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格式
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格式
一、毕业论文封面要求:
论文封面一式二份,一份与论文内容装订成册,一份存入学员学籍档案。封面一律用黑碳素笔书写,或用A4复印纸双面打印(禁止使用复印件),字迹要清晰。工作单位要写详细,类别指所学专业类别:如文史类、理工类、艺术类、教育学类等。成绩评定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指导教师必须签名。系部栏中系主任(或分管主任)必须签名,并盖系部公章。
二、论文写作要求及编辑排版要求:
⑴毕业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要选题合理,观点明确,论证充分。理科专业毕业论文与设计相结合,论文字数在3000字以上;文科专业也须结合实践,提出一些创新性的见解,论文字数在5000字以上。学员要独立撰写,严禁抄袭;学员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第五学期撰写,第六学期面授时提交;提交的论文须按统一的编辑排版式打印,并填好封面上有关内容。
⑵论文基本格式和排版基本要求:
页面要求: 一律A4纸排版,并加装封面。
页边距要求:上、下边距:2厘米,左边距:3.5厘米,右边距:2厘米。内容构成:毕业论文由标题、作者、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六个部分组成。
论文题目:限20字内,小二号字,黑体。
作者:要写明班级、姓名。小四号字,仿宋,居中,班级与姓名之间空两个汉字距离。
内容摘要:不超过200 字,五号,楷体,“内容摘要”字样加粗,与摘要内容之间空一个汉字距离。
关键词:3至5个,五号,楷体,“关键词”字样加粗,与关键词内容之间空一个汉字距离,关键词之间用“;”号。
正文:5000 字以上,五号字,宋体。英语专业可使用英文写作。参考文献:五号字,楷体。
第二篇: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管理办法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管理办法
(2006年9月20日院办公会议通过,2007年10月10日院办公会修改)
为了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办法》和《西南政法大学关于进一步规范我校本科毕业论文的意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管理,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规范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和指导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管理机构和指导教师
第一条 学院成立本科毕业论文组织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院领导小组),负责对毕业论文工作进行组织、协调、检查和监督等管理工作。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担任组长,党总支副书记任副组长,院属各教研室负责人、办公室负责人和当年毕业年级辅导员担任成员,教学秘书担任秘书工作。
第二条 学院教学督导专家小组协助领导小组开展管理工作。
第三条 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由本学院具有讲师职称或者博士学位的全体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担任。
第四条 指导教师的职责:
(一)熟悉所指导学生的论文研究方向,了解学术界的研究现状。
(二)向学生讲解毕业论文写作方法和写作规范。注重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为学生分析论文题目,指出有关选题的写作重点和难点,指定必要的参考书并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
(四)为学生审定论文提纲和初稿,并提出具体修改意见。
(五)定期检查学生毕业论文进度和质量,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对每个学生的指导、检查、答疑应不少于三次。
(六)根据指导情况填写《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情况表》(见附件三)。
(七)对指导学生的论文认真书写评语。
(八)参与论文成绩答辩和成绩评定等工作。
第五条 指导本科毕业论文,既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的义务。教师应当服从教研室对有关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各项安排。
第六条 教研室负责拟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指导教师名单,报院领导小组审定。指导教师确定后,学生或指导教师均不得随意提出更换教师的要求。确有正当理由需要更换指导教师的,必须提出书面申请,写明更换理由,经有关指导教师和教研室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报院领导小组审批。
第七条 每位指导教师当年指导的毕业论文总数不得超过20篇。
第八条 指导教师应当增强责任意识,认真负责地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严格遵守执行学校和本院有关毕业论文写作管理的规定,督促所指导的学生严格按写作规范要求按时、保质地完成写作任务。
第九条 严禁指导教师将应由自己承担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中的开题、签字、评语、成绩评定等任何工作转分配给研究生或本科生承担。
第二章 选题和开题
第十条 各教研室根据下列选题原则拟定本学科方向的毕业论文写作题目:
(一)毕业论文的选题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本专业教学的内容;
(二)题目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三)题目难易度适中,避免过大或过小。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鼓励学生有所创新;
(四)题目应多样化,总数量应超过本学院当年毕业论文写作学生的人数,以符合每人一题的要求。
第十一条 毕业论文选题应每年进行一次更新。
第十二条 教学秘书负责毕业论文选题的汇总,及时交院领导小组审定后,上报学校教务处向学生公布
第十三条 学生选题应在教务处公布的所学专业的参考题目中选定,应一人一题。多人选择同一题目的,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另行拟定题目,新选题不得与其它同学已经确定的选题相同。
第十四条 学生选定题目后,不得更换选题。确有正当理由须更换选题的,必须写书面报告,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报有关教研室负责人审批。
第十五条 严谨开题是做好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基础。学生在开题前必须广泛收集与自己论文题目有关的资料,了解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第十六条 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搞好毕业论文开题工作,在开题时应重点审查以下内容:
(一)学生的选题是否具有理论或实践价值;
(二)选题是否与学生的特长和能力相适应;
(三)学生对选题的理解是否得当;
(四)学生的资料掌握情况;
(五)学生对选题的初步结构安排是否合理;
(六)学生的论证思路是否清晰、合理;
(七)学生拟定的研究方法是否得当;
(八)总体安排和进度是否合理。
第十七条 指导教师应严格按照学校规定要求填写《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开题报告书经指导教师同意后,学生方可撰写毕业论文。
第十八条 毕业论文的开题工作应当在毕业论文写作学期的第二周前完成。
第三章 撰写、指导和评语
第十九条 学生写作的毕业论文应达到一定的理论深度。注重以下研究方法:
(一)既立足于当今中国社会的现实,又要将论题置于世界法学之林加以阐释,注重运用比较法学的研究方法考察主要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的有关立法;
(二)既要从学术之争的视野介绍、评价有关的理论学说和做法,借鉴该论题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更要进行独立思考,形成创新性观点,或对已存在的理论、观点、做法进行更有说服力的论证;
(三)既阐释现行法条,分析支撑该法条背后的理论,更应注重剖析现行法条之弊端,提出有价值的立法建议或创新性制度构想;
(四)既阐述有关法学理论之重点与难点,又要密切联系实际,预测和解决司法实践中已经或可能遇到的重大、疑难问题,分析国内外经典案例或最新疑难案例;
(五)既运用本学科的最新知识,又要运用法哲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进行研究。
第二十条 论文撰写格式包括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与参考文献等。学生应严格按照《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规范》的要求撰写论文。
第二十一条 学生写作毕业论文必须自己独立完成,严禁剽窃,严禁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第二十二条 指导教师应当认真做好毕业论文的中期检查工作,并按要求及时填写《西南政法大学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
第二十三条 毕业论文的中期检查应当在当年的4月15日-4月30期间完成。确因学生毕业找工作等影响中期检查的,必须在学生回校后及时弥补该项工作。
第二十四条 毕业论文的字数不得少于6000字。
第二十五条 毕业论文须在第八学期完成,学生应于第八学期第十二周前将定稿交指导教师评阅。
第二十六条 指导教师负责论文评阅,并提写评语。对评语的要求如下:
(一)评语应有针对性、具体,忌概念化、公式化。论文评语应涉及以下内容:学生是否较好地掌握了论题所涉及到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能否理论联系实际;毕业论文完成的质量和在完成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的情况;关于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的评价;论文的结构、格式评价。
(二)评语既要肯定好的方面,也应指出不足之处;
(三)评语内容与论文最后评阅等级应基本相符;
(四)论文的评语字数应在100字以上,且字迹工整。
第二十七条 指导教师和所指导的学生应互相告知联系方式,保证在论文写作和指导的全过程中的通讯畅通、联系方法准确。学生或指导教师的联系电话有变更的,必须及时互相通知。
第四章 答辩和成绩评定
第二十八条 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和成绩评定教师实行分离原则,教师安排的具体工作由各教研室负责。严禁指导教师自己评定成绩或者冒充成绩评定教师变相自行评定成绩。
