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评议实施办法
陕县人大常委会
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评议的实施办法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1年工作评议实施方案,为了更好的做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评议,结合陕县实际,现制定实施办法如下:
一、工作评议要求
通过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评议,促进政府有关部门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增强责任意识,推动我县该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工作评议的主要内容
1、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
2、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市、县人大常委会有关决议情况;
3、接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监督以及办理代表建设、批评和意见等情况;
4、依法行政、公正执法以及队伍建设情况;
5、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关注和处理情况;
6、班子团结和机关管理以及勤政廉政情况;
7、近3年以来主要工作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8、县人大常委会认为需要评议的其它工作情况。
三、专项工作评议的形式和方法
(一)成立专项工作评议组
组长:刘文生
副组长:宋栓昌
成员:刘党辉谭新华张勇张五屯刘瑗
(二)召开评议动员会
会议时间:2011年9月30日上午8:30
会议地点:县政府一楼会议室
参加人员:工作评议组成员,人大代表、工商户代表、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全体人员、各工商所所长
主要内容:
1、宣读县人大评议实施办法;
2、县工商行政管理局介绍工作情况并作表态发言;
3、领导讲话;
4、现场测评。
(三)实地考察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情况,召开社会监督员、行政管理相对人和基层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意见、问卷调查等。
时间:9月30日至10月10日前
参加人员:专项工作评议组成员、工商行政管理局陪同人员、记者。
(四)采取调研走访、约见询问、个别谈话、查阅资料、民意测评、问卷调查、受理投诉举报等方式,征求社会各界对
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意见。
时间:9月30日至10月10日
参加人员:专项工作评议组成员、工商行政管理局陪同人员、记者。
(六)向工商行政管理局反馈情况,督促自查自纠问题的落实整改工作。
(七)将评议结果汇综上报市人大常委会。
第二篇: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企业注册官制度实施办法
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 企业注册官制度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进一步深化企业登记注册制度改革,提高办事效率,提升工作水平,优化服务,强化责任,促进我省各类市场主体发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企业注册官是指具备一定条件,经过考评和聘任,在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登记注册岗位依法独立行使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市场主体,下同)登记注册核准权的国家公务员。
第三条 企业注册官制度是指全省工商系统国家公务员,经本人申请、通过考试,具备相应资格,被聘任的企业注册官;在规定的业务职权范围内,对申请人设立、变更或注销企业登记注册的申请,依法独立履行受理、审查、核准职能,并承当相应法律责任的企业登记注册制度。
第四条 企业注册官资格考试评审与岗位聘任分离,符合条件的全省工商系统国家公务员通过资格考试或考核,取得企业注册官资格的,纳入注册官后备人才库管理。
笫五条 企业注册官设七个等级,最高等级为一级企业注册官,由高到低依次分为一级至七级企业注册官。第六条 报考企业注册官的条件:
全省工商系统在职的公务员,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大专以上学历,爱岗敬业,有一定的构通表达能力、了解熟悉企业登记注册工作和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具备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操作技能。
一级企业注册官:累计从事企业注册登记工作满5年、职务为副厅级或副巡视员的,可直接报考一级注册官资格; 二级企业注册官:累计从事企业注册登记工作满4年、职务为正处级或调研员的,可直接报考二级注册官资格; 三级企业注册官:累计从事企业注册登记工作满3年、职务副处级或副调研员的、可直接报考三级注册官资格;
四级至七级企业注册官:在职的正式公务员(含当年新录用的公务员),不受年龄和岗位限制,根据本人申请,均可参加四至七级企业注册官资格考试;
第七条 省、设区(市)、县(市)、区工商局必须成立企业注册官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由局长担任,副主任委员由分管副局长担任,委员由人教、法制、监察、注册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企业注册官的资格评审、聘任、晋级、奖惩和监督管理。企业注册官制度的日常实施工作,由人教部门负责,注册登记部门配合。第八条 企业注册官考、评、聘程序:
(一)个人申请。符合条件的在岗注册登记窗口工作人员必须报名参加企业注册官资格考试,其他岗位人员积极鼓励参考;以各市、县、区为单位,由个人申请,按要求填写《企业注册官职位资格考试申报表》
首次申报参加企业注册官资格考试,可根据条件,直接申报参加相应等级企业注册官职位资格考试。
(二)资格审查和聘任。各级工商局企业注册官评审委员会,按分级管理权限,对申请人的资格进行审查和聘任,确定是否符合申报条件及是否需要聘任并签署意见。
省工商局企业注册官评审委员会,负责对申报一至三级企业注册官和省局机关人员资格的审查和聘任; 设区(市)工商局企业注册官评审委员会,负责对申报四至五级企业注册官人员资格的审查和聘任; 县(市)、区工商局企业注册官评审委员会,负责对申报六至七级企业注册官人员资格的审查和聘任;
(三)培训。通过资格审查的人员,由各级工商局人教部门负责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以及企业注册官职责、操作规程等方面的培训,教材由省工商局企业注册官评审委员会统一指定。
(四)考试方式。各等级企业注册官资格考试,采取闭卷笔试,同期分卷进行,试题题库的建立及考试由省工商局人教部门统一组织进行。
(五)资格认定。通过考试成绩达到规定要求的,由省工商局企业注册官评审委员会,统一颁发《企业注册官资格证书》,标明所取得企业注册官资格的等级。低级别注册官申请晋级的,须通过资格考试后,方可认定相应等级的企业注册官,取得企业注册官资格的人员纳入注册官后备人才库管理。
(六)评委审定。各级工商局企业注册官评审委员会,根据本级企业注册官岗位职数需要,评审确定各等级企业注册官拟聘任人,企业注册官可高位低聘。
(七)公示。由人教部门对评审委员会所确定的拟聘任企业注册官人选及等级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没有重大影响聘任问题的,即通过相应等级的企业注册官聘任。
(八)聘任。由所属工商局局长签发企业注册官聘任书,同时报上级人教、注册登记部门备案,聘任书由省工商局统一制作。
第九条 各级在岗从事和分管注册登记业务工作的股、科、处、局领导,经所在工商局企业注册官评审委员会审定,按资格审查和聘任分级管理权限,可直接聘任为相应等级的企业注册官。低行政级别须高聘的,首先须通过考试,在取得相应资格条件后,再逐级报省工商局企业注册官评审委员会审定批准。
