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加豆瓣活动体会
参加豆瓣活动体会
主题:参加豆瓣活动
地址:北京蓝色港湾单向街书店
渊源:第一次听说豆瓣,是大学时,某糖失恋有段日子,空虚寂寞成天嚷嚷要相亲时,欧仔和球球推荐的豆瓣同城活动——“一星期恋爱”。浏览之后实觉口味太重,哪能在网上随便找一人,朋友或者男女朋友般处一礼拜,合适继续,不合适拉倒。
动机:豆瓣上不止是有“一星期恋爱”这样大胆的活动,也有一些正常的,保守的,有营养的,有情调的活动。比如去燕郊骑马啦,骑行夜游北京城啦,讲座啦,观影会啦,摄影活动啦,读书沙龙啦……早就想参加这样一些活动,一来是好奇,二来是偶尔抱着朝“文艺小青年”这个名称上靠拢的虚荣心态。苦于一个人怕怕的,找不到同伴一起参加而拖延至今。
参与者:某糖,球球,阳阳
内容:单向街书店请了北大法学院前院长苏力来讲座,讲座主题:毕业季漫谈。这次讲座虽说是定好了一个主题,但是苏力老师却着实是在介绍新书《走不出的风景——大学里的致辞,以及修辞》的观点,为讲座后的签售会埋下伏笔。开场苏老师便告诫年轻的毕业生们,社会充满着不公平,要学会适应,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成功,要追求属于自己的内心幸福;并且指出真正的幸福,真正的灵感是来自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和点点滴滴,要注重去体会生活。随着座谈的深入,苏老师回顾了过去,分析了当下,展望了未来;强调目前年轻人正处在一个“空前”的,充满创造性和发展机遇的时代,这个时代不容错过,每个人都要有一种责任感,去改变社会,追求成功,给在场年轻人描绘着一幅“宏大”的愿景;这一种“宏大”无疑与其开场的老庄无为风格矛盾。于是用苏力老师自己的一句话来打个圆场:最极端的理想主义就是现实主义,最极端的现实主义就是理想主义。
效果:苏力老师讲的每一句都很实在,其中也不乏站在家长同志的角度来指导年轻孩子们,“女人的幸福来自家庭”等等虽然带有一些偏见,但是也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讲座时间长,内容欠高潮,于是阳阳及我等先后出现了犯困和憋尿的现象。
感想:原来以为去到不同的地方参与各种活动,可以结识新的朋友。后来发现,一个人是不敢去的,去了也不敢吱声,交不到朋友。结伴去就不需要认识新的朋友了,因为有人陪着。
收获:有时间,偶尔来参加这样的活动是挺好的,能了解别人的想法,后面两句就略显恶心了,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拓宽自己的视野。听讲座获得的“不同想法”与聊天获得的还是有区别的,听讲座,是获得有一定名气社会地位的人的见解,但仅仅只是一个人的。聊天,不管身份地位的每个人都有发言权,前提是都发了言。
第二篇:参加教研活动体会
参加教研活动体会
程敏 六一班 寿县双庙集小学
自2015年秋到2016年春,我参加了七八次教研活动,每一次活动结束我都感受非常深,也给我留下了宝贵的教学经验财富。当了教师之后,才知道年轻教师还要经常准备公开课活动,那时很不明白,为什么要举办公开课呢?公开课开的再好,也不代表你平时上课就这么认真,准备这么充分啊?这不是毫无意义的吗?直到后来我去六安市参加小学语文专家授课和名师授课,让我大开眼界,才醒悟过来,原来一堂课可以上的这么好,这么深入人心。举办公开课和名师讲座对于刚上岗的年轻教师真的不可或缺,对我们的教学上的成长具有重大意义。
一、开展教研活动的意义
公开课是目前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和重要载体,是一项最常见、最基本、最典型的教研活动。是一种课堂教学观摩、交流的形式。一节好的公开课,一是应该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对新课程的推进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二是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应是一堂有教育意义的课;三是应该是真实的,能客观反映师生的真实水平和教学的实际情况,让人有真实感、亲近感、亲切感;四是应该具有研究的价值,公开课不仅要成为教师自我反思的对象,同时也要成为教师同行讨论的领域,从而对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成长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公开课是教师成长的舞台,公开课是精心设计的过程,也是教师与教师之间互相启迪、集中精力学习教育理论、全面反思自己日常教学行为的好机会,从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日益精进。公开课不是平常上课,它要展示执教者的最高水平,要对日常教学起示范和引领作用,应该是日常教学追求的一种极致,所以没有哪一个教师对待公开课不是认真的,不是不辞辛苦的,可以说公开课是青年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最佳途径。
二、开展教研活动应准备哪些
学校组织听课或公开课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带动教师的学习热情,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无论是听课、评课还是上课我们都应准备充分。在听课前,一要了解上课教师所讲授的主要内容;二要认真研读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三要形成自己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备而去地听课才会有的放失地提出评点和建议,也会反思自己的教学。评课,是对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同事、同行、领导等进入课堂听课,并对课堂进行剖析。要想全面地评点执教者的课堂,在听课时就要边听边作记录,并随时写出评点和建议。这样老师们有条理地进行评点,对执教者有一定的启发,当然自己提出新的意见也会被其他老师所讨论,大家互相交流讨论,有利于教师们的成长。
