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面预算对成本管控间的八大关系
全面预算对成本管控间的八大关系
来源:sohu财经 作者: 日期:2010-05-26 编辑:admin3 现代制造业是我国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提出的一个新型产业概念,它是现代科学技术同传统制造业相结合的产物。同传统制造业相比,属于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受全球金融危机的波及,国内的现代制造业销售份额大幅缩水,在市场不景气的环境下企业成本管控成为现代制造业更加关注的话题。针对这个问题,全面预算管理专家尹栋梁认为,现代制造业的成本控制不能依靠采购价格低廉或者次等级的原料来削减成本,而是必须进行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对业务和财务的全面预算,加强企业的内控,进而减少企业成本。
同时,尹栋梁还指出,现代制造业的全面预算涵盖了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业务预算又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采购预算。通过具体的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达到生产成本、期间费用成本、产品质量成本的有效控制。全面预算在现代制造业的生产经营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它与现代企业的成本管控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全面预算是成本管控的基础
绝对的成本降低是通过建立控制环境实现的,而控制环境的建立主要依靠被全面预算具体化和量化的战略计划的实施。通过全面预算将企业的战略计划细分,具体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加强企业的内控,建立完善的控制体系,形成良好的控制环境。
另一方面,全面预算的“全员”特征,要求企业培养企业员工的全面预算意识,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企业预算。因为员工是企业战略计划的实施者、执行人,所以让员工积极参与预算有利于避免员工对预算的抵触情绪,使之能更好的发挥预算的控制作用。
二、全面预算是确定成本指标的依据
制造业成本控制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对生产阶段产品成本的控制。另一个含义则强调对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各环节以及各阶段的所有成本费用的控制。
由成本控制的含义可知,企业成本既包括产品生产阶段的成本,也包括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的全部成本、费用支出。企业要加强成本管理,既要突出重点,搞好产品生产成本控制,又要照顾全面,做好企业生产经营各个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因此,在现代制造业的成本管控管理中,企业要实施全面预算确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总成本,确立标准成本体系,做好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三者的统一。
但仅制定成本指标,并不能保证企业各种耗费都一定控制在预算之内。因此,要以成本标准为依据分解预算,要将成本预算层层分解,具体到各部门,实行责任制,严格控制部门耗费,确保成本不超标。
三、是划分部门职责的工具
现代制造业实施成本控制,一定要处理好企业与下属各生产单位在成本管理中的关系及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在企业的统一安排下,明确各生产单位的成本管理内容,把企业与各生产单位的成本控制结合起来。通过全面预算,将成本指标从厂部到车间,车间到班组,按生产系统把指标层层分解和落实,实行分级管理和控制。厂部、车间、班组各自负责本身的控制指标。
尹栋梁以东龙投资集团成本预算为例指出,通过实施博科资讯全面预算管理软件,东龙投资将成本分解成几十个项目,分别进行预算,过程透明可塑,便于发现生产管理方面的漏洞。另外,成本预算的很细致,通过系统就能给下面车间主任下达明确的指令,要求他们怎么减少成本、控制费用。
四、协调业务部门同财务部门之间的关系
全面预算包括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业务预算由销售预算、生产预算、采购预算组成;财务预算包括现金预算和费用预算。
通过全面预算的实施可以处理好财务部门和其他业务部门在成本管理中的关系,明确各部门成本管理的内容,在主管财务的厂长、经理或总会计领导下,以财务部门为主,把财务部门同其他部门的成本控制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贯穿整个企业上下,连接左右各方的成本控制系统。财务部门在负责全面成本管理的基础上,将成本指标按构成项目分解为各项具体指标,落实到企业各业务管理部门,由各业务部门分别按各自的职责范围,分工管理各项成本控制指标。
五、全面预算使产品生产成本控制具体化
现代制造业的产品生产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成本。
1、直接材料成本
直接材料是产品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一般占到70%左右,因此,是生产成本控制的重点。直接材料控制首先要区别产品生产用的材料种类,然后再确定它们在单位产品中的标准用量和标准价格。
