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矿井灾害的防治与治理安全技术措施
矿井灾害的防治与治理安全技术措施
为防止矿井重大灾害事故的发生,确保我矿安全生产,现对矿井的顶板、水、火、瓦斯、煤尘、机电运输管理作出如下管理规定:
l、矿井必须编制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修改。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由矿长负责组织实施。
2、矿井必须对矿井可能存在的危害具有预见性。
3、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所需要的费用、材料和设备等必须列入企业财务、供应计划。
一、矿井顶板事故预防安全管理制度
1、矿井采、掘工作面工程及所有其它井下工程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及有关管理规定做好顶板管理,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中必须编制工作面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编制的作业规程必须报矿有关科室和矿总工程师审批后方可执行。
2、采煤工作面必须及时回柱放顶或充填,控顶距离超过作业规程规定时,工作面禁止采掘作业。用垮落法控制顶板,回柱后顶板不垮落、悬顶超过作业规程的规定时,必须停止采掘作业,采取人工强制放顶或其它措施进行处理。
3、采煤工作面必须按作业规程的规定及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严禁在控顶区内提前摘柱。采煤工作面遇到顶底板松软或破碎、过断层、过老空、过煤柱或冒顶区以及托伪顶开采时,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4、加强掘进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工作。要求严格执行敲帮问顶、一炮三检,用好前探梁和防倒器、支架连锁。对掘进巷道贯通要作好防止透水、防止有害气体超限、防止通风系统混乱、防止放炮崩透着火、防止崩坏设备、防止贯通伤人、防止冒顶等工作。当两个掘进工作面相距20米时,必须停止一个工作面,实行单工作面掘进。
4、用垮落法控制顶板时,回柱放顶的方法和安全措施,放顶与爆破、落煤等工序平行作业的安全距离,放顶区内支架、木柱、木垛的回收方法,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5、采煤工作面必须按照作业规程规定存有一定数量的备用支护材料。工作面严禁使用折损的坑木、损坏的金属顶梁、失效的单体液压支柱,单体液压支柱入井前必须逐根进行压力试验。
6、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及收尾,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放顶人员必须站在支架完整,无崩绳、崩柱、甩沟、断绳抽人等危险的安全地点工作。回柱放顶前,必须对放顶的安全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清理好退路。回柱放顶时,必须指定有经验的人员观察顶板。
7、采掘工作面防止漏煤的注水措施和具体要求,应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8、采掘工作面要坚持有组织地进行顶板动态监测和顶板离层监测,并定期对顶板管理和监测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9、掘进工作面必须使用前探梁。严禁空顶作业,严格执行敲帮问顶。
10、采用锚网、锚喷等支护时,锚杆必须做拉拔试验,必须对顶板离层进行监测,对喷体必须做厚度和强度检查,并有检查和试验记录。
11、生产技术部门要定期进行检查、分析顶板活动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
二、矿井瓦斯事故预防管理制度
1、矿井必须建立瓦斯检查制度,定期进行检查。每班至少检测两次。对本班没有进行工作的工作面每班至少到工作面检查一次。
2、瓦斯检查人员必须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制度和请示报告制度,并认真填写瓦斯检查报告。
3、通风瓦斯日报必须送矿长、总工程师审阅,并进行签字。对重大的通风、瓦斯问题必须制定技术措施,进行处理。
4、矿井必须从生产管理上对采掘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瓦斯积聚。当发生瓦斯积聚时,必须及时处理。具体按《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
5、井下各处瓦斯的允许浓度及超限处理措施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6、采掘工作面风流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进行处理。
7、井下所有的盲巷、报废巷道和采区必须打栅栏,挂上警示牌。栅栏和警示牌的位置和质量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并严加管理。
三、矿井水灾事故预防管理制度
