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小小图书馆》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小小图书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它是在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做好铺垫。本课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部分内容十分强调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算式的过程,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减法意义的理解,体会计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刚学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又有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础,再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应该不算困难,他们可以利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正迁移来突破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同时,一年级的小朋友聪明、活泼,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喜欢数学活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只要设计好各种有趣的、开放的活动,就一定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鼓励学生勇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快乐。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三、说教法和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依据教材创设的情境,把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本着这个教学理念,这节课,我尽量给学生创造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为他们搭建一个获取数学信息的平台,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去主动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只有当数学问题和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具体的、生动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源泉。依据这节课的结构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为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这节课的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请你们来猜一猜:“个子不高肚子大,装满知识用处大。古今中外全都有,学习文化就找它。”(书)
书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能给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智慧。小朋友们平时喜欢看书吗?我们应该从小就养成爱看书的习惯,做一个爱读书的好孩子。说到书,老师记起来了,我们的好朋友机灵狗新开了一间小小的图书馆,听说里边的图书可多了,今天老师就想带大家一起去图书馆里看一看。(板书:小小图书馆)(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采用猜谜语的方式开课,一方面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另一方面,又有机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热爱读书的思想教育,可谓一箭双雕,使数学学习极具吸引力,数学课堂变得充满魅力)
(二)观察图片,提出问题
1、出示情境图和统计表。(多媒体出示情境图,统计表用纸写好贴在黑板上)你从这幅图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些减法数学问题呢?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学生肯定会提出这样问题:
1、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板书)
2、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3、连环画还剩多少本?
(《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出示主题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而且将数学融入了生活情境中,使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探索算法,解决问题
针对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结果是多少呢?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学生可能通过摆小棒、用计数器、利用已有知识、列竖式等方法,列竖式我们要注意什么呢?(要求学生仔细观查、认真倾听。)
(1)数位对起,也就是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
(2)从个位算起,先算个位的3—7,不够减,向十位借1到个位,借了
之后要在3的头顶打一点表示被借了1。十位的1到了个位就是1个10,个位就有13了,用13—7=6。个位还有6。十位被借走1还有2。合起来就是26。
(本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与同伴的交流、比较中不断完善优化自己的算法,通过独立计算、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种算法多样化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四)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1、让练习变得生动有趣。一节数学课,练习的设计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的习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并与生活息息相关。把竖式修改变成了“森林医生”,看谁能帮助“森林医生”找到大树的病因,医好大树的病。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爱心小行动),学生给小动物找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只要小动物身上的数字卡片和房子的算式得数相同,小动物就可以回家了。但是有一个多余信息只有一只小兔没有家,怎么办呢?我因势利导,学生纷纷帮它设计很多家。充分发挥了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只要算式的结果是14,教师就给予肯定。这一开放有趣的练习不仅使计算方法得到灵活运用,同时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3、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乘车游戏,游戏规则可要听清楚啦:待会儿,大屏幕上开出几号车,你手中算式卡片的得数正好等于这辆车的车号,你就赶快上台来乘车。(逐次显示:标有不同数字的小汽车)哟,上来这么多小朋友,把卡片举起来,大家帮助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上错车的?好,上了车的小朋友可以在小
司机的带领下下课啦。
(五)总结评价,知识延伸
愉快地与学生分享这节课的收获,进行生生互评,师生互评,最后提出希望,愿每一个小朋友都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数学二年级下册《小小图书馆》教学反思
数学二年级下册《小小图书馆》教学反思
《小小图书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
(一)中三位数笔算减法的第一课时。教材通过“小小图书馆”这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同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培养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程标准》指出:依据教材创设的情境,把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本着这个教学理念,这节课,我尽量给学生创造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去主动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回顾教学实践,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做的比较成功:
1.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本节课我把书中的情境图创设成:我们的好朋友机灵狗新开了一间小小的图书馆,听说里边的图书可多了,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图书馆里看一看。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搭建一个获取数学信息的平台。《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我用课件出示了主题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并提出哪些减法问题,然后探索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而且将数学计算融入了生活情境中,使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会有所不同,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圈一圈格子图、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体验探究新知的乐趣。在讲解笔算退位减的方法时,学生说,我用课件配合演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体验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然后在多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选择一种对大家来说普遍适用、易于接受的方法,即算法优化的选择。
4.让练习变得生动有趣。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的习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并与生活息息相关。把竖式修改变成了“森林医生”,看谁能帮助“森林医生”找到大树的病因,医好大树的病;把填数练习修改成了帮小红修补被狗咬坏了的本子,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存在不足:
1.因为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我的预设发生冲突,直接让学生提减法问题,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2.在教学中对课堂时间的调控和分配能力还差一些,前面提出问题的时间过长,导致后来的练习时间较少,部分练习题没有完成。
经过反思,我认为今后的教学应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下功夫,努力优化课堂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