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开题报告

时间:2019-05-15 09:09: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开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开题报告》。

第一篇:浅析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开题报告

论文

论文题目:浅析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

学生姓名:学号:

第二篇:试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试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

张菁 学号 091101011

4文法学院

法学09级

王炜 职称 讲师学生姓名 教学院系 专业年级 指导教师

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2013 年 05 月

一、论文选题的意义和目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制定是因为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致使近些年来“第三者”的现象略显普遍,家庭暴力也呈明显上升趋势。许多婚姻关系中无过错的当事人均因另一方的过错行为,导致其身心受到严重伤害,但却无法得到法律的救济。为了实现公平正义,我国《婚姻法》借鉴外国的相关法律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建立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填补了这一空白。

本文拟就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律适用问题做出探讨。本文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和学说,以及国外的立法和学说,从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概念、特征、赔偿原则、现有立法和不足,以及完善立法的建议等方面阐述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旨在为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前瞻性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的立法研究现状

我国大陆地区1950年和1980年的《婚姻法》中并没有关于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规定,对于因配偶侵权所导致的离婚案件的处理,仅依照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意见》中对无过错方配偶给予适当照顾的原则,对无过错配偶一方进行补偿,对有漠视配偶利益之人进行惩罚。然而,我们也应注意到,分割夫妻财产时“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是存在问题的。在夫妻没有共同财产或共同财产较少的情况下,该规定便无法得到实际适用,更不用说能给受害方以公平合理的保护,而且极可能造成离婚诉讼中的缠讼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新《婚姻法》第46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三)实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我国台湾地区的民法学界对于民法未明确规定财产上损害的范围有很大争议。其中史尚宽先生认为,所谓损害,谓因判决离婚所受之财产上损害,其中如夫或妻之生活保持请求权(民法1026条、1037条),基于夫妻财产法之请求权(例如夫对于妻的财产之用益权)(民法1019条),夫妻各得共同财产之半数(民法1040条),基于夫妻财产契约之请求权(例如依夫妻财产契约约定,妻得对于夫妻财产为盈余分配之请求或变更共同财产之分配比例),均因离婚而受损害。离婚诉讼费用,亦可解释包括在内。他如因强制的夫妻财产侵害所受之损失,因谋杀或虐待而致劳动能力之减少,皆属之。而林秀雄先生认为:继承权属于期待权,将来能否具体实现尚未能确定,亦即纵未离婚若早于他方配偶死亡,基于同

时存在之原则,亦不能继承他方配偶之财产,因此,将之列入损害赔偿之范围,并不妥当。同理,因遗赠所受之利益,亦不属于财产上之损害„„由上所述,关于离婚之财产上损害之范围,似以采狭义说为宜。

(二)国外的立法研究现状

日本的法律虽然没有直接做出明文规定,但是学说和判例都承认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存在。日本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一般被称作离婚抚慰金,在协议离婚和判决离婚中都有体现,主要是对精神损害进行赔偿。日本民法在请求权主体的认定上比较有特点,日本民法的规定与法国、瑞士等国的立法不同,不要求请求权的权利主体无过错,而且在司法实践中还允许离婚配偶之外的其他家庭成员提出损害赔偿请求,如有的司法判例在特殊情形下也允许未成年子女提出损害赔偿。这些都是日本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同之处。

在美国婚姻立法中,侵犯配偶权的侵权人不只一方是配偶,还包括第三人,由于第三人的过错而导致配偶一方受损并影响配偶权的行使时,他方可基于配偶权受损而要求赔偿,有些州甚至规定,通奸行为只要对婚姻造成损害就可以判决第三人赔偿配偶权损失。

三、主要研究内容

(一)论文内容简述

本文围绕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进行探讨与研究,主要从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赔偿原则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旨在论述设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同时对于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缺陷进行阐述,以及对于如何完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提出几点设想,并且结合国内外的立法和学说,论述离婚损害赔偿制度,重点突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制意义和现实意义。

(1)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概述,主要对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功能、赔偿原则等方面论述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根据我国的相关立法对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特征及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和总结。

(2)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国内外比较研究。主要对日本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和美国离婚损害赔偿诉讼制度进行介绍,并进行比较性的分析和研究,旨在突出比较研究下的启示。

(3)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现状及不足。主要对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现状和司法实践现状进行介绍和阐述,旨在说明目前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之处。

(4)关于我国完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几点设想。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提出设想:第一,扩大责任主体的范围;第二,进一步明确损害赔偿的标准;第三,建立完善的相关的配套措施等。从这几个方面完善我国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

(二)论文大纲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目的1.2国内外立法研究现状

1.2.1国内的立法研究现状

1.2.2国外的立法研究现状

1.3主要研究内容

1.3.1论文内容简述

1.3.2论文大纲

1.4研究方法

2.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理论研究

2.1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定义

2.2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特征

2.3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构成要件

2.3.1违法行为人有主观过错

2.3.2存在妨害婚姻家庭关系的违法行为

2.3.3必须有损害事实存在2.3.4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间须有因果关系

2.4我国的离婚损害赔偿原则

3国内外立法研究比较

3.1国内立法状况

3.1.1大陆地区的立法研究

3.1.2我国台湾地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研究

3.2国外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研究

3.2.1日本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现状

3.2.1美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现状

4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缺陷及立法建议

4.1离婚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过于单一

4.2离婚损害赔偿的请求主体范围过窄

4.3难以举证,缺乏可操作性

4.4法定赔偿原因规定过窄

5.结论

四、研究步骤、方法和具体思路

(1)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通过书籍、网络及学术期刊了解本课题的最新动态,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论文和书籍了解、学习和归纳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并归纳总结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概念、特征及相关理论。