第十条 每两年由省工商局企业注册官评审委员会,组织一次全省工商系统企业注册官资格考试和职位聘任。第十一条 企业注册官的业务职权:
(一)七、六级企业注册官:受理、核准各类企业及其分支机构、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分支机构、企业集团的预先核准名称;受理、审查、核准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各类企业分支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分支机构、公司股权出质的登记;受理、审查各类企业、企业集团登记;核准除法定代表人变更、公司股权变更、公司类型变更、注册资本(金)变更、非公司企业法人按《公司法》改制变更、企业合并分立、股份有限公司、企业集团以外的各类登记;受理、审查、核准增补营业执照、各类备案事项。
(二)五级企业注册官:核准除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各类企业登记;受理、审查、核准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外国分公司、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设立、变更、注销登记;核准企业集团登记。
(三)四、三、二、一级企业注册官:核准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登记。
高等级企业注册官具有低等级企业注册官的业务职权,也可以将其业务职权委托给低等级企业注册官行使。第十二条 企业注册官的职责:
(一)咨询服务。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一次性准确告知办理登记事项。
(二)依法登记。依照企业注册登记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所规定的程序及要求,受理、审查申请人设立、变更、注销企业登记注册的申请,作出核准或不予核准的决定,并签署意见。
(三)录入归档。依照企业信用建设、档案管理和经济户口制度的要求,及时、准确、完整录入登记信息,移交档案室归档。
(四)统计总结。及时准确填报受理登记情况统计表,做好统计总结与分析。
(五)履行相关规定的其它职责。
第十三条 企业注册官在办理注册登记时,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提请注册登记部门负责人进行集体讨论。集体讨论由注册登记部门负责人主持,3名以上企业注册官参加:
(一)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需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
(二)利害关系人对申请人的注册登记申请提出异议;
(三)需要举行听证的注册登记问题;
(四)其他重大、疑难的注册登记问题。集体讨论意见应建立专门档案归档。第十四条 企业注册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对提交材料齐全、符合登记条件的,不予办理或未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审查、核准等不作为行为;
(二)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作出核准决定;
(三)超越委托的审批权限擅自进行核准;
(四)未履行首办负责、一次说清、否决报备等行政效能制度;态度冷漠、粗暴,用语不文明,办事推诿;
(五)国家公务员制度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禁止的其他违法违纪行为。第十五条 监督管理
各级工商局企业注册官评审委员会和登记机构负责人,应根据《行政许可法》、工商注册登记相关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加强对企业注册官工作的日常监督和管理。
第十六条 企业注册官作出的处理或者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机关应当及时予以纠正:
(一)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不明确指出或者不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的;
(二)申请人提交的材料符合法定条件和程序,按照规定应当受理并出具《受理通知书》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作出核准决定,不予受理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核准决定的;
(三)申请人提交的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不按规定告知申请人必须补正的全部内容的;
(四)企业注册官作出不予受理或者不予核准决定,不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或《驳回登记通知书》,或者不注明理由的。第十七条 企业注册官作出的处理或者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机关应当依照《行政许可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予以撤销:
(一)超越职权、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核准决定的;
(二)违反登记程序作出核准决定的;
(三)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作出核准决定的;
(四)其他应当予以撤销核准决定的。第十八条 失职责任追究
企业注册官因工作过失造成具体行政行为错误的,予以行政告诫。行为后果严重或具体行政行为过错一年内累计两次以上的,取消企业注册官资格,并视情节依照公务员管理等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企业注册官主观故意造成具体行政行为错误的,取消企业注册官资格,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因非主观故意而被取消企业注册官资格的,三年内未发现新的违法违章行为,可以重新参加企业注册官职位资格考试;因主观故意而被取消企业注册官资格的,不得再参加企业注册官职位资格考试。第十九条 登记质量评析
各级工商局企业注册官评审委员会应抽调人员组成质量评析小组或委托本级企业注册登记部门,定期对本级注册官和下级工商局注册官办结的各类企业登记情况进行质量抽查评析。
质量抽查评析结果可作为企业注册官晋级和评定考核等次的重要依据。第二十条 企业注册官的考核
企业注册官考核以公务员考核为基础,本着客观公正原则,实行平时考察和考核相结合。平时考察为不定期,考核时间与公务员考核时间同步。考核内容要突出考核工作质量、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和作风、业务素质、管理水平。
第二十一条 各级工商局企业注册官评审委员会要定期组织企业注册官参加理论培训和业务培训,培训内容以新颁布的注册登记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为主,对取得注册官资格,超过三年未在岗从事注册登记工作的,在聘任上岗之前,必须通过培训、考核。第二十二条 企业注册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解除企业注册官聘任,并取消企业注册官资格。
(一)公务员考核确定为不称职或企业注册官年审被评定为不合格的;
(二)违规操作,有重大工作失误的;
(三)不履行企业注册官职责,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四)被辞退的;
(五)违纪受处分或违法犯罪的。
第二十三条 企业注册官调离注册登记岗位的,自动解除企业注册官职位聘任;企业注册官退休、辞职或调出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的,自动取消企业注册官资格。
第二十四条 须取消企业注册官资格,应逐级报省工商局企业注册官评审委员会审议批准。解除企业注册官聘任,由所在工商局企业注册官评审委员会研究,局长签发书面决定书。
第二十五条 对企业注册官的资格评审、聘任、年审结果、处分、解除聘任或取消资格等有异议的,可向上一级企业注册官评审委员会提出复议。上一级企业注册官评审委员会在接到复议申请后,必须在一个月内做出复议决定。第二十六条 企业注册官在履行职责时,统一着工商制服,配挂企业注册官胸牌。本实施办法解释权为省工商局企业注册官评审委员会。