2、直接人工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简单地说,就是生产成本中工人的工资。这部分成本的控制也分为“量”和“价”两个方面。用量是指人工工时,称为人工效率,价格是指小时工资率。在实际产量下,当直接人工实际工资与直接人工标准工资之间出现差异,我们就要从人工效率差异和小时工资差异两个方面来计算分析,寻找原因,制订对策。“量差”即人工效率差异,反映了工作效率的高低,也就是单位产品所负担的工资的高低。“价差”即小时工资率差异,在非计件制时,当工人的工资等级确定的条件下,“价差”反映了企业在用人调度方面的差异,一项工作如果小时工资率在10元/小时的工人就能胜任而安排一个小时工资率在11元/小时的工人去做,就会出现实际成本高于标准 成本的现象。因此,全面预算要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制定直接人工成本标准,做到控制直接人工成本。
3、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是按部门分别编制的,各部门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也是分别确定其数量标准和价格标准。数量标准通常采用单位产品的直接工时(或机器工时等其他用量标准)。价格标准是指制造费用的分摊率标准。制造费用分摊率标准=制造费用预算/生产量标准制造费用预算是指在尽可能的节约开支和合理支配下,各费用项目的最低支付金额。
明确了企业产品生产成本的组成以后,据此制定出准确的产品生产成本预算,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严格按照预算指标进行成本控制。
六、全面预算控制期间费用成本
企业对某一时期可能发生的这类费用,事先做出预算,日后按预算控制支出。预算编制后,控制的执行要依赖各项开支的审核批准。审核批准的依据是预算额,审核批准的权限划归各责任部门,负责审核批准的部门应随时注意预算限额,不能超过,如有超过预算的开支,必须事先报上级部门单独审核批准方可。
七、全面预算控制产品质量成本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预防和检验成本,二是损失性成本。前者与产品质量水平成正比,预防和检验成本增加,也就是相应加强了产品质量的控制,产品质量就会相应提高,这时损失性成本也就相应降低。而损失性成本则与产品质量水平成反比,产品质量下降,废次品及不合格品比率升高,损失性成本就必然增高,相反,若产品质量上升,损失性成本就会大大降低,因此,要想使一个企业的质量成本最低,就必须使两者之和达到最小。
现代制造业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对产品质量成本进行定额管理,对产品质量成本进行严格的分析、计算,找出预防和检验成本与损失性成本之间的平衡点,保证二者之间的和最小,是企业的质量成本最小。
八、检查和评估离不开全面预算
检查和评估就是为了保证成本管控的有效性而进行的日常和定期监督、检查。全面预算的核心内容就是实施责任预算管理,体现在成本控制即是“本着谁使用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通过预算的分解,划分各责任中心,体现权责统一。明确责任中心负责人的责任权限,将其对部门耗费的成本管控任务作为对其考核的标准,以成本指标的完成情况制定奖惩制度。显然,全面预算指标为这种检查和评估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离开来全面预算企业将很难有效的界定检查和评估中发现的管理责任。
总之,全面预算是现代制造业成本管控的基础,而成本控制措施的实施必须依靠全面预算来落实。从总体上来讲,全面预算和成本管控都是现代制造业进行管理的重要内容,但全面预算的地位要高于成本管控。因为,首先战略管理是现代制造业的首要问题,对于成本的管理必须是在战略管理的指导下进行,全面预算与公司的战略紧密相连。成本管控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其地位远不如全面预算。其次,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一般要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执行机构、预算考评机构等管理机构,它与企业组织体系结合的更紧密。
第二篇:成本管控
工厂成本管控小议
压榨工厂在中纺粮油商业模式中定位为生产制造中心,亦即成本中心。成本管控是工厂运管重中之重的任务。在成本管理方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①践行精益生产。采集生产成本要素数据,做好成本数据统计分析(精准的计量盘点尤为重要),探索工厂最佳运行模式,围绕践行最佳模式,整合各项经营要素,着力解除瓶颈因素,协调顺畅供应链,最大限度发觉工厂运营潜能。
②全面开源节流。开源,重在增产与增收,生产部门致力于提高单产与提升得率。销售部门致力于增加销量,提高售价。节流,重在节约与节支,各压榨工厂倡导全员树立节约能耗与节支费用的意识,并积极付诸日常作业行为之中。节支增收是生产企业实现良好绩效的最低成本途径。生产企业要持续开展以“三节”(节能降耗、节支增收、节约增产)为主题的挖潜增效活动。在开工不足情况下,通过“节流”压缩费用、减少支出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
③倡导持续改善。改善管理是生产企业改进生产力和降低作业成本的最有效方法。“改善”着眼在现场消除浪费与损失,而非通过加大投入来增加价值。改善无止境,许多流程里的小改善,逐渐累积起来,就会形成显著的质量改进,而成本效益和生产力也会跟着改进。应用这样的方式,遍及所有管理活动,尤其是在最高管理层,可以逐渐地达成精益管理体系。立志追求卓越的企业要发动全员自发自觉考虑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及其他资源来持续提高生产力。各生产企业积极组建各层级的改善小组,从环境维持、消除浪费及损失、推行标准化等方面致力于现场改善,不断优化成本管理。
④加强技术改造。通过必要的技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有效节能减排,推进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第三篇:成本管控管理
成本管控管理
