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期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措施和发展趋势
作者:赵宁志,郭爱勇,郑保,斯友良 摘要: 本文介绍了新时期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措施和发展趋势,通过建立质量管理考评体系、合格的管理人才、优化的医疗服务流程、健全的制度和机制、实施全面监控等有效措施,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关键词: 医疗质量管理;措施;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需求的变化,医疗质量已涉及工作效率、费用控制、服务态度等多方面,成为医务人员素质、技术服务水平、设施环境条件、医疗费用高低、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现代化医院的质量管理是突破单纯医疗技术和生物医学效应的质控,而成为与经营管理、科技管理、医疗业务管理有机结合的全方位质量管理,从而使质量管理提高到医院发展战略。由于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最终要通过医疗质量体现出来,所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证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的首要任务。1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措施 1.1 建立质量管理考评体系是医疗质量管理的基本途径 制定出一套科学、规范、严谨、符合实际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管理的效果。这套考评体系应结合个别质量控制、科室质量控制、院级质量控制及综合质量控制来制定,并把全程控制和重点控制相结合,个体控制和组织控制相结合,科内控制和科间控制相结合,最后精心组织考评工作,确保考评不流于形式[1]。运用以病例为质量单元的管理评价方式,建立具有选择性、实用性、即时性、可操作性的病例分型指标模式,将效果和过程、质量和费用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科学地评价。实行“临床医师综合评价”法,内容包括医德医风、工作态度、工作数量、工作质量、业务能力、技术水平等8项内容,每名被评价的医师最终都有一个综合得分,在科室内部和全院相同职务范围内进行排序,让每个人很好地了解自己的定位。1.2 合格的管理人才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点 医院应有专业化的医疗技术管理者和专业化的行政管理者。医疗技术管理者要把握所在医院的医疗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行政管理者要负责做好医院内部行政、后勤等各项管理,做好保障工作。面对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全球经济等新经济理念和格局,面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引入强大竞争,面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院文化内涵建设,面对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人员政策、技术、协作、商业、控制等综合能力提出的特殊要求,而我国现行的医院管理者非职业化的现状难以胜任。医院管理者的素质已不单纯只是决定医院的质量水平,而是决定医院的生死存亡,决定我国卫生事业改革成败和现代化进程。所以,尽快实现医院管理者职业化势在必行[2]。1.3 优化的医疗服务流程是医院竞争的手段 医院要适应市场变化,对社会需求高的项目要扩展、强化;对社会需求少,正在萎缩的项目,要坚决压缩、合并;要结合实际,开展具有特色专科、专病门诊或新技术、新项目,以特色吸引病人,以特色培育新的增长点,激发医院生存的活力。医院要在不增加病房、人员的基础上,优化的医疗服务流程决定了医院的成本和竞争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医院的长期生存能力。要实现此目标,医院必须对可用资源进行高效配置,及时发现潜在的瓶颈,并通过平衡流程中各组成部分来减少重复和浪费,使医院现有硬件和软件达到较大的利用率和较好的利用水平,尽可能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满足病人的需求,取得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3]。同时,要实行医疗服务流程的动态分析和管理,使医疗服务处于动态的适应医疗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中,可以在低谷时不浪费医疗服务供给,在高峰时增加服务的提供量,构建高效、精干并充满活力的新型医疗机构模型。[!--empirenews.page--] 1.4 健全的制度和机制是医疗质量管理的基础 目前,我国已出台了《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20多部卫生法规,数百部卫生法规和规章,这些法律法规规范了医疗服务行为,强化了对医院的质量监管,保证了患者利益。要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服务标准,确保医疗服务质量,体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内涵,使医疗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需求。卫生法律手段为卫生法制建设,为医疗质量管理提供了法律武器,为医院和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竞争的公平环境。同时,还需要加强医疗服务监督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建立医疗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通行的准入和退出标准,净化医疗机构队伍,塑造卫生系统良好形象[4]。1.5 实施全面监控是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保障(1)全员监控:人人都是监控接受者,人人又都是监控实施者,使医务人员始终处在认真自控和自觉互控之中。(2)全岗监控:门诊、临床、医技科室,以及医疗行政职能部门,都有明确的质量指标和具体的监控措施。使医院各个岗位的工作都在严密监控之中正常运行。(3)全项监控:检诊、治疗、护理工作中各项质量达标情况,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所有质量项目都在监控之列。(4)全日制监控:对医疗质量实行24h跟踪监控,全天候监控。在医疗质量监控上没有节假日;不论上级检查或检查过后,质控工作都不放松;不论总结评比或平时,质控工作都无空档[5]。2 医疗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 2.1 成立CQI(质量持续改进)小组 以临床诊疗技术质控为重点质控方法研究,通过“临床路径”研究,按相同病种若干病例自始至终的检查、诊断、治疗(含处置、处方用药、手术等)、护理、膳食等医疗全过程的技术和服务项目、医疗效果和服务满意度进行登记、统计、分析、比较和评价,以确定病种医疗质量控制方案,促进医疗行为规范化,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疗质量管理的责任不仅要由管理人员承担,更主要是由医护人员广泛参与,组成超越学科界限的质量控制小组(QC),开展专题立项的质量改进研究。这种群众性的研究改进活动,将与临床科研工作同步进行,持续不断地提高医疗质量,同时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推进医药科技发展[6]。医院持续质量改进可以包括:评估现状、建立改进目标,寻找、评价和实施解决方法,测量、验评和分析结果。具体表现在对医院考核指标的有效评估后,从而保证考核指标对医院全面管理的改进与提高具有持续的指导意义。2.2 实行全程、全方位医疗质量管理 医疗质量全面质控,包括临床各科、医技科室和医疗功能达标、“三基”培训、系统化整体护理等基础质量管理;加强三级医师查房、护理查房、手术、急救等医疗技术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及医技专业的室内质控,狠抓单病种质量管理,采用有效率、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和带动医院各方面的工作质量。系统化整体护理与护理质量管理有机结合,将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体系。临床药学、医学检验、病理、营养及麻醉等专业将普遍采用质控技术,并完善各专业质量体系。要以病人为中心,其中医疗技术质量是内在质量,优质服务则是医疗服务的外在质量。如果只有医疗技术的全面质控,而忽视医疗服务作风、服务态度的重要性,是不能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宗旨的。保证医疗安全、防范差错事故、减少纠纷是医院全方位质量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医院经营必须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杜绝片面追求医院自己的经济效益,而忽视质量效益和社会效益,否则医疗服务质量必然全面滑坡。