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规范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裁量权实施办法
川工商发〔2014〕250号
各市(州)工商局,省局各处室(单位):
《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规范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裁量权实施办法》已经2014年12月22日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学习,并依照执行。
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2014年12月26日
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规范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裁量权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裁量权的行使,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四川省规范行政执法裁量权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行使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裁量权时,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指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裁量权是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法律、法规、规章所规定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中的范围、方式、种类和时效,综合具体情形进行审查、判断及作出处理的权力。
第三条 行使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裁量权,应当体现合法性、合理性、科学性,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第四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法制机构具体负责组织、指导、监督本部门规范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裁量权。
上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工商行政部门规范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裁量权的监督和指导。
第五条 适用法律、法规、规章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二)后法优于前法;
(三)特别法优于普通法。
同一违法事实违反了不同法律规范,同一位阶的法律规范规定的处罚种类不同的,可以根据情况适用一种法律规范给予处罚。
第六条 依据法律、法规、规章设定的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结合当事人违法情节和危害后果的轻重,行政处罚分为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一般处罚和从重处罚。
不予处罚是指对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情形不给予行政处罚。
减轻处罚是指在法定处罚种类以外和法定最低限度以下进行的处罚,减轻幅度原则上不能低于法定处罚幅度下限数额的50%。
从轻处罚是指在行政处罚的法定种类和法定幅度内,适用较轻的种类或者选择法定幅度中较低的部分予以处罚,单处罚款的幅度为法定自由裁量最低处罚额度以上最高处罚额度的30%以下,有底数的另加底数。
从重处罚是指在行政处罚的法定种类和法定幅度内,适用较重的种类或者选择法定幅度中较高的部分、多种罚种并用实施处罚,其罚款的幅度为法定自由裁量最高处罚额度的70%以上,有底数的另加底数。
一般处罚是指介于从轻与从重处罚之间的处罚。
第七条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并处或应当先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或违法所得再作其他处罚的,在减轻处罚时可以不进行并处或只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或违法所得而不罚款。
第八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处罚:
(一)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二)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三)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有违法行为的除外;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不予处罚的情形。
第九条 对下列违法情节轻微未造成危害后果的首次违法行为,应本着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对行为人发出限期改正通知书,督促限期改正违法行为;逾期未改正的,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一)大学生创业人员、下岗再就业人员、退伍军人、残疾人的违法行为;
(二)企业使用的名称不规范但未侵犯他人企业名称专用权和误导公众的 ;
(三)合伙企业未在其名称中标明“普通合伙”、“特殊普通合伙”或者“有限合伙”字样的;
(四)未将营业执照置于住所或者营业场所醒目位置的;
(五)其他依法应当先责令限期改正的。
第十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减轻处罚:
(一)违法行为人主动中止违法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二)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三)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四)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五)当事人已满十四周岁但不满十八周岁的;
(六)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减轻处罚的。
第十一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处罚:
(一)利用自身经营场地开展自我宣传推销产品,在广告用语方面用词不当,但无主观故意的一般违法行为;
(二)擅自改变企业名称但未侵犯他人企业名称专用权和误导公众的,从行为发生之日起至被查获之日未满3个月的;
(三)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从轻处罚的。
第十二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重处罚:
(一)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损害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
(二)损害农业生产经营的;
(三)危及人体健康、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
(四)欺诈消费者的;
(五)利用合同实施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
(六)出具虚假证明材料,骗取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注册登记的;
(七)公用企业不正当竞争造成严重后果的;
(八)发布虚假违法广告造成严重后果的;
(九)侵犯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
(十)侵犯中国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专用权的;
(十一)妨碍、逃避或者抗拒检查的;
(十二)擅自毁损、转移、处置已被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物品的;
(十三)相同违法行为被处罚后再次违法的;