第二十九条 承担成绩评定的教师应当认真阅读毕业论文和指导教师的评语,在对毕业论文在选题、观点、论证、结构、逻辑、语言、资料、注释、规范性等方面分别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后,初步作出成绩评价。
第三十条 论文评阅实行五级制计分,即: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各等级的参照标准如下:
(一)优秀:论点明确,论证有据,资料翔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文字通达,能理论联系实际,且有一定创见。
(二)良好:论点明确,论证有据,资料较为翔实,结构较为严谨,条理清楚,文字通达,能理论联系实际。
(三)中等:论点明确,论证有据,能理论联系实际,但在结构、条理、文字表达等方面有一定缺陷。
(四)及格:论点比较明确,无原则性错误,但论据不够丰富,论证欠充分,在结构、条理、文字表达等方面有明显的缺陷。
(五)不及格:论点模糊,论证不足,有原则性错误;逻辑混乱,内容空洞;或有大段抄袭他人著作的情况;或由他人代为撰写。
第三十一条 毕业论文经初步评定成绩后,必须经答辩委员会答辩后才能确定最终成绩。
第三十一条 答辩工作由教研室具体负责组织。教研室应根据答辩工作量的具体情况,组织若干答辩委员会负责答辩工作。答辩委员会由答辩委员会主席和2名委员共3人组成。答辩委员会主席原则上由教研室主任或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对其所指导的毕业论文的答辩应回避。
第三十二条 答辩程序
(一)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会开始并介绍答辩委员会成员;
(二)答辩人报告论文写作目的,论文主要内容及需要说明的问题。时间一般为5-10分钟左右;
(三)答辩委员会向答辩人提出问题,答辩人就答辩委员会所提问题作解答准备,准备时可查阅有关资料,时间不超过10分钟;
(四)答辩人进行答辩。答辩委员会成员可随时插问,还可考查其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答辩人应马上回答;
(五)由答辩委员就答辩情况交换意见,根据论文答辩评定标准确定论文等级,形成论文答辩书面决议当场宣告,答辩结束。
第三十三条 参加答辩的学生应填写《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答辩表》的有关内容。教研室还应安排人员做好答辩记录。
第三十四条 毕业论文必须全部答辩,以答辩委员会确定的答辩成绩为最终正式成绩。没有参加答辩的,成绩记为零分。
第三十五条 答辩成绩的评定应结合以下两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衡量:
(一)论文写作:观点正确、鲜明,论证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性强;理论联系实际;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文字通畅,形式规范。
(二)论文答辩时表现:熟悉论文内容,语言简明扼要,对教师提出与论文相关的问题能正确解答;解答问题时思维敏捷,表达流利。
凡全面达到上述要求的,可评为优秀;基本达到上述要求的,可评为良好;论文写作内容较好,答辩时表现较差的,评为中等;论文写作内容基本可以,论文答辩时表现较差的,评为及格;论文写作内容和论文答辩时表现都较差的,评为不及格。
第三十六条 各教研室应当及时组织论文答辩工作,并应在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结束后一周内向院领导小组递交书面答辩工作总结,全面分析当年毕业论文指导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学院在此基础上书写全院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总结。
第五章 档案管理
第三十七条 教学秘书负责毕业论文的成绩统计和归档等工作。
第三十八条 每份毕业论文的档案必须包括毕业论文写作提纲、初稿、定稿、《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论文指导情况表》、《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答辩表》、答辩记录等材料。
第三十九条 成绩统计表、教研室答辩工作总结、学院答辩工作总结、当年院领导小组名单、论文选题、指导教师名单等全局性资料必须专门归入一个档案,有关材料必须同时保存电子文档。
第四十条 未经教学秘书同意,不得随意翻动、抽取已经归档的毕业论文材料。
第六章 其他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执行学校有关理规定;与学校有关规定冲突的,执行学校的有关规定。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由院领导小组进行解释。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6年10月1起施行。
第三篇: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管理办法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管理办法
毕业论文写作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计划中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来设置,占6学分。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成绩在及格以上(含及格)方可毕业。申请学士学位者,毕业论文成绩应在良好以上(含良好)。在学习期限内,学生最多可进行两次毕业论文写作。为规范毕业论文的写作,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毕业论文写作资格
在籍本科学历生(或本科结业生在结业一年内)方可申请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根据层次及专业不同,需同时具备以下学分、学费和课程学习的条件:
层次 高中起点本科
各专业
法学(跨专业)
88学分(含)以上
专科起点本科、本法学本科第二学历(跨专业)科第二学历
其它各专业
本院专科毕业就读本院专升本同专业
二、毕业论文写作程序和时间安排
毕业论文写作从申请到成绩发布周期约为155天。上半年:2月20日至7月25日 下半年:8月20日至次年1月25日 写作阶段
提交时间段
2月20日中午12时
上半年
至
3月6日中午12时
申请及选题阶段
下半年
8月20日中午12时
至
9月4日中午12时
提交选题即是提交毕业论文写作申请。
毕业论文写作申请 时间截止后,学院不再受理任何形式的毕业论文写作申请。评语查询时间段
要点提示
在CMR主页“学员通道”或“学习专区”点击“毕业论文写作”栏目(该栏目也称为“毕业论文写作系统”)方可进行申请和选题。申请时的选题就是毕业论文写作的题目,同学们应尽早选题。选题只能提交一次。
论文题目一旦选定则不能更改,但可在教师指导下添加副标题或在选题方向上适当修改题目,添加的副标题或修改的题目只在学生文档中体现,毕业论文写作系统仍为原选题。
68学分(含)以上58学分(含)以上
专业
取得学分
126学分(含)以上
必须选学《毕业论
学生个人账户预留6学分学费
文指导》课,该课为毕业论文写作辅导课,只提供网络版课程,学分为0。学费
课程
3月7日中午12时
上半年
提纲阶段 下半年
至
3月16日中午12时9月5日中午12时
至
3月31日中午12时前
9月29日中午12时前
学生在选题成功后即可开始进行论文提纲的撰写。
毕业论文写作系统是各阶段稿件提交的唯一有效途径。
选题成功后,学生需进入毕业论文写作系统认真
9月14日中午12时 了解“提交要求”、“版式要求”、“内容要求”等;需在系统中下载“论文模板”,论文写作必须以该模板为准。
在指导教师点击下载各阶段稿件前,学生可以自行进行稿件的覆盖替换,不限次数;一旦导师点击下载批阅后学生则不能进行稿件替换。因此,学生应确认稿件不再修改后,再进行提交。
各阶段稿件提交后,学生应立刻再次进入系统确认稿件提交有无错误或是否能打开。
4月1日中午12时
上半年
至
4月30日中午12时
5月20日中午12时前
论文提纲未通过的学生,提交论文初稿时,应把修改后的提纲粘贴在初稿前面一并提交。截止到初稿提交,若学生的提纲和初稿均未提交,则默认学生放弃本次论文写作,将关闭学生的论文写作系统。学生不得再进行本批次论文写作,若进行下个批次写作,将视为重修。
初稿阶段 9月30日中午12时
下半年
至
10月29日中午12时
11月18日中午12时前
在初稿评语查询阶段,因不当借鉴、抄袭问题,且学生无法继续完成本次论文写作的,学生可通过邮件向所属教学服务中心提交“终止写作”的正式申请,写作一旦终止,系统将关闭,本次论文写作成绩按照“不及格”处理,并做一次论文写作的记录。
5月21日中午12时
上半年
至
6月4日中午12时
6月14日中午12时前
该阶段是让导师进行指导的最后机会,初稿写作不理想的同学,一定要认真按照导师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
在二稿评语查询阶段,因不当借鉴、抄袭问题,且学生无法继续完成本次论文写作的,学生可通过邮件向所属教学服务中心提交“终止写作”
二稿阶段
11月19日中午12时
下半年
至
12月4日中午12时
12月14日中午12时前的正式申请,写作一旦终止,系统将关闭,本次论文写作成绩按照“不及格”处理,并做一次论文写作的记录。
6月15日中午12时
上半年
至
6月29日中午12时
定稿阶段 12月15日中午12时
下半年
至
12月29日中午12时
次年1月25日左右 7月25日左右
论文定稿提交截止后,系统将自动关闭,任何学生不能再提交论文稿件。
定稿未提交,则视最后一次提交稿件为定稿,导师将依据最后一次提交稿件给出最终评语及成绩。
最终成绩是在导师初评成绩的基础上,经过学院审核后确定的。参加答辩的学生的论文最终成绩,以答辩成绩为准。
三、毕业论文写作要求
(一)文体
1.鼓励学生写作“工作研究型”毕业论文,即运用学习过的专业理论知识去解释、解决社会现实生活或本人实际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等侧重于理论应用的类型。
2.如果学生具有必要的理论修养、研究兴趣、文字能力和研究条件,所选题目确有价值,毕业论文也可以写成“理论研究型”,即对有一定价值的理论问题进行一定深度的探讨、质疑、释疑、论证等侧重于学术研究的类型。
3.不可将毕业论文写成“调查报告型”、“工作总结型”等主要反映实际问题,缺乏理论深度,与所学专业知识缺乏有机联系的类型。
(二)文风
1.态度严肃。论证主题应有一定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不可过于肤浅,不可完全从个人兴趣出发。2.思维严谨。立论应正确,论据应充实可靠,结构层次应清晰合理,推理论证应讲究逻辑。
3.语言朴实。注意学习使用科研论文特有的科学语言,行文应简练,文字应朴实,不可过于繁琐,不可使用过分夸张虚饰、感情色彩过分浓重的文学语言,不可使用过分直白的、庸俗的市井语言。
(三)规格
1.毕业论文应使用学院统一制定的论文模板,无论写作提纲或正文,均须以此模板为准。
2.论文模板包括论文题目、提纲、正文、注释、引用参考文献资料目录等。提交提纲时,正文项为空。提交正文时,如提纲一次通过无须修改,则提纲项为空;如提纲未通过,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做了修改,则提纲项应有修改后的提纲内容。
3.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8000字至10000字左右(计算类论文可在6000字至8000字左右),提纲字数应在500字至1000字左右(提纲字数不包括在正文中)。4.毕业论文正文段落层次划分标准:
一、(用于论文小标题)
(一)(用于重要段落的划分)1.(用于要点的排列)(1)(用于特征的排列)①(用于分特征的排列)