控制医疗成本,就是在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医疗消耗和医疗费用,用较少的医疗费用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7,8]。[!--empirenews.page--] 2.3 加大人员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的力度 坚持不懈地抓好人才培养,抓好学历教育、在职教育及岗前培训,提高全员素质。要根据各专业的需求,对中级职称以上人员要不断地派往国内外各大医院进修学习,充实和吸取先进技术,支持他们把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医疗工作。强化基础训练,定期开展理论讲座,普及危重病抢救知识;坚持以自学为主的原则,激发医务人员学习的主动性;邀请国内外专家来院进行学术讲座,促进双向交流。分阶段组织考评小组,进行授课后的理论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其评分将与年终医疗综合水平考核评估挂钩,促使医务人员的学科知识逐步走向系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9]。2.4 加大医疗质量分级督导工作的力度 各级卫生主管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加大医疗质量监督的力度和频率,督导医院加强质量管理,逐步形成质量-效益型的医院发展模式。对有明显医疗质量或质量管理问题的医院要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有严重医疗质量问题或质量管理问题的医院要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规定严肃处理,切实履行医疗质量监督管理的职责。要把质量管理细则规定的质控措施,逐级公解、责任到人,及时进行公正严明地奖优罚劣,视医疗质量的优劣,在奖罚当事人的同时,连同有关领导一并奖罚。对医疗质量优胜单位,重奖员工,更重奖领导;对质量差的科室在批评处罚当事人的同时,加倍处罚科室主要领导。2.5 加大医院质量管理社会监督制约的力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将针对工业产品和服务行业的质量问题建立社会监督制约机制,医疗服务也不例外。这种监督制约将逐渐从软制约(群众监督、新闻媒体监督)向硬性制约发展(法律和经济制约),从而使这一社会制约层次具有群众性、法制性和经济赔偿的性质[10]。
第二篇:新时期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措施和发展趋势
作者:赵宁志,郭爱勇,郑保,斯友良
摘要: 本文介绍了新时期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措施和 发展 趋势,通过建立质量管理考评体系、合格的管理人才、优化的医疗服务流程、健全的制度和机制、实施全面监控等有效措施,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医疗质量管理;措施;发展趋势
随着 现代 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需求的变化,医疗质量已涉及工作效率、费用控制、服务态度等多方面,成为医务人员素质、技术服务水平、设施环境条件、医疗费用高低、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现代化 医院 的质量管理是突破单纯医疗技术和生物医学效应的质控,而成为与经营管理、科技 管理、医疗业务管理有机结合的全方位质量管理,从而使质量管理提高到医院发展战略。由于医院的 社会 和 经济 效益,最终要通过医疗质量体现出来,所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证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的首要任务。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措施
1.1 建立质量管理考评体系是医疗质量管理的基本途径 制定出一套 科学、规范、严谨、符合实际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管理的效果。这套考评体系应结合个别质量控制、科室质量控制、院级质量控制及综合质量控制来制定,并把全程控制和重点控制相结合,个体控制和组织控制相结合,科内控制和科间控制相结合,最后精心组织考评工作,确保考评不流于形式[1]。运用以病例为质量单元的管理评价方式,建立具有选择性、实用性、即时性、可操作性的病例分型指标模式,将效果和过程、质量和费用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科学地评价。实行“临床医师综合评价”法,内容 包括医德医风、工作态度、工作数量、工作质量、业务能力、技术水平等8项内容,每名被评价的医师最终都有一个综合得分,在科室内部和全院相同职务范围内进行排序,让每个人很好地了解自己的定位。
1.2 合格的管理人才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点 医院应有专业化的医疗技术管理者和专业化的行政管理者。医疗技术管理者要把握所在医院的医疗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行政管理者要负责做好医院内部行政、后勤等各项管理,做好保障工作。面对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全球经济等新经济理念和格局,面对 中国 加入世贸组织引入强大竞争,面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院文化内涵建设,面对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人员政策、技术、协作、商业、控制等综合能力提出的特殊要求,而我国现行的医院管理者非职业化的现状难以胜任。医院管理者的素质已不单纯只是决定医院的质量水平,而是决定医院的生死存亡,决定我国卫生事业改革成败和现代化进程。所以,尽快实现医院管理者职业化势在必行[2]。
1.3 优化的医疗服务流程是医院竞争的手段 医院要适应市场变化,对社会需求高的项目要扩展、强化;对社会需求少,正在萎缩的项目,要坚决压缩、合并;要结合实际,开展具有特色专科、专病门诊或新技术、新项目,以特色吸引病人,以特色培育新的增长点,激发医院生存的活力。医院要在不增加病房、人员的基础上,优化的医疗服务流程决定了医院的成本和竞争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医院的长期生存能力。要实现此目标,医院必须对可用资源进行高效配置,及时发现潜在的瓶颈,并通过平衡流程中各组成部分来减少重复和浪费,使医院现有硬件和软件达到较大的利用率和较好的利用水平,尽可能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满足病人的需求,取得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3]。同时,要实行医疗服务流程的动态 分析 和管理,使医疗服务处于动态的适应医疗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中,可以在低谷时不浪费医疗服务供给,在高峰时增加服务的提供量,构建高效、精干并充满活力的新型医疗机构模型。
1.4 健全的制度和机制是医疗质量管理的基础 目前,我国已出台了《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20多部卫生法规,数百部卫生法规和规章,这些 法律 法规规范了医疗服务行为,强化了对医院的质量监管,保证了患者利益。要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服务标准,确保医疗服务质量,体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内涵,使医疗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需求。卫生法律手段为卫生法制建设,为医疗质量管理提供了法律武器,为医院和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竞争的公平环境。同时,还需要加强医疗服务监督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建立医疗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通行的准入和退出标准,净化医疗机构队伍,塑造卫生系统良好形象[4]。
1.5 实施全面监控是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保障(1)全员监控:人人都是监控接受者,人人又都是监控实施者,使医务人员始终处在认真自控和自觉互控之中。(2)全岗监控:门诊、临床、医技科室,以及医疗行政职能部门,都有明确的质量指标和具体的监控措施。使医院各个岗位的工作都在严密监控之中正常运行。(3)全项监控:检诊、治疗、护理工作中各项质量达标情况,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所有质量项目都在监控之列。(4)全日制监控:对医疗质量实行24h跟踪监控,全天候监控。在医疗质量监控上没有节假日;不论上级检查或检查过后,质控工作都不放松;不论 总结 评比或平时,质控工作都无空档[5]。
医疗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