(十四)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
(十五)属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范围尚未构成犯罪的;
(十六)其他性质恶劣,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或严重社会负面影响的。
违法行为涉嫌构成犯罪的,应当移送司法机关。
第十三条 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的,应当在案件调查终结报告中明确表述确定处罚幅度的酌定情节,并随卷附相关证明材料。
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拟减轻、从轻、从重处罚的,应当在行政处罚告知中告知拟减轻、从轻、从重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
第十四条 法制机构在核审案件时,对行政处罚的裁量部分应当加强审查力度,办案机构行使裁量权不当的,应予以及时更正。
第十五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裁量权范围内经过听证作出行政处罚的,或者对具有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决定从重处罚且处罚金额较大的,应当通过案件审批委员会研究决定,并在实施处罚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决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和上一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具体数额由市(州)、县(市、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减轻行政处罚幅度未低于法定处罚幅度下限数额的50%且减轻数额较小的,由机关负责人决定。减轻行政处罚幅度低于法定自由裁量幅度下限数额的50%和减轻数额较大的,应当通过案件审批委员会研究决定,具体数额由市、州、县(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第十六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应当符合法律目的,基于正当考虑,应当遵循合理性原则,采取的措施、手段必要和适当;应当综合考虑案件的性质、类别、情节、危害后果等因素,以对当事人合法权益损害最小为原则,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利益。
第十七条实施行政强制措施一般限于以下范围:
(一)从事违法行为的工具、设备、原材料、包装物、产品;
(二)与违法行为有关的账簿、票据、合同、会计凭证、对账单和其他资料;
(三)与违法行为相关的场所、设施;
(四)临时扣留营业执照;
(五)责令暂停销售等。
第十八条 查封、扣押的期限不得超过30日,法律法规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日,并书面告知当事人:
(一)违法行为涉及两个以上管辖区域,需要协调的;
(二)查封、扣押财物的所有权人难以确定的;
(三)涉嫌犯罪需要移送的;
(四)案件需要集体讨论或者听证的;
(五)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配合调查的;
(六)案情重大复杂的。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法当场实施行政强制措施:
(一)有证据表明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或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
(二)违法行为正在发生,且行为人不听制止的;
(三)有证据表明涉案产品(商品)危害人体健康、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
(四)有证据表明危害人体健康、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破坏环境资源的无照经营场所;
(五)物品是涉案的关键证据,不及时采取强制措施对案件有重大影响的;
(六)当事人可能转移、隐匿、销毁相关财物的;
(七)其他不当场实施行政强制措施,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影响案件查处的。
第二十条执法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先行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向本机关负责人报告,并补办查封、扣押决定书,送达当事人;本机关负责人认为不应当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应当立即解除。
第二十一条 通过复制、拍照、抽样取证等方式可以达到案件取证要求,案件又不属于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情形的,不应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第二十二条 办案单位违反本办法实施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为,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依照本办法予以纠正,或者依据《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第五十条的规定进行调解。
第二十三条 上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现下级部门裁量权行使不当的,应当实施行政执法监督。
第二十四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将规范行使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裁量权的情况,作为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的重要内容,纳入本部门依法行政年度考核。
第二十五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法制机构、纪检监察机构依法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裁量权的行使实施行政监督、监察。对滥用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裁量权的行为,按照行政执法监督及过错责任追究的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并纳入考核、考评范围。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川工商办〔2009〕68号《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办法》同时废止。
第二篇:四川省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
附件1:
四川省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水行政执法行为,保障我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公平、公正地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确保行政处罚的合法性、合理性,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我省水行政执法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全省水行政执法机构、法律法规授权执法的厅直属单位和省水利厅依法委托的执法单位在实施水行政处罚时,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本实施办法所称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指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水行政处罚时,在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的权限范围内,对违法行为是否给予行政处罚、给予何种行政处罚和给予何种幅度行政处罚进行裁量的权限。
第四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在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处罚法定原则;
