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应用小学教案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五年级下册初步认识方程,并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方程、会列方程解决相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教师注意以数量甲比数量乙的几倍多(少)几的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相关方程的几解法,积累分析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的经验。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谈话引入:西安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著名的古代建筑,其中包括闻名遐迩的大雁塔和小雁塔,(出示相应图片)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小黑板出示例1的.文字部分)
2.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启发:你能从题目中找出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吗?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楚地表明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关系?(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题目中相关文字下作出标志,并要求学生进行完整地表述)
提出要求:你能不能用不同的等量关系式将单眼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
交流板书学生想到的等量关系式:
①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
②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③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3.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提问: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
已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
【评析:这只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步,因为找到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才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也才能列出相应的方程解答问题。并通过小组交流各自的思考,促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大雁塔与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从而灵活地解决问题。】
追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明确方法,揭示课题:这样的问题可以列方程来解答。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4.谈话:我们已经学过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谁能说说列方程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让学生先自主尝试设未知数,并根据第一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5.提问:这样的方程,你以前解过没有?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能解出这个方程吗?
交流明确:首先要应用等式的性质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22,使方程变形为:“2x=?”,再用以前学过的方法继续求解。要求学生接着例呈现的第一步继续解出这个方程,组织交流解方程的完整过程,核对求出的解,并提示学生进行检验后再写上答句。
【评析:以解决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相关方程的解法。从而使学生适时地把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解决其他一些类似的问题。】
6.提问:还可以怎样列方程?(学生自己列出方程后,在小组内交流并说说怎样求出方程的解。
引导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你能说说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大致步骤吗?其中哪些环节很重要?
引导学生关注:
①要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寻找等量关系,而且一般要找出最容易发现的等量关系;
②分清等量关系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用字母表示未知量并列方程;
③解出方程后,要即使进行检验。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根据不同的等量关系列出不同的方程,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感受方程的优点和价值。】
(二)、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先让学生读题,并设想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找出了怎样的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了怎样的方程,是怎样解列出的方程的,对求出的解有没有检验等。再让学生核对自己的答案,检查自己的解题过程。
启发思考:这个一 与例1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做练习一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解这些方程时第一步要怎样做,依据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反馈时,要在关注结果是否正确的同时,了解学生是否进行了检验。
3.做练习一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要求说说写出的每个含有字母的式子分别表示哪个数量,是怎样想到写这样的式子的。
4.做练习一的第3题。
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突出要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通过练习,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并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进一步熟悉此类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没有疑惑的地方?
(四)、课堂作业
1.做练习一的第4题和第5题。
2.补充与习题相应练习。
比的应用小学教案2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了解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二)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连续两问的应用题.
(三)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连续两问应用题的结构,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难点:解答第二问时,找出所需要的条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把应用题补充完整,再解答出来.
1.________,用了4张,还剩多少张?
2.________,又跑来5只,一共有多少只?
教师谈话:我们学习的应用题,都是由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的,如果缺少一个条件就无法解答,必须根据所求问题和其中一个条件,找到所需要的另一个条件.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5
学校有15只白兔,7只黑兔,一共有多少只兔?
由学生读题、分析,列式并解答.
15+7=22(只)
口答:一共有22只兔.
这是同学们学过的旧知识,把两种兔子的只数合并在一起,就是一共有多少只兔了.下面还有第二问.接着出示第二问.
又生了8只小兔,学校现在有多少只兔?
启发性提问:
(1)要想求学校现在共有多少只兔,问题中的“现在”指的是什么时候?
(2)第二问只有一个条件能解答吗?缺少的条件往哪里去找?
(3)怎样列式解答?
相邻的两名同学互相讨论,全班交流,三个问题分三次讨论.
通过讨论,明确以下问题:
(1)要求“现在”有多少只兔,指的是在学校原有小兔总只数的基础上,再添上又生的8只.(2)第二问只有一个条件不能解答,根据所求问题及知道的又生了8只,需要找到学校原来有多少只兔,而原来小兔的总只数通过第一问已经求出来了,是22只.(3)用22只再加上8只,就是所要求的现在小兔的只数.
列式: 22+8=30(只)
口答:现在有30只.