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 企业注册官配套制度(试行)
第一条 为规范企业注册官(以下简称“注册官”)的登记注册行为,明确事权与责任,客观考评工作实绩,提高登记质量和服务水平,确保依法、高效、廉洁行政,根据《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企业注册官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制定本制度。
第一节 注册官的事权
第二条 注册官的事权应在其所在登记机关的登记管辖范围内,按《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企业注册官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授予。各级注册官的事权均包含其下级注册官的事权。在事权范围内,注册登记部门负责人可代表登记机关对注册官的事权进行具体明确,同级注册官可以有不同的事权。
注册官根据被授予的事权行使注册登记决定权,并对所作出的决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三条 注册官对其事权内的登记注册申请难以作出决定的,提交上一级注册官决定;或提交本部门负责人,由本部门负责人组织集体讨论后作出决定。
第四条 因登记工作需要,经分管局长同意,注册官可以将除核准权以外的部分事权委托给低等级的注册官。事权委托应出具《注册官事权委托书》(样式见附件1),委托书应载明委托人、受托人、委托事项及委托期限等内容,并报本部门备案。
注册官事权实行委托的,受托人具有委托事项范围内的事权,相关的责任由委托人承担;受托人超越委托事项行使事权的,由受托人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节 注册官的工作规范
第五条 注册官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登记注册的法律、法规、规章及《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企业注册官制度实施办法(试行)》规定履行职责。
第六条 注册官还应按以下要求履行职责:
(一)首办负责。登记窗口第一个接待申请人的注册官为首办责任人。对申请人提出的有关问题或申请,属于本机关企业登记注册范畴内的事务,首办责任人应耐心、细致地解答,并按规定的程序、要求和承诺的期限负责办结;对不属于本级注册官职权的或不属于本机关企业登记范畴,或不属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职能范围内的事务,应告知申请人办理该事项的相关部门,必要时协助做好联络工作。
(二)一次说清。申请人咨询有关登记事务,或申办有关登记事项但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注册官应当一次性告知应提交材料或需补正的全部内容。对需补正的,还应出具相关行政许可文书。
(三)限时办结。除需举行听证或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外,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属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的,注册官应当场予以办结;其它许可事项,注册官能够当场作出决定的,应当当场作出决定;无法当场作出的,属开业登记的,应当在十个工作日内办结;属变更、注销登记的,应当在七个工作日内办结。
(四)否决报备。注册官对申请人提出的登记申请,作出不予受理或不予登记决定的,应出具相关许可文书,告知申请人理由,并登记备案;对规定不明确的或情况比较特殊的事项,注册官无法独立作出决定的,应在详细了解情况后,及时报告本部门负责人,待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后告知申请人,不得随意否决。
(五)登记回避。注册官在办理登记注册时,遇有下列情形时,应当主动向本部门负责人提出回避: 1.是申请人的直系或者近亲属的;
2.本人或者其直系、近亲属与申请人有利害关系的; 3.与申请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
第三节 注册官的监督管理
第七条 各级登记机关应按照《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许可执法监督暂行规定》和《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企业注册官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对注册官执法行为进行监督,监督工作由登记注册、法制、人教、监察部门共同实施。第八条 注册登记部门负责人对注册官有下列监督管理权。
(一)确定注册官的具体岗位及工作分工,对注册官履行职责的行为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及管理;
(二)对需要集体讨论的事项召集并主持集体讨论;
(三)对注册官办理登记事务的情况进行定期抽查,并做好情况记录,及时向分管局长报告;
(四)定期在公示栏及内部局域网对注册官完成登记事务的数量、质量等进行公示;
(五)根据注册官的日常工作表现对注册官的考核及年审发表意见并对考核的等次提出建议;
(六)接受申请人对注册官的投诉,并开展调查。查实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属情节轻微,对注册官进行批评教育,责令其改正;属情节严重或按规定应由其它部门处理的,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七)提出注册官的奖惩建议;
(八)对注册官是否应回避申请作出决定;
(九)可以根据抽查注册官日常办理登记注册业务情况,提请分管局长对注册官的事权作出限制。
(十)组织注册官开展政治、业务学习;
(十一)其它应由注册登记部门负责人行使的监督管理权。
第四节 集体讨论
第九条 各级登记机关应根据《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企业注册官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组织对有关登记申请事务的进行集体讨论。第十条 登记注册部门负责人对提请集体讨论的登记申请材料进行审阅后,作出是否启动集体讨论的决定。对决定集体讨论的,应在作出行政许可的法定时限内完成。
第十一条 集体讨论时,受理该登记申请的注册官应当出席。登记注册部门负责人应指定专人记录讨论内容。记录人员应当真实、准确、明了记录讨论内容,并填写《企业注册官集体讨论纪要表》(样式见附件2)。出席讨论的人员和登记注册部门负责人均应在《企业注册官集体讨论纪要表》上签名。
第十二条 《企业注册官集体讨论纪要表》必须随企业登记材料归档,作为注册官是否承担相应责任的依据。
第十三条 集体讨论应对企业申请的事项作出决定。参加的注册官意见一致的,根据讨论结论作出相应的决定;意见不一致的,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表决方式作出结论,不同意见应在记录中予以载明。
对于意见不一致,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表决方式作出结论的,在作出决定前应将讨论记录和结论报送分管局长审阅,分管局长对结论无意见的,按结论作出相应决定。分管局长对结论持有不同意见的,可以要求对该申请事项进行重新讨论。
第五节 注册官的考核
第十四条 注册官的考核分为平时考察和考核。
平时考察由登记注册部门视情组织,但每年不得少于2次,具体实施办法由登记注册部门确定。
考核由各级登记机关的人教部门牵头,登记注册、法制、监察部门共同参与实施。考核的项目有:咨询服务、依法登记、登记质量、工作效率、廉洁自律、道德品质以及需要考核的其他项目。
第十五条 注册官审核等次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各级登记机关可以参照本制度第十四条所列项目,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对注册官进行考核。
第十六条 注册官考核等次为优秀的注册官,可以优先推荐为本优秀公务员。
第六节 注册官的失职追究
第十七条 注册官在登记注册工作中滥用职权、违法行政、违反工作规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许可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进行失职追究:
(一)作出受理、不予受理登记申请或不予行政许可决定,未依法出具相关书面凭证并说明理由的;
(二)申请人提交的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不按规定告知申请人必须补正的全部内容造成后果的;
(三)在受理、审查、核准过程中,未向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履行法定告知义务的;
(四)对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的;
(五)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予行政许可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六)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或者超越事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七)明知行政许可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仍受理该行政许可申请的;
(八)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它利益的;
(九)不符合登记注册办事制度和行为规范,被投诉,经核查属实的;
(十)其它依法、依纪应当追究的情形。
第十八条 注册官在登记注册工作中查实存在主观故意滥用职权、违法行政、违反工作规范等行为,并造成以下后果的,予 以取消注册官资格的处理:
(一)行政许可行为被行政复议机关决定撤销、变更或确认违法的;
(二)行政许可行为被本级或上级登记机关责令更正或者予以撤销的;
(三)行政许可行为导致行政赔偿的;
(四)行政许可行为被人民法院终审判决撤销、变更或确认违法的;
(五)其它严重影响登记机关形象的情形。
第十九条 注册官在登记注册工作中查实存在重大过失行为,并造成以下后果的,予以降低注册官等级的处理:
(一)行政许可行为被行政复议机关决定撤销、变更或确认违法的;
(二)行政许可行为被本级或上级登记机关责令更正或者予以撤销的;
(三)行政许可行为导致行政赔偿的;
(四)行政许可行为被人民法院终审判决撤销、变更或确认违法的;
(五)其它严重影响登记机关形象的情形。
第二十条 注册官在承办登记事务中存在推逶、服务态度恶劣等违反登记注册办事制度规定和工作规范的行为而被投诉,经核查属实,且情节严重或累计被投诉三次以上的,暂停其注册官职位,作待岗学习处理。被暂停职位的注册官须经所在登记注册部门及监察、人教部门重新考核通过后,方可恢复原注册官职位。
注册官在承办登记事务时,应当回避而不回避的,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屡教不改的,参照前款规定处理。
第二十一条 登记机关在追究注册官责任过程中,发现注册官有其他违法、违纪行为的,由监察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二条 本制度由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解释。第二十三条 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工商行政管理
1.工商行政管理:工商行政管理,是指国家为了建立和维护市场秩序,通过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对市场经营主体及其经营行为的监督管理。
2.工商行政管理的一般内容:(1)对市场经营主体资格的确认和管理(2)对进入市场的商品和服务的管理(3)对市场秩序的管理(4)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5)对各种违法经营行为进行查处
3.工商行政管理按法律,法规的法律效力层次划分: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规章;其他与工商行政管理有关的法规性文件。
4.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制定主体: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宪法和与工商行政管理有关的法律的制定主体。
(2)国务院是与工商行政管理有关的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
(3)国务院各部,委和直属机关等政府部门是与工商行政管理有关的部门规章的制定主体。
(4)省级地主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和某些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与工商行政管理有关的地方性法规的制定主体。
(5)省级地方人民政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和某些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是与工商行政管理有关的地方性规章的制定主体。
5.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实施的特点:无须执法请求;具有自由裁量权;必须发布命令;作为当事人必须接受监督。
6.营业登记事项:名称;地址;负责人;经营范围;经营方式;隶属关系;经济性质;资金数额。
7.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各类及表现形式(选)P91
(1)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
1)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a未经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相似的商标 b销售明知是假冒商标的商品 c给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损害 d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
2)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以为是该知名商品。
3)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以为是他人的4)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做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2)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不得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
(3)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
(4)商业贿赂
(5)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虚假宣传
(6)侵犯商业秘密
(7)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
(8)搭售或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
(9)不正当有奖销售
(10)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信誉
(11)串谋招标行为
8.《反垄断法》于2007年8月通过,并于2008年8月1日开始实施
9.垄断行为的种类及表现形式
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经营者集中;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