(二)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三)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先行的原则;
(四)同案同罚原则。对于违法主体、性质、情节相同、相近或相似的案件,适用的法律依据、处罚种类、处罚幅度应当相同;
(五)过罚相当原则。实施水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根据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对社会危害程度等,在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的处罚种类、处罚幅度范围内,作出适当的行政处罚。第五条 结合我省水行政执法实际情况,制定《四川省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实施标准(试行)》。实施行政处罚,应当根据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和主观过错等因素,区分轻微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按照《实施标准》对违法行为是否处罚以及处罚的种类和幅度进行判断,并作出相应的处理决定。第六条 依据法律、法规、规章设定的处罚幅度,结合当事人违法情节和危害结果的轻重,可将处罚分为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一般处罚和从重处罚五个档次。
第七条 行使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拟不予处罚、减轻、从轻、一般处罚和从重处罚的,应当在行政处罚告知中告知拟不予处罚、减轻、从轻、从重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第八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水行政处罚:
(一)违法行为人年龄不满14周岁的;
(二)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
(三)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结果的;
(四)违法行为超过法定追究时效的;
(五)其他依法不予水行政处罚的。对上述第(三)项情形,应予以告诫,并登记违法行为。
第九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一)违法行为人年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
(二)限期内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三)受他人胁迫、诱骗实施违法行为的;
(四)配合水行政执法部门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五)涉案财物或者违法所得较少的;
(六)违法行为尚未造成实际危害结果的;
(七)其他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当事人有上述第(一)、(二)、(三)、(四)情形之一的,应当减轻处罚。有上述从轻处罚情形的,应当根据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和主观过错等因素,按《四川省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实施标准(试行)》在较低参照执行标准或降低一个参照执行标准给予行政处罚;有减轻处罚情形的对应降低二个参照执行标准给予行政处罚。
第十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重处罚:
(一)多次实施违法行为,屡教不改或者在违法行为被行政处罚后继续实施同一违法行为的;
(二)违法数额较大、危害后果严重的;
(三)在水行政执法机关对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取证过程中,故意隐瞒事实,弄虚作假的;
(四)隐匿、销毁或拒绝提供违法行为证据的;
(五)胁迫、诱骗他人或者教唆未成年人实施违法行为的;
(六)共同实施违法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
(七)违法行为危及人身健康、生命安全、公共安全、社会稳定、环境保护、水事秩序等违法情节恶劣,造成危害后果的;
(八)不听劝阻,继续实施违法行为和不在限期内改正或采取补救措施的;
(九)抗拒检查,阻碍执法的;
(十)对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
(十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应当从重处罚的。有上述从重处罚情形的,应当根据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和主观过错等因素,按《四川省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实施标准(试行)》,在较高参照执行标准或提高一个参照执行标准给予行政处罚。有上述第(七)、(八)、(九)项情形之一的,应按最高参照执行标准处罚。
第十一条 当事人的违法行为没有减轻、从轻、从重情节的,应当对其予以一般处罚。
第十二条 建立水行政处罚集体讨论决定制度。复杂疑难、违法数额较大、情节严重的案件,应经水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并在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决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和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建立健全水行政处罚说明理由制度。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执法人员在行使处罚自由裁量权时,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对当事人的申辩意见是否采纳以及处罚决定中有关从重、从轻、减轻处罚的理由应当予以说明。
第十四条 建立健全水行政处罚审核监督制度。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制机构应当对水行政执法机构提出的处罚建议以及案卷进行审核,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并在案件处理审批表中说明建议处罚参照执行标准的事实、理由和依据。
第十五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执法人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水行政机关或监察机关责令其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无法定依据、违反法定程序或不按照本实施意见以及《四川省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实施标准(试行)》的规定实施行政处罚的;
(二)擅自改变处罚种类、幅度实施水行政处罚的;
(三)给当事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
(四)引起当事人投诉,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五)造成水行政处罚案件被复议机关撤销、变更的,或者造成水行政处罚案件被人民法院生效判决变更的;
(六)有其他滥用自由裁量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十六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内部监督,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水行政处罚决定在作出前,应当经本机关法制工作机构审查。发现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不当,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应当主动纠正。
第十七条 执法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由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本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暂扣直接责任人员执法证件;情节严重的,取消直接责任人员执法资格。
