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中谍4观后感

时间:2019-05-15 09:56: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碟中谍4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碟中谍4观后感》。

第一篇:碟中谍4观后感

《碟中谍4》的高科科技本以为,毛概课除了那本书基本就没什么教材,结果老师还答应给我们看电影,看的还是我的最爱,科幻片,还是汤姆克鲁斯的《碟中谍4》,老早就想看了,只是每次都忙着,忘了看。这次看完以后,我颇有感触,回去自己查了

资料,更加了解了影片中那些高科技的奥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影片中最让我震惊的有3种武器。首先,电影一开场,伊森同事特工就在一只眼中戴上了这种眼镜,能将特工看到的信息自动进行搜索、比对。特工利用隐形眼镜的人脸识别功能,迅速与任务信息库中的人物特征匹配从而锁定目标,截获了密码文件。当特工准备离开时,迎面碰上一美女,眼镜识别出其为职业杀手并向特工的iPhone 4手机发送报警信息。随后还有更神奇的:戴上这种眼镜,连眨两下眼,眼前的文件就以通过藏在文件箱中的打印机实时打印出来。其实现实也有类似的科技:你一定记得数码相机、手机的人脸自动对焦以及笑脸快门功能。这些都是基于人脸识别技术,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机场海关安检、门禁系统、身份信息识别等,也都用上了人脸识别技术。据了解,基于可见光图像的人脸识别技术虽然比较成熟,但在环境光照发生变化时,识别效果会大幅下降。近两年发展迅速的基于主动近红外图像的多光源人脸识别技术,则能克服光线变化的影响,在精度、稳定性和速度方面的整体系统性能都较高。电影很可能是用了这一技术。

至于该隐形眼镜可与打印机远程相连打印文件,也基本在现实中实现,iPhone 4就有AirPrint无线打印功能。运营商也利用开发远程打印业务。隐形眼镜摄像头是怎么供电的?生物的化学能和生物的微动能都能为这薄薄的镜片供电。总体而言,以如今的无线互联终端物联网技术,这些应用不是难事。

然后影片恶搞了克里姆林宫——不仅是“炸”掉建筑,还以高科技手段骗过保卫人员的眼,伊森等特工摸入档案室如同儿戏。简单而言,伊森两人潜入档案室需要骗过门口保卫,首先是能够在荧幕上伪造背后墙的影像,并通过人眼感应器随着保卫的视线转移而对画面进行调整,使之“看到”的始终就是走廊里一面静止的墙。事实上,伊森等人已从荧幕后面溜进了档案室。

现实也有此例:有人说这是裸眼3D技术应用,但仅仅是该技术达不到此神奇效果。从电影场景看,当一众保卫人员涌进时,隐形墙就不停闪烁露出破绽,可见其人眼感应器还只能搞掂一人。而若是裸眼3D则不存在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中,有人士称这很可能是导演的一次“发挥”,现实中尚无此例。

最后是那个神奇的面具,中国长久以来即有易容术、变脸这一绝技,在《碟中谍》系列影片中,就变成了面具制造机这看似很高科技的玩意。拥有这个神奇的道具后,任何人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制作一个和他人相貌一模一样的面具。电影中,在潜入克里姆林宫时,伊森就是靠面具易容混过了卫兵的搜查。而在发射密码的交易中,伊森发现对手竟然也使用了易容面具。同在这一长情景中,伊森的计算机高手同伴就利用Macbook Pro远程改变了克里姆林宫入口处的证件识别仪的程序,让伊森等人伪造的证件能够“二次检查”通过。

当然现实中也有:去年10月一家叫Real-f的日本公司推出了一种与真人长得完全一样的面具。该公司说,技术人员会用数码技术扫描你的脸,然后用3D模型铸出乙烯基氯化物做的模型。这种模型被叫做3D成像模型。虽然该公司不是首次推出这种面具的公司,但它的产品是迄今为止最为逼真的,甚至可以看到眼睛虹膜及血管。一款面具就得近4000美元。