我希望接受邮件的人员,通过再次阅读本邮件后,真正掌握我的想法,同时也不要再对成本管控置身事外了(邮件的确比较长,阅读完估计要半个小时)
虽然我不想将各位都成为全才,但我认为,我写出来的应该是比较容易看懂的,也就是各位一定有手段管控的,不希望听到,这个资料是其他部门提供的,如果我提交的数据错了,也是上游部门提交的数据存在问题,这样的言语来掩盖自己的错误
先讲讲成本管控这个命题
我的第一个观点是,成本是设计出来的的确,成本是料+工+费料,基于现在的制造水准下,相信具有一定的浪费,即工单超领,组织管控一定是控制超领率,减少这个浪费工,是完成工单所支付的直接人员的劳动报酬,当然工,具有政府保障工资的限制,也有招聘易得性成本,这些均影响直接人员的薪酬,现在的管理一定是双维度的,基于任务下的编制与基于任务下的标准时驱动的编制,我想讲的是,管理者应该可以规划经营期间的直接人员薪酬(小时薪酬),相乘目标生产完工的料号标准时,就是这个料号的直接人工计划成本(工),但实际现场的管理者可以管理到什么程度呢?这个就是这个现场管理者的管理艺术及管理绩效,当然现场管理者会反复给我们讲各种理由,如员工是计时的,生产线设备OEE的问题,现场人员异动率的问题(熟练程度)等等,将这些理由作为现场管理者与经营管理者谈条件,推卸责任等等,我认为:作为经营管理者,应该事先可以策划好,计划基于料号下的直接人工是多少?以这个作为标杆,更应该作为目标来管理,管理谁呢?管理现场管理者,让现场管理者的思维模式,从编制向薪酬转移,不要只思考我做出来了,要转换到支付规定的薪酬做出来,这个观念转变非常的重要,要素成本工时利用率费,的确费的部门很多,我也想知道,我们每一个部门长,对于本部门是什么属性的费知道否?财务对于费用管理是基于部门归集的,所以我们有制造费用部门,有管理费用部门(高新技术企业,将研发费用从管理费用中剥离出来,出现了研发费用部门),有销售费用部门,每一个部门长,一定要对自己部门是什么费用部门弄清楚财务对于费用类别,进行了科目细分,当然这个定义是财务部门事先定义好的,我们都是在执行
制费薪酬:这个是经营管理者设计出来的,如何设计呢?经营管理者基于预算及生产体制预算后,再基于经验,输出了制造费用部门的间接人员编制,有这个编制后,HR部门就可以完成制费薪酬的预算,我认为这个预算的置信度应该是高的,财务术语认为这个是可控的固定成本,这样的讲法就是这个成本是可控的,因为这个是经营管理者设计出来的,也是一旦编制确定后,人力资源部门要严格管控,在经营期间,经营管理者要增加编制,HR部门要问问这个下达指令的人员,是生产任务增加了吗?(生产实际超越经营预算了吗?),再做一个记录,这个指令增加编制的人员下达增加编制指令,要写清楚理由,不接受与生产任务实际与预算偏离外的其他理由,否则要到最高经营管理者中进行再次审批,我鼓励经营过程中减编非增编,因为增加编制一定影响制费薪酬的总量,我也看到其他企业管理制费薪酬,将这个当成“变动成本”来管理,即基于单位产值下制费薪酬的占比(百分比)管理法,当然这个是比较激进的管理手法,但话糙理不糙,从成本管理的理论讲是有理的制费折旧:这个也是经营管理者设计出来的,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这些资产一定是上一个经营周期内添加的,也可能需要在本经营周期内基于需求驱动添加,资产有一个属性,一旦采购了,就需要折旧很多年(按照会计准则制定的,如土地类50年,厂房类20年,设备类10年,模具类5年,软件类3年,等等)一旦采购,未来几年都需要支付这个折旧费用,所以为什么我们要对销售人员讲,以产定销,以产是基于产能来要求实现销售,我们在管理维度上为什么总是要统计我们的产能利用率是多少,都是一个道理,要素成本产能利用率
制费水电:这个是变动成本,也是产品成本中一个要素成本,我认为它具有一定的权重,实际上这个指标,至少在东莞、宁波、明光三友,生产的产品比较类同,生产模式也类同(基本都是机器生产为主),从管理的维度讲,应该是单位产品(入库)耗用的水电需要具有相近性,实际呢?偏差会比较大,这个一定是浪费,是管理的浪费,如果你是一个“有心”的管理者,你会发现,组织内“能耗”大户是谁!当然你认为你的“感觉,直接”的确不敏捷(如丁总的鼻子因为总是发炎,对于嗅觉不敏捷,小阮同志总是讲我缺乏味觉一样),但你一定不能缺乏对能耗这个感觉,你可以对这些设备加装电能表,你就会知道,那些设备(或那类设备)为能耗大户,按照28原理去管控一定会有成效,当然宋总近期讲话中也反复讲到,选择能耗小的设备,三友的空压机一定是能耗大户,我们应要监管,生产单位压缩空气下的耗能,如果设备比较老旧,是否要决策替换(提前完成使命),但我坚信,能耗,决定是策划(策划阶段),决定与采购(采购能耗低的设备),决定与维护(维护的好坏可以降低能耗)等等,对于已经在的设备,经营管理者应专注维护,即需要给这个责任管理者加一个“帽子”去管理,管理的办法是单位产值(数量)的能耗!制费生产辅料、低值易耗、维护费用:这个也是变动成本,我们一定有历史数据,我们可以基于历史数据来同比改进下管理,(每年给自己一个进步的小目标),这个是经营管理者要不断使用的指挥棒,要用好这个指挥棒
其他制费:其他制费,按照财务科目归集,发生率会比较少(小),办公费,职工培训费,第三方咨询费,业务招待费,员工福利,差旅费,劳保费,财产保险费等等
总结:
前面讲到料、工、制费,讲到:工时利用率,产能利用率,以产定销,定编定岗,非BOM定额管理,能源管理等等,思维模式的转变(钱的管理,钱的思维,钱的意识等)
第四篇:浅谈成本管控对公司发展的作用
题目:浅谈成本管控对公司发展的作用
【摘要】:简单来说,公司的利润=收入-成本。换言之,一个公司的的利润率提高的秘诀就在于成本的控制。成本控制是指通过运用以成本会计为主的各种方法,制定成本预算,并严格按照预算对实际的开支进行成本和费用控制的过程。同时通过实际成本和预定成本的比较,对经营活动的成本和效果进行全面衡量。现代企业管理需要更加关注成本管理,成本控制不仅是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市场经济中永恒的话题,本文就工业成本控制坐一些简要探讨。
【关键词】:成本控制,问题,加强措施
