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论语》练习题(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5 09:12: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童趣》《论语》练习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童趣》《论语》练习题》。

第一篇:《童趣》《论语》练习题

童趣练习题

1.从基础做起,注音:

明察秋毫()壑()癞()鞭()

2.沈复,字______________,长洲(现在______________)人,清代____________。

3.据原文内容填空:

______________,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_____________________,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之冲烟而飞鸣,作_____________________,果如鹤唳云端,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默写第三自然段: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做个小翻译!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常蹲其身,使与台齐。

(3)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4)见二虫斗草间。

6.让学生听录音,概括出文中描绘了几件趣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4)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5)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

8.弄清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2)又留蚊于素帐,徐喷以烟。()

(3)鞭数十,驱之别院。()

(4)以虫蚊为兽。()

9.弄清加粗的代词在文中所指代的事物:

(1)必细察其纹理()(2)昂首观之()

(3)使其冲烟飞鸣()(4)常蹲其身()

(5)观之,兴正浓()(6)驱之别院()

10.运用下列词语造句:

(1)明察秋毫(2)藐小

(3)怡然自得(4)庞然大物

11.简答题:

(1)作者所说的“物外之趣”指什么?这种物外之趣是怎么产生的?(举例说明)

(2)你喜欢文中哪些句子,并说明原因。

12.每个人的童年都会有很多趣事,请你学着运用记叙、描写的语言发挥联想和想像,说

出自己童年的一件或两件趣事。

参考答案

1.háo hé lài biān

2.三白 江苏苏州 文学家

3.夏蚊成雷 心之所向 昂首观之 徐喷以烟 青云白鹤观 怡然称快

4.略

5.(1)用心地想像,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了鹤。

(2)常蹲下身子,使身子与花台平齐。

(3)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想像之中,心情愉悦,自觉是一种满足。

(4)看见两只虫子在草间争斗。

6.帐中嬉蚊 神游丘壑 鞭驱虾蟆

7.(1)见/……必/……故/……

(2)……则/……/果然……

(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4)使之/……作/……

(5)见/……庞然大物/……,盖/……

8.(1)自己(2)慢慢地(3)用鞭子打(4)把……当作……

9.(1)代藐小微物(2)代夏蚊(3)代蚊子(4)代自己(5)代二虫

(6)代虾蟆

11.(1)指根据事物的特点,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事物,从中得到的乐

趣。

这种“物外之趣”是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创造出来的。(举例略)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一、词语解释

1.子:2.说:3.愠:4.君

5.吾:6.日:7.三省:8.信:

9.传:10.罔:11.殆:12.女:

13.齐:14.弘毅:15.已:16.凋:

17.其:18.恕:

三、通假字

不亦说乎

诲女知之乎

是知也

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五、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在《<论语>十则》中,孔子提出了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这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学习与思考是紧密结合的过程,“,”这句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同时,学习又是相互联系,从旧知中不断获得新知的过程,这自然使我们联想到《论语》中学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09年2月18日,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开幕,请你引用《<论语>十则》中的,“”来表达了我们对世界各国嘉宾的欢迎之情。

5.《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言

是。

6.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的 “。”

7.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本文中孔子的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明学习成绩优秀,组织能力强。但刚转到这个班,不为同学所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李老师

引述《<论语>十则》中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帮他解开了心中的疙瘩。

参考答案

一、词语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2.说:“悦”的古字,愉快。3.愠:生气,发怒。4.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5.吾:人称代词,我。6.日:每天。7.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8.信:真诚,诚实。9.传:老师传授的知识。10.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1.殆:疑惑。12.女:人称代词,你。后作“汝”。13.齐:相同。14.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刚强。15.已:停止。16.凋:凋谢。17.其:大概、也许。18.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二、一词多义

为(做,当)(就是)(作为)其(大概、也许)(他们)

三、通假字

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快乐)

诲女知之乎(“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

是知也(“知”通“智”,聪明、明智)

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五、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

第二篇:《论语》《童趣》

2012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七上:《论语》《童趣》强化复习

《童趣》

一、落实重点实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蚁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

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

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二、译句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

2、作者是如何获得“物外之趣” 的?