10.查处程序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现场检查,应当向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书面或口头报告并经批准。遇有紧急情况需要当场采取查处措施的,应当在事后立即报告并补办相关手续。其中实施查封、扣押、查询账户、申请冻结资金时,应当事先经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书面批准。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现场检查,执法人员还应当遵守执法人员人数、公务回避、出示证件、接受当事人陈述和申辩、制作现场笔录等规定;在需要查封或扣押时,应当遵守交付查封或扣押决定书及清单、查封或扣押期限,以及对查封或扣押财物的保管、处理等规定。
11.关于直销培训的规定(P121)看细节
12.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职责:
(1)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市场准入管理。
(2)监督流通环节食品质量
(3)监督食品经营行为
(4)处置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5)处理消费纠纷
13.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合同的监管
(一)合同法制的宣传指导
(二)做好合同示范文本印刷、发放和运用工作
(三)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动
(四)合同鉴证1.申请 2.审查、鉴证 3.不予鉴证的规定 4.鉴证完成时限 5.管辖规定
(五)抵押物的登记
(六)合同争议行政调解 1.受理 2.调解
14.商标的各类(简答)
(1)文字商标。三洋,红梅,SONY(2)图形商标。QQ
(3)字母商标。TCL,ZARA,KFC(4)数字商标。360,361,999
(5)三维标志商标。爱马仕,美极酱油(6)颜色组合商标。TVB,宝马
(7)组合商标。凯迪拉克
15.商标和特殊标志的区别:
(1)所有人的性质不同。(2)使用的目的不同
(3)时效性不同。特殊标志的有效期为4年;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10年,每次续展注册的有效期为10年,而且可以无限期地重复续展。
商号包括什么?例如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16.广告的作用:(1)传播市场信息(2)推动竞争(3)保护经营者的利益(4)引导消费
17.广告管理的内容
(一)制定并监督实施广告准则1.广告的一般准则 2.有关广告的专门规则
(二)制定各种行政措施,规范广告活动主体的行为。
(三)开展广告审查工作
(四)查处广告违法行为
(五)违法广告公告制度
18.特殊商品广告的管理
药品广告:
(1)药品广告必须弘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药品广告批准文号;未取得药品广告批准文号的,不得发布。其它药品广告需广告主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并取得药品审查批准文号后,方可发布。
(2)药品广告的内容必须真实、合法,以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说明书为准,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
(3)药品广告不得含有不科学的表示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不得利用国家机关、医药科
研单位、学术机构或者专家、学者、医师、患者的名义和形象做证明。
(4)非药品广告不得有涉及药品的宣传
化妆口广告禁止出现的内容
(1)化妆品名称、制法、成分、效用或者性能有虚假夸大的(2)使用他人名义保证或者以暗示方法使人误解其效用的(3)宣传医疗作用或者使用医疗术语的(4)有贬低同类产品内容的(5)使用最新创造、最新发明、纯天然制品、无副作用等绝对化语言的(6)有涉及化妆品性能或者功能、销量等方面的数据的(7)违反其它法律、法规规定的19.消费者权益争议中的求偿主体
(1)生产者与销售者(2)服务者(3)承受原经营者权利义务的经营者(4)营业执照所有人(5)展销会举办者及柜台出租者(6)虚假广告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及广告发布者
20.消费者权益争议的解决途径(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a.接受请求b.调查c.调解(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1.市场经营主体的基本类型(了解)
(1)按市场经营主体的所有制性质分类:全民所有制(国营)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个体工商户。
(2)按市场经营主体的组织形式分类:公司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
(3)按市场主体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分类:生产领域经营主体、流通领域市场经营主体、服务领域市场经营主体。
(4)按市场经营主体所在的行业分类: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等行业的市场经营主体。
(5)按市场经营主体的企业规模分类:大、中、小三类。
1、中央私营企业局和中央外资企业局以及各地先后成立的“工商局”,在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监管私营、个体工商业和外资企业,没收官僚资本,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扶持濒临困境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恢复生产经营,组织物资交流,平抑市场价格,保持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2、1954年政务院改为国务院。
3、工商局:2001年4月改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4、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情况:销售鲜活商品;处理有效期限将到的商品过着其他积压的商品;季节性降价;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等原因降价销售商品。
5、2005年8月国务院通过了《禁止传销条例》,并于11月1日正式实施。
6、2005年8月国务院通过了《直销管理条例》,并于12月1日开始实施。
7、直销企业设立后,每月15日前须通过直销行业管理网站向商务部、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报备。
8、保证金的数额在直销企业设立时为人民币2000万,直销企业运营后,保证金应当按月进行调整,其数额应当保持在直销企业上一个月直销产品销售收入15%的水平,但最高不超过人民币1亿元,最低不少于人民币2000万元。
9、对直销企业及其直销员有欺骗、误导等宣传和推销行为的,对直销企业,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清洁严重的,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10、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的条件
一、责任人要有缔约过失行为。
二、责任人要有缔约的过失。
三、要有造成损失的事实。
四、缔约过失行为与损失事实之间要有因果关系。
11、解决争议的方法: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请求有关部门主持调解、请求仲裁机关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2、按广告的性质分类:商业广告、社会广告、文化广告、政治广告、企业广告、公益广告。
13、按广告所采用的媒介分类:报纸广告、杂志广告、广播广告、电视广告、邮寄广告、户外广告与交通广告、POP广告、计算机网络广告。
14、广告活动主体包括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
15、有权进行广告监管的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16、保健食品广告和新资源食品广告应当具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文件
