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临期品的处理规定
关于临期品的处理规定
为了更好地规范市场操作,降低风险,特对市场临期品的处理作如下规定:
一、明确责任与界定。临期品是人为造成的。责任需要供需双方共同来承担。滞销品从发货之日起在规定时间内必须根据情况进行调换,过 了规定时间后一律不得退、换,责任由超市与相关业务员自行承担;
二、滞销品退换货时间规定。保质期一年的可以在3个月内退换,保质期9个月的,可以在2个月内退换,保质期6个月的,在1个月内必须及时退换;
三、特价处理要求。需要申请特价协助消化的,一定要先申请后执行,否则不予审批;
四、特价底线要求。终端临期品消化处理申请的特供价一律不得低于公司正常供价的7折,流通现金处理的特供价一律不得低于公司的代理价格,而且一律不得再退货;
五、申请执行依据要求。申请临期品特价处理的,一定要提供图片依据,否则不予审批;
六、临期品退回公司仓库的,一律按供价的7折扣责任人的工资;
七、临期品的日期界定与要求。临近保质期1-3个月的视为临期品,2-3个月的可申请处理方案,一个月内的,除紧急处理外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发现每批次罚款100元;
八、对于仓库发的临近保质期时间较短的商品,可以根据情况个案特殊处理,原则上在过期前必须处理完毕。
各位市场同仁,临期品的出现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个人的业绩与收入也有一定的影响,希望大家高度重视,巡店时检查产品日期要作为常规必做行为,及时了解商品信息,及时消化处理滞销品,防微杜渐,确保市场的健康发展。
郴州市商海贸易有限公司
销售部
2013.1.19
第二篇:快消品临期品处理
经销商应该如何处理临期品?四种方式值得你借鉴!
临期品的出现,让经销商非常头疼。如何处理临期品,一直以来都是“老大难”。常规方法中,临期产品更多以捆绑和特价销售、广场热卖等动销方式被市场消化,模式僵化缺乏生动性,难以获得良好的市场反馈。近日记者了解到一些经销商在临期品上大动脑筋,对常规处理方式加以改动,充分利用临期品的最后能量,创造尽可能多的附加值。
变身宣传资源,提高品牌口碑
随着互联网媒介的迅猛发展,产品的宣传重心也逐渐向线上转移,而能够与消费者直面接触的线下活动则被迫缩减占比。对此,不少经销商表示,如果方式得当,“临期品”这个消极的概念或许可以成为产品打入市场的一枚有利棋子。
“试饮和免费赠送等形式的产品体验、作为抽奖活动礼品等赞助为、公益捐赠等都是常见且比较有效的市场宣传手段,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做到与消费者的深度沟通,虽然可能要承担一部分损失,但是由此带来的品牌口碑和潜在客户也是相当可观的。”深圳椰牛椰汁经销商吴炳淡说道,“我们曾多次赞助宴会,除了可以消耗一部分临期品,还可以将产品概念和活动一同存储到参会者的记忆当中,下次再有类似活动,参会者很可能就会联想到椰牛椰汁,并成为产品的潜在消费者。这种方式操作简单,产品落地效果明显,并能不断产生辐射带动作用。”
虽然宣传活动能够为产品的后续发展提供助力,但经销商眼前的利益如何保障?吴炳淡介绍,如果客情关系良好,并且赞助产品数量不大,可以尝试向厂家申报,一般情况下厂家会接手处理,并为经销商补货,新货的到来能保证经销商的利益不受损失。
加强终端合作,深化客情关系
终端为王的现状给予终端更多的选择权利,经销商面对竞争压力的同时被迫承担铺市压力,如何夯实与终端的客情关系已经越来越引起经销商的关注和思考。记者了解到一些经销商以临期品的出现为契机,在与终端的合作上大做文章,进一步改善合作环境。
“经销商为了消化临期品可以尝试向厂家申请费用,配合卖场免费试饮和特卖或展开凭票领取产品活动,作为客情赠送,如果量小的话厂家一般会买单。”吴炳淡解释道,其实卖场自身也很喜欢这样的活动,尤其在店庆等重要节点时,可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优化产品和卖场的良性互动。“但并不是所有的买赠活动厂家都会全力支持,通常是厂家和经销商共同承担。如果是卖场人为因素导致产品滞销,很可能活动支出由厂家、经销商和卖场三方共同承担。”