(2)归纳总结法。本文通过法律制度的比较分析,总结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得出解决法律制度构建。

(3)逻辑分析:本文将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完善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

五、论文难点及创新点

(一)论文难点

一是在现有立法中的规定较少,我国现有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二是在众多学术观点中如何推陈出新,在结合先进法学理论的基础上树立自己的法学观点和体系。

(二)论文创新点

笔者认为,本文最大的创新是在现有立法和理论的基础上,对于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提出该制度的不足之处和立法建议,并且借鉴国外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于我国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提出合理化建议。

六、预期结果

1、完成至少10000字的毕业论文编撰工作。

2、学会运用核心论文期刊,查找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构思论文提纲,制定研究方案。

3、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掌握毕业论文设计技巧:论文格式、论文装订、论文写作等技术规范和学术规范。

4、学会提出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观点,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写文章,将理论运用与实践,将实践运用到文章。

八、参考文献

[1]林秀雄.婚姻家庭法之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116

[2]王利明,杨立新.侵权行为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68-75

[3]王泽鉴.侵权行为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182—183

[4]彭江红.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探讨.法律适用.2002,(192)

[5]巫昌祯著.我与婚姻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18

[6]李银河,马忆南.婚姻法修改争论,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

[7]陈苇.离婚损害赔偿法律适用若干问题探讨.法商研究.2002.(2)

[8]蒋月.新婚姻法实务丛书—离婚事物处理.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2):91

[9]程昱晖.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若干问题探讨,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5.(1)

[10]范旭东,邹松文.婚姻损失赔偿的司法适用,人民司法.2001.(4)

[11]陈棋责,黄宗乐,郭振荣.民法亲属法新论.三民书局,1999

[12]马继军.试论建立离婚之损害赔偿制度.妇女研究论丛.1997.(4)

第三篇: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研究

新《婚姻法》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确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制裁和惩罚了过错配偶方,保护了无过错方的合法权利,完善了婚姻家庭立法,增强了司法实践的可操作性。新增设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在维护婚姻家庭关系上起着巨大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缺陷和不足需要完善。

[关键词]:离婚侵权物质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

一、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提出和现实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婚姻关系中的婚内侵权行为屡屡发生,家庭暴力呈上升趋势,而因重婚、纳妾、“包二奶”等严重不道德、违法的行为而导致离婚的案例有增无减。这些都严重破坏了婚姻家庭的稳定,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和进步,也使许多无过错配偶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害,身心受到严重摧残。

虽然我国宪法和民法中都有关于保护婚姻家庭的规定,但这些规定过于笼统和概括,无法解决实际问题,而旧婚姻法又没有相应的具体制度来支撑这些原则性的规定,对这些严重破坏家庭的行为没有相应的制裁措施,受害者得不到法律的相应救济。旧《婚姻法》未对离婚中的过错赔偿制度作任何规定,在实践中,因夫妻一方存在过错而使夫妻关系破裂,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无任何法律依据来要求过错方赔偿损害。只是 1993 年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在离婚分割夫妻财产时,对无过错方适用“照顾”原则。但是这种照顾只是夫妻共同财产分割中的参考因素,从数量和范围上也仅限于夫妻共同财产,而不能涉及过错一方的个人财产,其结果是以“照顾”代替“赔偿”,从而使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过错方的违法行为也得不到应有的法律制裁,失去了法律的公平和正义。[1]。

为顺应追究过错配偶侵害配偶权利的法律责任,对故意侵害配偶权利的过错行为进行制裁,新《婚姻法》确立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

(二)现实意义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现实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婚姻家庭立法,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旧的婚姻法没有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规定,如夫妻一方不履行义务,严重侵害另一方的合法权利,并没有相应的制裁措施。新婚姻法借鉴国外的经验,补充建立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既呼应了宪法、民法的相关规定,使之更加具体化,增强了可操作性,又展示出我国法律的人性关怀,保障了人权,体现了婚姻法尊重人、保护人的精神。这一制度的确立无论是对婚姻家庭行为的指引,还是对违反婚姻家庭行为的制裁,都更加全面、明确而具体,完善和健全了我国的婚姻法律制度。

2、制裁和惩罚过错配偶方,保护无过错方的合法权利。配偶双方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立的人格,相互间的权利义务是对等的。旧的婚姻法对夫妻关系的调整持宽容态度,这不仅不能有效的保护夫妻双方的权益,反而纵容了婚姻关系内部侵权行为的发生,导致家庭内部的不道德和违法行为愈演愈烈。新确立的夫妻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正视原有法律中存在的不平等因素,进一步确定了夫妻双方的平等地位,对导致离婚的过错方进行民事制裁,使其承担必要的民事法律责任。一方面由过错方对无过错方进行损害赔偿,用经济手段惩处过错方,这在一定程度上教育挽救当事人、预防和制止了夫妻间损害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维护了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通过损害赔偿,无过错方得到一定的财产补偿,虽然经济上的一点补偿无法弥补精神上的痛苦,但至少可以使其得到精神上的抚慰。作为法律上的权利救济制度,离婚损害赔偿中的赔偿也只能以财产的方式出现。

3、增强司法实践的可操作性。旧《婚姻法》未规定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离婚时法院难以责令过错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只能按对无过错配偶给予适当照顾的原则分割共同财产,放纵了离婚过错方的违法行为,不利于保护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尤其在一方擅自变卖、转移和隐匿财产,甚至销毁证据致使财产存在的真伪及财产的权属难以查证时,更加重了善意一方财产和人身的双重损害。如不对无过错方予以相应的保护和补偿,则难以消释和平衡感情上的冲撞及财产上的损失。”[2] 新婚姻法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法院可以依照法律,支持无过错方的赔偿请求权,责令过错方对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以及婚姻关系所造成的损害后果承担赔偿责任,以此保护合法婚姻关系,保障无过错配偶的合法权益,进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