17、特殊营养食品广告应当具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发的准许生产的批准文件。
8、《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我国唯一的一部集中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是消费者保护法的统帅法,在整个规范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
19、从争议性质来看,消费者权益可分为合同争议和侵权争议。
第四篇:工商行政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分析
【摘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代表国家行使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主要采用依法行政的方式实施管理,所以它是行政执法机关。在我们工商行政执法活动中,只有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才能实现行政管理职能和行政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改革开放的这些年,我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行政执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相比,行政执法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从根本上消除。因此,如何理性分析这些矛盾和问题,并积极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是工商行政管理法制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工商行政管理
行政执法
依法行政
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的现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完整的工商行政管理组织系统负责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我国我国现行的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是“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是国务院直属机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代表国家行使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它行使国家权力,执行经济监督的行政职能。21世纪以来,我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依法行政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行政执法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手段。但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行政执法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市场规则和市场秩序的维护,对市场交易活动的监管,最终要通过执法来完成。不依法行政,工商行政管理人员的权力就会失去法律的限制和约束,从而导致权力滥用和权力腐败,影响职能的发挥和良好形象的树立。”1所以,找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并有效解决是当下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执法活动经常出现交叉错位
按我国现行管理体制,对市场有执法权的有工商行政管理、技术监督、物价、卫生防疫等部门。这些部门之间职能交叉现象较为严重,而且它们各自的执法手段都无法满足其职责需要,势必导致有利抢上前,无利退后边的推诿扯皮现象。职能交叉、政出多门、权力之争有时会造成企业无所适从、负担沉重。规范市场秩序的执法部门本身就不规范,很难使市场走向规范,很难准备充分地适应新形势下时代发展对我们的要求。
(二)执法手段单一,难以与要求相适应
现行法律法规赋予工商部门的执法手段不多,强制措施很少,对当事人拒不提供有关证 1 据的法律责任等问题规定又极不明确,无疑有碍于工商行政执法。如何采取强制手段,法律法规一般也无明文规定。
工商部门在行政执法实践中,由于缺乏强制手段,对于当事人的违法事实和情节,一般只能通过询问当事人来相互印证。如调查不及时或当事人不予配合,就无法获取相应证据,导致执法手段单一,执法力度不够,难以保证工商监管职能到位。“工商机关需要很强的独立性,但由于执法手段所限,我们常常不得不依赖公安和法院。因为遇到拒绝、阻碍执行公务之类的事件只有依靠公安,公安机关往往会因为警力不足,不能积极作为的缘故致使拒绝、阻碍执行公务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影响工商行政管理法规的有效执行,难以维护国家、人民利益。”2
(三)行政执法人员素质不高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工商部门一些执法人员因工作任务繁重,缺乏工作和学习动力,不了解法律、行政基础理论知识,对依法行政的意义认识不深,在思想上不重视行政执法程序,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应对能力有限,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只好采用习惯的传统方法执法,执法效率低下。
执法队伍是落实日常管理的力量保证,要高质量的完成行政执法任务,不仅要求行政执法人员有较高的法律素质,而且要有较高的基础知识、专业素质和政治素质,以适应信息化水平的高速发展。行政执法中很多干部的知识结构、相应素质都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适用法律、运用法律水平低,打击违法力度不够,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工作不能充分树立权威,威慑力不强。
(四)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执法程序不严谨
“工商行政管理立法工作相对滞后,现行的工商法律法规中许多都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制定的,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需要。有待修改和完善。”3有部分执法人员执法不严谨,在执法过程中一味图简单省事,任意简化某个程序中的某些环节和手续、处理问题适用法律随心所欲,将一般程序案件作简易程序案件处理,认为程序问题是工作上的步骤和方法的问题,只要结论合法,不会影响定性和处罚。殊不知程序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一环紧扣另一环,如果随意简化这些环节就会构成程序违法,这样的行政行为不出问题就混过去了,而一旦执法对象提出疑义就会因为程序不合法而不堪一击。
三、解决行政执法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执法水平
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颁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全国人大颁布的《行政许可法》等重点法律法规。加大媒体宣传力度。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法律法规的宣传,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要让行政执法人员和广大公民、法人、其他组织都明白自己的权利义务,既有利于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更有利于行政相对人监督执法行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利用各种形式如办培训班、举办电视讲座、图片展、报告会等,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执法理念的教育,引导和规范执法程序。