写作背景:成本控制作为现代工业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在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竞争发展上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竞争力的日益增加,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仅仅依赖于技术,资本,质量等方面的优势,更重要的一面是做好成本控制。加强公司成本费用内部控制,使企业成本得以降低,从而在市场竞争中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占据有利市场位置,实现营业收入的增加,同时提高企业的资金流动性,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成功的成本控制是企业提高整体竞争力是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
一、企业实行成本控制的意义
企业之所以利润少、亏本以致最终倒闭,是因为企业成本过高,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有些企业不节约成本,不采用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控制成本,对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不加以分析、监督和限制,对可控成本预测不足等等。当企业成本过高到企业无法承受的程度,企业无力弥补高成本所带来的损失而最终宣布破产。当企业的管理者注意到企业的成本控制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多么重要时,管理者们分分开始研究企业的成本控制的方法,将实际的成本严格控制在目标成本之内,降低生产成本,加强企业的生产成本管理,提高了利润。成本管理与控制是现代工业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企业应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始终不渝的控制好成本,才能保证在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立足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法宝。企业的经营成本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企业要良好健康的发展就应该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有效控制企业的生
产运营成本。
1.1成本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很明显的作用。
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是一个企业能够优先发展的重要方式,对成本的控制主要是对财务支出的控制。企业各部门如果对财务支出进行严格的控制就能够反映一个企业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
1.2成本管理是企业实施生产经营的重要保证
企业的生产成本管理在企业平常的经营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一个企业如果做好了日常的生产成本管理方面的工作,能够从很多方面保证企业有一个重组的资金环境,从而进一步对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有个比较好的保证。
二、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和不足
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企业要求对成本的管控更加的合理化,规范化。在直接材料成本控制中,对生产产品所需的材料消耗过度,浪费现状出现。对于产品所需的原材料没有合理的分配。同时在设备上部分设备的陈旧及老化,对于制作产品消耗材料超出了正常消耗范围,并且增加了产品的废品率。同时对于人工成本不能有效的分摊,直接人工成本不合理的规划也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阻力之一。企业非生产成本是企业成本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非生产成本各项费用支出过高,制度制定与监督力度不强,是非生产成本方面的弊端。其次不断累积的产品积压库存,也是产品成本的一大重要环节。
三、应对公司成本管理所存在的问题的合理化措施
3.1做好宣传,增强全体全体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实行全员成本管理。随着公司不断发展,广大职工也亲身感受到了企业发展的成果。但在发展的同时职工中也出现了成本意识淡化的现象。据目前阶段看,有部分领导及职工对自身的岗位及设计和规划与成本毫无所知甚至觉得毫无关系。因此,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必须在考虑到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不断向全体职工宣传有关企业成本管理的知识,使其提高对产品成本管理的认识,做到上至企业高层,下至全员职工人人关系成本,理解成本,重视成本以及争相参与成本管理,是每一位职工都能发挥自己的主管能动性。有人会问:“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我能做什么,又该怎么做?”答案很简单:从我做起,从自身的岗位做起。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要求,从我做起,从身边的点滴细节做起。首先从思想上树立意识,思维模式决定行为行为模式,这样才能成为一种主动,自觉地习惯。
3.2不断推行以及完善成本控制系统。
3.2.1由于企业的成本控制对象不同,可把目标成本按照全面,全过程的管理方式可
分解为设计成本,物资进货成本,制造成本,质量成本,环境成本等。企业要建立和完善成本控制,首先要依据企业管理需求,生产组织体系,明确成本控制对象,并按照不同的控制对象建立成本管理体系,实现多元化管理额目标;