1、矿井每年必须编制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
2、矿井每年雨季必须对井上、下防治水工程进行全面检查,并进行安全程度评估。评估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整改。
3、矿井必须有水文地质和矿区范围内老窑积水资料,对地下水有“探、防、堵、截、排”的综合措施。
4、地面防治水:
(1)低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的井口,建筑物必须修筑堤坝、沟渠、疏通水路;
(2)井口附近和塌陷区内外的积水或雨水可能侵入井下时,必须修筑排水工程;
(3)有滑坡危险的地段,必须制定防止滑坡的技术措施;
(4)地面报废的钻孔必须及时封闭;
(5)排到地面的矿井水,必须妥善处理,避免再渗入井下;
(6)每次降大到暴雨时和降雨后,必须派专人检查矿区及其附近地面有无裂缝、老窑陷落和岩溶塌陷等现象。发现漏水情况,必须及时处理。
5、井下防排水制度:
(1)井下主要水仓必须有主水仓和副仓,当一个水仓清理时,另外一个水仓能正常使用。新建、改扩建矿井或生产矿井的新水平,正常涌水量在1000m3/h以下时,主要水仓的有效容量应能容纳8h的正常涌水量。主要水仓的总有效容积不得小于4h的矿井正常涌水量。采区水仓的有效容积应能容纳4h的采区正常涌水量;
(2)水泵必须有工作、备用和检修的,能力要符合设计;
(3)排水管必须有工作和备用的;
(4)主要泵房至少有两个出口,一个出口用斜巷通到井筒,应高于水泵房地面7米以上,另一出口通井底车场,且应设防水密闭门、防火门;
(5)泵房和水仓连接通道应设置防水闸门;
(6)水仓沉淀池每年至少清两次淤泥;
(7)在建矿井在永久排水系统形成前,各施工区必须设置临时排水系统,并保证有足够的排水能力。
6、井下探放水制度:
(1)井下探放水工作必须有专人负责;
(2)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
(3)探水作业必须编制操作规程;
(4)用钻孔放水时必须设专人监测。
第二篇:矿井瓦斯防治安全技术措施
瓦斯防治安全技术措施
预防瓦斯事故的措施包括防止瓦斯积聚、防止高温火源产生及防止瓦斯事故扩大。
必须建立和健全各级领导及各业务部门的“一通三防”管理工作责任制。各矿矿长必须定期主持研究“一通三防”工作(矿每月至少一次),并保证这一工作所需的人、财、物。矿总工程师全面负责“一通三防”技术业务管理工作。各矿副职对其分管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负责。各采掘区(队)长对所辖区内“一通三防”工作全面负责。安监科长及驻矿安全监察站(站)长负责对防止重大瓦斯煤尘事故的安全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一、加强通风系统管理
1、加强供电线路管理,减少和杜绝主扇、局扇无计划停电、停风。主扇因检修等原因需停电、停风时,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报矿总工程师审批。主扇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反风设施每季度至少检查1次,防爆门每半年至少检查一次,严禁主扇“带病”运行。
2、如遇到风机停电停风时,严格按《亨元顺煤矿停电、停风安全技术措施》执行。
3、优化通风系统,简化通风网路,确保通风系统稳定、可靠。每月按计划合理分配风量。不用的巷道及盲巷及时封闭,未构成全风压的工作地点必须使用局扇通风,不能出现死角。
4、各采掘工作面、机电硐室尽可能实现独立通风系统。消除不符合《规程》的串联通风、扩散通风、老塘通风。各用风地点风量要符合《规程》有关规定。特殊情况下确需串联通风时,必须符合《规程》114条规定,并制订安全措施。
5、井下各生产单位负责管理好本区域内的通风设施,严禁破坏或随意拆迁设施,确需改动时,必须写出书面申请,报矿总工程师及安监、通风、生产、调度等部门批准。
6、巷道贯通前,综掘巷道距贯通点50m,炮掘距贯通点20m,地测部门必须向矿总工程师汇报,并书面通知安监、生产、通风部门和施工单位,由施工单位按照《规程》规定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报矿总工程师审批。贯通后,通风科立即调整通风系统。因调整通风系统受到影响的区域,必须停电撤人,待通风系统稳定后,方可恢复生产。
7、坚持“以风定产”的原则,不得超能力或突击生产;严禁微风、无风作业。
8、机电科和通风科要经常检查主要通风机及其附属装置、防爆门和井下反向风门,保证风机正常运转,通风设施完好。
9、对采空区按《规程》规定及时进行封闭,防止瓦斯溢出。
10、巷道断面满足风速要求,风速超限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二、加强局部通风管理
1、掘进工作面风机、风筒安装及使用符合《规程》规定。风机必须实现三专两闭锁且风机安设位置要合理,保证不出现循环风。
2、加强盲巷管理。所有掘进巷道都要采用局扇通风,临时停工地点不准停风,长期停风的独头巷道,要在24小时内予以封闭。发生停风时,由班组长、瓦检员立即撤出人员,设置栅栏、警示牌板,禁止一切人员和车辆入内,并及时向矿调度室汇报。恢复通风前必须检查瓦斯,当停风区最高瓦斯浓度≤1.0%,二氧化碳浓度≤1.5%,且局扇及其开关附近10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0.5%时,方可人工开动局扇,恢复通风。当停风区中瓦斯浓度>1.0% 或CO2浓度≥1.5%,但最高浓度≤3.0% 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控制风流排放瓦斯。当停风区中瓦斯浓度或二氧化碳浓度>3.0% 时,必须制定安全排放瓦斯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在救护队的指导和参与下进行排放。