(二)强化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执法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要高质量地完成执法任务,不仅要求执法人员要有较高的法律素质,而且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政治素质。加强学习是提高素质的必要途径。要通过合理的考核制度,营造起执法人员在业余时间自觉学习法律知识的氛围。同时还要积极与相关司法部门开展工作研讨活动,探索增强执法技能的新途径。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算机局域网,各部门和工商所提出见解上网交流。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执法人员对工商法律、法规在实践中的理解和运用,而且还可以通过相互沟通,在一些问题上形成共识。
(三)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法律法规
立法是执法的基础。要进一步确立立法权限和立法程序,完善立法制度,逐步完成立法权力与执法权力的完全分离。要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制定、完善行政程序方面的法律,严格规范行政执法主体的执法行为,从法律上减少行政执法主体侵犯公民权利和实施其他违法行为的可能性;进一步规范行政强制行为,使行政执法主体的行政强制行为有法可依,减少由于立法不足或立法界线不清而导致执法侵权现象的发生。通过不断的法律层面的建设,对行政执法中的各种违法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尽可能减少违法行为。
(四)加强对行政执法监督工作
法监督对于促进依法行政有着积极的作用,是实现依法行政的重要环节。要推行“内外结合,双向制约”的监督制约机制,从执法工作的规范上,对执法程序和实体予以监督。要通过核审、复议、组织听证等有效方式,审清其合理性、合法性。要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促使执法人员真正做到“权责统一、有权必有责”,严格依法履行职务,严肃查处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违章违法行为。要加强工商内部行政执法检查制度,定期不定期对行政执法情况进行监督落实,进一步推动依法行政。要梳理现行的执法责任落实考评机制,依法界定执法职责,科学设定执法岗位,规范执法程序,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评议考核制和执法过错或错案责任追究制,形成一整套执法绩效评估和奖励办法,并以此作为任用奖励执法人员的重要依据,强化执法监督。
工商行政管理执法建设任重道远,只有积极探索市场监管与行政执法的新方法、新制度,加大执法监督、健全各项制度、全面提高执法水平,才能担负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卫士的重任,才能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才能为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1)徐乐铭,《工商行政管理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自《理论导报》2000年1期。(2)《论工商行政管理依法行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潍坊政府法制网2014年6月4日。(3)王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五篇:工商行政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论文
浅论工商行政管理效能建设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
社会 095 叶星 51号 【摘要】行政效能作为行政管理和现代政府能力的体现,是行政学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行政管理实践的一个重要目标。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有利于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有利于实现政府的行政目标,一直是各级政府关注的重点。工商部门作为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政府职能部门,处于执法监管的第一线,其行政效能状况关系着政府的形象,关系着政府行政目标的实现程度。
关键词:行政效能现实困境管理体制路径选择
一、工商行政管理效能的内涵及评价标准
(一)工商行政管理效能的内涵
结合工商行政管理活动的具体特点,所谓工商行政管理效能是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实施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活动时,消耗人、财、物等行政资源,实现工 商行政管理目标的程度。这里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
1、工商行政管理效能是工商部门在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责,从事工商行政管理活动时产生的行政效能。这就把工商行政管理效能界定在外部监管和行政执 法范围内,排除了内部管理等其他活动。
2、工商行政管理效能是行政产出与行政投入之间的比率关系,当行政目标正确时,投入越少,产出越多,则效能越高;反之,则效能越低。所谓提高工商行政管理效能,就是要以最小的人财物投入实现市场秩序的最优化、经济增长的 最大化,即要以最小的投入最好地实现工商行政管理目标。
(二)工商行政管理效能的评价指标
建立科学合理的工商行政管理效能评价指标体系,是工商行政管理效能建设 的前提和基础。衡量工商行政管理效能的指标主要有:
1、.质量指标。如上所述,工商行政管理效能是量与质的统一体,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工商行政管理结果都不能称之为“效能”。因此,考察工商行政管理效能首先有一个质量标准,质量指标是衡量工商行政管理效能的首要和最为重要的指标。所谓工商行政管理效能的质量标准,就是指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标准,即结果是否符合法律的、政策的、经济的、社会的要求,具体包括:①是否符合1
市场经济发展要求;②是否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③是否有利于促进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数量指标。所谓衡量工商行政管理效能的数量指标,是指一定条件下所完成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量,也就是前面所说的行政产出。数量标准是衡量工商 行政管理效能的重要指标,它可以用一系列的数据来表示,如:市场主体的增长率、违法行为的查处率、市场巡查量、消费调解率、无照经营率等等。
3、费用指标。所谓衡量工商行政管理效能的费用指标,是指完成一定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量所消耗的人、财、物的总和,也就是行政投入量。人力的消耗表现为工资的支付量,物力的消耗表现为行政设备等物质条件的使用量,财力的消耗表现为行政费用的投入量。
4、时效指标。所谓衡量工商行政管理效能的时效指标,是指完成一定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量所需要的时间数量。行政效能最终可以用时间效率表示,以最短时间完成工商行政管理目标的,则工商行政管理效能高;反之,则工商行政管理效能低。在目前工商部门中,办事拖拉、互相推诿等现象屡见不鲜。
二、工商行政管理效能建设的现实困境
工商行政管理效能的提升表现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质量和数量的提高,以及 费用和时间的降低。由于体制、文化、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目前工商行政管理效能建设面临着五大现实困境。