3.2.2在直接材料上有一定的预测,降低库存量,制定成本,限定不必要的消耗。合理安排生产,加强操作熟练度,减少废品量的产出;
3.2.3人工成本上优化企业人员的配置,精简机构与人员,取消不合理理和重叠的机构,提高管理水平,运用有效的激励制度,并且完善工资薪金制度,加强直接人工成本的控制和管理,找到合适的用工比例,灵活运用制度,给企业提供更大的人工成本节约空间;
3.2.4制造费用的成本主要从设备上着手,合理的安排设备的使用时间,把未使用的固定资产投入到生产中,不要有闲置。同时做好利益需求规划,尽量不要占用设备生产线,以免增加设备的折旧及修理。有效增加设备利用的同时还要积极的对设备进行保养与维修,引进新型设备,改善产品质量,增加产品效益,从而降低成本;
3.2.5对于非生产成本的控制,应该使非生产成本的各项费用支出记录及核算方法实际准确,不能有虚假,而且要有正确健全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在实际工作中,职员要有正确的工作态度,对于不必要的费用要进行节省,并且企业的监督部门要进行正确的监督和审查。通过这些措施和方法,对非生产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并进行合理的降低。
丰田汽车公司是一家总部设在日本爱知县,丰田是和东京都文京区的汽车工业制造公司,2008年开始逐渐取代通用汽车公司,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汽车生产商。在成本控制方面,丰田公司颇有心得。丰田的准时生产模式,是很多企业争相模仿的生产管理方式。准时生产避免了材料的浪费,消除了库存,降低的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费用。丰田公司在生产方面还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制造费用,合理分配人工成本。这些都使得丰田公司的产品成本降低,再加上产品质量优先于竞争者,顾客竞相购买,利用不断提高,最终丰田业绩不断上升,逐渐成为汽车制造的强势企业。
四、强化成本预算约束
企业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成本预算是结合销售预算、生产预算及经营目标综合平衡后而形成的。为了使预算编制的先进合理,确保预算完成,需要建立各项成本费用的预算标准,并落实到相关部门及责任者。同时还能够根据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变化适时作出修订。为了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还可以建立弹性成本预算,并对费用预算实施定期的预算调整,确保成本预算发挥应有的作用。做到按月、按时、按质的来进行核算方式,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4.1建立预算组织,科学编制预算
企业要制定总体战略目标,做好现金收支工作,通过成本控制来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只有保证了预算制度的全面性,才能够保证预算工作顺利展开,进而使得企业的成本得到优先的控制。企业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管理,必须责任具体到个人没共同做好成本控制工作。
4.2强制预算执行,鼓励全员参与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企业的会计或者是财务的相关人员来负责成本的控制工作,企业的利益是与领导相关联的,而与生产者无关,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企业分工过于明显,生产者制负责生产,不会涉及财务管理工作,而管理者只要管好财务,不会去从事任何生产工作。针对这一问题的出现,企业必须打破“重编制、轻执行”这一思想的禁锢。企业通过实现全面预算管理,落实预算执行力来逐步实现财务预算指标,并且使每个人都负担起自身的分配责任,而且管理业绩与个人酬劳相联系。这种既有激励作用,又有较强约束力的制度,有利于发挥员工工作积极性,构建一种和谐高效的工作氛围,实现成本控制和全面预算工作的协调开展。
4.3在成本控制中进行弹性预算
目前,企业的运营成本以致相对比较高,因此寻找降低企业成本的方法是一项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展全面预算工作,必须基于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实施弹性预算,这样就可以对可变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保证成本控制工作的顺利展开。可见,在成本控制中进行弹性预算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成本控制手段,这不仅可以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化解不粗之间的矛盾,更好地解决生产中的问题,而且对促进预算控制目标实现起到非常积极有效的作用,这样以来,可以保证企业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4.4以制度为标准进行严格考核
企业要建立健全预算管理考评制度,不断提高该项制度的约束力,以更好的控制预算管理工作的展开。在年终时,还需要对各部门进行全面考核,衡量其预算执行情况。成本控制工作的顺利展开应在企业做好预算管理工作的基础之上展开的。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需要鼓励全员的共同参与,贯穿整个管理过程,并且分工负责到个人,逐渐形成一种和谐奋进的工作氛围,保证成本控制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5.5合理控制成本,加强预算监督
为了更好地掌握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实况,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企业需要建立高效的信息反馈机制来加强对预算的监督管理,通过流畅的反馈机制便于发现管理过程中的问