5.对所引用的他人观点、他人语句的须做注释,清楚地注明作者、书籍名称或刊物、出版社、出版时间、页数等,引用其它参考资料也应注明资料来源。
6.参考书籍不少于5本,其他参考资料如期刊文章、论文、网络文章等不少于5篇,参考资料内容必须与论文内容紧密相关,且为近五年出版或发行的资料。
7.注释及参考书目统一用尾注,其规格为:(著作)作者.书名.XX出版社,XXXX年第X版
例如:王众托.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0-30(期刊文章、论文)作者.论文题目.杂志名称,XXXX年第X期.第XX页例如:冯惠玲.拥有新记忆——电子文件管理.档案学通讯,1998(1).6-8(网文)作者.文章题名.链接地址.访问时间
例如:夏敬华.企业流程管理中的常见问题.http://.cn):在论文写作各环节中,任何关于论文写作的管理方面问题都可随时通过学生信箱发邮件至论文管理信箱咨询。3.邮件使用要规范
(1)正确书写邮件主题:由于垃圾和病毒邮件大量充斥网络,对于未按照要求正确书写邮件主题的,很有可能被系统过滤删除掉(如主题为英文、主题空白),因此需正确书写邮件的主题。主题规范为:毕业论文—写作问题(或管理问题)—***<学生姓名>。(2)发送给导师的电子邮件务必抄送论文管理信箱,当发给导师的邮件超过1周时间未回复时,学生应及时发邮件到论文管理信箱进行查询。
(三)毕业论文BBS:主要解答同学们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管理方面的问题,例如论文申请资格、稿件提交方式、稿件无法提交、论文写作系统错误、与指导教师沟通不畅等。其中在“常见问题”和“精华区”两个栏目中涉及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及注意事项。
(四)毕业论文留言板:同学们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可以通过毕业论文留言板与导师进行沟通交流。
(五)论文写作期间如有使用非正常方法,扰乱指导教师正常工作、生活的学生,学院将对学生进行警告,直至取消其该次毕业论文写作资格,情节严重的可给予取消学籍的处分,具体执行将参照《课程考试违纪行为的处分规定》中的相关条文。附:毕业论文评定成绩参考标准1.优秀
(1)观点正确,证据有力,论证充分,资料翔实,理论分析比较深入,理论紧密结合实际。(2)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文字通顺,无错别字。
(3)在某些方面确有一定的突破与创新,回答与解决了较为重要的理论或实际问题,确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2.良好
(1)观点正确,论据有力,论证充分,资料翔实,理论分析比较深入,理论结合实际较好。(2)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文字通顺,无错别字。(3)论证主题有一定价值。3.及格
(1)基本观点正确,论据较有力,论证较充分,资料较充实,理论分析不够深入,理论结合实际较差。(2)结构尚合理,层次尚清楚,文字尚通顺,无错别字。4.不及格
(1)基本观点有误,论据无力,缺乏论证,资料贫乏,分析肤浅,理论脱离实际。(2)结构混乱,层次不清,文字不通顺,错别字较多。
(3)如果学生在系统中提交的稿件的题目方向与学生选题方向不相符,则将被认定为文不对题,为“不及格”。(4)毕业论文字数少于规定字数的80%,为不及格。5.作弊
(1)凡引用他人资料超过全文三分之一篇幅的毕业论文,即为抄袭,按作弊处理。
(2)若有代写行为,即代替他人写作或他人代为写作的,一经发现,所写毕业论文无效,参照《课程考试违纪行为的处分规定》中的相关条文进行处理。
第四篇: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教学
在教师绩效评估中有明显的侧重。硬件比较好解决,重要的是软件,应重点组织教师学习培训,到各地参观,采他山之石,攻己之玉,并组织专门人员进行专向研究将研究成果加以推广,而不是各自为政,各显其能代写论文。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增加兼职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得数量学校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用人原则,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多多聘请社会专家到学校来任职或者讲座。高职院校必须打破以往自我封闭的办学模式的束缚,主动走近用人单位,与企业进行合作,根据行业技术发展需求,对企业所需人才实行“订单式”培养,这不仅可以解决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基地不足的矛盾,而且能使学校与企业都得到“实惠”。通过与企业合作办学,企业可以派有理论知识、有实际经验的人员到学校进行教学,讲授最新、最实际的知识;学校也可以派教师到企业参加工作,为企业解决生产实际中的技术问题,借以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技术素质。高职院校借助这种“学研产训”结合的形式,建立一支新型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学校的发展奠定牢固基础。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沟通企业可以通过合作获得更多的收益。对于企业来说,通过“校企合一”培养的人才,熟悉本企业产品性能和生产工艺流程,他们的实际技能较强,到企业后便可立即上岗工作,节省了企业培训的时间,减少了企业的培训成本。而且这部分人才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成长较快,很快便可成为企业的骨干,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新鲜血液。
学校可以争取到企业的多方面支持。通过合作企业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实验、实训的场所和师资,这也是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结合的主要模式。因为实验实训设施和场所需大量的投资,而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实力还不雄厚,社会集资的难度也较大,所以在一段时间内,无法完全满足教学的要求。因此,借助有关企业的条件完成或部分完成实验实训任务,就成了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最佳选择。高职院校应制定政策,组织和鼓励教师为企业服务,采取有力措施,调动教师承担企业研究项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毕业论文写作是本科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一项内容,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生毕业前提交的一份具有一定的理论或应用价值的学术论文。毕业论文要求文字通顺、思路清晰、内容充实,有一定的独立见解。毕业论文是学生毕业前独立、系统地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尝试。它是学生提高专业技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及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重要步骤;是培养良好的思维、分析和创新能力并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毕业论文写作为学生毕业后继续学习和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更高层次的研究奠定基础。毕业论文同时也是衡量、评估高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育部专家组于2007年对我系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评估,专家们通过调阅毕业论文文件和检查、阅读学生的毕业论文,一致认为我系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管理规范、过程细致、要求严格、格式统一。专家们对一部分学生在论文中的创新观点表示了肯定。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决定了毕业论文写作教学过程管理的重要性,它是保证毕业论文写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院校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转变带来了大量的相关教育问题和严峻的社会压力。加强对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制度及其改革的研究已经成为我国大学本科教学和管理的现实需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把现代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建设研究列为重点课题。在我国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大部分高校已经实施了全面质量管理。现代质量管理学的“产品质量”观认为人才的教育培养与传统的生产制造过程非常相似,其基本环节包括招生(采购原料)→在校教育(加工生产)→毕业考核(产品检验)→毕业就业(投放市场)→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质量跟踪)。要提高学生的质量,就要严格控制每一阶段的培养质量。我校教务处为了实施全面教学质量管理专门成立了教学质量控制科,用科学的质量管理学理论指导教学各个环节的工作。我系在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过程中以现代质量管理学理论为指导,积极配合学校教务处的管理工作,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