2.1 成立cqi(质量持续改进)小组 以临床诊疗技术质控为重点质控 方法 研究,通过“临床路径”研究,按相同病种若干病例自始至终的检查、诊断、治疗(含处置、处方用药、手术等)、护理、膳食等医疗全过程的技术和服务项目、医疗效果和服务满意度进行登记、统计、分析、比较和评价,以确定病种医疗质量控制方案,促进医疗行为规范化,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疗质量管理的责任不仅要由管理人员承担,更主要是由医护人员广泛参与,组成超越学科界限的质量控制小组(qc),开展专题立项的质量改进研究。这种群众性的研究改进活动,将与临床科研工作同步进行,持续不断地提高医疗质量,同时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推进医药科技发展[6]。医院持续质量改进可以包括:评估现状、建立改进目标,寻找、评价和实施解决方法,测量、验评和分析结果。具体表现在对医院考核指标的有效评估后,从而保证考核指标对医院全面管理的改进与提高具有持续的指导意义。
第三篇: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
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保证我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和谐发展,特此制定全程医疗质量控制方案,以求正确有效地实施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
一、指导思想
(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二)以各类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质量考核体系、考核标准。
(三)强化各种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力度,如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医院医疗质量的核心制度等,将每个医务人员的单体医疗行为最大限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四)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二、管理体系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分为三级:各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的三级管理体系。各职能部门执行质量控制组织三级的指导、协调、督导作用。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等),各委员会由院领导、科室主任、职能科相关人员组成,院长任主任,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作为常设的办事机构。其职责分述如下:
1、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
(1)教育各级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措施,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2)审校医院内医疗规章制度,并制定各项质量评审要求和奖惩制度。
(3)掌握各科室诊断、治疗等医疗质量情况.及时制定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4)对重大医疗质量问题进行鉴定,对医疗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5)定期向全院通报医疗质量情况和重大医疗问题的处理决定。
(6)对院内有关医疗管理的体制变动,质量措施的修定进行讨论,提出建议,提交院长办公会审议。
2、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职责
(1)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接受主管院长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对医院全程医疗质量进行监控。
(2)定期组织会议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馈医疗质量问题。
(3)抽查各科室住院环节质量,向主管院长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汇报提出干预措施。
(4)收集门诊和病案质控组反馈的各科室终未医疗质量统计结果,分析、确认后,通报相应科室人员并提出整改意见。
(5)每月向医院提出全程医疗质量量化考核结果,以便与绩效工资挂钩。
3、药事管理委员会:
(1)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组织制定我院响应的规章制度、实施措施,监督各科实施情况
(2)依据国家基本药品目录结合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制定医院药品目录,并定期修订目录。
(3)根据医院药品目录,检查审定医院药品计划;审核医院新药的购进。
(4)督医院药品的合理使用,重点检查医院抗生素的使用,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和药源性事故的处理。
(5)组织检查医院医疗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药品的使用和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病案管理委员会:
(1)贯彻执行卫生部关于病历书写的各项规定,制订医院病历书写、质量控制的管理措施。
(2)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有关病历质量书写的规范要求。
(3)定期组织病案质量考核小组对病历进行质量检查。
(4)根据病案质量反馈问题提出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5)根据医院病历质量结合参观其他医院提出完善的修订方案。
(6)对医院病历的安全管理情况监督检查。
5、输血管理委员会:
(1)组织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
(2)制定和修订医院有关输血管理各项管理制度。
(3)审核医院输血室的各项操作规程
(4)指导临床对血液、血液成分和血液制品的合理使用
(5)对临床严重的输血反应进行调查处理
(6)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解决临床输血中需要及时协调解决的问题。
6、质量督导科室职责:
(1)提出各项管理措施的初步意见和方案由各委员会讨论通过。
(2)完成部门规定的各项工作计划,工作安排。
(3)定期完成各委员会的安排。
(4)定期完成每月的质量检查并对质量问题分析采取措施。
(5)监督检查医院管理法律法规、操作规程、工作制度等医院管理规范的执行情况。
(6)每月在质量控制办的协调下按时完成质量考核。
(7)以医院管理评价体系为基础建立符合现代化医院管理的详细科室考核细则,并随时修订考核细则。
(8)对医疗质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干预的措施。
(9)对质量考核的结果各职能科分析原因,采取确实可行的干预措施。
(10)对职能科、后勤保障科室的工作监督考核.三、科室质控小组职责如下:
(1)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或副主任、护士长和其他相关人员3-5人组成。
(2)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与绩效工资挂钩。
(3)定期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意识。
(4)按时参加医疗质控办公室的会议,反映问题。收集与本科室有关的医疗质量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四、强化个人管理是实现医院质量控制的源动力
医务人员自我管理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是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质量控制的基本点。在质控过程中,特别要强调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等核心制度,确保医疗质量控制的正确实施。
(一)对各级医生的要求分述如下:
1、门诊医师
(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和会诊制度。
(2)询问病史详细、物理检查认真,要有初步诊断。
(3)门诊病历书写完整、规范、准确。
(4)合理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
(5)具体用药在病历中记载。
(6)药物用法、用量、疗程和配伍合理。
(7)处方书写合格。
(8)第二次就诊诊断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建议专科就诊;请上级医师诊治; 收住院。
(9)第三次就诊诊断仍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收住院;患者拒绝住院需履行签字手续。
(10)按专科收治病人。
(11)按病情需要,注明特殊入院方式:车送或陪护。
2、质量指标
(1)按照门诊医生开出的住院单为依据,统计每个医生的门诊诊断和最后诊断符合率;