看着这些高科技能和现实生活挂钩,突然觉得我们的未来一片光明,看来科学发展很重要啊。

《金陵十三钗》有感

其实这个影片最大的感动是人性的转变,比如十三钗原本只是想逃命,她们是难民,本不想当英雄,约翰·米勒更是一个小混混儿,自身的毛病比十三钗还多,但惨烈的战火中,他们的人性光辉得以闪耀,他们最终成了英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1937年,日军入侵南京,战火中,六朝古都化为废墟,众多中国军民被困城中。一支十数人的国军德械教导队余部在长官李教官的指挥下,从日军手中救出了一批教会学校女学生,而李教官等人,至此丧失了出城的机会。幸免于难的书娟等学生返回文彻斯特教堂,随她们一 起来到的,还有受雇远道至此收敛神父遗体的美国人约翰·米勒,此时的南京城中,逃难的人们蜂拥进安全区和教堂寻找庇护,十四名风尘女子强行进入教堂避难,其中精通英语的玉墨希望借助约翰的身份为一行人提供更多保护。教堂的墙壁,并不能阻挡日军的铁蹄,教堂内的人们,将面临孰生孰死的选择……《金陵十三钗》的名字很别致,如果改名为“处女保卫战”,未免太剧透,因为,整部电影的主线就是这个:在南京大屠杀中,各色人等都努力保护一群女学生免受日军“蹂躏”,最终,以一群妓女和一个小男孩的慷慨赴难,换得女学生和她们新认的“父亲”——卫成功。女学生们一出场就导致了一堆想保护她们的士

影片强调米勒的轻浮和自私,最后变成英雄,有一组镜头描写他的犹豫和挣扎。十三钗的形象既要前后反差,又要跟女学生反差,故她们上场的时候完全是一副妓院新开张的架势,浓妆艳抹、穿戴夸张,仿佛她们不是从死尸堆里逃过来的,仿佛她们完全不知道日军的惨无人道。在真实世界里,只有彻底缺乏常识的人,才会有十三钗一开始的行为举止。

从这部影片中,我开始对古人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有另一番的理解,也许是因为每个国人都有对自己国家的爱护,才会有这么强的爱国之情,护国之心,牺牲自己去保护养育自己成长的家园,每个中国人都有一颗同样的心吧。

第二篇:碟中谍4观后感

托朋友的福,最近看了不少的好电影,心想着也该写些什么来纪念一下,加深记忆,省的以后和人讨论时记忆一下子短路了。多年不写观后感,落笔的时候顿感生疏,感想很多却难以练成通顺的语句表达出来,所以这篇观后感的质量也可想而知了。

但既然决定了,就还是写吧,贻笑四方也当做自娱自乐吧。

这次看的是碟中谍4,地点是上海国金百丽宫影院,大场子,屏幕超大无比,可惜位子稍微靠前,一开始还想着过会要仰着头看电影好累啊,没想到一进入电影就立马被他的情节、场面、人物吸引住了。

故事情节就不多累述了,总之就是超级特工阿汤哥为了阻止想要引起美俄大战的恐怖分子而踏上了惊险刺激的旅程。这种故事情节非常正统,编剧的逻辑思路非常清晰,比一般的故事流畅许多。精彩的点是观众可以跟着阿汤哥游遍全球~从“世界第八奇景”的克里姆林宫,到全世界第一高的迪拜塔到印度的孟买,通过不同角度的拍摄,见识到了不一般的美景,让我这种几乎连上海的边界都不怎么跨出去的宅女大开眼界~当然,整部电影跟着阿汤哥的还有每一部特务片里面必不可少的超级无敌的跑车,可惜我对车子知之甚少,无法作详细的介绍。

除了剧情,再来讲讲电影中的场面,那叫一个宏大、一个惊险、一个刺激呀,爆炸、追车等惊险的要素是基本每一部商业大片中不可或缺的卖点,观众也看腻了各式各样的噱头,但碟中谍4是在拍摄上节奏感把握的相当出色,明明知道要爆炸了起烟了主角要跟着飞出去了,但却仍然不由自主在心中默念:阿汤哥!快跑。

