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出示本课生词卡片。(跑步、拍皮球、踢足球。)3.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们说了那么多体育项目,那么,你们认不认识这几个体育活动的名称呢?教师依次出示剩余的词语卡片并做相应的动作提示。(打球、拔河、跳高。)4.学生猜读、跟老师读、指名读本课生词。

5.引问:刚才学习的几种运动中,你最喜欢哪种?谁愿意到前边来演一演? 6.活动:一名学生表演,其他同学猜体育活动名称。预设:跳高、拔河。

7.交流:在同学表演这些运动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新发现? 8.学生汇报。

预设:“拔河、打球、拍皮球”都是用手的,所以表示动作的三个字的偏旁都是提手旁。“跳高、跑步、踢足球”都是用脚的,所以表示动作的三个字的偏旁都是足字旁。9.启发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带提手旁或足字旁的字?

10.课件出示6个表示体育活动名称的生词:看,它们不带音节帽子了,你还能一眼把它们认出来吗?

11.学生领读、同桌对读,教师评价。1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13.小组交流:这些生字中,哪几个生字最难?你有什么好方法识记它们?把你识字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14.检查反馈:学生开火车认读“拔、拍、踢、跑、打、足”。

三、初读儿歌,识记生字

1.过渡:刚才我们认识了6个生字,还有一些生字藏在儿歌里,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好吗?

2.学生在儿歌中找出其他生字,一边找,一边说出它们的字音,然后和同桌交流,互相读一读,认一认。

3.教师巡视,重点指导,认识新偏旁“火”。

4.小组合作检查认读情况,1名同学带领组员进行检查,把组员认读有误的字音纠正过来。

5.听音接生字游戏。老师读生字,学生听音,然后迅速地从自己的生字卡片里找出这个字,并大声说出这个生字。

四、拼图游戏,巩固识字

1.课件出示游戏名称及规则。(拼图识字游戏。有16个奥运小五环,每一个五环后面藏着一个生字宝宝,翻开一个就请同学们认读,16个生字认读完之后,就会出现刚刚这些运动游戏。)2.学生进行游戏。

第二课时

教学点:

2、会写“跑、打”等7个字。

一、复习导入,强化认识

1.导学:上一节课,我们交到了很多生字朋友,看,它们来了,大家跟生字宝宝打个招呼吧。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拔、拍、踢、跑、打、足、锻、炼”等字。3.教师出示“火字旁”,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带有这个偏旁的字。

二、诵读儿歌,读通句子

1.课件出示儿歌,引问:你能读吗?试着读一下,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的字音。2.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巡视,适时点拨个别学生读准翘舌音“场、热、声、身”和平舌音“足”。

3.指名读生字,其他同学认真听,及时纠正个别学生的错误读音。4.教师导学:请同学们再读一遍儿歌,争取把句子读通顺。

5.学生两人一组赛读儿歌,比一比谁朗读时不仅声音洪亮,而且能把句子读通顺。6.教师范读,全班听读,试着标出儿歌的节奏。

预设:铃声响,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跳绳/踢毽/丢沙包,天天/锻炼/身体好。7.学生自由练习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8.指3名学生朗读,全班听读,根据字音、声调、语速等方面进行评价。9.齐读儿歌。

三、再读儿歌,读出趣味

1.学生回忆自己进行体育活动时的心情。(高兴、开心。)2.学生带着欢乐的心情自由练读儿歌。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4.教师小结:热闹的操场为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留下了我们许多欢声笑语。下面请同学们想象你玩耍时的情景,一起读这首儿歌。5.全班齐读儿歌,可以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四、小组合作,学写生字【落实教学点2】 1.学生找出生字新朋友,读一读。2.小组合作,学生相互说说怎么记住生字。3.引导学生反馈交流,教师表扬爱动脑筋的小朋友。4.引导学生复习看笔顺的方法,自己尝试书空笔顺。5.师指导书写,引导学生看准每一笔的位置。6.教师范写“跑”,强调左窄右宽。