指若干名学生把解答第二问怎样想的说一说.
2.出示例6
一辆公共汽车里有30人,到胜利街车站有7人下车,车上还剩多少人?又上来9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指名学生读题.
提问:这道题有几个问题?咱们先解答第一问.
指名学生解答第一问,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从30人中去掉 7人,就是车上还剩的人数)
30-7=23(人)
口答:车上还剩23人.
再解答第二问.
提问:现在已经求出车上还剩23人,还知道又上来9人,能不能求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指名学生列式解答,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用车上还剩的 23人,和上来的 9人合在一起,就是现在车上有的人数)
23+9=32(人)
口答:现在车上有32人.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有两个问题的应用题,这两个问题间有联系,在解答第二问时,其中一个条件要用上第一问求出的结果,所以叫做连续两问应用题.在解答时,要把题目看清楚,不要把第二问漏掉.
(三)巩固反馈
1.半独立性练习
课本中“做一做”的第1题:
商店有8辆自行车,又运来25辆,一共有多少辆?
全体学生在书上独立解答,订正后,老师稍加提示,解答第二问.
已经求出一共有33辆,卖出10辆,还剩多少辆?
全体学生在书上独立解答.
课本中“做一做”的第2题:
小华有25张动物邮票,送给同学8张,小华还剩多少张邮票?
王叔叔送给他7张,小华现在有多少张邮票?
第一问由学生独立解答,第二问指名学生说出条件和问题,再独立解答.
2.课堂独立练习
练习二第1题:
商店里运来45筐芹菜,运来的菠菜比芹菜多3筐.运来多少筐菠菜?卖出50筐菠菜,还剩多少筐菠菜?
由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
3.课后练习练习二:第2,4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学过一步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为今后学习两步应用题做准备.所以课堂设计时,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解答第二问时,怎样从第一问中找出所需要的条件.
本节课的各个环节,都是围绕这一重点进行的.例如,教学一开始,安排了两道给应用题补充条件的练习,就是为本节课的重点打下基础.在学习新课时,重点放在怎样解答第二问,组织学生讨论,在全班交流.巩固练习环节中,在半独立练习时,由学生说出解答第二问的两个条件,再过渡到由学生独立解答.这样步步深入,逐步使学生初步了解连续两问应用题的结构,了解两个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掌握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的解题思路.
比的应用小学教案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7~28页的例题及“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运用加法实际问题的本领,养成口答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60+23=54+40=4+54=41+50=
2+75=60+35=3+62=4+73=
2.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两位数加十数或一位数,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新授.
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提问:看着图说说这道已知求什么?(要求学生完整地说一说)。
(小猴摘桃已经采了23个桃,还剩5个桃,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2.怎样求出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组织学生依靠观图讨论,帮助理解。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把已采的23个和树上还剩的5个合起来.)
3.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生答师板书:23+5=28)
4.老师说明:从现在起,列式计还要口答问题。例题这样口答,口答:树上原有28个桃.学生自己口答一遍,再集体口答—遍.
5.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讨论完成后,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生答师板书:(5+23=28)
谁来口答一下。
这两种方法一样吗?为什么会一样的?
6.小结:这道题已知小猴采了23个和树还剩下5个桃,求树原来有多少个桃就是把已采的23个和树上还剩的5个合起来,用加法计算,算式列成23+5=28,也可以列成5+23=28,计算后口答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
(1)出示第1题图,要求学生弄懂图意,指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同桌互相说说
“怎样求出一共有多少块拼板?”,再指名说.
(3)这道题做完了吗?还少了什么?
(口答)(集体口答一遍)。
2.完成“想想做做”
(1)出示第2题图,提问:车上有多少人?还有多少人没上车?求什么?
(并提名完整地说说题意)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提醒学生在计算完后别忘了口答;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求一共有多少人乘车?指明说说算法?为什么?
3.完成“想想做做”
(1)出示第3题图,同桌同学互相说说题意
(2)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解题过程,要口答。
4.完成“想想做做”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强调口答。
5.完成“想想做做”
(1)出示第5题图,学生填一填。
(2)集体交流时提问:公鸡比母鸡多3只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四.布置作业.
五.教学后记:能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根据一年级的'学生的认知特点来打开学生的思维.