当然对自己成长最快的就是亲自上公开课。可我刚开始对于领导安排的公开课很是烦恼,也很紧张,后来想一想不就是用多媒体上课吗,应该不难。就上网查了一篇制作较完整的教学课件,然后对照着参考书以及教案加以整理教学流程和内容,然后就直接去上课了,那时我上完还感觉良好,毕竟我把一堂课的内容上完了,对多媒体课件也操作自如。现在想来我还存在很多不足。第一,我不应该首先制作课件,而应写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才真正反映出你的整个教学环节和内容,再根据教学设计来制作课件。第二,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不应只是把大的框架摆出来,而应写详案,也就是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详细的写出来,细到教师和学生说的每一句话。作为刚上任不久的年轻教师写详案真的很有必要,可以掌控整个课堂的内容以及流畅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在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的运用。之前我上公开课时,一些老师就指出我的教学语言不够流畅,环节之间的过渡也不够流畅,我经过反思,应该是我在准备教学设计时,没有考虑到每个环节学生回答以及教师的提问。第三,制作简单大方,与教学设计同步的课件。如果课件与教师说的内容大体一致,那课件显得就多余了,课件应是辅助教师的口头讲解,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课件内容也不可同时呈现,应符合教师的教学策略,层层深入,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教学内容。
三、注重学生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
刚上岗时,我教的是五年级的学生,总认为他们已经学会了如何写字,如何用字典或词典去查阅意思,如果课堂上教学生认字、写字、查意思,岂不是很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重点应该是让学生理解课文,从课文中得到感悟。这样的想法通过后来参加教研活动才得以纠正。小学生还处于认字习字阶段,不应放弃最基本的练字和理解词义上。尤其是第一课时,重点应让学生熟悉课文中出现的每一个生字,会读,读准确,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写的工整。然后还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把字、词都解决了,接下来应是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可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长短不一,为节约时间,有的学生干脆就默读课文了,以致于学生的朗读能力下降。在公开课中让学生起来朗读,出现齐读、读不通顺的问题。可想而知在第一课时指导学生朗读是多么重要。
在小学阶段,写字和读书是学习语文的基础能力,第一课时以认字写字为主,而后面第二或第三课时以读书时少不了,以读为主,读中悟。我以往的教学并没有重视学生的读,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在文章中找出来,找的正确,那就完成目标。有时也让学生读,但没有提出朗读的要求,可见没有指导和要求的朗读是多么不成功,也说明我的教学经验是很不足的。叶圣陶先生说过:“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在六安市小学语文课堂观摩赛中,一位教师他用“三读”的方法,让学生以读为主,自读自悟,结果学生既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又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轻松而愉快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原来这位老师为学生的每一次阅读都提出了正确、合理的阅读要求:一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说说本文主要讲了什么?(让学生大概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二读:学生通过老师精心设计的提问,默读课文,找出答案,边读边勾画,并通过分析关键词的方法,理解重要语段。(既提出了阅读任务,又有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三读:
1、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合理分工,抓角色神态、表情、动作,注意角色语气。或是讲解完重要段落,再指名学生读出感情。(在理解了课文后,再次朗读,既深刻地体会到文章中心思想,又教给了学生朗读课文的技巧)。三次阅读带着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要求,层层递进。有了老师的正确引领,学生们才能在短时间里自读自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中要注意运用激励性评价
在课堂中,教师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在我平时上课时,也会表扬朗读地好,或者回答问题精彩的同学。可是对于那些站起来不说话,有时对于老师的问题答非所问,这让我有点发狂,脸色立马黑了下来,生气说让学生坐下。但是在名师课堂上我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你很会发现”、“真会观察”、“真细心”、“找的很准确”、“要是在朗读时加上动作,就更好了”„„让每一个参与学习的孩子都能等到准确的称赞。正因为如此,在名师课堂上孩子们总是那么踊跃的发言,课堂气氛总是那么的活跃。可见,激励性评价的作用可真不小!