7.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先描红,然后仿写一个“跑”字。8.学生集体观察书写较好的生字,说说有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9.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其他字的书写。10.指导书写其他会写字。

五、拓展延伸,积累词语

1.课后读读画画:把你喜欢的活动涂上喜欢的颜色。书上没有的可以自己补上。2.把自己喜欢的活动写在卡片上,让同组的小朋友读,并向大家介绍玩法。扣点练习: 我会发现:

踢 跳 跑(足字旁与脚的动作有关)打 拍 拔(提手旁与手的动作有关)

【板书设计】

7、操场上

活动 热闹

8、人之初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点:

1、认识“之、初、性”等13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二、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不会的字多读几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

3、同桌互查(认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四、随文检查识字:【落实教学点1】

(一)读词识字:

1、汇报各组学习生字的方法。师归纳方法: 1)归类识字:远—近—迁

2)换一换识字:芒—忙 秀—香 刻—该 3)加一加识字:目—相 犬—器 刀—初 4)比一比识字:幻—幼 羽—习玉—王

(二)易错字区分:

近和进:字音相同,字形相近,字义不同。“近”表示距离短;现在以前不久的时间。而“进”则表示向前移动;入,往里面去。

例:(近)日指最近过去的几天,近来,应用“金”;

(进)入指进到某个范围或时期里,所以用“进”。

五、多种形式读。

1、自读、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读给同桌的小伙伴听。

六、小小书法家,书写要规范。

1、出示生字齐读。

2、分析字型;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3、看老师范写,抓住关键笔画,在田字格里定位。独立写字。

七、总结:学了这一课,大家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二、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三、朗读诗文,理解大意。【落实教学点2】

1、出示诗文,读准字音。

1)教师范读(语速适中,学生听清字音)2)学生自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3、指名读(多种形式:拍手读,男女生分读,小组读,接龙读)

2、理解诗文: 1)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学生汇报,老师适时讲解:琢、苟、道等字词的意思。2)指名讲解诗文的意思(学生尝试讲解,老师适时补充)3)老师对诗文意思进行小结。(学生互说)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同样的道理,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4)拓展学习: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与长,宜先知。讲一讲黄香和孔融的故事。

四、明理品读。

1、黄香、孔融为什么能有这样的品质?

2、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

3、让我们再来把这几句三字经有感情的读一读(自由读后齐读)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三字经中的一部分内容,希望同学们效法古人,从小就努力用功读书,长大做一个有用的人。

扣点练习:课后读一读,记一记。【板书设计】

8、人之初 学习专一 坚持

口语交际:打电话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进行电话交谈,能把话听清楚、说明白。

2、学会打电话的方法,说话要简洁明了、有礼貌。

3、在平等的氛围中培养学生兴趣、提高表达能力。教学重点:练习打电话。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在打电话时语言简洁明了、有礼貌。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点:

1、学会打电话

一、谈话导入。

打电话是现代人生活中的一种交流方式。打电话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增进感情。今天,我们就来给朋友或亲人打电话。你想好给谁打了吗?准备和他说些什么呢?

二、创设情境,整体练习。【落实教学点1】

1、联系生活实际,明确打电话的目的。

回想生活中打电话的情景,知道打电话为了沟通信息、商量事情、问候......1、小组讨论交流,做好打电话的准备。

明确给谁打电话,要和他说些什么?查找电话号码

2、小组合作,进行打电话的游戏。

两人一组练习,注意运用文明用语:你好、再见.....要把话说清楚、完整,同时认真听对方讲话,明白对方的意思。

3、汇报表演打电话。1)打电话约同学踢球。

明明:喂,你好!是丁丁吗?

丁丁:你好!我是丁丁。有什么事吗? 明明:丁丁,我是明明.周日上午8点我们去学校操场踢足球,好吗?

