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班通管理制度
义津中心学校班班通管理制度
2014.2
为了完善管理制度,健全规章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合理使用班班通设备,发挥“班班通”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保证班班通设备的安全和完整,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积极主动地运用好设备和教学资源,真正发挥设备和教学资源的最大效益,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特制定本制度。
一、电教员吴启刚老师在教务处领导下,负责本校班班通设备维护,资源更新,疑难解答
等。
二、制定管理制度
1、学校管理员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负责好校园网的运行、调试、维护等工作,保证校园网的正常运行,保证“班班通”的正常运行。
2、班主任要逐项落实责任,作为本班的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从设备、设施到使用、保护的管理要负全责,学校定期检查、评比。
3、班级管理员(班主任指定的一名学生),负责检查多媒体平台是否关闭,确保教师上课完毕设备立即关闭。
4、各班多媒体钥匙由专管人员统一管理,教师使用完毕后,关闭电源及平台,将钥匙及时送回。
5、班主任要经常了解设备使用情况,如发现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汇报学校管理员并查明原因,软件故障由学校管理人员处理;如发现设备硬件损坏或丢失,应及时汇报管理人员和学校领导。
6、任课教师按学校规定协助班主任管理,课堂上要正常使用教育网络,为教学服务,及时填好使用记录。
7、任何人不得私自更改IP地址、计算机名、工作组及显示分辨率,不得私自安装与教学无关的软件。
8、教师对于需要保存的材料应建立自己的文件夹进行保存,电脑桌面与C盘上不得出现个人材料。
9、保持多媒体平台下地面的干燥,保持桌面清洁,保持多媒体设备的整洁。
10、学校加强管理,定期检查,将“班班通”检查评比列入班级检查常规。
11、电脑、电视根据教育教学需要,除老师安排使用外,任何学生不得私自使用,不得随意移动,违背操作规程或管理不善造成损失的照价赔偿,故意损坏者,加倍赔偿。
第二篇:班班通管理制度
班班通设备管理制度
1、班班通设备是学校信息化教学的重要设施,是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师生必须倍加爱护,按照规定流程使用与操作。
2、班主任(实验室为实验室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设备的维护并协调好各学科任课教师正确地使用设备。
3、学期末,班级更换时,交接双方要检查设备完好后再进行交接。对交接中出现的问题有负责人负责向管理员陈述清楚(若有严重问题需上报主管领导)。并有管理员解决问题后方可进行交接,并做好交接记录。
4、各科教学需使用班班通设备时,应到本班班主任处领取钥匙,和其它自己需要设备,使用时认真检查相关设备的完好程度。当设备发生故障时,要及时报告班主任,由班主任报告管理员并针对情况处理。
5、教师使用完后要认真检查各部分设备,正确关闭设备,并切断电源,锁好白板和计算机方可离开。
6、各班主任要加强安全管理,注意防火防盗,并保持设备清洁。
任何人严禁利用班班通设备浏览、下载、发布与传播反动、色情及暴力信息。
7、教师要对设备精心维护,杜绝野蛮操作,严禁击打与刻划、按压白板,不规范开关设备。
8、不得在计算机上安装和使用非教学用软件(如聊天软件、游戏软件)。
9、不准随意更改已设置好的IP地址、DNS和网关等设置,未经学校有关领导许可,不得随意在校园网上发布任何信息。
10、班班通设备为学校的固定资产,每学期结束后,对各班的班班通设备进行检查,作为班主任积分的一项考核。
11、对于因人为原因造成设备的损坏应照价赔偿,并扣除责任人相应的考核积分。
第三篇:班班通管理制度
“班班通”使用管理.使用制度
为规范我校班班通设备的管理与使用,充分发挥先进教学设备及资源的作用,特制定本制度。
一、管理职责
1、学校网络中心为校级管理者,负责好班班通的调试、维护、发放、回收、检查工作,保证“班班通”的正常运行。
2、后勤处提供班班通设备假期安全的存放地点。
3、班主任为班班通设备班级管理者,作为直接责任人,负责设备使用过程中的保管。
4、班级管理者(班主任指定的一名学生),负责检查多媒体平台是否关闭,电源是否关闭,确保教师上课完毕设备立即关闭。
二、管理制度
1、班班通设备是学校信息化教学的重要设施,是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师生必须倍加爱护、按规定流程使用与操作。严禁挪用。
2、学校要配备班班通设备管理人员(网络中心负责)。教师使用班班通设备,应认真检查相关设备的完好程度。当设备发生故障时,要及时报告管理人员记录并针对情况处理。
3、学校要加强安全管理,注意防火防盗,并保持设备清洁无尘。
4、任何人严禁利用班班通设备浏览、下载、发布与传播反动、色情及暴力信息。
5、教师要对设备精心维护,杜绝野蛮操作,严禁击打与刻划。不得频繁开关设备,不准随意拆卸、搬运设备。
6、教师离开教室要认真检查各部分设备,切断电源,锁好柜门,关好门窗。