比的应用小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一逛。出示例4的主题图。
问:你们瞧,这个柜台里有什么?
学生观察主题图后回答。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商场,身临其境,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教学例4。
(1)、出示情境图:从他们的议论中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里面的.数学问题。
(3)、小明想买5辆小汽车。,应该付多少钱?
引导学生得出:12÷3=4(元)是求1辆小汽车多少钱。因为要知道小明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必须要先知道1辆小汽车多少钱。
(4)、鼓励学生再提出问题。
2、小结: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把探索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汇报的形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引发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题。问:要完成这道题必须先知道什么?
2、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3、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并掌握利用乘法和除法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
比的应用小学教案5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一堆煤的情景图,图中标明煤的重量为1吨,一个炊事员说:这堆煤计划烧40天。
你们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后来在实际烧的过程中,情况发生了变化,你们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有关计划与实际比较的应用题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在情景图上加上另一个炊事员的'对话框:由于改进炉灶,每天节省5千克。
你们知道发生了什么新情况吗?
根据上面的情景,你能编出应用题吗?
根据学生的编的应用题,选出与例2有似的问题
(1)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
要求改进炉灶后,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要知道哪两个条件?我们应该先求什么?
(2)你用什么方法来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3)让学生尝试解答。
2、如果把题目里的第三个已知条件和问题改成改进炉灶后,这批煤比原计划多烧10天,每天实际烧煤多少千克?该怎样解答?
(1)让学生自己分析数量关系后列式解答。
(2)讲评时让学生说出分析过程。
(3)引导学生看一看例2与改编后的题目的联系和区别
3、做一做
(1)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
(2)指名板演,其
比的应用小学教案6
教学内容:
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4.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一步计算的除法简单应用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课间喜欢玩一些什么游戏?
[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在课间喜欢玩的一些游戏。当学生涉及到有关“平均分”的游戏时,老师要注意强调,引起学生注意,同时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师:昨天老师在操场上也看到了一些同学在做游戏,数了数,共有15人,(板书:15人做游戏。)我们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出示图片:3组跳圆圈舞的同学,每组有5人。)看,他们玩得多快活呀!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师:看着小朋友们玩游戏的情景,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给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成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
(2)每组5人,可以分成几组?
2.解决问题
师:你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两个数学问题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5÷3=5(人)15÷5=3(组)
师:要求平均每组有几人,就要用15÷3来计算,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吗?(学生讲述理由)你能说出15÷3=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吗?
(学生如没写出单位名称,教师要引导写出)
用同样的方法处理解决问题(2)。
3.补充条件,解决问题
师:如果又来了3个小朋友,(板书:又来了3个小朋友。)每组应有几人?
学生汇报。
[教师要鼓励学生放开思维,大胆探究,同时使学生熟悉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
三、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解决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问题都难不住我们!
四、质疑问难:
师:今天学习的知识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学生提出问题并共同解决。教师也可补充提问:15人做游戏,可以平均分成4组吗?为什么?如果又来了2人,怎么办?让学生思考。]
五、课堂练习:
第29页“做一做”
1.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2.从图中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3.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让学生经历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同时获得一些初步的提出用除法计算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1.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2、每组5人,可以分成几组?
15÷3=5(人)15÷5=3(组)
比的应用小学教案7
教学内容: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4.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一步计算的除法简单应用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课间喜欢玩一些什么游戏?
[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在课间喜欢玩的一些游戏。当学生涉及到有关“平均分”的游戏时,老师要注意强调,引起学生注意,同时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师:昨天老师在操场上也看到了一些同学在做游戏,数了数,共有15人,(板书:15人做游戏。)我们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出示图片:3组跳圆圈舞的同学,每组有5人。)看,他们玩得多快活呀!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师:看着小朋友们玩游戏的情景,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给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成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
(2)每组5人,可以分成几组?
2.解决问题
师:你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两个数学问题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5÷3=5(人)15÷5=3(组)
师:要求平均每组有几人,就要用15÷3来计算,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吗?(学生讲述理由)你能说出15÷3=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吗?
(学生如没写出单位名称,教师要引导写出)
用同样的方法处理解决问题(2)。
3.补充条件,解决问题
师:如果又来了3个小朋友,(板书:又来了3个小朋友。)每组应有几人?
