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读书随笔
童年的读书随笔1
每个人的心充斥着暴力,麻木不仁,他们放纵自己,麻醉自己,去努力忘掉穷困,病痛的折磨,那种灰暗的日子,真的很难熬过,大家记得书中那句话吗?~漫漫日月,忧伤是它的节日,火灾是它在狂欢,在一无所有的面孔上,伤痕也成了点缀--我想这就是对《童年》中生活的最好诠释
一个男孩扮演成老头儿模样,背着一个大箩筐,步履蹒跚地边走边唱:“白胡子的老爷爷,背着一个大箩筐,走一步来看一看,不知他在找什么?找什么?找什么?他说他在找’童年’,童年读后感集锦。”童年是多么美好啊,可高尔基的童年呢,真可谓“窒息的天地,苦难的童年”,童年应该是他的一段悲惨遭遇,一段深情的回忆!
可怜的阿廖沙三岁丧父,被带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个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他性格暴躁,自私贪婪;两个舅舅也粗野不堪,自私至极。阿廖沙每天看到的是令人作呕的丑事:争夺财产、打架斗殴、愚弄毒打儿童等。在这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家庭中,层出不穷的暴行和丑事压得幼小的阿廖沙喘不过气来。但仍有许多善良、正直的人们给了他正确的指引和支持,使他看到了光明。他们都是阿廖沙的良师益友。正是这些善良、平凡的人哺育了阿廖沙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反抗精神。也就在临近尾声之时,十一岁的作者被外祖父残忍地赶出了家门,走向了人间…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中的第一部,那是一段由一个真善美的天才所讲述的残酷、悲惨的生活中的故事。读完《童年》,感受到了作者儿时的悲惨遭遇,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幸福的。我们被父母宠着、爱着;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听着老师讲课;回家有大鱼大肉,山珍海味等着你品尝;你想要什么,就给你什么,如果有人欺负你,大人会毫不犹豫地狠狠地教训那人一番。而高尔基呢?与我们恰恰相反。有人说:“环境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就是这样的环境造就了高尔基,成就了高尔基。在如此邪恶和污秽的天地里,他那颗光明和博爱的心没有变,没有变得肮脏,而变得越加开阔、光明。也许,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吧!《童年》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坚强勇敢、正直自信。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草丛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熟悉的《童年》又在耳边响起,童年已经逝去,步入初中的我回忆起童年是多么美好的时光啊,读了高尔基的《童年》后,才知道什么是童年,什么是幸福童年,什么叫做珍惜童年。
本书讲述的是高尔基3岁时,父亲病故,母亲带他回了娘家。可惜外公是个自私、贪婪而又专横的小业主,残酷剥削雇工,放高贷,但是,资本主义俄国的发展打断了外公的发财梦,从此破产以至于贫困潦倒。可怜的母亲改嫁之后,生病而死,十一岁的作者被外公残忍地赶出家门,从此还是一个孩子的他,只得在社会上自谋生路…
感想与感受:童年,是每个人自己都值得回忆,值得珍惜的一段短暂而又美好时光。对于我来说,童年是我最珍贵的收藏,然而大师高尔基的童年呢,真可谓“窒息的`天地,苦难的童年”,童年应该是他的一段悲惨遭遇,一段深情的回忆!
据我了解,《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中的第一部。它向我们艺术地展示了阿廖沙在黑暗社会追求光明的奋斗历程。故事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读完了这本书,我的感受颇深。首先,与高尔基的童年相比较之下,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儿时的悲惨遭遇,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幸福的!在家里,父母宠爱着,关心着,保护着。在学校,有老师的教导和同学们的陪伴,真正可以说是无忧无虑。而高尔基呢?与我们恰恰相反。有人说:“环境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就是这样的环境造就了高尔基,成就了高尔基。在如此邪恶和污秽的社会中,他那颗光明和博爱的心没有动摇,没有被污染,反而变得越加开阔、光明。也许,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吧!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坚强勇敢、正直自信。
步入初中的我回忆起童年是多么美好的时光啊,读了高尔基的《童年》后,才知道什么是童年,什么是幸福童年,什么叫做珍惜童年。也许你正在为妈妈没有带你去买你想要的东西而抱怨着,可如果你想象一下高尔基的童年,那么你将会感受到自己的幸福,去主动帮助妈妈工作!这本书告诉我们,要珍惜现在!