第十八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将规范行使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情况,作为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的重要内容,纳入本部门依法行政考核。
第十九条
《 四川省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实施标准(试行)》与本实施办法一并执行。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四川省水利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主题词: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
抄送:省法制办。
四川省水利厅办公室2009年7月8日印发
(共印10份)
第三篇:四川省民政部门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
四川省民政部门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保障各级民政部门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四川省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规定》以及民政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民政部门行政执法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指民政部门在依法享有的行政处罚权限范围内,对违法行为是否给予行政处罚、给予何种行政处罚和给予何种幅度行政处罚进行裁量,并依法合理地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权限。
第三条 全省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及其依法委托的组织、法律和法规授权的组织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守本办法。
各市州民政局可以在本办法及其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实施标准基础上进一步细化、量化标准,经局领导成员集体讨论决定后向社会公布,并按相关规定报送备案。
第四条 各级民政部门规范和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循处罚法定、公正、公开、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综合裁量的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以人为本,符合法律目的,综合考虑、衡量违法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等相关因素,适用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
第五条 各级民政部门规范和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法律、法规和规章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违法行为是否给予行政处罚、给予何种行政处罚和给予何种幅度的行政处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二)违法行为同时违反了法律、法规或规章的,应当优先适用法律效力层次高的法律规范;不同法律规范规定的处罚种类不同的,可以根据违法情形同时适用不同的法律规范给予处罚,但不得重复适用处罚种类;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选择是否予以行政处罚的,应当明确是否予以行政处罚的具体适用情形和条件;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选择行政处罚种类的,应当明确适用不同种类行政处罚的具体适用情形和条件。不同的处罚种类应当并处的,不得选择适用;
(五)法律、法规、规章可以选择行政处罚幅度的,应当根据涉案标的、主观故意、违法手段、社会危害程度、行为人具备的客观条件等情节划分明确、具体的不同等级。
(六)违法行为依法符合从重、从轻或减轻、不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情形的,应当依照法定条件,明确具体的适用 情形和条件。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法定的处罚种类和幅度内,选择较重的处罚种类和较高的处罚幅度,从重行政处罚:
(一)隐匿、销毁违法证据的;
(二)妨碍执法人员查处违法行为、暴力抗法等尚未构成犯罪的;
(三)不听劝阻,继续实施违法行为的;
(四)涉及人身健康、生命安全、公共安全、社会稳定、环境保护、经济秩序等违法情节恶劣,造成危害后果的;
(五)胁迫、诱骗他人或者教唆未成年人事实违法行为的;
(六)共同实施违法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
(七)多次实施违法行为,屡教不改的;
(八)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实施违法行为的;
(九)对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
(十)其他故意违法的,或者依法应当给予从重处罚的。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或者从重处罚。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法定的处罚种类和幅度内,选择较轻的处罚种类和较低限的处罚幅度,或者在法定的处罚种类和处罚幅度最低限以下,从轻或减轻行政处 罚:
(一)违法行为人年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
(二)受他人胁迫、诱骗实施违法行为的;
(三)涉案财物或者违法所得较少的;
(四)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五)配合行政执法部门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六)其他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不予行政处罚:
(一)违法行为人年龄不满14周岁的;
(二)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 违法行为的;
(三)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四)违法行为超过法定追究时效的;
(五)其他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
第九条 对违法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基本相同的同类违法行为当事人实施行政处罚时,适用的法律依据、处罚种类和幅度应当基本相当。
第十条 各级民政部门在实施行政处罚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应当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规定的立案、调查、审查、听证、决定、执行等程序实施行政处罚。
第十一条 开展案件调查、取证等执法行为,应当有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并主动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
第十二条 执法过程中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有从重、从轻或减轻、不予行政处罚行为或情形的,应当记录在案卷。
第十三条 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1000以下罚款或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当场交付当事人。
第十四条 案件调查取证终结后,办案人员提出拟作出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幅度的意见,办案处(科、股、室)负责人应当对案件承办人提出的行政处罚建议是否合法、适当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报本部门负责人审查批准。