一、系级毕业论文管理组织体系最高管理者是指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一组人,他们在全面质量管理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他们负责制定目标,指挥、组织、协调整个质量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起127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7月着质量管理工作的保证作用。我系成立了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毕业论文指导小组、毕业论文答辩小组。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的职责是按照教务处的安排和要求,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毕业论文写作教学工作的目标、计划,确定组织结构和操作模式,传达和督促执行教务处的有关文件,负责成立毕业论文指导小组、毕业论文答辩小组,审定指导教师的资格等,审批上报的各类文件,确认每一环节的有效性,督促检查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工作流程的进展情况和导师指导情况。毕业论文指导小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负责把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制定的目标、计划、过程具体化并将任务和要求分配和传达给导师和学生,如负责编写毕业论文指导书、组织指导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指导和审定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规定进度安排、制定论文的规范和标准格式以及组织毕业论文评阅和答辩工作。在毕业论文工作结束后指导小组要总结经验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等写出毕业论文工作总结。我系毕业论文管理组织体系从组织上保障了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规范化的指导性文件为了质量方针的最终实现,质量方针的制定者必须要将它传达到学校内部各层次的有关人员,使它们相互沟通和充分理解质量方针的内涵。毕业论文指导小组根据学校教务处下发的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指导性文件、毕业论文写作教学过程管理指标体系,以及系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制定的目标、计划等,编写毕业论文指导书,它是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手册。指导教师和学生通过阅读指导书来了解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工作的意义、目标、计划、工作流程、规范化文件格式,明确自己在该项工作中扮演的角色以及自己承担的工作在整个流程中的质量要求。毕业论文指导书是安排毕业论文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保障了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性以及最后形成的毕业论文文件(任务书、开题报告、论文评阅意见书、毕业论文等)的规范性。
三、基于“戴明环”的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流程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学专家戴明博士最早提出了pDCA循环(戴明环)的概念,它是全面质量管理采用的一套科学的、合乎认识论的办事程序。pDCA由英文的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词的第一个字母组成,它反映了质量管理必须遵循的四个阶段。该循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一个基本的质量工具。我系运用“戴明环”概念设计出了“外语系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流程图”。该流程图清晰地标明了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的全过程。从成立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到师生见面下达任务书的过程标志着计划阶段;学生调研、撰写开题报告、整改、指导和撰写论文初稿、修改完善、定稿、评阅论文、答辩、成绩评定等过程属于执行阶段;中期检查属于检查阶段;验收自评以及总结属于处理阶段,在该阶段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总结出来,对原有的制度、标准进行修正,巩固已取得的成绩。整个流程按照每一环节的发生先后设计,规定如果某一环节不合格,必须退回到上一环节重新循环直至合格再进入下一环节。一个循环周期是一届毕业论文的写作教学管理的全过程,下一轮循环是下一届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过程。每一轮循环都建立在总结上一轮循环的经验和教训、解决了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毕业论文写作教学质量在不断循环过程中逐步提高。
四、毕业论文质量监控措施质量控制即高校为达到质量目标而在教学、辅助过程中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监控高等教育的全过程,消除教学和其他过程中的质量影响因素。为保障毕业论文质量,我系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按照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要求,建立了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该措施对在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过程中参与的从上至下的所有成员能否各尽其责,对指导教师的资格、培训、指导人数、次数,对学生的考勤管理、学术道德等方面都作了具体的约束规定;把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成员的工作表现作为该群众评价领导班子成员成绩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把导师、论文指导小组、答辩小组成员的工作表现与本人考核挂钩,并作为来年是否具备该项资格的参考依据;把毕业生的整体表现作为取得答辩资格以及毕业论文成绩的重要参考。具体做法是发放教务处设计的《毕业论文教学过程动态管理指标体系》系列表格,由参与的各方对有直接联系的各方客观打分,平均成绩作为评价有关各方的重要依据。在质量控制措施中还规定了质量审核环节,它是确定质量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已经制定的质量方针、是否符合计划的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有效地达到预定目标的、系统性的、独立的检查活动。质量审核环节就是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的检查环节。检查队伍的成员由具备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较强的业务能力素质的有关领导、专家学者、教师代表及学生代表等与教学有关的各方面组成。检查工作能及时鉴定和评价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的进展情况和阶段完成质量,便于对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是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
五、毕业论文工作的验收和总结在毕业论文工作结束后,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按照学校教务处的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的要求,根据论文验收指标体系,从毕业论文文件、毕业论文写作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毕业论文质量等方面对毕业论文工作进行验收自评,并将自评结果和依据等材料上报教务处以备全校性的验收。为客观地反映毕业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情况,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管理,在毕业论文工作结束之后,论文指导小组要根据验收自评结果写出工作总结。所谓总结就是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纠正错误,提出新的问题以利再干。这是戴明循环之所以能上升、前进的关键。如果没有将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纳入有关制度和规定中,就不能巩固成绩,吸取教训,也就不能防止同类问题的再度发生。
以上从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工作的管理组织体系、指导性文件(质量手册)、管理流程、质量控制措施、验收和总结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我系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工作科学规范的管理过程和流程。我系的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工作只进行了短暂的四届循环,仍具有较大的提高潜力。随着我们对现代质量管理学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以及学习和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经验,我系的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工作会更加科学、规范,从而更好地实现本科教学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4).[2]穆诗雄.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3]郭冬生.大学教学管理制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
第五篇:2018届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要求
2018届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要求
毕业论文是本科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习环节,是对学生本科阶段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检验,也是对本科学生将所学基础理论知识运用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综合性训练,学生必须以认真严肃的态度对待毕业论文写作。具体要求如下:
一、论文写作要求
1.学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论文写作,严格遵守学术规范,禁止抄袭他人文章。
2.论文必须有理论分析及分析结论。
3.论文所引资料的出处必须一一注明,论文后应附参考文献。4.鼓励论文理论结合实际,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5.字数要求,论文正文不得少于12000字。
二、论文答辩要求
1.答辩资格的取得。学生论文写作完成之后,交指导教师最后审阅,对已达到毕业论文质量要求的论文由指导教师推荐参加论文答辩。对达不到论文答辩质量要求的论文,不得参加答辩,论文不能取得学分。2.论文答辩小组组成。论文答辩小组由3名或以上的教师组成,其中设组长一人,组员若干。
3.答辩形式。论文采用笔试答辩和口头答辩和两种形式。所有学生必须参加其中一种形式的答辩。(1)笔试答辩程序:首先由答辩小组的教师事先为每位学生出答辩题目3—5个,然后学生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就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最后由答辩小组根据答题的情况给出答辩分数。
(2)口头答辩程序:首先由学生介绍论文(包括选题动机,所讨论的问题,分析方法和解决的问题等),时间不超过5分种。其次,由答辩教师针对论文所涉及的内容提问,问题一般3-5个。再次,由学生选择答辩方式:⑴即席答辩;⑵准备15分钟后答辩。最后,在答辩过程中答辩教师可根据学生答辩情况随时提问,时间不超过半小时。答辩完成之后,由答辩小组根据答辩的情况给出答辩分数。优秀论文和不及格论文必须参加口头答辩。