(2)按着每天出诊的各类医生(科主任、主治医生、高年或低年资医生)的比例进行统计,并做好平时的统计积累。
3、病房住院医师
(1)病人入院30分钟内进行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
(2)急、危、重病人应即刻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报告。
(3)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书写(普通病人24小时、危重病人6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当班完成,急诊病人术前完成)。
(4)病历书写完整、规范,不得缺项。
(5)24小时内完成血、尿、便化验,并根据病情尽快完成肝、肾功能、胸透和其它所需的专科检查。
(6)按专科诊疗常规制定完善的诊疗计划。
(7)对所管病人,每天必须上、下午各巡诊一次。
(8)按规定时间及要求完成病程记录(抢救记录、会诊、术前讨论、术前小节、转出和转入、特殊治疗、病人家属谈话和签字、出院小节和死亡讨论等一切医疗活动均应有详细的记录)。
(9)对所管病人的病情变化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10)诊疗过程应遵守消毒隔离规定,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院感染病例发生。若有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表报告。
(11)病人出院时须经上级医师批准,应注明出院医嘱并交代注意事项。
4、病房主治医师
(1)及时对下级医师开出的医嘱进行审核,对下级医师的操作进行必要的指导。
(2)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在24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除对病史和查体的补充外,查房内容要求有:①诊断及诊断依据;②必要的鉴别诊断;③治疗原则;④诊治中的注意事项。
(3)新入院的急、危、重病人随时检查、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汇报病情。
(4)及时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病历,把好出院病历质量关,并在病历首页签名。
(5)入院3天未能确诊或有跨专业病种的病例时应及时举行科内或科间会诊。
(6)待诊病人在入院1周内仍诊断不明时,向主任请示病例讨论或院内会诊。
(7)按规定正确分级使用抗菌药物和专科用药。
(8)手术和介入治疗前亲自检查病人,做好术前准备,按手术分级管理标准拟订严密的手术方案并实施。术后即刻完成术后记录,24小时完成手术记录。
(9)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术后工作。
(10)负责治愈患者出院的审批手续,并向上级医师汇报。
5、病房主任(副主任)医师:
(1)组织或参与制定本科质量管理方案、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和操作常规。
(2)指导下级医师做好医疗工作,督促检查下级医师执行各项制度和诊疗常规。
(3)对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求48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危重病人至少每日查房1次;病人病情变化应随时查房;每周组织全科查房2次。
(4)查房内容除对病史和查体的补充外,普通病人应有诊断及其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治疗原则、有关方面的新进展;未确诊病人应有鉴别诊断、明确的诊断思路和方法、拟定相应的治疗措施;危重病人应有当前的主要问题、解决主要问题的方法。
(5)疑难病例及入院1周未确诊病例,组织科内讨论或院内会诊,必要时向医务科申请院外会诊或远程会诊。
(6)指导和监督下级医师正确分级使用抗菌药物和专科用药。
(7)组织术前和重要治疗前病例讨论,指导下级医师做好术中、术后医疗工作。重大手术和重要治疗要亲自参加。
(8)审批未愈患者出院,并指导病人出院后的继续治疗。
(9)审签主治医师审查的转科、出院病历。
(二)药剂科工作人员质量要求:
1、药房药师
(1)认真执行处方制度按照处方或病区医嘱打印单及时完成药品的正确调配。
(2)对不合理用药或配伍禁忌的及时与医生联系。
(3)保证存放的药品符合保存条件,没有过期药品。
2、库房药师
(1)及时完成药品计划的完成。
(2)及时完成药品的质量验收。
(3)及时完成药品的下送。
3、临床药师
(1)对科室危重病人的合理用药及时与医生护士沟通。
(2)对患者的用药必须每日观察2次。
(3)对特殊病人的用药必须建立药历。
(三)检验科工作人员质量要求:
1、认真执行检验技术操作规程,保证检验质量和安全,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2、普通检验,一般应于当天发出报告,急诊检验应在检验单上注明“急”字,随采随验,及时发出报告,对不能及时检验的标本,要妥善保藏。标本不符合要求者,应重新采集。
3、认真核对检验结果,填写检验报告单,做好登记,双签名发出。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或可疑时,应主动与临床医生联系,重新检查,发现检验项目以外的阳性结果,应主动报告。
4、检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器材、容器,经清洗、干燥、灭菌后放原处,污物及检查后标本妥善处理,防止污染。
5、采血必须坚持一人一针一管,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6、检验室应保持清洁整齐,认真执行检验仪器的规范操作规程,定期保养、检测仪器,不得使用不合格的试剂和设备。
7、建立并完善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活动。
8、配合临床医疗工作,开展新的检验项目和技术革新。
9、应制定检验后标本保留时间和条件,并按规定执行。废弃物处理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10、加强检验室安全管理和防护,做好生物及化学危险品、防火等安全防护工作,遵守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四)B超室工作人员质量要求:
1、热情接诊患者,需预约患者,要详细为患者交待清楚注意事项,取得病人合作;
2、检查者必须持有申请单及交款单,仔细了解患者病情,对传染病患者应排在最后检查,检查完毕后应做好消毒工作;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定期保养、维修、检测机器;
4、及时准确报告检查结果,遇疑难问题应与临床医师联系或报告 院长,妥善处理;
5、各种检查记录要及时登记,分类归档;
6、加强与各临床科室和其他医技科室的联系和协作,不断提高诊 断水平;
7、做好科室的清洁卫生和消毒隔离,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8、做好各项检查的登记和保存;
9、认真执行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
(五)放射科工作人员质量要求:
1、定期讨论在贯彻医院(医学影像方面)的质量方针和落实质量目标、质量指标过程中存 6
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并有反馈记录文件。
2、各项X线、CT检查,凭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进行检查。急诊病人随到随检即时报告。各种特殊造影检查,应事先预约。
3、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患者识别规范、查对程序和技术操作常规,并要了解病情。
4、建立与完善医学影像操作常规与图像质量控制标准,重要摄片,由医师和技术员共同确定投照部位及技术。特检摄片和重要摄片,待观察摄片合格后方嘱病人离开。建立病人确认程序,确保检查正确无误,保障病人安全。
5、重危或做特殊造影的病人,必要时应由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对不宜搬动的病人应到床旁检查,要确认病人造影剂过敏史。
6、按规定的时限,由执业医师按规范书写诊断报告,X线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进修或实习医师应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工作,不得独立执业。
7、X线照片是医院工作的原始记录,对医疗、教学、科研都有重要作用。全部X线照片都应由放射科登记、发送至信息中心服务器归档、统一保管。
8、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实做好操作人员及患者的放射防护工作,保护患者的隐私。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要妥善安排休假。
9、注意用电安全,严防差错事故。X线机应指定专人保养,定期进行检修。
(六)考核内容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
1、门诊医疗
挂号、分诊、咨询处:按照专业病种及病情轻重缓急指导患者挂号。
首诊医师负责制:询问病史详细,物理检查认真,拟定初步诊断,做出恰当处理,同时按病历要求书写门诊、急诊病历(每月检查重点为病历的书写每科抽20人次); 建议专科门诊就诊或收住院。
第二次就诊:原接诊医师应建议专科就诊或收住院;新接诊医师应收住院或门诊治疗。
2、病房医疗