第十五条 对拟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指对非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处以1000元以上,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处以20000元以上的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组织听证。
第十六条 下列重大行政处罚应当由本部门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并在作出决定之日起15内将处罚决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和上一级民政部门。
(一)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决定在自由裁量权 范围内作出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的;
(二)对具有本办法第六条的情形决定从重行政处罚的。
第十七条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注明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的幅度,作出从重、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决定的依据和理由,并告知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八条 行政处罚案件结案后,应当及时公示行政处罚案件处理结果,并立卷归档。
建立健全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制度,定期开展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
第十九条 各级民政部门要建立健全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监督制度,通过行政执法投诉、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行政复议、行政处罚案卷评查等形式,对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进行监督检查,自由裁量权行使明显不当的,责令实施机关纠正。
第二十条 各级民政部门要把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作为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
第二十一条 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监督管理。行政执法人员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或者违反规定实施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 当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或暂扣行政执法证件;情节严重的,收回行政执法证件或者调离行政执法岗位;并由有关部门按照《四川省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试行办法》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一)行政处罚案件被人民法院终审判决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违法的;
(二)行政处罚案件被复议机关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违法的;
(三)行政处罚案件在执法检查中被确认为自由裁量权行使不当,或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四)依法应当予以追究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沈阳市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
沈阳市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保障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合法、合理地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指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授权或者受委托实施行政处罚的组织(以下统称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在法定范围内,对违法行为是否给予行政处罚、给予何种行政处罚以及给予何等幅度行政处罚进行自主判定的行政权力。
第三条本市行政处罚实施机关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规范和监督。行政处罚实施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负责本机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规范和监督。
监察机关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做好行政处罚实施机关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监督工作。
第五条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过罚相当、同过同罚的原则。
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并以教育为主的原则,教育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第六条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和执法流程应当向社会公开,自由裁量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允许社会公众查阅。
第七条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应当及时采取措施纠正违法行为,对可能造成违法的行为不得先放任,待其既成违法事实后,实施行政处罚;不得因已实施行政处罚而放任违法行为持续存在。
第八条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同时违反由一个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实施的不同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对其实施行政处罚的,对同一种类的行政处罚不得合并。
第九条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综合违法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全面考虑以下情况:
(一)违法行为人的年龄及精神状况;
(二)违法行为人的主观过错程度;
(三)两年内是否有两次以上同类违法行为;
(四)违法行为的具体方法或者手段;
(五)违法所得或者非法财物的数量;
(六)违法行为对具体对象造成的破坏程度及社会影响;
(七)对违法行为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
(八)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因素。