我觉得这种拍摄的节奏就是说虽然作为电影中很关键、很火爆的一场戏,但是导演不会特意把它通过放大或者慢镜头或拍的特别细腻等形式特别强调出来,反而感觉是很恰当的很普通的出现了,让观众就感觉随着阿汤哥一同冒险,一同经历这些,没有出戏的感觉。

最经典的一场戏就是在迪拜塔上的阿汤哥身无防护的飞檐走壁,我的心一直悬空着,就怕他一不小心就掉了下去,其实想想人是主角,当然能够化险为夷啦,但是整个电影的拍摄节奏、拍摄角度就是让人忍不住的身临其境陷进去。我看的是普通2D版的,如果有3D的或者Imax版的一定更加刺激!

美国大片中少不了个人英雄主义,一般而言,我挺反感这个的,一个人能成多大事呀?当然碟中谍4中阿汤哥也不例外,但让我欣慰的是整部影片,虽然阿汤哥的经验最丰富、能力最强、是团队的主心骨,但由始至终,始终强调TEAM的作用,只要强大的团队支持,阿汤哥才能成功。发挥关键核心作用的也许是那个最不起眼的人。

由于我没有看过前面三部,所以也无法做个比较。但就个人而言,碟中谍4真的不错,值得去电影院看。有些片子适合窝在家里细细品味,而有些片子只能在大屏幕上才能发挥出它最大的能量。碟中谍4就是后者,只要去过电影院,才知道他的精彩之处!

第三篇:碟中谍4观后感

《碟中谍4》观后感

这次要说年逾50,帅气迷人的汤姆.克鲁斯,以贺岁2012的巨作《碟中谍4》,续写了“阿汤哥”的不老神话,以数亿的票房收入再创新高。

故事的剧情与前几集相比,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美国大片中常见的情节却因“阿汤哥”的精彩出演,依然让人感到紧张和刺激。十几年前的阿汤哥是任何角度都经得起特写镜头考验的大帅哥,但是如今的他肌肉有些下垂,脸上的线条也略显老态,现在是位老帅哥了,但越来越玩命的优良品质却让他成为神一样的猛男。影片中他竟然能徒手爬迪拜塔,后面还在沙暴中追逐,足以让人提心吊胆血脉喷涨呀。应该说《碟中谍4》从片头熟悉的主旋律响起开始就一路高潮迭起,哪怕最后一场停车场大战开着宝马纵身一跃显得也那么给力。虽然阿汤哥跟所有银幕特工一样最后都成为了打不死的小强,但这还是不影响观众在看到他完成了艰难任务时长呼一口气。

《碟中谍》系列影片中高科技可是成了一大看点。《碟中碟4》中在车站里,手机自动搜寻目标人、确定需要跟踪的人;隐形眼可以随时摄录文件并打印和传输出来;用手一挥,汽车前面就会出现GPS地图、Apple、宝马这些品牌的产品不时的出现在影片中,让观众们瞠目结舌。

最感染自己的,是影片结尾,在璀璨的灯光下,隐匿在柱子后的阴影,伊森与爱妻两岸相隔安静的对视着,显露出浓浓温情。影片最后也为“谍5”埋下了伏笔。也许只要是阿汤哥,只要他还有任务,只要他还能奔跑。这一切,似乎都那么简单。

有人说,阿汤哥演过最复杂的角色其实是他自己。从他踏上演艺圈以来的艰辛历程,他的成功故事不免让人肃立。他以一部部经典的形象矗立银幕,谱写着刻骨铭心的人生经历。或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部电影。每个人的故事,也都是一部电影。观影的我们,在尽享视觉盛宴的过程中,总能够在不同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寻觅期盼美好的情结,在惊险中捕获温情,眼泪中捕获欢笑,品味人生的经典片段。

时间很快过去了,我依依不舍的离开影院。我们哪里仅仅是坐在影院里痴迷的观影人啊,我们就是与故事中主人公的命运捆绑,为信念经历生死考验,早已超越了空间的局限,品味着已知或未知的生命传奇。如果你想看电影,《碟中谍4》绝对会是你的首选。

