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程分包风险分析和对策
工程分包风险分析和对策
2010年5月
工程分包风险分析和对策
随着新一轮管道建设高潮的到来,管道施工单位承担的施工任务逐年增加,现有施工资源难以满足不断增加的施工任务。因此,适当的进行工程分包是企业的必然选择,也是补充公司施工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分包单位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是互利共赢平等的合同关系。管理好分包单位是我们较好完成任务的有力保证。随着分包项目的不断增加,分包队伍越来越多,工程分包风险越来越大。因此,必须进行风险分析和研究,采取适当对策,确保企业和谐稳定发展。
一、当前管道工程分包面临的风险分类
(一)分包单位主体资格不合法的风险
在工程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总承包单位忽视分包单位主体资格进行详细审查,有意或无意将部分工程分包给资质不符合规定的单位,为分包合同的履行埋下了巨大的潜在风险,面临的风险主要有:
1、民事责任
因分包合同无效,如果发生分包工程质量、安全问题或造成总承包合同工期延误等问题,总承包单位要当向业主承担全部违约及赔偿责任,而很难从分包单位获得赔偿。总承包单位面临业
第 1 页
共 7 页
主单方面解除合同,并追究违约、赔偿责任。总承包单位收取的分包工程管理费属非法所得将被人民法院依法收缴。
2、用工责任
由于分包单位主体资格不合法,分包单位不具有用工资格,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规定,建筑、安装施工企业等用人单位将工程(或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若招用的劳动者发生伤亡事故或分包人未支付劳动报酬,总承包单位应承担用工主体责任。
3、行政处罚
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62条规定:承包单位将承包的工程转包或违法分包的,责令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并处工程合同价款0.5%以上1%以下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
(二)分包合同内容、形式不合法的风险
《建筑法》第29条及《合同法》第270条均规定:“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承包人完成”。业主将一项工程交于总承包单位施工,是基于对总承包单位的综合履行能力和水平审查后的信任。因此,不仅总承包单位拟分包项目必须事先征得业主同意,主体结构必须由自己施工。尽管在不少工程项目中,业主招标文件及总承包合同汇总均明确规定不许主体分包,但部分总承包单
第 2 页
共 7 页
位仍将主体工程分包出去。由于分包管理失控,给施工质量、安全带来隐患,分包合同内容、形式不合法势必会给总承包单位带来不可预料的法律风险。
(三)分包单位转包或再次转包的风险
转包或再分包都是法律所禁止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不时存在分包单位将承揽的工程转包或再次分包的现象,目的是赚取差价或收取管理费,由于再分包和转包一般是私下操作,总承包单位一般不知情,这样会给总承包单位带来巨大的潜在法律风险。
(四)挂靠风险
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些不具备资质的个人或资质不足的单位会利用其人脉或特殊隶属关系,利用其他单位的资质投标或承揽工程,由其自行组织施工,但受其自身技术实力或管理水平的限制,无法满足业主的工程建设要求,由于挂靠单位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况时有发生,风险很大,无论对被挂靠单位来说,还是对总承包单位来说风险同样存在。
(五)分包合同订立不规范,缺少必备条款的风险
依法订立合同是规范和约束合同双方责、权、利的法律依据,分包合同的签订效果,不仅关系到分包合同的履行,也影响总承包合同的履行,还涉及发生纠纷后的如何处理的法律依据的重大问题,第 3 页
共 7 页
(六)先进场施工后签订合同的风险
由于双方没有签订合同,合同价款、权利、义务等关键条款没有明确,但双方形成了事实合同,先施工后签订合同,会给总承包单位带来很大法律风险,如果与分包商在合同价款等方面大不成一致将给总承包单位带来很大的法律风险。
(七)工程款拨付不及时带来的风险
工程款是工程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如果分包单位由于种种原因,无力垫付,势必影响工程的进展,同时会影响总承包单位的后续工程进度和综合进度,如分包单位由于资金链断裂被迫停工或退出施工,这样会给总承包单位带来诸多法律风险。
(八)以包代管的风险
如果总承包单位将工程分包后,对分包商的管理忽视分包管理,由于分包单位自身实力、管理水平等原因造成工程现场管理混乱,容易引发安全、质量事故。总承包单位必须为分包单位造成的一切后果负责,向业主承担违约责任、赔偿的连带责任,还要受到行政处罚。势必影响总承包单位的市场信誉、形象等无形资产。
第 4 页
共 7 页
二、工程分包风险防范和对策
(一)实行分包商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合格分包商名录
首先建立市场准入管理制度,从制度上建立对分包商的选择评价机制,对有意愿合作而且信誉良好的企业颁发市场准入证,每年进行年审,对不经考核不合格的分包商在年审时不再给予审批,自然退出,对合格分包商进行汇总,建立合格分包商名录,在各项目分包选择、分包招标中优先考虑或优先邀请参与招标,以保持分包队伍的长期稳定。
(二)实行工程分包招标
分包招标是工程分包市场的必然选择,由于分包队伍多,而且资质、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必须推行分包招标。在分包商的选择中,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企业《工程项目分包招标管理办法》的规定,采取公开或邀请招标方式选择,通过招标确定施工队伍、中标价格并签订合同,避免了以后的很多麻烦,有利于规避法律风险。
(三)加强对分包商的日常管理
对参与施工的分包队伍,除了应加强对分包商的日常管理之外,更要加强对分包商的监督、检查工作,监督其农民工工资发放,要求其完善用工手续。督促分包商及时结算材料费、租赁费
第 5 页
共 7 页
等,严禁对分包商提供任何担保。另外要及时支付工程款,坚持按制度办事,按规定程序拨付工程款,不得超付,尽量做到不拖欠分包工程款。
同时项目部要加强对分包商施工人员的培训、技术交底工作、现场经验交流、关键施工技术研讨等方式,有计划的对分包商人员进行施工技术和质量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素质,打造利益共同体。
