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比的应用》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比的应用》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应用比的意义,初步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步骤。教学难点:掌握解题的关键。
设计思路: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焦点问题,从而激起他们探求新知的兴趣,自己找到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并培养他们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二、复习,创设情境
复习题:六一班有男生16人,女生20人,则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为():(),男生占()份,女生占()份,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三、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例2:根据伊拉克政府提供的数字,截止到4月2日,在伊拉克战争中,伊拉克的平民约有6850人伤亡,其中死亡和受伤的人数比为25:112,请你求出死亡和受伤各有多少人?
。生谈感想
例3:中国政府向伊拉克难民授助了500顶帐蓬,俄罗斯政府为伊拉克平民援助了60万吨粮食,伊拉克议会经过协商,决定将这批粮食按照人口数分发给受轰炸比较严重的三个城市:巴格达、基尔库克和巴士拉。这三个城市的人口分别为500万人,24万人和76万人。假如你是伊拉克的政府官员,你将如何分配这批粮食。
四、巩固内化,解决生活中问题
1、据卫生部统计的数字,截止到4月21日,中国大陆共报告非典型肺炎2001例,其中治院,尚在治疗中和死亡人数的比为1201:708:92,请你求出在这次疫情中,已经治院、尚在治疗中和死亡各多少人?
2、小李、小王、小张三个人是合伙博彩的彩民。他们采用合作出资,共同选号的方式来购买彩票,幸运的是他们中了特等奖,老师这儿有一张调查表,上面记录了三个朋友中奖金额和投注额。
合伙博彩情况调查表
教学反思:“比的应用”一课是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长期以来,应用题教学在教材和课堂教学等方面,其应用性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教学流于简单的解题训练,这种现状必须改变。在设计此课是,我力求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体现应用性。由于按比例计算应用广泛,学生有很多应用机会。因次,课前让每一位学生到生活中调查生活中的比,并且说一说你是怎么获得这些比的。以此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受到按比例分配的计算就来源于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从生活实际引入按比例分配的计算,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应用题教学的应用性。此次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我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比的应用这节课是以学生熟练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过程中,总体来说,学生们都能熟练地进行列式计算,但对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进行思考解题上,觉得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
第二篇:小学数学比的应用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第49页例2,教学目标:
1、理解按一定比来分配一个数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重难点、关键: 重难点:
1、理解按一定比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2、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关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王叔叔和李叔叔合开一个杂货店,王叔叔投资了3万元,李叔叔投资了4万元,店一开张,生意特别好,年底净赚了14万元,年底分红时,他们各分得了7万元。你觉得这样平分合理吗? 在日常生活、工作和生产常会遇到不是平均分的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分配方法,按比例分配。(板书:按比例分配)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题:
某种清洁剂浓缩液和水按1:4的比可以配制成稀释液,如果配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各有多少毫升?(1)学生认真读题,弄清题意。
(2)说一说1:4表示什么?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①水的体积是浓缩液的4倍;
②浓缩液的体积是水的四分之一 ; ③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五分之四 ; ④浓缩液的体积占稀释液的五分之一。
(3)解决问题需要哪些信息?你想怎样解答?
小组讨论,交流一下你的想法,有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写下来。师巡视辅导 先画线段图:(板书)学生可能的解答方法是: 方法一:每份是:500÷(1+4)=100(ml)
浓缩液:100×1=100(ml)
水:100×4=400(ml)
追问:(引导提问:稀释液是几份的数?“5”是怎样得出的?)为什么要“÷(1+4)”?
方法二:稀释液的份数:1+4=5
浓缩液:500×=100(ml)
5水:500×=400(ml)5答:略。
2、练习:六一班和六二班订《少年科学》的人数比是3:4,两个班共订49份。两个班各订了多少份?