3、一台局扇不得同时向两个生产的工作面供风;巷道拐弯时,不得留下长度超过6m的盲巷。
4、掘进作业时,要密切注意通风设施、设备状况,发现损坏要立即停止作业,进行处理。
5、风筒由施工区队负责使用、管理,矿通风科、安监站负责监督检查。风筒吊挂要靠帮、靠顶、平直,拐弯处要设拐弯风筒,不准拐死弯;异径风筒设过渡节,先大后小,不准花接。风筒破口及时缝补,接头双反边,保证严密不漏风。
6、安设局部通风机地点的全风压风量应大于风机吸风量,瓦检员每班检查局部通风机附近的通风、瓦斯情况,杜绝风机发生循环风。
7、因检修、搬迁等原因需停运风机时,必须提前办理报批手续,并制定相应的停电、停风、排放瓦斯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
三、加强瓦斯管理
1、井下设专职瓦检员,严格矿井瓦斯检查制度,采掘工作面、机电硐室、有人作业地点都应纳入检查范围。采掘工作面及其回风流中每班至少检查2次,瓦斯涌出异常地点随时检查。
2、瓦检员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瓦斯巡回检查制度、请示报告制度和“一炮三检”及“三人连锁”放炮制度,每次检查后将结果及时填入瓦检手册和记录牌板上,做到井下记录牌、瓦检手册、瓦斯报表“三对口”。强化通风瓦检人员教育培训工作,严禁脱岗、睡岗、空班、漏检、假检及虚报瓦斯。
3、通风科每班审阅瓦斯日报,每天报矿长、矿总工程师审批,发现瓦斯有升高趋势,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4、入井干部、班组长以及流动电钳工、水泵工等特殊工种在井下作业时要佩带便携式瓦斯检测报警仪,随时检查作业地点的瓦斯情况,严禁瓦斯超限作业。
5、加强员工教育,树立“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的观念。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电动机或其开关附近20m范围内风流中瓦斯浓度≥0.5%,或采区回风巷、工作面上隅角、回风流中瓦斯浓度>1.0%,或上述地点CO2浓度≥1.5%时,必须停止作业,切断电源,撤出人员,查明原因,制定措施,进行处理。
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1.0% 时,必须停止用电钻打眼;爆破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1.0% 时,严禁爆破。
6、各采掘工作面遇到瓦斯涌出增大地段时,必须控制循环进度,合理调整供风量,在保证瓦斯不超限的前提下,采取降低煤机割煤速度、多循环、小进度的方式组织生产。
7、严格执行“三级瓦斯排放制度”,主要通风机、局部通风机因故障出现停电停风后,在恢复通风前首先检查瓦斯,当停风区最高瓦斯浓度≤1.0%,二氧化碳浓度≤1.5%,且局扇及其开关附近10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0.5%时,方可人工开动局扇,恢复通风。当停风区中瓦斯浓度>1.0% 或CO2浓度≥1.5%,但最高浓度≤3.0% 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控制风流排放瓦斯。当停风区中瓦斯浓度或二氧化碳浓度>3.0% 时,必须制定安全排放瓦斯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在救护队的指导和参与下进行排放。
8、工作面出现停电、停风时,要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9、掘进工作面严格按《规程》规定配风,风筒出口距工作面的距离不得大于作业规程规定值,保证工作面的风量、风速符合要求。
10、加强安全仪器仪表维护保养,每半年至少将风表、瓦检仪等安全仪器仪表送有关部门进行一次计量鉴定,不得使用不完好、未经鉴定或超过鉴定周期的仪器仪表。
11、启封巷道、排放瓦斯要编制安全技术措施,由矿山救护大队执行。
四、完善监测系统管理制度。
1、监控室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及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设置传感器,传感器设置位置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2、安全监测系统有监控室进行日常维护,必须保证系统软件、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监控室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对传感器、分站、瓦斯电和风电闭锁红绿灯进行检查、调校、维修。
4、通风科对安全监测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
5、各掘进工作面都要安设瓦斯自动检测报警断电装置,工作面传感器布置在掘进工作面与风筒出口相齐风筒的异侧,吊挂在距顶板不大于200mm,距巷帮不小于300mm。传感器每隔7天校验一次。