4.口头答辩形式的选择标准如下:
(1)教师推荐答辩。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论文质量,认为可能获得优秀成绩的论文,由指导教师推荐参加口头答辩。对一般论文则推荐参加笔试答辩。(2)(3)学生自己申请。学生也可以自己申请参加口头答辩。对自己不申请的,则由指导教师安排答辩的形式。
笔试答辩不及格的学生需要经过口头答辩最终确定成绩。
三、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采用论文与答辩相结合的评分标准。论文是确定评分的基础,答辩是对论文的检验,论文不合格者不得参加答辩,论文合格但答辩不合格者也不能取得学分。答辩对论文有最终否决权。评分按优秀(A)、良好(B)、中等(C)、及格(D)、不及格(F)五级记分。其中优秀率不得超过10%。
1、优秀(A)⑴论文标准:观点新颖,分析正确,论证有力,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对论及问题能作全面深入的探讨;文笔流畅,层次分明,构架严谨,言之有据。具体要求是:在论文内容中,必须要有足够的实际数据资料,根据数据资料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在论文形式上,所引用的他人观点和资料必须一一注明出处,使论文能反映出作者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否则论文不能评优(A)。
⑵答辩标准:论文叙述条理清晰,能熟练正确地回答一般提问,并能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解答。严格遵守答辩纪律。
2、良好(B)⑴论文标准:观点明确,分析正确,结论无错,能理论联系实际,根据所学理论知识对论及问题作较为全面的阐述。文笔通顺,层次分明,构架合理。具体要求是:在论文内容中,必须使用来自于实际的数据和进行一般的统计的分析(不要求必须进行实证分析);在论文的形式上,必须要对引用文献加以注明,使论文能真实地反映出作者的贡献。否则论文不能达到良好水平(B)。
⑵答辩标准:论文叙述清晰,能正确回答一般问题,对复杂问题能也能简单地回答,严格遵守答辩纪律。
3、中等(C)⑴论文标准:观点明确,对论及问题能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且言之有理。文章层次分明,构架合理。具体要求是:在论文内容中,至少需要对实际情况加以描述和进行定性分析,能得出结论;在论文形式上,必须注明所引用文献的出处,使论文能反映出作者的工作状况。否则论文不能达到中等水平(C)。
⑵答辩标准:论文叙述清楚,能正确回答一般问题,对复杂问题的回答错误率不超过30%,严格遵守答辩纪律。
4、及格(D)⑴论文标准:能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写作,能正确描述论及问题,并有自己的看法,分析无大错。具体要求是:在论文内容中,必须要能运用一定的理论对所讨论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论文形式上,必须 2 注明所引用文献的出处。否则论文不能达到及格水平(D)。
⑵答辩标准:论文叙述清楚,可以回答一般性问题,且错误率不超过30%,严格遵守答辩纪律。
5、不及格(F)论文或答辩达不到及格标准的评定为不及格(F)。
具体规则是:论文达不到及格标准的,不能参加论文答辩,不给任何分数,不能取得学分。虽然论文达到了及格及以上标准,但是答辩不能达到及格标准的,仍以不及格记分。
四、时间安排
本学期
1、选题:2017年11月25日--12月20日
2、确定论文指导教师:2017年12月21日--12月31日
3、与导师见面:2018年1月1日--1月6日
3、与导师一起确定论文写作大纲:2018年1月7日--1月14日
4、分论文小组完成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任务书:1月15日--1月19日
假期:要求学生在家完成毕业论文初稿
下学期:
1、与导师讨论论文初稿:2018年2月28日--3月6日
2、导师修改论文初稿:3月7日--3月15日
3、论文修改:3月16日--4月12日
4、导师审阅定稿:4月13日--4月19日
5、打印论文并交导师:4月20日--4月22日
6、导师撰写论文评语:4月23日--4月26日
7、学院聘请评阅人对论文进行评审:4月27日--4月30日
8、确定答辩小组:5月1日--5月4日
7、论文答辩:2018年5月5日
五、论文格式及上交论文要求
1、论文格式:论文统一格式请由深圳大学主页→教务信息→办事指南→表格下载→应届毕业工作→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网页上下载。
2、上交论文要求:每位学生在论文完成之后,应向指导教师交如下论文资料:打印好的文本论文两份和电子版一份。
经济学院
二O一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附件:
深圳大学2018届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会计类
(一)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
1、我国政府会计准则研究
2、《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研究
3、《政府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研究
4、《政府会计准则第2号——投资》研究
5、《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研究
6、《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研究
7、非营利组织会计特点研究
8、国际政府会计准则借鉴与比较研究
9、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研究
10、《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研究
11、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研究
12、企业和非营利组织会计比较研究
13、权责发生制在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中的应用研究
1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研究
15、《医院会计制度》研究
16、《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研究
17、《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研究
18、《中小学校会计制度》研究
19、《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研究 20、《彩票机构会计制度》研究
(二)会计基础理论
21、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比较研究
22、基本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
23、美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研究
24、FASB/IASB联合概念框架研究
25、财务报告目标研究
26、会计要素研究
27、会计假设研究
28、会计确认和计量问题研究
29、收入确认中的会计处理问题 30、会计计量属性研究
31、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研究
32、财务报告体系研究
33、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研究
34、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比较研究
35、国际综合报告研究
36、非财务信息披露研究
37、会计恒等式研究
38、实现原则研究
39、配比原则研究 40、谨慎性原则研究
41、会计期间研究
42、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体系比较研究
43、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研究
44、企业会计改革和会计准则建设研究
45、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比较与分析
46、会计收益观研究
(三)企业会计具体准则
47、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比较研究
48、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比较研究
49、《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持有待售的 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运用与问题探讨
50、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比较研究
51、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比较研究
52、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比较研究
53、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比较研究
54、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比较研究
55、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比较研究
56、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比较研究
57、《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运用与问题探讨
58、《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运用与问题探讨