第四篇:电影《碟中谍》观后感

电影<<碟中谍>>观后感

首先本片讲的就是一个特工在做忠心间谍不成而被迫转为双重间谍而平衡各方利益以求最后达到自己的目的的故事,有趣的是,在这条主线周围的各种人物线,都有很明显的“双重间谍”形式,吉姆这个人物是主人公的上司和消息来源也是主人公苦苦追寻的叛徒“J约伯”;克莱尔打着为吉姆报仇的幌子,又是IMF小组成员,但在伊森的回忆段落后也被打上双重间谍的标签,影片后段伊森的行动也是为了查出她到底是不是“双重间谍”而被推动;而IMF官员这个角色虽然名为正面,却从未对主人公有好脸色,并一直阻拦伊森的行动,在后段还被吉姆诬陷,这个角色在真相大白前也有明显的“双重间谍”性质;还有让·雷诺饰演的克雷格和那位黑人电脑高手,都带有目的模糊的“双重间谍”性质。一部动作片中的如此多的人物都属性模糊,就为故事提供了更多种可能,使观众有了更多盲点。而如何利用这些观众盲区里的“双重间谍”属性,就成为了德·帕尔玛能否使本片成功的关键。

德·帕尔玛的视听处理在人物和剧作设置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了“双重间谍”的特性,在对每个人物设置的符合逻辑的叙述上,利用大量的关键道具和细节(比如负责IMF小组联系的眼镜、手表)连接各个时空,在这些道具为主的场景中,导演尽量保持一种客观视角,因为这些道具连接的时空本身已经有了道具的局限性(IMF小组成员都是通过这些道具与其他人联系,所以,对道具联系的时空的客观视角在信息量上其实就是个成员的主观视角,因为这些观众能看到的信息正是剧中人看到的),这种局限性本身就有了“双重间谍”的暧昧性和目的模糊性,而在适当的时候,利用道具在伊森身上的设置直接转换为伊森的主观视角,伊森本人的行动就是有“双重间谍”的暧昧性,却同时拥有“把真相揭开”的目的性,所以,这里的主观视角就成了带领观众去揭密的视角。本片正是利用了这两种视角中的“双重间谍”属性,用客观视角中的暧昧性设置难题,再用伊森主观视角去解决难题。正是因为这样的视角选取,使得本片中的分镜的信息量复杂而模糊,大大地增强了悬念。

举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来说明德·帕尔玛如何用这些观众不知道的盲点去铺陈故事和悬念的,就是影片开头IMF小组行动失败,除伊森外“全部”阵亡的段落。首先在整个的设置上,我们发现只有吉姆和克莱尔没有直接参与行动,吉姆作为总指挥,与其他人的联系仅仅通过手表、眼镜的屏幕和无线电,克莱尔被安排开车等其他成员,这样的设置便是开始利用他们两人后来逐渐明晰的双重间谍性质来铺设悬念。然后看看镜头的组合,在行动之前,有几个表现准备的镜头,在这几个镜头里面,吉姆或克莱尔总会出现在镜头中或下达命令或监督工作,这里表明几乎准备的所有细节都被他俩掌控,但是有一个镜头却是他们不在的,那就是杰克把口香糖炸弹给伊森时,画面是只有杰克和伊森的中景,这里就已经突出了起初吉姆对众人的监视以及伊森拿口香糖炸弹的一环被忽略,也预示着这种双重间谍之间的监视与反监视将从伊森一面打破。在处理行动时,导演连接时空的方式正是上文提到的利用客观视角中的道具连接和主观视角的切换,比如吉姆一人在指挥所有人,通过电脑的屏幕连接伊森的主观视角,通过无线电联系。导演狡猾地设置出这种吉姆处于最高层监视者的状态,所以在视觉上给他的镜头基本上是没有明显行动的特写或近景,但他连接其他空间的方式却极多,使这个人物本身的悬念感加重;而杰克处于次级监视者,主要向观众交代他们行动的过程,但他与最高级监视者的联系只能通过无线电,所以他所处的时空的信息量其实只和观众