(四)加强分包合同管理,防范法律风险
1、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双方要开工前及时签订一份严密并符合法律规定的分包合同。合同内容不留死角,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未经招标或议标,引进的分包队伍只管抢进度,形成了事实合同或将某些敏感的经济条款放到工程干完再谈,先干后签容易导致合同谈判处于被动状态,达不到预期的分包目的,容易导致双方扯皮和发上经济纠纷。
2、分包工程结算与付款程序要规范。分包合同管理有很多问题在预付款和进度款上,项目分包工程出现的超支现象就是其突出问题,应特别关注分包工程进度款及工程量实际完成情况与实际支付相匹配,了解民工工资发放情况,进度款支付要给结算留有余地,否则就会给分包结算带来很大风险。
3、加强合同管理台帐的建立和完善。在分包工程中除了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外,另一重要工作就是加强分包合同台帐
第 6 页
共 7 页
管理,反映项目与分包商之间的合同额、分包工程的形象进度、工程变更索赔、工程结算支付、材料领用、质量保证金及其他各项费用,要全面动、及时、动态地反映分包工程的合同管理状况,为分包工程管理的决策提供依据,加强监管。
4、合同应包括有效杜绝工程转包及层层分包的条款。分包工程入管理不到位,很容易出现转包和层层分包现象。为杜绝类似现象发生,在合同中应注明“如出现转包或再分包现象,视为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如分包商施工资源和能力不能满足工期和质量要求,总承包单位有权单方面解除合同,将工程交给有实力的其他分包人。
(五)建立分包商信誉评价体系,实施分包商绩效考核
分包商工程完工后,由所在项目部对其进行考核评价,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禁用四个等级。被评为优秀的分包商在其他项目或今后招标优先使用;被评为不合格的分包商限制使用;被评为禁止使用的分包商整个企业范围内的各项目部都不许使用。
施工企业的项目分包管合理随着施工管理模式的逐步变化而变化,是一个长期探讨和研究的课题,在这方面合作双方更应加强交流,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有些法律制度已经不能够适应施工管理模式的变化,也应纳入研究范围。在利用好社会资源的同时与分包商实现“共赢”,是合作双方不断追求的目标。
第 7 页
共 7 页
第二篇:建设工程劳务分包合同资质法律风险分析
建设工程劳务分包合同资质法律风险分析
根据《建筑法》、《建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建筑业劳务分包企业资质标准》等关于建筑施工企业从业资格的规定,从事建筑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禁止建筑施工企业超越本企业的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承揽工程。禁止施工企业向无资质或不具备相应资质的企业分包工程。
一、劳务分包
根据《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获得劳务分包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接施工总承包企业或者专业承包企业分包的劳务作业。
劳务分包是指总承包企业或专业承包企业将自己所承接工程的劳务作业依法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劳务分包企业进行施工作业。具体的讲是指建筑行业内,甲施工单位承揽工程并购买材料,再请乙劳务施工单位负责承办招募工人施工,即为劳务分包。
二、建设部《建筑业劳务分包企业资质标准》对建设工程劳务分包企业的资质要求规定:
(一)属劳务作业范围(十三种类别):
1、木工作业;
2、砌筑作业;
3、抹灰作业;
4、石制作业;
5、油漆作业;
6、钢筋作业 ;
7、混凝土作业;
8、脚手架搭设;
9、模板作业;
10、焊接作业;
11、水暖电安装作业;
12、钣金工程作业;
13、架线工程作业。
(二)作业分包范围:单项业务合同额不超过企业注册资本金的5倍。
三、相关法律规定:
(一)《建筑法》第二十六条 承包建筑工程的单位应当持有依法取得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内承揽工程。
禁止建筑施工企业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或者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
第二十九条 禁止总承包单位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
(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78条和《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分包管理办法》第14条规定:违法分包是指总承包单位将建设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的。
四、建设工程劳务分包合同因资质问题而产生的法律后果
(一)合同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的规定,认定无效:
(一)承包人未取得建筑施工企业资质或者超越资质等级的。
(二)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二条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但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承包人请求参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价款的,应予支持。
但由于该规定从字面上看是在承包人(在分包关系中是指分包人)提出请求的前提下,方可参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因此在实践中,分包人通常不会依据合同的单价提起诉请,而要按照工程当时当
地的定额计算工程造价,该价格往往高于合同中约定的工程造价。很多合同无效的情况下,分包人的这种请求均得到了支持,从而给施工企业造成额外的损失。
2.《合同法》第五十八条:“合同无效或者被撤消后,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在总承包单位和劳务分包单位签定劳务分包合同时,对资质问题或超资质范围问题都是明知的,那么根据总承包单位和劳务分包单位要承担损失。承担损失的多少法院要根据双方的过错程度、主客观原因判定。