第十条市级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幅度,结合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划分裁量阶次,制定本系统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制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可以参照上级部门制定的相关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中涉及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应当于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公布之日起30日内确定与违法行为相对应的裁量基准。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应当报经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审查后,按照规定向社会公布。对报请审查的裁量基准,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要求对裁量基准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第十一条裁量基准应当列明违法行为及处罚依据,并划分三个以上裁量阶次,对每一阶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的种类、幅度等作出规定。
对同一违法行为设定了多种行政处罚的,从轻处罚适用于警告或者较小数额的罚款,从重处罚适用于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或者没收较大数额的违法所得、非法财物。
第十二条对法律、法规和规章设定有一定幅度的罚款处罚,裁量基准应当视情节在幅度范围内划分为从轻处罚、一般处罚、从重处罚。罚款数额按照以下标准确定:
(一)罚款为一定数额的倍数的,应当在最高倍数与最低倍数之间划分三个以上的阶次,一般处罚按照中间阶次处罚,从轻处罚应当低于中间阶次,从重处罚不得低于中间阶次;
(二)罚款为一定幅度数额的,应当在最高额与最低额之间划分三个以上阶次(最高额与最低额比值为四倍以上的,应当按照倍数额划分处罚阶次),一般处罚按照中间阶次处罚,从轻处罚应当低于中间阶次,从重处罚不得低于中间阶次;
(三)只规定最高罚款数额没有规定最低罚款数额的,一般处罚按照最高罚款数额的40%至60%确定,从轻处罚按照最高罚款数额的20%以下确定。
区、县(市)人民政府对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罚款幅度,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等客观情况,作出控制罚款上限的决定。但涉及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环境保护等违法行为的除外。
第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不予行政处罚:
(一)违法行为人不满十四周岁的;
(二)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实施违法行为的;
(三)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不予行政处罚的其他情形。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第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一)违法行为人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
(二)违法所得或者非法财物较少的;
(三)主动中止违法行为的;
(四)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五)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
(六)受他人胁迫从事违法行为的;
(七)配合行政处罚实施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八)具有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无同类违法行为记录且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违法行为,应当在法定处罚种类或者处罚幅度基础上减轻处罚。
第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重处罚:
(一)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
(二)两年内累计发生两次以上同类违法行为或者受过行政处罚的;
(三)经行政处罚实施机关书面责令停止或者纠正违法行为后,仍继续实施违法行为的;
(四)严重妨碍执法人员查处违法行为的;
(五)具有胁迫、诱骗或者教唆他人实施违法行为情节的;
(六)对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
(七)违法行为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环境保护等,具有较大社会危害性的;
(八)违法手段和后果比较严重的;
(九)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六条从轻、从重处罚,应当在法定处罚种类或者幅度以内处罚。减轻处罚,应当在法定处罚种类或者幅度以下处罚。
同时具有两个以上从轻或者减轻情节,且不具有从重情节的,应当适用最低处罚额度或者减轻处罚。
第十七条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实施行政处罚,不得有下列情形:
(一)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与当事人受到的行政处罚相比,畸轻或者畸重的;
(二)在同一或者同类案件中,不同当事人的违法行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但所受行政处罚不同的;
(三)依据同一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办理的不同案件中,当事人的行政违法行为和情节相同,但是受到的行政处罚不同;
(四)依法应当不予行政处罚或者应当从轻、减轻行政处罚,但滥施行政处罚或者未予从轻、减轻行政处罚的;
(五)其他滥施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情形的。
第十八条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实施行政处罚,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责令当事人立即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限期改正期限不超过15日。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九条建立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案件调查、审核、决定相分离制度。由执法人员调查取证、提出处理意见,经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实施合法性、合理性审核后,报请机关负责人审查或者集体讨论并作出处罚决定。
第二十条执法人员调查终结后,应当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并就所适用的行政处罚裁量阶次作出说明。'
第二十一条适用一般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行政处罚实施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应当对行政处罚意见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审核通过后,应当将案件有关材料及审核意见报机关负责人审查或者集体讨论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未经审核,不得报送审查或者讨论。
第二十二条适用一般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经行政处罚实施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后作出决定:
(一)拟处以较大数额罚款,当事人可以申请听证而没有申请的;
(二)拟处以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的;
(三)依法拟不予处罚、减轻处罚或者从重处罚的;
(四)实施听证的;
(五)行政处罚实施机关认为需要集体讨论决定的其他案件。
对集体讨论情况应当详细记录。
第二十三条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除载明法律、法规和规章要求的事项外,还应当对有关减轻、从轻、从重处罚的依据和理由予以说明。
第二十四条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应当对执法人员的执法时间、地点、被检查对象、违法事实、执法流程、执法依据、执法结果进行日常执法登记,并制作案卷,以便存档备查。