二、建立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基础

新婚姻法增设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有着客观依据的,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物质基础上的。

(一)法理基础

1、夫妻在人格上的平等性。夫妻间在人格上是独立、平等的,相互间承担一定的权利义务,各有财产上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也正是因为夫妻关系是建立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夫妻各自具有独立人格及财产权,一方才可能对另一方产生侵权,从而受害方才能要求另一方给子损害赔偿。夫妻别体主义的产生使得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成为可能。

2、夫妻双方享有的配偶权。夫妻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包括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其中,夫妻之间在人身方面的权利义务,也被称为配偶权。2001年修订后的《婚姻法》虽未明确配偶权的概念,但通过若干条款的规定,己确认了配偶权的主要内容,如夫妻之间有姓名权、住所决定权、同居义务、忠实义务、相互扶养、扶助权义务等。婚姻的和谐美满往往取决于对这些义务履行的好坏,违反义务,常常导致婚姻家庭的崩溃瓦解,而这种由于一方过错行为所导致的婚姻解体,必然使另一方的人格利益和财产利益受到损害,对此法律应予补救

[3]。所以,夫妻双方互享权利,互负义务,任何一方违反义务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无过错方可以依照法律向过错方提出损害赔偿的要求。

3、离婚自由原则。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离婚自由原则,即法律在调整离婚问题时,以尊重和保护公民的离婚自由权利为宗旨,而不是以限制公民的离婚权利为目的。无论是过错方还是无过错方,只要是夫妻感情破裂都可以要求离婚。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基于离婚自由原则,对无过错方进行救济和补偿,惩罚过错方,体现了当代社会中“保护弱者、维护公平”的法治理念。离婚自由主义不是对个人轻率行为的放纵和个人的任性,不限制严重违反夫妻义务的一方提出离婚的权利,并不意味着可以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4]

(二)法律基础

1、国外立法依据。从国外立法看,离婚损害赔偿是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早己有之的救济性的法律制度,我国新婚姻法增设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对外国立法经验的借鉴。早在1791年法国《宪法》就规定:“如离婚的过错全在夫或妻一方,则该方得被判赔偿损害,以补他方因解除婚姻而遭受的物质和精神损害。”随后其他国家的民法中也有类似的规定。如《瑞士民法典》第151条也有相应的规定:“

(一)因离婚,无过错的配偶一方在财产权或期待权力而遭受损害的,有过错配偶一方应支付合理的赔偿金,(二)因导致离婚的情形,配偶一方的人格遭受重大损害的,法官可判与一定金额的赔偿金作为抚慰。”《日本民法典》第709条规定:“不论侵害他人之身体、自由、名誉或财产权,依前条规定应负损害赔偿责任者,对于则产之外之损害应负赔偿责任。” 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1056条规定:“夫妻一方,因判决离婚而受损害者,得向有过失之他方,请求赔偿。前款情形,虽非财产上之损害,受害人亦得请求赔偿相当之金额,但以受害人无过失为限。”我国香港地区《婚姻诉讼条例》第50条规定:“申请人在申请离婚或申请裁判分居或只要求赔偿时,可以其妻子或丈夫与某人通奸为由,向该人要求赔偿”。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尽管上述国外立法体制不同,但都包含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精神。这也为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确立提供了借鉴的依据。

2、国内立法依据。我国宪法、民法、刑法等其他法律部门都有关于婚姻家庭的立法保护,这为离婚赔偿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法律基础。宪法第49条明文规定:“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民法通则》第104条规定“婚姻、家庭、老人、母亲和儿童受法律保护”,第106条规定:“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它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则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因此婚姻关系中的当事人发生侵权行为也应该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民法通则》第117条、第120条对损害公民的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的赔偿问题作了规定,它同样适用于婚姻家庭关系。我国刑法也规定了重婚罪、遗弃罪、虐待罪等犯罪行为,对破坏婚姻家庭的犯罪行为进行惩处。我国婚姻法第2条规定:“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第3条规定:“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之间的虐待和遗弃。”这些法律条款都是对婚姻家庭进行整体性的保护,为离婚赔偿制度奠定了法律基础。在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最直接的前身是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的司法解释,该解释指出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理要坚持“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但该司法解释对“过错”的外延内涵没有界定,具体的“照顾”方式也无可参照的依据,在司法审判中难以得到真正落实。新婚姻法正是在回应宪法及各法律部门原则性规定,修正司法解释的基础上,创立了离婚赔偿制度。

(三)物质基础

新婚姻法颁布之前,我国实行的是以婚后所得共同制为主,以夫妻约定财产制为辅的夫妻则产制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配偶双方,特别是女性的生存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由于夫妻双方各自都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人们对家庭的生存依赖程度逐渐减弱,对婚姻家庭财产也产生了结构性和观念性的变化。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家庭财产的增加的同时,也使夫妻在经济上有了相对独立性,特别是女性,有了自己的生活来源。另一方面,夫妻双方的个人财产的保护意识也在逐渐增强。新婚姻法明确规定了夫妻个人则产的范围,夫妻约定财产的内容方式和效力等问题,这些规定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顺利实行保驾护航。在实际生活中,个人财产的增多,使得夫妻双方可以完全独立地享有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自由处分自己的财产。因此夫妻在提出离婚,受害方要求赔偿时,有了可以执行的经济基础。