59、《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运用与问题探讨 60、《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运用与问题探讨 61、《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运用与问题探讨 62、《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运用与问题探讨 63、《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运用与问题探讨 64、《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 运用与问题探讨 65、《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运用与问题探讨 66、《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运用与问题探讨 67、《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运用与问题探讨 68、《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运用与问题探讨 69、《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运用与问题探讨 70、《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运用与问题探讨 71、《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运用与问题探讨 72、《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运用与问题探讨 73、《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运用与问题探讨 74、《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运用与问题探讨 75、《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运用与问题探讨 76、《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运用与问题探讨 77、《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运用与问题探讨 78、《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运用与问题探讨 79、《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运用与问题探讨 80、《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运用与问题探讨 81、《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运用与问题探讨
82、《企业会计准则第28 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运用与问题探讨 83、《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运用与问题探讨 84、《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运用与问题探讨 85、《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运用与问题探讨 86、《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运用与问题探讨 87、《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运用与问题探讨 88、《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运用与问题探讨 89、《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运用与问题探讨
90、《企业会计准则第38 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运用与问题探讨 91、《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运用与问题探讨 92、《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运用与问题探讨
93、《企业会计准则第41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运用与问题探讨
(四)其他会计专题
94、大数据对会计的影响 95、财务机器人对会计的影响 96、金融行业会计问题研究 97、会计信息与股票报酬的实证研究 98、现金流量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99、会计信息在经理人员薪酬订约中的作用研究 100、临时公告的信息含量 101、会计信息有用性实证研究
102、会计政策选择和运用的经济后果研究 103、会计差错更正的股价反应 104、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案例分析 105、委托理财中的会计处理问题 106、我国会计准则建设的历史回顾 107、企业财务业绩报告格式和内容探析 108、会计制度设计问题研究 109、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探讨
110、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111、中外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的比较研究
112、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探析
113、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与财务会计监管问题研究 114、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治理对策研究 115、会计舞弊识别模型研究 116、会计舞弊的成因和后果研究 117、会计舞弊案例剖析
118、适应循环经济条件下的会计核算问题探讨 119、经济环境对会计核算内容影响的研究 120、自然资源会计核算问题的探讨 121、人力资源会计探讨 122、现值计量研究
123、折现率对会计计量的影响 124、商誉会计问题研究 125、长期资产减值问题研究 126、综合收益会计研究 127、财务报表附注研究
128、物业管理中的财务会计问题研究 129、XBRL财务报告研究 130、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二、审计类
(一)政府及内部审计
1.国家审计问题研究 2.国家审计重心问题研究 3.事业单位绩效审计问题研究 4.政府机关绩效审计问题研究 5.中外国家审计准则的内容比较研究 6.我国国家审计准则的实施的问题研究 7.我国国家审计计划编制的基本特征分析 8.国家审计实施的特征分析 9.我国国家审计报告的特征分析 10.我国国家审计质量控制和责任探讨 11.中外绩效审计比较研究 12.深圳政府绩效审计调查分析 13.政府采购审计问题研究 14.深圳政府采购审计调查分析 15.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问题研究 16.深圳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调查分析 17.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探讨 18.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问题探讨
19.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与内部审计准则比较研究 20.《内部审计基本准则》运用与问题探讨
21.《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1 号——审计计划》运用与问题探讨 22.《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2 号——审计通知书》运用与问题探讨 23.《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3 号——审计证据》运用与问题探讨 24.《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4 号——审计工作底稿》运用与问题探讨 25.《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5 号——内部控制审计》运用与问题探讨
26.《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6 号——舞弊的预防,检查与报告》运用与问题探讨 27.《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7 号——审计报告》运用与问题探讨 28.《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8 号——后续审计》运用与问题探讨 29.《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9 号——内部审计督导》运用与问题探讨
30.《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10 号——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运用与问题探讨31.《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结果沟通》运用与问题探讨 32.《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2号——遵循性审计》运用与问题探讨
33.《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3号——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运用与问题探讨 34.《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4号——利用外部专家服务》运用与问题探讨
35.《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5号——分析性复核》运用与问题探讨
(二)审计基础理论
36.我国审计体系问题研究 37.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研究 38.审计准则明晰化项目研究
39.我国审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比较研究 40.中外审计准则比较研究 41.审计重要性研究
42.职业判断在审计中的应用研究 43.审计收费问题研究
44.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问题研究 45.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保障机制研究 46.审计报告改革研究 47.审计风险模型研究
(三)注册会计师具体审计准则
48.《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4号——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运用与问题探讨
49.关键审计事项案例研究
50.新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501号——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和出具审计报告》
比较研究
51.新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502号——在审计报告中发表非无保留意见》比较研究
52.新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503号——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和其他事项段》比较研究
53.新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151号——与治理层的沟通》比较研究 54.新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324号——持续经营》比较研究