高尔基虽然小时候生活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但是竟然还能成为一位如此杰出的人,真是了不起!他发表过的文章数也数不清,读后感《童年读后感集锦》。高尔基从来不放弃可贵的光阴,他在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六年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克里母.萨姆金的一生》,但直到他临终都没有完成。这部小说作品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反映了各个阶级和社会集团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变化。高尔基于一九三六年六月十八日在哥尔克病逝。读了《童年》,我深深感受到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那种失败,当时人民生活的痛苦。相比之下,我们现在的社会是多么美好!我认为,如果我们在这样的好环境中浪费时间实在是天大的错误。记得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珍惜时间是成功的秘诀”。我们现在有如此好的环境,是多么难得呀!所以我们不是更应该去努力吗?这本书告诉我们,要把握未来!
每个人的心充斥着暴力,麻木不仁,他们放纵自己,麻醉自己,去努力忘掉穷困,病痛的折磨,那种灰暗的日子,真的很难熬过,大家记得书中那句话吗?漫漫日月,忧伤是它的节日,火灾是它在狂欢,在一无所有的面孔上,伤痕也成了点缀--我想这就是对《童年》中生活的最好诠释!
童年的读书随笔2
我读了这本书,我就得高尔基的童年是悲惨,他没有父亲的关爱,在他6岁的时候父亲离开了他,即使这样他自己很坚强。
《童年》一书讲了高尔基的父亲死后,高尔基与他的外祖母与母亲来到外祖父家里。在外祖父家里。高尔基收到了外祖母的疼爱,亲眼目睹了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而吵闹及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自私与贪婪。后来,伴随着母亲的'去世,高尔基走向人间。
我觉得,高尔基的家庭似一个小社会,充满了善与恶。高尔基的童年不是似我们一样欢乐的童年。而是充满悲伤与痛苦的童年。他在这样痛苦的童年中能够成长为一位大文豪,是十分不容易的。但,正是因为他童年痛苦的生活激发了他写作的灵感,才使他闻名世界。《童年》让我知道了只有经历磨难才能获得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的生活与高尔基一样,历经了千辛万苦,但他们最终获得了成功。音乐家贝多芬遭受病痛,双目失聪,这对一个音乐家来说几乎是灭顶之灾,然而,正是这样的磨难让贝多芬不甘向命运低头,创作了向命运挑战的《命运交响曲》。德国音乐家海顿,从小生活困苦,正是在这逆境的生活中,海顿勤奋努力,成为一代“交响乐之父”。他们的成功都是源自于苦难的经历。都是不甘向命运屈服的结果。
我相信,你们要是读了这一本书,可定也会似我这样喜欢吧!
童年的读书随笔3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不管它是快乐的,还是令人厌烦的,它都使我们一生难以忘怀。童年反映了我们儿时的喜怒哀乐,我想这么些个喜怒哀乐早已在我们幼孝纯洁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童年》这本书中的小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又是怎样令人忘怀,令人感慨的呢?
读过《童年》的人都了解,它反映了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的岁月。
阿廖沙在幼年时,父亲就永远地离开了他,不得不使他感到孤独寂寞,也不得不让人产生怜悯之情。幸好阿廖沙的`外祖母非常疼爱他并且经常讲述优美故事来使他受到熏陶。可同时,他也亲眼目睹了两个舅舅为夺得家产争吵打架,明争暗斗以及在生活琐事上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早已在他的心灵上留下了记樱
童年是每个人漫漫人生的开端,儿童的心灵、思想是天真无邪的。平常的人和事物都会影响到儿童。如果受到了好的影响,那么会使人一生受用。反之,则会让人丧失目标、困惑迷惘。这就好像一个人做某一件事情,如果连开头都把握不好,那么后面又怎会很好地继续下去呢?
阿廖沙寄住在外祖母家时又接触到了一种小市民的社会生活,而这个阶层的人的所作所为令人不堪。,甚至令人感到厌恶。然而,阿廖沙单纯、完美的心灵并未受这些消极态度的同化,始终保持着自己高尚的思想。这种思想贯穿了他的一生,体现了他所有的内在美。阿廖沙的童年就是如此,让人不由得在同情他的同时产生一种敬佩之情。
童年属于你,同样也属于我。当我们在内心感到空旷时,回想一下童年时代的自己,它会净化你的灵魂,让你生出无限感慨。
童年的读书随笔4
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举世闻名。在一个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开了它。情绪也随着书上一行行黑色的宋体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着我: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安安静静”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的压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还认识很多其他的人:搬进新房子后的几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等等。阿廖沙从家人的一些“奇怪”的举动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天哪,如此比较,我们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别。我们每天生活在蜜罐儿里,被甜水泡着,被金灿灿的钱堆着……我们是多么幸福呀!我们从来不用考虑衣食住行,这让大人么操心就足够了,还轮不到我们呢。但拥有着这些,我们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容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多天真啊。的确,我们不用像阿廖沙那样只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但读过《童年》之后,我们应该悔过自己曾经的奢侈,我们应该不再浪费,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吧。我们不再奢侈,不再浪费;我们开始为长辈着想,体谅他们;我们更应该开始满足自己的幸福生活。为了以后,为了将来,为了我们到“人间”的那一天。
童年的读书随笔5
“阳光总在风雨后,总会遇见彩虹 …… ”很久以前,这首歌就传遍了大江南北,因为,那是每个人的心声。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不管它是快乐的,还是令人厌烦的,都使我们一生难以忘怀。童年的喜怒哀乐早已在我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童年》这本书中的小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又是怎样令人忘怀,令人感慨的呢?