(一)效能文化缺失是工商行政管理效能建设的文化困境
工商行政管理效能建设首先是管理理念的创新和突破,倡导的是以“公民本位”为基点的新型行政文化。但由于受传统“政府本位”、“官本位”等统治行政和管制行政观念的影响,工商行政管理效能建设的文化环境难以形成,成了制约工商行政管理效能建设的文化瓶颈。“官本位”思想源于我国儒家传统文化。而“政府本位”、“部门本位”思想则源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初期,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效能建设的影响更为深刻。
(二)法律法规不完善是工商行政管理效能建设的法制困境
工商行政法律法规是工商部门履行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们加快了市场法制建设的步伐,工商行政管理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但是与市场经济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法律体系仍不健全,有的可操作性不强,进而造成执法效果不佳,没有体现法律的公正、公平原则,在一定程度
2工商行政管理论文
上制约了工商职责的履行,是影响工商行政管理效能建设的又一个重要原因。面对新的市场监管难点、热点以及盲点,工商法律规定还不完善,法制化的程度、制度与制度之间的配套以及衔接还有待加强。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商行政管理效能的提升。
(三)管理体制制约是工商行政管理效能建设的体制困境
工商行政管理体制对工商行政管理效能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设置合理,则工商行政管理效能就高;反之,则易出现推诿、内耗等现象,必然造成工商行政管理效能低下。从工商部门外部的管理体制看,省级以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行的是垂直管理,业务和干部由上级工商部门管理,而财政仍由地方政府统一调配。从工商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看,现行的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结构脱胎于计 划经济“六管一打”时期,“市场”、“合同”、“商标”、“广告”等以市场要素配置的职能之间相互割离、交叉、重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商行政管理效能的提升。
(四)干部素质不高是工商行政管理效能建设的内源困境
工商干部是工商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提升工商行政管理效能的关键。近年来,各级工商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逐步实现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但不可否认,目前工商干部的整体素质离效能建设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方法上失当、工作中失效现象仍有存在。具体表现为:适应市场监管需要的知识化程度有待提高。面对市场主体多元化、市场行为多样化、流通形式现代化的新局势,工商干部明显表现为能力不足,市场监管出现滞后现象。
三、工商行政管理效能建设的路径选择
工商行政管理效能建设要从效果、效率、效益相统一的角度,充分发挥工商 行政管理各要素、各环节的作用。
(一)以文化建设为先导,树立效能观念
思想观念对人的行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只有具备了效能观念,才能在日常工作中贯彻效能原则,采取效能措施,提高行政效能。工商部门要摒弃长期以来形成的“官本位”、“政府本位”、“部门本位”思想,从观念上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实施工商行政管理。做到执政为民,掌权为民。二是要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正确好监管与服务的关系,把监督、管理职能寓于服务之
3中,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三是从“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牢记权为民所授,积极回应市场监管需求,认真履行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责,保障市场秩 序的正常运行。
(二)以队伍建设为基础,重塑效能主体
工商行政管理的主体是人,提高工商部门的行政效能,关键在于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建立一支高效能的工商干部队伍不仅是提升工商行政管理效能的必要保证,也是工商行政管理效能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干部培训,制订培训计划,提出培训的要求和具体内容。强调专业化与综合化的结合,突出专业化,以培养出对工商核心业务深入理解的工作骨干;要制定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注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鼓励干部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作用,提高工商行政管理效能;要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加强对各级工 商行政管理机关组织和个人,特别是领导干部加强监督,以制度保证行政效能的提升。
(三)以体制转型为节点,破除效能障碍
工商行政管理体制设置是否合理,是影响工商部门行政效能的组织因素。改革工商行政管理体制内部的组织结构和权力结构,是提高组织信息有效性、实现组织资源优化和重塑组织权威结构的重要举措,对提升工商部门的行政效能具有重要意义。工商行政管理体制转型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以治理市场秩序为中心,以市场经济需求为取向,各职能之间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各层级之间相互协调、政令畅通的行政管理体系。要合理划分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监管权限,下放监督检查权,强化基层的监管执法职能;要本着“精简、效能”的原则,围绕注册登记管理、监督管理与行政执法、行政服务三方面的职能,按统一设置、相应对口、同类合并、因地制宜的要求,进行内设机构调整:要以信息化为支撑再造各 项工作流程,对企业注册登记流程、消费维权调解流程、案件查处等各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排列和整合。
(四)以机制创新为支撑,创新效能载体
效能是成本——收益的比例关系,提升行政效能是提高行政产出,同时也是降低行政成本的过程。创新工商行政管理机制,有利于以最小的时间、费用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是工商行政管理效能建设的前提条件。要以责任区监管为基础、信息技术为支撑、行政指导为手段,创新执法手段、服务举措、消费途径,实现监管方式的转变、服务形式的创新、消保模式的提升,实现收费型、处罚型、管
4工商行政管理论文
制型向规则型、法制型、服务型工商转变,从而达到提升工商行政管理效能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怀福 浅谈工商行政管理效能建设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5年10期
[2]冯靖 浅论中国政府行政效能提升的路径选择 西安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3]高军 向达 中国行政监督体制改革新探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余妍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