6、采掘进工作面瓦斯传感器:报警浓度≥1.0%,断电瓦斯浓度≥1.5%,断电范围:采面及其回风巷、掘进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复电瓦斯浓度:<1.0%。
采掘工作面回风巷瓦斯传感器:报警、断电浓度≥0.8%,断电范围: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复电瓦斯浓度:<1.0%。
由于瓦斯超过规定浓度而切断电源的电器设备,都必须在瓦斯浓度降到1%以下,方可人工复电。
五、预防综采工作面瓦斯积聚措施
1、合理配风,防止工作面和上隅角的瓦斯浓度。
2、设置引风障,引导风流稀释架间和上隅角瓦斯。
3、综采工作面搬家回撤时,要安设风机对回撤作业区进行通风。
六、严格明火管理,防止明火源引燃瓦斯或引发“三爆”事故。
1、严格明火管理。严禁携带烟草及点火物品下井,严禁穿化纤衣服入井。地面煤场内及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米内禁止烟火。井下严禁用灯泡取暖和使用电炉。严禁不符合规定的电器设备入井。
2、井下电气设备必须保持良好的防爆性能,弱电设备要用安全火花型,煤电钻要实行综合保护,电缆接头严禁有“羊尾巴”、“鸡爪子”、“明接头”;维修搬迁井下电器设备必须停电;矿灯要完好使用,禁止拆开、敲打、撞击;严禁失爆电器设备在井下使用。机电科要每周至少一次对井下所有电器设备进行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要及时责令限期整改。
3、井下和井口房内不得从事电焊、气焊、喷灯焊接等工作。如果必须在井下主要进风巷和井口房内进行电焊、气焊、喷灯焊接等工作,每次都必须制定安全措施,经总工程师批准并严格执行。
4、严格放炮制度。放炮必须用取得许可证的煤矿许用炸药和煤矿许用雷管。打眼、装药、封孔、放炮等工序,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井下严禁使用土炸药。
5、严禁带电打开各类电器设备的电控箱。
6、杜绝矿山杂散电流产生火花。机械运输设备金属摩擦与碰撞也会产生火花或局部升温;井下的非金属材料在使用时不得产生静电。
7、工作面两顺槽及掘进工作面安设隔爆水袋。隔爆水袋的数量和吊挂方式要符合要求。隔爆水袋水量要充足,并定期补水,以防“三爆”事故发生。
第三篇:矿井灾害防治技术
一、回答问题
1.我国安全生产总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采矿工程内涵是什么?
研究地下矿产资源的安全开采理论、安全开采方法、安全开采技术和采矿工程安全技术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学科。
3地下矿产资源如何分内?
煤炭矿产资源,金属矿产资源,非金属矿产资源,天然气,石油。
4煤矿采矿工程中有哪些主要灾害?
瓦斯灾害,顶板灾害,矿井火灾,矿井水灾,粉尘灾害,地温热害,岩爆灾害。
5煤矿“五大灾害”指哪些灾害?煤矿“第六大灾害”指哪种灾害?
五大灾害:瓦斯灾害,顶板灾害,矿井火灾,矿井水灾,粉尘灾害。
第六大灾害:地温热害。
6非煤地下矿山采矿工程中有哪些主要灾害?
有毒有害气体灾害,顶板灾害,矿井火灾,矿井水灾,粉尘灾害,地温热害,岩爆灾害。7煤矿安全应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矿井安全采掘系统工程,矿井安全通风系统工程,矿井安全运输提升系统工程,矿井安全供电系统工程,矿井安全排水系统工程,矿井安全防尘系统工程,矿井安全防水系统工程,矿井综合安全管理系统工程。
8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指的是什么?
六大系统:矿井监测监控系统,矿井供水施救管路系统,矿井紧急避险系统,矿井压风自救管路系统,矿井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矿井通讯联络系统。
9为什么说采矿工程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因为采矿工程所涉及的学科有:基础科学、力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安全工程、电学、机械工程、管理工程、矿业经济学、计算机技术,因而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10对社会来讲,安全的内涵是什么?
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幸福,安全就是和谐,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政治。
11《煤矿安全规程》有多少条?《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有多少条?
《煤矿安全规程》(2009)有751条,《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2009)有124条。12我国矿井地下开采矿山和露天开采矿山各占多大比例?地下占90%,露天占10%。13全国近年来死于各类伤害、事故及职业病的人数大约为多少人?约1100万人。14我国近三年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大约各是多少人?