7、学生进入教室内要遵守纪律,不得靠近白板。未经教师许可,学生不得操作、挪动教师用机及相关教学设备。
8、使用者要认真填写使用记录。
第四篇:班班通使用管理制度
“班班通”设备使用管理规章制度
为加强“班班通”设备精细化管理,更好发挥“班班通”设备服务于教育教学的作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提高教师对“班班通”设备的应用能力和业务水平,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确保“班班通”教学设备在教学中发挥最大教学效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班班通”设备管理使用规章制度。
一、设备管理。
1、学校“班班通”设备实行“学校领导负责制—班主任首任制—电教处(信息中心)监督制”的管理模式。要求责任到人,分层落实。班主任为“班班通”设备第一责任人,任课教师为第二责任人,负责设备的管理工作。发现设备出现故障或硬件损坏、丢失等问题,应及时报至电教处(信息中心),根据故障情况再上报校长,作出相应处理。硬件丢失或人为损坏的,由责任人照价赔偿。设备出现故障时,严禁非管理人员自作主张开机维修。
2、各班级指定一名学生电教管理员(小助手),提醒教师使用完毕后及时关闭“班班通”设备并切断电源,并帮助教师如实填好“学校班班通设备使用记录日志”,做到“班班通,堂堂记”。
3、为保障学生安全,严禁学生随意开关机,严禁学生擅自使用“班班通”设备。
4、“班班通”教学设备未经学校领导批准,不得借出为他人使用。校外教师到本校上课,必须经学校统一安排,确认经过相关培训,了解设备性能,能够熟练操作后,方可使用。
5、学校每月检查一次“班班通”设备的使用及管理情况,将检查结果列入班级量化考核。
6、新学年开学时,新老班主任要对教室内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进行交接,检查设备是否齐全、损坏,及时处理好相关问题。
二、操作规范。
7、开启系统的操作流程:接通总电源,按下电源插板开关按钮→打开“班班通”设备背面的电源开关→开主机系统(先打开显示设备开关,待屏幕显示“计算机无信号”后再开内置电脑主机)→开机后插U盘或利用数据库资源→开始教学。
8、关闭系统的操作流程:关闭所有已经打开的应用程序→关闭并退出U盘→关闭内置电脑主机和显示设备→关闭“班班通”设备背面的电源开关→关闭插板总电源。在节假日里不使用设备时应罩上防尘罩。
9、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意外断电仍需启动的情况时,等二至三分钟后,方可再次启动设备。
10、使用者不得擅自对电脑硬盘进行格式化或重新安装操作系统;禁止自行安装、删除电脑中的软件;不得私自更改计算机属性设置;不得擅自拆装、维修及更换电脑配件。若因教学需要更改软件的,应经电教处(信息中心)同意并协助完成,不得盲目自行操作。
11、需要保存的资料应存储在指定文件夹内,计算机桌面和C盘上不得存储个人材料,不得利用计算机做网上购物、上网聊天、下载歌曲等与教学无关的事情。
12、教师在下载网络资料或使用外部设备(移动硬盘、U盘、读卡器等)时,要注意防止病毒的侵入,发现计算机有病毒应及时向电教处(信息中心)汇报。
13、违背操作规程造成的损失由相关责任人照价赔偿。
三、设备使用
14、每名教师要把“班班通”多媒体的使用作为课堂教学的常规化教学方式,保证每周上课节次达到周课时总数的80%以上。
15、每周各班级利用“班班通”上课的使用率不得低于80%,校长、教导主任有责任督促学科教师按学校规定要求使用“班班通”设备组织教学。
16、学校校长、教导处随时进行巡课,了解“班班通”使用情况,结合班级记录数据,由学校信息技术管理员一周一汇总,一周一公布,并在全体教职工例会上对教师和班级使用“班班通”的情况进行通报。
17、学校校长和教导处定期对学科教师教学中运用“班班通”设备情况进行随机听课、检查,并对上课质量进行等级评定,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四、维护保养
18、定期检查。班主任每周一、周三两次检查系统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设备故障后及时填写“班班通”多媒体设备故障报修单,报至学校电教处(信息中心),再次现场检测后根据故障情况上报给校长作进一步处理。
19、经常清洁。班主任每天擦拭一次设备外表的浮尘,保持设备的干燥、整洁。在擦一体机显示屏时,应使用较柔软的布向一个方向擦拭。
20、天天整理。班主任切实负起责任。皖北地区灰尘大,“班班通”设备每天都要进行整理和打扫;注意天气变化,察看并关好门窗;教育师生爱护设备,注意用电安全。本规章制度自宣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2: “班班通”设备维护和保养制度
为加强“班班通”设备的管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使其发挥重要作用,真正为师生服务,为教学服务,特制定“班班通”设备维护和保养制度。
1、使用过程中,若设备出现故障应立即停用,并报请电教处(信息中心)及时检修,教师不得擅自拆解,私自处理,检修时写好检修记录并存档。
2、在维护设备时,不能在带电的情况下插拔任何与设备主机、外部设备相连的部件、插头、板卡等。
3、任课教师使用“班班通”设备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因违反操作规程导致设备损坏的,将按规定追究当事人责任。