经销商和终端加强联合互动,不仅能有效实现双赢,更能为后续合作添加润滑剂,为双方深化合作提供更强的保障。山东经销商吴宁告诉记者,将临期品通过活动让利给终端,不仅提高了终端的配合度,并且终端很可能在之后的卖场费用上给予经销商打折优惠,相当于对经销商处理临期品的损失进行了补偿。“以前尝试过将临期品直接低价转让给终端抵货架费,这也是一种可行的处理方法。”
提升员工福利,增强团队黏性
优秀的内部团队是经销商推广产品的有力发动机,纵观市场强势品牌,无一不是以强大的内部团队作为后勤保障。记者发现,部分经销商将临期品作为管理团队的突破口进行大胆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低价内购、节点发送福利等形式处理临期品,可以激发员工的归属感,增强其在家人面前的价值感和荣誉感,从而促使员工从心理层面融入到团队中来,以主人翁的姿态和热情推动工作良性发展。”吴炳淡介绍说,经销商用本品牌临期品替代其他福利品,相当于用更低的成本促进团队向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
跳出传统模式,深圳市经销商刘锦忠对常规处理方式稍作创新,既降低了利润损失,又有效地激励了员工。“在临期品短期促销活动中,全程由自己的业务员负责,产品定价根据积压情况而定。经销商只收回提前预定的底价,除底价之外的所有收益均归业务员所有,这样就对业务员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加快临期品的出售速度,避免产品因过期而浪费。”如果业务员看中收益加大对终端压货力度怎么办?刘锦忠表示,这种模式的前提是对奖励政策有所创新,将“按照销售额提成”转变为“按照利润提成”,这样就同时保障了经销商和业务员的利益。
拓展销售渠道,消化与推广并举
在终端为王的市场背景下,销售渠道的争夺战一直在激烈上演。据记者了解,终端抢占的目的已经不仅仅简单停留在产品的正常销售上,部分经销商开始尝试在终端渠道寻找突破点作为处理临期品的“下水道”。
将临期品引入封闭渠道。据调查,工厂、部队、矿区、学校和单位食堂等特通渠道的封闭性成为吸引经销商的独特优势,封闭空间的销售垄断能为临期品的快速消耗提供更大的可能性。“有一次,我们选择一所高中处理东方树叶临期品,学校里只有一家垄断型超市。我们将东方树叶以特价2 元/瓶转让给老板,建议他4.5 元/瓶正价卖。”吴宁说道,“丰厚的利润驱使老板把其他的饮料移出冰柜,只放东方树叶,由于天气热,学生下课后只想喝冰冻的产品,只能选择东方树叶。产品在这里两天就处理了50 件,共750 瓶。”
除了能保证销量大、速度快,部分封闭渠道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经销商的利润损失。山西乳品经销商王雷介绍,因附近矿区对工人有发放牛奶的福利,所以矿区成为自己处理临期品的最优场所,由于价格比市场促销价要稍高,从而变相提高了自己的利润。
关注适合产品的套餐业务。目前很多餐厅、酒吧、KTV 等场所都含有绑定啤酒、饮料等食品销售的套餐业务,虽然在消费者看来属于强买强卖的“强盗”行为,但对于食品经销商来讲,也不失为产品推广的新着力点。“我们长期和快餐公司合作,因为单位订的快餐中经常会配有饮料,可以根据自身产品的受众人群寻找契合的动销渠道,比如定位白领消费的饮料可以寻找为写字楼送餐的快餐公司,在处理临期品的同时,也向受众群体进行了精准化宣传可谓一举两得。”南京市经销商金立明介绍道。
含有套餐业务的场所对产品的消耗量大、速度快,是一种解决临期产品很有效的途径,对很多经销商来讲也是个神秘充满吸引力的领域。但据了解,套餐业务会大大降低经销商的利润,是最迫不得已的方式,不被推荐作为首选。西安经销商袁玉川表示,含有套餐业务的场所会将产品卖价压得很低,但是优势就是量和速度,同时又能对潜在客户起到集中宣传的目的,虽然市场中各类产品的属性和受众人群不同,动销渠道也会有所差异,但是渠道开拓的理念和思路依然值得借鉴。