(三)发包单位的行政责任
1.《建筑法》第六十五条:发包单位将工程发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承包单位的,或者违反本法规定将建筑工程肢解发包的,责令改正,处以罚款。
第六十七条:承包单位将承包的工程转包的,或者违反本法规定进行分包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
2.《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第三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责令改正,处以罚款;视情节严重的,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
(一)将承包的工程转包或者违法分包的。
五、法律建议:
必须严格审查分包单位的资质。主要是审核资质证书、营业执照的真实性、有效性、是否与承接的任务等级要求相符。分包人提供的有关证书复印件应与原件核对并加盖对方套红印章留存。
第三篇:风险分析及对策
风险分析及对策
项目风险通常包括以下方面:政策风险、市场风险、环境风险、技术风险、客户风险、资金风险、配套风险、协作风险.本项目主要潜在风险包括:政策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
一、政策风险
经济政策风险是指在建设期货经营期内,由于所处的经济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变化,致使实际的经济效益与预期的经济效益相背离.对经济环境和经济条件,应以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考察。宏观经济环境与经济条件的变化,是指国家经济制度的变革、经济法规和经济政策的修改、产业政策的调整及经济发展速度的波动.从本公司创立来看,公司面临一般企业共有的政策风险,包括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财政货币政策,税收政策,可能对项目今后的运作产生影响.应对策略:
(1)公司将在国家各项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指导下,汇聚各方信息,提炼最佳方案,统一指挥调度,合理确定公司发展目标和战略;
(2)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管理水平,降低营运成本,努力提高经营效率,形成公司的独特优势,增强抵御政策风险的能力。
二、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某种全局性的因素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可能变动,这些因素来自公司外部,是公司无法控制盒回避的。随着潜在进入者与行内现有竞争对手两种竞争力量的逐步加剧,我国物流行业具有营运主体多、小、散、乱,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且处于无序状态的特点。因此物流企业为了生存及竞争的需要,会采取“价格战”策略打击竞争对手,因而引起公司产品价格波动,进而影响公司收益。
应对策略:
现代市场经济已步入以顾客为核心的3G时代(顾客、竞争、变化),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和飞速变化,公司需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实现以服务为中心的转型,包括发展电子商务,实现网络化营销;拓展销售渠道,推进集团化管理;发展加工中心,强化生产/质量管理等等。
(1)规范内部管理,固化运作流程,实现对经营流程各环节的优化和控制,提高企业管控水平,降低经营风险.(2)搭建统一的业务应用平台,实现采购、销售、仓储、配送、技术开发、质量、计量集成管理和数据共享,帮助企业科学制定销售、采购、加工和配送计划,提高整个供应链系统的能观性和能控性……
(3)财务数据从业务数据自动形成,财务业务一体化,提高财务核算、财务分析和资金周转效率.(4)建立科学、实时、准确的成本核算系统和统计分析系统,满足经营分析、绩效考核和管理决策需要.(5)实现全过程的客户关系管理,密切顾客联系,科学进行顾客需求和行为分析,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6)实现与供应商流程、数据集成,密切供应商联系,及时掌握资金和订货动态。
(7)实现业务与工作流整合,流程推动业务,提高办事效率。
(8)发展电子商务,实现网上订单、销售、竞价、状态查询、资金结算。
(9)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提升组织能力,确保战略实施。
(10)全面收集、整理、分析和展现数据,支持管理决策。
三、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不同的资本结构而对企业投资者的收益产生的不确定影响。财务风险来源于企业资金利润率和接入资金利息率差额上的不确定因素以及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例的大小.借入资金比例越大,风险程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应对策略:
(1)实行严格的资金借贷和运用审批制度,根据公司发展情况和资金市场成本变化,调整资本结构;
(2)使投资项目尽快产生效益,提高资产盈利能力,降低投资风险;
(3)加强对业务收入、业务支出、日常现金等的管理,在保持较高的流动性的基础上,减少资金占用,为公司扩大投资提供现金流;
(4)加大资本运营的力度,构筑和拓宽畅通的融资渠道,为企业的资金供应建立稳固的渠道,为公司的发展不断输入资金,同时完善公司自身的“造血”机制;
(5)加强对资金运行情况的监控,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施财务预决算制度;
(6)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内部管理,严格规章制度,把可能发生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7)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风险,包括各种自然灾害、火灾、战争、政策变化、人为事故等。为避免企业在发生意外及其它各种不可抗拒因素给企业造成损失,将在财务预算中拨出专款,购买各种保险以规避可能遇到的风险。
四、管理风险