55.新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521号——含有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文件中的其他信息》 比较研究
56.《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10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运用与问题探讨
57.《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111号——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运用与问题探讨
58.《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121号——对财务报表审计实施的质量控制》运用与问题探讨
59.《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131号——审计工作底稿》运用与问题探讨
60.《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与舞弊相关的责任》运用与问题探讨
6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142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运用与问题探讨
6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151号——与治理层的沟通》运用与问题探讨
63.《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152号——向治理层和管理层通报内部控制缺陷》运用与问题探讨
64.《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153号——前任CPA和后任CPA的沟通》运用与问题探讨
65.《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201号——计划审计工作》运用与问题探讨
66.《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211号——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运用与问题探讨
67.《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221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运用与问题探讨
68.《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运用与问题探讨
69.《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241号——对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考虑》运用与问题探讨
70.《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301号——审计证据》运用与问题探讨
7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311号——对存货、诉讼和索赔、分部信息等特定项目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考虑》运用与问题探讨
7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312号——函证》运用与问题探讨 73.《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313号——分析程序》运用与问题探讨 74.《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314号——审计抽样》运用与问题探讨
75.《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321号——审计会计估计(包括公允价值会计估计)和相关披露》运用与问题探讨
76.《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323号——关联方》运用与问题探讨 77.《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324号——持续经营》运用与问题探讨
78.《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331号——首次审计业务涉及的期初余额》运用与问题探讨
79.《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332号——期后事项》运用与问题探讨 80.《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341号——书面声明》运用与问题探讨
8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401号——对集团财务报表审计的特殊考虑》运用与问题探讨
8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411号——利用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运用与问题探讨 83.《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421号——利用专家的工作》运用与问题探讨
84.《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501号——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和出具审计报告》 运用与问题探讨
85.《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502号——在审计报告中发表非无保留意见》运用与问题探讨
86.《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503号——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和其他事项段》
运用与问题探讨
87.《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511号——比较信息:对应数据和比较财务报表》运用与问题探讨
88.《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521号——含有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文件中的其他信息》运用与问题探讨
89.《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601号——对按照特殊目的编制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审计的特殊考虑》运用与问题探讨
90.《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602号——验资》运用与问题探讨
9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603号——对单一财务报表和财务报表特定要素审计的特殊考虑》运用与问题探讨
9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611号——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审计》运用与问题探讨 93.《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612号——银行间函证程序》运用与问题探讨 94.《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613号——与银行监管机构的关系》运用与问题探讨 95.《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63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环境事项的考虑》运用与问题探讨
96.《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632号——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运用与问题探讨 97.《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633号——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运用与问题探讨
(四)会计师事务所
98.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研究 99.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研究
100.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改制问题研究 101.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对财务报告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 102.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案例剖析 103.会计师事务所合并问题研究 104.会计师事务所拓展新业务研究 105.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研究 106.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建设研究
(五)职业道德
107.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研究 108.职业道德守则体系研究
109.我国职业道德守则和国际职业道德守则比较研究 110.职业道德守则国际趋同研究
111.注册会计师违反职业道德守则典型案例剖析 112.非执业会员职业道德守则研究
(六)其他审计专题
113.大数据对审计的影响 114.财务机器人对审计的影响
115.财务机器人在审计中的运用情况及问题探讨
116.《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函证及回函工作的通知》(财会[2017]13号)解析 117.银行函证及回函规范问题研究
118.《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档案管理办法》(财会[2017]1号)解析 119.审计档案保管规范问题研究 120.审计定价的实证分析
121.非审计收费对审计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 122.内部控制审计研究
123.非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案例分析 124.非标准审计报告的市场反应 125.非标准审计报告案例分析 126.非标准审计报告统计分析 127.注册会计师行政处罚的统计分析 128.注册会计师行政处罚案例分析 129.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探讨 130.经济效益审计问题研究 131.企业绩效审计问题研究
三、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类