一样多,被最高级监视者干掉;同样,处于最低级的被监视者伊森等人所知道的信息量甚至比观众还少,在视听的处理中,他们只能伴随着吉姆的画外音行动,连接其他空间的只有吉姆的画外音和手表的屏幕。这样的三级层次的设置和视听处理为叙述者增加了更广阔的叙述空间,德·帕尔玛就通过三层关系中的准确切换让这些人物及所处空间的信息模糊加剧,使得情况复杂化。同样,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只有准确的平稳的叙述才可以准确传达信息。

上面谈到的是一些导演、剧作和剪辑上的独特之处,实际上,本片的常规之处也做得比较杰出,比如在美工方面,本片的人物衣着以及各场景色彩的设置都很到位,详细的例子看看偷磁盘那段就清楚了,可以注意伊森和丹罗两人的衣着以及CIA中各房间的色彩,这些在本片的节奏形成中,都有很大的作用;摄影方面,本片的景别选取以及取景方式都有很强的目的性,保证了本片镜头的“实用度”,也是的本片中几乎没有零信息量的废镜头,对于一部商业片来说,十分难得;声音设计方面,还是可参照偷磁盘一段看看,看看各个时空的声音对比如何制造紧张的氛围;至于主题音乐,我就不用提了。

这些不常规和常规处理的准确信息传递让本片的每个镜头都充满信息,并在镜头间有了层次感。这样精准的娱乐片几十年来都很罕见,所以,无论你对阿汤有多大的意见、对德·帕尔玛有多么不感冒或是有多么爱那些场面宏伟的变形男或哈利波波,《碟中谍》的生命力依旧旺盛,值得一看再看。

第五篇:碟中谍四影评

周六晚

电影大师分析

《碟中谍4》影评:虽不完美 但很过瘾

学院:电气学院班级:自动化103姓名:刘英帅学号:10080230

1毫无疑问,《碟中谍4》的精彩程度足以秒杀任何一部动作大片。真刀真枪的实景拍摄,老中青俊男美女的绝色混搭,身临其境的冒险桥段,高潮迭起的动作场面和无所不能的高科技都让人血脉喷张,欲罢不能。这是部真正意义上的大片一部有着时代先锋气质的动作大片。该片算不上完美,但非常过瘾。

特工凶猛

《碟中谍4》的最大看点和亮点是异常生猛的动作戏。动画导演出身的布拉德-伯德更加擅长把握节奏,这让《碟中谍4》避免了被诸多导演用滥的慢镜。片中惊险镜头接二连三,危机此起彼伏,导演却并未刻意卖弄动作,即时画面带来的快节奏真实可信,紧张无比。

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动作场面比比皆是。影片开场时特工哈纳韦的矫健身手和流畅动作让人想起伯德此前执导的动画电影《超人特攻队》。用高科技武装到眼球的特工哈纳韦最终失手,这一桥段完好定位了本片任务难度,将影片预热。伊森-汉特的越狱桥段尽管老套,三下五除二的几段打斗却让大家重新见识了传说中的“哥”。随后一场克里姆林宫的爆炸惨案和轿车遇袭坠河桥段让影片渐入佳境。

迪拜阿利法塔的动作戏是该系列电影中难得一见的亮点,其紧张刺激程度丝毫不亚于当年《碟中谍》里伊森-汉特潜入IMF总部窃取特工名单那场戏。这段采用IMAX设备拍摄的动作戏没有华丽的爆破,没有子弹横飞,没有电光火石,但紧迫的时间,扑面而来的沙暴,八百米多的阿利法塔和生猛的伊森让这段戏成了影片的标志和高潮。伊森从阿利法塔上不慎滑落的桥段,纵身而下的桥段,以及人肉抛物线的戏都让影片紧张至极。这段戏的摄像景深极深,高细节的画面让人身临其境。八百米的画面景深让人叹为观止,真刀真枪的实景拍摄让这段戏倍加真实。这一桥段重新确立了动作大片的标杆,把诸多同类影片远远甩在身后。