丁丁:好呀.我会准时到达学校操场的。

明明:那我们就周日上午8点学校操场见。

丁丁:好的,明明,再见。

明明:再见。

在师生交流中小结:生活中我们邀请人家的时候,要注意称呼(礼貌)、时间(准确)、邀请地点(清楚)、干什么(内容具体),这样我们就学会打电话邀请了。2)打电话向老师请假。

3)有一个叔叔打电话找爸爸,但是爸爸不在家。4)练习打电话:交换打电话的内容,师生评议。

三、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打电话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在诵读儿歌的过程中,准确识记“饭、能、饱、茶、泡、轻、鞭、炮”等字。2.在看部首识字的过程中,发现生字部首与其意思的密切联系。

3.区别理解“青和清、在和再”的意思,会用它们填空。练习查字典,培养学生查字典的学习习惯。

4.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歇后语,借助图片大致了解描述的内容,并背诵积累。5.和大人一起朗读故事,明白故事主要描述的是什么内容,知道狐狸为什么对乌鸦说好话,懂得乌鸦上当受骗的原因,启发学生不能听信花言巧语,要专注做好眼前的事。教学重难点:

1.准确识记“饭、能、饱、茶、泡、轻、鞭、炮”等字。2.区别理解“青和清、在和再”的意思。3.能发现生字部首与其意思的密切联系。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字卡。(教师)2.字卡。(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点:

1、在看部首识字的过程中,发现生字部首与其意思的密切联系。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识字加油站

1.(多媒体出示喜羊羊图片)导言:我们的好朋友喜羊羊来了,它还给我们带来了礼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课件出示“饭、水、足、手、衣、火”的图片)学生说出图片上的事物。

2.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上的事物能用来做什么,同时逐句出示儿歌内容,引导学生相机识字。

(1)自由读儿歌,读准字音。(2)指名读儿歌,师生正音。

3.引导学生利用字卡,同桌之间自由交流识字:饭、能、饱、茶、泡、轻、鞭、炮。(1)读准字音:“茶”是翘舌音,“鞭”是三拼音节,泡(pào)和炮是同音字。(2)认清偏旁,说说字义和偏旁的关系。

(3)交流识字方法。如: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生字:泡、饱、炮。(4)同桌互相考一考:抢读生字,看谁读得准确。4.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生字。

5.导学:喜羊羊为大家鼓掌,大家真棒!听一听,它又说了什么?(课件出示泡泡语:你能看图背诵这首儿歌吗?)6.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生字放入儿歌,速读速背儿歌。

二、认真观察,我的发现【落实教学点1】

1.导言:由于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棒,现在喜羊羊要带我们去汉字王国逛一逛。一年一度的汉字王国运动会的开幕仪式就要开始了,让我们随着喜羊羊一起看看都有哪些队伍参加。2.课件播放第一支走来的队伍——口字旁家族,并出示相应生字“吃、叫、吹、咬”。(1)齐读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四个字有什么共同点。(课件出示口字旁)(2)引导学生思考口字旁的字大都和什么有关,然后指名汇报,并表演。

(3)导学:这支队伍想扩充,还有哪些字宝宝可以参加呢?(预设:“喊、叹”等。)3.课件播放第二支走出来的队伍——提手旁家族,并相应出示生字“提、拔、捉、拍”。1)导言:观察生字,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提水、拔萝卜、捉小鸡、拍球图片)(2)引导学生思考提手旁的字和什么有关,并再举几个例子。

4.课件播放第三支走出来的队伍——足字旁家族,并出示生字“跑、跳、踢、踩”。(1)导言:最后一支队伍比较特殊,大家来看看都有谁呢?(生齐读)(2)引导学生观察这一组字又有什么相同点。(课件出示足字旁)(3)足字旁的字多数和脚部动作有关,学生举例子。(跺脚、跳跃等)

三、情感体验,字词句运用

1.导言:喜羊羊在汉字王国玩得特别愉快,它喜欢这里的山山水水,它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课件出示青山和清泉的图片,并注明这两个词语,突出“青”和“清”两个字。)(1)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字,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读音相同,意思不同。“青”表示绿色,而“清”表示清澈和清楚。(2)课件出示:“远处有()山,近处有()泉。”学生试填,并说明理由。(3)学生小组讨论还可以用“青”和“清”组哪些词,并用词语造句。