学生汇报。
[教师要鼓励学生放开思维,大胆探究,同时使学生熟悉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
三、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解决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问题都难不住我们!
四、质疑问难:
师:今天学习的知识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学生提出问题并共同解决。教师也可补充提问:15人做游戏,可以平均分成4组吗?为什么?如果又来了2人,怎么办?让学生思考。]
五、课堂练习:
第29页“做一做”
1.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2.从图中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3.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让学生经历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同时获得一些初步的提出用除法计算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1.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2、每组5人,可以分成几组?
15÷3=5(人)15÷5=3(组)
比的应用小学教案8
教学内容:
课本第9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学会用列举的方法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思维的有序性、全面性。
3.使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增强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能主动、独立的运用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分钟)
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列举法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策略,今天我们就继续运用列举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典型题练习。(10分钟)
1.自主练习单。
(1)将A B C D 4本不同的书放入书包,最少放一本,最多放4本,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放法?(列举)
(2)22名同学去公园划船,公园里有大船和小船两种,每条大船可坐4人,每条小船可坐3人。有几种不同的坐船方法?(每条船不能有空位)
2.小组交流,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思路。
怎样理解“最少放一本,最多放4本”?按怎样的顺序列举会不重复不遗漏?
3.全班交流,纠错。
导学要点:
通过本环节典型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例举在解决问题中是重要性;及列举时要有条理,不重复,不遗漏。
三、多层练习(17分钟)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七中的第8-14题。
2.小组交流,讲清思路。
交流内容:
1.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2.你是如何理解“第一次同时发车”的?
3.48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4.在选出的2张牌的几种和中你发现了什么?
5.“只是向东、向北走”是怎么走?
导学要点:
让学生体验按一定的“序”进行思考是正确进行列举的关键。
弄清“第一次同时发车”的含义。
可以让学生先通过画图找出符合要求的路线,再通过展示和交流进一步明确题意。
3.全班交流,纠错。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知识?
比的应用小学教案9
教学内容:
课本第15页,例3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学具、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瞧!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提出学习目标。
(1)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小组合作,展示成果。
1、学习例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2、个人展示,小组交流。探讨解决“租几条船”的办法和结果。
3、小组汇报,全班评价。
生1:4人一条,可让每4人站一队,有几队就租几条船。
生2:4个4个的'数,24里面有6个4,就可以租6条船。
生3:我是用乘法算的。6*4=24,所以要租6条船。
生4:我是用除法算的。24/4=6,所以要租6条船。
4、教师小结: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用除法计算。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课本第15页的“做一做”。
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你能帮小熊分分看。(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一分。并说说怎么分。)
2、练习三第4、5题。
(1)第4题。出示分萝卜的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
(2)第5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四、开放训练,拓展应用。
1、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个长方体。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五、课堂总结,完善认知。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比的应用小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学具、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瞧!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引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所喜欢去春游的地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学习例3。出示例3主题图。
2、分组探讨解决“租几条船”。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4、小节: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租船问题。具体感知“每4个人一组租一条船,24人分成这样的6组,就要租6条船。让学生在交流中借鉴学习同学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成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作用。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课本第15页的`“做一做”。
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一双筷子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
2、练习三第4、5题。
(1)、第4题。出示分萝卜的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露分的过程和结果。
(3)、第5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设计意图】:设计帮助小动物分食品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开放题。
1、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个长方体。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提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情景,如“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平均分的实质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加深对“平均分”方法的了解。利用开放题提供给学生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例子,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五、课堂总结
比的应用小学教案11
教学内容:课本应用题例2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进一步促进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一般复合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只列式不计算
⑴某毛纺厂有男职工25人,女职工的人数是男职工的4倍。
A.女职工有多少 人?
B.男女职工共有多少人?
C.女职工比男职工多几人?
(B、C两问要让学生思考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说说分析的'思路)
⑵养鸡场有公鸡120只,母鸡的只数比公鸡的5倍多32只,
A.有母鸡多少只?
B.公鸡、母鸡共有多少只?