公司项目的实施有一定的周期,涉及的环节也较多,在这期间如果出现一些人力不可抗拒的意外事件或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以及宏观经济形势发生较大的变化,公司组织结构、管理方法可能不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将会大大影响项目的进展或收益。
订单接收成功后,相应在项目管理、资金运筹等诸多方面对合作公司均提出了高的要求。公司内部管理中存在诸如成本控制、人员变动、资金运营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将为公司的运营带来风险.如何减少管理风险是本项目运行过程中必须予以关注的。
应对策略:
(1)订单接收成功后,吸收具有丰富投资管理、运营管理方面经验的专业人才进入公司管理层;
(2)规范公司治理,制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保障股东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3)加强对管理人员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内部培训、外部培训,提高其整体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
(4)推行目标成本全面管理,加强成本控制;
(5)倡导组织创新、思想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五、技术风险
大多数成长型企业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自身问题和技术问题,其中技术问题又是根本性的问题。而人才优势技术的关键,如果企业缺少人才就会使公司生产能力和整理竞争力降低,造成施工单位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缺少经验等。最终导致公司产品生命周期短,性能不稳定,不能使顾客满意。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应保持人员的稳定性,还需要不断招聘专业人员,维护并开发新技术.应对策略:
(1)拓宽对人才的招聘渠道,主要以网络招聘、招聘会、内部推荐、报纸刊物为主。
(2)提高员工职业技能水平和管理水平。
(3)向广大客户征求意见,对产品不断进行改进,增强竞争力。
(4)引进专业技术人员,组建团队,保持农业技术团队的稳定性.并以分配股权的方式,共同发展。
第四篇:建设工程招投标中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现象分析及对策
建设工程招投标中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现象分析及对策
时间:2011-08-19 15:50:12 来源: 作者:
近年来,随着《招标投标法》的深入贯彻落实,招标人和中标人的行为得到了很大的规范,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保证工程质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出借资质投标和中标工程的转包与违法分包行为却屡禁不止,社会影响极坏。对此,我们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其表现形式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一、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现象分析
(一)挂靠。挂靠实际上就是借用或买卖资质。既包括没有资质的个人、单位向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借用资质,又包括低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向高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借用资质以求与建设项目要求相适应,这种行为在法律上被称为“挂靠”。“挂靠”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挂靠人没有从事建筑活动的主体资格,或者虽有从事建筑活动的资格,但不具备与建设项目的要求相适应的资质等级;
2、被挂靠的施工企业具有与建设项目的要求相适应的资质等级证书,但往往缺乏承揽该工程项目的手段和能力;
3、挂靠人向被挂靠的施工企业交纳一定数额的“管理费”,被挂靠的施工企业收取“管理费”后以自己名义对外订立合同以及办理有关手续,但不对实际施工活动实施管理,或者所谓“管理”也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并不承担技术、质量等实质责任。
4、投标人借用或买卖资质进行投标,是为了在招投标过程中进行更好的围标,或为了增大围标成功的概率。
(二)转包。转包是指承包人将所承包工程完全转手给他人承包的行为。转包有以下两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承包人将全部建设工程全部转包给一个人;第二种是承包人将全部建设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多人。这两种行为只有形式的不同,并无实质的区别。因此,只要承包人承接工程后存在对所接工程不派出项目管理班子、不进行质量安全进度管理、不依照合同约定承包义务的行为,无论其直接将工程全部转包他人,还是以分包名义将工程肢解后分别转包他人,也无论是否经发包人同意或认可,这种行为都将被认定为转包行为。
(三)违法分包。“违法分包”主要指以下行为:
1、总承包单位将建设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
2、建设工程总承包合同中未有约定,又未经建设单位认可,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部分工程交由其他单位完成;
3、施工总承包单位将建设工程的主体结构的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
4、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行分包。
二、存在的成因
当前,在招投标活动中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现象比较突出,严重影响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而且往往涉及商业贿赂,助长腐败现象的蔓延,危害性很大。尽管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究其成因,不外乎如下几个方面:
(一)利益驱使,行业竞争激烈。现阶段我国建筑市场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形势,进入建筑市场门槛低,行业利润率较高。如我县目前备案企业共有90家,其中本地企业12家,70%为三级企业,而去年的工程招标额为10多亿元,平均每家企业近千万元。这吸引社会上一些无资质人员、低资质企业蠢蠢欲动。他们因为自身实力不强,无法单凭自己实力参与竞争,往往外借资质或结成联盟进行投标。甚至,个别企业以出借资质为主要收入来源,成了专门投标的“皮包公司”。围标串标现象之所以严重,挂靠是一个重要原因。只要能参与投标就有利可图,使得招投标市场上产生了一批靠借取资质或多方挂靠,专门从事投标而不求中标只求陪标谋利为目的的投标专业户。“如其真招标招来一个假中标人,不如假招标招一个信誉好有实力的真中标人”现象值得深思。
(二)市场监管机制不健全。一是监管合力尚未真正形成。对于工程建设招投标市场的行政监督,许多职能部门都负有相关职责,但各相关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协调机制还没有建立形成,信息闭塞、各自为政,无法及时解决、应对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二是标后监管不力。存在重程序轻管理现象,只注重招投标工作过程监督,对中标后的工作疏于管理,尤其对施工合同的履行管理缺位,存在虎头蛇尾的现象。投标人之所以敢进行围标、串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标后,招标人、监理单位和主管部门对现场的管理力度不够,对中标人投标时的承诺和合同约定缺乏跟踪监督,对中标后擅自更换项目部主要人员、转包和违法分包的行为查处不力。
(三)市场主体操作不规范。作为建筑市场的主要参与方,总承包商的信用缺失是导致违法挂靠分包、转包等现象的主要原因。总承包商没有履行合同所规定的各项义务,没有兑现合同中对业主的承诺,将履行合同的义务转移给第三方(可能是低资质或无资质的承包商),自己并不管理项目,而只是通过收取管理费或者转包压价获得经济利益。与总承包企业信用缺失相比,业主单位的信用缺失对建筑市场的影响更大更广。业主出于“关系”或者某种利益的考虑,可能会规避公开招标或虚假招标,而将工程指定发包给无资质或低资质企业或指使中标单位将工程转包或部分分包给无资质或低资质企业,并且直接向内定分包方支付工程款,默许分包方不服从总承包商的管理协调,从而使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成为既定事实。
(四)执法不严、惩处不力。由于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等行为存在隐蔽性,给执法监督带来一定难度,即使查实了有关违法违规行为,一些主管部门在处罚时,因考虑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特别是涉及地方骨干企业时,往往对违规违纪行为查处力度不够,震慑作用不强。因此,在目前有关部门对招投标市场违规违法行为执法不严、惩处不力的环境下,一些市场主体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考虑到违规违法行为所付出的成本远远小于所获得的收益,就以中标为目的不择手段地进行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等行为。在项目建设中,又依仗项目要赶工程,留下“半拉子工程”,迫使项目业主和管理部门进退两难,作出妥协和让步,致使施工合同无法兑现,既成事实。“招的是一外地大企业,建的却是本地人”。企业的投标工程与其信用状况没有挂钩,这是导致招投标行业缺乏诚信最直接原因,失信的企业受不到惩罚,诚信企业得不到奖励。
三、蕲春在治理投标工作中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的一些做法
面对现实情况,蕲春县已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从完善制度、创新办法、转变思想三方面着手,疏堵结合整顿和规范招投标市场秩序,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一)加强建章立制工作,完善管理制度。一是以县政府办名义印发《蕲春县招标投标管理补充规定》,出台了《整顿规范招投标市场十七条措施》、《关于进一步规范招投标工作的若干规定》、《关于建立投标保证金制度的通知》,以及《蕲春县招投标市场诚信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蕲春县工程施工招标投标资格后审暂行办法的通知》、《关于对工程建设项目中标后监督检查的通知》,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二是创办了《蕲春招投标简报》宣传介绍我县招投标动态,印制1200册《招投标及公共资源交易知识问答》发送给各级党政机关、招标人、投标人,使招投标的各方主体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怎么干,了解违法应负的责任,提高他们认真履行职责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三是通过参加蕲春县人民广播电台 “政风行风热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回答群众咨询,受理群众投诉,解决实际问题。四是健全招投标投诉举报制度,对招投标利益关系人的投诉事项,进行认真调查核实,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
(二)严格招标过程的管理。一是实行备案登记制,严把入口关。进蕲施工企业必须按规定办理登记、备案手续,备案时企业负责人必须当面作出不出借资质、不转包,不违法分包等12项承诺。凡有违规行为的,将按规定扣分并网上公示,记入黑名单,情节严重的清出蕲春招投标市场。二是实行人员身份识别制和其它证件查验制度。明确要求法人授权代理人为在本公司注册的项目经理,并提供向当地税务部门缴纳上社会保障金凭证,同时对参与投标的企业项目经理的真实身份进行身份证识别,对执业资格进行严格的网上审查,在部分大型项目中要求参与投标的法人代表必须亲自到达投标现场参与开标活动。三是采取往来资金转账制。规范投标保证金提交方式,投标保证金采取基本帐户往来转帐方式,必须从投标人注册地基本帐户汇至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投标保证金专用帐户,不得以分公司、办事处或其他机构的名义提交。招标完成后未中标单位的投标保证金退回原帐户,中标单位的工程款也直接转入其备案时所提供的基本账户,严格控制直接拨付现金,以此来进一步限制借用资质。四是变资格预审为“后”审,改变过去工程建设招投标“资格预审”的做法,原则上一律实行“资格后审”,不得提高资质等级要求,不得设置限制性条款,所有符合招标文件规定要求的企业均可参加投标,开放式的竞争最大限度地吸引潜在投标人参与竞争。这样既可以增强投标的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也加强因借出资质要法人到达投标现场,带来的责任和制约,限制他们借出资质。