教师及时、准确的激励性评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也将会一点一点的改变。对于学生回答的不够准备或不够完整的情况,提示学生,让其回答完毕,或者对其进行补充,“你想说的是这样的吗?”、“回答的真好”、“你理解地很正确”等。对于有些走神的学生,让其回答问题时,可以把问题再向其复述一遍,让其注意力回到问题上来,“你能为大家解答一下吗”、“我相信你可以回答的很好”、“你上课听的可真仔细”等。相信通过这样的鼓励性评价能让学生积极踊跃的发言,提高教学效果。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惨教研活动真让我受益匪浅,他们的优点指导着我今后的教学,他们的不足之处也提醒着我,反思自己的教学进行改之。在参加教研活动以来,我的教学思想在一点一点改变,教学方法也在一点一点改进。以后有这样的教研活动,我一定积极踊跃报名。认真筹备,精心设计教案和制作课件,并与同事们进行交流和请教。相信我一定会在教学这条路上慢慢成长。
第三篇:参加优质课活动的体会
参加优质课活动的体会
郝庄学区陈贵兰
这次优质课的评选活动,对推行“双自主四环节”新教法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我听了几位老师的课后,受益匪浅,感受颇多。他们不愧为各学区选派的高手,当他们置身于课堂教学中时,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不仅令学生陶醉,也让听课的老师们连声称赞,这样的功底、这样的技能岂是一蹴而就的?
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呢?我对着记得密密麻麻的听课记录翻了又翻,看了又看,沉思良久,发现他们讲的课有这些内在的共同点:第一,把握教学大纲、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这些语文教师的功底非常扎实,语文素养也很高,能写会说善讲,他们都能深入研读教材,了解时代背景,这点对于语文课是非常重要的;第二,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很高。他们都能巧用心思,精心设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备课,都能根据自身特点,根据教材设计教法、学法,都有各自特色的教学风格;第三,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导学案教学。传统教学模式不注重“导”只注重教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自学”,而在这次听课中,师生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是重要的参与者,教师则成了引导者、组织者,能使不同程度学生的阅读感受得到发挥,教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共同完成整节课的。各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都值得学习。但是,这种新的教学方法,使许多老师上课的时间把握不准,拖堂的现象很多。不能把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到极限。纵观其他老师的优缺点,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首先从导学案的设计上说:
一、在导学案中只注重了本课内容需用总——分——总的方式讲解,便于学生
理解课文,但忽视了本课需重点讲解的内容多,应该把重点的句段重点讲解。1
二、该学案打破常规,按回忆的方式分段分析,先从第四五段开始。方式新颖,但一部分学生会难接受。
其次,从教学方式说:
一、本课内容设计太多,只顾完成任务,让学生展示、活动的时间少了,学生
缺少了充足讨论的时间。
二、没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进来。
这次听课学习,对我是一次提高,也是一次促进,使我深刻认识到教师专业成长中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为自己的教学生涯不断的创造亮丽的风景。
第四篇:参加教学能手活动体会
参加“教学能手评比”活动体会
喻屯一小 侯延芝
紧张有序的区“教学能手评比”活动结束了。我很幸运,意料之外,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事情是这样的:本来,我是没有资格参加这次活动的,因为在校本部的选拔中,因各种原因比如:资历浅、教学经验不够丰富等,没有被选中,这是事实,是我可以接受的,于是,我就坦然面对,暗下决心,好好努力,争取下次能被选上,可事实往往是计划没有变化大,在我们学校选报的4名参赛选手中,有一位王老师因有事不能参加了。学校临时决定让我参加。
机会来了,我既激动又紧张。因为就在报上名的当天下午,在我毫无准备的情况下,5个课题出来了。回去之后,就进入了紧张的准备中:熟悉教材、撰写教案、制作课件、模拟课堂,一遍又一遍,短短的5天,我得准备5节我从来都没有见过的课,因为我从去年开始,才从语文学科调到数学上来,对数学教学可以说还没摸着头脑,所以5天来,我是忙得焦头烂额,一节课,感觉备好了,放下了,觉得还不行,再拿起来,拿起来这个,心里还想着那个,不是这里把握不准,就是那里把握不准,刘主任也曾建议我和其他老师交流、探讨,找经验丰富的老师指导一下,可在我们学样参加教学能手活动的准备教学能手,参加优质课评比的准备优质课,每位老师都忙的不亦乐乎。我只能回过头来,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埋头再写„„就在我的课刚刚准备的初具雏形时,比赛的时间也到了,周一抽了课题周三讲,因为时间紧张没能进行充分的试讲,就在周二的上午试讲了一遍,周三就上场了,所有人都知道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里的准备应该是充分的准备,是一种胸有成竹的概念。而我只是刚刚捋清了思路,这种准备注定不会成功的,说到这里也是我参加这次教学能手比赛的最深的体会。
第二个较深的体会,就是集体力量的重要性,在刚才的叙述中,老师们应该能想到,参加这次活动一直是我一个人在孤军奋战,这一个因素也注定了不会成功。
正因为以上两个因素都出现在了我的准备过程中,理所当然的我的课讲不成功。失败之一,课堂上重难点处理的很不好,学生都会做了,我还在那儿让学生研究、探究,之所以会这样还是因为,我的教学经验不足,基本功不扎实,不能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处理。如果说准备不够和没能很好的利用集体的力量都是客观原因,那经验不足、基本功不扎实就是我本人存在的主观因素了。基于这一点,我也给自己找到了走向成功的方向、方法,那就是:多学习理论知识、多听优秀教师讲课、多练课堂教学技巧、多积累知识和经验、吃透教材备好课,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好导学议练模式。
通过本次活动的参与,我感觉自己像一只井底之蛙,知识、经验都太少,眼界也不开阔,但我愿意跳出来,向大家学习,在大家的帮助和带领下进步,谢谢大家!