(让学生试试用线段图来表示题意)
二、创设问题情景
每年的“六一”节前怡园小学生都要向山区同学捐书,今年大队部对三、四、五年级捐书情况统计如下:
三年级说:“我班捐书36本。”
四年级想了想说:“我班捐书的本数是三年级的2倍。”
五年级大声说:“我班比三、四年级捐书的总数少8本。”
你们知道五年级捐书多少本吗?
三、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
2、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看是否正确。
3、汇报、板演。
36*2=72(本) 综合算式:36+36*2-8
36+72=108(本)
108-8=100(本)
学生说理后再问:你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如:36*(1+3)-8
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把三年级捐书的本数看作一份数。
四、应用及变式
1、说说解题思路,再列式。
⑴有红金鱼10条,黄金鱼的条数比红金鱼的2 倍多4条。两种金鱼共有多少条?
⑵有红金鱼10条,黄金鱼的条数比红金鱼的2 倍少4条。两种金鱼共有多少条?
⑶有红金鱼10条,黄金鱼的条数是红金鱼的2 倍。花金鱼的条数比红、黄金鱼总数少4条。花金鱼有多少条?
⑷有红金鱼10条,黄金鱼的条数比红金鱼少3 条,花金鱼的条数比黄金鱼的2 倍少4条。花金鱼有多少条?
让学生每两题一比较。
2、列式计算
课本练一练的第二题
五、课堂作业
课本练一练的第3-5题
比的应用小学教案12
教材分析
课标对本节内容的要求:
⑴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⑵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⑶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⑷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⑸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概括归纳就是⑴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⑵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⑶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⑷培养学生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本节内容与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联系:
学习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方程的意义、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方程的知识后,利用列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本节内容的作用:
⑴进一步拓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掌握用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和特点,初步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⑵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发展学生利用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应用意识。⑶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能力。
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
本班共有18名同学,学习基础较好,能独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学占到全班的33℅ ,学习基础薄弱,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学占到39℅,其他同学学习水平中等偏下。
2、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分析:
大多数同学对学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掌握,对于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解答。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分析并找出等量关系,学会解形如(a+x)b=c这样的新方程。教师在教学时应采用“先扶着学生走,再让学生试着走,最后让学生独立走”的教学策略。
3、学生认知的障碍点:
①如何去分析、找出数量间存在的等量关系,然后依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②如何解形如(a+x)b=c这样的新方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够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掌握根据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列方程。②会把方程中含有小括号的式子看作一个整体来求解的思路和方法。③使学生通过学习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来理解两积之差、两商之和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2、数学思考:
学生能够正确地审题、分析题意,思考、分析找出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②经历算法多样化的过程,运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情感与态度:
在观察、思考、探究、交流中,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比的应用小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 解题思路,掌握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的应用题 结构。
2、掌握用线段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观 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发展性目标:
1、向学生渗透事物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观点, 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
教学准备:多媒体软件一套,卡片10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为了庆祝十六大的召开,三一班同学做了一些美丽的花来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多媒体出示黄花,紫花图)今天的课就从这些花说起。
1、根据题意,自编应用题。
2、质疑:根据黄花、紫花的朵数,能求出红花的朵数吗?
学生积极讨论:进一步提问,为什么不能求出红花的朵数?必须要告诉什么(再次讨论)。
二、分析解答应用题例1,了解两步应用题特点。
1、学生自由读题,同桌两位同学互说题意。
2、检查理解题意情况。
3、学习用线段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小组讨论组内画出线段示意图。多媒体演示线段图,验证学生的画法。
4、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找出关键句,明确要求红花有多少朵?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试做,教师板书。
比的应用小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整理,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及如何分析等量关系。
2.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句,找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关键句所叙述的等量关系。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引入:前面我们复习了方程的意义和根据等式关系解方程,现在我们继续来复习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
1.自主分析,解决范例。
出示教材第101页的第10题:
“银虎”牌西装每套价格是800元,裤子的价格相当于上衣的3/5。上衣和裤子各是多少元?
(1)出示自主探究提纲:
①你怎样理解这个“各”字?
②题目中的关键句有两句,你认为这两句的作用各是什么?
③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你认为应该是怎样的?
④方程怎样列?