4、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不能频繁地关闭和打开电源,不得随意移动、振动设备。如果电脑出现死机,应采用系统热启动和系统复位方式。如果必须关闭电脑电源,也需要至少关机30秒后再重新开启电脑电源。
5、做好“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避光、防尘、防潮、防火、防盗、防雷击、防撞击等保护工作,落实安全防范措施,雷雨天气不得使用设备,离开时切断设备与外界的物理连接(电源、网线)。
6、注意环境清洁,及时清除设备上的灰尘等杂物,除尘时一定要拔掉电源,注意安全。设备清洁不得使用有机溶剂,只能使用中性洗涤剂或清水擦拭。清洁机身时,要严防液体
第五篇:班班通使用管理制度
东买里镇莫因古则村小学
“班班通”设备使用管理规章制度
为加强“班班通”设备精细化管理,更好发挥“班班通”设备服务于教育教学的作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提高教师对“班班通”设备的应用能力和业务水平,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确保“班班通”教学设备在教学中发挥最大教学效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班班通”设备管理使用规章制度。
一、设备管理。
1、学校“班班通”设备实行“学校领导负责制—班主任首任制—电教处(信息中心)监督制”的管理模式。要求责任到人,分层落实。班主任为“班班通”设备第一责任人,任课教师为第二责任人,负责设备的管理工作。发现设备出现故障或硬件损坏、丢失等问题,应及时报至电教处(信息中心),根据故障情况再上报校长,作出相应处理。硬件丢失或人为损坏的,由责任人照价赔偿。设备出现故障时,严禁非管理人员自作主张开机维修。
2、各班级指定一名学生电教管理员(小助手),提醒教师使用完毕后及时关闭“班班通”设备并切断电源,并帮助教师如实填好“学校班班通设备使用记录日志”,做到“班班通,堂堂记”。
3、为保障学生安全,严禁学生随意开关机,严禁学生擅自使用“班班通”设备。
4、“班班通”教学设备未经学校领导批准,不得借出为他人使用。校外教师到本校上课,必须经学校统一安排,确认经过相关培训,了解设备性能,能够熟练操作后,方可使用。
5、学校每月检查一次“班班通”设备的使用及管理情况,将检查结果列入班级量化考核。
6、新学年开学时,新老班主任要对教室内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进行交接,检查设备是否齐全、损坏,及时处理好相关问题。
二、操作规范。
7、开启系统的操作流程:接通总电源,按下电源插板开关按钮→打开“班班通”设备背面的电源开关→开主机系统(先打开显示设备开关,待屏幕显示“计算机无信号”后再开内置电脑主机)→开机后插U盘或利用数据库资源→开始教学。
8、关闭系统的操作流程:关闭所有已经打开的应用程序→关闭并退出U盘→关闭内置电脑主机和显示设备→关闭“班班通”设备背面的电源开关→关闭插板总电源。在节假日里不使用设备时应罩上防尘罩。
9、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意外断电仍需启动的情况时,等二至三分钟后,方可再次启动设备。
10、使用者不得擅自对电脑硬盘进行格式化或重新安装操作系统;禁止自行安装、删除电脑中的软件;不得私自更改计算机属性设置;不得擅自拆装、维修及更换电脑配件。若因教学需要更改软件的,应经电教处(信息中心)同意并协助完成,不得盲目自行操作。
11、需要保存的资料应存储在指定文件夹内,计算机桌面和C盘上不得存储个人材料,不得利用计算机做网上购物、上网聊天、下载歌曲等与教学无关的事情。
12、教师在下载网络资料或使用外部设备(移动硬盘、U盘、读卡器等)时,要注意防止病毒的侵入,发现计算机有病毒应及时向电教处(信息中心)汇报。
13、违背操作规程造成的损失由相关责任人照价赔偿。
三、设备使用
14、每名教师要把“班班通”多媒体的使用作为课堂教学的常规化教学方式,保证每周上课节次达到周课时总数的80%以上。
15、每周各班级利用“班班通”上课的使用率不得低于80%,校长、教导主任有责任督促学科教师按学校规定要求使用“班班通”设备组织教学。
16、学校校长、教导处随时进行巡课,了解“班班通”使用情况,结合班级记录数据,由学校信息技术管理员一周一汇总,一周一公布,并在全体教职工例会上对教师和班级使用“班班通”的情况进行通报。
17、学校校长和教导处定期对学科教师教学中运用“班班通”设备情况进行随机听课、检查,并对上课质量进行等级评定,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四、维护保养
18、定期检查。班主任每周一、周三两次检查系统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设备故障后及时填写“班班通”多媒体设备故障报修单,报至学校电教处(信息中心),再次现场检测后根据故障情况上报给校长作进一步处理。
19、经常清洁。班主任每天擦拭一次设备外表的浮尘,保持设备的干燥、整洁。在擦一体机显示屏时,应使用较柔软的布向一个方向擦拭。
20、天天整理。班主任切实负起责任。皖北地区灰尘大,“班班通”设备每天都要进行整理和打扫;注意天气变化,察看并关好门窗;教育师生爱护设备,注意用电安全。
本规章制度自宣布之日起施行。
责任人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