2.课件出示:“在”和“再”。引导学生说出哪个是“再见”的 “再”,并说明理由。预设: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再见”这个词,“再”表示又一次的意思。

3.教师引言:“在”表示存在或者表示存在于某地点,比如:在家、在场、在外面„„ 4.课件出示选字填空:放学了,大家()教室门口和老师说()见。(1)指导学生用“在”和“再”填空,并说明理由。

(2)课件出示选字组词练习:()家、正()、()学校、()次、()来。学生讨论怎样填写,并用填写的词语造句。

5.完成教材64页的翻字典游戏“比比谁最快”。

第二课时

教学点: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歇后语。

一、诵读歇后语,日积月累【落实教学点2】

1.导言:喜羊羊今天给我们带来几幅图画谜语呢,谁能猜出每幅画的谜底?(1)课件出示图片:小葱拌豆腐。

导学:大家看看这盘菜的颜色,用一个词来形容。

预设:又青又白、绿白相间、清清(青青)白白„„教师给出一清(青)二白。

(2)课件出示:竹篮子打水、芝麻开花、十五个吊桶打水图片。师生交流共同猜谜语。2.引学:刚才我们猜的是歇后语,歇后语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语,后一部分像谜底。(1)请你读一读教材中的歇后语,对照图片体会其中的含义。(2)同桌对读歇后语,一人读前一部分,一人读后一部分。(3)课件出示歇后语的前一部分,学生齐说后一部分。3.拓展其他歇后语。

(1)课件出示几个课外歇后语,小组交流学习,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直到全组同学都会朗读为止。

(2)借助图片指导学生边读边理解,最后熟读成诵。

4.小结:歇后语的种类有很多,有谐音类、喻事类、喻物类、故事类等,内容广泛,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搜集。

二、共同阅读,感悟道理

1.导言:一个晴朗的日子,乌鸦找到了一片肉站在大树上,正准备回家喂宝宝,却遇到了树下寻找食物的狐狸。(课件出示:短文插图)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课件配图播放故事)2.学生初步了解短文内容。教师出示字卡,指导学生学习发音易错的生字。3.指导朗读短文,把短文读得正确、流利。

4.引导学生思考交流:狐狸几次对乌鸦说话?乌鸦有什么表现?画出狐狸的话读一读,想想狐狸为什么要这样说话,乌鸦为什么上当受骗,通过这个小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5.讨论交流:如果今后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呢?

三、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回家和大人一起朗读《狐狸和乌鸦》这个小故事,并把你学到的内容讲给大人听。2.把搜集到的歇后语和同伴交流一下,看看谁记得多。

下载八年级语文苏教版下第五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语文苏教版下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班会教学设计

    增强责任意识,争做有为少年 ——“责任与担当”主题班会 班会目的: 1.让学生懂得一个人做事要有责任心,要有负责到底的精神。 2.教育学生做事要认真,勇于承担责任,不能推诿扯皮......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25 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 1.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习并了解诗、词、曲等诗歌的体裁特点。 3.熟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的内容。 2.熟读并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二年级冯树云2013.3.23 囫囵吞枣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则成语故事,讲了一位年轻人到别人家去做客,由于不思考、不分析主人的话而盲目作出决定,让别人笑话的事,告诉我们“囫囵吞枣”......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买蕊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就是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写的。“外国名篇名著”的编排是和五年级上册第一组“我爱阅读”、五年级下册第......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着“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备课时间: 教材简析: 本单元属于识字单元,共安排了4课识字,分为三种形式:(1)看图读韵文识字;(2)形近偏旁的比较,“识字7”属于这种类型,本课安排两组形近易混的偏旁,每组分三栏;(3......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教案(第五单元) 识字5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谚语,理解谚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 3、激发学生积累谚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五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古诗文单元 ,亦可称之为表现“理想”主题的单元。本单元的文章或描叙了理想的社会模式 ,传达一种憧憬 ;或吟咏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