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大气压强》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气压强》,本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在生活中更有一些感性认识但是由于其在生活中不太能引起学生的理性思考,所以我想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首先让学生能学到大气压强的知识,同时能学会其中实验的方法,以此为思路,我设计了本堂课的教学。
一、说教材
(过渡句:要想游刃有余的把控课堂,必须熟悉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所以我对教材进行了梳理)
《大气压强》选自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3节,主要包括了大气压产生的原因,测量,影响因素和应用四个知识点,学生学习了本节课,可以对大气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二、说学情
(过渡句: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想在课堂上达成自己的目标,需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所以我对学情进行了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在生活中也有一些生活经验,但是对这些生活经验,往往缺乏理性的分析,所以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能从生活中的实例发现物理规律,体会物理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目标是教学的指明灯,为了我的课堂能达成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所以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说出大气压产生的原因,能简单描述托里拆利实验,知道标准大气压的数值。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托里拆利实验,知道如何测量大气压强以及大气压的数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大气压应用的了解,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大气压存在的原因和大气压的测定
【难点】
大气压的测定
五、说教学方法
(过渡句:因为学生对于大气压强主要存在着一些感性认识,所以我力求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引导他们进行理性思考,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我主要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
(过渡句:在我的课堂中,我一直坚持着以人文本的教学理念,在我的引导下,让学生学到知识,学会学习)所以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环节:
我采用实验导入的方法。我会拿出马德堡半球,请同学们进行拔河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半球拉开则人赢,反之则半球赢。当学生无法拉开半球时,我会请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
【设计意图:八年级学生注意力不能很集中,因此在课堂伊始,我采用做实验的方式,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同学疑惑不解时,我会提示学生大气压强是否存在,从而导入课题】
接下来是新课讲授环节,也是教学过程的核心。
首先我会进行三个小活动:
1.将塑料挂钩挂在光滑的墙上;
2.在玻璃管里盛满水,用纸片覆盖,再倒立过来,水不会流出来;
3.请同学用吸管吸饮料。当学生顺利完成后,我会把塑料吸盘戳个小孔,把玻璃管换成上下开口的玻璃管,把杯口密封起来,再让学生重复刚才的活动。
活动完成后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证实了大气压强确实是存在的,同时教师提示学生将气体和液体联系起来思考大气压强的产生原因。
【设计意图:我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三个对比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亲身体会大气压的存在,也能让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解决本堂课第一个知识点-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其次我会提出问题,大气压如何来测量?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观看托里拆利实验,然后师生一起总结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并请同学计算标准大气压的大小。接下来我会针对这个实验,提出一些相关问题请同学思考,如玻璃管倾斜、玻璃管粗细等是否影响实验,学生经过讨论之后能得出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设计意图: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大气压的测量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而这个实验在课堂上难以完成,所以采用了视频的形式进行呈现,为了不让视频流于形式,我会请同学叙述实验过程、计算标准大气压的大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其次我会就本节课一些关于大气压的细碎知识点,如气压计、影响大气压的因素、应用,让学生采用阅读教材、小组讨论等方式来掌握。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原因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各抒己见,在思想碰撞中,了解更多的知识,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完成本堂课的知识点教学。】
接下来进入拓展提升环节:
在这一环节,我会让同学解释拔河比赛拉不开马德堡半球的原因,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层,为什么没有感到难受或被压瘪。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设计,使课堂更加完整紧凑,把生活中显而易见的事例拿出来让学生思考,既加深了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又能升华课堂,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达到本节课的高潮。】
最后是小结作业环节:
在小结时,我将请学生回顾大气压产生的原因和数值,进一步巩固本节重难点。
在作业环节,我会让学生课后思考如何用塑料瓶分离蛋黄和蛋清,并实际操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七、说板书设计
(过渡句:本节课的内容重难点明确,因此在我的板书上,直观的进行呈现,可以方便学生的学习和巩固。)
《大气压强》说课稿