三、离婚赔偿制度的实现及其完善

(一)离婚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只适用于诉讼离婚而不适用协议离婚。但是本人认为判决离婚和协议离婚两者的后果是一样的,并不因为解决的途径不同而存在法律效力差异,离婚过错赔偿请求权既可适用于判决离婚,也可适用于协议离婚。在协议离婚时,如果双方没有就损害赔偿进行约定,并不表示无过错方放弃损害赔偿请求权。在协议离婚生效后,无过错方仍可在一定时期内提起损害赔偿之诉。判决离婚的,无过错方可在起诉离婚的同时,提起损害赔偿之诉。

(二)离婚损害赔偿的违法行为

新《婚姻法》第46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三)实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可见我国婚姻法对违法行为种类和范围采取的是列举式的规定,规定了四种损害赔偿适用的情形:一是重婚,即有配偶者又与他人结婚的违法行为;二是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指重婚以外的,不以夫妻名义但形成婚外同居关系的行为;三是实施家庭暴力,即是发生在家庭之间,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其他手段,对家庭成员从身体、性等方面进行伤害和摧残的行为;四是虐待、遗弃家庭成员。即指经常以打骂、冻饿、禁闭、强迫过度劳动、有病不给治疗或其他方法肆意折磨、摧残家庭成员的行为。只要夫妻一方有以上行为,另一方就可以要求损害赔偿。

很显然,不是任何离婚都发生损害赔偿问题,损害赔偿只存在于法律列举的四种情形中。这样的规定有其局限性,不能全面保护婚姻家庭中弱者的权利。比如因赌博、吸毒、通奸等行为而导致离婚的,遭受物质、精神损害的无过错方就无法依据法律行使损害赔偿请求权,也就达不到保护婚姻法的立法目的了。因此应该扩大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适用情形的范围,在46条最后增加一个机动款项,规定“其他导致无过错方造成物质或精神损害的情形”,再通过司法解释具体规定。这样,在司法实践中就能够灵活使用法律手段进行调整,维护无过错方的合法利益,体现法律的公平性,体现裁判的公正性。

(三)离婚损害赔偿的主体

离婚赔偿的主体,主要包括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根据新婚姻法46条“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可知,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主体限于无过错配偶一方。也即这个无过错方不包括其他家庭成员,仅限于夫妻双方。而且根据现有法律的规定,这个无过错方仅是指没有法律规定的四种违法行为的一方,而不问他是否有其他的过错行为。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第29

条规定:“承担婚姻法第46条规定的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为离婚诉讼当事人中无过错方的配偶”,可见法律只将有过错的配偶列为赔偿主体,即使由于“第三者插足”导致夫妻感情破裂乃至离婚,也不能越过夫妻过错一方直接向“第三者”追究责任。对此,法学界有很大的争议。支持者认为,离婚赔偿是调整夫妻之间的关系,如果是第三人给无过错方造成损害的,不应在离婚时请求赔偿,应另行起诉;反对者认为,第三人侵犯了配偶一方作为夫或妻的权利,与配偶另一方构成共同侵权,所以应承担连带责任,婚姻法所规定的责任主体过于狭窄,应扩大义务主体。

本文赞成第一种观点,无过错方的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只能向自己的配偶提出,不能向婚姻关系以外的其他人提出。因为婚姻法调整的婚姻家庭内部的关系,离婚诉讼也只是夫妻双方的事情,与第三人无关,夫妻以外的第三人在该诉讼中与请求赔偿的权利主体没有直接的法律关系。而且把对第三人的侵权之诉加入进来,势必会使案情复杂化,不利于法院及时判案,不利于保护弱势方的权益。但这并不是否认对第三人的赔偿请求权,无过错配偶一方可以在离婚诉讼之外另行起诉维护自己的权利。

(四)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行使

1、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行使的时间。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第30条规定:无过错方作为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必须在离婚诉讼的同时提出;无过错方作为被告的离婚诉讼案件,如果被告不同意离婚也不基于该条规定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可以在离婚后一年内就此单独提起诉讼,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法院应当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告知当事人在离婚后一年内另行起诉。

可见我国法律严格规定了请求权行使的时间:离婚诉讼原告的无过错方,必须在离婚诉讼的同时提出损害赔偿请求;离婚诉讼被告的无过错方,可在离婚后1年内就损害赔偿单独起诉的权利。

2、离婚损害赔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举证责任是指诉讼上无法确定某种事实(确定一定法律效果的权利发生或消灭所必要的事实)的存在时,对当事人产生的其所主张的有利的法律效果不被承认的后果。[5]离婚损害赔偿诉讼属于民事诉讼的范畴,无过错方必须对自己的主张负举证责任,证明对方存在法定过错情形。但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举证困难的问题。其一,无过错方处于弱势地位,要求其单独取证,承担举证责任,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其二,离婚损害赔偿的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往往具有隐蔽性,要通过正当合法途径获得更加是不现实,而法院是不采信非法途径得来的证据的。其三,受害人单独取证时,往往会发生侵害第三人隐私的行为,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因此要有效保护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对离婚过错赔偿的举证责任问题应予以完善。可以有条件地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减轻受害人的举证责任;人民法院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协助当事人搜集证据,以维护无过错方的利益;无过错方通过非法途径搜集到的证据不能一概不采信;无过错方因搜集证据而侵犯第三人隐私,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不是故意的,又没有造成实质性的危害后果的,应该免于追究侵权责任。

(五)离婚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第二十八

条规定“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涉及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可见法律是规定了赔偿的范围,但是没有明确规定赔偿的数额,而赔偿数额的确定是损害赔偿的核心。