开拓对日期不敏感的消费市场。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可选择性产品的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挑剔度快速飙升,生产日期也不可避免成为其关注重点,因此不敏感消费市场的开拓显得尤为重要。“农村市场和批发部的消费群体对生产日期不敏感,可以通过优惠活动快速起量,甚至可以正价销售。”深圳市经销商蔡振武介绍,除此之外,市场上还有一些专门卖临期品的商店生意很火爆,拥有一大批忠实消费者,和这些终端合作也会为临期品的消化带来很大的推动力。临期品虽是不可避免的竞争产物,但经验丰富的经销商已经可以轻车熟路地多手段进行处理。尽管如此,在理性消费愈加明显的趋势下,临期品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再加上流行品类更新换代加快,经销商随时面临经营思路的转变。如何利用临期品做好文章,充分利用其最后能量,尽量减少损失率,是一个值得继续深入探讨的话题。
第三篇:临期食品管理制度
食品日期管理制度
1.保质期七天以内(包含七天)提前一天下架。
2.保质期七天以上,一个月(包含一个月)以内的提前三天下架。3.保质期一个月以上,三个月(包含三个月)以内的提前十五天下架。4.保质期三个月以上,六个月(包含六个月)以内的提前一个月下架。5.保质期六个月以上,十二个月(包含十二个月)以内的提前三个月下架。
6.保质期十二个月以上,二十四个月(包含二十四个月)以内的提前半年下架。7.保质期二十四个月以上的,提前一年下架。
注:凡以上下架产品,下架后所属区域做好登记并上报区域主管。
第四篇:最新不良品处理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目的
对发现为不合格的零部件、材料和产品进行标识、控制和处置并进行记录,以防止其传递给顾客(包括用户)或非预期使用适用范围
适用于产品实现和交付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材料、零件和产品的判定、标识、评审、控制和处置名词释义
3.1 不合格品:一个或多个项目特性不满足内控标准或顾客要求的原材料、辅助材料、零部件或成品
3.2 MRB决议:评审小组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并形成决议的过程
职责
4.1 质管部负责对产品的符合性进行判定、标识,组织对不合格品进行MRB决议
4.2 生产部负责对判为不合格的产品进行隔离、全检和处理,参与MRB决议 4.3 供应部负责对供应商原材料及产品在不合格时,参与MRB决议 4.4 商务部、市场部负责收集、确认顾客不合格信息,参与MRB决议 4.5 仓库负责对供应商的不合格物料和后期判定不合格品的隔离和保管 4.6 技术部负责对不合格品实施评审和技术支持
4.7 不合格品数量占批量的50%以上(含50%)时,生产副总经理或技术总监需要参与MRB决议
4.8 决议意见不能达成一致时,由质管部经理实施仲裁
程序
5.1供应商不合格品
5.1.1 质管部按相关检验标准执行检验,对其符合性进行判定并做好标识、记录。当产品不合格时,须当即开具《不合格品评审处置表》。5.1.2 仓库根据不合格标识对产品实施隔离,确保产品不受混淆。
5.1.3 质管部接到评审报告24小时内,必须组织供应部、技术部和生产部等相关部门对该不合格品进行MRB决议。必要时,供应商也应参与MRB决议。5.1.4 供应商不合格品在MRB决议中,有退回供应商、让步使用和挑选使用三种形式:
5.1.4.1 若决议为退回供应商,则供应部需在24小时内通知供应商、办理退货手续并退出公司;
5.1.4.2 若决议为让步使用,则质管部需使用明显标识将此批产品隔离,单独流转,以保证不与其他相同产品相混淆,降低质量风险;
5.1.4.3若决议为挑选使用,需注明是供应商挑选还是公司内部挑选。若为供应商挑选,必须明确完成期限,挑选完成后,质管部应重新检验;若为公司内部挑选,则必须在评审报告中明确挑选部门、挑选完成期限,以保证生产顺畅。
5.1.5 若不合格内容为关键质量特性或连续2次以上发生的同一问题,质管部须开出《纠正预防措施报告》要求供应商在限定期限内整改,质管部在其整改过程中,需跟踪、验证和评估。5.2 顾客退货品
5.2.1 顾客退货前应以书面或邮件形式通知商务部,商务部接到退货指令后,应对顾客提出的退货理由或原因进行确认、沟通,确认为质量问题时,方可正式通知顾客退货。
5.2.2 顾客的退货品必须入成品库并做好入库有关手续,通知质管部立即将退货品领出。
5.2.3 质管部需及时根据顾客退货理由、原因和有必要重新检验的项目进行全检,作出判定并标识、隔离;对不合格品开具《不合格品评审处置表》。5.2.4 质管部必须组织商务部、市场部、技术部或生产部等相关部门对该不合格品进行MRB决议。此决议涉及报废、返工、让步使用三种方式。5.2.5 当决议为返工时,技术部须提出返工方案,生产部执行返工,质管部执行检验。