我认为《童年》这部书值得用心去读的书。对我而言,童年的梦是一道七彩的路,童年的梦是一条五彩的河,童年的梦是一座闪亮的桥。
童年是每个人漫漫人生的`开端,儿童的心灵,思想是天真无邪的。平常的人和事物都会影响到儿童。如果受到了好的影响,会使人一生受用。反之,则会让人丧失目标,困惑迷茫。这就像一个人做某一件事情,如果连开头都把握不好,那么后面又怎么会很好地继续下去呢?
看了《童年》这部书,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书中告诉我们,要以执著求知,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付出就会有回报,耕耘就会有收获,阳光总在风雨后,让我们一起经历风雨,迎接温暖的阳光——这是《童年》给我的启示。
童年属于你,同样也属于我。当我们内心感到空旷是,回想一下童年时代的自己,会使人的灵魂得以净化,生出无限感慨。
童年随笔
和我一个年龄段的几乎没有不喜欢那首《童年》的,旋律和歌词都很好:“池塘边的榕树下,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长大的童年„„”
一、搞笑的作业
小学二年级时,班主任敬老师是个未嫁的姑娘,性格温和,个子高高的,眼睛大大的,腿长长的,脸白白的,人如其姓,很敬业,对待学生认真负责。
一天,开始学习造句,敬老师让大家用“一边、一边”造句,答案写在本子上。老师在检查学生们的作业本时,我突然看到站在前面的敬老师拿着一个本子遮挡着自己的嘴笑得前仰后合,难以掩饰得住。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是有个学生的答案是这样写的:我一边拉屎一边吃豆包。
那个学生不是别人,是我的弟弟,比我小2岁,小时候是我的“跟屁虫”,我上学后他也跟着上了学,一年级时他在一年一,我在一年二,因为我舅妈是一年一的班主任,他就在那儿当旁听生,弟弟经常偷偷地用左手写字,看舅妈过来就换成右手,而且经常会写半个字,听爸爸说,语文课没学完,书的后面几页已经没了,但是他居然能把后面没学的几页完完整整地背下来。在更早以前,家里有副水浒的扑克牌,他居然能做到只要露个扑克角就知道是谁,红桃A是谁等等。弟弟是个大觉迷,有一阵子广播里经常放“杨八姐游春”二人转,有天全家正在炕桌上吃着饭呢,他迷糊地说了个“杨”字,放下碗筷竟然躺在炕上睡着了。有次村子里放
电影,都散场了,也没他的影儿,妈妈急坏了,到处找,他居然在场院里的麦杆垛儿上睡着了。印象中,他在家就从来没认真学过什么习,但在九七年的高考中,他考了全县第一名,并成为我县的理科状元,在大学里又被保送硕博连读,如今是单位里的科研项目带头人。
二、向老师提问
小学时有位老师名字叫武成,他为人和善,从来没教过我们的课,但是却经常叫我弟弟“刘大脑袋”,因为弟弟聪明的缘故故而起之,经常故意“捉弄”弟弟,记得有次运动会上最后环节是“智力竞赛”,就是在每条跑道中间设置一道题,边跑边答,一般的人题目都很简单,有的就是几月几日儿童节什么的,武老师故意将弟弟跑道上的题换成了“一张四个角的桌子削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弟弟也不示弱,答案是“五个”。有一天,我们的数学课学到了关于几成等于百分之几十的课,下课后,弟弟跑到武老师跟前,问:老师,百分之五十等于几成?武成老师被问得怔住了,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后来,武成老师做了学校的会计,做的工作还真的和自己的名字有点关联了。
三、老师笑了
四年级时,我们的班主任换成了特别严厉的男的赵老师,他即使在讲课时不生气的情况下,眼睛也经常瞪得大大圆圆的,他只要一瞪眼睛,全体同学神经都紧张,教室里甚至飞只蚊子都能听见,发起脾气来,还会用教鞭打男生的屁股,反正没一个不怕他的,也难得见他一笑。他有个习惯,经常在讲完重点时,用右手拿着粉笔或教鞭用力地指点着黑板上书写的重点语句,背朝着我们,但是头却有些吃力地扭