第二十五条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自处罚之日起两个工作日内将行政处罚决定书立卷归档。
适用一般程序的,应当自结案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立卷归档。
适用听证程序的,案卷还应当包括听证材料。
第二十六条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限将实施的行政处罚报本级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和上一级主管部门进行备案统计。
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或者没收较大数额的违法所得、非法财物等重大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于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报送本级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和上一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七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对因行政处罚实施机关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的损害,有权依法提出赔偿要求。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就行政处罚实施情况进行信访、投诉或者提出建议,相关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八条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发现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不当的,应当主动及时纠正。
第二十九条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对行政处罚实施机关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按照下列方式进行监督:
(一)通过行政复议对行政处罚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二)开展行政处罚案卷评查;
(三)实施日常监督检查或者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专项检查;
(四)受理群众对行政处罚案件的投诉、举报;
(五)对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实施备案审查。
第三十条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对行政处罚实施机关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进行监督。监督内容包括:
(一)是否制定了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并向社会公示;
(二)是否按照本办法建立健全并落实了包括行政处罚执法登记制度、法律审核制度、集体讨论制度、听证制度、自由裁量说明制度、公开制度、备案制度等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配套制度;
(三)是否综合了违法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四)是否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作出从重、从轻、减轻或者不予行政处罚的决定,并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予以说明;
(五)是否听取了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意见;
(六)是否遵守法定程序;
(七)其他依法需要监督的内容。
对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应当作出责令限期改正意见书,由行政处罚实施机关予以纠正。
第三十一条行政处罚实施机关规范实施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作为行政处罚实施机关依法行政的一项内容,纳入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
第三十二条行政执法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视其情节轻重,由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暂扣、吊销行政执法证件;由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本办法自2011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办法
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办法(试行)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指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派出机构查处违法行为时,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在职权范围内选择对当事人是否处罚以及处罚种类和幅度的权限。
第四条 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过程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从法律目的、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方面综合裁量并做出决定。
第五条 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循公平公正、过罚相当、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程序正当、综合裁量的原则。
第六条 同一行为违反了不同法律规范,不同法律规范规定的处罚种类不同,可以根据情况按照法律适用原则,选择与违法行为主要特征相对应的法律规范定性处罚;也可以同时适用不同的法律规范给予处罚,但不得重复适用处罚种类。
适用法律、法规、规章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一)优先适用层级高的法律规范;
(二)同一层级的法律规范,属于特别规定的优先适用;
(三)法律规范层级相同,生效时间在后的优先适用。
第七条 依法应当首先责令改正或责令限期办理(登记)的,应当先责令改正或限期办理(登记),逾期不改正或办理(登记)的方可实施行政处罚。
法律规范对责令改正或责令限期办理(登记)没有明确期限规定的,实施中应确定合理的具体期限,一般为15日;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应报请行政机构负责人批准。
第八条 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对于违法主体类型、性质、情节相当的案件,适用的法律依据、处罚种类及处罚幅度应当相当。
对同一违法案件的多个当事人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区分不同情节及其在违法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分别确定相应的处罚种类和幅度。
第九条 明确区分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和从重处罚的不同情况,准确行使自由裁量权。
(一)不予处罚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对特定违法行为不给予处罚;
(二)减轻处罚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在行政处罚的法定最低限度以下适用处罚;
(三)从轻处罚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在行政处罚的法定种类和法定幅度内适用较轻的种类或者选择法定幅度中较低的部分予以处罚;
(四)从重处罚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在行政处罚的法定种类和法定幅度内适用较重的种类或者选择法定幅度中较高的部分予以处罚。