物质损害赔偿应遵循损害多少赔偿多少的原则,即过错配偶赔偿责任的大小应以其实际造成的损害为限,这一原则是由损害赔偿的功能所决定的。[6] 物质损害赔偿主要包括人身损害赔偿和财产损害赔偿。前者如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等违法行为给无过错配偶所造成的身体方面的损害,主要有医疗费、误工费及今后尚需治疗的费用等。后者指配偶一方因特定过错行为,对另一方的财产利益造成了损害。根据《民法通则》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规定》,赔偿应当遵循全部赔偿原则,要赔偿直接损失,又要赔偿间接损失。因此物质赔偿的数额确定都是有章可循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规定了精神损害的确定因素: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受诉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可见,我国法律并没有给出详细明确的数额,而是规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要考虑诸多因素,根据具体的案件情况综合考虑。本文认为,司法解释应该根据危害后果的不同,补充规定相应的赔偿幅度。这样,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结合本地的经济情况,适当的调整赔偿标准,在考虑其它相关因素的基础上确定赔偿数额,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

本文章由西安京科皮肤病医学研究院http:///整理发布,欢迎分享!

第四篇: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探析

作者:郭惠靖

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08期

[摘要]目前我国社会的婚姻家庭关系出现了不少新问题,婚姻法的有关规定也作了相应调整,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就是为解决当前新问题的产物。此制度不仅保障了离婚自由,而且维护家庭稳定的意义重大。本文主要探析离婚损害赔偿的适用程序和赔偿范围、第三人能否作为离婚损害赔偿的义务主体、离婚损害赔偿是否以离婚为要件等问题。

[关键词]离婚损害赔偿 适用程序 义务主体 程序要件

[中图分类号]DF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031-0

12001年重新修正后的婚姻法第一次提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树立了该制度的法律地位。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正式出台,不仅填补了我国婚姻法的立法空白,而且通过对离婚过错方违法行为的制裁,保障离婚时配偶中受损害者的合法权益。

一、离婚损害赔偿的适用程序和赔偿范围

依据新《婚姻法》的规定,在离婚时,配偶一方因自身的过错行为导致离婚,应对他方的损害进行相应的补偿。离婚损害赔偿可以是经济补偿的形式,也可以是家务补偿等形式。但是,新的《婚姻法》并没有明确地规定离婚损害赔偿的适用程序。

笔者认为,诉讼离婚程序和登记离婚程序均可作为离婚损害赔偿的适用程序。如果经协商夫妻双方同意行政登记离婚,而且双方就离婚损害赔偿、夫妻共同财产、子女抚养权等方面达成离婚损害赔偿协议,婚姻法应尊重双方意愿,不做过多干涉;而如果双方没有达成离婚损害赔偿协议,则可由人民法院通过诉讼离婚程序,依法予以判决。

离婚损害赔偿的范围应既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又包括精神损害赔偿,二者相辅相成,弥补受损害方配偶的精神损害和物质损害,维护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如果配偶一方的违法行为侵害他方的个人财产或人身权利,受害方都可以依据我国民事法律法规相关规定,依法请求其终止违法行为,并对其违法行为造成的损害进行相应的赔偿。在离婚时受害方依法有权提出损害赔偿,有过错配偶应对自己违法行为造成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损害进行赔偿。

二、赔偿的义务主体是否纳入介入他人婚姻的第三人

依据新《婚姻法》的规定,仅将实施了法定过错行为的配偶作为离婚损害赔偿的义务主体。但在司法实践中,重婚、有配偶而与他人同居的情形,均因第三人介入他人婚姻导致离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婚,那么介入他人婚姻而导致离婚的第三人是否应承担离婚损害赔偿?第三人的责任界定值得我们探究。

准确界定配偶权的概念,是确定第三人列入赔偿义务主体的首要环节。目前尚未明确界定配偶权的法律含义。配偶权的确立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对于配偶双方的意义在于确立互相忠实的义务、共同居住的义务、婚内互相协助对方生活的义务等;另一方面,法律保护已确立的婚姻关系,如果婚姻关系受到他人非法干涉或破坏,法律应对实施危害行为的主体进行相应的制裁,保护其婚姻关系。在准确界定配偶权的法律含义之后,则可以明确介入他人婚姻的第三人的行为,明知对方有配偶,仍与其非法同居、重婚等,侵犯他人配偶权的侵权行为。介入他人婚姻关系的第三人与违反忠实义务的配偶者共同实施了侵害无过错配偶方的配偶权行为,二者的侵权行为属于共同侵权,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如果违反忠实义务的有配偶者对无过错配偶方已经做出了赔偿,而且无过错配偶方的损失已得到补偿,那么从法律责任角度讲,第三人的赔偿责任已完结;如果无过错的受害配偶并没有追究有过错配偶的赔偿责任,那么从连带责任赔偿角度讲,第三人的法律责任也相应地予以免除。

笔者认为,在离婚损害赔偿的司法实践中,将介入他人婚姻而导致离婚的第三人列入义务主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维护受害配偶方的合法配偶权。通过给第三人一定的制裁,责令其承担一定的损害赔偿责任,有利于通过该法律规范引导人们的行为,保障婚姻关系的善良风俗。

三、是否必须以离婚作为离婚损害赔偿的要件

离婚对配偶双方的影响都较大,而且严重影响家庭的和谐稳定、子女的抚养教育等问题,因此解决好婚姻关系中的损害赔偿问题,保障婚姻中无过错配偶方的合法权益意义重大。根据我国婚姻法第46条的规定,受害方只有在婚姻关系进入离婚程序后,才能取得损害赔偿请求权,即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受害方所受的损害不可以提出损害赔偿请求。