(三)加强工程中标后的监督管理。对中标的工程,建立了一套长效的监督检查机制,会同纪律监察、行业主管部门重点对300万以上工程采取定期或不定期随机检查形式进行施工现场检查。一是加强施工合同管理。要求招标人和中标企业到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签订合同,蕲春县招投标监督管理局对施工承包合同予以严格审查备案,确保合同与招标结果一致,确保其施工管理班子与招标结果一致;二是严查施工人员到位。项目经理及“五大员”一律实行压证施工,一名项目经理原则上只能负责一个与其等级相适应的工程,不得同时兼管多项工程。在签订施工承包合同前,中标人必须将项目负责人及“五大员”的执业资格证书交县招投标管理办公室暂管,直至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返还。同时加强施工管理班子考核管理,建立中标单位项目经理考勤记录,规定中标单位项目部人员保证每月驻场时间不少于20个工作日,如三次检查均未达到要求,将停止该公司在蕲一至二年投标资格。严禁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更换主要管理人员,切实做到施工人员与中标人员一致,中标人员与备案人员一致。投标文件中的主要管理人员确需更换的,必须经招标人书面同意,并报我办和有关部门批准。三是严查转让或肢解转包中标项目。施工单位必须自行组织完成主体结构施工,不得违法分包。业主单位不得直接指定分包工程承包人。专业工程分包除在施工总承包合同中有约定外,必须经业主单位认可。四是加强对招投标项目资金的监管。工程进度款接受财政监督后直接转入投标人注册地基本帐户,严格控制直接拨付现金,严禁招标人直接向投标人注册地基本帐户以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拨付项目资金。
(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行业自律机制。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健全诚信奖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充分发挥信用管理信息系统的舆论监督和市场导向作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政府与企业之间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促进企业诚信经营,自觉抵制转包和违法分包,通过加强自身综合实力在建筑市场站稳脚跟,营造健康发展的氛围。今年上半年我县通过招标投标违法违规行为信息发布平台,发布了对10家施工企业1家代理公司不良行为记录进行了扣分信息,效果很好。
(五)强化监督手段。建立特邀监督员制度,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从事纪检监察、公检法司工作及新闻媒体人员等为特邀监督员,参与对重大招投标活动的现场监督及重大招标决策,对招投标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深得民心。
四、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制度,提倡合法分包。我国建设主管部门鼓励发展专业工程分包企业和劳务作业分包企业,提倡分包活动进入有形建筑市场公开交易,完善有形建筑市场的分包工程交易功能。建设工程的分包活动必须依法进行。然而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一些工程分包过程仍存在不规范的操作,如分包活动未经业主同意、分包单位不具备相应资质、总承包单位将建筑主体结构分包、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等。这些现象扰乱了正常的分包市场,严重威胁了建设项目的质量和安全。从制度上、机制上和关键环节上预防和减少转包和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的发生。针对一些明显滞后、已不符合当前实际的工程施工招投标规章制度予以修订完善,彻底改变投标文件中无分包规定,而施工过程中却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招投标管理办法上不歧视分包,强调专业化分包,严厉打击转包和层层分包;在招标文件中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鼓励施工单位提出合理的分包方案;在规章制度上提出相关的转包和违法分包的管理规定和有效的监管机制。
(二)理顺招投标监督管理体系,多部门齐抓共管。建设工程领域的转包和违法分包是导致劣质工程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伴随着腐败,危害他人的生命财产。建议由招标投标管理部门牵头,监察、财政、建设、交通、水利、审计等部门联合组成标后监督小组,小组临时成员由相关工程建设的主管部门组成,如道路建设需加上交通局。招标投标管理部门负责对中标企业投标承诺的跟踪管理,并参与合同造价的监管,牵头查处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监察部门负责对工程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工作的检查监督;建设部门对工程质量、造价进行监管;财政部门对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工程概、预(结)、决算进行审核及资金使用、拨付情况监督;相关工程建设的主管部门在职能范围内对主管的工程建设进行行政监督。
(三)发挥业主在防止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现象发生的重要作用。业主作为建设项目的所有者,是建设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同时由于建筑物的成本、工期、质量与其利益息息相关,因此业主也是激励规范建筑市场秩序,防止违法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的重要力量。然而在建筑市场上,一些业主单位的违规操作是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的源头。由于目前建筑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业主处于优势地位,因此对于业主的违规操作,承包商出于长远的经济利益考虑只能惟命是从,在一定程度上对业主的违规操作起到助推的作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制度来落实业主单位的责任,同时加大问责力度,严肃查处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业主单位是防范违法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对业主单位的监管,通过立法明确业主单位作为项目投资第一责任人的地位,使之在投资效益、工期、质量和安全等方面切实担起责任,从客观上减少业主单位对建筑企业经营活动的干预,从源头遏制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现象的出现。