题,并得到及时解决,把成本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初次之外,企业为了实现对预算指标的监督还可以进行适当分析和合理分解,将责任和工作分配到各单位、各部门、限制是明确的个人,细化执行流程,以保证企业的全面预算工作的顺利展开。最后名企业在进行以预算管理控制企业成本工作中要是个以节约成本为出发点,合理分配项目经费,控制企业成本,这可以有效提高经费利用率,促进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实现并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五、成本管理的作用与价值
成本的控制是企业盈利的关键所在,企业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比较好的成就。对成本的管理应该要善始善终,一刻不能松懈。
5.1成本管理的作用
5.1.1 成本管理使得企业财务管理更加的完善。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两者是一体化的,企业如果要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就必须在财务管理方面得到有效的数据。如果要对成本管理进行有效的改变,就必须要对财务管理进行有效的改革,从而使得财务管理方式更加的完善,最后使企业财务制度也更加的完善。
5.1.2 成本管理促进企业的改革。因为企业对成本管理特别重视,而且从各个方面加强了对成本的有效管理从而慢慢的改变了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模式,采用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方法,运用成本渗透的方法,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很大程度的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5.1.3 成本管理成为了企业快速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企业的发展土要把”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作为主要的运作原则,而且这个原则已经被大部分企业所接受,所以怎么样去降低企业的生产运作成本成为了当前企业发展中普遍关注的话题,而目创造了比较先进的管理手段从而使得我国企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成本管理是我国企业实际发展的主要管理方式之一。
5.2 成本管理的价值
5.2.1 成本管理能够有效的加强对企业有关部门的控制。生产原料的采购环节是企业生产的首要环节.企业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进货.”货比三家不吃亏”这个道理是众所周知的.在采购的同时应该按照质量优良价格公道、先近后远的原则进朽采购.尽量节省材料的费用和运输的费用。在采购时应该选择信誉好、产品质量好的企业进行长期的合作,最好能够实行采购、检验、保管、仓储、财务等一体化的实行,把采购的成本分组落实到每个部门.部门然后继续落实到每个采购的人员身上,迸行每个月的绩效考核方式对员工进行合理的管理。
5.2.2 成本管理有利于加强好销售管理并对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企业应该根据市场的运作情况.要重新对营销策略进行有效的调整.提高对资金的运营和调控的能力。在产品的销售方面尽最采取现货现款,一定要对欠款的情况进行严格的管理。但是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应该要根据每个不同客户的资金情况采取不同的交易方式。利用绩效考核的方法,把销售款的回收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完成任务的效率和员工的薪资挂钩。
结束语
对财务的有效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核心内容,而成本管理又是财务管理中的核心,所以要对企业进行有效的干礼,就必须把成本管理做到位,建立合理科学的财务管理体制,加强对城北的控制,实行成本的有效使用政策,对采购、生产、销售的过程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充分对成本资金进行分析从而建立比较好的经济分析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从而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最后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的提高。
第五篇:建设项目成本管控体系
项目成本管控体系
建设项目成本管控分为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优化等三大典型阶段,其中成本核算阶段注重项目成本“核算”的能力,通过准确计量与计价实现项目的合理成本管控;成本控制阶段在确保项目核算准确的前提下注重项目成本“管控”能力,通过采用适当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手段,确保目标成本可控,使经营目标有效达成;成本优化阶段在注重项目成本管控能力的前提下注重项目成本优化,通过引用“价值工程”理念使产品效益最大化。
建设项目成本管控三大发展阶段
在当前形势下,建设项目有必要建立一套“以目标成本+责任成本+作业过程管理”为核心的现代企业成本管控体系,通过管控提升实现规范管理及合理控制成本。同时,随着绿建公司技术标准(标准设计、标准成本、标准合约、标准合同等)的不断完善,将成本管理进一步前移,实现产品成本与效益的最大化。
一、建设项目成本管控体系建设四步走