(2)互动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小组汇报交流,说说探究题纲的研究内容。
预设:其中的第②个研究内容,小结一下:第二个关键句是用来解设未知数的,第一个关键句是用来找等量关系并列方程的。
(3)展示小组解决问题方案,并要求学生说出列方程的数量关系。
(4)学生自主尝试解方程,并口头检验方程的解。
2.共同整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提出问题:想一想在做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学生回答、交流。
小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并板书:
①审题,设未知数X;
②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
③解方程;
④检验、写答句。
(2)追问:其中哪一步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第2步,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根据你的做题经验,你有什么好办法找到等量关系?
学生汇报后小结:找关键句子进而分析等量关系。
3.依据关键句子分析等量关系。
导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水果店也有我们学过的数学问题。请看这些水果多新鲜呀!小玲的妈妈买了三种水果,它们的价钱有什么关系呢?根据妈妈给出的信息,同桌说一说它们的等量关系。
(1)出示关键句子,说等量关系。
①买来4千克苹果和2千克的橙子共用34元。
②2千克的橙子比4千克苹果便宜6元。
③买苹果和桃子各1千克共用11元,每千克桃子的价钱是苹果的1.2倍。
④1千克的桃子比苹果贵1元,每千克桃子的价钱是苹果的1.2倍。
⑤买橙子的'价钱比苹果的3倍多5元。
⑥3千克的桃子比6千克的香蕉贵9元
(2)小结:列方程解决问题时,可以利用这些关系,很快地找出等量关系,从而列出方程。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一)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很快写出数量关系,并列方程不解答。
1.一只蜜蜂每小时飞行19.2千米,是一只蝴蝶飞行速度的2.4倍,这只蝴蝶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2.妈妈和小东年龄相差26岁,妈妈的年龄是小东的3倍,小东和妈妈两人各多少岁?
3.王师傅要生产195个零件,已经生产了3天,还剩15个没生产。王师傅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个零件?
4.海龟能活180年,比大象存活的年数的2倍还多,大象能活多少年?
(二)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做第101页的第4题。
先让学生读题,并设想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找出了怎样的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了怎样的方程,是怎样解列出的方程的,对求出的解有没有检验等。再让学生核对自己的答案,检查自己的解题过程。
启发思考:用方程解决问题,比用算术法解决问题有什么优点?
小结:用方程解决问题,能使较复杂的思考过程变得简单。
2.做第5题。
先让学生说说这道题的等量关系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反馈时,要在关注方程法的同时,用算术法加以对比,使学生看出用方程法解决问题时,思考过程是顺向的。
3.做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要求说说学生是如何确定这道题的单位“1”的。
4.做第11题。
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突出要根据题中等量关系列方程。
(三)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1.小红和小阳同时从学校背向而行,30分钟后,两人相距3960米,小红每分钟走60米,小阳每分钟走多少米?
2.师徒两人共同加工630个零件,师傅每小时加工54个,7小时后完成任务,徒弟每小时加工多少个?
先让学生设想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找出了怎样的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了怎样的方程。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你在哪个方面表现最棒?
小结:我们在做题时要根据题认真审题,根据题目中关键句子所表示的意思,找准等量关系,从而准确的列出方程解答。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①审题,设未知数X;
②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
③解方程;
④检验、写答句。
比的应用小学教案15
教学内容:教材p39页例3,例4.练习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小数的化简和改写小数。
过程与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养成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以及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验问题解决的情趣。
教学重点:学会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末尾。
教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2分
(一)准备
1、说一说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指什么?
2、揭示课题:小数的性质的应用
(二)展示目标
会运用小数的性质将小数进行化简和改写。
二、自主学习:(5分钟)
(一)化简小数
内容:内容:课本p39例3
时间:2分钟
方法:将例3 补充完整,再完成下面练习。
练习1、化简下面小数
0.40 1.850 20.900 0.080 103.00 1.180 0.480
(1--7组的4号发言,1号评价)
(二)改写小数
内容:内容:课本p39例4
时间:3分钟
方法:将例4 补充完整,再完成下面练习。
练习2、把下面小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0.4 1.05 20.100 0.08 10 8.18 10.08
(1--7组的5号发言,2号评价)
三、合作交流(5分)
“化简小数”和“小数的改写”时,小数的大小改变了吗?为什么?