但上述规定并不完全适用于现实生活中的情形,由于受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婚姻关系发生破裂时,受害方往往优先考虑子女抚养教育问题,从而被迫放弃解除当前婚姻关系。因此,一些学者认为婚姻存续期间,无过错方应有损害赔偿请求权。如果必须以离婚这一高昂的成本为代价,才能获得损害赔偿,很多权利人往往都被迫放弃损害赔偿请求权,所以说以离婚为损害赔偿请求要件的规定是不合理的。

第五篇:浅析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精选)

离婚法律咨询,找离婚律师上无忧离婚法律网:http://

浅析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

一、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由来与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对婚姻生活的认识一直停留在婚姻是男女双方精神上的结合,虽也涉及财产内容,但它主要是一种人身关系,而不是契约关系“的基础上,因此,《婚姻法 》一直未对离婚中的过错赔偿制度作出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因夫妻一方存在过错而使夫妻关系破裂导致离婚的,无过错一方无任何法律依据要求过错方赔偿损害,过错方的违法行为也未能受到法律制裁的情况却大量存在,这显然不符合我国法律所体现的公平与公正的价值取向。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在婚姻关系中对受害方的权利逐渐开始重视。1993年11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 》以下简称《司法)解释 》中指出:”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理上,要坚持“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但由于该《司法解释 》对”过错“的外延、内涵未作明确界定,对具体的”照顾 “方式也没有可参照依据,因此,该《司法解释 》在司法实践中也难以得到真正落实。2001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对《婚姻法 》进行了修正,正式确立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并规定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几种情况。应该说这一制度的确立,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适应了我国新形势下调整离婚关系新情况的需要,完善了立法,填补了侵权案件在婚姻关系中无法可依的空白,使《婚姻法 》从不同的角度对侵犯婚姻权利的违法行为进行调节、规范和制裁,使我国的离婚立法更具科学性和可行性,并与国际社会的立法相接轨;另一方面,它反映了婚姻义务的本质要求,明确了婚姻当事人所承担的婚姻义务和道义责任,为婚姻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有效地抑制了重婚、婚外同居等违法行为,从而达到维护婚姻家庭稳定和社会稳定的目的。

二、婚姻损害赔偿的概念与性质

婚姻损害赔偿,是指配偶一方违法侵害配偶方的合法权益,其过错行为导致婚姻关系破裂,在离婚时,对所遭受的损害,无过错配偶有权要求赔偿,过错配偶应承担赔偿损失、给付抚慰金等民事责任。损害赔偿为侵权和违约两种性质。婚姻损害赔偿责任的性质应界定为侵权责任还是违约责任,历史上,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做法,这主要是由对婚姻性质的不同认识所决定的。关于婚姻性质,主要有契约说和制度说两种学说。契约说和制度说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婚姻的性质,但其本身都是不全面的。契约说强调婚姻契约性而忽视了婚姻的社会意义,制度说则强调了婚姻的社会意义而忽视了婚姻是基于当事人的合意而发生的这一事实。制度说并不能充分说明婚姻损害赔偿责任的侵权责任性质。婚姻是私人的事情,需要当事人的合意方能发生,这已成为现代婚姻法的重要理念。但婚姻又不是纯粹的私事,婚姻关系一旦建立,就在当事人之间产生了对社会的责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也要服从其对社会的责任,于是原本属于当事人意思自治范围内的婚姻义务转化为当事人的法定义务,相应的权利转化为法定的权利。违反这些义务,既是对对方当事人的权利的侵犯,也是对社会利益的侵犯。这两种侵犯各有其责任形式,在当前,法律主要关注的是对对方当事人权利的侵犯。这种侵犯已经属于侵权的范畴,而不再属于违约范畴,离婚时的损害赔偿制度就是对这种侵犯的补救,因而婚姻损害赔偿责任属于侵权责任而不是违约责任。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婚姻法的司法解释第 28条可以知道,我国《婚姻法 》中规定的婚姻损害赔偿责任也属于侵权责任,而不是违约责任。

三、婚姻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

婚姻损害赔偿具备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即侵权行为、损害事实、主观过错、因果关系;另外,还需具备一项特殊要件-离婚。主要有以下五项:

第一,有侵权行为。婚姻法第 46条采用了列举的立法技术,侵权行为这一构成要件包括: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四种情形。配偶一方的侵权行为主要指违反了婚姻家庭义务,侵犯他方合法的婚姻家庭权利的行为。重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行为侵犯了他方合法婚姻权利()配偶权、同居权等等;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行为,违反了男女平等原则,违反家庭成员敬老爱幼、互相帮助以及抚养、扶养和赡养义务,侵犯了他方人身权利 配偶权、生命健康权和财产权利。

第二,有损害事实。损害事实是指一定的行为致使权利主体的人身权、财产权受到侵害,并造成财产利益和非财产利益减少或灭失的客观事实。因配偶一方的违法行为导致离婚,致使无过错配偶遭受损害,包括财产损害和非财产损害。新《婚姻法 》第 46条规定的四种侵权行为,可以归为两类 :一是重婚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主要为精神损害;二是实施家庭暴力以及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损害事实包括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害。

第三,有主观过错。婚姻损害赔偿以配偶一方有故意的过错为主观要件,即配偶一方故意实施法定违法行为。只要具备婚姻法第 46条之规定情形之一,就认定当事人有过错。第四,有因果关系。即配偶一方实施的重婚、与他人同居、家庭暴力、虐待、遗弃等法定行为,必须是导致婚姻关系破裂而离婚,造成无过错配偶遭受损害的直接原因,至于因果关系的认定,一般只需确认配偶一方的违法行为而导致的离婚,即可认定因果关系成立。但是,如果违法行为未导致离婚,受害配偶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提出追究过错方的侵权责任的,按婚内侵权行为处理,不适用婚姻损害赔偿。