建设项目需要按照“调研—体系设计—试点运行—正式运行”四个步骤展开实施。首先,通过调研了解公司组织架构及现阶段成本管控存在的问题,并对症下药。提出解决方案,其次根据公司目前企业管控模式,成本管控发展规划目标等,明确各层级成本管理权责定位,并初步搭建公司成本管控体系模型,并通过组织研讨,分析及评判公司成本管控体系模型的科学性、合理性、适用性、形成最终成果体系文件。然后,根据公司组织架构、开发区域、项目规模及进度等选取试点项目,组织成果体系试运行,并根据试运行效果组织成果体系修订和优化。最后,当成果体系文件满足大规模推广的条件时,在考虑新老项目交替的前提下,组织宣贯及全面推广。
(一)项目调研
1、梳理清晰公司组织架构及特点
2、了解公司现有的成本管控体系的建设及执行情况
了解公司现有成本管控体系建设及执行情况,并与行业标杆房企进行对比分析,梳理出公司现成本管控体系建设及运行中存在的不足及疏漏,为后续成本管控体系完善及优化指明方向。
3、了解成本管控体系的信息化程度
(二)体系设计
房地产成本管理体系由四个部分构成,即目标、组织、关键流程和考核。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完整的管理体系。
首先,明确成本管理的目标是整个管理体系的指引。该目标不仅包含成本管理的总体目标,还包括在成本管理各个环节中需要达到的阶段性目标;不仅包含集团总体在成本管理方面的目标,而且包含指引各下属单位设立成本管理目标的内容。
其次,合理的成本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层次,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是保证目标实现的静态支撑。在该部分,明确集团在成本管理方面的管控方式,纵向划分清了集团和下属单位之间成本管理方面的职责,同时,横向明确了同一层级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及协同要求。
假设集团性房地产企业采用如下三级成本管控组织架构为:集团下属有区域公司,区域公司下属有项目公司。
集团公司:定位为指导、监督整个公司的成本管控工作,主要负责企业成本管理制度、标准的制定、下发、指导使用、解释及成本管理的监督。在整个成本管控流程中抓住“一头一尾”,即在项目立项阶段,负责目标成本的审批、下达;同时负责项目成本管理的考核、监督,建立成本定期检查、评估机制,并以此为抓手,确保整个集团成本管控的有效执行。如下表1:
各区域公司:对成本管控方面向集团负责外,另外需要指导、监督下属各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负责权限范围内成本管理事项目的审批、汇报等。
项目公司:是成本管理的实施主体,按照集团的成本管控要求具体实施工程设计阶段、招标阶段、施工阶段、结算阶段的成本管理工作,接受上级单位对成本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再次,清晰、合理的管控流程是保证目标实现的动态支撑。在该部分,明确了集团成本管控的主要流程,建立了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作业指引,且根据企业技术管理水平配套相关的技术规范等三部分内容。对于流程中的关键环节,提示相应的风险,运用完善、合理的管控方法,实现有效规避风险。
根据建设项目实施程序,成本管控体系可以划分为以下6个关键流程:立项阶段成本管理、工程设计阶段成本管理、招标阶段成本管理、施工阶段成本管理、结算阶段成本管理以及项目成本考核等。
根据表1成本管控的关键流程,建立了相关的流程架构如表2。
另外,从业务管理层面,明确表3成本管控主线。相关的管理制度,作业指引及技术规范例举如表4。最后,明确的成本考核方案保证了整个管理体系的顺利执行。
表3:
表4:
(三)试运行
试运行作为体系成果质量检验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需要重点关注试点项目选取及试点效果反馈机制的建立。1.选取合适的试点项目,以保证试点效果。(1)尽量选择新立项/开工的项目
新项目不存在新老制度交替使用的问题,选为试点项目,可完全,有效的执行体系文件,有助于整套体系文件的检验和优化。
(2)选择对新体系有较高认同感的管理团队。
新体系的建设和推广多少都会对原有体系有所革新,选择对新体系有较高认同感的管理团队可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沟通与协调成本,可保证体系试运行的质量和效果。2.建立反馈与沟通机制,及时优化体系文件。
试运行目地是通过试点项目执行反馈检验体系设计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并不断的优化和完善体系文件,为全面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反馈机制,至关重要。
(四)正式运行 体系正式运行前,需做好整体规划,确定好老项目新旧制度的交替原则,并需建立好有效的体系运行监督及保障措施,以确保项目正式运行顺畅。
1、需关注老项目体系交替问题。
2、建立有效的体系运行监督及保障措施。成本管控体系建设案例分析:
(一)成本管控思路
该企业成本管控设计思路可以概括为:以标准成本为管理支撑;”以目标成本为管理中心;以合约规划为管理工具;以责任成本为落地对象;以动态成本为监控手段;以监督考核为执行保障。”
1、以标准成本为管理支撑
标准成本是指当企业有了多个项目的成本数据库积累后,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并结合当前市场价格水平制定的符合该企业开发项目实际情况的标准成本指标。标准成本指标主要包括“单方造价指标”及“单方含量指标”,其中“单方造价指标”主要指导目标成本的测算,“单方含量指标”主要指导限额设计。标准成本是项目成本管理的支撑要素,原则上,目标成本测算及限额设计指标均不得超过标准成本要求,超过时需要说明原因。
2、以目标成本为管理中心
目标成本是一定时期内为确保开发项目预期售价和利润实现,结合市场价格水平,预定的项目开发成本,是成本预测与目标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目标成本是项目成本管理的中心,目标成本一经批准,原则上不再进行调整,各项业务活动都必须围绕目标成本展开,以确保目标可控。