3、小结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先求总份数,再求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最后
用总量乘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求出各部分量。
第三篇: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精品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精品教案
一、分析教材、明确目标 《比的应用》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的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分数与比的联系,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生产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今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数学课程标准》、四个关注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知识方面: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及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
3、情感方面: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关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意识、灵活思维品质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学会评价自我,欣赏他人。根据上述观点,我认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理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
新时代的课堂,是信息技术的课堂,本课我设计了一个多媒体课件予辅助教学。
二、教中孕法、学中得法
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教学中要因势利导,采用合理的教法,教给学法,掌握学法,学会用法。因此本课的教学法我总体归纳为两点:
1、创设情境,为自主探究形成氛围《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要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本课教学设计时,考虑到教材中例2所讲事例较枯燥乏味,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有一定难度。为了创设好学生自主探索的情境,本课设计从学生感兴趣的孙悟空、猪八戒的故事引入教学。根据劳动付出比为5:3,总收入为160元,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得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这样,在解题策略的过程中:学生既懂得用已掌握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又发现了新的解题方法;每位学生都体验着参与探索的乐趣。而在拓展延伸时,诱导学生迁移运用探索发现的新方法来解决新问题,并分析用新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路。从
而也就解决了课本例3的问题。这整个环节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方法——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在这样的探索学习中,使每位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拓展,每位学生都体验着探索成功的喜悦。
2、自主探究,为合作学习创设平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本课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在沟通比与分数的联系基础上,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交流探究、发现新方法。在与他人交流中选择合适策略,丰富自己数学活动经验过程中,学会分析、比较、归纳、综合,促使数学思想方法的发展,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体验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获得新知识的愉悦。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不同程度发展。
三、情境铺垫、设计教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新课标提出:通过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去年中秋节前,孙悟空和猪八戒突发奇想,一起合作制做“唐氏月饼”,他们做的月饼的个数比是5:3,结果卖出后赚得160元。猪八戒一看到赚了钱,就急着要分钱。小朋友们,你们想想,如果要分钱,那应该怎么分呢?这样,学生的兴趣马上就来了。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解答.之后再让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这里就要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时间,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归纳总结:得出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那也许在小朋友分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1:1平均分配的形式,这里也可借此引发讨论,进而进行多劳多得的思想教育。)
通过这个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学生已初步了解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那接下来就可以顺水推舟,指导自学例
2、感悟新知.(进一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同时自然的过渡到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上。)第三个环节:拓展延伸、发展提高
这里我将前面的小故事做了个小变化。今年中秋节前,孙悟空和猪八戒又想做“唐氏月饼”,这时沙僧也要加入,猪八戒为了能赚更多钱,做月饼比去年勤快多了。结果他们做的月饼的个数比是5:4:6,卖出后一共赚得300元。那请问同学们,今年和去年相比,有了什么
变化呀?现在他们该怎么分这笔钱呢?这样一来,就在学生中击起了波澜,学习的气氛也达到高潮。
(这一环节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发现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同时也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在某种意义上说:也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所以我还设计这么一道题用以拓展延伸。据老师调查,建造楼房的混凝土中,水泥与黄沙、石子的比是2:3:5时最牢固。学校要建造一栋教学楼,但现在水泥只有4吨,黄沙有12吨,石子却有24吨,总重40吨。如果由你负责质量的监理,你将如何处理?
学生的答案可能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对此进行优化,如果出现比例不当,还可以趋机进行道德教育。建一栋楼房,一定要把握质量,那就要按比例去进行搭配。也告诉了学生:学好按比例分配,不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且还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分析问题。
第四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
课题:比的应用——按比分配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49页例2和“做一做”及练习十二第1-4题。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理解按比分的意义,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按比分配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入新课
(一)热身运动
1、修一段路,已经修的米数与剩下的米数的比是4 ∶5。
可以把已修的米数看作()份,剩下的就有()份。这段路共有()份 已经修的是剩下(),剩下的是已修的(),已经修的占这段路的(),剩下的占这段路的()。
2、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播种60公顷大豆和40公顷玉米。大豆和玉米的播种面积各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多少?
大豆占()份,玉米占()份,它们一共有()份。大豆占总面积的(),玉米占总面积的()。出示主题
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二、教授新课
1、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 ∶2。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
师:题目要分配什么?(100公顷的地)按照什么分配?
(播种面积的比是3 ∶2)
100公顷的地 100公顷
大豆 玉米
(1)总面积平均分成的份数:3+2=5(2)播种大豆的面积: 100×(3)播种玉米的面积:100×
3=60(公顷)5检验:(1)60+40=100
2=40(公顷)5答:播种大豆60公顷,玉米40公顷 3+2=5
100÷5 =20(公顷)
×3=60(公顷)×2=40(公顷)出示教材49页例二
1:4表示什么意思?从中得到那些信息? ① 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比是1:4 ② 浓缩液的体积是水的(2)60:40=3:2 41③
3、浓缩液的体积是稀释液的5
④ 水的体积是稀释液的51 14学生尝试解决集体汇报订正
方法一 把总体积平均分成5份
方法二 浓缩液占总体积的每份是:500÷(1+4)=100(ml)
浓缩液有:500× 浓缩液有:100×1=100(ml)
水
有:100×4=400(ml)
水有:500× 答: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为100 ml,400 ml。=100(ml)14
4=400(ml)14
三、巩固练习
1、一种铝铜合金是按铝和铜的重量3:2合制而成的,现在有这种合金10千克。合金中铝有多少千克?
2、做一做的1、2题
四、小
结
今天我们应用比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点
:已知总数量和部分量的比,求各部分量是多少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是: 先求总份数,在求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最后用总量乘各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求出各部分量
五、作业:练习十二第1-4题。
六、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按比分配
方法一 把总体积平均分成5份
方法二 浓缩液占总体积的 每份是:500÷(1+4)=100(ml)
浓缩液有:500× 浓缩液有:100×1=100(ml)
水
有:100×4=400(ml)
水有:500× 答: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为100 ml,400 ml。
课后反思
按比例分配是生产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在这一节课中我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按比分配的合理性理解什么是按比分配。按比分配是一种分配思想在生活、生产中是很常见的已学过的平均分其实是按比分配的一种特例。教学中要通过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在生活、生产中常常要把一个数量按照数量的多少来分配感悟“按比分配”存在的价值。以生活实际例子入手,让学生思考由于学生面临的是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学习材料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于是激发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能主动地参与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按比分配方案的合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能体会到数学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源自生活。其次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新=100(ml)144
=400(ml)14知形成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根据原有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研究性学习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充分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能得到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多向思维的发展凸现学生个性化的学习。
第五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
引导语: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篇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能力目标:使学生灵活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3)情感目标:在教学中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分析理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60公顷的大豆和40公顷玉米。大豆和玉米的播种面积各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多少?