(一)成本管理会计
1、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研究
2、《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运用与问题探讨
3、《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煤炭行业》运用与问题探讨
4、《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钢铁行业》运用与问题探讨
5、《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石油石化行业》运用与问题探讨
6、政府服务外包中的成本核算问题研究
7、作业成本法案例分析
8、作业成本法应用中的问题研究
9、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研究
10、管理会计案例研究
11、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12、预算管理案例研究
13、公司业绩考评指标设计研究
14、财务预算的新方法与理论
15、财务预算的激励原理研究
16、国有资本预算体系的研究
17、我国公司现金预算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18、《管理会计基本指引》运用与问题探讨
19、《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100-101号—战略管理相关应用指引》运用与问题探讨 20、《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200-201号—预算管理相关应用指引》运用与问题探讨
21、《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0-304号—成本管理相关应用指引》运用与问题探讨
22、《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400-403号—营运管理相关应用指引》运用与问题探讨
23、《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500-502号—投融资管理相关应用指引》运用与问题探讨
24、《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600-603号—绩效管理相关应用指引》运用与问题探讨
25、《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801号—企业管理会计报告应用指引》运用与问题探讨
26、《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802号—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指引》运用与问题探讨
(二)筹资、投资与股利分配
27、公司理财目的与理财方法间的关系问题研究
28、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
29、企业直接筹资的环境问题探讨 30、我国公司筹资现状调查与分析
31、我国公司筹资成本调查与分析
32、我国公司资本结构现状调查与分析
33、我国公司投资决策现状调查与分析
34、我国公司投资结构现状调查与分析
35、股份公司资本金筹集时的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处理问题
36、企业流动资产管理方法探讨
37、流动资产投资总额和结构问题探讨
38、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9、跨国公司的外汇交易风险及其管理 40、论企业资金结构的优化问题
41、负债经营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实证分析
42、我国企业债券成本的实证分析
43、我国短期融资券的实践与存在问题研究
44、我国公司债券的实践与存在问题研究
45、我国可转换债券的实践与存在问题研究
46、我国认购权证的实践与存在问题研究
47、我国认沽权证的实践与存在问题研究
48、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实证研究
49、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 50、企业财务目标再认识
51、企业投资结构研究
52、公司分立的财务问题探讨
53、公司收购的财务问题探讨
54、公司股权内部重组问题探讨
55、职工持股的财务问题探讨
56、我国上市公司发行认股权证问题研究
57、企业表外融资的财务问题
(三)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58、COSO内部控制框架研究
59、内部控制属性研究 60、企业内部控制设计案例研究 61、企业内部控制诊断案例研究 62、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现状调查与分析 63、《石油石化行业内部控制操作指南》研究 64、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研究65、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研究 66、高校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研究
67、高校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研究 68、《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运用与问题探讨 69、《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运用与问题探讨 70、《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运用与问题探讨
7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运用与问题探讨 72、《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运用与问题探讨 7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运用与问题探讨 74、《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运用与问题探讨 75、《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运用与问题探讨 76、《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运用与问题探讨 77、《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运用与问题探讨 78、《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运用与问题探讨 79、《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运用与问题探讨 80、《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运用与问题探讨 8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运用与问题探讨 82、《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运用与问题探讨 8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运用与问题探讨 84、《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运用与问题探讨 85、《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运用与问题探讨 86、《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运用与问题探讨 87、《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运用与问题探讨88、《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运用与问题探讨 89、COSO风险管理框架研究
90、企业经营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其利用和控制问题 91、企业经营失败预测探讨 92、企业风险控制问题探讨
(四)财务报表分析
93、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重心及其体系问题探讨 94、公司成长性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探讨 95、中国上市公司透明度研究
96、财务报表分析框架研究
97、具体上市公司(或行业)财务报表分析 98、企业价值评估的理论与方法 99、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评估 100、企业收益质量及其评价体系 101、剩余收益模型研究 10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研究 103、估值方法比较研究
104、资产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05、虚拟财产价值评估研究 106、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研究
(五)税务
107、新所得税法对企业盈利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108、企业税收筹划问题研究 109、“营改增”问题研究
110、内部转移价格研究 111、税务会计问题研究
(六)其他财务专题
112、大数据背景下的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113、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114、委托理财中的财务问题研究 115、公司治理与企业经营业绩关系研究 116、关于财务的分层管理思想研究 117、战略(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 118、企业信用政策研究 119、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分析 120、企业并购财务问题研究
121、企业/企业集团存量资产重组研究 122、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研究 123、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
124、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问题探索 125、国有企业向财政上缴利润问题的研究 126、企业合并的财务问题探讨 127、我国控股公司的实践及问题
128、产品经营、资产经营、资本经营之间关系的研究 129、财务管理创新问题研究 130、财务总监制度问题研究 131、财务制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132、公司治理与公司财务的关系问题研究 133、我国公司在国内和国外上市的利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