3、以合约规划为管理工具
合约规划是指将目标成本按照自上而上,逐级分解的方式,分解为合约大类与相应的合同金额,以指导后期采购管理工作及控制采购成本,同时作为动态成本的回归口径,建立了动态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对应关系,实现目标成本执行的有效落地。合约规划是成本管理的管理工具,合约规划一经批准,不允许随意调整,定标金额必须严格控制在合约规划范围内,以确保目标可控。
4、以责任成本为落地对象
责任成本是以具体的责任部门为对象,以其承担的责任为范围分解目标成本,明确各类成本的控制部门及控制要求,形成责任成本,使目标成本责任有效落地,以确保各项成本管控工作的有效实施。
5、以动态成本为监控手段
动态成本是指通过建立实际发生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对应关系,动态反映该项目的开发成本的执行情况,使目标成本执行得到有效监控。
6、以检查与评估为执行保障 通过建立检查与评估体系,实现对各公司或各项目成本管理工作执行情况的监督。保障企业成本控制目标层层分解到位,确保集团成本管控目标的实现。(二)成本管控体系文件介绍
业务实施系统体系文件的内容包括:标准成本管理办法、目标成本管理办法、责任成本管理办法、合约规划管理办法、设计阶段成本管理办法、招标采购管理办法、集中采购管理办法、动态成本管理办法、设计变更管理办法、现场签证管理办法、材料设备认价管理办法、工程结算管理办法、成本后评估管理办法、成本检查与考核管理办法。
监督评价系统体系文件的内容包括:成本检查与评估管理办法。
技术支撑系统体系文件的内容包括:标准成本指标分册、标准合同文本范本、标准合约规划体系、标准设计做法库等。
1、管理总纲
管理总纲是对整个内控体系设计的思路、原则进行总结和提炼,对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进行概括,使体系使用者对整个体系有全局性的认识,主要包括企业简介、背景介绍、管控目标介绍、体系介绍、使用及管理说明以及评估与改进等六部分内容。
2、管理标准
管理标准是整个管控体系的核心部分,是在体系说明的统领下梳理成本管理业务链条并予以模块化、具体化和规范化,用于指导和规范日常的成本管理法动。整个管理标准为四类: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其中成本管理制度是整个成本管理标准的统领性文件,主要体现成本管理原则及各项具体成本管理内容的核心管理要求,并建立起管理制度与管理办法间的衔接关系;管理办法是在成本管理制度统领下对具体成本管理内容更加明确化、具体化的规定,主要包括14项业务实施体系文件,1项监督评价系统体系文件,通过监督评价系统定期对业务实施体系文件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价,以使整个管控体系持续改进、循环优化。管理标准一般由总则、术语及定义、管理组织与权责、工程程序、工作要求、附则、支撑性文件、附件八部分内容组成。
3、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是成本管控的支撑性文件资料,保证管控体系的有效执行和各项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技术标准主要包括标准设计、标准成本、标准合约规划等。
(三)建设效果
通过现阶段成本管控体系的建设,可帮助该企业实现以下管理目的:
1.可初步实现集团标准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通过管理提升合理控本。
为进一步提升公司成本管理水平,改变集团系统内各子公司各自为政,“成本管理口径及水平不
一、信息资源无法有效利用”的管理现状,该公司通过建立以“目标成本+责任成本+作业过程管理”的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统一成本科目体系,规范各类成本归集,统一成本管理标准,规范业务活动开展,实现集团内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纵向对比,同时初步实现集团标准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依托管理提升合理控本,进而确保集团公司经营目标,战略目标的有效实施和实现。
2.优化集中采购管理程序,降低采购成本,有效实现集采效果。
为进一步加强公司集中采购效果,改变“传统代购”模式,“一需求一采购、无整合、无集采”的管理现状,该集团公司通过组织提出集采范围及招标策略、组织招标确定集采单位、组织应用成果及反馈分析,以建立“集团公司—二级公司—......”多级集采网络,打造基于项目全价值的供应商管理体系,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及管理成本,实现集采效果。
3.打造集团专业化的成本管理技术标准,实现技术层面标准化,为管理提升注入新的动力,持续、合理的控本。
随着集团标准化、专业化、精细化的成本管理标准的推进与有效落实,以及集团公司对数据资源的不断收集及整理,集团公司组织对各公司成本管理技术资料进行整合与分析,综合产品业态,开发区域,服务品质等因素制定集团统一的成本管理技术标准,通过技术标准化进一步加强管理标准化,为企业持续不断的提升管理水平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持续、合理的控本。
成本管控体系建设是一项自我调整及提升管控能力的革新工作,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管理组织、管理内容较复杂,沟通与协调工作较多。为确保成本管理体系建设顺利开展,应按照“调研—体系设计—试运行—正式运行”的步骤开展工作,做好“事前规划、事中监督、事后反馈”,以确保体系设计科学、合理、适用。同时在体系运行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体系运行的检查与评估,及时根据运行反馈及外部环境变化等作出调整和优化,持续提升公司成本管控水平及企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