第五,有离婚事实。具有婚姻法第 46条之规定四种情形之一,但没有被判离婚,也就不存在婚姻损害赔偿。离婚这一要件还要求离婚的客体是合法有效的婚姻,如果是无效婚姻、可撤销婚姻、被撤销后的婚姻均不适用该制度。上述五个要件须同时具备才能构成婚姻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

四、我国婚姻损害赔偿制度的问题与不足

应该说,我国新《婚姻法 》与过去相比,已有很大进步。但随着实践的深化,现行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且有争议。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关于离婚损害赔偿的请求权主体问题。根据新《婚姻法 》第 46条规定,离婚损害赔偿的请求权主体应为配偶中的“无过错方 ”。但何为“无过错 ”,婚姻法却没有规定,这就难免造成人们的不同理解,如它是指受害人无任何过错时才可要求赔偿,还是指双方都有过错,而过错小的一方有权要求赔偿等。在现实生活中,家庭纠纷的出现、夫妻关系的破裂等,往往不是由单一原因所致,如妻子指责丈夫“包二奶 ”,而丈夫则提出这是妻子长期不履行义务造成的,这是一种混合过错;若“无过错 ”的意思是“无任何过错”的话,那么,无过错方将无法得到任何赔偿,在这里,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对受害人的保护和对行为人的制裁等作用就难以体现,因而也就无法达到设计该条款的目的。因此,笔者认为,这里的“无过错 ”应仅限于新《婚姻法 》列举的四种过错而言,至于其他过错在婚姻家庭生活中在所难免,不能对“无过错 ”任意作扩大理解。若双方都具有法定四种法定情形中的一种或数种过错,那么,双方是否均丧失损害赔偿请求权?如丈夫犯重婚,而妻子又虐待公婆,在离婚时,是适用“过错对抵 ”原则,双方均丧失赔偿请求权,还是要区分过错轻重,由过错重的一方给予过错轻的一方以适当赔偿,即过错轻的一方仍有请求权? 笔者同意后一种观点,即应区别对待,由过错重的一方给予过错轻的一方以相应的赔偿,以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

2、关于离婚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问题。离婚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是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一个重要问题,但从现行制度来看,却存在着范围过窄问题。司法解释第 29条规定:“承担婚姻法第 46条规定的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为离婚诉讼当事人中无过错方的配偶。”这就将夫妻之外的第三人以及受暴力侵害或受虐待、遗弃的其他家庭成员排除在离婚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之外。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严重过错行为远非新《婚姻法 》所列举的四种情形,如赌博、吸毒、一方嫖娼染上性病后传染给另一方等严重破坏家庭关系、对配偶造成伤害的行为,这些伤害后果有的却比新《婚姻法 》所列举四种行为所造成的伤害后果还要重;但这些行为却未列入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定情形范围之内,达不到保护无过错方的目的。相比之下,国外及港澳台的立法,则把主观有过错的第三者作为共同侵权者承担连带责任;应该说,其在这方面的立法则比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要先进和完善。

3、关于离婚损害赔偿的提出时间问题。根据《司法解释》规定,无过错方请求离婚损害赔偿只能在提起离婚诉讼时一并提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配偶一方具有法定的四种情形而无过错方则不要求离婚的现象大量存在,主要原因是受害方囿于传统观念或因考虑子女抚养问题等而不愿意放弃现存婚姻。但不要求离婚绝并不等于不要求赔偿,无过错方能否在维持现有婚姻的前提下获得损害赔偿,应当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那种以损害得到赔偿应以离婚为代价的做法,与现行社会的价值取向越发显得不相协调。此外,将离婚损害赔偿限定在离婚时提出,也有可能导致时效冲突问题。根据《司法解释》规定,无过错方只能在提出离婚的同时,以家庭暴力为由提出离婚损害赔偿;而根据《民法通则 》规定,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为 1年;如果无过错方在家庭暴力损害发生 1年后提出离婚请求,那么,按《民法通则 》规定,则已超过了诉讼时效。而《民法通则》作为基本法,其法律效力高于《司法解释 》;《婚姻法》作为特别法,其虽规定无过错方有权以家庭暴力为由提出离婚损害赔偿但未就诉讼时效问题作出特别规定。根据法律适用原则,特别法未规定而基本法有规定的,适用基本法。如此一来,对于家庭暴力发生1年后提出离婚的无过错方而言,《婚姻法 》第 46条的规定便成为一纸空文,其所享有的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将无法实现。

4、关于离婚损害赔偿的适用程序问题。对于离婚损害赔偿,应适用于协议离婚还是诉讼离婚,新《婚姻法 》和《司法解释 》均未规定。配偶一方因另一方的法定违法行为要求离婚时,其所受的损害并不因离婚方式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笔者认为,根据新《婚姻法 》的立法精神,两者皆可适用。如果夫妻双方就离婚损害赔偿问题达成协议,只要该协议没有违反法律规定,就应当尊重当事人的意愿,按当事人的协议处理;如果夫妻双方就离婚损害赔偿问题不能达成协议,则可在提出离婚诉讼时,对损害赔偿问题一并提出,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决。