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强烈的好奇心、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3、学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1.要热爱动物、热爱自然,与大自然中的生命和睦相处。

2.获得美好的体验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

3.要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怀有一颗童心,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论语》十则

一、落实重点实词并能解释这些句子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

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三、背诵默写

① 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 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 在生活中,我们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来表示;

④ 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⑤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⑥ 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⑦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⑧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四、问题

思考1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我们该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格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思考2 :如何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赞美道德高尚的君子。只有经过艰难困苦的考验,才能知道一个人的意志是不是坚强。类似的俗语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真金不怕火来炼。

思考3 :你对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教诲是如何理解的?

一方面,这是一种科学的老实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它又不利于培养我们现代青少年的怀疑和探索精神。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课堂检测】

1、落实重点实词

(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2)故时有物外之趣。

(3)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6)果如鹤唳云端。

(7)方出神(8)捉虾蟆,鞭数十

2、落实重要虚词

(1)见藐小之物昂首观之.使之冲烟而飞鸣驱之别院..

(2)徐喷以烟以丛草为林.

(3)项为之强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4)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余常于土墙凹凸处..

(5)蹲其身其恕乎.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每句2分)

(1)蹲其身,使与台齐。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3)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4、问题(中考链接):

(1)课文的描写充满童真童趣,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处,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3分)

(2)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

一《<论语>十则》理解性默写

1、《<论语>十则》中,阐述了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

是:

2、《<论语>十则》中,阐述了“吾日三省吾身”内容的句子

是:

3、《<论语>十则》中,既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又讲学习方法的语句

是:

4、《<论语>十则》中,含有实事求是精神的语句

是:

6、《<论语>十则》中,阐述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语句

是:9、孔子认为,聪明人应具备“”的学习态度。

10、在现实生活中,表示要善于向有长处的人学习或随时以周围的人为鉴的意思,我们可以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11、生活中,表示既要善于从正面学习,也要善于从反面借鉴这一意思时,我们可以引用《<论语>十则》中的一句:

12、选文中,“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重”表现在,“远”表现在。

13、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的句子是:,这句话说明品德高尚的人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二、中考链接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__(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__ ..

(3)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4)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 .

1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3、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己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三个。(3分)

1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次谈对你的启示。(3分)“童趣”中考链接【答案】

1、示例: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理由:正当“我”看得格外入神时,癞虾蟆破坏了“我”的兴致。恼恨之极,却并不想伤害它,仅以鞭打示惩。这充分地写出了“我”儿时的天真活泼和独特的生活情趣。

2、①童年的“我”,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②“我”善于观察和发现,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

“论语十则”答案: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含有实事求是精神的语句要写完整)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8、温故知新。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因为题目里面已经有了聪明人,所以这里要省掉是知也)

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 死而后已

1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2。(4分)(1)译文: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2)译文: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

13。(3分)见贤思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成人之美

(答题要点:写出一个给1分,增字减字不得分)

14。(3分)

答题示例:“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入”说的是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不要强人所难。

第三篇:《童趣》《论语十则》练习题

1、童趣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项为之强 项:。强:通“”。

2、徐喷以烟 徐:。以:

3、果如鹤唳云

端 果:。唳:

4、以从草为林 林

5、兴正浓 兴:

6、方出神 方:

7、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驱:

8、必细察其纹理 细:。察

9、昂首观之 昂:。首:。之:

10、为之怡然称快 怡然:

二、译句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写了观如、神游、鞭打三件事

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

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

《论语》十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同“”,2、吾日三省吾身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

4、见贤思齐焉,见不

贤而内自省也。齐: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女:通“”。是。

知,通“”。

6、温故而知新 故,7、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施。

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

三.填空并翻译权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 孔子说:?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孔子说:。