第十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不予行政处罚:
(一)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但应责令其监护人加以管教;
(二)初次违法行为显著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三)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但应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
(四)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
第十一条 对于下列违法行为情节轻微的,应当本着教育优先的原则,责令改正或限期改正违法行为;逾期不改正的依法做出行政处罚。
(一)企业变更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姓名、注册资本、实收
资本、企业类型(经济性质)、经营范围、营业期限、股东有关事项,未按照规定办理有关变更登记的;
(二)依法应当备案而未按规定备案的;
(三)个体工商户擅自改变经营范围、经营地点,未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逾期不满30日的;
(四)超出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从事不属于应当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方可从事的经营活动、违法经营数额不大的;
(五)未按规定悬挂营业执照的;
(六)企业、个体工商户(商业、公共饮食、服务等行业除外)牌匾、招牌中的名称简略或者增加字样、与注册登记的名称不一致,但名称内容并无实质性变化且对他人名称不构成侵权的;
(七)其他情节轻微、尚未造成危害后果的违法行为。
第十二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二)受他人胁迫、诱骗实施违法行为的;
(三)配合办案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四)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
(五)其他依法应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第十三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法从轻行政处罚:
(一)能够主动改正或者及时中止违法行为的;
(二)违法行为社会危害性较小或者尚未产生社会危害后果的;
(三)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起次要作用或者辅助作用的;
(四)下岗职工、残疾人或生活困难等社会弱势群体有违法行为的;
(五)其他依法应从轻实施行政处罚的。
第十四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法从重行政处罚:
(一)严重危害公共安全、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或者严重扰乱社会管理秩序、市场经济秩序的;
(二)有悖于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规定的阶段性工作重点的;
(三)严重危害食品安全的;
(四)坑农害农等严重损害农民利益的;
(五)当事人曾在两年内因相同或者类似违法行为受过刑事处罚或行政处罚的;
(六)胁迫、诱骗、教唆他人实施违法行为的,或在共同实施违法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
(七)以暴力或其他威胁方式抗拒、阻挠执法的;
(八)故意毁灭、转移或藏匿证据, 无理拒绝、拖延提供证据材料或提供虚假材料以逃避处罚的;
(九)隐匿、转移、变卖、损毁被行政执法机关依法查封(封存)、扣押(扣留)物品的;
(十)在调查中通过转移财产、停业或以其他方式故意逃避承担法律责任的;
(十一)多个当事人合谋违法、采取欺骗等不正当手段或合谋串通提供虚假证据的;
(十二)违法行为造成较大危害后果,引发群体上访事件、被媒体曝光或被社会普遍关注的;
(十三)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实施违法行为的;
(十四)其他依法应从重实施行政处罚的。
第十五条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处罚种类可以单处或并处的,可以选择适用,对具有从轻或减轻处罚情节的可适用单处,对具有从重处罚情节的可适用并处。
第十六条 行政罚款自由裁量原则上在法定幅度内划分为三个层次:低幅度范围为罚款上限额的30%以下,中幅度范围为罚款上限额的30%—70%,高幅度范围为罚款上限额的70%以上。
第十七条 对不具有从轻、减轻或从重处罚情形的违法当事人,所作的行政罚款一般选择中幅度范围实施处罚;违法行为社会危害后果不严重,或对当事人已作出没收违法所得等财物类行政处罚的,行政罚款可在低幅度范围实施。
第十八条 对具备依法应从轻处罚情形的,可选择低幅度范围实施处罚。
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违法行为可选择中幅度范围或高幅度范围实施处罚。对情节特别严重、影响特别恶劣的违法行为可选择高幅度范围的上限实施处罚。
第十九条 办案人员在听证报告、案件调查终结报告、行政处罚决定书或者其他处理决定中应当推行说理式执法文书,将处罚裁量的情况进行表述,不予行政处罚、减轻行政处罚、从轻行政处罚、从重行政处罚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二十条 案件核审机构应当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部分予以审查。
第二十一条 建立健全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监督机制。
(一)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开展执法检查过程中,要加强对行政处罚中自由裁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二)复议机构、信访机构等执法监督机构应当加强对处罚裁量行为的审查力度,对于不规范行使处罚裁量权的行为,应予以纠正。
(三)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将规范行使自由裁量权的情况,作为案卷评查、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本部门依法行政考核,对于不规范行使处罚裁量权情况严重的,要取消其评先评优资格。
(四)经案后回访,发现未规范行使自由裁量权情况的,应予以纠正。
(五)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积极建立行政处罚决定的公开制度,通过红盾网站、政府网站等途径向社会公示行政处罚决定,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二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认真执行本规定,并结合当地实际,制订本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参照执行标准》,进一步细化、量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条款,从源头上防止和避免处罚畸轻、畸重等滥用自由裁量权的情况发生。
第二十三条 不当行使自由裁量权,构成执法过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等相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过错责任:
(一)行政处罚案件被法院终审判决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违法的;
(二)被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列为错案的;
(三)行政处罚案件被复议机关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违法的;
(四)行政处罚案件在行政执法检查中被确认为自由裁量权行使不当的;
(五)经行政处罚案件监督程序被确认应予纠正的;
(六)给当事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
对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纪检监察部门、人事部门要依照相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