5、关于离婚损害赔偿金的支付问题。新《婚姻法 》及《司法解释 》对离婚中的过错方应当如何支付赔偿金问题没有规定,但根据立法精神,对离婚后的损害赔偿,应该是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后,过错方再以个人财产予以赔偿,赔偿的部分可以作为债权。这样能有效地防止过错方将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与共同财产分割所得混淆起来,避免在夫妻共同财产较少或过错方恶意隐藏财产的情况下,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可得到有效的保障。应该说,在损害赔偿金的支付方式上,笔者认为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既可要求过错方一次性支付,也可分期支付。当然,作为债权,无论采用何种支付方式过错方都必须在一定期限内予以付清。

6、关于离婚损害赔偿的举证责任问题。根据“谁主张,谁举证 ”的原则,受害人要求过错方赔偿损失,必须承担全部的举证责任。但在现实生活中,受害方往往不重视证据收集与保存,一旦需要时又难以举证,从而给离婚损害赔偿带来一定的困难。

五、对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

1、应扩大离婚损害赔偿的适用情形范围

根据《婚姻法》第46条的规定,离婚过错损害赔偿的适用仅限于因一方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而导致离婚的四种情形,适用范围较窄,而现实中夫妻一方过错导致离婚的情形是复杂的,多见于违反婚姻法规定的夫妻互相忠实义务的一般婚外恋、婚外性行为,如长期与他人的情人关系、卖淫、通奸、嫖娼、强奸、生育他人子女等,事实上这些行为的危害并不比重婚、与他人同居小。

2、扩大离婚损害赔偿义务主体

我国《婚姻法》仅规定,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是配偶中有过错的一方,而不包括破坏他人婚姻关系的有过错的第三人。我国台湾地区规定可以向破坏他人婚姻关系的有过错的第三人请求赔偿,在美国,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不仅包括配偶一方,还包括第三人。夫妻之间互为配偶,配偶之间应该享有配偶权。配偶权的对内关系最重要的内容是夫妻之间互相忠实;配偶权的对外关系则体现为配偶双方以外的任何其他人,都应负有不得侵犯的义务。立法者没有将“第三者”拉入离婚损害赔偿之诉,原因之一是我国婚姻法没有规定配偶权,要求“第三者”赔偿的请求没有法律依据。而夫妻相互忠实,实际上就是当今法律界极为推崇的“配偶权”的主要内容,这就为追究侵犯他人合法婚姻的“第三者”的违法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尽管婚姻法规定夫妻互负忠实义务,但只是倡导性条款,所以应该在立法上明确配偶权。夫妻关系是一种身份关系,具有排他性,“第三者”插足其家庭,不仅有过错的配偶侵犯了受害人合法婚姻的权利,而且“第三者”的行为同样构成对受害人合法婚姻权利的侵害,“第三者”作为共同侵权人应负有连带侵权赔偿责任,受害方可以提起侵权之诉,要求停止侵害和赔偿损失。

3、放宽请求权主体限制

许多学者认为请求权主体只能是夫或妻,不包括其他人员。这样的限制是合理的,理由是离婚损害赔偿解决的就是配偶之间因违反婚姻义务而产生的民事责任问题,家庭其他成员受到损害的完全可以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另行提起侵权损害赔偿之诉。但笔者认为这样的限制是欠妥的。第一,我国《婚姻法》虽然以 “婚姻法”命名,调整的对象却是广义的婚姻家庭关系。当婚姻家庭中的任何成员遭受损害时,都应当给予必要的救济。尤其是对于被虐待的老人、儿童,更不应忽略其独立的人格和肉体所遭受的痛苦。第二,《婚姻法》规定的几种情形并不仅仅发生在夫妻之间,与配偶共同生活的其他家庭成员都可能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也可能成为被虐待被遗弃的对象。因此,要真正发挥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应有功效,就应当扩大损害赔偿的请求权。主体考虑允许配偶请求损害赔偿的同时,赋予受侵害的其他家庭成员提起损害赔偿的权利。至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其他家庭成员受虐待的,则应当山无过错的配偶代为请求损害赔偿。因此,应当扩大损害赔偿的请求权主体,不能仅限于无过错的婚姻当事人,还应包括与婚姻当事人双方共同生活的、受婚姻过错方暴力侵害或虐待、遗弃的其他家庭成员。

下载浅析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开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开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探析作者:曹金凤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09期作者简介:曹金凤(1978-),女,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法学。【摘要】离婚损害......

    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

    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 2001年修改后的我国《婚姻法》第一次将离婚救济理念植入离婚制度,增设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和家务劳动补偿制度,细化离婚时经济帮助的方式,确立了较为......

    浅论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五篇]

    浅论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 作者: 韩铭发布时间: 2010-11-05 08:51:42 ------------------ 摘要:2001年修改后的《婚姻法》第46条确立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规定了婚姻关系中一方......

    我国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综述

    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意义、缺陷与完善 【摘要】:离婚损害赔偿是中国现行婚姻法中离婚救济制度的一种,能使离婚中的无过错方得到保护和救济,体现了我国法律的公平和正义。离......

    论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

    论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离婚损害赔偿是修订后的《婚姻法》最引人关注的规定之一,它的制定使法律对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保护更加有力,使司法机关对相关案件的审理和判决有了......

    浅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

    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浅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 姓 名: 学 号: 学 校: 指导老师: 目录 摘要…………………………………………………………………1页 关键词…………......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 摘要: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的一个新规定,它既是婚姻关系民法属性的直接反映,也是保护离婚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需要。离婚损害赔偿责任是侵......

    浅析离婚损害赔偿制度

    浅析离婚损害赔偿制度 我国《婚姻法》第四十六条确定了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它赋予了离婚案件中无过错方当事人要求司法救济的权利,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有关婚姻的立法体系,使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