(1)24小时内完成:病人入院30分钟内应给予初步处理;由经治医师做出初步诊疗意见并完成病历书写(24小时内完成住院病历);必要时由主治医师提出并请示上级医师组织科内讨论、科间或院内会诊;急、危、重病人随时请上级医师查看并于6小时内完成病历书写。
(2)入院三天内 :确诊者按诊疗常规进行;未确诊者,做进一步检查,必要时组织科内讨论、科间会诊。
(3)入院后1周未确诊者,必须进行科内病例讨论或院内会诊,确诊者按诊疗计划实施,2周内仍未能确诊者须进行院外或远程会诊。(特殊专业按诊疗常规执行)。
(4)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严格专科用药规范;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用药后注意观察疗效;根据病情、疗效及时更改、调整用药方案;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作用,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注意药物对其它脏器及其它疾病的影响。
手术治疗:术前按诊疗常规做好术前准备,按手术分级审批;按手术常规操作;按诊疗常规做好术后处理。
(5)特殊诊疗按各专业诊疗常规执行。
(6)转归
治愈——出院,专科门诊随访;好转——专科门诊随访;未愈——患者要求出院或转院需履行签字手续;死亡——24小时内完成死亡记录,1周内完成死亡病例讨论并及时上交病案。
3、出院
(1)治愈者由主治医师审批,向上级医师汇报后即可出院。
(2)好转者由主任或副主任医师向患者交待专科门诊继续治疗或返院治疗的注意事项,并批准方可出院。
(3)未愈者由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向病人做继续治疗指导并批准方可出院。
(4)管床医师必须在患者的门诊病历上书写"出院小结"。
注:根据病情,不受时间限制及时组织各种形式的会诊,如院外会诊、远程会诊等;重危病人应床边交接班,每天有交接班记录;报告方式对病危病人须将病危通知单送交医务科;对特殊、紧急抢救病人须电话报告医务处;对死亡及入院两周未确诊病例应书面上报医务科。护理考核由护理部按照质量要求;其他质量按照各职能科或考核细则执行。
五、考核方法
1、基础质量由质量控制办、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处室负责考评。住院医疗环节质量由质控办牵头对正在诊疗过程中的运行病历随机抽查,按病案质量考核表内容逐点考核,一般每个月对每个医疗组考核1次;终未质量主要由病案室质控组负责考评。
2、重大医疗质量问题按医院有关规定视情节给予罚款,取消先进科室评审资格和对责任人进行行政处罚等处理。
3、不定期每月对各医院医疗科室进行考核。考核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医疗查房现场查看; 医院行政查房时每科抽查三份在架病历(一份新入院病历,一份住院时间长病历,一份危重病人病历);参考日常医疗活动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科室质控小组每月抽查每位管床医师运行病历5份,科室质控员对出院病人的病历二级质量控制;质控办协同医务科、护理部对出院病历100%终末质量控制,及时向科室反馈,每月科主任例会质量反馈。
注:未按医院要求将病人没有按专科要求收入的;门诊医师对需入院治疗的病人未及时收住院者,须进行教育、惩罚、造成严重后果者,要承担责任。
医院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简单的用一种方法能够解决的,而是要求各职能科监督指导工作到位,考核办法确实按照要求执行,才能真正达到医院各项工作处于质量不断
控制、不断改进、提高的新局面,同时要医院的每个人明白:质量与效益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两条轮子,只注重一面就会使医院这辆车轮偏离前进的方向。希望大家携起手,肩并肩,为医院的事业发展再创佳绩。
第四篇: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
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保证我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和谐发展,特此制定全程医疗质量控制方案,以求正确有效地实施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
一、指导思想
(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二)、以各类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质量考核体系、考核标准。
(三)、强化各种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力度,如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医院医疗质量的核心制度等,将每个医务人员的单体医疗行为最大限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四)、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二、管理体系: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分为三级:各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的三级管理体系。各职能部门执行质量控制组织三级的指导、协调、督导作用。
(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等),各委员会由院领导、科室主任、职能科相关人员组成,院长任主任,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作为常设的办事机构。其职责分述如下:
1、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职责、办公室、常务秘书):
(1)、教育各级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措施,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2)审校医院内医疗、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制定各项质量评审要求和奖惩制度。
(3)、掌握各科室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质量情况.及时制定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4)、对重大医疗、护理质量问题进行鉴定,对医疗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5)、定期向全院通报重大医疗、护理质量情况、医院感染质量情况和处理决定。
(6)、对院内有关医疗管理的体制变动,质量措施的修定进行讨论,提出建议,提交院长办公会审议。
2、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职责
(1)、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接受主管院长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对医院全程医疗质量进行监控。(2)、定期组织会议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馈医疗质量问题(3)、抽查各科室住院环节质量,向主管院长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汇报提出干预措施(4)收集门诊和病案质控组反馈的各科室终未医疗质量统计结果,分析、确认后,通报相应科室人员并提出整改意见。(5)、每月向医院提出全程医疗质量量化考核结果,以便与绩效工资挂钩。(6)、每月编辑医疗质量简报和医疗质量缺陷通报。办公室:院长办公室
常务秘书:质量控制办公室主任、医务科主任
2、医院感染委员会:(职责、办公室、常务秘书)(1)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制定本医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并监督实施。
(2)根据预防医院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对本医院的建筑设计、重点科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基本设施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3)研究并确定本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
(4)研究并确定本医院的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以及采取的干预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责任。
(5)研究并制定本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及出现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或者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时的控制预案。
(6)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