四、质疑探究:5分钟
在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关键是什么不能改变?
五、小结检测:23分钟
1、课堂小结:)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
2、检测:
a、化简下面个数
3.90.300 1.8000 500
5.7800.0040102.02060.0
b、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他们写成三位小数。
(1)3.090.61100
c、把相等的数用线连起来。
6.07 10.3
10.300 6.070
0.2 0.900
200.0700 0.02
0.9 200.07
3、堂清作业:课本p41、4.5
板书设计 :
小数性质的应用
例3、化简小数。 (小数的末尾)
0.70=0.7 105.0900=105.09
例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
0.2=0.200 4.08=4.080 3=3.000
整数改写小数,要点小数点。
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3.掌握解题关键:根据比算出总份数及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怎样根据比算出总份数及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今天我们就来运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课题:比的应用)
出示课件:3月12日是植树节,实验小学把种植42棵小树苗的任务分配给六年级人数相等的两个班,两个班各应栽多少棵树?
学生列式计算,板书: 42÷2=21(棵)
师:两个班栽树棵数的比是多少?(21:21=1:1)
师:把一个数量分成了两个相等的部分,这是一种什么分配方法?(平均分配)课件出示:李明与黄华合伙投资办厂,李明出资20万元,黄华出资30万元,一年后盈利100万元,怎样分配利润才合理?
师:这里的“盈利”和“利润”是什么意思?(赚的钱)
师:现在还按1:1的比平均分配的话,你觉得公平吗?应该按什么来分?
课件出示:李明与黄华合伙投资办厂,李明出资20万元,黄华出资30万元。根据出资的多少,把一年后的盈利100万元按2:3的比进行分配。
课件出示:生活中,常常需要像这样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分成不同的几个部分。
二、新知探究
1.课件出示:把一年后的盈利100万元按2:3的比分给李明和黄华。两人各应分多少万元?
(1)读题,问:这里被分配的是什么?分成了几个部分?是按怎样的比进行分配的?(2)从“2:3”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李明分到的钱占2份,黄华分到的钱占3份,一
共分了5份。李明分到的钱占总数量的32,黄华分到的钱占总数量的。)55(3)师:通过刚才的分析,你能把这个比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份数或者分率关系来解决最后的问题吗?试试看。(课件提示:份数
分率)(4)学生解题,指名不同算法学生板演。(5)集体交流,说解题思路。
(6)检验方法。
2.师:李明和黄华看到工厂效益这么好,于是经过商量,决定把100万元的利润拿出8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用于提高生产效率,其余的利润按 2:3的比例分配,这时两人各分得多少万元?
算一算,填一填:
(1)这里被分配的是(),有多少万元?
列式计算:
(2)从“2:3”可以看出,李明分得()份,黄华分得()份,一共分了()份。(3)李明分到的钱占总数的(),有多少万元? 列式计算:
(4)黄华分到的钱占总数的(),有多少万元? 列式计算:
三、应用
1.生活中像这样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分成几个部分的问题还有很多。
课件出示:用2份水泥、3份沙子和5份石子配制一种混凝土。要配制6000千克这种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和石子各多少千克?
师:从这段话里你知道了一个什么常识?(混凝土可以用2份水泥、3份沙子和5份石子来配制。)
师:混凝土中水泥、沙子和石子的比是多少?(2:3:5)
师:问题中被分配的是什么?分成了几个部分?是按怎样的比进行分配的? 算一算各种成分的含量,集体交流,检验。
2.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解答按比分配的应用题的方法是怎样的?
小结:首先要弄清被分配的是什么?有多少?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根据一定的比分析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再求总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或者先求每份的数量,再求各部分中这样的几份有多少。
3.亮出你的“神眼”:
一块长方形地的周长有40m,长和宽的比是4:1.长和宽各有多少米?
4+1=5 4=32(m)
宽:40×= 8(m)长:40×
答:这块长方形地的长有32m,宽有8m。
24.课件出示:王爷爷家里的菜地共800㎡,他准备用种西红柿。剩下的按2:1的面积比
5种黄瓜和茄子。三种蔬菜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
四、作业(第49页1、2题,练习十二1、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