1号选手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_____号选手,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大气压强》。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努力落实新课标精神,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学生积极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经过本节课的学习真正的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我说课的内容分为:教材分析、学请分析、教学教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主要讲的是关于气体压强中大气压强的初步知识,与前面所学的固体压强,液体压强一起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学好本节课,对学生理解大气压的成因、大小及其应用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实验,检验大气压强的存在,掌握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并能说出大气压的数值。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2)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知道大气压强的大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2)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具有将物理知识用于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难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和测量,用大气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广口瓶、玻璃瓶、硬纸板、吸盘等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对这门学科有了简单的了解,物理观察、实验探究、分析和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通过前面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知识的学习,对压强的概念已经不陌生了,但是大气看不见,摸不着,比较抽象,所以对于大气压学生很不容易理解,在头脑中还存在着许多有关大气压强的错误概念,有待于进一步的学习和领悟。
三、教学教法
陶行之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我将采用观察分析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启发学生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让学生感性的理解知识。
学生会学才是关键,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我采用观察、对比、小组探究的学习方法,在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并得出大气压的数值。小组交流得出生活中的大气压,将物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四、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
首先向学生演示瓶吞鸡蛋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鸡蛋一下子进入瓶中------这个奇特的现象马上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顺利引入新课。
教师创设实验情景,提出问题,诱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课堂探究(1)大气压强的存在
通过之前瓶吞蛋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被充分的激发,我则顺着学生的思维,再给学生演示演示覆杯实验,向学生提出“为什么硬纸板不掉落”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选出学生代表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最后有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力,其作用效果叫做大气压强,且大气压强向各个方向存在”。
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可以在神奇的实验现象中学习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同时采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的方式,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也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为了巩固学生对大气压强存在的认识,接下来回到瓶吞鸡蛋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分析“为什么鸡蛋能够自己进入瓶中”这样既解决的他们对实验的疑惑也加深了他们对大气压强的认识。
(2)大气压的测量
在学习以上知识的基础上,向学生讲解马德保半球实验,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历史中的盛事,同时也让学生感觉到大气压强很大,接下来让同学模拟马德保半球实验切身感受大气压强的大小,让学生存在大气压究竟有多大的疑问?从而引出大气压大小的教学,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我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压强的公式运用手边的器材设计出测量大气压的方法,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得出测量大气压的方案,但这个方法测量出的大气压是大约值,为了得出准确值,我将带领学生回想覆杯实验,让学生想大气压能托起水,但能托起多高的水呢?以此引出用水测量大气压的方法。在这告诉学生由于水柱太高,所以换用密度大的液体水银来测量,由于水银有毒所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同学展示托里拆利实验,得出大气压强的大小。
(3)生活中的大气压
1.学习完大气压的存在和大小则要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先用媒体播放人们用吸管喝饮料、吸钩挂衣服等现象感知生活中处处有大气压强。
2.让学生学习教材89页“想想议议”,然后分小组讨论,最后应用模型体会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的工作过程,感知人类如何利用大气压强。
通过该环节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物理的有用性和重要性,也体现了物理学科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同时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总结和测试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所以我设计了一下几道练习。
1.在冬天,保温瓶未装满水,当瓶内温度下降时软木塞不易拔出,这主要是(C)A 塞子与瓶口间摩擦力太大 B 瓶口遇冷收缩 C 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D 原先塞子塞的太紧
2.中医常用“拔火罐”治疗风湿等病症.“拔火罐”是将一酒精棉球点燃放在一广口瓶中,过一会将瓶口扣在病痛的位置上,广口瓶就会牢牢吸在皮肤上,这是为什么? 通过这2道练习:达到了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含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下来让同学回忆本节课都学了什么,还有什么想知道的。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加深本节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让学生养成反思的好习惯。
(四)作业
为了让学生在课后能更好的复习本节知识和预习下节内容,我布置了以下的作业
思考假如生活中没有大气压会怎样?
动手制作实验向倒置的漏斗放置一个乒乓球,从漏斗口用力吹气,观察会有什么现象?
五、板书设计
§ 9.3大气压强
一、大气压强(大气压或气压)
1.大气压存在
2.大气压向各个方向都存在
二、大气压的大小
1.公式:
PFS
2.托里拆利实验
大小:760mm水银柱
1mmHg=133Pa
760mmHg=1.01×105Pa
因为板书的设计力求知识性与简洁性,重点突出,使学生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