影片随后动作戏延续了此前《碟中谍3》的生猛,各种豪车冲撞和贴身肉搏处处彰显着动画导演的与众不同。此外,导演巧妙避开了让伊森维亚坠落的俗套,这次将这一任务交给了特工勃兰特。

全新的特别行动

小组阿汤是该系列里雷打不动的镇片之宝。自第三集起,阿汤便收起了在第二集中迷人的笑容,让影片延续第一集中的团结紧张。第四集中阿汤更是一酷到底,行事干脆利落,颇具大哥风范。尽管阿汤年近五旬,有了明显爱尔兰裔的老态,但他身材保持很好,没有多余赘肉。一如当年在《壮志凌云》中一样,编导特地设置了一场赤裸上身的桥段让广大妇女尖叫。

《碟中谍》的最大亮点是特别行动小组成员彼此间的互信和怀疑,这种非同寻常的伙伴关系在第三集时得以重现。有趣的是,此前几部革命队伍中的的害群之马都是在严重破坏社会安定团结的情况下被英明神武的特工伊森揪出,第四集里伊森则在遇到特工布兰特后立即对其身份表示怀疑。

新发展出来的特工勃兰特是该片一大亮点。亦师亦友,惺惺相惜的双雄关系总能为此类影片带来足够亮点。《碟中谍》里,吉姆与伊森情同父子的微妙关系,以及后来吉姆的无情背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可惜的是,吴宇森未能在续集《碟中谍2》中发挥这一优势,大胆为伊森发掘出伙伴关系。《碟中谍3》尽管伊森的团队带有年龄阶梯,但都各干各的,彼此不熟。《碟中谍4》里的勃兰特的工作与伊森有过交叉,从内心对伊森有愧,因而他的作用不单只是衬托伊森的英明神武,该角色成了该片最大亮点。

杰瑞米-雷纳很大程度上挽救了该片票房。片中阿汤尽管有票房号召力,但他对“科学教”的过分执着和一张有点发矬的老脸让他自《世界之战》后在美国本土号召力骤减。凭《拆弹部队》名声大振的杰瑞米-雷纳事业则正处于上升期,他的加盟顶起了该片在美国本土的进账。有趣的是,《拆弹部队》里雷纳积极拆弹,《碟中谍4》里他还在拆弹。

《碟中谍4》里女性地位明显提高。《碟中谍系列》中,第一、二两集里的女性需受男性保护,第三集中尽管李美琪扮演的女特工火力凶猛,但伊森的女徒琳赛却死于非命。第四集一改女性在该系列里的悲催地位,火辣性感的黑美人宝拉-巴顿在片中火力全开,矫健的伸手让她为广大妇女大报冤仇。

英国谐星西蒙-佩吉在片中戏份较上集明显增多。他在片中颇具喜感,一改此前打酱油的地位。

本片反派角色塑造不够给力是本片一大遗憾。反派自始至终是个极易消失的鬼影,缺乏足够心理描写和作案动机,最后的决斗也让人感觉伊森缺乏尊老爱幼的道德血液。

高科技的立面体

导演布拉德-伯德除在动作戏上下足功夫外,他擅长发挥的喜剧桥段也为影片增色良多。一如此前伯德执导的《超人总动员》中诸多拿超人行头和各种高科技开涮的喜剧桥段,《碟中谍4》也有着无数对高科技进行的揶揄与思考,这些喜剧桥段充满惊喜和妙趣。

影片开场后,向第一集针孔设备高度致敬的电子美瞳帮助特工哈纳韦顺利拿

到密码后,却因人机配合慢了半拍当场毙命。随后高科技产品带来的段子更多:黑客入侵电子系统会因延时造成尴尬,不够成熟的裸眼3D最终导致一场混乱,本该自毁的磁碟卡壳失灵,火车外用来验证特工身份的眼部扫描系统造成诸多困扰,高科技蜘蛛人手套突然断电,悬浮电子设备会因温度失灵„„诸多桥段在彰显次世代高科技迷人魅力的同时,警醒世人过分依赖科技的悲壮下场。