(7)根据本医院病原体特点和耐药现状,配合药事管理委员会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导意见。
(8)其他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事宜。办公室:门诊小会议室 常务秘书:感染办主任
3、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办公室、常务秘书)
(1)根据法律法规修订和完善护理管理的各类规章制度、操作规范。(2)审核护理部对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科研教学规划和实施情况。(3)审核医院各级护理岗位职责。
(4)确定医院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及实施方案。
(5)每季度对全院护理质量督导检查,确定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办公室:门诊小会议室 常务秘书:护理部主任
4、药事管理委员会:(职责、办公室、常务秘书)
(1)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组织制定我院响应的规章制度、实施措施,监督各科实施情况
(2)依据国家基本药品目录结合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制定医院药品目录,并定期修订目录。(3)根据医院药品目录,检查审定医院药品计划;审核医院新药的购进。
(4)督医院药品的合理使用,重点检查医院抗生素的使用,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和药源性事故的处理。(5)组织检查医院医疗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药品的使用和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6)支持医院药学向临床发展,开展医院临床药学事业的发展。办公室:门诊小会议室 常务秘书:药剂科主任
5、病案管理委员会:(职责、办公室、常务秘书)
(1)贯彻执行卫生部关于病历书写的各项规定,制订医院病历书写、质量控制的管理措施。(2)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有关病历质量书写的规范要求。(3)定期组织病案质量考核小组对病历进行质量检查。(4)根据病案质量反馈问题提出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5)根据医院病历质量结合参观其他医院提出完善的修订方案。(6)对医院病历的安全管理情况监督检查。办公室:医务科 常务秘书:医务科主任
6、输血管理委员会:(职责、办公室、常务秘书)
(1)组织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2)制定和修订医院有关输血管理各项管理制度。(3)审核医院输血室的各项操作规程
(4)指导临床对血液、血液成分和血液制品的合理使用(5)对临床严重的输血反应进行调查处理
(6)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解决临床输血中需要及时协调解决的问题。办公室:医务科 常务秘书:医务科主任
质量督导科室职责(质量控制办、医务科、护理部、社公部、感染办等相关):
1、提出各项管理措施的初步意见和方案由各委员会讨论通过。
2、完成部门规定的各项工作计划,工作安排。
3、定期完成各委员会的安排。
4、定期完成每月的质量检查并对质量问题分析采取措施。
5、监督检查医院管理法律法规、操作规程、工作制度等医院管理规范的执行情况。
6、每月在质量控制办的协调下按时完成质量考核。
7、以医院管理评价体系为基础建立符合现代化医院管理的详细科室考核细则,并随时修订考核细则。
8、对医疗质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干预的措施。9对质量考核的结果各职能科分析原因,采取确实可行的干预措施。
10、对职能科、后勤保障科室的工作监督考核.二、科室质控小组职责如下:
(1)、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或副主任、护士长和其他相关人员3-5人组成。
(2)、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与绩效工资挂钩。
定期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意识。(4)按时参加医疗质控办公室的会议,反映问题。收集与本科室有关的医疗质量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强化个人管理是实现医院质量控制的源动力
医务人员自我管理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是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质量控制的基本点。在质控过程中,特别要强调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等核心制度,确保医疗质量控制的正确实施。对各级医生的要求分述如下:
1、门诊医师(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和会诊制度。(2)询问病史详细、物理检查认真,要有初步诊断。(3)门诊病历书写完整、规范、准确。(4)合理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5)具体用药在病历中记载。(6)药物用法、用量、疗程和配伍合理。(7)处方书写合格。(8)第二次就诊诊断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a.建议专科就诊;b.请上级医师诊治;c.收住院。(9)第三次就诊诊断仍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a.收住院;b.患者拒绝住院需履行签字手续。(10)按专科收治病人。(11)按病情需要,注明特殊入院方式:车送或陪护。质量指标::(1)按照门诊医生开出的住院单为依据,统计每个医生的门诊诊断和最后诊断符合率;(2)按着每天出诊的各类医生(科主任、主治医生、高年或低年资医生)的比例进行统计,并做好平时的统计积累。
2、病房住院医师(1)病人入院30分钟内进行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2)急、危、重病人应即刻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报告。(3)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书写(普通病人24小时、危重病人6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当班完成,急诊病人术前完成)。(4)病历书写完整、规范,不得缺项。(5)24小时内完成血、尿、便化验,并根据病情尽快完成肝、肾功能、胸透和其它所需的专科检查。(6)按专科诊疗常规制定完善的诊疗计划。(7)对所管病人,每天必须上、下午各巡诊一次。(8)按规定时间及要求完成病程记录(抢救记录、会诊、术前讨论、术前小节、转出和转入、特殊治疗、病人家属谈话和签字、出院小节和死亡讨论等一切医疗活动均应有详细的记录)。(9)对所管病人的病情变化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10)诊疗过程应遵守消毒隔离规定,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院感染病例发生。若有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表报告。(11)病人出院时须经上级医师批准,应注明出院医嘱并交代注意事项。
3、病房主治医师(1)及时对下级医师开出的医嘱进行审核,对下级医师的操作进行必要的指导。(2)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在24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除对病史和查体的补充外,查房内容要求有:①诊断及诊断依据;②必要的鉴别诊断;③治疗原则;④诊治中的注意事项。(3)新入院的急、危、重病人随时检查、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汇报病情。(4)及时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病历,把好出院病历质量关,并在病历首页签名。(5)入院3天未能确诊或有跨专业病种的病例时应及时举行科内或科间会诊。(6)待诊病人在入院1周内仍诊断不明时,向主任请示病例讨论或院内会诊。(7)按规定正确分级使用抗菌药物和专科用药。(8)手术和介入治疗前亲自检查病人,做好术前准备,按手术分级管理标准拟订严密的手术方案并实施。术后即刻完成术后记录,24小时完成手术记录。(9)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术后工作。(10)负责治愈患者出院的审批手续,并向上级医师汇报。