第五篇:国际工程的风险分析
国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王守清
在国际工程项目中,风险管理的重点是成本、进度、质量、健康/安全/环境(HSE)和资源供应等风险。本文重点介绍成本超支和工期延误风险的管理,并结合案例进行简单分析。
成本超支和工期延误风险
对施工项目,承包商绝对不能低估所需
完成的工程量和所需投入的资源(人工、机械设备、材料等)数量,如果低估了工程量和资源数量,以及通货膨胀或变更(不管是否有业主或工程师的变更通知)的影响,成本超支就可能发生。管理成本超支风险主要存在于以下几方面:
人工、机械设备、材料的成本以及日常费用(包括维护与更换成本);相关法规规定的费用;贷款的利息支付;应上缴的地方和国家税收;变更及索赔;通货膨胀、工资上涨以及重要进口物资的汇率波动;处理建筑垃圾和受污染土地的费用;现金流(资金的减少、如周转不灵,就会影响分包商和供应商的工作状况);不必要的或过高的施工保函或担保;雇佣了不得力的分包商;不充分的现场调查等。
项目没有在合同规定的竣工日期前完成(考虑经协商同意或通知的工期延长)就是工期延误,该风险与施工合同条款密切相关,如果是由于承包商的失误造成工期延误,承包商就需要支付违约赔偿金或罚金。施工阶段特别是施工前期导致工期延误的主要原因有:
合同不公平,合同管理不规范、设计或图纸的错误、变更过多或图纸供应延误、施工现场用地获取延误、施工错误(特别是设计复杂的情况下)、分包商或供应商的过失、恶劣的天气、未预计到的现场地质情况或设施供应情况、施工方法或设备选择错误、争端、材料短缺、人员、机械设备或事故、规划许可或审批延误。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公司实施伊朗大坝项目的成功案例
我国某公司在承包伊朗某大坝项目时,风险管理比较到位,成功地完成了项目并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下面对该项目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简单分析:
合同管理:该公司深知合同的签订、管理的重要性,专门成立了合同管理部,负责合同的签订和管理。在合同签订前,该公司认真研究并吃透了合同,针对原合同中的不合理条款据理力争,获得了有利的修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则坚决按照合同办事,因此,项目进行得非常顺利,这也为后来的成功索赔提供了条件。融资方案:为了避免利率波动带来的风险,该公司委托国内的专业银行做保值处理,避免由于利率波动带来风险。因为是出口信贷工程承包项目,该公司要求业主出资部分和还款均以美元支付,这既为我国创造了外汇收入,又有效地避免了汇率风险。
工程保险: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一些不可预见的风险,该公司通过在保险公司投保工程一切险,有效避免了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不可预见风险,并且在投标报价中考虑了合同额的6%作为不可预见费。进度管理: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影响工程进度的主要是人、财、物三方面因素。对于物的管理,首先是选择最合理的配置,从而提高设备的效率;其次是对设备采用强制性的保养、维修,从而使得整个项目的设备完好率超过了90%,保证了工程进度。由于项目承包单位是成建制的单位,不存在内耗,因此对于人的管理难度相对小;同时项目部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对员工特别是当地员工都进行了严格的培训,这也大大保证了工程的进度。
设备投入:项目部为了保证项目的进度,向项目投入了近两亿元人民币的各类大型施工机械设备,其中包括挖掘机14台、推土机12台、45t自卸汽车35台、25t自卸汽车10台、装卸机7台、钻机5台和振动碾6台等。现场进驻各类技术干部、工长和熟练工人约200人,雇佣伊朗当地劳务550人。
成本管理:对于成本管理,项目部也是牢牢抓住人、财、物这三个方面。在人的管理方面,中方牢牢控制施工主线和关键项目,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施工力量,尽量减少中国人员。通过与当地分包商合作,减少中方投入约1200万—1500万美元。在资金管理方面,项目部每天清算一次收入支出,以便对成本以
及现金流进行有效掌控。在物的管理方面,如前所述,选择最合理的设备配置,加强有效保养、维修和培训,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从而降低了设备成本。项目部还特别重视物流工作,并聘用专门的物流人员,做到设备材料一到港就可以得到清关,并能很快应用在工程中,从而降低了设备材料仓储费用。
质量管理:该项目合同采用FIDIC的EPC范本合同,项目的质量管理和控制主要依照该合同,并严格按照合同框架下的施工程序操作和施工。项目部从一开始就建立了完整的质量管理体制,将施工质量与效益直接挂钩,奖罚分明,有效地保证了施工质量。
HSE管理:安全和文明施工代表着中国公司的形象,因此该项目部格外重视,并自始至终加强安全教育,定期清理施工现场。同时为了保证中方人员的安全,项目部还为中方人员购买了人身保险。沟通管理:为了加强对项目的统一领导和监管,协调好合作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该公司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由总公司、海外部、分包商和设计单位的领导组成,这也大大增强了该公司内部的沟通与交流。而对于当地雇员,则是先对其进行培训,使其能很快融入到项目中,同时也尊重对方,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以促进中伊双方人员之间的和谐。