60÷100=3/5
40÷100=2/5
这里的3/5和2/5是什么意思?
2、60:40=3:2
你发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把一些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分配,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2、教学例题2
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2,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
(1)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说说:要分配什么?3:2是什么意思?
(2)探究问题解决的方法
(3)交流
(4)用分数怎么解答?
总面积平均分成的份数:3+2=5
播种大豆的面积:100×3/5=60(公顷)
播种玉米的面积:100×2/5=40(公顷)
(5)用归一方法怎么解答?
3、归纳小结: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怎样解答?
4、学习例题3
(1)小组尝试解答检验
(2)全班交流、反馈
三个班的总人数:47+45+48=140(人)
一班应栽的棵数:280×()=()棵
二班应栽的棵数:280×()=()棵
三班应栽的棵数:280×()=()棵
(3)例题2和例题3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巩固练习与检测
1、水果店运来桔子和梨共840千克,梨和桔子的重量的比是3:2,桔子和梨各重多少千克?
2、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7,求这个三角形的各个内角的度数。
3、教材53页的2、3题
四、小结(略)
五、作业:练习十三的.第一、二、五题。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篇2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使学生树立用自己学来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玩游戏的形式问题导入
邀请2名男同学和4名女同学到前台演示,其他同学注意观察,老师将事先准备好的6张凳子平均分给男同学3张,女同学3张,很明显,女同学人数较多,就会有人没凳坐,男同学人数少,就会有多余的凳子,因此,刚才老师这样分,合理吗?那要怎么分才合理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新内容。(板书:比的应用)
二、讲授新课
1、利用课件出示分橘子给幼儿园大班和小班的问题。
(1)学生看图文,弄清图文意思。
从屏幕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幼儿园的老师想干什么?(分橘子给小朋友)
(2)引导学生找出图中所提供的数学信息。
从图中可以知道,老师要分什么?有多少?分给谁?怎么分?
(3)让学生帮这位老师找出合理的分配方法。并写在练习本上,如何找?给两点提示:
①可以从数学书上的相关内容悟出解决办法,②可以与前后左右的同学讨论,得出解决办法。(要求:动作要快,思考要细,声音要小,方法要灵)
(4)结果出来后,让学生主动到台前汇报,并说出分配方法。这时,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汇报,并分析判断汇报人的方法好不好?合不合理?数量对不对?
(5)汇报完毕,老师结合学生的解题方法,课件展示两种方法。接着提示学生要学会检验,检验是判断答案对错的好方法,所以要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6)出示课件,集体总结按比分配问题完成新课前分凳子的游戏。
2、教师小结:按比分配的应用题怎样解答?
解题方法(教师只作口述,不作板书)。
教师小结:凡具备上述结构特点,我们就可以用这些方法来解答。
三、基本练习
1、出示课件练习:填一填
2、课件出示与联欢会有关的习题,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后集体订正。
四、巩固提高
课件出示建筑相关的习题,理解题意,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知识类推,用前面的方法解答。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独立解决,并引导学生自行检验。
五、课堂总结
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鼓励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并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布置作业。
练习十三第1、4题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篇3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按比例分配应用维他命和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思路,能应用比的知识解答相关应用题。
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应用比的知识解答相关应用题。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一、复习
二、应用题练习
三、作业
1、说出下面每个比表示的具体含义。
苹果和梨的重量比是2∶3;
电视机和收音机的台数比是5∶2;
学校老师与学生的人数比是1∶25。
2、口答
练习136;说说是怎样想的?
3、揭示课题
1、练习137
找一找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两道题里的40棵各与比里哪个份数相对应?
这两道题,哪一道是按比例分配问题,哪一道不是?为什么?
按比和分数的关系想一想,这两道题会解答吗?
上下练习;
两题在解答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1)用40×3/5+3,而(2)用40×3/5来解答?
2、题组练习
(1)学校饲养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只数的比是5∶4。白兔有15只,黑兔有多少只?
(2)学校饲养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只数的比是5∶4。黑兔有12只,白兔有多少只?
说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这两道题与按比例分配问题相同吗?有什么不同?
3、补充练习
出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4,女生有多少人?
1)学生说说上面比的具体含义。
2)口头补充成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并口头列式解答;
3)口头补充成已知一个数量,求另一个数量的应用题,并口头列式。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3篇】相关文章:
1.比的应用说课稿
2.《比的应用》的说课稿
3.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范文
4.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
5.数学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6.《比的应用》数学教学反思
7.《比的应用》优秀说课稿
8.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说课稿
9.六年级数学说课稿:《比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