3、子曰:“见贤思齐焉。” 孔子说:。

4、子曰:“三人行。。” 孔子说:。

5、子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6、子曰:“岁寒。”孔子说:。

7、子曰:“其恕乎。孔子说:“恕”了!。

8、子曰:“由,诲女知乎!,是知也。” 孔子说:,?。

第四篇:《童趣》《论语》复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提纲(三)《童趣》《论语》复习

一、解释重点文言词语

1、加点词义

项为之强凹者为壑作青云白鹤观

徐喷以烟鞭数十方出神

鹤唳云端 为之怡然称快 以丛草为林

时有物外之趣 心之所向驱之别院

舞于空中 拔山倒树而来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蹲其身 必细察其纹理 盖一癞虾蟆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 可以为师矣 不思则罔

不学则殆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诲女知之乎

是知也 必有我师焉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恕乎 己所不欲 士不可以不弘毅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幸甚至哉

次北固山下 行不足

2、理解熟背重点句子翻译:

(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非常细小的东西也看得很清楚。

(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心里这样去想,那么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像变成鹤一样。

(3)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常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4)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定下神来,抓住了癞虾蟆,用鞭子打了几十下,把它赶到其它院里去了。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有,就要改掉它。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光读书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了以后时时温习它,不也是快乐的吗?

(9)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多次地反省我自己。

(10)士不可以不弘毅: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

(11)己不所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第五篇:童趣练习题

童趣练习题

(一)第1段

1、“明察”、“细察”是两个关键词语,意思是观察敏锐仔细,才能获得“物外之趣”。

2、作者观察本领高超的句子: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3、写作者观察习惯的句子: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4、写作者观察收获的句子:故时有物外之趣。

5、写作者儿时视力极好,又能观察入微的句子: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6、写作者幼时观察事物的癖好的句子: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7、写作者观察有所发现的句子:故时有物外之趣。

8、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故时有物外之趣。主旨词:物外之趣。

9、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物外之趣。

10、“我”能得到许多闲情之趣的原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11、点明时间的一个词语是:童稚时。

12、余忆童稚时的特异之处是: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13、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总领全文,点明中心。

14、明察秋毫:在文中形容视力极佳。

15、“张目对日,明察秋毫”两句是(夸张)地写作者幼年时(视力敏锐),又表现孩子的(天真、稚气)。

16、作者善于观察,常得到怎样的妙处?故时有物外之趣

(二)第2—4段

1、运用夸张,写蚊子叫声的句子:夏蚊成雷。

2、写作者观察夏蚊时,产生奇异想象的句子:“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

3、第二段所记之趣源自于:夏蚊成雷。

4、第二段中点明所写内容属想象的一个词语是:私拟作。

5、儿时将蚊飞烟中比作鹤唳云端,你觉得这样的联想有何依据?

外形相似:有长足,有双翼;动作相似:都会飞;环境相似:有烟缭绕,像白云悠悠。

6、第二段最能体现“趣”的句子:为之怡然称快。

7、把蚊比作鹤时,作者写自己入神的语句: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8、文中“昂首观之”的内容有: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9、写观蚊所感的句子:为之怡然称快。

10、第3段中写作者幼时视小为大,胸有丘壑的“神游”之乐的句子:

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11、第3段中作者描写的“物外之趣”的句子是什么?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12、第三段写作者幼时观察景物的地点是: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观察的方式是:蹲其身,使与台齐;观察的所得感受是: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13、观察二虫斗时,虾蟆搅局,我的第一反应是:

不觉呀然一惊;接着的举动是: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4、找出第三段中和“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相照应的句子是: 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15、第四段中与课文首句相照应的句子:余年幼。

16、第四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童趣练习题

17、第四段中“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中可以看出幼年沈复有哪些特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1)表现了对吞食小虫的虾蟆的厌恶和痛恨之情。(2)充满童趣,而且善良,爱惜生灵。(3)是个天真,正直、善良、可爱的孩子。

七、解释词语

1、余忆童趣时:时候

故时有物外之趣:常常

2、昂首观之:看

作青云白鹤观:景观

3、明察秋毫:看到,看清

必细察其纹理:观察

4、项为之强:因为。

以丛草为林:当作。

5、定神细视:精神。

神游其中:感受、想像。

6、徐喷以烟:介词,用。

以丛草为林:介词,把。

7、物外之趣:助词,的 昂首观之:代词,它,指蚊子 1.从基础做起,注音:

明察秋毫()

壑()

癞()

鞭()

2.沈复,字______________,长洲(现在______________)人,清代____________。3.据原文内容填空:

______________,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_____________________,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之冲烟而飞鸣,作_____________________,果如鹤唳云端,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4.默写第三自然段: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做个小翻译!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2)常蹲其身,使与台齐。(3)神游其中,怡然自得。(4)见二虫斗草间。

6.让学生听录音,概括出文中描绘了几件趣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4)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5)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8.弄清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2)又留蚊于素帐,徐喷以烟。()(3)鞭数十,驱之别院。()(4)以虫蚊为兽。()

9.弄清加粗的代词在文中所指代的事物:

(1)必细察其纹理()(2)昂首观之()

童趣练习题

(3)使其冲烟飞鸣()(4)常蹲其身()(5)观之,兴正浓()(6)驱之别院()10.运用下列词语造句:(1)明察秋毫(2)藐小(3)怡然自得(4)庞然大物 11.简答题:

(1)作者所说的“物外之趣”指什么?这种物外之趣是怎么产生的?(举例说明)(2)你喜欢文中哪些句子,并说明原因。参考答案

1.háo hé lài biān2.三白 江苏苏州 文学家

3.夏蚊成雷 心之所向 昂首观之 徐喷以烟 青云白鹤观 怡然称快4.略 5.(1)用心地想像,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了鹤。(2)常蹲下身子,使身子与花台平齐。

(3)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想像之中,心情愉悦,自觉是一种满足。(4)看见两只虫子在草间争斗。6.帐中嬉蚊 神游丘壑 鞭驱虾蟆 7.(1)见/„„必/„„故/„„(2)„„则/„„/果然„„(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4)使之/„„作/„„

(5)见/„„庞然大物/„„,盖/„„ 8.(1)自己(2)慢慢地(3)用鞭子打(4)把„„当作„„ 9.(1)代藐小微物(2)代夏蚊(3)代蚊子(4)代自己(5)代二虫

(6)代虾蟆 10.略 11.(1)指根据事物的特点,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事物,从中得到的乐趣。这种“物外之趣”是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创造出来的。(举例略)

四、古诗文中有很多表意精练的语句,被当作成语保存到现代汉语中来。试从文中摘录这样的语句,并解释其大意。

1、()

2、()

3、()

4、()

五、翻译下列句子。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2、故时有物外之趣。

3、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4、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5、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六、用课文原句填空。

作者童稚时,时有物外之趣,关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中的“林”“兽”“丘”“壑”俱全一妙境完全源于作者敏锐的童心,它们分别指的是:

童趣练习题、四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拔的“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倒之“树”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②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6.选文第①段中“私拟”的自然景物有哪些?

7.选文第②段,表现作者的情绪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第①②段间有什么关系?

9.作者为什么“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而不将它打死?

下载《童趣》《论语》练习题(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童趣》《论语》练习题(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童趣》阅读练习题

    (一)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1.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 2.第一段点明时间的一个词语是。 3.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

    《论语》 练习题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说乎 .吾日三省吾身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6)四十而不惑 .(7)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练习题

    第10课《论语》十则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建议安排2课时) [学法导引] 《十则》整篇都是人生格言, 或谈求知态度, 或谈学习方法, 或谈修身做人, 都给人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其......

    论语十则练习题

    论语十则练习题 一 填空: 1、 孔子名____, 字_____ ,_____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 家,____家,是 ____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 2、《论语》是___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

    《论语》六则练习题(含答案)

    《论语》六则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6分)论语(  ) 不亦说乎(  ) 不愠(  ) 三省(  ) 罔(  ) 殆(  )2.填空:《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     ......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整理)

    论语十二章练习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 、 、 并称“四书”。共二......

    初一年级语文文言文《童趣》《论语》十则 翻译

    《童趣》: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带答案

    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习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