5.3 生产过程不合格品
5.3.1操作工或检验员在检验过程中,若判定为不合格或达不到既定控制要求,应立即将时间段生产的产品进行隔离。隔离原则是:只准多隔离,不准少隔离。
5.3.2产品被隔离后,操作者应立即停工,对该隔离产品进行全检;全检结束后,检验员应当即对全检结果进行验证。若验证不合格,则操作者需针对不合格项重新全检;若验证合格,检验员应对挑选出的不合格品做好标识,操作者应采取适当措施对不合格原因进行纠正,得到纠正并重新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生产。
5.3.3 为了降低发生不合格的风险,减少生产质量成本,有下列情形之一时,需要停线等待处理:
5.3.3.1 若连续三次的首检均不合格(生产数量不大于10只); 5.3.3.2正常生产过程中,若时间段的合格率低于90%; 5.3.3.3连续两次巡检不合格(无论不合格率为多少);
5.3.3.4 操作者同一工作日自检时,连续有3次以上(含3次)对产品出现漏检、误判;
5.3.3.5 一旦发现操作者窜岗、聊天、看杂志等与工作无关的现象; 5.3.3.6 操作者违背操作规程、漏工序、跳工序。
5.3.4 停线时,检验员应立即填写《生产异常停线指令单》,经质管部经理认可或批准后,正式实施停线指令。只有当停线原因得到纠正、改善并经质管部验证后,方可延续生产。
5.3.5 对5.3.3.1、5.3.3.2、5.3.3.3、5.3.3.4生产出的产品,操作者应全检,按标准要求判定;对5.3.3.5、5.3.3.6生产出的产品,一律判定为不合格品。5.3.6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品,必须存放在红色盒子内并做好不合格标识;批量生产完毕,检验员应开具《不合格品评审处置表》,交付MRB决议,决议内容得到实施并验证合格后,方可进行下批次生产。
5.3.7 生产过程不合格品在决议时,涉及报废、返工、让步使用、挑选使用和其他共五种方式。
5.3.7.1 当决议为返工时,技术部须提出返工方案,生产部执行返工,质管部执行检验;
5.3.7.2 若决议为让步使用,则质管部需使用明显标识将此批产品隔离,单独流转。不符合注册标准要求的产品,一律不准让步使用。
5.3.8 当生产部对不合格品有98%以上的把握返工合格时,可仅由生产部进行MRB决议,但返工过程中,检验员应予监控,如返工后合格率低于98%,则追究生产部全部责任。当生产部没有98%以上的返工合格把握时,质管部应组织生产部、技术部等相关部门进行决议。
5.3.9 当生产部对不合格品有完全把握决定报废时,可直接决议为报废,无须提交评审小组评审。5.4 不合格品控制流程图(略)5 相关文件
5.1 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控制程序 5.2 反馈控制程序 5.3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6 质量记录
6.1 不合格品评审处置表 6.2 返工信息单 6.3 生产异常停线指令单 6.4 纠正预防措施报告
第五篇:临期产品销售方案
临期产品销售方案
1.所有2016年产品按比例分配给各大区,要求3月份消化完毕,对于没能消化完毕的大区经理给予负激励(金额待定)。注:大区内部可互相调换产品。
2.保质期6个月以上的2015年产品按比例分配给各大区,按第1条执行;
3.保质期5个月的产品,给经销商每箱补贴费用3元,负责大区0.25元,客户经理0.25元;
4.保质期4个月的产品,给经销商每箱补贴费用4元,负责大区0.5元,客户经理0.5元;
5.保质期3个月的产品,给经销商每箱补贴费用5元,负责大区1元,客户经理1元;
6.保质期低于3个月的产品,不建议销售,建议以赠送形式,例:(经销商购买桃汁500ML*15-1箱,搭赠500ML*15黑芝麻,但不同时享受第2.3.4.5条经销商补贴费支持)享受产品促销;
7.所有临期产品要求各级业务人员及时落实到经销商,并在当地重点门店集中消化,活动政策由各地区业务经理自行制定当地市场的活动政策。
8.2016年开始,各事业部负责人要对库存产品及时关注,若再发生过期产品,事业部负责人承担10%(金额按出厂价计算)