喜剧桥段传达出科技并非无所不能的观点,让人能从心底得到认同。当消费品成为配角

赤裸裸的广告营销会招致观众反感,因而美国电影中很少有生硬的广告推销。广告商更乐于在影片中通过展现生活方式达到推广消费目的。全世界最大的植入广告片非《变形金刚》电影版莫属,但《碟中谍4》也不甘示弱。

《碟中谍》电影系列的广告植入呈递增态势,到了第四集消费品成了高调亮点。该系列前两部影片并无明显广告植入,到了第三集加入了刚刚上市的兰博基尼等奢侈产品。第四集的广告植入相对更加切合实际,无比强大的iphone 4和各种宝马豪车让人看后恨爹不成刚。

《碟中谍4》基本是iphone 4与宝马车的极端性能展示平台。片中特工人手一部iphone 4,用途广泛,堪比瑞士军刀。当然,许多影迷看后惊呼自己的iphone 4软件功能不如影片中强大。这种手机可以满足美国顶尖职业特工各种需求,迪拜沙暴中依然好使。

此外,《碟中谍4》还对宝马车的安全性和概念车能进行了良好展示。为展现宝马气囊的安全性,导演在最后让伊森开宝马车做自由落体。宝马i8概念车在片中的亮相风头完全超越上集的兰博基尼。这款跑车有种未来派的新鲜感觉。

该片广告植入尽管颇多,但导演巧妙地让各种消费产品成为电影中的有机组成,让观众可以欣然接受。这种做法远比生硬地给银行卡拍特写高明。

结语

大概由于《碟中谍》过于完美,编导未在剧情上向前作看齐。但不得不承认,《碟中谍4》是近年来难能一见的火爆大片,导演煞费苦心营造的娱乐性、趣味性和可看性在同类影片中堪称翘楚。片中主角个个身怀绝技,不论怎样摸爬滚打,上天入地,照样满血,神采奕奕。正如《滚石》杂志给出的评语一样——“本片可信度基本为零,但却妙趣横生”。

下载碟中谍4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碟中谍4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碟中谍4观后感中英版(共5则范文)

    《碟中谍4》观后感 《碟中谍》系列影片中高科技可是成了一大看点。《碟中碟4》中在车站里,手机自动搜寻目标人、确定需要跟踪的人;隐形眼可以随时摄录文件并打印和传输出来;用......

    碟中谍5影评(英文版)

    Review of Mission: Impossible - Rogue Nation The movie mainly talks about the agent, Ethan Hunt, who fights against ‘Syndicate’ which is an unbreakable organi......

    欣赏《碟中谍》主题曲教学设计

    欣赏《碟中谍》主题曲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欣赏,感受音乐对影片情节的烘托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

    纽约时报:Mission Impossible — Ghost Protocol《碟中谍4》影评

    Falling Off Skyscrapers Sometimes Hurts a BitBy MANOHLA DARGISPublished: December 15, 2011What makes Tom Cruise run — run harder and run faster, leaping from o......

    观后感

    观电影《长征》有感 打开电脑搜爱国电影,很多!可我却单单对《长征》这部电影情有独钟,一眼就决定看它。因为就我听说的红军长征实在很让人震撼。没想到观看电影《长征》后,感触......

    观后感

    观后感铁路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产物,也是促进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近年来,中国铁路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高速铁路。 但是,高速铁路在运行期间缺频出故......

    观后感

    电影《西游降魔篇》观后感 2013年2月10日是农历春节大年初一,这是一个合家团聚、互相祝福的日子。 一大早起床后,给长辈们拜年,中午一大家人聚餐后,应女儿请求,我们一家三口开车......

    观后感

    观后感 姓名:罗才宝 专业:自动化 班级:09自动化 时间:2011年6月12日 2011年6月11日由小组组织我们入党积极分子党观看了《高考1977》,看完后,我觉得感触颇深。影片反复强调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