人员管理:项目上中方人员主要为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及各作业队主要工长和特殊技工。项目经理部实行聘任制,按项目的施工需要随进随出,实行动态管理。进入项目的国内人员必须经项目主要领导签字认可,实行一人多岗,一专多能,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潜力,实行低基本工资加效益工资的分配制度。项目上,机械设备操作手、电工、焊工、修理工、杂工等普通工种则在当地聘用,由当地代理成批提供劳务,或项目部直接聘用管理。项目经理部对旗下的四个生产单位即施工队实行目标考核、独立核算,各队分配和各队产值、安全、质量、进度和效益挂钩,奖勤罚懒,拉开差距,鼓励职工多劳多得,总部及后勤人员的效益工资和工作目标及各队的完成情况挂钩。
分包商管理:该项目由该公司下属全资公司某工程局为主进行施工,该工程局从投标阶段开始,即随同并配合总公司的编标,考察现场,参与同业主的合同谈判和施工控制网布置,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等工作,对于项目了解比较深入。该工程局从事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技术和管理实力比较雄厚,完全有能力并认真负责地完成了受委托的主体工程施工任务。同时该公司还从系统内抽调土石坝施工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现场督导,并从总部派出从事海外工程多年的人员负责项目的商务工作。其合作设计院是国家甲级勘测设计研究单位,具有很强的设计技术能力和丰富的设计经验。分包商也是通过该项目领导小组进行协调管理。
案例二:某联合体承建非洲公路项目的失败案例
我国某工程联合体(某央企十某省公司)在承建非洲某公路项目时,由于风险管理不当,造成工程严重拖期,亏损严重,同时也影响了中国承包商的声誉。该项目业主是该非洲国政府工程和能源部,出资方为非洲开发银行和该国政府,项目监理是英国监理公司。
在项目实施的四年多时间里,中方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尽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由于种种原因,合同于2005年7月到期后,实物工程量只完成了35%。2005年8月,顷目业主和监理工程师不顾中方的反对,单方面启动了延期罚款,金额每天高达5000美元。为了防止国有资产的进一步流失,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利益,中方承包商在我国驻该国大使馆和经商处的指导和支持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2006年2月,业主致函我方承包商同意延长3年工期,不再进行工期罚款,条件是中方必须出具由当地银行开具的约1145万美元的无条件履约保函。由于保函金额过大,又无任何合同依据,且业主未对涉及工程实施的重大问题做出回复,为了保证公司资金安全,维护我方利益,中方不同意出具该保函,而用中国银行出具的400万美元的保函来代替。但是,由于政府对该项目的干预往往得不到项目业主的认可,2006年3月,业主在监理工程师和律师的怂恿下,不顾政府高层的调解,无视中方对继续实施本合同所做出的种种努力,以中方不能提供所要求的1145万美元履约保函的名义,致函终止了与中方公司的合同。针对这种情况,中方公司积极采取措施并委托律师,争取安全、妥善、有秩序地处理好善后事宜,力争把损失降至最低,但最终结果目前尚难预料。
该项目的风险主要有:
外部风险:项目所在地土地全部为私有,土地征用程序及纠纷问题极其复杂,地主阻工的事件经常发
生,当地工会组织活动活跃;当地天气条件恶劣,可施工日很少,一年只有三分之一的可施工日;该国政府对环保有特殊规定,任何取土采沙场和采石场的使用都必须事先进行相关环保评估并最终获得批准方可使用,而政府机构办事效率极低,这些都给项目的实施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承包商自身风险:在陌生的环境特别是当地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中方的施工、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等不能适应于该项目的实施。
在项目实施之前,尽管中方公司从投标到中标的过程还算顺利,但是其间蕴藏了很大的风险。业主委托一家对当地情况十分熟悉的英国监理公司起草该合同。该监理公司根据非常熟悉当地情况,将合同中几乎所有可能存在的对业主的风险全部转嫁给了承包商,包括雨季计算公式、料场情况、征地情况。中方公司在招投标前期做的工作不够充分,对招标文件的熟悉和研究不够深入,现场考察也未能做好,对项目风险的认识不足,低估了项目的难度和复杂性,对可能造成工期严重延误的风险并未做出有效的预测和预防,造成了投标失误,给项目的最终失败埋下了隐患。
随着项目的实施,该承包商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项目的进展,但由于前期的风险识别和分析不足以及一些客观原因,这一系列措施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特别是由于合同条款先天就对中方承包商极其不利,造成了中方索赔工作成效甚微。
另外,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由于中方内部管理不善,野蛮使用设备,没有建立质量管理、保证体系,现场人员素质不能满足项目的需要,现场的组织管理沿用国内模式,不适合该国的实际情况,对项目质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一切都造成项目进度仍然严重滞后,成本大大超支,工程质量也不如意。
该项目由某央企工程公司和省工程公司双方五五出资参与合作,项目组主要由该省公司人员组成。项目初期,设备、人员配置不到位,部分设备选型错误,中方人员低估了项目的复杂性和难度,当项目出现问题时又过于强调客观理由。现场人员素质不能满足项目的需要,现场的组织管理沿用国内模式。在一个以道路施工为主的工程项目中,道路工程师却严重不足甚至缺位,所造成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在项目实施的四年间,中方竟三次调换办事处总经理和现场项目经理。在项目的后期,由于项目举步维艰,加上业主启动了惩罚程序,这对原本亏损巨大的该项目雪上加霜,项目组织也未采取积极措施稳定军心。由于看不到希望,现场中外职工情绪不稳,人心涣散,许多职工纷纷要求回国,当地劳工纷纷辞职,这对项目也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由上可见,尽管该项目有许多不利的客观因素,但是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承包商的失误,而这些失误主要还是源于前期工作不够充分,特别是风险识别、分析管理过程不够科学。尽管在国际工程承包中价格因素极为重要而且由市场决定,但可以说,承包商风险管理(及随之的合同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