2010年2400人,2009年2600人,2008年3200人。
15我国百万吨煤的死亡人数大约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多少倍?30倍
16重庆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人才培养的模式是什么?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采矿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在采矿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研究的高技术人才。
培养模式: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实习为辅。
17本课程内容可针对那些行业?采矿行业、采矿安全监督行业。
二、简述题
1简述我国煤矿伤亡事故高的主观和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进下工作人员文化程度低,管理者只图利益,不把安全放在首位。
客观原因:井下采矿程序复杂,环节众多,采、掘、支、通风、排水、照明、供电、通讯、提升以及各种自然因素均有可能产生煤矿伤亡事故。
2简述开设《矿井灾害防治技术》课程的重要性。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灾害事故发生多,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危及工人生命安全,对于从事采矿工程的设计人员来说只有保证了安全才会有生产利益,而《矿井灾害防治技术》正是出于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而开始的课程。
第四篇:矿井灾害防治复习题
矿井灾害防治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煤矿五大灾害:。
2.煤矿重大事故的特点:。
3.煤矿事故的致因因素:人、机、料、环、法。
4.煤矿事故救援的总指挥是。
5.瓦斯爆炸有三个必备因素:一定温度的引火源(650~750°C)。
二、选择题
1.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和事故预防处理计划的作用:
A、提高事故防治水平;B、减少原发性灾害的损失;C、减少或避免继发性灾害的损失。
2.矿井火灾原因分为:。
A、内因,B、外因,C、客观,D、主观。
3.煤矿从业人员必须熟悉本矿井的:。
A、事故预兆;B、救护设施;C、避灾路线;D、救护方法。
4.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和事故预防处理计划的三大作用:A、提高事故防治水平;B、减少原发性灾害的损失;C、减少或避免继发性灾害的损失;D、消灭事故。
5.事故发生后,员工必须:A、立即撤出灾区人员;B、停止灾区供电(掘进巷道发火或爆炸不能停局部通风机);C、组织自救和互救;D、迅速报告矿调度室。
三、判断题
1.煤矿事故救援的第一责任人是矿总工程师。(×)
2.低瓦斯矿井不会发生瓦斯事故。(×)
3.煤尘的爆炸性会导致矿井灾害事故的扩大。(√)
4.煤矿企业必须制定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应急救援预案。(√)
5.煤矿井下员工必须熟悉本矿井灾害及其避灾路线。(√)
四、简答题
1.火灾预兆
(1)内因火灾预兆:采掘工作面及回风侧有煤油、焦油味,温度增高、取样化验分析CO、CO2含量明显上升。
(2)外因火灾预兆:焦糊臭味,青烟刺眼。
(3)人体直接感觉:①巷道中空气温度增加,巷道中出现雾气或巷道煤壁出汗。②能闻到煤油味、汽油味或松节油味。③人体有头痛、闷热、精神疲乏等。
2.事故:事故是人们进行有目的的活动中发生的违背人们意愿的意外事件,它迫使人们有目的的活动暂时或永久的停止。
第五篇:西部矿井开采与灾害防治实验室
“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简介
“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教育部2003年11月批准并依托于我校建设的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2007年12月1日,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验收,正式运行。
该实验室以我校采矿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岩土工程、地质工程4个博士点学科为支撑,以“陕西省岩层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煤炭工业采矿工程重点实验室”、“国家矿山救援技术西安研究中心”、“西安市复合胶体防灭火材料设备及工程中心”等研究基地为基础建设,是我国西部地区最重要的矿产资源安全与合理开发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实验室主任伍永平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宋振骐院士都是长期从事矿山安全开采方面的知名专家,实验室现有实验与研究人员58人,其中,高级职称42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9人,博士学位获得者29人。实验室现有房屋建筑面积3800m2,仪器设备700余台(件),其中5万元以上仪器设备70余台(件),总价值 3500余万元。实验室在建设期间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29项,总经费3161.5万元;出版著作6部,编写教材11部,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216篇;获国家专利6项,奖励21项。
一、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
1.矿井开采围岩控制基础
2.矿区采动损害与环境灾变
3.矿井火及瓦斯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
4.安全工程理论及数字化技术
二、实验室主要研究平台
1.以岩石力学性质伺服实验系统(MTS)为中心的岩石力学行为基础实验平台
2.以三维可加载相似模拟系统为中心的物理模拟实验平台
3.以大型煤自然发火实验台为中心的煤自燃灾害力学实验平台
4.新型防灭火和瓦斯爆炸控制技术与材料性能测定实验平台
5.矿区地表移动与开采沉陷(环境灾变)预测动态模拟实验平台
6.数字化仿真信息及其可视化平台
7.矿井安全生产模拟实验巷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