第五篇:参加教研活动体会
参加潍坊教研活动体会
周六、日两天去潍坊参加教研活动,虽然忙碌,但机会难得,收获很多,教益很大!
观看了5节课,1个小课,1个说课,8个多报告、反思等。徐长青专家积劳成疾,身残志残。他声音铿锵有力,震耳欲聋,字字句句打入人心,正如李阳的疯狂英语,全身心投入,激情高昂。他的那节20分钟小课,顺势利用举手的素材,同样巧妙灵活地达到了教学目的。生动有趣、诙谐幽默,充满智慧,堪比李敖,时刻吸引着学生去深入思考,紧张而不失活泼舒缓,似肤浅又深邃,从沉繁走向精炼。
简约不是忽略,是去繁就简,浓缩的就是精华。正中我们的要害——往往拖堂、完不成教学任务。精炼课堂,我们也常提,但视而不见,习以为常,没有足够重视,没明确整改措施。由于缺乏精心备课、设计、预习„„,课堂上出现低效、次要环节耗时耗精力。而简约正是强调这一点。所以我今后要让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等最优化,高效地利用课堂宝贵的每一分钟。
努力学习、增长自己的教学艺术。教学方法、手段、技巧应新颖常变,挖空心思,千方百计推陈出新。很好的方法用久了,也会生烦、降低效率。多数孩子喜新厌旧,多变些花样勤翻新,增加乐趣、新鲜感,吸引注意力,记忆牢,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如徐专家的“乘法分配率”情景戏。
叶鸿琳的“找次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是,低起点,密台阶,循序渐进的教学理念。对于难度大的教学内容应“万丈高楼平地起”。要从2个、3个„„9个开始探究,找到规律,再逐渐增加个数。若急于求成,一上来就探究243个,学生会晕头转向,懵了。他讲的“‘举一反三’应改为‘举三反一’”,混淆了这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法。为突出举三反一,而否定举一反三,学生会产生误解。
第二节课“秒的认识”,很简约。抓住了目标、重点、难点,口、眼、脑、手、脚;说、做、学、练、思,全方位启动:眨一下眼,点一次头,拍一下手,走一步„„可谓体会至深。利用刘翔的素材,一材多用,一材多变,一材多效,诠释了简约。本节课只上了35分钟,还可以做几道拓展练习。如秒针从7到1是多少时间?会有不少学生掌握不牢。可再做几道从12到6,从1到
7、到
9、到11等同类型的题。
刘霞的“小数的意义”一课,前松后紧,整个过程不够简约,教学内容过多。其中不乏精妙设计,启发生疑、激发猜测、大胆议疑,学中做、做中学。《垂直与平行》的说课很精彩实用多效。《植树问题》的课件等很好。后两节课《小数的意义》、《分数的认识》的练习题设计很精细、生动有趣,新颖有创意,启发智慧,学生乐做不厌。
还学到了教师的站位、走位,视域改善、目光分配等问题。“谁还没有起来回答过问题?把这次机会给他!”——说明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到每一个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孩子的一切,一切为孩子。每个回答问题的孩子都得到了夸奖、激励。
“学生已学会的、自己能学会的、怎么学也学不会的”三不教。在班级授课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部分人已学会,部分人须费力才学会,这种情况如何操作,存有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