过来,瞪着圆圆的像牛一样的眼睛看着我们,铿锵有力地大声问:能不能记住?我们每次都会快速地报以同样洪亮而整齐的声音回答:能。似乎我们只有这样快速地回答完,才缩短了被他严厉的注视时间,尽快结束了他那个看起来很累的动作,更重要的是怕被批评。这几乎成了他的每一节课的固定的动作和问题,我们也日渐习惯了这种回答。忽一日,赵老师问法来了个180度大转弯,问:能不能忘了?而我们的大脑都没来得及转弯,全体同学俨然如往常一样不加思考的齐声回答:能。竟没有一个同学说“不能”,而且声音和从前喊的一样的整齐,一样的洪亮,和回答“能不能记住”时是一样的坚定果敢。声音稍停,所有的人才反应过来,教室里一片哗然,赵老师那张一向严厉的脸也难得笑了,大大的圆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四、答题竞赛
小学时,每年的“六一”儿童节,中心校都会组织一些活动,每年大概都是文艺演出什么的,五年级那年在文艺演出结束后,又加了个答题竞赛环节,每校三、四、五年级各选拔一名优秀的同学,有必答题、抢答题和笔答题。我代表我校的五年级参赛,当然我不仅要答好题,也要照顾好我校比我小的三、四年级这两名小将,自然而然地成为一个“领导者”,我校三年级的选手是一个叫*波的同学,瘦瘦的,小小的,很天真,是那种在人群里看起来很普通的农家孩子,我们当时在校时也并不去了解其它年级的一些情况,对他的学习成绩也不了解,但我深知,为了我校的荣誉,我要竭尽全力,带动战友们发挥自己最大的本领。
要着重说一下,因为评委们都是镇中心校的,他们会有
意无意的偏向自己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每到期中期末考试,我们小学都要去中心小学考试,镇上的孩子穿的衣服比我们好,穿的好就好呗,富就富呗,还拿出一副的傲慢和盛气凌人的架势,还有个别孩子挑衅滋事欺负我们个别人,一去考个试还要小心翼翼,见了他们都要避让三分,但我们的考试成绩毫不逊色,全体拿个第一名跟家常便饭似的。
第一轮必答题,我发现*波表现很好,所有题目都能答上,而且特别流利,现场表现力极佳。第二轮是抢答题,是谁先举手让谁回答,这轮很重要,关乎着我们的总成绩,在第一轮中,在抢答题环节开始时,他举手不是很主动,我就不停地怂恿他举手,当时看到读题的老师面朝着中心小学那桌,他们已经占据了“天时(我们是起大早走来的哟、地利(那个文艺汇演舞台是镇上的电影院”,还要占据“人和(评委明显在偏向他们”,我们不气馁,因为当时*波比其它孩子小一岁,个子比较小,只能将举手的姿势由一开始的英文字母“L”形,变成了数学“1”,身体也几乎要站起来的姿势,这样才会引起老师对他的注意,而且举手速度一定要快,只要老师读完问题他就得举手,也不管能不能听清问题了,我们才有可能抢到题,表现积极踊跃,就是以“抢”做为硬道理,就当时的条件所限,麦克音质又不是很好,往往老师会走到抢答者身边会再重复一遍问题,他还真是厉害,只要被他抢到,都能够答上,而且声音特别地大,声音特别的尖,震憾着全场观众,我想当时所有焦点都聚集在他身上了吧。后来,有一道自然题,他抢到了,老师走到他身边重复了一遍问题后,他大声回答:老师,我们没学到这儿呢!
全场都被这孩子的天真可爱所征服了,所有人都会根据他现场表现知道他不是在撒谎,事实上教他自然的老师说,的确没学到那儿呢。这道题我们破天荒没有被扣分,出题超出了范围,是出题者的责任,和我们无关。虽然由于我校四年级的那个女生表现欠佳,关键时刻紧张得连用“关心”造句这样的题目也被扣了分,而且我还在一直在低头小声地提示她也无济于事。但我们还是拿到了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我想这名次的给予是被*波的现场表现力所取得的吧,名次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评委老师对他的一种鼓励!
多年以后,我已参加工作,回乡探望,听说,*波在高考中,取得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我没有震惊,觉得是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