4、病房主任(副主任)医师:(1)组织或参与制定本科质量管理方案、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和操作常规。(2)指导下级医师做好医疗工作,督促检查下级医师执行各项制度和诊疗常规。(3)对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求48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危重病人至少每日查房1次;病人病情变化应随时查房;每周组织全科查房2次。(4)查房内容除对病史和查体的补充外,普通病人应有:①诊断及其诊断依据;②鉴别诊断;③治疗原则;④有关方面的新进展。未确诊病人应有:①鉴别诊断;②明确的诊断思路和方法;③拟定相应的治疗措施。危重病人应有:①当前的主要问题;②解决主要问题的方法。(5)疑难病例及入院1周未确诊病例,组织科内讨论或院内会诊,必要时向医务科申请院外会诊或远程会诊。(6)指导和监督下级医师正确分级使用抗菌药物和专科用药。7)组织术前和重要治疗前病例讨论,指导下级医师做好术中、术后医疗工作。重大手术和重要治疗要亲自参加。(8)审批未愈患者出院,并指导病人出院后的继续治疗。(9)审签主治医师审查的转科、出院病历。
对护理人员的质量要求:
科护士长:(1)按照护士长职责组织、协调科室护理人员的工作。(2)对新入院患者必须见面两次。(3)组织科护士必须每日查房两次。(4)检查病区主管护士的健康教育、基础护理情况。
接诊护士(1)根据患者的病情等情况立即安排好床位,做好入院宣教工作。(2)建立病历册并通知主管医生和主管护士。(3)新入院患者在24小时内完成清洁卫生处置工作,负责护士做好病人的首次健康教育,同时做好基础护理工作。
治疗护士(1)根据医生医嘱及时领药、配药,必须在1小时内将患者的药品使用到位。(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并仔细观察治疗过程中的特殊反应,及时向主管医生和护士长反馈。夜班护士(1)必须对每位患者及时见面,对未经允许擅自离院的患者及时记录。(2)对新入患者完成一切准备和治疗工作。(3)按护理文书书写要求的内容及时记录你所干的,做你所写的。
药剂科工作人员质量要求:
药房药师(1)认真执行处方制度按照处方或病区医嘱打印单及时完成药品的正确调配。(2)对不合理用药或配伍禁忌的及时与医生联系。(3)保证存放的药品符合保存条件,没有过期药品。
库房药师(1)及时完成药品计划的完成。(2)及时完成药品的质量验收。(3)及时完成药品的下送。临床药师:(1)对科室危重病人的合理用药及时与医生护士沟通。(2)对患者的用药必须每日观察2次。(3)对特殊病人的用药必须建立药历。检验科工作人员质量要求:按检验科工作人员职责执行 功能科工作人员质量要求:按功能科工作人员职责执行 放射科工作人员质量要求:按放射科工作人员职责执行
其他检查、治疗科室工作人员质量要求:工作质量要求必须按照科室的工作制度执行
考核内容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院外部分医疗活动等多个组成部分。其考核内容按过程分为:
(一)门诊医疗:
1、挂号、分诊 咨询处、挂号室:按照专业病种及病情轻重缓急指导患者挂号。
2、首诊医师:(l)、首诊医师负责制:a、询问病史详细,物理检查认真,拟定初步诊断,做出恰当处理,同时按病历要求书写门诊、急诊病历(每月检查重点为病历的书写每科抽20人次)。b. 建议专科门诊就诊。c.收住院。(2)、第二次就诊:①原接诊医师应:a.建议专科就诊;b.收住院。②新接诊医师应:a收住院;b门诊治疗。(3)、第三次就诊:仍未能确诊,接诊医师应:a.收住院
b.患者拒绝住院应履行签字手续。(4)、当患者需入院诊治时,应由开具入院通知单的医师按病情需要,注明特殊入院方式:车送或陪护。
(二)、病房医疗:l、24小时内完成(1)、病人入院30分钟内应给予初步处理。(2)、由经治医师做出初步诊疗意见并完成病历书写(24小时内完成住院病历)。(3)、必要时由主治医师提出并请示上级医师组织科内讨论、科间或院内会诊。(4)、急、危、重病人随时请上级医师查看并于6小时内完成病历书写。
2、入院三天内(1)、确诊者按诊疗常规进行。(2)、未确诊者,做进一步检查,必要时组织科内讨论、科间会诊。
3、入院后1周未确诊者,必须进行科内病例讨论或院内会诊,确诊者按诊疗计划实施,2周内仍未能确诊者须进行院外或远程会诊。(特殊专业按诊疗常规执行)。
4、治疗措施(1)药物治疗①药物选择:a制定专科用药规范并严格执行;b.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②用药后注意观察疗效;③根据病情、疗效及时更改、调整用药方案。④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作用,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注意药物对其它脏器及其它疾病的影响。(2)、手术治疗①.术前按诊疗常规做好术前准备,按手术分级审批;②.按手术常规操作;③按诊疗常规做好术后处理。(3)、特殊诊疗按各专业诊疗常规执行。
5、转归:(1)、治愈——出院,专科门诊随访。(2)、好转——专科门诊随访。(3)、未愈——患者要求出院或转院需履行签字手续。(4)、死亡——24小时内完成死亡记录,l周内完成死亡病例讨论并及时上交病案。
(三)出院
1、治愈者由主治医师审批,向上级医师汇报后即可出院。
2、好转者由主任或副主任医师向患者交待专科门诊继续治疗或返院治疗的注意事项,并批准方可出院。
3、未愈者由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向病人做继续治疗指导并批准方可出院。
4、管床医师必须在患者的门诊病历上书写"出院小结"。注:
1、根据病情,不受时间限制及时组织各种形式的会诊,如院外会诊、远程会诊等。
2、重危病人应床边交接班,每天有交接班记录。
3、报告方式:对病危病人须将病危通知单送交医务科;对特殊、紧急抢救病人须电话报告医务处;对死亡及入院两周未确诊病例应书面上报医务科。护理考核由护理部按照质量要求;其他质量按照各职能科或考核细则执行。
四、考核方法和奖惩制度
1、基础质量由质量控制办、医务科、护理部、感染办等职能处室负责考评。住院医疗环节质量由质控办牵头对正在诊疗过程中的运行病历随机抽查,按病案质量考核表内容逐点考核,一般每个月对每个医疗组考核1次;终未质量主要由病案室质控组负责考评 2.分析各项诊疗活动对整体医疗质量的影响程度,对各质控点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①病房医疗质量监控量化考核的满分为600分,如检查的各项所得总分大于520分为合格;达570分予奖励.医技科质量考核为满分300分,及格分为240分。
3、重大医疗质量问题按医院有关规定视情节给予罚款,取消先进科室评审资格和对责任人进行行政处罚等处理。注:
1、未按医院要求将病人没有按专科要求收入的。
2、门诊医师对需入院治疗的病人未及时收住院者,须进行教育、惩罚、造成严重后果者,要承担责任。考核方法:
1、不定期每月对各医院医疗科室进行考核。考核主要通过以下途径:(1)医疗查房现场查看;(2)医院行政查房时每科抽查三份在架病历(一份新入院病历,一份住院时间长病历,一份危重病人病历):(3)参考日常医疗活动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4)科室质控小组每月抽查每位管床医师运行病历5份,科室质控员对出院病人的病历二级质量控制;(5)质控办协同医务科、护理部对出院病历100%终末质量控制,及时向科室反馈,每月科主任例会质量反馈和全院职工大会反馈。医院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简单的用一种方法能够解决的,而是要求各职能科监督指导工作到位,考核办法确实按照要求执行,才能真正达到医院各项工作处于质量不断控制、不断改进、提高的新局面,同时要医院的每个人明白:质量与效益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两条轮子,只注重一面就会使医院这辆车轮偏离前进的方向。希望大家携起手,肩并肩,为医院的事业发展再创佳绩。
第五篇: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
妇二科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保证我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和谐发展,我妇二外科特此制定全程医疗质量控制改进方案,以求正确有效地实施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
一、指导思想
(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二)、以各类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质量考核体系、考核标准。
(三)、强化各种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力度,如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医院医疗质量的核心制度等,将妇二科每个医务人员的单体医疗行为最大限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四)、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二、管理体系: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分为三级:各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的三级管理体系。各职
能部门执行质量控制组织三级的指导、协调、督导作用。作为医疗质量三级控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科室质控小组职责如下:(1)、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或副主任、护士长和其他相关人员3-5人组成。
(2)、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与绩效工资挂钩。
(3)、定期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意识。(4)、按时参加医疗质控办公室的会议,反映问题。收集与本科室有关的医疗质量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强化个人管理是实现医院质量控制的源动力
医务人员自我管理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是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质量控制的基本点。在质控过程中,特别要强调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等核心制度,确保医疗质量控制的正确实施。
对各级医生的要求分述如下:
1、妇二科住院医师
(1)病人入院30分钟内进行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2)急、危、重病人应即刻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报告。(3)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书写(普通病人24小时、危重病人6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当班完成,2
急诊病人术前完成)。(4)病历书写完整、规范,不得缺项。(5)24小时内完成血、尿、便化验,并根据病情尽快完成肝、肾功能、胸透和其它所需的专科检查。(6)按专科诊疗常规制定完善的诊疗计划。(7)对所管病人,每天必须上、下午各巡诊一次。(8)按规定时间及要求完成病程记录(抢救记录、会诊、术前讨论、术前小节、转出和转入、特殊治疗、病人家属谈话和签字、出院小节和死亡讨论等一切医疗活动均应有详细的记录)。(9)对所管病人的病情变化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10)诊疗过程应遵守消毒隔离规定,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院感染病例发生。若有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表报告。(11)病人出院时须经上级医师批准,应注明出院医嘱并交代注意事项。
2、妇二科主治医师(1)及时对下级医师开出的医嘱进行审核,对下级医师的操作进行必要的指导。(2)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在24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除对病史和查体的补充外,查房内容要求有:①诊断及诊断依据;②必要的鉴别诊断;③治疗原则;④诊治中的注意事项。(3)新入院的急、危、重病人随时检查、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汇报病情。(4)及时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病历,把好出院病历质量关,并在病历首页签名。(5)入院3天未能确诊或有跨专业病种的病例时应及时举行科内或科间会诊。(6)待诊病人在入院1周内仍诊断不明时,向主任请示病例讨论或院内会诊。(7)按规定正确分级使用抗菌药物和专科用药。(8)手术和介入治疗前亲自检查病人,做好术前准备,按手术分级管理标准拟订严密的手术方案并实施。术后即刻完成术后记录,24小时完成手术记录。(9)术后严密观察患
者病情变化,并做好术后工作。(10)负责治愈患者出院的审批手续,并向上级医师汇报。
3、科主任:(1)组织或参与制定本科质量管理方案、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和操作常规。(2)指导下级医师做好医疗工作,督促检查下级医师执行各项制度和诊疗常规。(3)对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求48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危重病人至少每日查房1次;病人病情变化应随时查房;每周组织全科查房2次。(4)查房内容除对病史和查体的补充外,普通病人应有:①诊断及其诊断依据;②鉴别诊断;③治疗原则;④有关方面的新进展。未确诊病人应有:①鉴别诊断;②明确的诊断思路和方法;③拟定相应的治疗措施。危重病人应有:①当前的主要问题;②解决主要问题的方法。(5)疑难病例及入院1周未确诊病例,组织科内讨论或院内会诊,必要时向医务科申请院外会诊或远程会诊。(6)指导和监督下级医师正确分级使用抗菌药物和专科用药。7)组织术前和重要治疗前病例讨论,指导下级医师做好术中、术后医疗工作。重大手术和重要治疗要亲自参加。(8)审批未愈患者出院,并指导病人出院后的继续治疗。(9)审签主治医师审查的转科、出院病历。
对护理人员的质量要求:
科护士长:(1)按照护士长职责组织、协调科室护理人员的工作。(2)对新入院患者必须见面两次。(3)组织科护士必须每日查房两次。(4)检查病区主管护士的健康教育、基础护理情况。
接诊护士(1)根据患者的病情等情况立即安排好床位,做好入院宣教工作。(2)建立病历册并通知主管医生和主管护士。(3)新入院患
者在24小时内完成清洁卫生处置工作,负责护士做好病人的首次健康教育,同时做好基础护理工作。
治疗护士(1)根据医生医嘱及时领药、配药,必须在1小时内将患者的药品使用到位。(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并仔细观察治疗过程中的特殊反应,及时向主管医生和护士长反馈。
夜班护士(1)必须对每位患者及时见面,对未经允许擅自离院的患者及时记录。(2)对新入患者完成一切准备和治疗工作。(3)按护理文书书写要求的内容及时记录你所干的,做你所写的。
考核内容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院外部分医疗活动等多个组成部分。其考核内容按过程分为:
(一)门诊医疗:
1、挂号、分诊 咨询处、挂号室:按照专业病种及病情轻重缓急指导患者挂号。
2、首诊医师:(l)、首诊医师负责制:a、询问病史详细,物理检查认真,拟定初步诊断,做出恰当处理,同时按病历要求书写门诊、急诊病历(每月检查重点为病历的书写本科抽20人次)。b. 建议专科门诊就诊。c.收住院。(2)、第二次就诊:①原接诊医师应:a.建议专科就诊;b.收住院。②新接诊医师应:a收住院;b门诊治疗。(3)、第三次就诊:仍未能确诊,接诊医师应:a.收住院
b.患者拒绝住院应履行签字手续。(4)、当患者需入院诊治时,应由开具入院通知单的医师按病情需要,注明特殊入院方式:车送或陪护。
(二)、病房医疗:l、24小时内完成(1)、病人入院30分钟内应
给予初步处理。(2)、由经治医师做出初步诊疗意见并完成病历书写(24小时内完成住院病历)。(3)、必要时由主治医师提出并请示上级医师组织科内讨论、科间或院内会诊。(4)、急、危、重病人随时请上级医师查看并于6小时内完成病历书写。
2、入院三天内(1)、确诊者按诊疗常规进行。(2)、未确诊者,做进一步检查,必要时组织科内讨论、科间会诊。
3、入院后1周未确诊者,必须进行科内病例讨论或院内会诊,确诊者按诊疗计划实施,2周内仍未能确诊者须进行院外或远程会诊。(特殊专业按诊疗常规执行)。
4、治疗措施(1)药物治疗①药物选择:a制定专科用药规范并严格执行;b.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②用药后注意观察疗效;③根据病情、疗效及时更改、调整用药方案。④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作用,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注意药物对其它脏器及其它疾病的影响。(2)、手术治疗①.术前按诊疗常规做好术前准备,按手术分级审批;②.按手术常规操作;③按诊疗常规做好术后处理。(3)、特殊诊疗按各专业诊疗常规执行。
5、转归:(1)、治愈——出院,专科门诊随访。(2)、好转——专科门诊随访。(3)、未愈——患者要求出院或转院需履行签字手续。(4)、死亡——24小时内完成死亡记录,l周内完成死亡病例讨论并及时上交病案。
(三)出院
1、治愈者由主治医师审批,向上级医师汇报后即可出院。
2、好转者由主任或副主任医师向患者交待专科门诊继续治疗或返院治疗的注意事项,并批准方可出院。
3、未愈者由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向病人做继续治疗指导并批准方可出院。
4、管床医师必
须在患者的门诊病历上书写"出院小结"。注:
1、根据病情,不受时间限制及时组织各种形式的会诊,如院外会诊、远程会诊等。
2、重危病人应床边交接班,每天有交接班记录。
3、报告方式:对病危病人须将病危通知单送交医务科;对特殊、紧急抢救病人须电话报告医务处;对死亡及入院两周未确诊病例应书面上报医务科。护理考核由护理部按照质量要求;其他质量按照各职能科或考核细则执行。
四、考核方法和奖惩制度 妇二科质控小组制定医疗质量监控量化考核的满分为100分,如检查的各项所得总分大于85分为合格;达95分予奖励
3、重大医疗质量问题按医院有关规定视情节给予罚款,取消先进医务工作者的评审资格和对责任人进行行政处罚等处理。注:
1、未按医院要求将病人没有按专科要求收入的。
2、门诊医师对需入院治疗的病人未及时收住院者,须进行教育、惩罚、造成严重后果者,要承担责任。考核方法:
1、科室指控小组成员不定期每月对各医护人员进行考核。考核主要通过以下途径:(1)参考日常医疗活动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2)科室质控小组每月抽查每位管床医师运行病历5份,科室质控员对出院病人的病历二级质量控制;医疗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我科是医院临床众科室一份子,希望通过我科自己的努力,严把医疗质量关,深挖科室每个人的自身潜力。把本科室的医疗质量提到新的高度。争当医院质量管理的排头兵。
妇二科 2011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